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说课稿
1.教具:历史图片、地图、时间轴等,用于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2.多媒体资源:视频、PPT、网络资源等,用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技术工具:投影仪、电脑、网络等,实现教学资源的实时共享,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互动交流。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包括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以及对日本历史的一些基本认识。然而,他们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锁国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2.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模糊;
3.难以理解日本近代化对东亚其他国家的影响;
4.缺乏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容易产生片面的理解。
5.结合现实问题,如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方法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
2.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3.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重点:
1.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日本开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

中日_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1一、抗战开始时间的问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战阶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

中日_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大举侵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_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三、抗战特点:中国抗战的特点是全 .全体现在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种作战方式各种正义力量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如何体现。

其次是一场持久战;最后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抗战的伟大体现:从抗战的历史意义分析出,国内意义:中国的抗战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有: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五大国,并担任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_情境模式,围绕重点、难点及亮点精心设计问题群,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辩论纠误,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将本课内容设计为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师本人将担任抗战纪念馆馆长,并在课前布置好预习课题。

说学法:学生以参观抗日战争纪年馆的形式来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内容,四位同学将担任抗战纪念馆分馆馆长并做好为其他同学讲解的课前准备。

其余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

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在体念中自主、互动学习,进行知识的辨析和迁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单元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探讨改革与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梭伦改革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3.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分享,阐述本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对其进行提问、补充。
4.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梭伦改革的相关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
2.强调梭伦改革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梭伦改革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形成持续改进的学习策略。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3.开展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他人过程中,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
2.问题导向,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本案例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梭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能力。
3.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梭伦改革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对梭伦改革的认识。同时,通过共同完成研究报告、PPT展示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学设计(共1课时)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1)识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展概况;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以及法家思想的特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献公改革;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2)理解社会经济的进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3)探究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生疏,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力量;(2)通过对“相地而衰征”、“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力量;(3)通过对秦穆公、秦献公。

、秦孝公等史实的学习,提高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产力的进展必定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和大进展时期;(2)改革变法是时代的潮流,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改革转变了秦国的命运,改革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定性。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本课引言由战国形势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

老师以文字内容和插图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同学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拓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同学结合问题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同学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商鞅变法的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定性):【温故而知新】★春秋战国概念:(1)平王东迁,东周开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2)东周的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基本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进展·大动荡:春秋诸侯争霸战斗(春秋五霸)、战国兼并战斗(战国七雄),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井田制、宗法、分封制)日益瓦解,封建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心集权制)逐步确立;·大进展:随着生产力进步,封建经济快速进展,商品经济富强。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商鞅变法这一领域,大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知识点,这对于理解商鞅变法有一定的帮助。但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不太清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
7.地图资料:秦国地图、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等。
8.角色扮演道具:古代服饰、道具等,用于模拟商鞅变法过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商鞅变法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商鞅变法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影响及其在秦国崛起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商鞅变法的重点,强调商鞅变法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2除旧布新梭伦改革改革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1.2掌握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3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探讨梭伦改革的意义。

2.2采用史料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

3.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2.教学难点: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希腊地图,引导学生关注雅典城邦的位置,简要介绍古希腊文明的特点,导入梭伦改革的相关内容。

2.探讨梭伦改革的背景2.1分析古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揭示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2介绍梭伦改革的发起者梭伦,引导学生了解其出身、地位和改革动机。

3.分析梭伦改革的内容3.1列举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改革。

3.2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了解梭伦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4.探讨梭伦改革的影响4.1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

4.2引导学生思考梭伦改革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5.小组讨论5.1分组讨论梭伦改革的意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改革的作用。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7.1列出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影响。

7.2思考:梭伦改革对我国当代社会有何启示?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让学生了解了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课后作业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4.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5.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针对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近代中国的历史起点- 课时1:鸦片战争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课时2: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原因分析- 课时3:洋务运动与变法运动的兴衰2. 第二单元:民族意识觉醒与维新变革- 课时4:戊戌维新运动及其失败原因分析- 课时5: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课时6: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思潮3. 第三单元: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崛起- 课时7: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政局- 课时8:土地革命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课时9: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红军的崛起4. 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课时10:日本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课时11: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课时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中国的现代化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互动和合作。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听取音频等方式获取历史素材。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套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充。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公元前560年雅典建立僭主政治;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开始确立;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现;(2)理解僭主政治建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梭伦改革是希腊最为重要的改革之一;梭伦改革局限性的原因;(3)探究梭伦出走后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从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中探究其改革的出发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梭伦出走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纵向归纳和总结能力;(3)任何历史现象的发生,都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

通过对梭伦改革的评价,学会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一种政治臸度的确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改革的进程,但进步的最终会取得胜利;(2)通过肯定梭伦不计个人得失的品德,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3)使学生明确改革总会遇到阻力,关键是怎样处理。

梭伦改革所采取的‚折中‛手段的失误让我们认识到,改革必须果断、无畏,不能轻易向旧势力屈服。

【教学重难点】重点: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难点:梭伦改革成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石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课文以《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作课题,是对之前两篇课文,尤其是梭伦具体改革内容的高度评价,但也不回避其局限性,是‚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鲜明体现。

教学中,如果仅就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照本宣科,课堂将显得生硬、沉闷、无趣;串联全文,贯穿学习是本课教学不二的选择。

具体而言,可先复习前两课知识,巩固对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目的、主要内容的认识,然后根据梭伦改革的内容,由材料题引入对其特点的分析,指出其局限和梭伦改革的尴尬局面,最后再引向对其积极意义的全面分析,肯定其历史功绩。

最后再将对改革的评价引向当今社会,使学史为社会发展服务!本课知识简单,教学中以成串问题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感兴趣,尤其是涉及到改革和变革的内容。学生中有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另一部分学生则更注重记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资料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方面,学生可能会遇到对其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的不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资料来进行引导和解释。在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时,学生可能会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感到困惑,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案例来进行说明和理解。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果和影响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对其评价标准和视角的不清晰,需要通过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2班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介绍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强调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原因,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培养史实辨析能力。
3.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果和影响,提升历史评价能力。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本课目标】理解联合国的产生;知道联合国的宗旨和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重点难点】1.重点:联合国的建立及其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

2.难点:认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以及当今世界局部地区动荡、战争的现实。

【知识梳理】一、联合国的成立1,成立原因①国联的教训。

一战后建立的国联,对法西斯的侵略没有起到抑制作用,反而成为资本主义列强推行霸权的工具。

二战的全面爆发宣告了它的彻底破产。

②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需要。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激发了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求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二战后的世界迫切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国际组织,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

③大国之间相互制约的需要。

各大国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和现实利益的考虑,都对战后建立国际安全机构,并提出了各自的设想,希望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2,建立及概况联合国建立的过程。

1】1941年美英发表《________》,首次提出建立新国际组织。

2】1942年华盛顿26国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首次使用“_______”一词。

3】1943年四大国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向世界宣告要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

4】1945年51国旧金山签署《________》,10月24日成立。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主要机构及其职能。

1】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

2】原则。

会员国主权平等;善意履行宪章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禁止会员国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侵害其他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3】机构。

________,全体会员国组成;安全理事会,11国组成,________二、联合国的贡献三、发展中的联合国1.积极作用(1)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在裁军和防止_____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设计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设计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学设计4.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的学习中,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宋中后期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包括土地兼并、官僚腐败、军队衰弱等问题。
2.掌握庆历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应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社会危机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理解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2.理解庆历新政中改革者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精神,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c)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庆历新政成功与失败的认识。
3.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历史案例,分析其与庆历新政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要求不少于300字。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历史小论文:
以“庆历新政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3.学会比较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改革措施的异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深入剖析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运用历史资料、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庆历新政,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解读能力。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选修课程课程结构湖南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由选修Ⅰ和选修Ⅱ两个部分组成。

选修Ⅰ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共有6个模块。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规定,选修Ⅰ中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为文科学生必须选修的模块。

选修Ⅱ课程由各学校自主开发设置,既可以是历史学科科目内容的延伸,也可以是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由学校自定。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模块选择了中外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9次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演进过程。

9次改革从时序上划分,前4个为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后5个为中外近代历史的改革。

从内容上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如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

本模块共9个单元29课(不包括3课探究活动课),9次改革9个单元,每个单元基本上按照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来进行编排。

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演进过程中的重大改革及代表人物,认识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改革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

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革除社会弊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改革必然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过程中必然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撰写历史小论文:请同学们结合所学,选择一个角度,如商鞅变法的改革措施、影响等,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字数不限,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历史角色扮演:分组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模拟商鞅变法时期的人物,如商鞅、秦孝公、百姓等,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讨商鞅变法的利与弊。要求每组撰写剧本,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2.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战国时期,秦国秦国在商鞅变法中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
1.商鞅变法的背景
(1)战国时期,秦国社会经济落后,战争频繁。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难点:
(1)理解商鞅变法中各项改革措施的具体内涵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讲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评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课堂练习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历史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情景模拟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商鞅变法在现代社会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史记·商君列传》、《战国策·秦策》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
-视频资源:与商鞅变法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如《中国历史大讲堂:商鞅变法》。
-扩展书籍:《法家思想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等。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以上材料,观看相关视频,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和历史意义。
-法制
-轻徭薄赋
3.法家思想运用
-法治
-严刑峻法
-权术
4.商鞅变法影响
-政治影响:中央集权
-经济影响:国家实力增强
-军事影响:战斗力提升
-文化影响:法家思想普及
5.商鞅变法历史意义
-推动历史进程
-影响后世改革
6.变法启示
-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的勇气与智慧
板书设计采用层级结构,清晰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法家思想运用、影响和历史意义,以及给现代社会的启示。简洁明了的条目,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美观的字体,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疑问,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拓展学习,共同讨论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形成小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学案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百日维新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1历史教学案

第3课百日维新[目标导航] 1.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重点)2.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X的原因。

(重点)3.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背景: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1)1897年,德国军队强占胶州湾。

(2)俄国强占旅顺和某某。

(3)1898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租借某某湾。

(4)英国迫使清政府租借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

2.表现: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1)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即《上清帝第五书》,在某某、某某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2)康有为呈递《上清帝第六书》,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X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3)康有为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进一步坚定开展维新变法的决心。

(4)1898年春,康有为在发起组织了保国会,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①成立地点:。

②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③性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5)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思维点拨]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多斗争和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2.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先进器物转变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产物。

3.保国会是维新派创立全国性爱国政治团体的尝试,已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二、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2.内容(1)政治: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2)经济:①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②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③设立铁路、矿务总局等;④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⑤兴办邮政等。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1教案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1教案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1教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1教案《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解负令的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方法、标准、权利与义务,以及梭伦改革在发展工商业方面的措施;(2)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3)分析解负令颁布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探究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外的内容,从多角度认识、解释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表格观察图片,运用比较的方法正确评价财产等级制度;(3)用归纳法概括“解负令”的基本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其意义和影响;(4)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再现梭伦改革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改革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2)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理解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意义;(3)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联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同样如此。

教学重难点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难点:梭伦改革的评价。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法:根据前一节课学习,请学生回忆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然后直接进入改革具体措施的学习。

★讲授新课梭伦改革的内容(一)颁布“解负令”等法令:1、措施:(1)颁布“解负令”:含义:“负”指的就是债务,“解负令”就是废除债务的法令。

雅典债的来源:分两种,即因契约而产生的债和因损害而产生的债,亚里士多德在《尼柯马赫学》中称前者为自由之债,后者为不自由之债。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庆历新政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庆历新政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本节课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庆历新政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史料查阅:引导学生阅读《宋史》、《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庆历新政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术研究: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庆历新政的学术研究论文,如《庆历新政研究》等,以拓宽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庆历新政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庆历新政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2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2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参考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A课程目标: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昂,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险阻进行深入的思索。

谭嗣同是维新四杰之一,当时还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他一起共同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课】一、早期改良思潮(1)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2)产生条件:①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②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③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3)主要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韬、郑观应(4)思想主张:①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②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③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局限:他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5)性质: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代表着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征。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6)历史作用是什么: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存在依赖性,他们更倾向于听取他人的观点,而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①维新运动的背景
②维新运动的过程
③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2.关键词:
①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产阶级
③维新派
④戊戌变法
-利用互动软件,设计问答、填空等环节,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拓展阅读、讨论话题,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交流。
(3)实物展示:展示与维新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等,增加学生的实物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展示相关历史文物,如书籍、照片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了解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其次,在教学手段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例如,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教学手段的依赖性较大,导致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所减弱。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维新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足。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021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师用书教案人教版选修1.doc

2021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师用书教案人教版选修1.doc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2.探究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

1.重点:分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2.难点:“庆历新政”及其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原因(1)北宋初年,政府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统治。

不抑兼并与阶级矛盾激化的关系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使贫富分化更为激烈,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阶级矛盾激化。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1)原因①集中军权:设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以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军,实行更戍法;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集中行政权和财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互相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表现: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签盟约求苟安,形成“积弱”局面。

2.积贫(1)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使军队数量增加。

(2)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3)冗费:军费猛增,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北宋财政日益入不敷出。

北宋建国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利弊共存(1)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

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工作难以开展。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北宋的统治岌岌可危。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3.核心: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4.措施(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2)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3)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工商业的发展、首席执政官梭伦)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过程与方法:(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阅读摘要、(工商业的发展)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史论结合、自主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1、城邦国家的雏形(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3)特点:小国寡民(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1)原因: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三、“工商业的发展”(改革的经济背景)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2.表现: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和造船业取得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3.影响:(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经营工商业的平民日益富裕;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1 -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四、首席执政官梭伦(改革的主观条件)1、疯诗人事件:2、萨拉米斯岛问题3、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1)原因:①梭伦指挥收回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从此走上政治舞台。

②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2)当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3)影响: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开始了,雅典城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课堂小结】本课主要阐述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索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客观条件: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唯一的出路。

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

- 2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梭伦改革在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和推行国家权力机构改革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指出梭伦改革呈现的“革命性”与“中庸式”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解负令的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方法、标准、权利与义务,以及梭伦改革在发展工商业方面的措施;(2)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3)分析解负令颁布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探究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外的内容,从多角度认识、解释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表格观察图片,运用比较的方法正确评价财产等级制度;(3)用归纳法概括“解负令”的基本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其意义和影响;(4)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再现梭伦改革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改革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2)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理解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意义;(3)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联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同样如此。

【教学重难点】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难点:梭伦改革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颁布“解负令”等法令1、措施:(1)颁布“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和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2)颁布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法:目的: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内容: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3)制定“遗嘱法”:目的: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内容: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4)安抚贵族:目的: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措施: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特点:调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改革的策略性和政策的灵活性。

2结果和意义:(1)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2)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3)但并未废除奴隶制,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2、原则:财产的多少;- 3 -3、方法:公民每年的总收入折合成农产品计算财产,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4、评价:局限性:未实现公民间真正的平等。

进步性: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权利的途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三、改革权力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 1、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2、措施:(1)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3、影响:(1)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国家政权,中下层平民也取得一些民主权利;(2)有限的津贴使农民手工业者无法经常参政,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四、鼓励发展工商业1、目的: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扩大平民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2、措施:(1)农业: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自给有余的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

(2)手工业: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

(3)商业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3、影响: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课堂小结】通过梭伦改革具体内容的分析,可得知梭伦改革的一些基本特点:基本特点:革命式、中庸式;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改革获益: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改革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改革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 4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公元前560年雅典建立僭主政治;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开始确立;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现;(2)理解僭主政治建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梭伦改革是希腊最为重要的改革之一;梭伦改革局限性的原因;(3)探究梭伦出走后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从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中探究其改革的出发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梭伦出走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纵向归纳和总结能力;(3)任何历史现象的发生,都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

通过对梭伦改革的评价,学会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一种政治制度的确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改革的进程,但进步的最终会取得胜利;(2)通过肯定梭伦不计个人得失的品德,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3)使学生明确改革总会遇到阻力,关键是怎样处理。

梭伦改革所采取的“折中”手段的失误让我们认识到,改革必须果断、无畏,不能轻易向旧势力屈服。

【教学重难点】重点: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难点:梭伦改革成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石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1、梭伦出走:(1)原因:①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②梭伦不愿建立僭主政治,践踏民主政治。

(2)出走:2、僭主政治的建立:(1)背景:雅典政局动荡,三派纷争。

①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②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改革③海岸派:拥护梭伦政策,但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秩序。

(2)建立: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3)结果:进一步推动民主进程。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1、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1)经济意义: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梭伦改革经济方面的措施:①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关系上的氏族残余;②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输出、实行货币改革、奖励外地工匠移居雅典和提倡公民学习手工业技术等。

作用:大大促进了雅典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很快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城邦。

表现:雅典生产的陶器、酒类大量出口,雅典商船出没于爱琴海沿岸甚至地中海许多港口,取得了丰厚的商业利润。

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希腊最繁忙的港口。

(2)政治意义: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1)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推行改革)主要内容:①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②建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进一步削弱贵族势力;③设立十将军委员会;④制定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

- 5 -作用:以新的地域组织代替原始血缘组织;使所有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事务,使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

(2)伯利克里改革主要内容:①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限制;②发放津贴;③抽签或举手表决方式;④进一步改革国家政权机构……影响: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奴隶制民主共和国)最终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