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测法
感 官 检 验
第三章感官检验第一节管管检验的种类教学内容:感官检验的意义、注意事项、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掌握感官检验的内容和方法教学重难点:感官检验的方法教学方式:教师教授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二章学习时,讲到的食品分析的一般检测项目是什么?【引入】对,食品检验的一般检测项目是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三项。
其中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属于理化检验,理化检验是用各种仪器和化学方法进行的能够精确地分析食品的组分成分,有害成份的含量,并根据具体的数字表示结果和对比,监督食品的质量,对食品进行等级确定。
但人们对食品的要求除了质量和等级的要求之外,还很重视食品的色香味,可以说有时人们对食品的色、香、味的要求更甚于食品的质量和等级,而且即使食品理化指标合格,而感官检验不合格,同样为不合格产品。
因此食品的感官检验在食品检验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而且在食品检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食品的感官检验。
【板书】第三章感官检验第一节感官检验的种类【引导】在第一章绪论中我们就了解了感官检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检验。
在学习这些具体的感官检验之前,我们先对感官检验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感官检验,它有什么意义。
【板书】一、概述1、感官检验的意义【讲解】食品的感官检验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借助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来检验食品的色泽、香味、口味和形状。
人们对一种食品的感官评价不是由哪一个感觉器官的感受单独能代表的,而是所有感觉器官对食物的总体感受;同时,一种食品的口味是否为人们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们的主观和习惯影响,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对食物的品味要求也不一样,这都必须经过人们的品评经验。
尽管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仪器分析的测定范围不断扩大,但食物的一些芳香和微妙的口味差别,食品总体对嗅觉、味觉的刺激,对食品总体感受等,仍不能用仪器分析检测出来,因此感官检验是食品分析中一向不可替代的指标。
3食品的感官检验法
通过被检验物作用于视觉器官所引起的反映对食 品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视觉检验。
在感官检验中,视觉评价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欢迎,往往 取决于第一印象,即“视觉印象”,几乎所有产品 的检验,都离不开视觉评价。在感官检验的程序中, 首先由视觉判断物体的外观,确定物体的外形、光 泽、色泽。在日常消费中,不管是生活用品还是食 品,其造型美观,必然受到消费者喜爱。
感官检验概念
食品的感官检验,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味觉、 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等,以语言、文字、符号作 为分析数据,对食品的色泽、风味、气味、组织状 态、硬度等外部特征进行评价的方法,再运用概率 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对食品的色、香、味、形、 及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从而得出结论。
食品感官检验的意义
感官检验的基本要求
2、感官实验室的要求 规范的感官检验室应隔音和整洁,不受外界干扰, 无异味,具有令人心情愉快的自然色调,给检验人员以 舒适感,使其注意力集中。 感官实验室应布置三个独立的区域:办公室、样品 准备室和检验室。
感官检验的基本要求
3.被检样品 (1)被检样品的准备
“A"非"A"检验法、五中取二检验法、选择检验法等。
感官检验的常用方法
1.两点检验法 两点检验法又称成对比较检验法。此法以随机顺序
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对这两个
样品进行比较,判断两个样品间是否存在某种差异
及其差异方向(如某些特征强度的顺序)的一种评
价方法。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感官评价方法。根据两 个样品的特性强度差异大小,可分为单边检验和双 边检验。P24
感官检验的常用方法
2)偏爱型感官检验 偏爱型感官检验与分析型感官 检验正好相反,它是以样品为工 具,来了解人的感官反应及倾向。 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对试制 品的评价;在市场调查中使用的 感官检查都属于此类型的感官检 验。
第3章 食品感官鉴评的条件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8
2、消费者型
食品感官鉴评人员中代表性最广泛的一类。通常由各 个阶层的食品消费者的代表组成。
工作任务: 从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评价是否喜爱或接受所试 验的产品,及喜爱和接受的程度。(嗜好性评价) 不对产品的具体属性或属性间的差别作出评价。
可编辑课件PPT
9
3、无经验型
由与所试产品有关人员组成,无须经过特定 的筛选和训练程序,根据情况轮流参加感官 鉴评试验。一般是在实验室小范围内进行感 官鉴评。
⑥ 试验中尽可能避免鉴评人员之间的谈话和讨 论结果。
可编辑课件PPT
26
⑦ 在训练期间严格要求感官鉴评人员在试验 前不接触或避免使用有气味化妆品及洗涤 剂,避免味感受器官受到强烈刺激,如喝 酒、咖啡、嚼口香糖、吸烟等。在试验前 30min不要接触食物或香味物质,如感冒 则不应参加试验。
⑧ 试验中组织者应留意评价员的态度、情绪 和行为的变化。
③ 已经接受过训练的感官鉴评人员,若一段时 间内未参加感官鉴评工作,要重新接受简单 训练再参加鉴评工作。
可编辑课件PPT
25
④ 训练期间,每个参训人员至少应主持一次感 官鉴评工作,负责样品制备、试验设计、数 据收集整理和讨论会召集等。
⑤ 除嗜好性感官试验外,在训练中应反复强调 试验中客观评价样品的重要性,鉴评人员在 评析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情绪。
回答表格、笔或计算机等; 一个舒适的座椅; 水池或痰盂,有盖的漱口杯和漱口剂,水池
应控温、控声; 若隔挡沿着试验区和制备区的隔墙设立,则
应在隔挡中的墙上开一窗口以传递样品。
可编辑课件PPT
50
可编辑课件PPT
51
三、样品制备区的环境条件、 常用设施和工作人员
食品检验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1.采样之前应做那些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2.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5.样品采集的两种方法?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测法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那些类型?答:食品的感官检验是通过人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触觉,以语言、文字、符号作为分析数据对食品的色泽、风味、气味、组织状态、硬度等外部特征进行评价的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评价食品的可接受性和鉴别食品的质量。
感官检验是与仪器分析并行的重要检测手段。
按检验时所利用的感觉器官,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和触觉检验。
进行感官检验时,通常先进行视觉检验,再进行嗅觉检验,然后进行味觉检验及触觉检验。
第四章水分测定1.确定五个在选择某些食品的水分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为什么要求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测定水分的含量?3.在水分含量的分析中,采用真空干燥法比强力通风干燥法具有那些潜在的优势?答:真空干燥法是采用比较低的温度,在减压下进行干燥以排除水分含量。
由于本方法是在较低温度减压的条件下进行,故相比于强力通风干燥法而言更适用于在100度以上加热容易变质,破坏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样品如糖浆,味精,砂糖,蜂蜜,果酱和脱水蔬菜等。
除此之外,两者比较真空干燥法的测量结果更接近真正水分。
4.在下列例子中,你会不会过高或过低估计被测食品的水分含量?为什么?(1)热空气干燥时:A样品颗粒形状太大,会过低估计水分含量,因为颗粒太大样品中一部分水分深藏于样品内部,没有完全干燥出来。
B含高浓度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会使结果偏高,高浓度化合物的挥发使干燥后样品质量比正常植低因而高估水分含量。
C脂类氧化,是脂类和空气中的氧化物反应而质量增加,使被测水分含量比准确值低。
D样品具有吸湿性,使结果偏低,因为热空气干燥法很难排除结晶水,而样品若吸湿了空气中的水分但没有被很好排除,湿干燥后质量高于正常值,从而低估水分含量。
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方法
LOGO
食品质量
口感:在口腔内(包括舌头与牙齿)感受到的触觉。 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有时不 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官特性。 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异常特征: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通常于产品的腐败变质 相联系)。 外观:一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征。 质地:用机械的、触觉的方法或在适当条件下,用视觉及听 觉感受器感觉到的产品的所有流变学的和结构上的(几何图形和 表面)特征。
检验目的:2 点识别法一般用于判断评审员的识别能力或者 判断X、Y 之间的差别是否达到能识别的程度等。
优缺点:准备和实施方便等优点,缺点是结果差错的偶然可 能性大。
LOGO
两点嗜好法
检验方法: 2 点嗜好法是指比较X、Y 两种 试样后指出自己喜欢哪一种的方法。在嗜好 性检验中,评审员指出X、Y 两种试样中的 任何一个均可以。
LOGO
一、差别检验法
差别检验的目的是要求评价员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 做出是否存在感官差别的结论。差别检验的结果,是以做出不 同结论的评价员的数量及检验次数为基础,进行概率统计分析。
差别试验是对样品进行选择性的比较,例如在贮藏试验中, 可以比较不同的贮藏时间对食品的味觉、口感、鲜度等质量指 标的影响。又如在外包装试验中,可以判断哪种包装形式更受 欢迎,都可以用差别试验检验。
第一节绪论,
四、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进展
自动
发展方向
快速
微量
四、发展趋势
1、新的测定项目和方法不断出现 2、食品分析的仪器化 3、食品分析的自动化
备注:评价食品的依据
评价一种食品是否是有营养的主要依据:
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维 生素种类、微量元素、微生物种类。
2.物理检测法
食品的物理检验是根据食品的一些物理常 数与食品的组成成分及含量之间的关系,通 过测定的物理量,如对食品的密度、折光度、 旋光度、沸点、凝固点、体积、气体分压等 物理常数进行测定,从而了解食品的组成成 分及其含量的检测方法。物理检验法快速、 准确,是食品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3.化学分析法
目前,在我国的食品分析检测方法中,常 用的仪器分析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光学分析法 (2)电化学分析法 (3)色谱法 此外,还有许多用于食品检测的专用仪 器,如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脂肪测定仪、碳水 化合物测定仪、水分测定仪和全自动全能牛奶 分析仪等等。
5.微生物分析法
微生物分析法基于某些微生物生长需要特 定的物质,通过对细菌、病毒进行观测、培 养与检测,来判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的分析 检验方法。其方法条件温和,克服了化学分 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中某些被测成分易分解的 弱点,方法的选择性也高。 常应用于维生素、抗生素残留量、激素等 成分的分析中。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中,为了改善食品的感 官性状,改善食品原有的品质、增强营养、提高质 量、延长保质期、满足食品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 品中的某些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由于目前所 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多为化学合成物质,如果不科学 使用,必然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我国对食品添 加剂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及用量均作了严格的规 定。因此,必须对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 监督企业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是否合理地使用 食品添加剂,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分析复习题(较全面)
食品分析复习题专业年级: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2、3班任课教师:李国胜第一章绪论1、食品分析检验所包括的内容是什么①食品安全性检测②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③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2、食品分析检验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感官检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特点:感官检验法直观方便,比较依赖检验人员的主观分析。
仪器分析法方便准确,精确度高,但成本也高。
化学分析法一般精确度没有仪器分析法高,且一般操作起来不那么方便。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名词解释:采样;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
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样品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精确度:精确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相互符合的程度。
精确度的好坏常用偏差表示,偏差小说明精确度好。
(精确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值的离散程度。
精确度通常用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来表示)准确度:准确度指实验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其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准确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灵敏度:2.采样的原则是什么?采样的步骤有哪些?采样的原则:代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时性原则、程序性原则采样的步骤: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验样品,复检样品,仲裁样品)3.样品预处理的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有机物破碎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5.提高分析精确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减少测定误差(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随机误差(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5)、标准曲线的回归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1.感官检验的种类;2.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1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测定;2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食品的感官检验—感官检验的种类(食品检测技术课件)
你知道吗?
人的味觉感知区域
4、触觉检验
❖触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 触觉:皮肤的感觉称为触觉。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肤上冷点与温点 → 温度刺激感觉10~60℃
❖触觉检验:
▪ 通过被检物作用于触觉器官所引起的反映评价食品的 方法称为触觉检验
5、听觉检验
三、感官检验的种类
视觉检验 嗅觉检验 味觉检验 触觉检验 听觉检验
1、视觉检验
光线进入眼睛后产生的感官印象,由此辨别外 部世界的差异。 ❖食品视觉检验 ❖ 通过被检验物作用于视觉器官所引起的反映对
食品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视觉检验。 ❖ 即用肉眼观察食品的形态特征。
视觉的评价:外形、光泽、色泽
2、嗅觉检验
❖听觉的产生
▪ 声波 → 鼓膜 → 刺激耳蜗内感受器 → 听觉神经 → 听觉中枢
❖特征
▪ 声波是物体振动所产生的一种纵波。必须借助于气 体、液体或固体的媒介才能传播
❖进行感官检验时: ❖通常先进行视觉、再进行嗅觉、再味觉、及听觉和触觉。
❖食品的嗅觉检验
❖
通过被检物作用于嗅觉器官而引起的反映评价食
品的方法称为嗅觉检验。
嗅觉的产生:
气味 → 嗅细胞 → 大脑 → 嗅觉神经
3、味觉检验
味觉:口腔内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 ❖味觉的产生:可溶性呈味物质 → 味蕾(味细胞)→
大脑 → 味觉 ❖基本的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其余都是混合的
味觉。 ❖食品的味觉检验
4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和评定方法
通常我们听不到一根头发落地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刺激量太低,不足以
引起我们的感觉。但若刺激强度过大,超过正常范围,该种感觉消失而 导致其它不舒服的感觉。把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
阈限的下限,又称刺激阈或觉察阈。低于下限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反
之,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感觉阈限的上限,高于上限 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感觉阈限是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称为敏感性,亦称感受性。
每种感觉有绝对敏感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又有差别敏感性和差别感觉阈 限。
(二)感觉阈限
1、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 绝对感觉的两个阈限。
(二)二至三点试验法
(二)二至三点试验法:
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 品相同。要求评价员选出那个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的方法。
此试验法是用于区别两个同类样品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尤其是用于评
价员很熟悉对照样品的情形。常用于成品检验。
具体操作时,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在提供两个编码样品并告
(一)味觉
1、味觉的生理特点:可溶性呈味物质作用与味觉器官便产生味觉。人类 的味觉感受器是覆盖在舌面上的味蕾,这些味蕾分布在不同的味乳头上。 味觉的强度和出现时间与刺激物水溶性、温度有关。
2、四种基本味道:所有味觉都由酸、甜、苦、咸四原味组合而成。
酸味由某些酸性物质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苦味由奎宁、咖啡 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咸味由氯化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 种基本味道。甜味由蔗糖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方法
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方法食品感官检验方法是通过观察、嗅觉、味觉等感官来评价食品的品质和特性。
它是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从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为食品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章中,将介绍常见的食品感官检验方法和相关的评价指标。
一、外观检验食品的外观是指其色泽、质地、形状等方面的特性。
通过对食品的外观进行检验,可以了解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外观特征,是否存在色泽不良、质地异常、形状不正等问题。
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对食品的外观进行检验:1.视觉检验:通过肉眼观察食品的色泽、透明度、颗粒分布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对于果蔬类食品,可以检查其色泽是否鲜艳、透明度是否正常;对于面制品等可以检查其表面是否有焦糊、裂纹等现象。
2.质地检验:通过手感来检验食品的质地。
例如,对于糕点类食品,可以用手指轻压表面,看是否有弹性、回弹性等;对于饼干类食品,可以用手掐碎后看是否有松散、脆硬等感觉。
3.形状检验:通过观察食品的形状来检验其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例如,对于肉类食品,可以检查其形状是否规整,有无裂缝;对于面制品等可以检查其形状是否完整,有无变形等。
二、气味检验食品的气味是指其散发出的味道和气味。
通过对食品的气味进行检验,可以了解其是否具有正常的气味特征,是否存在异味、变质等问题。
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对食品的气味进行检验:1.嗅觉检验:通过嗅觉来检验食品的气味。
例如,对于鲜肉类食品,可以用鼻子闻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腥味;对于奶制品,可以用鼻子闻其是否有酸味等。
2.熏蒸法:将食品放置在密闭的容器中,并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打开容器,用鼻子嗅判断食品的气味。
例如,对于调味品等可以通过熏蒸法来检验食品的香味是否纯正。
三、口感检验食品的口感是指其在口中的感受,包括脆、软、酥、糯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食品的口感进行检验,可以了解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口感特征,是否存在口感不佳、异物感等问题。
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对食品的口感进行检验:1.咀嚼法:将食品放入口中进行咀嚼,通过口腔中的感受来判断食品的口感。
第三章 食品感官鉴评的方法
内容提要:
1 两点法 2 一-二点法 3 三点法 4 “A”与“非A” 法 5 五中取二法 6 选择法 7 配偶法
一、两点试验法(张水华,P68)
两点试验法:以随机顺序同时出示两个 样品,要求鉴评员进行比较,判定整个样 品(差别成对比较)或样品某些特征强度 顺序(定向成对比较)的鉴评方法。
3-3中各显著水平的数比较,若此数大于或等于表 中某显著水平的相应数,则说明两样品的嗜好程度 有差异,若小于表中的任何显著水平的数,则说明 两样品间无显著差异。
例如:在28张有效评价表中,有21张回答喜
欢 A,查表3-3, 20(5%)<21<22(1%),说明在5% 的显著水平上 A 显著受到欢迎。
3-1
五中取二法
5
差异识别
较精确
感
“A”或“非 A”法
官
评
选择法
析
顺位法
方
法
适
配偶法
用
分类法
目
评分法
的
两类 1~18 2~6
两组 1~18 1~18
x2 检验 x2 检验
差异识别 嗜好调查
排序分析、方差 差异识别或嗜好调查
分析
差异识别或识别能力
x2 检验
差异程度
t 检验
差异程度或嗜好程度
精度高,但样 品多时太复杂
答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60 70 80 90 100
显著水平 5% 1% 0.1% 27 29 31 27 29 32 28 30 32 28 31 33 29 31 34 30 32 34 30 32 35 31 33 35 31 34 36 32 34 37 37 40 43 43 46 49 48 51 55 54 57 61 59 63 66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法:主要内容
1
概述
2
食品的感官因素
3
感官检验的种类
4
感官检验的基本要求
5
食品感官检验的常用方法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作业P27,2题、4题
◆1.简述感官检验实验室应有哪些功能和要求? ◆2.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有哪几大类?各类方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4、风味
➢香气:由口腔中的产品逸出的挥发性成分 引起的通过鼻腔获得的嗅觉感受。
➢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引起的通过咀 嚼获得的感受。
➢化学感觉因素:通过刺激口腔和鼻腔粘膜 内的神经末段获得的感受(涩、辣、凉、 麻、金属味道等)。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食品风味化学
➢四种基本味:酸、甜、苦、咸 ➢非基本味:辣、鲜、涩、金属味、麻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充气情况: 指充气饮料、酒类倾倒时的产气情况。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2、气味/香气/香味 ➢食物的香气是通过口中的嗅觉系统感知到的。
3、均匀性和质地 ➢黏稠性(同质的牛顿流体):黏度是指液体在某 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比如重力。 ➢均匀性(非牛顿流体或非同质的液体和固体): 指液体或半固体的混合状况。 ➢质地(顾体或半固体):是对压力的反应,通过 手、指、舌、唇上的肌肉的动感感应来测定,比 如硬度、黏着性、聚合性、弹性、黏性等。
食品分析第三章食品感官检验法
食品安全与分析
一、概述
什么叫食品感官检验? 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 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味觉、嗅觉、 听觉、视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 行记录,再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 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法(答案)
∵d=0.5,n=10δ
EMBED Equation.3
EMBED Equation.3
∴ EMBED Equation.3
由已知条件t9(0.05)=2.262可知,因为2.262>1.86,由此可推断A和B在5%显著水平下没有显著差异。
2.三点检验:在检验中,将3个样品同时呈送给品评人员,并告知参评人员其中2个样品是一样的,要求评价员区别出有差别的那个样品。
3.感觉阈值:是指从刚好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4.2—3点检验:首先向评价员提供已被识别的对照样品,接着提供两个已编码的样品,其中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或相似,要求评价员在熟悉对照样品后,从两个样品中挑选出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
3.试述样品的呈送顺序对感官品评结果有哪些影响?如何消除?
答:感官检验是靠主观感觉判断的,从测定到形成概念之间的许多因素会影响检验结果,为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通常采用双盲法进行检验。即由工作人员对样品进行密码编号。而检验人员和综合检验结果的人员不知道哪个编号是哪个样品,样品的编号不能太小,否则使人容易记忆,也容易引起猜测。因此,应该以多位数(3—5位)随机编号。检验样品的顺序也应随机化。
(3)影响感觉的因素:疲劳现象(除痛觉); 对比现象; 变调现象; 相乘作用; 阻碍作用;温度对感觉的影响; 年龄与生理; 疾病。
2.简述食品感官品评场所的组成与应准备的设备?
答:感官检验室应布置成三个独立区域:办公室、样品准备室和检验室。
应准备的设备:应配备必要的加热系统、保温设施,用于样品的烹饪和保存,以及必要的清洁设备等。如电炉、燃气炉、微波炉、恒温箱、冰箱、冷冻机等;此外还应具有必要的设备如厨具、容器、天平、仓储设备、清洁设备、通风设备、灯光设备、办公辅助设备等。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3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
食品感官评定的环境条件
• 一、官评定的实验室要求
• • • • (一)实验室外部要求 (二)实验室内部建设要求 (三)功能要求 (四)环境要求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 二、食品感官评定室的组成和设置
• ①制备区与试验区相邻又不是评价员进入试验区的必经之路;
• ②通风良好,有合适的上下水装置,在样品制备时其风味不会 流入试验区;
• ③其建筑和装饰材料、试验器具、设备设施必须使用无味或者 阻味材料; • ④ 制备区常用设备有加热器、冰箱、恒温箱、烤箱、干燥箱、 微波炉和储藏柜等。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 • • • • 1、初选 (1)目的 (2)人数 (3)人员基本情况 ① 兴趣和动机; ② 评价员的可用性;③ 对评价对象的态 度; ④ 知识和才能; ⑤ 健康状况; ⑥ 表达能力; ⑦ 个 性特点; ⑧ 准时性; ⑨ 其他情况。 • (4)获得人员基本情况的途径 • ① 填写询问单; ② 面谈。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 (三)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
第三章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条件
• 载体必须使样品的特性得以充分体现,具体要求如下: • (1)在口中能同样均匀分散样品; • (2)没有强的风味,不能影响样品性质,载体风味与样 品具有一定适合程度; • (3)载体必须简便,制备时间短,是常见物,尽可能是 熟食并且在室温下即食,刺激小可开胃; • (4)载体应该容易得到,这样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重现 性; • (5)载体的最主要特点在于具有适宜的物质特性,并使 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样品与载体在唾液作用下同样溶解或 互溶,载体温度与样品品尝温度不能冲突。
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验法
一、感官检验的概念
什么叫食品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在心理学、生理学、统计
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是通过人 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 觉,对食品的质量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
✓利用人体五种感官的刺激反应即感觉,如
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符号 或文字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指 标,如色、香、味、形等作出评判,后对实 验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差别检验法
⒈成对比较检验法( 两点检验法) ⑴概念:随机出示两个样品,要求评价员进行比较,判定整个
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成对比较法 (双边检验)和定向成对比较法(单边检验)。 ⑵应用:确定两种样品间是否有差别及差别的方向;确定两种 样品哪种受偏爱;评价员的选择与培训。 ⑶优点:简单,不易产生感官疲劳 ⑷缺点:样品量很大时,无法比较 ⑸步骤:样品成对分发—评价员评价—向评价员提问 ⑹技术要点: ①样品AB和BA配对时出现次数相同,同时随机呈送给评价员 ②连续提供几个成对样品时,应减少样品使用量 ③避免倾向性提问
❖分析或描述性检验:用于识别存在某样品中的 特殊感官指标。包括简单描述检验、定量描述 检验和感官剖面检验三种。
实 际 应 用检 验 目 的
方
法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检出与标准品有无差异
成对比较检验法(单边) 成对比较检验法(双边) 二-三点检验法 三点检验法 选择法 配偶法
检出与标准品差异的量
评分法 成对比较检验法 三点检验法
可用于:①筛选样品以安排更精确评价;②选 择样品;③消费者接受检查及确定偏爱顺序; ④选择与培训评价员。
2、评分检验法
⑴概念:按预先设定的评价基准,对样品的特 性或嗜好程度以数字标度进行评定,然后换 算成得分的一种评定方法。
3感官检测
对比减弱现象
与对比增强现象相反,若一种刺激的存在
减弱了另一种刺激,则这种现象称为对比 减弱现象。
相乘作用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
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的叠加 的现象称为相乘作用。
阻碍作用
当某种刺激的存在阻碍了对另一种刺激
的感觉时称为阻碍作用。
掩蔽现象
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
感官的几个特征
1、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2、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感官起作用 3、感官疲劳(适应)现象 4、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的影响 5、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1 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2、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感官起作用
感觉的产生需要有适当的刺激,而刺激强度太大或 太小都产生不了感觉。也就是说,必须有适当的刺 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这个强度范围称为感觉阈。 它是指从刚好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的 刺激强度范围。对各种感觉来说,都有一个感受体 所能接受的外界刺激变化范围。感觉阈值就是指感 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 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家能辨别4000种不同的气味,而且嗅觉的灵敏度与
人的性别、健康情况、体质及香气种类有关,因此 个体差异很大。
狗的嗅觉能力比人高得多,主要是由于狗的鼻腔上
部覆盖着嗅觉粘膜,嗅粘膜的表面有许多的皱折,
其面积约为人类的4倍。狗灵敏的嗅觉感受器是嗅 粘膜内的嗅细胞,大约有2 亿多个,是人类的40倍 ,这些嗅细胞的表面有许多粗而密的绒毛,这就扩 大了细胞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与气味物质的接触
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就形成视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3)食品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直接食用,必须加工复制或 在其他条件下处理的,可提出限定加工条件和限定食用及 销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食品某些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略低于卫生标准, 而新鲜度、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卫生时,可 提出要求在某种条件下供人食用。 (5)在鉴别指标的掌握上,婴幼儿、病人食用的食品 要严于成年人、健康人食用的食品。 (6)鉴别结论必须明确,不得含糊不清,对附条件可 食的食品,应将条件写清楚。对于没有鉴别参考标准的食 品,可参照有关同类食品恰当地鉴别。 (7)在进行食品质量综合性鉴别前,应向有关单位或 个人收集该食品的有关资料,如食品的来源、保管方法、 贮存时间、原料组成、包装情况以及加工、运输、贮藏、 经营过程中的卫生情况,寻找可疑环节,为上述鉴别结论 提供必要的正确判断基础。
厚味——味道浓的产品。 平味——一种产品,其风味不浓且无任何特色。 乏味——一种产品,其风味远不及预料的那样。 无味——没有风味的产品。 口感一在口腔内(包括舌头与牙齿)感受到的触觉。 后味、余味一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 它有时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芳香——一种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官特性。 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异常特征——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通常与产品的 腐败变质相联系)。 外观——种物质或物体的外部可见特性。
(一)视觉检验 通过对被检物作用于视觉器官所引起的反映对 食品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这是判断食品质量 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 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 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 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 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 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 色的深浅色调等。
酥一修饰破碎时带响声的松而易碎的食品。 有硬壳——修饰具有硬而脆的表皮的食品。 无毒、无害一不造成人体急性、慢性疾病,不构 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或者含有少量有毒有害物 质,但尚不足以危害健康的食品。在质量感官鉴 别结论上可写成“无毒、无害”字样。 营养素一是指正常人体代谢过程中所利用的任何 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 色、香、味——是指食品本身固有的和加工后所 应当具有的色泽、香气、滋味。
(三)味觉检验 通过被检物作用于味觉器官所引起的反应评价食品的 方法称为~。感官鉴别中的味觉对于辨别食品品质的优劣 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味觉器官不但能品尝到食品的滋味如 何,而且对于食品中极轻微的变化也能敏感地察觉。如做 好的米饭存放到尚未变馊时,其味道即有相应的改变。 味觉是由味蕾产生的,味蕾的灵敏度与食品的温度有 密切关系。进行食品的滋味鉴别时,最好使食品处在 20℃~45℃之间,以免温度的变化会增强或减低对味觉器 官的刺激。味觉检验前不要吸烟或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以免降低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检验时取少量被检食品放入 口中,细心品尝,然后吐出,用温水漱口。几种不同味道 的食品在进行感官评价时,应当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强的顺 序,最后鉴别味道强烈的食品。在进行大量样品鉴别时, 中间必须休息,每鉴别一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对 已有腐败迹象的食品,不要进行味觉检验。
(五)调味品质量感官鉴别常用术语及其含义 (1)酱油 色泽——普通酱油所具有的棕褐色,不发乌,有 光泽。 香气——系指酱油应当有一定的酱香气,无其他 不良气味。 滋味——酱油咸甜适口、味鲜口甜,无苦、酸、 涩等异味。 生白——酱油表面生出一层白膜,是一种产膜性 酵母菌引起的。
(2)食醋 色泽——食醋应具有与加工方法相适应的产品的 固有色泽。 气味——食醋应具有酸甜气味,不得混有异味。 滋味——食醋应具有酸甜适口感,不涩,无其他 不良滋味。 霉花浮膜——食醋表面由微生物繁殖所引起的一 层霉膜。 醋鳗、醋虱——食留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在醋 中有两种形态不同的生物存活,即醋鳗和醋虱。
三.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
• (一)差别检验法 差别检验法是常用的比较简单、方便的感官检 验法,它是对样品进行选择性比较,判断是否存 在着差别。有三种形式: 1.配对检验法(两点检验法) 把A、B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 差别。样品提出形式为AB、BA、AA或BB。每次 试验中,每个样品猜测性(有差别或无差别)的 概率为1/2。如果增加实验次数至n次,那么这种 1 猜测性的概率将降低至 2 。 因此,应尽可能增 加实验次数。
• 过氧化值——油脂最初氧化的灵敏指标。过氧化 值超过0.15%时,即为油脂酸败的征兆。 • 溶剂残留量——提取油脂时所用的有机溶剂正 己烷等在油脂中的残留部分。溶剂残留多时,造 成食用油脂异味大,影响食用。 • 棉酚——存在于棉籽油中的一种黄色色素。棉 田有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结合型无毒。棉酚一 般是指有毒的游离型棉酚。 • 油脂酸败——油脂长期贮存于不适宜的条件下, 产生一系列的化学成分改变,使油脂分解出醛、 酮、低级脂肪酸、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等,造成油 脂感官性状改变,如有哈喇味等。
当食品发生轻微的腐败变质时,就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 如核桃的核仁变质所产生的酸败而有哈喇味,西瓜变质会 带有馊昧等。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 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在进行嗅觉鉴别时常需稍稍加热, 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气味 挥发性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鉴别食品的异味时, 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 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 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 嗅觉器官长时间受气味浓的物质刺激会疲劳,灵敏度 降低,因此,食品气味鉴别的顺序应当是先识别气味淡的, 后鉴别气味浓的,检验一段时间后,应休息一会,以免影 响嗅觉的灵敏度。
•
四、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常用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四条规定:“食 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 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因此,在进行食品质量感官鉴 别时,就要围绕这条规定中提到的各种术语去描述,因此, 必须弄清这些术语的含义。下面对一些食品质量感官鉴别 时的常用术语作一简介。 • (一)一般术语及其含义 酸味——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 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苦味——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 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四)触觉检验 通过被检物作用于触觉器官所引起的反映评价食品的 方法称为~。触觉检验主要是借助手、皮肤等器官的触觉 神经来检验食品的膨、松、软、硬、弹性(稠度),以评 价食品品质的优劣。例如,对谷物可抓起一把,评手感评 价其水分;根据鱼体肌肉的硬度和弹性,常常可以判断鱼 是否新鲜或腐败;评价动物油脂的品质时,常须鉴别其稠 度等。在感官测定食品的硬度(稠度)时,要求温度应在 15℃~20℃之间,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影响到食品状态的改 变。 此外,在品尝食品时,除了味觉外,还有脆性、粘性、 弹性、硬度、冷热、油腻性和接触压力等触感。进行感官 检验时,通常先进行视觉检验,再进行嗅觉检验,然后进 行味觉检验及触觉检验。
n
2.对比检验法
以某个样品(已知)作为标准品,再把样品和标准 品进行配对比较,从而判断出它们之间有无差别 以及差别的程度。在这种试验中,每次实验猜测 性的概率也为1/2。
3.三点(角)检验法
将A、B两种样品组合成AAB、ABA、BAA、ABB、 BAB或BBA等形式,让检验员判断每种形式中哪 一个为奇数样品。在每次实验中,每个样品猜测 性的概率为1/3。为降低其猜测性,也应作次数重 复实验。
第三章 食品的感官检测法
第一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 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 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 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 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 法之前进行。
一、感官检验的种类
(四)食糖质量感官鉴别常用术语及其含义 颜色——糖的外观品质指标。白糖颜色要洁白明 亮,红糖要红亮。 晶粒——糖的颗粒结晶而言。砂糖晶粒整齐、大 小一致、富有光泽、晶面明显、晶粒松散、不粘 手、不结块。 气味与滋味——糖应具有的正常的气味与滋味。 糖汁处理不净则带有异味,保管不妥则易沾污其 他商品味,被微生物(酵母)污染易产生酒味和 酸味。 夹杂物——糖中不应含有的外来的各种异物,如 砂土、泥块、草屑等。
(二)排列检验法 排列检验就是把经密码编号的几种样品,按 某种指标(咸度、甜度、风味和喜爱程度等)派 出顺序,并记上1,2,3,4,…等数字。此法具 有简单并且能够同时判断两个以上样品的特点。 但此法无法判别样品之间的差别大小或者程度。 当样品品种较多或样品之间差别很少时,也难பைடு நூலகம் 进行。 (三)评分检验法 此法是以样品的某种性状特点对其进行评分, 这种性状特点必须是对样品评级的依据。在排列 检验中,两个样品之间必须存在先后顺序,而在 评分检验中,两个样品的评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 同,且它们之间的评分差别可大可小。
咸味——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 的一种基本味道。 甜味——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 的一种基本味道。 碱味——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 生的复合感觉。 涩味一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 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基本味道——四种独特味道的任何一种:酸味的、苦味 的、咸味的、甜味的。
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 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 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据此判断 食品是否受到了污染或变质。 检验时应从外往里检验,先检验整体外形,如 罐装食品有无鼓罐或凹罐现象;软包装食品是否 有胀袋现象等,再检验内容物,然后再给予评价。 (二)嗅觉检验 通过被检物作用于嗅觉器官而引起的反映评价 食品的方法称为~ 。 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 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 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