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引言及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以电网的科学发展推动电力工业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是国家电网的重要使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今,由于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大大提高,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4%,由此决定了电力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及电力经济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显然,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经济增长高,电力需求增长强劲;经济增长低,电力需求增长乏力。电力供应满足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求是电力发展的主要目标。任何电力建设的起落都将导致电力供需的不平衡。同时,任何电力的短缺与过剩都将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电力的发展与建设怎样同经济增长相协调,是我们要研究的目的。

2. 电力建设大落导致电力供应能力不足

目前,关于我国电力出现如此大面积的短缺现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是结构性短缺,因为电力的供应相对不足。二是认为是由于总量供给不足(硬缺电)造成的。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全年用电需求尚差1000万千瓦以上的装机容量,全年性缺电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已经出现了电力总量的严重短缺。

特别是近年来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为固定资产投资积极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带动了基础产业及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这些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增长,使得用电结构重型化加剧了电力短缺的紧张局面,我国近年主要依靠的是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来推动GDP的高增长,工业用电量的比重由早几年的71.5%上升到近年来的77.4%,呈现出过去几年中GDP年均增长了7.96%,而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了9.58%的高增长势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21。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电力需求增长迅猛: 2001

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了6.9%,2002年增长11.4%,2003年增长8.6% 及2004年增长11.6%。而发电装机2001年增长了7.7%,2002年增长了7%,2003年增长了4.7%,2004年增长了6.8%。

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消费增长迅猛: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8910亿kWh同比增加15.4%。工业用电增长16.56%,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长水平。在工业用电中:轻工业用电增长16.12%,重工业增长16.68%。而黑色金属冶炼增长25.82%,有色金属冶炼增长24.52%,金属制品增长21.13%,其它工业增长27.77%,这4个行业的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0%以上。由此可见,投资促进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以提高能耗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将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后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挑战。显然由投资拉动的工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及高能耗产业的快速增长,给电力供应带来了重大的压力。而2003年发电装机仅增长了7.7%,以致发电装机容量不够,电网输配能力不足,造成全国22个省市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电力供应又重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电力规划工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节拍。2000年国家作出了3年不上新的火电项目的决定,致使近几年电力建设新增装机容量增长速度低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电力需求大幅增加,而新增装机容量又大幅减少,造成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严峻。

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高温干旱增加随机性缺电,严重干旱导致水库来水减少,水电出力下降,农业灌溉用电增加,这使水电比重大的省份的电力供需形势受气候的不确定影响更加明显;而且电煤价格之争,导致电煤供应的紧张,发电企业亏损运行,机组运行热情不高,从而影响了发电企业的正常运行。也间接导致电力供应总量不足,供需缺口加大。

3. 电力建设大起将导致电力供应能力过剩

电力需求的高增长,及部分地区的电力短缺,导致过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力工业的发展建设中。2003年全国电力项目投产、新开工和在建规模均创历史最

高水平。在2001、2002两年新开工电站仅为4470万kW的基础上,2003年达到3111万kW,2004年达到4200万kW,增长9%以上,2005年新投产装机容量已超过4800万kW,;这些电站已在2006年投入运行。可以预见, 2006、2007年新投产装机容量都将超过2005年的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减缓经济过热的压力,经济增长将趋缓,电力需求增长将逐年减小。2006年电力需求增长不会超过9%,2007年电力需求增长不会超过6%,2008年电力需求增长不会超过5%。届时,我国电力供应能力将会过剩。加之在电力供应紧张之时电力建设的大干快上,由于受到发电设备制造能力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的影响,使得电站建设造价抬高约10%,这将直接影响投产后的发电成本。而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发展,逐步建立电力市场及‘竞价上网’,将为今后电力企业的效益、投资的回收投下阴影。投资风险的增大最终将影响电力工业的发展,这将是对电力企业发展的一大挑战,也是对电力改革成功的挑战;发电设备能力闲置,银行投资回收困难,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谨慎对待。

4. 把握住电力建设的基准限

我们进行假设:若我国今后几年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在每年投产3000-3800万kW,电网输送及供电能力也相应的增加,才有可能以最小的风险投入,尽可能地减少电力供应不足或电力过剩发生的几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才可能保持电力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GDP的实际增长并非能够沿着理想的正弦曲线移动,而是具有起伏不规则的发展方式。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导致对电力需求的波动。而电力建设需要时间,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上述假设说明即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低谷年,也必须增加3000万kW的电力容量,才能保持电力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年,也不应增加超过3800万kW的电力容量。这也是电力发展的基准限,如何正确的把握住电力建设这个基准限,尽可能的避

免电力建设的大起大落,是保持电力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条件。

5. 实现电力工业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进入21世纪,全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供应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电力工业必须以一定的规模和速度适当超前发展;另一方面受资源和环保因素的制约,电力工业发展中一些的问题进一步显现。因此,电力工业的改革与发展,既要遵循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又必须遵循电力工业自身特有的规律。建议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充分认识和把握电力发展的基准限:

电力工业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是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经济命脉。电力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电力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电网安全运行要有一定的备用,这就决定了电力发展必须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如果发展滞后,就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果过于超前,则会造成生产能力闲置,成本增加,导致资源浪费。必须在宏观上把握住电力发展的基准限,避免由于电力发展的大起大落而带来的电力短缺及供大于求情况的交替出现,确保我国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5.2把握好电力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

经济发展和电力发展都具有周期性,电力从规划设计到投产运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电力必须适度超前发展,使电力系统具有必要的备用容量和足够的输配电能力,才能保证安全可靠供电,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电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电力生产关系在不断调整。这一系列改革,都是根据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实际,对电力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