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政治课时训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精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精练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据此回答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项曲解了题中观点;C项正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项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2.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解析:A、B两项均是片面的,不选;C项不选,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项正确指出了原因,符合题干要求,应选。

答案:D3.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五行学说。

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

这种观点()A.把具体形态归结为世界的本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B.与“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包含同一本原C.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但本质上是不正确的D.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解析: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A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应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B项中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认为该观点“本质上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故选D项。

答案:D4.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德国的费希特则认为,自我意识或精神自我的创造性活动是经验的唯一源泉。

这两种思想都() A.认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B.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不承认思维决定存在D.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解析:材料中柏拉图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费希特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两种思想均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故选D项。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运城 中学 政治组 杜小艳
学习目标:
2.1:
识记和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唯物 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2: 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 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体系: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问题(物
() • A.不可知论
A
B.形而上学
•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 3、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 市委、市政府从南京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
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都市的生机 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
大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C
•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 探究4: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 材料一:王阳明,明朝哲学家,称自己的哲学为 “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即天地万 物的主宰,“心”决定并产生一切。
• 材料二: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 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所谓理与气,此决 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混沦,不可分开”;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 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 ①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学唯物主 ②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

属性
①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②具有机械性、形而上 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
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 质具有能动作用;②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据此回答1~2题。

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它是依靠笼统的直观,即通过经验、观察,再加上想象和猜测而形成的理论,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朴素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与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确信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题中的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符合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

【答案】 B2.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解析】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不是由任何神或被任何人创造的),又认识到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世界(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所以,赫拉克利特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了一起。

故答案选A。

【答案】 A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做世界的本原【解析】机械唯物主义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物质观错在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故选B。

【答案】 B4.下列有关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根本观点②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高考政治复习 课时作业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政治复习 课时作业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政治复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编者选题表选择题1.(2016·广东中山模拟)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广义相对论,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爱因斯坦本人认为引力波太弱而无法被探测。

100年后,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成功探测到来自一个双黑洞并合事件的引力波。

这反映了(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我们认识和利用引力波的可靠保证②人们对引力波的认识水平和程度带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③引力波的存在和发现是文明进步和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④引力波的发现再次印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D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100年前后的不同认识,说明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②符合题意;发现引力波,说明思维可以反映存在,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③颠倒了主客观的关系。

2.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

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这种观点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①入选;约翰·保罗二世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桓谭的观点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只看到了物质决定意识,没有认识到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未能准确描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不科学的,③说法错误。

3.“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45分钟)知识点题号及难度哲学基本问题1、2、3、4(中)、12(中)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5(中)、6、7(中)、8、13(2)(难)唯心主义及其形态9、10、11(中)、13(1)(难)一、选择题1.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地震发生以后,一则“昆明提前67秒收到预警”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将会准确预警地震的到来,避免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与损失。

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们能够彻底的认识世界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③解析:A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材料表明人们可以正确的认识世界,故选①③。

认识具有无限性,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造世界的问题,④不选。

2.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 )①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②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否认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D 休谟认为人不能认识物质实体,即思维不能反映存在,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均与材料无关。

3.2013年10月,生姜在四川的平均批发价为9.08元/千克,2014年10月则达到了15.94元/千克。

可见“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④是形而上学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A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不能把握市场,意味着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是不可知论,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与材料不符。

形而上学主要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④与材料无关。

4.(2015黄冈模拟)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思维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思维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高二政治生活和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练习题

高二政治生活和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练习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表明A.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思维与存在是相互依赖的2.人爱吃牛羊肉,麋鹿爱吃青草,鸱鸟爱吃老鼠,谁能说清什么才最好吃呢?所以,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此一是非,彼一是非”的状态。

由此,他得出了“无须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

这里,庄子集中阐述了①一切哲学都必须要回答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③人们在生活中必将面对的问题④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3.哲学课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命题:“观点一,思维反映存在,观点二,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假如让你回答学生的问题,你的答案是①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②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辩证关系③观点一强调存在是世界的本原④观点二强调存在是世界的本原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4.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一一弗朗西斯・培根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一毛泽东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一一朱熹④气者,理之依也一一王夫之A.①→②→③B.②→①→③C.④→①→③D.④→①→②5.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悼矣。

”一一《昌氏春秋・自知)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上述材料寓意相符的是①理在气先②郑人买履③我思故我在④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6.下面漫画主要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思想方法上的左东来东行款白①诡辩论②客观唯心主义③片面性④主观唯心主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 使用。
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 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 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 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 的三种基本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态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
A、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B、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 观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 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 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 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 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发现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的关系问题。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突破
考点一哲学基本问题 1.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考点透析 正确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见附表
2.哲学基本问题可用如图表示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高考扫描: 2013 年天津,7,选。
【典例导引】 (2013 年天津文综,7,4 分)近年来,人类对物质 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 年 3 月,大亚湾中微子实 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 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 年 3 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 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 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 真理、 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 日本的侵略历史是客观史实,安倍晋三 的言论从个人主观认识出发,歪曲客观史实,所以 是唯心主义观点,A 项入选。B 项没有抓住其言论 的本质性错误,排除。C 项与题干无关,其言论不 是真理。D 项与题干无关。答案为 A。
考点三唯心主义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考点透析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见附表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 3 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 形态
高考扫描: 2013 年重庆,12,选。
【典例导引】 (2013 年重庆文综,12,4 分)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 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 年中国 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 年日本首相村 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 “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 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 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4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4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调研
新课标·政治·高三总复习
核心考点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形态 •题眼突破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1)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2)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3)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4)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解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寓意为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 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与此相反,故选A项。其余三 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 A
高考调研
新课标·政治·高三总复习
4.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 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高考调研
新课标·政治·高三总复习
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考点6、7) 1.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 物质。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 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主观精神。 3.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 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高考调研
新课标·政治·高三总复习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条件(考点8)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细胞学 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3)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 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高考调研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3.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人们时常发出这种无奈的叹息----“天有不测风云”。

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自然界具有客观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认识具有局限性4.《管子》一书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南宋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他们是在思考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②思维和存在是否相互决定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④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5.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哲学基本问题上看,这是因为①存在决定思维②思维和存在不可分割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与存在是同质的事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6.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7.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③→④→②B.②→③→④C.②→①→③D.③→②→④8.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曾在梵蒂冈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状元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政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论中围绕________分成________两大阵营。

(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等知识。

正是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故本题选D。

易混辨别:“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不等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思维是本原;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无同一性。

答案:D2.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 )A.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D.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解析: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强调人可能因客观环境而触景生情,这属于唯物主义;而观点二则认为客观事物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知,属于唯心主义。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含解析)新人教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含解析)新人教

课时提升作业百舸争流的思想(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解析】选D。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正确。

A、B、C都不符合题意。

2.(2015·江西师大附中模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通过一个生动的、人们生活中的小故事表达出某种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这告诉我们( )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③哲学给人以智慧,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善于抓重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选B。

①不符合题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④表述有误;依据材料信息,②③符合题意。

3.(2015·唐山模拟)当今世界出现的问题、危机和挑战固然与全人类人口过多且增长较快、各种利益矛盾趋于尖锐、人们相互间信任严重不足等因素有关,但从根本上说与人类思想的混乱即价值观多元化有关,而人类思想混乱关键在于哲学思想的滞后。

这一现状告诉我们(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的思维②任何时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选C。

①表述错误,哲学不是产生于人类的思维;②表述错误,“任何时代”应改为“真正”;③④符合题意。

4.(2015·威海模拟)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

这种观点(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解析】选B。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基础知识+巩固练习(附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庄子梦蝶)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键词:气、水、火、土)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关键词:我)②客观唯心主义(关键词:理、上帝、上天、神仙)巩固练习:1.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

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2.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物质是按―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3.王守仁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下列名言与王守仁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是()①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②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③“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质,“自我”周围的现实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6.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A.天地合而万物生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课时同步练习(32) 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时同步练习(32) 百舸争流的思想

2015高考复习政治课时同步练习(三十二)百舸争流的思想(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3年,我国各地天气变化异常剧烈,相继出现了多种突发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了较大影响和损失。

对此,有人就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

而专家则称,大气环流改变是突发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②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④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2.(2014·江苏高考百校联考)《庄子》濠梁之辩中惠子认为,“子(指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惠子的观点()A.认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B.认为思维决定存在C.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D.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3.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益突显,如借助网络实施诈骗、犯罪等。

这些现象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虚拟世界当中实现伦理道德的重新建构。

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③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④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4.(2014·福建南安期末)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黑格尔: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天说》是中国唐代柳宗元的哲学代表作之一。

文章着重批判天能赏罚的唯心主义天命观,阐发天没有意志、是物质实体的观点。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必修4)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必修4)

( 2 ) 两 方 面 内 容 ①第 一 方 面 : 思 维 和 存 在 何 者 为 分 唯 物 主 义 和 唯 心 主 义 两 大 阵 营 的 唯 一 标 准 。 ②第 二 方 面 : 思 维 和 存 在 有 没 有 形 成 了 可 知 论 与 不 可 知 论 的 差 别 。 ________的 问 题 , 由 此 ________的 问 题 , 是 划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A. 思 维 与 存 在 具 有 同 一 性 B. 存 在 就 是 被 感 知 C. 具 体 科 学 是 哲 学 的 基 础 D. 哲 学 源 于 对 世 界 的 惊 异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基 础 梳 理 1 .什 么 是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 1 ) 两 种 表 述 方 式 ①思 维 和 _ _ _ _ _ _ _ _ ②意 识 和 _ _ _ _ _ _ _ _ 的 关 系 问 题 。 的 关 系 问 题 。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 3 )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第 二 方 面 即 思 维 和 存 在 有 没 有 同 一 性 的 问 题 形 成 了 可 知 论 和 不 可 知 论 两 种 不 同 的 回 答 。 绝 大 多 数 哲 学 家 包 括 绝 大 多 数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家 肯 定 了 思 维 能 够 正 确 认 识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政治
2.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成 为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的 根 据 ( 1 ) 在________活 动 中 首 先 遇 到 和 无 法 回 避 。 ( 2 ) 一 切 哲 学 都 不 能 回 避 、 必 须 回 答 。 ( 3 ) 决 定 着 各 种 哲 学 的 基 本 对 其 他 哲 学 问 题 的 回 答 。 ________和________, 决 定 着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课时提升作业:32《百舸争流的思想》.pdf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课时提升作业:32《百舸争流的思想》.pdf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二) 百舸争流的思想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1.(2013·揭阳模拟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曾携其作品《易经的奥秘》登陆央视《百家讲坛》。

该作品中《易经》的成书、阴阳的由来、八卦的成图以及卦的解读等都突出表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即两者谁为第一性谁先谁后的问题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成都模拟笛卡尔认为物质的本性是广延精神的本性是思想二者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笛卡尔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二元论 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资阳模拟下列与赫拉克利特“世界是永恒的活火”根本观点一致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物是观念的集合 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衡水模拟“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升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是 A.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从哲学上看与右边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一致的是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形者有生之本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存在就是被感知 天津模拟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管子》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这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 泰州模拟年月日“蛟龙”号进行了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潜最大深度米。

通过海下个多小时工作科研工作者发现了多种海底生物并测算出结核覆盖率约为验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蛟龙”下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再次证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④哲学源于追问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

高二政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及练习必修4

高二政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及练习必修4

高二政治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及练习一、高考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知识复习过程自主复习成果展示:三、【典题感悟】:1.(2008江苏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2、甲:“我在故我思”,乙:“我思故我在”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008广东)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2007年广东)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5、(2007江苏)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6.(2008广东卷39)(11分)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四、【课堂检测】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区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根本标志C.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D.唯心主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时训练明晰题型提升能力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析:D 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项符合题意。

2.(2013湖南模拟)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此观点( )
①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②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否认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D 休谟认为人不能认识物质实体,即思维不能反映存在,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均与材料无关。

3.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不可分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可以促进存在的发展
解析:C 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作出了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决策,这一正确决策将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项与题旨无关,B项“同等重要”错误,D项忽视了思维作用的双重性,只有正确的思维才可以促进存
在的发展,故D项排除。

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A.存在决定思维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思维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解析:A 本题考查的是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的原因是由于当地没有这种动物,所以他们没有相应的思维,选A;材料只是涉及存在决定思维,没有涉及意识的反作用,B、C 两项不符合题意;存在决定思维,D项错误。

5.(2014揭阳模拟)美国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行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摄氏度。

可见(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
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④实践手段对实践主体具有替代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科学家发现类地行星,体现了①;借助天文望远镜发现类地行星,体现了②;材料没有涉及③的内容,实践手段不能代替实践主体的作用,④说法错误。

6.斯蒂芬·霍金在他的新著《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
①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D 题干引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①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④是指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未涉及世界的本原问
题,不符合题意。

②③分别认为火水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

7.(2013日照一模)下列观点既唯物又辩证的是( )
①万物独化,物各自生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③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B ①否认了联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但否认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辩证。

②③符合题意。

8.(2013湖南模拟)服用中药讲究“忌口”。

所谓“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如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凡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者,忌食竹笋、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等食品。

对中药“忌口”的正确认识是( )
①这是封建迷信思想,毫无科学依据②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③中医药及其诊疗方法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文化的精华④是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中药“忌口”的说法有其合理性,是中国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③不是对中药“忌口”的认识,不符合题意。

9.(2013南京二模)在我国,红色因喜庆而被人喜爱。

但最近有传2013年本命年禁红色,红腰带、红绳等一概不能用,红色属火,穿红色会进一步破坏五行平衡。

从哲学角度看,这种传言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B “2013年本命年……五行平衡”这一说法认为客观精神主宰着人的生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某小煤窑有一个矿井安全事故频发,窑主不是采取安全措施加大安保投入,而是率领全体矿工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平安”。

该窑主的做法体现了他具有(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解析:D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认为神灵能保佑平安,这是相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左右人生,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1.(2014汕头模拟)孔子提出“获罪于天,无可祷也”,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两种观点分别是( )
A.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B.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解析:B “获罪于天,无可祷也”的意思是得罪了上天,就不能向上天祷求了。

迷信“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所谓“法”意思是效法、学习的意思,人要遵从大地的规律,大地要遵从天的规律,天要遵从道,道要遵从自然。

此观点属于辩证法,故选B。

12.(2013凉山模拟)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D ①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观点,②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③中两个成语都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都是
从主观出发的行为,④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显然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孟子和老子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中蕴涵着一定的哲学道理。

如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


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

解析:首先,注意知识范围,即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其次,抓住材料中观点的指向,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两个方面。

(2)孟子和老子的观点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费尔巴哈的观点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属于可知论。

14.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王守仁)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宋·朱熹)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
(2)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及其形态,回答本题一定要准确理解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的根本观点,并能仔细解读材料内容,从材料中概括出其共同点。

答案:(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把思维当作世界的本原,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