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重点范文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外国教育史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历程,探讨教育制度的演变、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变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外国教育史的重要内容,以帮助读者巩固对该领域的理解。
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
在古埃及,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国家官员和祭司,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宗教信仰。
而古希腊则是教育的发源地,以雅典为中心的古希腊教育注重培养公民的品格和道德,强调身体锻炼和智力开发的平衡。
中世纪的欧洲教育主要由教会掌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虔诚的基督徒。
教会学校是当时最主要的教育机构,贵族子弟和教士的子女都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
这些学校主要教授拉丁文、神学和哲学等内容,培养学生成为教会的一员。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
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也更加多元化。
人文主义教育成为主流,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大学也开始涌现,成为知识的中心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17世纪和18世纪是欧洲教育史上的启蒙时代。
启蒙运动的理念强调理性和科学,对传统的宗教和封建主义进行了批判。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者如洛克、孟德斯鸠等人对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19世纪是工业革命的时期,也是现代教育制度形成的阶段。
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们开始重视普遍教育的重要性。
各国相继建立了公立学校体系,实现了普及教育的目标。
同时,教育内容也逐渐多元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开始受到重视。
20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阶段。
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开始相互借鉴和交流,国际教育组织的成立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教育的目标也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向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结起来,外国教育史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革和演进。
学前教育史——外国
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外国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1. 欧洲: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和英国。
弗里德里希·弗罗贝尔(Friedrich Froebel)被认为是幼儿园之父,他在1837年于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强调通过游戏和自然探索进行学习。
2. 美国: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学前教育理念也传入了美国。
19世纪末,美国开始出现公立和私立的幼儿园,旨在为儿童提供早期教育和社会化的机会。
二、20世纪的发展1. 苏联:苏联在20世纪初期对学前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途径。
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理论对苏联及全球的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国家在20世纪中叶开始实施广泛的学前教育政策,强调平等和包容性,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三、现代趋势与挑战1.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学前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交流与融合。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技术整合: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前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工具和资源。
如何有效整合技术,同时保持儿童的身心健康,成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项挑战。
四、未来展望1. 早期干预: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早期教育对于儿童长期发展的重要性,预计未来各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和支持。
2. 家庭与社区参与:家庭和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未来的学前教育模式可能会更加注重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与互动。
总结: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演变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外国教育史课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从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意义;现状;对策一、引言外国教育史作为一门研究外国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对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实践教学是外国教育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提高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差异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与外国教育史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项目和师资力量。
这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
2.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以参观、考察、调研等为主,缺乏创新和实践性。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我国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评价标准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对策1.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外国教育史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建立与外国教育史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项目和师资队伍,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外国教育史复习笔记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古希腊的教育【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主要教育内容为:①目标是培养出身体和德性都非常强壮的男子,使他们可以为斯巴达军队效力。
它鼓励一致性,强调斯巴达城邦的价值胜过个人的兴趣,并且产生斯巴达未来的精英。
②斯巴达的教育以培养凶悍的军士著称于世。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现在多以“斯巴达教育”作为严格而近乎残酷的教育的代名词。
③高度重视道德教育,贯穿教育的全程,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武士所具备的勇敢品质,渗透于日常生活、军事训练以及其他教育之中;音乐教育也很发达,运用到对青少年的教育之中,为了培养他们勇敢作战、服从长者和自我控制的品格。
④高度重视女子教育,强健她们的体格以保证下一代的健康,同时让她们守卫城邦,智育地位很低,大多目不识丁,对修辞学很鄙夷,导致了让他们拒绝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导致衰落甚至走向终结。
【雅典的教育】雅典城邦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有效手段。
国立专门教育机构只负责16-20岁青年教育,16岁之前由家庭负责,也是家庭私学兴办的原因之一。
①与斯巴达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育目的,斯巴达目的为培养优秀军人,雅典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勇敢、强健体格和公正的品质,造就合格的公民,身心协调发展是雅典教育的核心目标。
②从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出发,表现出多面性,如道德、音乐、文化、体格的培育,重视个人的特点,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而不是有目的性的培育。
音乐学校教授除音乐以外的阅读、算术、哲学等,具有广博的教育内容,满足雅典发展的各方面要求。
③体育也是另一重要组成部分,13岁进入体操学校进行严格训练,16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学习,18岁经过检查被授予合格公民的称号。
道德教育也潜移默化塑造了受教育者良好的品质,雅典有文法教师、音乐教师和体育教师等,他们开设私立性质的学校,7-16岁学生进行招生,条件很简陋,表现出雅典对专职教师的偏见。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
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二)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二)第一篇: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二)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十七章(第三节)第三节民主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是杜威的社会政治观。
同时,杜威把教育看作实现其民主社会改理想的首要工具,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重要的和有机的联系,是实现民主主义的第一工具和最重要的工具。
一、对六种传统教育观的批判1、“教育即准备”说“教育即准备”观点产生的不良后果有:(1)使教育丧失动力。
(2)延缓教育的进行。
(3)用传统一般的期望和要求代替受教育者个人的特殊能力的标准,会使个人的特殊才能受到漠视。
(4)它使人不得不极大地求助于利用外来的快乐和痛苦的动机进行教育。
2、“教育即展开”说从逻辑上看,它是预备说的变种。
它主要指教育是展开儿童天性的学说。
展开说也强调发展,但发展本身无意义,发展只是看作离开现在指导实现目标时才有意义。
3、“教育即形式训练”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心灵具有某些心理官能和能力,教育就是直接以训练这些能力为目的。
杜威指出,形式训练说的基本错误是它的二元论。
4、“教育即塑造”说强调对发展智力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杜威认为这个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忽视生物具有许多主动的改造材料的机能。
5、“教育即复演”说向终极目标发展和从外进行塑造,这两种思想的结合产生了教育上的复演理论。
杜威认为,这种理论的基础是错误的。
6、“教育即自然发展”说自然发展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卢梭。
杜威认为,自然发展说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在强调生长的内在条件的同时,忽视了外在条件。
从对这六种教育学说的批判,可以看出,杜威反对外在的、静止的、遥远的、强制性的教育,而强调一种内外结合、在每个阶段上都有进步的教育。
二、对历史上三个教育理论的考察1、对古代柏拉图教育理论的考察杜威首先考察了柏拉图的教育理论。
(1)积极见解。
他认为,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教育思考有二。
(2)局限性。
但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在于他没有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活动的无限的多元性。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范文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范文外国学生的学习方法一“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1.什么是探究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探究(Inquiry)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英文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
就语义而言,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探究”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
现在使用的科学探究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抵ぞ葑龀鼋馐偷母髦址绞剑涣硪环矫妫傅氖茄菇ㄖ丁⑿纬煽蒲Ч勰睢⒘煳蚩蒲а芯糠椒ǖ母髦只疃T谔致劭蒲Ы逃奈南字不管是使用探究(Inquiry)还是科学探究(cientificinquiry)这个词,除特别注明外都是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而非科学家的探究。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2.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一讲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常常会想到发展式学习。
探究与发现,这两者是同一个概念吗其内涵与外延一样吗一讲到探究式学习,人们也常常想到它的对立面似乎是接受式学习。
与探究式学习相对的概念真的是接受式学习吗探究中就没有接受式学习的成分吗接受式学习就一定不是探究式吗或者,探究就不可以是接受式的吗实际上,探究式学习有多样化的设计模式。
可将探究式学习区分为两大类:接受式探究与发现式探究。
由于这个作业是让学生从现有资源中主动搜集现成信息,因此是接受式的探究学习。
外国教育史详细整理版笔记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
元3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人了解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和研究。
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
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巴比伦一样,古代埃及很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一)巴比伦学校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三、古代硬度的教育(一)波罗门教育1、古代印度等级制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3、教学内容:《吠陀》经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二)佛教教育1、寺庙学校2、教学内容:佛经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
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第二章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一)巴斯达教育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7-18岁—军营教育18-30岁—军事训练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5、不重视女子教育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二)“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第三版)第一章重点内容总结
外国教育史内容总结(一)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一、两河流域的教育(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一)早期苏美尔时期1.教育机构:泥板书舍古今称呼对比:教师-专家、助手-大兄长、学生-校子、校长-校父2.教育目的:培养训练书吏3.教育内容:重视语言,尤其是书写能力,此外还有阅读、翻译、计算等4.教育方法:主要为抄写和背诵,较为机械,学校中纪律严格,常采用体罚(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1.教育机构:初级学校和高级学校2.教育目的:培养官吏等管理人才3.教育内容:初级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高级学校,除基础读写算,还要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4.教育方法:师徒传授制,体罚(三)特点总结1.20世纪30年代,在马里城发现最古老的学校遗址2.两河流域的文化教育是人类最早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3.教育为少数人垄断,奴隶不能享受教育二、古埃及的教育1.教育机构(等级由低到高):文士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宫廷学校教育机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宫廷学校官吏无法考证僧侣学校科技学术人才高深的科技、学术知识职官学校一般官吏普通文化知识,职业知识文士学校书写计算人才书写、计算、训诫2.教育方法:灌输式教育,比较机械,体罚3.特点:(1)古埃及的文字写在“纸草”上,使用芦管笔(2)古埃及教育具有阶级性且轻视劳动三、古印度的教育(一)婆罗门教育(6世纪前)1.教育机构:以家庭教育为主,后有古儒学校,教师称为“古儒”2.教育目的:加强宗教意识,维护种姓制度3.教育内容:《吠陀经》和梵文读写4.教育方法:抄写背诵、口授法(先教给聪慧的孩子,在下传至其他孩子→类似导生制),体罚5.特点:贵族性(二)佛教教育(6世纪后)1.教育机构:寺院学校,也称学术研究中心。
学习完毕后,女僧称“比丘尼”,男僧称“比丘”2.教育目的:培养教徒(僧侣)3.教育内容:《佛经》4.教育方法:地方语教学讲授以及个人钻研5.特点:平民性,主张女子受教育四、古希伯来的教育(犹太人)教育分为两个时期,以“巴比伦之囚”为分界,分为:第一时期的教育、第二时期的教育(一)第一时期的教育1.教育机构:以家庭教育为主,家长制、犹太会堂(由宗教活动场所演变为教育场所)2.教育目的:培养犹太教宗教信徒3.教育内容:《圣经·旧约》4.教育方法:家长制具有较多的民主色彩(二)第二时期的教育1.教育机构:专门学校,主张“人人都要受教育”(不允许女子受教育)2.教育目的:培养犹太教宗教信徒3.教育内容:初等教育主要学习《密西拿》,中等教育主要学习《革马拉》,二者合称《塔木德》4.教育方法:民主,鼓励学生发问,体罚五、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1.世界文化的摇篮,产生最早的文字与教育2.教育局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4.教育机构种类繁多,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5.教育方法简单,体罚盛行,个别施教,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6.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除中国文化外,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
外国教育史心得体会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文章从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四个阶段进行论述,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历史悠久的教育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习外国教育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教育的发展脉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二、外国教育史心得体会(一)古代教育1. 古埃及教育:古埃及教育注重实用主义,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宗教、数学、几何、天文、医学等。
教育方式以师徒制为主,强调实践操作。
2. 古希腊教育:古希腊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
教育制度分为家庭教育、私人教育和国家教育三个阶段。
3. 古罗马教育:古罗马教育注重法律和道德教育,教育内容以拉丁文和希腊文为主。
教育方式以学校教育为主,强调教师权威。
心得体会:古代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注重实用、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二)中世纪教育1. 教会教育:中世纪教育以教会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以神学、哲学、文学为主。
教育方式以讲授为主,强调信仰和服从。
2. 文艺复兴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开始注重人文主义,教育内容以人文科学为主。
教育方式以个人修养为主,强调个性发展。
心得体会:中世纪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尊重信仰、注重人文、关注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三)近代教育1. 欧洲启蒙运动教育:启蒙运动时期,教育开始注重理性、科学和自由。
教育内容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为主。
教育方式以普及教育为主,强调普及与平等。
2. 美国教育:美国教育注重实用主义,教育内容以科学技术为主。
教育方式以创新教育为主,强调实践与体验。
心得体会:近代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注重科学、重视实践、强调创新的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四)现代教育1. 民主教育:现代教育强调民主、平等、自由的教育理念。
美国教育史(优秀范文五篇)
美国教育史(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美国教育史美国大学的崛起---------以哈佛大学为例 1.哈佛大学的发展历程 2.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 3.哈佛大学办学资金来源 4.哈佛大学校长“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作为北美最古老的大学,哈佛以”追求真理”为校训,秉持宗教宽容理念、敢为天下先在美国高等教育早期发展阶段独领风骚、四、校长们引领哈佛大学的崛起-----以哈佛的五任校长为例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舵手,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大学的成长期,校长的作用就更加突出。
翻开世界知名大学史册,我们不难发现,在每一所大学走向成功与知名的历程中,总离不开一个或一批杰出的校长: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梅贻琦与清华大学,朱九思与华中科技大学,他们高瞻远瞩、超前的理念、明确的目标、坚定的立场、锐意改革,开创了大学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并在引领大学傲然崛起中留下了不朽英名。
作为当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大学哈佛大学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它在近现代以来的异军突起和声望日隆也离不开几位杰出的校长的开拓创新与励精图治,本文拟以哈佛大学近现代五任杰出的教育家校长为分析样本,探讨他们在哈佛大学崛起中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艾略特校长任期院校建设的管理思想和践行到19世纪中期美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随着《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实施,美国迎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大学理念和大学改革风起云涌,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波前所未有的改革大潮中面对新大学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哈佛大学一度迷失方向,抱残守缺、停滞不前。
在这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年,哈佛睿智地选择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在他长达40年的校长任期中,哈佛从一所偏安一隅的古典本科文理学院(在校生不足1000人,教授32人)发展身为拥有多个学院、名师云集的、享富声誉的现代大学(在校生超过300人,教授169位)。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一、古希腊教育古希腊是教育史上的重要国家,其教育制度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
在古希腊,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公民品质和士兵战斗力。
在雅典,教育主要分为体育教育和音乐教育两个部分,体育教育主要培养孩子们的体魄和战斗力,音乐教育则培养他们的灵魂和智慧。
同时,古希腊也是教育理论的发源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在教育方面有许多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罗马教育古罗马教育受到希腊教育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古罗马重视实用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在教育内容上,古罗马加强了军事训练和军事思想的灌输,同时也注重了礼仪教育和社交礼仪的教育。
古罗马的法律教育和公共演讲的教育也有一定的特色。
三、中世纪教育中世纪的教育主要由教会掌控,宗教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
教会学校以拉丁文学习为主,培养的是教士的人才。
同时,也存在了一些世俗的学校,比如修道院学校、大学等,但整体而言,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只有贵族阶层的子弟才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开始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的数量增加了,教育内容也更加多样化,除了拉丁文学习,希腊文学、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也开始受到重视。
重要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流行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发展。
五、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启蒙运动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普及教育,提倡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重要的教育家如孟德斯鸠、洛克等,提出了普及教育的理论,主张让每个人都接受基本的文化教育,提高整体的文化水平。
启蒙运动也为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六、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在近代,教育制度得到了更为完善,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普及教育开始得到重视,国家开始出台相应的教育法规,制定教育行政法规,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和机构。
外国教育史(笔记)
基础夸美纽斯:一、教育目的:双重性,即信仰的目的与世俗的目的相统一。
(一)这两个目的的关系:1)在夸美纽斯看来,信仰的目的是最终的目的,也就是教育 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于现实的人生,皈依于上帝,步入天堂, 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和来世的永生。
2)世俗的目的有三个方面:世俗的目的有三个方面:包括学问的目的,包括学问的目的,包括学问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和道德的目的和 虔信的目的。
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德行和信仰,德行和信仰,以便学生以便学生 能够享受现实的幸福,也为永生做准备。
(二)夸美纽斯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他对教育的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他对教育的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首先,他认为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教育,他认为通过教育,他认为通过教育,能使国家独立、能使国家独立、和谐,能够使社会繁荣发展,能够使人类得救。
其次,他从教育对于享受宗教生活的作用。
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学问、道德和虔信的种子,从而使人能够步入天堂。
这反映了夸美纽斯肯定了人的价值、地位和能力的思想,以及教育思想上所具有的宗教色彩。
最后,教育对人间生活的作用。
通过泛智的教育,人学习对现实生活有益的、各种各样的、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那么就可以发展其无限的智慧,从而成为德智体、从而成为德智体、信仰等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夸美纽斯所说的“自然”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指自然界和普 遍法则。
教育应该以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为根据,从自然中找到 教育的普遍规律。
教育的秩序应该以自然为界限。
教育要模仿自 然。
这样,教育的进行就同自然一样容易自然;教育的进行就同自然一样容易自然;其二是指人的与其二是指人的与 生俱来的天性。
外国教育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我对教育的发展脉络、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外国教育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起源于人类文明初期的宗教、政治和军事活动。
在我国,古代教育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
西方古代教育则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注重体育、音乐、哲学等学科的教育。
这一时期的教育以培养统治者和贵族为目标,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刻板。
2. 中世纪教育中世纪教育主要分为教会教育和世俗教育。
教会教育以宗教教义为主,注重神学、哲学、法律等学科的教育。
世俗教育则以骑士教育、行会教育为代表,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这一时期的教育仍然以培养统治者和贵族为目标,但开始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3.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以启蒙运动为标志,强调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
我国近代教育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引进西方教育制度,改革传统教育。
西方近代教育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为背景,注重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等制度。
这一时期的教育开始关注平民教育,教育内容日益丰富。
4.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背景,强调终身教育、个性发展、国际交流等。
我国现代教育以改革开放为标志,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改革。
西方现代教育以信息化、全球化为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二、教育思想的发展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教育。
儒家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提倡教育公平。
2. 柏拉图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主张“理念论”,认为教育应培养统治者和哲学家。
他提出了“学园”教育理念,强调思辨和哲学教育。
3.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夸美纽斯、卢梭等教育家都受到了他的启发。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埃及的教育一、家庭教育在古代埃及,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实施的。
一般4岁以前的子女由母亲养育,4岁以后,男孩由父亲直接教育。
许多专门的知识技能是通过家庭以父子相传的方式传授下来的。
如祭司、建筑师、木乃伊师等,都是家庭世代相传的行业。
古代埃及的家庭还传授给下一代简单的计算、书写,以及某些职业技能。
道德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埃及的道德教育目标就是使青年人做到敬畏日神、效忠国君、尊敬官长、孝顺双亲。
二、学校教育(1)古埃及学校的类型:职官学校、僧侣学校、文士学校1、宫廷学校: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置的学校。
对象: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内容:基础训练(读写算)和业务训练(管理国家事务、习武和善于词令)目的:造就所需要的官吏2、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学术中心)附设在寺庙中,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对象:中层贵族子弟内容:科学技术教育(数学、天文学、医学、建筑等)目的:比较广泛,主要是培训祭司或僧侣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的学校。
对象:中下层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
目的: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的学校。
对象:一般奴隶主与自由民,比较宽泛内容:基本的读、写、算目的: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文士学校:古代埃及重视书写,因此出现了一批精于书写、通晓法令和具有很高文化修养,以掌握文字为基础的人叫文士。
这些人在他们待官求职之际,为那些不能上神庙学校的一般奴隶主和其他自由民子弟设坛讲学。
(二)古埃及的教育内容和方法1、内容(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2)练习书写(3)练习词令(4)重视数学和计算2、教学方法(1)以机械教学为主(2)重视体罚“男孩子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只有打他他才听”“学神把教鞭送给人间”(信奉“多神论”和“万物有灵论”)3、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评述: 古代埃及的教育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它的类型之多、水平之高是其它国家所不及的。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总结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更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了解外国教育史,不仅能够让我们拓宽视野,还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当今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以下是对外国教育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外国教育(一)古希腊教育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重视军事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坚韧勇敢的军人。
儿童从出生开始就接受严格的筛选,只有体质健壮的孩子才能被留下来。
7 岁以后,男孩进入国家设立的军事学校,接受艰苦的体能训练和军事技能培养,文化教育相对较少。
2、雅典教育雅典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在 7 岁之前,儿童在家中接受教育。
7 岁以后,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读写、算术、诗歌、音乐等。
到 13 岁左右,家境较好的男孩会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和军事训练。
18 岁时,成为公民预备者,接受军事训练。
(二)古罗马教育古罗马的教育在继承古希腊教育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特点。
1、共和时期家庭教育是主要形式,父亲负责教育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
2、帝国时期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制度。
二、中世纪外国教育(一)基督教教育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据统治地位,教育也被教会所垄断。
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教区学校。
教学内容以神学为主,同时也包括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二)世俗教育1、宫廷学校主要培养王公贵族的后代,教育内容包括拉丁语、七艺、骑马、射箭等。
2、骑士教育这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分为三个阶段:侍童阶段、扈从阶段和骑士阶段。
骑士教育注重培养骑士的忠诚、勇敢和礼仪。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强调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古典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学习。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改革。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著名案例
(四) 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提出了以下主张: ① 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 学习,即把各科一年的课程划分为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 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 ② 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 供学生学习之用。 ③ 用“表格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简化学生管理。 纪世界教育史上,苏联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十月革命以后,苏维 埃政府遵照列宁的教育学说进行了教育改革和教育建设,建立了独特而完整的苏维埃 教育体系,发展起不同于西方的教育理论。苏联教育理论以列宁的教育学说和马克思 主义的方法论为思想基础,反映了不同时期苏联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总结了苏联各 个时期的教育经验。
一、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始末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出现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 界大战;1919年至1929年经济大萧条;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帕克,被杜威称为“进步教育之父”,先后在马萨诸塞州的昆西市和芝 加哥的库克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实验。
赖斯于1892年接受《论坛》杂志的委托,访问了36个城市,与1 200位教师交谈, 揭露了美国学校教育的弊端,引发了全国性的对传统教育的批评。
四、 罗素的《教育论》
罗素学识渊博,著述甚多,当选为英国科学院荣誉院士,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教育著作有《教育与美好生活》和《教育与社会秩序》。
罗素认为,现代教育有四大发展趋势: ① 教育制度民主化。 ② 教育内容实用化。 ③ 教育方法自由化。 ④ 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重点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
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5、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2、私人办学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
4、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1、古罗马三个阶段的教育体制:1、共和早期,家庭教育,目标是培养农夫、军人2、共和后期,私立学校,演说家、政治家3、帝国时期,国立学校,忠诚的官吏和顺民2、昆体良的主要教育思想著作:《雄辩术原理》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他强调以下观点: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他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
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
1培养雄辩家、政治家; 2教育适应天性,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3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4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5重视学前教育教育理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启发诱导,并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对教师的要求。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教会教育机构:修道院、主教学校、堂区学校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3、中世纪大学形成的原因:1、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成为专门的职业;2、新兴的城市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3、东西贸易往来,十字军役的促使,西方出现古代文明,充实大学内容;4、世俗政权与教皇的斗争,使大学有了立足之地。
4、中世纪大学的特点:1、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办的2、大学具有很大的自主权3、流动教学;4、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5、重视理解能力的培养,开创辩论之风。
5、中世纪大学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大学,由学生主管校务。
另一种是先生大学。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家、著作A.维多里诺(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创建了孟都亚宫廷学校主要教育实践:①创建了人文主义学校,为儿童创建优美的学习环境-快乐之家;②注重和谐发展,设置广泛学科;③精心组织户外活动,改革教育方法;④重视道德教育B.伊拉斯谟(尼德兰思想家)16世纪早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教育理论家,曾在兄弟会创办学校,代表作《愚人颂》教育方面代表作《基督教君主的教育》《论童蒙的自由教育》《论儿童的文雅教育》《论少年早期的文雅教育》教育思想:①批判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②注重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校的作用。
③指出个人发展依赖三个因素,自然、教导、练习;④重视文雅学科的陶冶价值,注重语文内容的教学;⑤学习既需勤奋努力,有需要培养兴趣;⑥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的作用,注张师生友爱和睦C.托马斯•莫尔(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创始人之一,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乌托邦》中教育思想的社会学基础:“乌托邦”基本特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消灭差别主要教育观点:①首倡普及义务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②规定广泛的学科,提倡直观教学和本语教学;第 3 页共14 页③重视承认教育,主张消灭体脑对立;④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主张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拉伯雷(法国思想家教育家)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代表作《巨人传》教育观点:①对中世纪封建主义教育进行讽刺、鞭挞;②对人文主义教育加以赞扬、肯定;③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第九章17~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1、17~18世纪英国教育学校类型初等教育:慈善学校(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星期日学校,感化学校,妇媪学校,围篱学校中等教育:文法学校和公学公学是相对于私人延聘家庭教师的教学而言,强调这种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2、英国教育双轨学制:贵族,文法学校或公学——大学劳动者,小学——职业训练3、洛克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教育漫话》提到体育、德育、智育,并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叙述4、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爱尔维修法国唯物主义代表者,人人智力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万能论;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丢的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主张改造旧学校,由国家创办世俗学校。
狄德罗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国家办教育的思想拉夏洛泰国家办教育的思想5、在法国革命中先后上台的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分别制定了有代表性的三个教育改革方案,既塔列兰教育法案(1791年)、康多赛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1792)、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1793)从主体上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其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提出了课程及年限互相连接的学校系统的构想;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共同要求。
6、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教育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创始人是巴西多。
7、1774年巴西多编出包括多种科学基础知识的《初级读本》,该书附有100帧插图,被誉为18世纪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8、在中等教育方面,普鲁士的文科中学相当于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是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
1708年,哈勒学园副教授席姆勒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授数学、物理学、机械、天文、地理、法律、制图、绘画及宗教科目。
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学,是欧洲第一所新式大学。
新大学的特点:①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②提倡“学自由”和“教自由”③开展民族语言教学,重视现代外国语。
9、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为了培养儿童的宗教观念。
阅读能力,长大后能很好地履行社会义务,1642年和1647年马萨诸塞州还制订了强迫教育法令,要求家长和师傅对自己的孩子或学徒进行教育,要求各乡镇居民点的居民共同出资兴办初等和中等学校。
2、杰斐逊作为建国初期重要教育思想的代表(1743-1826)的《知识普及法案》是18世纪建国后倡导普及教育和公共教育制度的典型。
设想了一个单轨制学校系统教育思想:①单轨制和筛选性的学校阶梯;第 5 页共14 页②建立学区,每学区都设立免费公立小学,让所有儿童获得初等教育;③小学之上是公立文法学校,收容优秀学生寄宿读书,对家庭困难者以公费助学;④公立文法学校成绩优秀者免费进入州立大学学校。
杰斐逊关于实行普及免费的初等教育和建立单轨制免费公立学校系统的理想,成为19世纪公立学校运动的先声。
第十章1、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培养目标:自然人自然人特征:①能独立自主的人;②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③是自由的人是无所不宜无所不能的;④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
总之,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都极高的人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①正确看待儿童,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和教育中最积极的因素;②自由教育,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本性,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③消极教育,最好的教师就是最少干涉儿童的教师。
消极教育的两种意义,就德育而言,切勿命令儿童或指挥儿童,就智育而言,切勿用现成文字教授儿童。
第十一章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1、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是在世界教育上,裴斯泰洛奇事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根据他的论述,所谓教育心理学化,①是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②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③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④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2、论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奇基于教育心理化理论对初等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论述,也是他为初等教育革新所从事的开创性实践的结晶什么是要素教育(基本思想):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要素教育既要求初等学校为每个人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能受到基本的据而得到和谐的发展,又要求每一方面都通过“要素方面”获得的均衡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智育:数目、形状、语言体育:关节活动是体育最简单的要素第十二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整体把握)1、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2、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双重理论基础:伦理学(目的)和心理学(途径、手段和障碍)3、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4、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一、经验、兴趣和课程基本主张: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和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的兴趣赫尔巴特兴趣的划分:经验的兴趣,经验的、思辨和审美的同情的兴趣,同情的、社会和宗教的根据不同的兴趣应设置不同的课程二、赫尔巴特儿童发展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婴儿期:(0~3)身体养护,感官训练幼儿期:(4~8)《荷马史诗》发展想象力童年期:发展理性青年期:发展理性5、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一、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