【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PPT课件
[唐]杜牧
hán jìnɡ xiè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shuānɡ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向山的远 处伸展。
倾斜,这里有曲 折不直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深秋时节 石头小路。 生:产生,生出。指
的山林。
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 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 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个“生”字形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等种种动 态,也说明山很高。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用“霜叶” 和“二月花”作对比, 突出了霜叶的红,体现 了深秋枫林的生机盎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 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寒山 石径
山 眺望远景 白云 人家
色彩鲜明

枫林
生机盎然
驻足欣赏 霜叶 秋比春美
[]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 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题 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zènɡliú
赠刘景文
sònɡsū shì
[宋]苏轼
qínɡ
jú cán yóu ào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jūn
chénɡ jú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达到极端。诗中指凋谢; 惨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59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59张PPT)

4 古诗三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 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景文也 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 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 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 有迟暮之感。)
4 古诗三首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易写错
癶 左上角不能多点, 右上角不能少撇。
4 古诗三首
这一笔要变成点。
liú
xié
刘斜
4 古诗三首
盖 斜赠
径寒 橘
识字游戏

傲残
君 犹
枫叶落了
4 古诗三首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时
节的山。
篱落:篱笆。
4 古诗三首
促织:俗称蟋 蟀,也叫蛐蛐。
4 古诗三首
4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老师范读,然后齐读。思考: 1.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 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jìnɡ
xié zènɡ
石径 倾斜 赠送
liú
姓刘
cán
残败
yóu
犹如
ào jūn
chénɡ
骄傲 君子 橙黄

橘子
tiǎo
挑动
4 古诗三首
多音字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tiāo
医疗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4 古诗三首
我会写
hán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山 行
远近相融 白云生处,人家居住 热爱自然
停车喜爱,枫林晚景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46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46张PPT)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诗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浩荡奔 流到这里回旋。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 中所见的天门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 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 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 从“日边来”上的“一片孤帆”。
我会写
断 楚 至 孤 帆 饮
初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词语解释
【中断】从中间断开。 【出】高高地耸出。 【孤帆】一只小船。帆: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指船。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扮。
状元成才路
衣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 镜未磨。
遥 望/洞 庭/ 山水翠,
白 银/盘 里/ 一青螺。
理 解 古 诗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资 料 袋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
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 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由读一读古诗, 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是什么意思。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_课件(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_课件(34张PPT)
湖上,真是 就是诗中写到的“
的阳光照耀在西 。这 ”。
的雨水洒满在西 。这 ”。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 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 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风景也是 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 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 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引读课文,学习重点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综合练习,运用实践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1)把三首古诗背诵给家人听 (2)课下阅读《望庐山瀑布》《望岳》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______,________至此回。 ______________,孤帆__________。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 (共37张PPT)

部编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 (共37张PPT)

课文翻译: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面上一叶孤舟从日边驶了过来。
课文赏析:
1.文章的每一联分别写了什么?
答:本诗第一句中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一、二句中“开、回”二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 奔腾向前的水势;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 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感 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文早知道:
望洞庭①
刘禹锡
①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
湖南省北部。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②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
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里一青螺②。
孤 :[gū]孤独
狐:[hú]狐狸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代表诗
作收集在《李太白全集》里。
知识拓展:
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是张家界永定 区海拔最高的山,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最早 被记入史册的名山。至今已有1754年历史。山顶相
一。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
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 诸多名篇和典籍。

2024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 》PPT课件

2024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 》PPT课件

复习内容和方法(二)
二、复习方法:
2 梳理总结:将本学期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便于学
生记忆和理解。 强化练习:通过听写、默写、练习题等方式进行强化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和掌握。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疑难问题,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提高学习效果。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 问题。 评价反馈: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⑪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⑫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会写的字
寒径斜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 ,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资料进行自学 。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 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 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 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 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 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 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 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PPT60页PPT60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PPT60页PPT60页
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 人。
第18页,共60页。
写作背景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
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此诗虽似写景,但每句都切合刘 的身世,并用以勖勉对方。这在苏诗中确属精心之作。 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景物描写,才能领略诗中的积极涵 义。
第19页,共60页。
第4页,共60页。
我会写
hán
寒冷 寒
结构:上下
音序:H 部首:宀 组词:严寒 寒冬腊月
书写指导:上下宽中
间窄,中间是三横两 竖,下边的撇和捺要 舒展。
第5页,共60页。
石径
jìng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彳 组词:径直 大相径庭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 边是彳,右上边第二笔点 在撇的下边中间位置、上 边不交叉。
第16页,共60页。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宋]苏轼
第17页,共60页。
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 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 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
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 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 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
第32页,共60页。
阅读方法解密
七言诗的朗读
古诗的朗读要注意在诗句中适当的停顿,这样有节奏读,听起来 才会有美感。不同字数(五言诗、七言诗)的诗有不同的节奏。
七言诗的诵读节奏基本句式应为上四下三,或上二中二下三。 一般七言诗我们都是后三字和前面的四字分为两个大节奏来读, 也就是上四下三读法。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10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10张PPT)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
西南长江两岸的两座山。因两山隔 江我相们对的,祖形国同幅门员户辽,阔所,以山又河被壮叫丽做。大家
知道天这门是山哪。里吗?
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 天门山,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 首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李白(701-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品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看到这幅美景可能会做 些什么?
我觉得他会被
这壮观的景色所
震撼! 我觉得他会吟 诗来赞美这壮丽 的景色。
我觉得他会画 一幅画来赞美这 美丽的景色。
古诗赏析: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 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 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 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 阔的胸襟。
景的喜爱之情。
从这首古诗的题目中你了解到 哪些信息?
一起解诗题
天气:先晴天后下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事件:喝酒 地点:西湖上
前两句描写了西湖什么天气的 美景?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一起解诗意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诗意:
正。
晴天时,西湖碧波荡
漾,波光粼粼。
晴天:水光潋滟
云雾迷茫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诗意: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 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全班齐读,读出长江滚滚的气势,小 组交流感受。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学完前两句,我们感受到长江水的波 澜壮阔,汹涌澎湃,以至于连天门山都像 被它隔断的一样。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共38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7课《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共38张PPT)演示课件

• 一个“回”字,把水的澎湃和变化无穷描写 得淋漓尽致。第一句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
第二句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后两句写诗 人乘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 青山有情意,远客有兴致。一个“出”字,不 但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而且 也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
天门中断 楚江开
长孤
望 天
碧水东流
洞庭湖的水光与月色互相辉映,显得非常和谐;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湖面平静无风,如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 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如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
么合适,美丽多娇。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晴天:水光潋滟 雨天:山色空蒙
精彩赏析:
• 前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阳光 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雾 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非常奇 妙。后两句诗人运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把西湖比作 “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 (dai)还是淡描蛾()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 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这首诗描写的不是西 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 价。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
“潭面”,是诗人有意把宽广的洞庭湖说成 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青山有情意,远客有兴致。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33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33张PPT)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第一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表现出天水一色 的和谐画面。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中,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 湖光月色的整体集中到君山,写了皓 月银辉下洞庭山水浑然一体的美妙, 山愈青翠,水愈清澈,令人神往。
主题归纳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 字“抹、磨”。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重点) 3.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难点)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
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 称“李杜”。其五绝《静夜思》,七绝《望天门山》, 五律《送友人》,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 难》等都流传千古。著有《李太白全集》。
个人都想拥有幸福,但是,幸福到底 是什么 呢?不 同的人 都不同 的答案 。伤感 语录 孤儿的答案是:有爸爸妈妈就是 幸福。 孤儿非 常羡慕 有爸爸 妈妈的 同龄孩 子,因 为,他 们可以 想要什 么就能 买到什 么,而 且,还 拥有父 母的庇 护和支 持、鼓 励。孤 儿没有 爸爸妈 妈的保 护,经 常受到 别人的 欺负, 他们每 天吃饱 饭就已 经是难 得了, 更别说 想得到 他们想 要的东 西了! 所以, 对于孤 儿来说 ,有爸 爸妈妈 就是幸 福。
朗读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 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朗读,可以借助图片背诵。 默写指导:注意“断”的写法,左部先内后外。 “楚” 上部的 两个 “木” 最后一笔变捺为点。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 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 交友。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学成就: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擅长的体裁是绝 句。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主要作品:《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名言佳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他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解诗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 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楚江: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江。 至:到
谢谢!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我能根据插图, 讲出古诗描绘 的画面。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写一写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写一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写一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第一课时
读一读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一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一读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望天门山》,读准字音与停顿。 2.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并借助注
释或工具书试着理解。 3.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同桌交流介绍诗人。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三首》人 教部编 版
李白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