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专题整合课件苏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同
C
B
e2
A e1 2.5e1
3e2
·O
例2: 如图,已知梯形ABCD, AB//CD,且AB= 2DC,M,N分别是DC,AB 的中点.
请大家动手, 在图中确一组
DM
C
基底,将其他向
量用这组基底表
示出来。
A
N
B
解析: 设AB = e1,AD = e2,则有:
DC
=
1
2 AB
=
12e1
BC = BD + DC =(AD–AB)+DC
= e2
- e1+
1 2
e1=
-
1 2
e1
+
e2
MN = DN-DM
DM C
=(AN-AD)- 1 DC
=
1 2
e1 -
e2
21
-4
e1
=
1 4
e1
-
e2
.
A
N
B
评析 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
基底,使其他向量能够用基底来表 示,再利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例3: ABCD中,E、F分别是DC和AB
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
一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
a = 1e1 + 2e2 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
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思考
(1)平面向量的基底有多少对? (有无数对)
M
CF
M
C
Aa
a
O
N BO
N
E
思考
(2)若基底选取不同,则表示同一
向量的实数1、2是否相同?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解(2x y 1) (2) (x y 2) 2 0
2x y 1 (x y 2)
解得:x
1 3
y R
(2)解得:x
y
1 3
1 3
又问:x, y为何值时,a与b相等?
例题2、已知 a 10,b (3, 4)且a // b,
求向量a.
解:设a (x, y),则a x2 y2 10
又b (3,4),a // b
x2 y2 10
4x 3y 0
解得:xy
68或xy
6 8
a (6,8)或a (6,8)
课堂练习:
1、已知两点A(0,2),B(2,0),则与向量AB 同向量的单位向量是( B)
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例2、如图,已知A(1,3),
B(1, 3),C(4,1),D(3,4),
Y
求向量OA,OB,
D
AO,CD的坐标。
A
四边形OCDA 是平行四边形?
O
C X
B
课堂练习:
1、向量a=(n,1),b=(4,n) 共线且方向相同, 则n =(C)
1 A. 2
B.± 1 2
与它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
-4
间有什么联系吗?
y
y2
B
y2-y1
A
y1
x2-x1
0 x1
x2
x
一个重要结论:
AB OB OA
(x2 , y2 ) (x1, y1) (x2 x1, y2 y1)
已知点A(x1, y1), B(x2 , y2 ),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二章 平面向量 2.2.1
【精彩点拨】 → → 要证 AECF 是平行四边形,只要证AE=FC. 图 223
【自主解答】
→ → → → → → 因为AE=AB+BE,FC=FD+DC,
→ → 又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DC. → → → → 因为 FD=BE,且FD与BE的方向相同,所以FD=BE. → → → → → → 所以AB+BE=FD+DC,即AE=FC,所以 AE 与 FC 平行且相等,所以四 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教材整理 2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阅读教材 P63,完成下列问题.
b+a (1)交换律:a+b=_______. a+(b+c) . (2)结合律:(a+b)+c=__________ a (3)a+0=0+a=___.
(4)a+(-a)=(-a)+a=___. 0
→ → → → 1.化简:AO+OB+CD+BC=________. → → → → 【解析】 (AO+OB)+CD+BC
【解】
→ → 如图,设OA表示小雨滴无风时下落的速度,OB表
→ 示风的速度,以 OA,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OACB,则OC就是 小雨滴实际飞行的速度.
→ → 在 Rt△OAC 中,|OA|=4 m/s,|AC|=3 m/s, → 所以|OC|= →2 →2 |OA| +|AC| =5 m/s.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2.2.1
阶 段 二
1.理解并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的物理意义及其几 何意义.(重点) 2.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能熟练地运 用这两个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加法运算.(重点、易错点) 3.了解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依据几何意义作图解释 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合理性.(难点)
【自主解答】
→ → → → → → 因为AE=AB+BE,FC=FD+DC,
→ → 又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DC. → → → → 因为 FD=BE,且FD与BE的方向相同,所以FD=BE. → → → → → → 所以AB+BE=FD+DC,即AE=FC,所以 AE 与 FC 平行且相等,所以四 边形 AECF 是平行四边形.
教材整理 2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阅读教材 P63,完成下列问题.
b+a (1)交换律:a+b=_______. a+(b+c) . (2)结合律:(a+b)+c=__________ a (3)a+0=0+a=___.
(4)a+(-a)=(-a)+a=___. 0
→ → → → 1.化简:AO+OB+CD+BC=________. → → → → 【解析】 (AO+OB)+CD+BC
【解】
→ → 如图,设OA表示小雨滴无风时下落的速度,OB表
→ 示风的速度,以 OA,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OACB,则OC就是 小雨滴实际飞行的速度.
→ → 在 Rt△OAC 中,|OA|=4 m/s,|AC|=3 m/s, → 所以|OC|= →2 →2 |OA| +|AC| =5 m/s.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2.2.1
阶 段 二
1.理解并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的物理意义及其几 何意义.(重点) 2.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能熟练地运 用这两个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加法运算.(重点、易错点) 3.了解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依据几何意义作图解释 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合理性.(难点)
高中数学第1部分第2章2.3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件苏教版必修.pptx
[例 3] 如图,△ABC 中,D 为 BC 的中 点,G 为 AD 的中点,过点 G 任作一直 线 MN 分别交 AB、AC 于 M、N 两点, 若 AM =x AB, AN =y AC ,试问:1x+1y是否为定值?
5. 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和 BD 交于点 M, AB=a, AD=b, 试用 a,b 表示 MC , MA, MB和 MD. 解:∵ AC = AB+ AD=a+b, 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 MC =12 AC =12a+12b, MA=- MC =-12a-12b, ∴ MB=12 DB=12( AB- AD)=12a-12b, MD=- MB=12b-12a.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实数λ1,λ2的唯一性是相 对于基底e1,e2而言的.一旦选定一组基底,则给定向量 沿着基底的分解是唯一的.
[例1] 若向量a,b不共线,且c=2a-b,d=3a-2b, 试判断c,d能否作为基底.
[思路点拨] 要判断c,d能否作为基底,只需看c,d是 否共线,若共线,则不能作为基底;否则可以作为基底.
4. 如图所示,△ABC 中,若 D、E、F
依次是 AB 的四等分点,则以CB=e1, CA=e2 为基底时,CF =________. 解析: CB =e1, CA=e2, ∴ AB=e1-e2. ∵ AF =34 AB,∴ AF =34(e1-e2). ∴CF =CA+ AF =e2+34(e1-e2)=34e1+14e2. 答案:34e1+14e2
问题4:根据问题2的作图过程,你认为如何用e1和e2表示a? 提示:因OM =λ1e1,ON =λ2e2, OC =OM +ON ,则 a=λ1e1+λ2e2,λ1、λ2 是常数.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 不共线 的向量,那么对 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 a= λ1e1+λ2e2 .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专题整合课件 苏教版必修4
∴A→B与A→C不共线,即点 C 不在直线 AB 上,同理点 D 也
不在直线 AB 上,直线 AB 与 CD 不共线,即线段 AB 与 CD 不共线. [点评] 若只由A→B=(2,4),C→D=(6,12),得A→B=13C→D,
[解] 由条件知,A→B=(3,3),B→C=(-2,1),A→D=(m-1, n),D→C=(2-m,4-n), 如右图所示. (1)若四边形 ABCD 为 平行四边形,则A→B=D→C, 所以(3,3)=(2-m,4-n),即 3=2-m 且 3=4-n. 解得 m=-1,n=1. 所以当 m=-1,n=1 时,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12-m2 (m<1 且 m≠-1).
[点评] 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将平面内任一向量用一 个 有序实数对来表示;反过来,任一有序实数对就表示一个 向 量.这就是说,一个平面向量就是一个有序实数对.这样,就 给出了向量的另一种表示——坐标表示法,向量的加法、减 法及实数与向量的积都可用坐标来进行运算,使得向量运算 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许多几何问题 的解决就可以转化为我们熟知的数量运算.
第2章 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的综合运算,通常叫做向量的线性 运算,主要是运用它们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解决三点共 线、两线段平行、线段相等等问题,而理解相关概念,用基 底表示向量是基础.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M、N 分别为 DC, BC 的中点,已知A→M=c,A→N=d,试用 c,d 表示A→B和A→D.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由定义推出的性质可以计算向 量 的长度(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两个向量的夹角、 判 断 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等.
不在直线 AB 上,直线 AB 与 CD 不共线,即线段 AB 与 CD 不共线. [点评] 若只由A→B=(2,4),C→D=(6,12),得A→B=13C→D,
[解] 由条件知,A→B=(3,3),B→C=(-2,1),A→D=(m-1, n),D→C=(2-m,4-n), 如右图所示. (1)若四边形 ABCD 为 平行四边形,则A→B=D→C, 所以(3,3)=(2-m,4-n),即 3=2-m 且 3=4-n. 解得 m=-1,n=1. 所以当 m=-1,n=1 时,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12-m2 (m<1 且 m≠-1).
[点评] 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将平面内任一向量用一 个 有序实数对来表示;反过来,任一有序实数对就表示一个 向 量.这就是说,一个平面向量就是一个有序实数对.这样,就 给出了向量的另一种表示——坐标表示法,向量的加法、减 法及实数与向量的积都可用坐标来进行运算,使得向量运算 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许多几何问题 的解决就可以转化为我们熟知的数量运算.
第2章 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的综合运算,通常叫做向量的线性 运算,主要是运用它们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解决三点共 线、两线段平行、线段相等等问题,而理解相关概念,用基 底表示向量是基础.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M、N 分别为 DC, BC 的中点,已知A→M=c,A→N=d,试用 c,d 表示A→B和A→D.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由定义推出的性质可以计算向 量 的长度(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两个向量的夹角、 判 断 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等.
(新课程)高中数学 《第二章平面向量》归纳整合课件 苏教版必修4
用.
几何意义有两个:一是以减向量的终点为起点,被减向量 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二是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另外一条 对角线的向量.注意两向量要移至共起点. 减法也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3)数乘运算即通过实数与向量的乘积,实现同向或反向上 向量长度的伸缩变换.
数乘向量满足结合律和分配律.
3.共线定理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向量 a(a≠0)与 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 个实数 λ,使得 b=λa. 共线向量定理是证明平行的主要依据,也是解决三点共线问 题的重要方法. 特别地,平面内一点 P 位于直线 AB 上的条件是存在实数 x, → =xAB → (或 xAC → ),或对直线外任意一点 O,有OP → =xOA → +yOB → 使AP (x+y=1).
1+μ 1-μ = a+ b, 2 2 1+μ 1-μ λ λ ∴2a+4b= 2 a+ 2 b. ∵向量 a、b 不共线,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 λ =1+μ, 2 2 λ 11 解得 λ=3,故AF=3a+3b.
2 1 答案 3a+3b
专题二 向量的坐标运算 1.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上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引入向量的坐 标表示后,向量的运算完全化为代数运算,实现数与形的统一. 2.向量的坐标运算是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有力工具,它是转 化思想、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具体体 现. 3.通过向量坐标运算主要解决求向量的坐标、向量的模、夹 角,判断共线、平行、垂直等问题.
专题一 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的综合运算通常叫做向量的线 性运算.主要是运用它们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解决诸如三点共 线、两直线平行、线段相等、求点或向量的坐标等问题,而理解 相关概念,用基底或用坐标表示向量是基础.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平面向量》课件
注:向量既有代数特征,又有几何特征,它是数形兼备的好工具.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3编.相辑等母向版文量本:长样度式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 第二级
• 第三级
向量可以自由平移,平移前后的向量相等.两
• 向第四量级 a 与 b 相等,记为 a b . • 第五级
注: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因为方向没有大小.
• 单击此(处c)编有辑母限版个文向本量样a式1,a2,...an相加, 可以从点O出发, • 第•二第逐级三一级 作向量OA1 a1 , A1 A2 a2 , ...An1 An an ,则向量 O•A第n四•为级第这五级些向量的和,即 a1+a2 +...+an =OA1 A1 A2 ... An1 An (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 当An和O重合时(即上述折线OA1 A2 ...An 成封闭折线时), 则和向量为零向量. 注意:逆用以上向量的和式,即把一个向量表示为若 干个向量和的情势,是解决向量问题的关键.
2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设级 两个非零向量 a 与 b 不共线, • (第1五)若级 A→B=a+b,B→C=2a+8b,C→D=3(a-b). 求证:A、B、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 k,使 ka+b 和 a+kb 共线.
2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第五级
使b=λa.
• 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
1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四处.编辑运母算版律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aa第级、+四• 级第bb、=五级c为任意;向(量a+,bλ)+、cu=、u1、u2为任意实;数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3编.相辑等母向版文量本:长样度式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 第二级
• 第三级
向量可以自由平移,平移前后的向量相等.两
• 向第四量级 a 与 b 相等,记为 a b . • 第五级
注:向量不能比较大小,因为方向没有大小.
• 单击此(处c)编有辑母限版个文向本量样a式1,a2,...an相加, 可以从点O出发, • 第•二第逐级三一级 作向量OA1 a1 , A1 A2 a2 , ...An1 An an ,则向量 O•A第n四•为级第这五级些向量的和,即 a1+a2 +...+an =OA1 A1 A2 ... An1 An (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 当An和O重合时(即上述折线OA1 A2 ...An 成封闭折线时), 则和向量为零向量. 注意:逆用以上向量的和式,即把一个向量表示为若 干个向量和的情势,是解决向量问题的关键.
2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设级 两个非零向量 a 与 b 不共线, • (第1五)若级 A→B=a+b,B→C=2a+8b,C→D=3(a-b). 求证:A、B、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 k,使 ka+b 和 a+kb 共线.
2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第五级
使b=λa.
• 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 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
12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四处.编辑运母算版律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aa第级、+四• 级第bb、=五级c为任意;向(量a+,bλ)+、cu=、u1、u2为任意实;数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课件苏教版必修4
答案
知识点三 思考 1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i、j 是与x轴、y轴同向的两个单位向量,若设a =(x1 ,y1) ,b
=(x2,y2),则a=x1i+y1j,b=x2i+y2j,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向 量a+b,a-b,λa(λ∈R)如何分别用基底i、j表示?
答 a+b=(x1+x2)i+(y1+y2)j,
第2章 §2.3 向量的坐标表示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 2.掌握两个向量和、差及数乘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 3.正确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要把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区分开来.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
则(-1,2)=λ1(1,2)+λ2(-2,3)=(λ1-2λ2,2λ1+3λ2),
λ =1, 1 7 -1=λ1-2λ2, ∴ 解得 4 2=2λ1+3λ2, λ= . 2 7
1 4 ∴a=7e1+7e2.
解析答案
1
2
3
4
5
→ 1→ 4.已知两点 M(3,2),N(-5,-5),MP=2MN,则点 P
返回
题型探究
类型一 求向量的坐标
例1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OA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 4 , AB = 3 , ∠AOx = 45°, ∠OAB → → =105°, OA =a, AB =b.四边形 OABC为平行四边形. (1)求向量a,b的坐标;
解析答案
→ (2)求向量BA的坐标;
解
解析 因为点 P 在 MN 的延长线上,|MP|=2|PN|,
→ → 又MN=(0,5)-(2,-1)=(-2,6),所以MP=(-4,12),
知识点三 思考 1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i、j 是与x轴、y轴同向的两个单位向量,若设a =(x1 ,y1) ,b
=(x2,y2),则a=x1i+y1j,b=x2i+y2j,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向 量a+b,a-b,λa(λ∈R)如何分别用基底i、j表示?
答 a+b=(x1+x2)i+(y1+y2)j,
第2章 §2.3 向量的坐标表示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 2.掌握两个向量和、差及数乘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 3.正确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要把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区分开来.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
则(-1,2)=λ1(1,2)+λ2(-2,3)=(λ1-2λ2,2λ1+3λ2),
λ =1, 1 7 -1=λ1-2λ2, ∴ 解得 4 2=2λ1+3λ2, λ= . 2 7
1 4 ∴a=7e1+7e2.
解析答案
1
2
3
4
5
→ 1→ 4.已知两点 M(3,2),N(-5,-5),MP=2MN,则点 P
返回
题型探究
类型一 求向量的坐标
例1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OA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 4 , AB = 3 , ∠AOx = 45°, ∠OAB → → =105°, OA =a, AB =b.四边形 OABC为平行四边形. (1)求向量a,b的坐标;
解析答案
→ (2)求向量BA的坐标;
解
解析 因为点 P 在 MN 的延长线上,|MP|=2|PN|,
→ → 又MN=(0,5)-(2,-1)=(-2,6),所以MP=(-4,12),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2.1
5.已知点 A(-1,2),B(2,8)及A→C=13A→B,D→A=-13B→A,求点 C,D 及C→D的 坐标. 【导学号:06460055】
【解】 设 C(x1,y1),D(x2,y2), 由题意可得A→C=(x1+1,y1-2),A→B=(3,6),D→A=(-1-x2,2-y2),B→A=(- 3,-6). ∵A→C=13A→B,D→A=-13B→A, ∴(x1+1,y1-2 ABCD 中,O 为中心,且O→A=(-1,-1),则O→B= ________;O→C=________;O→D=________.
图 2-3-13
【解析】 如题干图,O→C=-O→A=-(-1,-1)=(1,1), 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B(1,-1), 所以O→B=(1,-1), 同理O→D=(-1,1). 【答案】 (1,-1) (1,1) (-1,1)
(2)因为O→A=(1,2),P→B=(3-3t,3-3t), 若 OABP 是平行四边形,则O→A=P→B, 所以33- -33tt= =12, , 此方程组无解; 故四边形 OABP 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含参的向量等式,依据某点的位置探求参数的问题, 其本质是坐标运算的运用,用已知点的坐标和参数表示出该点 的坐标,利用点的位置确定其横纵坐标满足的条件,建立关于 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1.若 a=(-1,2),b=(3,4),则 a+b=________;a-b=________;3a= ________;-5b=________.
【解析】 a+b=(2,6),a-b=(-4,-2),3a=(-3,6),-5b=(-15,- 20).
【答案】 (2,6) (-4,-2) (-3,6) (-15,-20)
平面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的方法: 1若已知向量的坐标,则直接应用两个向量和、差及向量 数乘的运算法则进行. 2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可先求出向量的坐标, 然后再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 3向量的线性坐标运算可完全类比数的运算进行.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二章 平面向量 2.4.1
2 2 2
整理得|b|2+2 2|b|-6=0, 解得|b|= 2或|b|=-3 2(舍去),故|b|= 2.
【答案】
2
求向量的夹角
已知 a,b 都是非零向量,且 a+3b 与 7a-5b 垂直,a-4b 与 7a- 2b 垂直,求 a 与 b 的夹角.
【精彩点拨】 解答本题可由已知中两个条件的垂直得到两个等式,从而
0° ≤θ≤180° 2.范围:_____________.
图 241 0°时,a 与 b 同向;当 θ=______ 180°时,a 与 b 反向. 3.当 θ=___
4.当 θ=______ 时,则称向量 a 与 b 垂直,记作 a⊥b. 90°
试指出图 242 中向量的夹角, → → 图①中向量OA与OB的夹角________; → → 图②中向量OA与OB的夹角_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 → → 图③中向量OA与OB的夹角________; → → 图④中向量OA与OB的夹角________.
【精彩点拨】 分别列出 a 在 b 方向上的投影和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解 方程组便可.
【自主解答】 b a· |b| =-3, 3 b a· |a| =-2, b=-9, a·
由题意可知
∴|a|=6,|b|=3, -9 1 a· b ∴cos θ= = =- , |a||b| 6×3 2 2π 又 0≤θ≤π,∴θ= . 3
求向量的模 → → 已知向量 OA=a, OB =b,∠AOB=60° ,且 |a |= |b|=4.求 |a+b |, |a
-b|,|3a+b|.
【精彩点拨】 根据已知条件将向量的模利用|a|= a· a转化为数量积的运算 求解.
【自主解答】
整理得|b|2+2 2|b|-6=0, 解得|b|= 2或|b|=-3 2(舍去),故|b|= 2.
【答案】
2
求向量的夹角
已知 a,b 都是非零向量,且 a+3b 与 7a-5b 垂直,a-4b 与 7a- 2b 垂直,求 a 与 b 的夹角.
【精彩点拨】 解答本题可由已知中两个条件的垂直得到两个等式,从而
0° ≤θ≤180° 2.范围:_____________.
图 241 0°时,a 与 b 同向;当 θ=______ 180°时,a 与 b 反向. 3.当 θ=___
4.当 θ=______ 时,则称向量 a 与 b 垂直,记作 a⊥b. 90°
试指出图 242 中向量的夹角, → → 图①中向量OA与OB的夹角________; → → 图②中向量OA与OB的夹角_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 → → 图③中向量OA与OB的夹角________; → → 图④中向量OA与OB的夹角________.
【精彩点拨】 分别列出 a 在 b 方向上的投影和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解 方程组便可.
【自主解答】 b a· |b| =-3, 3 b a· |a| =-2, b=-9, a·
由题意可知
∴|a|=6,|b|=3, -9 1 a· b ∴cos θ= = =- , |a||b| 6×3 2 2π 又 0≤θ≤π,∴θ= . 3
求向量的模 → → 已知向量 OA=a, OB =b,∠AOB=60° ,且 |a |= |b|=4.求 |a+b |, |a
-b|,|3a+b|.
【精彩点拨】 根据已知条件将向量的模利用|a|= a· a转化为数量积的运算 求解.
【自主解答】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2.2 向量的减法课件 苏教
=B→C+C→B =0. 【答案】 0
用已知向量表示其它向量
如图 2-2-11 所示,已知O→A=a,O→B=b,O→C=c,
O→D=d,O→E=e,O→F=f,试用 a,b,c,d,e,f 表示:
(1)A→D-A→B;(2)A→B+C→F;
(3)B→F-B→D.
图 2-2-11
【精彩点拨】 寻找图中已知向量和所表示向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向
2.向量的减法法则 以 O 为起点,作向量O→A=a,O→B=b,则B→A=a-b,即当向量 a,b 起点相 同时,从__b_的终点指向_a__的终点的向量就是 a-b.
图 2-2-10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O→P-O→Q=P→Q.( ) (2)若-b 与 a 同向,则 a-b 与 a 同向.( ) (3)向量的减法不满足结合律.( ) (4)A→B=O→B-O→A.( )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2 向量的减法 学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评
1.理解向量减法的意义及减法法则.(重点) 2.掌握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难点) 3.能熟练地进行向量的加、减运算.(易混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向量的减法 阅读教材 P66~P67 的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向量减法的定义 若__b_+__x_=__a___,则向量 x 叫做 a 与 b 的差,记为__a_-__b_,求两个向量差的 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解析】 (1)×.O→P-O→Q=Q→P; (2)√.-b 与 a 同向,则 a-b=-b+a 与 a 同向. (3)×.如(a-b)+c=a+(c-b). (4)√. 【答案】 (1)× (2)√ (3)× (4)√
用已知向量表示其它向量
如图 2-2-11 所示,已知O→A=a,O→B=b,O→C=c,
O→D=d,O→E=e,O→F=f,试用 a,b,c,d,e,f 表示:
(1)A→D-A→B;(2)A→B+C→F;
(3)B→F-B→D.
图 2-2-11
【精彩点拨】 寻找图中已知向量和所表示向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向
2.向量的减法法则 以 O 为起点,作向量O→A=a,O→B=b,则B→A=a-b,即当向量 a,b 起点相 同时,从__b_的终点指向_a__的终点的向量就是 a-b.
图 2-2-10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O→P-O→Q=P→Q.( ) (2)若-b 与 a 同向,则 a-b 与 a 同向.( ) (3)向量的减法不满足结合律.( ) (4)A→B=O→B-O→A.( )
阶
阶
段
段
一
三
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2 向量的减法 学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评
1.理解向量减法的意义及减法法则.(重点) 2.掌握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难点) 3.能熟练地进行向量的加、减运算.(易混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向量的减法 阅读教材 P66~P67 的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向量减法的定义 若__b_+__x_=__a___,则向量 x 叫做 a 与 b 的差,记为__a_-__b_,求两个向量差的 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解析】 (1)×.O→P-O→Q=Q→P; (2)√.-b 与 a 同向,则 a-b=-b+a 与 a 同向. (3)×.如(a-b)+c=a+(c-b). (4)√. 【答案】 (1)× (2)√ (3)× (4)√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课
规律方法 (1)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要充分利用向量 加法、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数乘 定义,解题时要注意解题途径的优化与组合. (2)将向量c用a,b表示,常采用待定系数法,其基本思 路是设c=xa+yb,其中x,y∈R,然后得到关于x,y的 方 中,AB∥DC,且 AB=2CD, E、F 分别是 DC、AB 的中点,设A→D=a,A→B=b,试以 a、 b 为基底表示D→C、B→C、E→F. 解 如图,连结FD. ∵DC∥AB,AB=2CD,E、F分别是DC、 AB的中点,
第二章——
2.3 向量的坐标表示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学习目标] 1.通过研究一向量与两不共线向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平面向量基本 定理的含义,了解基底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 预习导学 2 课堂讲义 3 当堂检测
挑战自我,点点落实 重点难点,个个击破 当堂训练,体验成功
要点二 用基底表示向量 例 2 如图所示,设 M,N,P 是△ABC 三边上的点,且B→M =13B→C,C→N=31C→A, A→P=31A→B,若A→B=a,A→C=b, 试用 a,b 将M→N、N→P、P→M表示出来.
解 N→P=A→P-A→N=13A→B-32A→C=31a-23b, M→N=C→N-C→M=-13A→C-23C→B=-13b-32(a-b) =-32a+13b, P→M=-M→P=-(M→N+N→P)=13(a+b).
[预习导引]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定理: 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 不共线 的向量,那么对于这 一平面内的 任一 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 实数λ1,λ2,使 a=λ1e1+λ2e2.
(2)基底: 把 不共线 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 所有 向量的一 组基底. 2.正交分解:一个平面向量用一组基底e1,e2表示成a=λ1e1 +λ2e2的形式,我们称它为向量a的 分解 .当e1,e2所在直线 互相 垂直 时,这种分解也称为向量a的正交分解.
苏教版数学高一-必修4课件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向量的线性运算 主要应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甚至推广 到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掌握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数乘向 量运算的性质和法则及运算律.同时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三点 共线、两线段相等及两直线平行等问题. 3.向量的坐标运算 主要应掌握向量坐标运算的法则、公式进行向量加、减与数乘运 算;能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证明两向量平行或证明三点共线; 能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基底表示平面内任意一个向量.
第二章——
章末复习提升
1 知识网络 2 要点归纳 3 题型研修
系统盘点,提炼主干 整合要点,诠释疑点 突破重点,提升能力
1.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主要应掌握向量的概念、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 相等向量、共线向量等概念,这些概念是考试的热点,一 般都是以填空题出现,尤其是单位向量常与向量的平行与 垂直的坐标形式结合考查.
例2 已知三个点A(2,1),B(3,2),D(-1,4). (1)求证:AB⊥AD; 证明 ∵A(2,1),B(3,2),D(-1,4), ∴A→B=(1,1),A→D=(-3,3). ∵A→B·A→D=1×(-3)+1×3=0, ∴A→B⊥A→D,即 AB⊥AD.
(2)若四边形ABCD为矩形,求点C的坐标以及矩形ABCD两
λ=1, 即
∴m=-2,
λm=-2,∴当m=-2时,A、B NhomakorabeaC三点共线.
方法二 假设满足条件的m存在,根据题意可知
i=(1,0),j=(0,1),∴A→B=(1,0)-2(0,1)=(1,-2),B→C=(1,0)
+m(0,1)=(1,m),
由 A、B、C 三点共线,即A→B∥B→C,
故1·m-1·(-2)=0,解得m=-2, ∴当m=-2时,A、B、C三点共线.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课件第二章 平面向量 2.2.3精选ppt课件
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3 向量的数乘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1.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重点) 2.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掌握向量共线定理. 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 向量的数乘定义 阅读教材 P68 第一、二、三个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地,实数 λ 与向量 a 的积是__一__个_向__量___,记作 λa,它的长度和方向规 定如下: (1)|λa|=_|_λ_||a_|_; (2)当 λ>0 时,λa 与 a 的方向_相__同__;当 λ<0 时,λa 与 a 的方向_相_反___;当 a=0 时,λa=__0_;当 λ=0 时,λa=_0__. 实数 λ 与向量 a 相乘,叫做__向_量__的_数__乘______.
[再练一题] 3.如图 2-2-21,在▱OADB 中,设O→A=a,O→B=b,B→M= 13B→C,C→N=13C→D.试用 a,b 表示O→M,O→N及M→N. 【解】 由题意知,在▱OADB 中,B→M=13B→C=16B→A= 16(O→A-O→B)=16(a-b)=16a-16b. 则O→M=O→B+B→M=b+16a-16b=16a+56b, O→N=23O→D=23(O→A+O→B)=23(a+b)=23a+23b, M→N=O→N-O→M=23(a+b)-16a-56b=12a-16b.
[探究共研型]
向量共线的有关结论 探究 1 已知 O 为平面 ABC 内任一点,若 A,B,C 三点共线,是否存在 α, β∈R,使O→C=αO→A +βO→B,其中 α+β=1? 【提示】 存在,因 A,B,C 三点共线,则存在 λ∈R,使A→C=λA→B, ∴O→C-O→A=λ(O→B-O→A), ∴O→C=(1-λ)O→A+λO→B. 令 1-λ=α,λ=β,则 O→C=αO→A+βO→B,且 α+β=1.
2.2.3 向量的数乘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1.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重点) 2.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掌握向量共线定理. 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1 向量的数乘定义 阅读教材 P68 第一、二、三个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地,实数 λ 与向量 a 的积是__一__个_向__量___,记作 λa,它的长度和方向规 定如下: (1)|λa|=_|_λ_||a_|_; (2)当 λ>0 时,λa 与 a 的方向_相__同__;当 λ<0 时,λa 与 a 的方向_相_反___;当 a=0 时,λa=__0_;当 λ=0 时,λa=_0__. 实数 λ 与向量 a 相乘,叫做__向_量__的_数__乘______.
[再练一题] 3.如图 2-2-21,在▱OADB 中,设O→A=a,O→B=b,B→M= 13B→C,C→N=13C→D.试用 a,b 表示O→M,O→N及M→N. 【解】 由题意知,在▱OADB 中,B→M=13B→C=16B→A= 16(O→A-O→B)=16(a-b)=16a-16b. 则O→M=O→B+B→M=b+16a-16b=16a+56b, O→N=23O→D=23(O→A+O→B)=23(a+b)=23a+23b, M→N=O→N-O→M=23(a+b)-16a-56b=12a-16b.
[探究共研型]
向量共线的有关结论 探究 1 已知 O 为平面 ABC 内任一点,若 A,B,C 三点共线,是否存在 α, β∈R,使O→C=αO→A +βO→B,其中 α+β=1? 【提示】 存在,因 A,B,C 三点共线,则存在 λ∈R,使A→C=λA→B, ∴O→C-O→A=λ(O→B-O→A), ∴O→C=(1-λ)O→A+λO→B. 令 1-λ=α,λ=β,则 O→C=αO→A+βO→B,且 α+β=1.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AB、AD 为▱ABCD 的边,故可先用A→B、A→D作为基底 表示出A→M、A→N,再解出用A→M、A→N表示A→B、A→D的表达式.
[解] 设A→B=a,A→D=b,则由 M、N 分别为 DC,BC 的 中点,可得B→N=12b,D→M=12a. 在△ABN 和△ADM 中,
a+21b=d, ①
∴A→B与A→C不共线,即点 C 不在直线 AB 上,同理点 D 也
不在直线 AB 上,直线 AB 与 CD 不共线,即线段 AB 与 CD 不共线. [点评] 若只由A→B=(2,4),C→D=(6,12),得A→B=13C→D,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由定义推出的性质可以计算向 量 的长度(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两个向量的夹角、 判 断 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A(-1,-2), B(2,3),C(-2,-1). (1)求以线段 AB、A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点评] 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将平面内任一向量用一 个 有序实数对来表示;反过来,任一有序实数对就表示一个 向 量.这就是说,一个平面向量就是一个有序实数对.这样,就 给出了向量的另一种表示——坐标表示法,向量的加法、减 法及实数与向量的积都可用坐标来进行运算,使得向量运算 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许多几何问题 的解决就可以转化为我们熟知的数量运算.
从而 5t=-11,所以 t=-151.
[点评] 数量积的运算是平面向量的核心内容,利用数量积 可以解决以下几个大问题:平行问题、垂直问题、求模问 题、求夹角问题以及求向量及进行数量积运算等.
向量的共线问题
证明向量平行(共线)问题常用的结论有:(1)向量 a、b(a≠0) 共线⇔存在惟一实数 λ,使 b=λa;(2)向量 a=(x1,y1),b =(x2,y2)共线⇔x1y2-x2y1=0;(3)向量 a 与 b 共线⇔|a·b| =|a||b|;(4)向量 a 与 b 共线⇔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 λ1,λ2, 使 λ1a+λ2b=0.判断两向量所在的基线共线时,除满足定理 的要求外,还应说明此两基线有公共点.
(2)设实数 t 满足(A→B-tO→C)·O→C=0,求 t 的值.
[分析] 对角线的长即为向量的模,利用模的计算公式求解.
[解] (1)由题意知A→B=(3,5),A→C=(-1,1), 则A→B+A→C=(2,6),A→B-A→C=(4,4). 所以|A→B+A→C|=2 10,|A→B-A→C|=4 2.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2 10,4 2. (2)由题设知O→C=(-2,-1),A→B-tO→C=(3+2t,5+t),由 (A→B-tO→C)·O→C=0,得(3+2t,5+t)·(-2,-1)=0, 即(-2)(3+2t)+(-1)(5+t)=0.
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上就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引入向量的 坐 标表示后,向量的运算完全转化为代数运算,达到了数与 形 的统一,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主要解决求向量的坐标、向 量 的模、判断共线、平行等问题.
已知A、B、C、D四点的坐标分别是A(1,0)、 B(4,3)、C(2,4)、D(m,n),当m,n满足什么条件 时, 四 边形ABCD分别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梯 形 (A、B、C、D按逆时针方向排列)? [分析] 将平行四边形、菱形等的判断条件用向量的关 系 式 表示出来求解.
[解] 由条件知,A→B=(3,3),B→C=(-2,1),A→D=(m-1, n),D→C=(2-m,4-n), 如右图所示. (1)若四边形 ABCD 为 平行四边形,则A→B=D→C, 所以(3,3)=(2-m,4-n),即 3=2-m 且 3=4-n. 解得 m=-1,n=1. 所以当 m=-1,n=1 时,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2)当 m=-1,n=1 时,A→B=(3,3),A→D=(-2,1),
则A→B=3 2,|A→D|= 5,|A→B|≠|A→D|. 因此,使四边形 ABCD 为菱形的 m,n 不存在. (3)当 m=-1,n=1 时,A→B·A→D=(3,3)·(-2,1)=-3≠0, 即 AB,AD 不垂直,因此使四边形 ABCD 为矩形的 m, n 不存在.
已知 A(-1,1),B(1,5),C(-2,-5),D(4,7), 试判断两线段 AB 与 CD 是否共线?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共线定理,要判断 AB 与 CD 是否 共线.首先看是否满足A→B=λC→D,再说明线段 AB 与 CD 是否 有公共点.
[解] ∵A→B=(2,4),A→C=(-1,-6), ∴-1×4-(-6)×2=-4+12=8≠0,
第2章 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的综合运算,通常叫做向量的线性 运算,主要是运用它们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解决三点共 线、两线段平行、线段相等等问题,而理解相关概念,用基 底表示向量是基础.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M、N 分别为 DC, BC 的中点,已知A→M=c,A→N=d,试用 c,d 表示A→B和A→D.
有
b+21a=c. ②
①×2-②,得 a=23(2d-c).
②×2-①,得 b=23(2c-d). 故A→B=43d-23c,A→D=43c-23d. [点评] 该类题常以解答题出现,主要考查用基底表示向 量,选择一组基底,结合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可用基底向量表示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
向量的坐标运算
(4)由(2)(3)知,使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的 m,n 不存在.
(5)若四边形 ABCD 为梯形,则D→C=λA→B或A→D=λB→C,其 中 λ 为实数,且 λ>0,λ≠1,所以24- -mn==33λλ,,(λ>0 且 λ≠1) 或mn=-λ1,=-2λ,(λ>0 且 λ≠1). 整理得 m,n 的取值条件为 n=m+2(m<2 且 m≠-1)或 n
[解] 设A→B=a,A→D=b,则由 M、N 分别为 DC,BC 的 中点,可得B→N=12b,D→M=12a. 在△ABN 和△ADM 中,
a+21b=d, ①
∴A→B与A→C不共线,即点 C 不在直线 AB 上,同理点 D 也
不在直线 AB 上,直线 AB 与 CD 不共线,即线段 AB 与 CD 不共线. [点评] 若只由A→B=(2,4),C→D=(6,12),得A→B=13C→D,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通过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由定义推出的性质可以计算向 量 的长度(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两个向量的夹角、 判 断 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A(-1,-2), B(2,3),C(-2,-1). (1)求以线段 AB、A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点评] 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将平面内任一向量用一 个 有序实数对来表示;反过来,任一有序实数对就表示一个 向 量.这就是说,一个平面向量就是一个有序实数对.这样,就 给出了向量的另一种表示——坐标表示法,向量的加法、减 法及实数与向量的积都可用坐标来进行运算,使得向量运算 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许多几何问题 的解决就可以转化为我们熟知的数量运算.
从而 5t=-11,所以 t=-151.
[点评] 数量积的运算是平面向量的核心内容,利用数量积 可以解决以下几个大问题:平行问题、垂直问题、求模问 题、求夹角问题以及求向量及进行数量积运算等.
向量的共线问题
证明向量平行(共线)问题常用的结论有:(1)向量 a、b(a≠0) 共线⇔存在惟一实数 λ,使 b=λa;(2)向量 a=(x1,y1),b =(x2,y2)共线⇔x1y2-x2y1=0;(3)向量 a 与 b 共线⇔|a·b| =|a||b|;(4)向量 a 与 b 共线⇔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 λ1,λ2, 使 λ1a+λ2b=0.判断两向量所在的基线共线时,除满足定理 的要求外,还应说明此两基线有公共点.
(2)设实数 t 满足(A→B-tO→C)·O→C=0,求 t 的值.
[分析] 对角线的长即为向量的模,利用模的计算公式求解.
[解] (1)由题意知A→B=(3,5),A→C=(-1,1), 则A→B+A→C=(2,6),A→B-A→C=(4,4). 所以|A→B+A→C|=2 10,|A→B-A→C|=4 2. 故所求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2 10,4 2. (2)由题设知O→C=(-2,-1),A→B-tO→C=(3+2t,5+t),由 (A→B-tO→C)·O→C=0,得(3+2t,5+t)·(-2,-1)=0, 即(-2)(3+2t)+(-1)(5+t)=0.
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上就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引入向量的 坐 标表示后,向量的运算完全转化为代数运算,达到了数与 形 的统一,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主要解决求向量的坐标、向 量 的模、判断共线、平行等问题.
已知A、B、C、D四点的坐标分别是A(1,0)、 B(4,3)、C(2,4)、D(m,n),当m,n满足什么条件 时, 四 边形ABCD分别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梯 形 (A、B、C、D按逆时针方向排列)? [分析] 将平行四边形、菱形等的判断条件用向量的关 系 式 表示出来求解.
[解] 由条件知,A→B=(3,3),B→C=(-2,1),A→D=(m-1, n),D→C=(2-m,4-n), 如右图所示. (1)若四边形 ABCD 为 平行四边形,则A→B=D→C, 所以(3,3)=(2-m,4-n),即 3=2-m 且 3=4-n. 解得 m=-1,n=1. 所以当 m=-1,n=1 时,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2)当 m=-1,n=1 时,A→B=(3,3),A→D=(-2,1),
则A→B=3 2,|A→D|= 5,|A→B|≠|A→D|. 因此,使四边形 ABCD 为菱形的 m,n 不存在. (3)当 m=-1,n=1 时,A→B·A→D=(3,3)·(-2,1)=-3≠0, 即 AB,AD 不垂直,因此使四边形 ABCD 为矩形的 m, n 不存在.
已知 A(-1,1),B(1,5),C(-2,-5),D(4,7), 试判断两线段 AB 与 CD 是否共线?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共线定理,要判断 AB 与 CD 是否 共线.首先看是否满足A→B=λC→D,再说明线段 AB 与 CD 是否 有公共点.
[解] ∵A→B=(2,4),A→C=(-1,-6), ∴-1×4-(-6)×2=-4+12=8≠0,
第2章 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的综合运算,通常叫做向量的线性 运算,主要是运用它们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解决三点共 线、两线段平行、线段相等等问题,而理解相关概念,用基 底表示向量是基础.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M、N 分别为 DC, BC 的中点,已知A→M=c,A→N=d,试用 c,d 表示A→B和A→D.
有
b+21a=c. ②
①×2-②,得 a=23(2d-c).
②×2-①,得 b=23(2c-d). 故A→B=43d-23c,A→D=43c-23d. [点评] 该类题常以解答题出现,主要考查用基底表示向 量,选择一组基底,结合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可用基底向量表示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
向量的坐标运算
(4)由(2)(3)知,使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的 m,n 不存在.
(5)若四边形 ABCD 为梯形,则D→C=λA→B或A→D=λB→C,其 中 λ 为实数,且 λ>0,λ≠1,所以24- -mn==33λλ,,(λ>0 且 λ≠1) 或mn=-λ1,=-2λ,(λ>0 且 λ≠1). 整理得 m,n 的取值条件为 n=m+2(m<2 且 m≠-1)或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