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同时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草原》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草原的秀美景色、迎客场面和把酒言欢的情形,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动自然。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语言优美,生动贴切而又纯朴简练。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独立识字水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但学生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有有待提升。从课文内容上来看,对于生长在这里的孩子来说,草原的风光以及风土人情是遥远、陌生的,最多仅仅在电视上看到过。所以,如何突破时空的障碍,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4个生字,准确认读“渲染、勾勒、鄂温克、天涯、地毯、低吟”等词语。重点指导书写毯。

2、通过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品味优美语言,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品味优美语言,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和感染。

教学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使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鉴于此,本文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

1、问题法。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说过: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教师无论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教学中的某个细微环节,都应十分重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引导点拨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引导点拨能有效协助学生明确思维的方向,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习方法

1、朗读法。新课标的各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

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

2、想象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是一切创新的开始。新课标指出,要在阅读

教学中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教学中我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留白,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情景画面,让学生充分融入文本,与文本实行深入的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1、由单元导读导入新课。出示单元导读。

2、出示古诗《敕勒川》。

3、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设计意图】1、用单元导读开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2、出示古诗,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难读的生字词,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蒙古包、好客、同行、似乎、

渲染、勾勒、鄂温克、天涯、地毯、低吟

分组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指导书写:毯、貌。“毯”,最后一笔为点。貌,不要多写一点。涩,不要少写一点。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学生默读课文,然后交流汇报。第一个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其它根据学

生的汇报,随机板书。(草原风光图、草原迎客图、草原联欢图)

6、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法: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

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实行自主识字,指导学习多音字、重点书写易错字,让学生在识字写字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2、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简便的好办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潜移默化的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更,使文章内容更简练,线索更清晰,达到培养学生概括水平和抽象思维水平的目的。

三,品读“草原风光图”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2、学生交流汇报。关键词:天上、天底下、四面。(由上到下)

3、哪句话直接概述了草原的特点?

4、出示语句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一碧千里是怎样的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模糊、看不清楚)“并不茫茫”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并不茫茫”?(2)作者看清楚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

5、出示语句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

(1)你一定觉得这个句子很美,说一说,它美在哪里?

(2)抓住“绣”字重点体会。(动静结合,生机勃勃)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带着喜爱之情读一读)

6、出示语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渲染、勾勒”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用“渲染”这个词语呢?结合上下文理解。(无边无际的都是绿色)

(3)怪不得作者说“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

最好?(流),一个流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感受。(鲜活的生命力,草原无边无际的壮美)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出示语句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

一首奇丽的小诗。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想象练笔。如果老师此刻来到这样广袤的草原上,我一定既想在草原上尽情地奔

跑,又想躺在这柔软的草地上,做一个长长的美梦。你们会想去做什么呢?拿起你的比写一写吧。

(3)学生交流汇报。

8、来到草原的人无不被草原的美丽吸引陶醉,作者为什么还要在结尾写上牛羊呢?

这个段能去掉吗?

9、出示最后一句,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美丽的草原让牛羊都陶醉其中了。表达出

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10、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

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课文第1自然段可谓

描写草原的经典之笔。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梳理作者的写景顺序,再让学生深入文本,品词析句、展开想象,在感受草原美丽风光的同时,体会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领悟作者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将读者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的表达方法。在逐层的语言实践中,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学了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作业:积累本课生字词语,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法,巩固课堂所学,同时为下节课的学

习做铺垫。2、语文新课标在第二学段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增

加学生课后积累,为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草原

草原风光图草原迎客图草原联欢图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