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ocial survey and Statistic analysis课程编码:050320167总学时:16学分:1适用对象: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是为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所开设一门专业选修课。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调查的概念、特点、功能、由来与历史发展;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范畴与方法,掌握社会调查的操作一般程序,以及各步骤环节的技术问题,了解社会调查不同类型的适用条件,掌握社会调查方法运用的技巧;能够运用社会调查的有关知识和理论、方法、技能指导现实工作,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概述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社会调查概述1-2社会调查的任务和作用1-3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和体系1-4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的历史及其发展1-5社会调查的程序及设计重点:社会调查概念,社会调查主体和客体,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方法、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难点:社会调查的概念,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选题方法、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第2章: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2-1普遍调查2-2典型调查2-3抽样调查2-4不同调查类型的适用范围重点: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难点:不同调查类型的适应范围第3章:社会现象的测量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3-1社会指标3-2社会测量及其层次3-3抽象社会指标及其测量方法重点:社会测量的概念,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及关系难点: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及关系第4章: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4-1问卷法4-2访谈法4-3观察法和文献法4-4 不同调查方法的适用原则重点:问卷设计中的原则与步骤及常见的设计错误,无结构式访问、座谈会访谈的程序与技巧,观察法和文献法的主要步骤难点:问卷法的注意事项,访谈法的技巧第5章:调查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5-1资料整理的步骤与统计概述5-2资料的审核与汇总5-3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5-4单变量描述统计5-5双变量统计分析5-6推论统计重点: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集中量数分析和离散趋势分析,推论统计难点:集中量数分析和离散趋势分析,推论统计第6章: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6-1理论分析的意义与作用6-2 历史分析法6-3 因果分析法6-4比较分析法6-5结构—功能分析法6-6矛盾分析法重点:理论分析的意义和作用,比较法难点:比较法第7章:调查报告的撰写授课学时:27-1调查报告及类型7-2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重点:调查报告及类型,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难点:调查报告及类型,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三、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16,其中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0。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统计学英文名称:social statistics课程编号:12600722j使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总学分:3学分大纲撰写人:文法学院社工系马永方内容简介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主干课之一,与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完整地介绍了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和资料处理技术。

社会统计学则侧重介绍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处理技术。

从事社会工作研究理论和实践的人都有必要掌握社会统计学这门有用的工具。

本课程共7章。

第一章导论,介绍社会统计学和相关概念,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第四章到第七章是统计分析。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描述统计,第六到第七章是统计推断,第六章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基础,统计推断有两个基本内容:假设检验第七章。

一、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社会学研究和统计分析(2学时)第一节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第二节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第二章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第一节分布统计表统计图第二节集中趋势测量法第三节离散趋势测量法第三章概率(3学时)第一节基础概率第二节概率分布、均值和方差第四章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3学时)第一节二点分布第二节排列与组合第三节二项分布第四节多项分布第五节超几何分布第六节泊松分布第五章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3学时)第一节什么是正态分布第二节标准正态分布第三节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第四节常用统计分布第五节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第六章参数估计(4学时)第一节名词解释第二节参数的点估计第四节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第五节大样本区间估计第七章假设检验(4学时)第一节统计假设第二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一、建立假设二、求抽样分布三、选择显著性水平和否定域四、计算检验统计量五、判定第八章单总体假设检验(4学时)第一节大样本假设检验第二节小样本假设检验第九章二总体假设检验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第三节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第十章列联表(4学时)第一节什么是列联表第二节列联表的检验第三节列联强度第十一章等级相关(定序变量之间)(4学时)第一节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第二节Gamma等级相关第三节其他等级相关系数第十二章回归与相关(6学时)第一节回归研究的对象第二节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与最小二乘法第三节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第四节相关第五节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第十三章方差分析(3学时)第一节引言第二节一元方差分析第三节二元方差分析第四节多元方差分析第十四章非参数检验(4学时)第一节非参数检验第二节符号检验第三节符号秩检验第四节累计频次检验第十五章抽样(4学时)第一节引言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四节样本容量的确定二、参考书目1.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2.社会统计学,张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社会统计学导论,周德民、贺翠微,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之一。

(二)编写依据:根据XXXXX学院XXXX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7月修订)修订培养目标而制定的。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统计学对认识社会的作用;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情况,学会各种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四)学时数与学分数:本课程理论36学时,实践/实验18学时,共54学时,3学分。

(五)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 2018-2021年级学生。

(六)课程编号:KY1811B06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统计的起源、统计学的发展历史第二节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知识点: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统计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工作过程知识点: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统计工作的过程第四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流量与存量第五节统计指标的形成及表现形式知识点:统计指标的形式、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第二章数据的搜集第一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知识点:统计调查的意义、要求和种类、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第二节搜集资料的方式和方法知识点:搜集资料的方式、搜集资料的方法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知识点:数据审核、筛选、排序第二节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知识点:分类数据的整理与图示、频数及其分布表、条形图、饼图、顺序数据的整理与图示、累积频数及其分布表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展示知识点:分组数据、组中值、组距、直方图、雷达图、线图第四节合理使用图表知识点:SPSS基本操作实践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第一节集中趋势的度量知识点:集中趋势、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第二节离散程度的度量知识点:异众比、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第三节偏态与峰态的度量知识点:偏态及其测度、峰态及其测度第四节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描述性统计上机实践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第一节概率与概率分布知识点: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统计定义、离散型和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第二节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知识点:统计量的概念、常用的统计量、抽样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第三节样本均值的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知识点:样本均值的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第六章参数估计第一节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知识点:估计量与估计值、点估计与区间估计、评价估计量的标准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知识点:一个总体均值、比例、方差的区间估计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知识点: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比例之差、方差比的区间估计第四节样本量的确定知识点:估计总体均值的样本量的确定、估计总体比利时样本量的确定第五节 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七章假设检验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知识点:假设问题的提出、假设的表达式、两类错误、假设检验的流程、利用P值进行决策、单侧检验第二节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知识点:检验统计量的确定、总体均值的检验、总体比例的检验、总体方差的检验第三节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知识点:检验统计量的确定、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两个总体方差比的检验、检验中的匹配样本第四节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知识点:关于检验结果的解释、单侧检验中假设的建立第五节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八章分类数据分析第一节分类数据与卡方统计量知识点:分类数据、卡方统计量第二节拟合优度检验知识点:案例分析第三节列联分析:独立性检验知识点:案例分析第四节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知识点:相关系数的定义、公式及应用第五节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九章方差分析第一节方差分析引论知识点:方差分析及其有关术语、基本思想和原理、基本假定第二节单因素方差分析知识点:数据结构、分析步骤、关系强度的测量、多重比较第三节双因素方差分析知识点:双因素方差分析机器类型、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第四节 SPSS实践操作知识点:推断统计的上机实践第十章指数第一节基本问题知识点:指数的概念、分类、编制问题第二节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的应用知识点:简单指数案例分析、拉氏与帕氏指数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典型指数介绍知识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计算及其作用四、实践/实验教学(一)项目名称:学生团队统计报告(二)目的要求:为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规定由学生团队(原则上要求3-6人)自行选择统计对象,合力完成统计报告并于学期第十八周上交电子版。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统计专业用)(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060074英文名:Social Statistics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统计学后置课:学分:2学分课时:36课时主讲教师:张彦伟等选定教材:蒋萍.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课程概述:《社会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骨干课程、考试课。

它是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宏观性方法论学科。

因此,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是以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综合研究为重心,以区别于专业统计。

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辟章节研究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二是在每一章具体内容上均从宏观口径出发研究社会发展具体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统计方法,并以此为工具能够描述与分析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

本课程参考学时为36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传统的统计方法,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有关的社会问题;能够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宏观角度说明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而且能够从宏观口径出发研究社会发展某一具体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

教学方法:该学科的教学方法总体上说,采用启发式教学。

本课程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

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主要是理论讲授为主,在讲授中采用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即课堂提问的方式)以及课堂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并加以记忆;该学科的方法论研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并讲透不同的方法运用的条件及应用范围,并采用课堂练习的方法以及课后留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加强课后练习的方法,以便加强学生的记忆与提高运用能力。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社会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社会统计学所研究的范围,我国社会统计学研究的发展过程;掌握什么是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以及什么是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指标、定比指标。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教学实验大纲课程名称信息系统原理课程代码1100446面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总学时72实验学时18学分2学分(其中实验0.5学分)应开实验7个实验类别专业课(必修)任课教师陆伟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在要求学生掌握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的尊重科学的思想方法、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善于创新和思考的专业素质。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学生应该初步具备小型社会调查课题的策划、设计、实施与统计分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问卷设计技术、各种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技术及SPSS类软件应用。

三、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课之一。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社会调查的尊重科学的思想方法、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善于创新和思考的专业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学生应该初步具备小型社会调查课题的策划、设计、实施与统计分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问卷设计技术、各种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技术及SPSS类软件应用。

四、实验项目的设置与选定原则实验项目的设置与选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重点性原则。

主要针对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设置实验。

2、操作性原则。

设置的实验项目操作性要强,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际性原则。

根据实验室已有条件设置实验项目。

五、需要的实验教学条件硬件环境:服务器:Pentiumш双CPU内存128M工作站:Pentiumп,内存32M软件环境:Excel Spss浏览器:IE6.0六、实验报告与考核1、实验报告要求:每完成一次实验,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撰写实验报告。

2、考核内容:一是是否按实验的要求认真的进行了实验;二是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三是学生的态度是否认真。

3、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每次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实验态度和纪律占20%;实验内容和效果占50%;实验报告占30%。

《社会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学时/学分:64/4实验总学时:24课程英文名称:Social Statistics (SPSS)开出学期:3课程类别:专业课开出单位(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制定人:利爱娟一、制定依据根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对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2011版培养方案与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制定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二、实验安排三、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一)软件概述1、主要内容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认识spss2、重点掌握SPSS的基本操作、数据文件的编辑与管理3、教学要求掌握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了解SPSS的使用界面,以及了解SPSS的基本操作,掌握SPSS的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的编辑1、主要内容数据的类型;数据的输入2、重点可以独立完成在SPSS中建库、录入数据、计算新变量、筛选变量等操作;懂得如何使用粘贴命令自动生成SPSS程序。

3、教学要求了解spss,掌握在SPSS中建库、录入数据、计算新变量、筛选变量等操作。

独立完成在SPSS中建库及录入数据(三)数据初步处理1、主要内容个案的排序;变量值的排秩;合并文件;分割文件;选择个案;数据文件的转置;分类汇总;变量内容的重新编码2、重点变量值的排秩;分类汇总的方法3、教学要求主要介绍对数据文件进行整理和再加工,以使变量和数据能够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

掌握个案的排序、合并文件、分类汇总。

(四)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1、主要内容频数分析;描述统计2、重点频数分析的过程、描述统计的过程3、教学要求介绍如何通过频数分析和描述性统计进一步概述变量的信息,主要包括如何获得以及怎样理解一些描述变量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常用统计量。

要求掌握频数分析的过程、描述统计的过程。

(五)交叉列表(列联表)分析1、主要内容交叉列表分析的过程;交叉列表的实例分析2、重点交叉列表分析3、教学要求介绍了如何通过交互表来显示两个联合频数分布,从而进一步深入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

社会统计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大纲

《社会统计学》教学大纲毕向阳编写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68 目录前言 (274)第一章社会统计学导论 (275)第一节课程介绍 (275)一、教学内容 (275)二、课程要求 (275)三、统计学的发展 (275)四、统计学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276)五、统计学在社会研究中的位置 (276)六、社会研究(定量)的基本步骤 (276)七、统计学的作用 (277)第二节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277)一、统计学的作用 (277)二、常见谬误 (277)三、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277)四、对统计资料应该提出的五个问题 (277)复习思考题 (277)拓展阅读书目 (277)第二章单变量描述性统计 (278)第一节基础概念 (278)一、社会现象的特点 (278)三、测量尺度 (278)四、研究类型与数据结构 (278)第二节统计图 (279)一、需要注意事项 (279)二、统计表 (279)三、统计表制作 (279)第三节统计表 (280)一、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变量分布。

(280)二、饼图 (280)三、条形图 (280)四、直方图 (280)五、折线图 (280)六、茎叶图 (280)七、累计图与累计表 (280)八、其他图表 (280)第四节分布图分析 (281)一、数据分布的特征 (281)二、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281)三、集中趋势 (281)四、离散趋势 (282)社会统计学作业题 (283)拓展阅读书目 (283)第三章概率论基础 (284)第一节基础概念 (284)一、概率 (284)二、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284)三、概率的频率定义 (284)四、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284)五、古典概型 (285)第二节概率的运算 (285)一、事件之间的关系 (285)二、概率运算 (285)三、条件概率 (285)四、全概公式 (286)五、逆概公式 (286)第三节概率分布 (286)一、随机变量 (286)二、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性随机变量 (286)三、分布函数 (287)第四节数学期望 (287)一、数学期望的概念 (287)二、常见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287)三、数学期望的性质 (287)第五节方差和标准差 (287)一、方差 (287)二、方差的性质 (288)第六节偏态和峰态 (288)一、偏态 (288)二、峰态 (288)作业题 (288)拓展阅读书目 (288)第四章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 (289)第一节离散型随机变量 (289)一、基本概念 (289)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289)三、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律的性质 (289)第二节主要离散型分布 (289)一、两点分布 (289)二、二项分布 (289)三、多项分布 (290)四、超几何分布 (290)五、泊松分布 (290)六、总结 (290)269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70 作业题 (290)拓展阅读书目 (290)第五章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 (291)第一节正态分布 (291)一、正态分布 (291)三、标准分 (291)第二节常用统计分布 (292)一、x2分布 (292)二、t分布 (292)三、F分布 (292)第三节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 (293)一、大数定理 (293)二、重要不等式 (293)三、马尔可夫 ( Markov )不等式 (293)四、切贝雪夫( chebyshev)不等式 (293)五、切贝谢夫大数定律 (293)六、独立同分布下的大数定律 (293)七、贝努里大数定律 (294)八、辛钦大数定律 (294)九、中心极限定理 (294)十、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 (294)十一、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二项分布以正态分布为极限分布 (294)作业题 (295)拓展阅读书目 (295)第六章参数估计 (296)第一节参数估计的概念 (296)一、统计推断与参数估计 (296)二、抽样调查与样本 (296)三、统计量 (296)四、抽样分布 (296)五、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 (296)第二节点估计 (296)一、参数的点估计 (296)二、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
社会统计学是“统计学”与“社会研究”的结合,它是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旨在探讨如何将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社会研究当中,是一门宏观性方法论学科。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是以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综合研究为重心,以区别于专业统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传统的统计方法,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有关的社会问题,能够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宏观角度说明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能够从宏观口径出发研究社会发展某一具体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

社会统计学是行政管理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在社会研究当中,最常用的结构化的经验资料是问卷调查数据,本课程主要关注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本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描述变异、如何解释变异以及如何将这种描述和解释由样本推论至总体展开。

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两个部分。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并尽量将统计分析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强调统计法的应用性而非数理基础,力求让学生在现实中会用这些统计方法,并初步了解这些统计方法在SPSS中的操作过程。

(二)重要知识点
主要包括: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信度和效度、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统计误差;穷举与互斥、频数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编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全距与全距的性质、四分位差、平均差及其性质、标准差及其性质、方差、标准分、变异系数、异众比率;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列联表、消减误差比例(PRE)、λ系数、τ系数、同序对、异序对、同分对、G系数、相关表与散点图、极差系数及其性质、线性回归、判定系数;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数学性质、概率分布、数学期望;点估计值的标准、区间估计、简单随机抽样;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单样本检验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第一章导论(4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掌握总体与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
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3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信度和效度,掌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理解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统计误差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5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穷举与互斥、频数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编制,掌握变量数列的编制、累计频数分布曲线
第四章集中趋势测量(8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掌握各种平均数的关系,理解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第五章离中趋势测量(8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全距与全距的性质、四分位差、标准差及其性质,掌握平均差及其性质、方差、标准分、变异系数、异众比率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8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列联表、消减误差比例(PRE),掌握λ系数、τ系数、同序对、异序对、同分对、G系数、判定系数,理解相关表与散点图、极差系数及其性质、线性回归,了解相关指数、相关系数的ERP意义
第七章概率与概率分布(6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掌握概率的数学性质、概率分布,理解数学期望
第八章参数估计(8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点估计值的标准、区间估计,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理解分层抽样
第九章假设检验(3学时)
知识要求:熟练掌握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掌握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单样本检验,理解二项分布、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二)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力求让学生在现实中会用这些统计方法,并初步了解这些统计方法在SPSS中的操作过程。

(三)素质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统计思维,具有能够用统计思想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基本素质。

五、教学模式与作业要求
(一)教学模式
理论讲授+上机操作训练,综合前沿科研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作业要求
课堂作业+思考题+课后练习
六、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卷面(%)+平时测验(%)+课程论文(%)+平时与作业(%))
卷面(80%)+平时测验(10%)+平时与作业(10%)
七、学生学习建议
(一)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社会学》
(二)学习建议
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当前社会经济实际和其他学科知识,并要求学生初步具备经济实验或调查的设计能力,对经济和管理及其他社会问题的统计模型构建能力,利用普通办公软件运行统计模型的能力以及对相关统计模型运行结果进行解释的能力。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张小山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社会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郭志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社会统计学原理》,翁定军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

《社会统计学》,张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