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糖尿病效果的9大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糖尿病预后的几种因素

影响糖尿病预后的几种因素
C i a c r e , 0 4 1 ( 6 :3 7 5 7 . l C n e s 2 0 , 0 1 ) 5 6 — 3 4 n R
[O B n r e , i Flo S A he , .aa l e rat acnma: 11 aej Re - i , sl Se aB s -i escrio s eS s hJ y t 1 l kb cnclo t m n ep net c e tea y J l a o, l i uc ea d rsos o hmo rp f.JCi Pt l i a o h ] n h
作 者简介 : 张宏茹 , , 1岁 , 科 , 女 4 本 毕业于 山西省大 同大 学 医学 院, 主治医师。E mal W3 1 7 @1 3c m — iYZ O 4 6 6 .o :
血糖波 动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非循证 医学研究 已表明 , 其 可以引起血 管损 伤 , 没有循证 医学的证明并不能否认其 与血 管
制订合理的饮食 、 运动 和药物治疗方案 , 达到最佳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Ptl A VA C ol oaieGo pEf to xdcmbnt n 1 ae A, D N E C lb rt ru .f cs f f e o iao a v e a i i
o e i d pr a d n a a de Ol f p r o i n i d p mi l n l ma r v s u a d c o a c lr a mir v s u a n c o a c lr
压水平还不 足以保 护靶器官 , 还应该平稳 降压 、 减少血 压波动 、 保持血压昼夜节律 、 有效抑制血压 的晨 峰现象1 3 1 。
2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影响血糖的28个因素

影响血糖的28个因素

影响血糖的28个【2 】身分众所周知,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与成长有较大关系.有些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程度不高,血糖波动幅度却很大,同样会导致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消失血糖波动的时刻,要敏捷剖析原因,短时光内将血糖掌握安稳.常见的影响血糖的身分,我们归纳了28条,患者可以对比本身的情形剖析原因.1.没按划定服药:服药须要准时.定量,减药过快.随便停药等身分都邑导致血糖升高.打针胰岛素的患者,应留意调药应用.2.饮食:假如每餐饮食量过饱,会导致血糖升高,建议每餐饮食七八分饱.高脂肪.高盐分.高油脂的食物要尽最大尽力掌握.3.活动不够或长期卧床不起:活动有利于降低体重,改良胰岛素抵抗.活动量过小时起不到响应的降糖感化,活动量过,血糖也会因为应激.体内激素的变化,引起血糖升高.建议锤炼应在日夕饭后1小时开端,时光保持30分钟,避免激烈活动,且要持之以恒.4.气象和季候:气象突变,忽然受冷热刺激,交感神经处于高兴状况,可使血糖升高.主如果严寒身分,会引起身材的应激反响,克制胰岛素的排泄,引起血糖升高;别的,此时身材的脂肪储藏速度加速,诱发高血糖.5. 掉眠.嗜睡或早醒:掉眠或嗜睡各占50%的比例导致血糖升高,掉眠越重血糖越高.6.精力压力过大.情感不稳固:过度重要.愉快.恼怒等平常心态都邑使肾上腺素程度增高,导致血糖的升高.7.应激:人体处在应激状况下时会产生大量激素,包括有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排泄程度升高,都邑促使血糖程度随之升高.8. 便秘:便秘时,胃肠排空迟缓,食物成分的接收增多,会导致血糖升高.9.高脂血症:归并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人降低较慢,建议糖尿病人应保持胆固醇小于4. 5,甘油三酯小于1.6,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0.10.脂肪肝.肝炎.肝硬化:各类肝脏疾病引起肝糖原储备削减时,可消失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11. 向心性肥胖:即常说的啤酒肚,建议男性腰围小于0.82米,女性臀围小于0.73米.12. 肥胖或超重:身材肥胖或超重均会使患者胰岛素受体数目削减,使血糖居高不下.13.伤风:伤风.发烧等会让患者的血糖程度有较大幅度的升高,再有,某些治疗咳嗽及伤风的药物中,有些成分可以升高血糖程度及血压程度.14. 抽烟:一般在服药30分钟内抽烟者的药物接收率为1.2-1.8%,在服药60分钟内抽烟者药物接收率为7-10%,不抽烟者为24-30%,建议糖尿病患者限烟并慢慢戒烟.15.喝酒:酒精可以降低血糖程度,在正常情形下,当人体血糖程度过低时,肝脏就会将所储存的糖原转换成葡萄糖,以供人体所需,而酒精有可能影响肝脏中肝糖原向葡萄糖的转换,因而血糖程度忽然大幅度的降低.当然,糖尿病患者适量喝酒并不会带来任何轻微效果,但是当您喝酒后,须要对您的血糖程度进行较为频仍的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产生.16.各类炎症:假如患者本身长期患有前列腺炎.关节炎.牙龈炎.胃炎.肠炎.角膜炎.结膜炎.空腔溃疡等慢性炎症,均会导致血糖升高,难以掌握.17. 慢性疾病体力降低:慢性疾病体力降低可引起糖耐量减低,使血糖升高18.各类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生发火:比如常见的高血压.冠芥蒂.皮肤瘙痒等的急性发生发火,会导致血糖的临时升高.19. 内排泄性疾病:患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可引起继发性血糖升高.20.服用其他药物影响血糖:激素类.降压类.噻嗪类.利尿类.抗菌消炎药物,如心得安.安露醇.北京降压零号等,会使血糖重复.升高.还有蜜丸药物和糖衣片药物都对血糖的有影响. 21.外伤和手术:外伤和手术均会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响,此时会克制胰岛素的排泄,导致血糖升高.22.个体人接收才能差,胃肠不好:假如接收才能差,会影响降糖药物的感化,导致血糖居高不下.23. 过于劳顿,尤其是熬夜和上夜班:会使血糖升高.重复.波动.24. 黎明现象: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晨5-8时)消失高血糖现象.高血糖消失之前,午夜时分并无低血糖,不消失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响.黎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事后体内发展激素逐渐增多,血液中发展激素程度升高,须要较多的胰岛素保持血糖在正常规模.正常人的胰岛β-细胞可排泄较多的胰岛素,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浓度,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效缺损,则引起了清晨血糖明显升高,即黎明现象.25.苏木杰反响:苏木杰反响是指低血糖后引起的高血糖反响,即低高反响.常见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因为过度饥饿,或降血糖药物应用不当等身分,而产生低血糖,并在低血糖之后呈高血糖反响,轻微低血糖易导致反响性高血糖,可中断数日之久,这种现象成为苏木杰反响.26.疏忽禁忌症:没有具体浏览药品解释书,在中药治疗方面临于辛辣的禁忌(葱.姜.蒜.辣椒.韭菜),没有落实好.27.与中医中药.按摩理疗相冲突:鉴于中医中药.按摩理疗的治疗原则为“固本培元”,其机理在于进步机体免疫才能,如许人体就会产生破坏性排挤力,进而在药品应用时会导致药物冲突,从而导致血糖的居高不下.此种方法最好加大药量,合理准时调药解决.28. 特别心理时代的反响:女性47-55岁之间的更年期时代,因心理机能和新陈代谢的变化,可形成血糖升高.波动和重复,此阶段在服用降糖药物时应与更年康类的药物错时半小时联用.。

以糖尿病防治为例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对策

以糖尿病防治为例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对策

以糖尿病防治为例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对策(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糖尿病的概述和防治现状1.糖尿病的定义和特征2.糖尿病的危害3.我国糖尿病的防治现状三、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1.受教育程度2.社会支持度3.营养能力及健康责任自我效能四、提高健康传播效果的对策1.提高受教育程度2.增强社会支持度3.提高营养能力及健康责任自我效能五、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并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危害广泛而严重,可导致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

据估计,我国现有近 4000 万糖尿病患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近四分之一。

尽管糖尿病的危害严重,但防治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糖尿病的概述和防治现状1.糖尿病的定义和特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

糖尿病可分为 1 型和 2 型,其中 2 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 90% 以上。

2.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并发症上,包括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导致视力减退、肾功能衰竭、神经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此外,糖尿病还会加速衰老过程,增加感染风险等。

3.我国糖尿病的防治现状尽管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较高,但防治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方面,糖尿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较低,许多患者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三、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1.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知识,提高对健康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疾病防治。

2.社会支持度社会支持度包括家庭、朋友、同事以及社区等社会关系对个体健康的支持程度。

较强的社会支持度有助于个体获取更多的健康信息和资源,提高健康行为的动机和能力。

浅谈影响糖尿病血糖变化因素的分析

浅谈影响糖尿病血糖变化因素的分析

浅谈影响糖尿病血糖变化因素的分析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健康的饮食结构,糖尿病患者在逐年增长。

如何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影响血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总结几点供糖尿病患者借鉴。

1饮食饮食直接决定着血糖水平,如何合理搭配饮食结构,是困扰广大糖尿病患者的一大问题,首先饮食中的热量分配要合理,三大供能物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5%~30%脂肪、55%~65%碳水化合物、<15%蛋白质。

以谷物米面类食品为基础,多食绿叶类蔬菜;脂肪控制在每日50g左右,以植物性脂肪为主,少食动物性脂肪;蛋白质要选择优质蛋白,如鱼,可以提供人体必要的氨基酸,植物蛋白:动物蛋白=2:1为好,植物蛋白来源于谷、豆类,动物蛋白中无腿动物好于有腿动物,虾类胆固醇含量高、适量食用;限制饮酒,因为1g酒精可以释放7kcal 的热能。

只要饮食粗细搭配,营养均衡,适量运动,血糖可以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2运动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压、血脂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整体感觉,消耗能量,加速葡萄糖分解利用,降低血糖。

总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以保持健康为目的,每天至少30min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一般在饭后1h进行,注射胰岛素治疗者,要注射于腹部,禁忌四肢,以防运动时胰岛素吸收快,发生低血糖反应。

既使合并其它疾病、限制活动者,也要在床边走走。

或在床上伸伸胳膊。

抬抬腿,运动是治疗所有糖尿病的基石。

3年龄与类型发病年龄与血糖水平呈正比关系,年龄越小,血糖越难控制,大多数1型糖尿病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多数依赖胰岛素注射治疗,又由于儿童期行为性格不定性及青春期生长激素等作用,血糖居高不下,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而大多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通过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血糖也能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很少发生酮症酸中毒。

4药物降糖药物有别于其它药物,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餐前、餐中、餐后三类。

9-16:糖尿病患者的心理

9-16:糖尿病患者的心理

1、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1.1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心理因素是指影响疾病过程认知与价值体系,个性情感, 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Matthias等提出了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 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衡量糖尿病治疗好坏的标准有2个,一个是硬指 标,即代谢控制是否达标,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一个软指标,即 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否提高了。他们又将心理因素归结为患者的自我管 理行为和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两个方面。患者的自我行为包括患者 的个性、自我效应,应对方式和情绪等;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系涉及 医务人员是否持有同情心,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关于糖尿病的信息, 是否有帮助患者的能力。心理因素引起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刺 激机体的生理应激反应,最后使患者的血糖代谢失调,导致糖尿病的 发生,所以心理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中作用始终贯穿于应激过程这一主 线中。
接纳现实,面对自我
• 不能坚持正确对待糖尿病,病情的良好控制就无从谈起。 面对糖尿病,有的人是满不在乎,这种人可能不了解糖尿 病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对糖尿病采取不承认、不检查、不 治疗、听之任之的做法,这是一种逃避心理,其结果只会 加重病情的发展;也有的人是过分在乎,这种人对糖尿病 是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或者是紧张焦虑,使病情也得不 到有效控制。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事情 发生,但我们可以决定怎样面对这件事。”糖尿病患者对 待糖尿病,也应该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敢于 接纳现实,面对自我,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态。采取“在 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的原则。
• 2.4.3心理健康干预
①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团体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促 进群体患者对心理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正确看待疾病,发 展潜能。咨询过程中注重团体的情感支持,相互学习,加 强正性体验,学习抵御疾病的技巧。也可以用角色示范、 自我画像等活动技巧,减轻或消除患者不同的心理困惑;

糖尿病问答100

糖尿病问答100

糖尿病问答1001.影响胰岛素治疗结果的因素有哪些?1、年龄、体重、病情轻重与类型;2、胰岛素抗体;3、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的多少;4、黎明现象;5、索莫基效应;6、胰岛素的纯度和混合胰岛素的作用;7、进食或少量体力活动;8、进食时间;P9、胰岛素注射部位;10、精神因素;11、环境因素,如天气骤冷、骤热;12、月经;13、应激情况,如感染,手术,呕吐;14、肝、肾功能不全;15、其它药物的干扰。

2.无糖食品能治糖尿病吗?所谓“无糖食品”正确的说法应当是“未加蔗糖的食品”,因为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无糖食品”中原有的糖类成分依然存在。

比如“无糖奶粉”只是未混有蔗糖,而奶粉中原有的乳糖并没有减少,乳糖经消化后仍可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又如“无糖蛋糕”,“无糖汤圆”也只是没有放入蔗糖的蛋糕和汤圆而已,做蛋糕和汤圆的面粉经消化后,依然会分解成葡萄糖。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不要一看到“无糖”这两个字就认为是“无糖”食品,应当仔细看看食物中的成分,因为奶中的乳糖、食物中的淀粉,最终都将转变成葡萄糖,所以说“无糖食品”不能真正用来治疗糖尿病。

3.糖尿病患者可不可以饮酒?酒精对机体代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酒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在执行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非饮酒者60%可见血糖控制改善,而饮酒者只能达到40%,在不实行饮食治疗的患者中,病情大多会发生恶化,如果再加上饮酒则后果更为严重。

饮酒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发生高脂血症;2、糖尿病难于控制;3、引起营养不良;4、发生低血糖;5、低血糖的症状有时与醉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从而耽误了低血糖的抢救;6、引起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7、长期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脏器损伤,并产生酒精依赖性、成瘾性。

8、使某些降糖、降脂或降压药的作用降低。

4.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有哪些?1、胰岛素用量过大,特别是对不稳定的I型糖尿病病人,也叫脆性糖尿病病人。

影响血糖的28个因素

影响血糖的28个因素

效率血糖的28个果素之阳早格格创做寡所周知,血糖动摇取糖尿病并收症的爆收取死少有较大闭系.有些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火仄不下,血糖动摇幅度却很大,共样会引导并收症的爆收.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动摇的时间,要赶快分解本果,短时间内将血糖统造稳固.罕睹的效率血糖的果素,咱们归纳了28条,患者不妨对付照自己的情况分解本果.1、出按确定服药:服药需要定时、定量,减药过快、随意停药等果素皆市引导血糖降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注意调药使用.2、饮食:如果每餐饮食量过鼓,会引导血糖降下,修议每餐饮食七八分鼓.下脂肪、下盐分、下油脂的食品要尽最大全力统造.3、疏通不敷或者少暂卧床不起:疏通有好处降矮体沉,革新胰岛素抵挡.疏通量过小时起不到相映的降糖效率,疏通量过,血糖也会果为应激、体内激素的变更,引起血糖降下.修议锻炼应正在早早饭后1小时启初,时间脆持30分钟,预防剧烈疏通,且要持之以恒.4、天气战季节:天气突变,突然受热热刺激,接感神经处于镇静状态,可使血糖降下.主假如热热果素,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压造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糖降下;其余,此时身体的脂肪储躲速度加快,诱收下血糖.5、得眠、嗜睡或者早醉:得眠或者嗜睡各占50%的比率引导血糖降下,得眠越沉血糖越下.6、粗神压力过大、情绪不宁静:过分紧弛、悲伤、愤喜等非常十分心态皆市使肾上腺素火仄删下,引导血糖的降下.7、应激:人体处正在应激状态下时会爆收洪量激素,包罗有肾上腺皮量激素、胰下血糖素等,那些激素分泌火仄降下,皆市督促血糖火仄随之降下.8、便秘:便秘时,胃肠排空早缓,食物身分的吸支删加,会引导血糖降下.9、下脂血症:合并有下脂血症的糖尿病人低沉较缓,修议糖尿病人应脆持胆固醇小于 4.5,苦油三酯小于1.6,矮稀度脂蛋黑小于2.0.10、脂肪肝、肝炎、肝软化:百般肝净徐病引起肝糖本储备缩小时,可出现餐后血糖一过性降下:11、背心性肥肥:即常道的啤酒肚,修议男性腰围小于0.82米,女性臀围小于0.73米.12、肥肥或者超沉:身体肥肥或者超沉均会使患者胰岛素受体数量缩小,使血糖居下不下.13、感冒:感冒、收烧等会让患者的血糖火仄有较大幅度的降下,再有,某些治疗咳嗽及感冒的药物中,有些身分不妨降下血糖火仄及血压火仄.14、吸烟:普遍正在服药30分钟内吸烟者的药物吸支率为1.2-1.8%,正在服药60分钟内吸烟者药物吸支率为7-10%,不吸烟者为24-30%,修议糖尿病患者限烟并逐步戒烟.15、喝酒:酒粗不妨降矮血糖火仄,正在仄常情况下,当人体血糖火仄过矮时,肝净便会将所储躲的糖本变换成葡萄糖,以供人体所需,而酒粗有大概效率肝净中肝糖本背葡萄糖的变换,果而血糖火仄突然大幅度的低沉.天然,糖尿病患者适量饮酒本去不会戴去所有宽沉成果,然而是当您饮酒后,需要对付您的血糖火仄举止较为一再的监测,以预防矮血糖的爆收.16、百般炎症:如果患者自己少暂患有前列腺炎、闭节炎、牙龈炎、胃炎、肠炎、角膜炎、结膜炎、空腔溃疡等缓性炎症,均会引导血糖降下,易以统造.17、缓性徐病体力低沉:缓性徐病体力低沉可引起糖耐量减矮,使血糖降下18、百般缓性徐病的慢性收火:比圆罕睹的下血压、冠心病、皮肤瘙痒等的慢性收火,会引导血糖的姑且降下. 19、内分泌性徐病: 患肢端肥大症、皮量醇删加症、甲状腺机能卑进症等,可引起继收性血糖降下.20、服用其余药物效率血糖:激素类、降压类、噻嗪类、利尿类、抗菌消炎药物,如心得安、安露醇、北京降压整号等,会使血糖反复、降下.另有蜜丸药物战糖衣片药物皆对付血糖的有效率.21、中伤战脚术:中伤战脚术均会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此时会压造胰岛素的分泌,引导血糖降下.22、个他人吸支本领好,胃肠短佳:如果吸支本领好,会效率降糖药物的效率,引导血糖居下不下.23、过于劳乏,更加是熬夜战上夜班:会使血糖降下、反复、动摇.24、黎明局里:黎明局里是指糖尿病患者正在黎明时(朝5-8时)出现下血糖局里.下血糖出现之前,午夜时分并不矮血糖,不存留矮血糖后的下血糖反应.黎明局里爆收的本果大概取午夜过后体内死少激素渐渐删加,血液中死少激素火仄降下,需要较多的胰岛素保护血糖正在仄常范畴.正凡是人的胰岛β-细胞可分泌较多的胰岛素,使血糖脆持正在仄常浓度,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缺益,则引起了凌朝血糖隐著降下,即黎明局里.25、苏木杰反应:苏木杰反应是指矮血糖后引起的下血糖反应,即矮下反应.罕睹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分饥饥,或者降血糖药物使用不当等果素,而爆收矮血糖,并正在矮血糖之后呈下血糖反应,宽沉矮血糖易引导反应性下血糖,可持绝数日之暂,那种局里成为苏木杰反应. 26、轻视禁忌症:不仔细阅读药品证明书籍,正在中药治疗圆里对付于辛辣的禁忌(葱、姜、蒜、辣椒、韭菜),不降真佳.27、取中医中药、推拿理疗相辩论:基于中医中药、推拿理疗的治疗准则为“固本培元”,其机理正在于普及肌体免疫本领,那样人体便会爆收呵护性排斥力,从而正在药品使用时会引导药物辩论,从而引导血糖的居下不下.此种办法最佳加大药量,合理定时调药办理.28、特殊死理时期的反应:女性47-55岁之间的更年期功夫,果死理机能战新陈代开的变更,可产死血糖降下、动摇战反复,此阶段正在服用降糖药物时应取更年康类的药物错时半小时联用.。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4 3 5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c a s e ma n a g e me n t c h o s e n b y c o n v e n i e n c e s a mp l i n g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wi t h t h e C h i n e s e Ve r s i o n f o
【 关键词】 糖尿病 ; 自 我效能 ;个 案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5 8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9 9 6 9 ( 2 0 1 3 ) 1 0 B 一 0 0 0 9 — 0 3
l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Di a b e t e s Pa t i e n t s’Se l f — e fi c a c y
2 0 1 3年 1 0月




Oc t o b e r , 2 01 3 V0 1 - 2 0 No . 1 0 B 9
第2 O f N u r s i n g ( C h i n a )
【 研究生园地 ・ 论著】
3 . S h a n g h a i I n t e r n a t on i a l S t u d i e s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i a 2 0 0 0 0 0 )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1 '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s e l f - e ic f a c y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 Me t h o d s T o t a l l y

影响血糖的 个因素

影响血糖的 个因素

影响血糖的28个因素众所周知,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较大关系。

有些糖尿病患者总体血糖水平不高,血糖波动幅度却很大,同样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波动的时候,要迅速分析原因,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平稳。

常见的影响血糖的因素,我们归纳了28条,患者可以对照自己的情况分析原因。

1、没按规定服药:服药需要定时、定量,减药过快、随意停药等因素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注意调药使用。

2、饮食:如果每餐饮食量过饱,会导致血糖升高,建议每餐饮食七八分饱。

高脂肪、高盐分、高油脂的食品要尽最大努力控制。

3、运动不够或长期卧床不起:运动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运动量过小时起不到相应的降糖作用,运动量过,血糖也会因为应激、体内激素的变化,引起血糖升高。

建议锻炼应在早晚饭后1小时开始,时间坚持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且要持之以恒。

4、天气和季节:天气突变,突然受冷热刺激,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可使血糖升高。

主要是寒冷因素,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升高;另外,此时身体的脂肪储藏速度加快,诱发高血糖。

5、失眠、嗜睡或早醒:失眠或嗜睡各占50%的比例导致血糖升高,失眠越重血糖越高。

6、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过度紧张、悲伤、愤怒等异常心态都会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导致血糖的升高。

7、应激:人体处在应激状态下时会产生大量激素,包括有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这些激素分泌水平升高,都会促使血糖水平随之升高。

8、便秘:便秘时,胃肠排空迟缓,食物成分的吸收增多,会导致血糖升高。

9、高脂血症:合并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人下降较慢,建议糖尿病人应保持胆固醇小于,甘油三酯小于,低密度脂蛋白小于.10、脂肪肝、肝炎、肝硬化:各种肝脏疾病引起肝糖原储备减少时,可出现餐后血糖一过性升高:11、向心性肥胖:即常说的啤酒肚,建议男性腰围小于米,女性臀围小于米。

12、肥胖或超重:身体肥胖或超重均会使患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使血糖居高不下。

以糖尿病防治为例,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和对策

以糖尿病防治为例,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和对策

以糖尿病防治为例,简述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和
对策
1.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
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识:人们对于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健康意识以及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都会影响传播效果。

缺乏相关知识和低健康意识可能导致信息不被理解、接受和应用。

传播媒体和渠道: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体和渠道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人群使用的媒体和渠道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传播方式,如通过社交媒体、电视、报纸、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传播。

信息可信度和可理解性:传播的信息需要具备可信度和可理解性。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专业性以及传达方式的简单易懂性都会影响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

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问题的认知和态度也不同。

了解受众的文化特点和社会背景,针对性地进行健康传播,可以提高传播效果。

2.影响健康传播效果对策
健康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和健康意识。

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社区宣传、学校讲座、健康应用软件等,向公众普及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

多样化的传播媒体:选择多种传播媒体和渠道,包括社交媒
体、电视、报纸、广播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需要确保信息准确、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

提高信息可信度:确保传播的信息来源可靠,如通过权威机构、专业医生或研究机构发布的信息。

同时,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患者分享等方式,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个性化传播策略:针对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受众,制定个性化传播策略。

根据受众特点和需求,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以提高传播效果。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日益普遍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不断上升。

随着人们数量的增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一、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1.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血糖控制。

目前,常用的血糖控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血糖监测等。

随机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仅有60%左右能够达到预设的血糖控制目标,仅有30%的患者采用血糖监测进行自我管理。

2. 饮食管理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和鱼类等健康食品的摄入量。

研究发现,仅有50%左右的患者能够有效地完成饮食控制。

3. 运动管理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度强度运动,能够显著地改善其血糖水平和代谢水平。

但是,仅有30%的患者能够做到每日进行运动。

二、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1.心理因素糖尿病患者面临着长期的治疗和管理,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如厌倦、无助感、抑郁等,这些情绪会对患者的自我管理产生影响。

2.经济因素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和管理费用非常高昂,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很难承担这些费用,而且这些费用会对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同样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不友好,缺乏支持和帮助,容易让患者感到孤立和无助,从而降低其积极性和动力。

4.健康知识缺乏健康知识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障碍。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其疾病和管理方式了解较少,并且存在误解和偏见,会导致其自我管理无效。

结论糖尿病患者面临多种自我管理难题,如血糖控制、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

这些问题主要受到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健康知识方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并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导致糖病的主要遗传因素

什么是导致糖病的主要遗传因素

什么是导致糖病的主要遗传因素《什么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遗传因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健康威胁。

在探讨糖尿病的成因时,遗传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即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

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在遗传因素的影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1 型糖尿病,过去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发病相对较早,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可能出现。

对于 1 型糖尿病而言,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研究发现,如果亲属中有 1 型糖尿病患者,那么其他人患病的风险会有所增加。

然而,这种遗传倾向并非必然导致发病,还需要环境因素的触发,比如病毒感染等。

2 型糖尿病是更为常见的类型,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

其遗传因素的影响相对更为复杂。

多个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增加 2 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那么,具体是哪些基因在起作用呢?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与2 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位点。

其中,一些基因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其作用效果不佳,血糖就容易升高,从而导致糖尿病。

例如,某些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使得胰岛素的分泌减少。

还有一些基因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关。

胰岛素在体内发挥作用需要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如果相关基因发生变异,可能会导致胰岛素受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得胰岛素无法有效地将血糖运输到细胞内进行利用,进而引发血糖升高。

另外,遗传因素还可能影响人体的代谢过程。

比如,某些基因可能影响脂肪的代谢,导致脂肪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异常,进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同时,基因也可能影响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因素并非是决定是否患糖尿病的唯一因素。

生活方式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缺乏运动,导致身体代谢减缓;长期的精神压力等,都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防治小知识

糖尿病防治小知识

糖尿病防治小知识糖尿病是主要是因为胰腺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分泌出来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将吸收的葡萄糖带入细胞内有效地转化为我们日常所需的能量,当然也不能有效地储存起来,导致过多葡萄糖在血液中积聚,使血糖增高。

一、糖尿病的成因:1、遗传因素。

①跟家族史有关: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者其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这种人今后就很容易患糖尿病。

②HLA过度表达,如果一个人具有这种遗传变异基因,这个人就更容易患糖尿病,医学上称为糖尿病易患性遗传。

③基因异常。

2、糖尿病的环境因素。

①自身免疫,在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可发现胰岛细胞遭受破坏而发生糖尿病。

②病毒感染:病毒可直接侵犯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β细胞,不断抑制β细胞生长,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③化学物质:如链脲菌素、四氧嘧啶、戊双咪和Vacor等可破坏β细胞。

④肥胖:中心性(或腹型),尤其是内脏型肥胖(即腹腔脂肪含量增多)被认为是促发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⑤体力活动减少。

⑥吸烟。

⑦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热量摄入过多。

⑧妊娠因素:由于雌激素、泌乳素增多,拮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妊娠可诱发遗传基因有缺陷的妇女发生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分类:①1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β细胞大量遭到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量不足所致的糖尿病。

多发生于青少年,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

②2型糖尿病是指原因不明并存在着不同程度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缺陷)与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

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③胰腺切除、胰腺炎、胰腺癌、血色病等造成胰岛组织广泛破坏,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的糖尿病。

④妊娠期糖尿病则是指患者妊娠前未发现有糖尿病,只是在妊娠期才发病,分娩后恢复正常,但几年后可能会患2型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糖尿病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其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贾晔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糖尿病控制率提供参考。

方法:自制“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调查表”,采用分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社区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文化程度低,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6-1533(2013)10-0028-03WHO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8亿,预测到2030年将增加1倍以上[1]。

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近4 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占95.00%以上,约60.00%∼70.00%的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2]。

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6年起开展糖尿病社区三级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社区干预,我们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以2012年初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采用分群随机抽样的方法,5个全科服务团队随机抽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40人,共200人。

所有对象均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66人(33.00%),女134人(67.00%);年龄:1.2 方法自制“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收入、家族史),代谢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

2012年1月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生任调查员。

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

抽取5.00%的问卷进行电话回访质控。

1.3 评价标准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FPG)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 h 血糖(2 hPG)控制在4.4∼7.8 mmol/L为血糖控制理想。

其他代谢指标正常范围:血压(BP)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2 结果2.1 血糖控制情况200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达标83人,占41.50%;餐后2 h血糖达标62人,占31.00%。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疾病分类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人体胰腺中的胰岛素合成细胞(b细胞)被破坏就会引发型糖尿病。

尽管此类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但是它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并且此类糖尿病的患病率约占总糖尿病病例的10%。

儿童糖尿病也是1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和尿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

年幼者常见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

发病诱因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容易发病。

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这些才是导致糖尿病检查结果的因素

这些才是导致糖尿病检查结果的因素

这些才是导致糖尿病检查结果的因素很多糖尿病患者拿到检查结果后,看到上上下下的箭头就忧心忡忡,其实这些异常结果有可能是假象。

因为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就诊时一定要提前告诉医生,以免影响医生的判断。

1.抽血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检查有90%靠抽血来完成,所以抽血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进而影响到医生诊断及治疗的准确性。

血糖监测:如果选择含碘消毒液消毒皮肤会影响结果;扎手指深度不够反复挤压取血会影响结果;取血前没洗手会因手指头上沾有糖类、某些药物等影响血糖结果。

抽血的时间:我们的血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其中早上7~8时血糖最高,这个时间段抽血最好、最准确;抽血查血糖,血标本放置时间太长会使血糖结果偏低;另外,如果是查肝功能、血脂、肾功能等,空腹时间必须8小时以上。

2.生物素的影响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辅酶R,是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它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一种维持人体自然生长、发育和正常人体机能健康必要的营养素。

生物素主要用于脱发的治疗,还有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及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因为生物素可在体内促进维生素C的合成,而体内维生素C增多会影响血糖检测的结果。

生物素可通过促进糖原异生,使血糖升高。

生物素还可促进尿素氮合成增加,影响对肾功能的判断。

3.药物的影响药物对糖尿病检查结果的影响包括:因维生素C是直接影响血糖检查的试剂,长期服用过量维生素C,导致血糖检测结果偏低;肝功能项目中的胆红素,会受药物中色素的影响而升高;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泼尼松、利尿剂等会直接升高血糖,同时会影响血脂、肝肾功能等;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土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也会影响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等;另外,糖尿病患者往往因为合并有其他疾病,服用其他药物,如抗抑郁药物、抗肿瘤药、抗病毒药等均可影响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最终影响糖尿病的检验结果。

糖尿病病友,特别是有糖尿病眼底病变者,常服用羟苯磺酸钙抗血管治疗,服药后会导致血肌酐的检测结果下降,造成糖友肾功能好转的假象,一些需要血液透析的糖友可能延误治疗。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糖尿病:是人体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的血糖过高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典型表现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1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分泌高峰延迟,血糖波动加剧,因而难以控制餐后血糖的迅速上升,对细胞造成更为显著的损害。

并发症:(一)、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见于半数以上病人,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主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常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而致死。

周围动脉尤其是下肢足背动脉等硬化可引起坏疽。

2、微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微动脉、微静脉,从光镜及电镜下发现糖尿病中微血管病变的特征为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正常基膜厚约80~250nm,糖尿病人基膜增厚可达500~800nm。

基膜中有糖类沉积,其中主要为羟赖氨酸相应按比例减少,提示赖氨酸被羟化而成羟赖氨酸,此种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为并发许多脏器病变的病理基础。

分布非常广泛,尤以肾小球、眼底、神经、心肌、肌肉等的微血管为主,引起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及心肌等肌肉病变,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基膜增厚的发病机理有两学说:代谢紊乱学说:从最近研究生化测定,已知此基膜增厚系由于糖蛋白沉积,最明确者为肾小球基膜,也见于肾小球系膜中。

肾小球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系膜细胞都能合成此基膜中的物质,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在肾小球硬化症中的肾小球基膜(GBM)内带负电荷的HS-PG含量明显降低,在冠状动脉中也有类似改变。

ECM或GBM中HS-PG的降低导致GBM的负电荷降低,白蛋白易于自GBM漏出,动脉也易于发生硬化。

因而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而且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与高血糖症和生长素旺盛,促使糖化蛋白合成增强,分解减慢有密切关系。

影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因素分析及对策

影响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因素分析及对策
本文 中对 我 院 收治 的糖 尿 病患 者 1 0 0例 ,分 别 进行 常 规 干
预 和针对 性 干 预 ,结 果 显 示影 响糖 尿 病 健康 教 育 效 果 因素 主 要 为 患者 自身 因 素 、 社会 因素 、 教育 因 素 。进行 针 对 性 的 干预 性 干 2 结 果 预措 施 , 可 明显 提 高健 康教 育 依 从性 , 提 高 平均 空 腹 血糖 的监 测 2 . 1 影 响糖 尿 病健 康教 育 的 因素 :影 响 糖 尿病 的 主要 因素 为患 水平 。 参 考文 献 者 自身 因素 、 社 会 因素 、 教育 因 素 、 健 康 教 育工 作 人员 因素 。 表 1 对 比 两 组患 者 的 治 疗 情 况 ( i ± s ; n = 5 0 , %) 『 1 1张锐 , 陈民, 刘冬 梅 , 等. 糖 尿 病 患 者 家属 健 康 教 育 对糖 尿 病
的依从性、 平均空腹血糖的监测水平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 差异性明显, 存在统计学意义( 尸 ≮ 0 . 0 5 ) 。结论 : 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因素
主要 为 患者 自身因素 、 社 会 因素、 教 育 因素。 进行 针对性 的干预 性干预措 施 , 可 明显提 高健康 教育依从 性 。 提 高平 均空腹 血糖 的监 测水平 ,
糖 尿病 是 近些 年 来最 为 常 见 的 内分 泌性 疾 病 ,伴 随 发病 比 例 的显著 增 加 , 人们 对 糖尿 病逐 渐 提高 重 视 。 糖 尿 病 健康 教育 为
糖 尿 病诊 疗 过程 中重要 方 法 。可通 过对 患 者 的健 康 教 育来 提 高 患者 对糖 尿 病 知识 的 了解 和掌 握 ,同 时可 提 高 患者 对 糖 尿病 的 认知 程度 ,提 高 患者 对 饮食 的控 制 ,使 患 者 能 够更 加科 学 的治 疗, 同时 养成 良好 的生 活 习惯 。增强 患 者 的健 康 意识 、 更 好 的控 制患 者 的空 腹血 糖 水平 , 降 低糖 尿 病 的合 并症 。 影响 糖尿 病 的主 要 因 素包括 : 患者 自身 因素 , 每个 患 者 的 年 龄 和文 化 水 平 不 同对 事 物 的 接受 能 力 和 理 解 能力 也 不 相 同 , 因 此笼统的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培训 ,对部分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不佳 ; 社会 因素 , 部分 医院对健康教育 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 面对 健康 教育 指 导 和管 理敷 衍 ; 健 康教 育 工 作人 员 因素 , 部 分 健 康 教 育工 作人 员 的文 化 水平 较 低 ,不能 规 范化 管 理 和对 糖尿 病 患 者 进行 健康 教 育 指导 i 3 1 。

7大因素会影响糖耐量结果

7大因素会影响糖耐量结果

7大因素会影响糖耐量结果作者:肖燕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第9期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糖尿病护理门诊主管护师肖燕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通过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以增加患者的糖负荷,观察不同时间点血糖浓度的变化,同时测量血中胰岛素和C肽浓度,了解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推测胰岛分泌功能及对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目前,OGTT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手段,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然而,某些因素会影响OGTT试验结果,需要我们重视并规避。

一、限制饮食OGTT试验前,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小于250克/天),可使OGTT减低而呈假阳性。

因此,应在试验前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对严重营养不良者应延长碳水化合物准备时间(1~2周)。

一些人害怕自己被诊断为糖尿病,所以会在试验前几天尽量少吃主食,而如果主食摄入过少,可能造成结果为假阳性。

所以大家在做OGTT试验前几天,要保持正常饮食量。

二、没有真正空腹部分人觉得只要早上不吃东西测得的血糖值就是空腹血糖。

而实际上空腹状态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比如说,在早上8点抽空腹血,那么就得保证前一天夜间12点后不吃东西。

三、体力活动长期卧床不活动的人可使糖耐量受损,试验前剧烈活动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明显升高,所以做OGTT试验前应静坐或静卧至少半小时。

四、精神因素情绪激动可使血糖升高,因此在试验期间应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刺激。

五、应激状态应激状态可使血糖升高,如发热、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等,所以大家做OGTT试验时要保证身体健康,没有发烧、感染等情况。

六、疾病肝脏、心脏、肾脏、胰腺以及内分泌的疾病均会导致血糖的变化。

为防止恶心、呕吐,可将葡萄糖稀释成25%的溶液。

呕吐、腹泻都会影响试验结果,不宜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改成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七、药物为排除药物对OGTT的影响,检查前以下药物应停用3天以上。

1.使血糖增高的药物:噻嗪类、糖皮质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速尿、利尿酸、消炎痛、氯丙嗪等;2.使血糖下降的药物:磺脲类、双胍类、对氨水杨酸、异烟肼、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水杨酸、心得安、丙磺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糖尿病效果的9大因素
注射量:
医生往往会根据糖友病情对胰岛素剂量做微调。

美国糖尿病协会专家克里斯汀·托宾博士介绍,年龄、体重、饮食模式、运动及总体健康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胰岛素注射量。

胰岛素过量会增加低血糖症危险,胰岛素过少又会导致血糖水平偏高。

可以依据即时测得的血糖水平,正确把握胰岛素剂量。

注射部位
腹部注射(肚脐眼正上方)效果最快。

其次是上臂注射,腿部注射更慢,臀部注射药效最慢。

为了使胰岛素发挥最佳药效,最好在餐前于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

比如,早餐前在腹部注射,晚餐前在大腿部注射等。

注射点不要过于集中,否则形成疤痕会影响胰岛素吸收。

注射时间
通常餐前注射胰岛素起效更快。

克里斯汀·托宾博士建议,餐前或者餐前20—30分钟注射胰岛素最好。

运动
运动会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运动可适当降低胰岛素剂量。

但是克里斯汀·托宾博士表示,高强度运动之后血糖水平更高,反而会需要更多的胰岛素。

生病
感觉生病的时候,血糖水平高于平常水平。

生病时候不想吃东西或吃得很少,因此一些人觉得没必要注射胰岛素。

克里斯汀·托宾博士认为,事实上生病时往往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切勿擅自停药。

压力
克里斯汀·托宾博士表示,心理压力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胰岛素利用不充分。

这时可能需要更大剂量的胰岛素。

体温
洗完热水澡或者肌肉酸痛部位热敷之后,注射的胰岛素会更快进入血液系统。

一些专家建议,必要时可先冷敷注射部位,再注射胰岛素,可降低胰岛素的吸收速度。

饮水量
饮水量不足,体内缺水时,血流不容易流到皮肤部位,胰岛素就不会被快速吸收。

脱水还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以及暂时性胰岛素抵抗。

饮食
进食不会改变胰岛素进入血液的速度,但是的确会影响到总体血糖水平。

多脂食物吸收速度慢,胰岛素可能在食物消化之前就开始耗尽。

白米饭和白面包之类的高升糖指数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更快,更快影响到血糖水平。

糖友除了一日三餐必须正常进食之外,还应该在两餐之间适当增加零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