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法律名言集锦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7d79b75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c.png)
中国法律史经典名言1. “法者,治之端也。
”——荀子这句话强调了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和基础,有了良好的法律制度,国家才能有序发展。
2.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意思是惩罚罪过不避让大臣,赏赐善行不遗忘百姓,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王符表明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国家就能治理得好;法律松弛,国家就会混乱。
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强调了制定良好法律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5.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欧阳询指出没有法律国家会混乱,而法律一成不变也会导致国家衰落。
6.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李悝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不论亲疏贵贱,都依据法律来判断。
7.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说明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
8.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9.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强调了执法者对国家强弱的关键影响。
10.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苏辙说明上面确立了法律,下面就会形成习俗。
11.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主张把道作为常规,把法作为根本。
12.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形象地指出法律是天下的规程、万事的准则。
13.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强调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工具。
14.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认为先有好的法律制度,然后才有善于治理的人。
15.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虽说不是直接谈法律,但在法治中也适用,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民众就会服从;选拔邪恶的人,罢黜正直的人,民众就不会服从。
16.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d2078ce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0.png)
中国古代法律名言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下面是大学生小编为大家分享有关中国古代法律名言,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1.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苏辙2.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管子(战国)《管子·法法》3.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
——完颜雍(金世宗)4.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王安石5.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孝经·卿大夫章》6.仓廪(lin)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仲7.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管子·心术上》8.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9.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
——王符《潜夫论·断讼》10.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11.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王安石《范镇加修撰》12.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黄帝经·经法·君正》13.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商君书》]1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三国志、诸葛亮传》16.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潜夫论。
述赦》17.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18.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19.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三国志·诸葛亮20.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苏辙《上皇帝书》21.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资料共享平台《中国古代法律名言》(https://www.)。
《管子·法法》22.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23.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
![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15f75fd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0.png)
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1.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9、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0、37、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1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13、太平之世不立刑。
——康有为14、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葛洪《抱朴子·判子》)15、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曹操16、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商君书》。
2.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3、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9、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0、37、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1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80句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80句](https://img.taocdn.com/s3/m/36bc55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6.png)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80句1.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2. 知法者明,行法者智。
-《墨子》3. 民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诗经》4. 守法如守山,守法如守宝。
-《荀子》5. 百姓若守约,祸乱自消除。
-《山海经》6. 法者,尚德之门也。
-《战国策》7. 同仇敌忾,同舟共济。
-《礼记》8. 赏善罚恶,使民安宁。
-《红楼梦》9. 泽被于下,则民安宁矣。
-《左传》10. 法者弃,而刑者止。
-《司马法》11. 法者,治国之大宝也。
-《汉书》12. 规矩是民生之本,法律是社会之基。
-《庄子》13. 善善者,虽无魁梧之力,必有过人之智。
-《孟子》14. 不法者,疾之也。
-《史记》15. 君子以法制民,小人以民制法。
-《韩非子》16. 法者,安民之器也。
-《大学》17. 无规矩,不成方圆。
-《管子》18. 天下艰难必以法律为上。
-《庄子》19. 法者,立国之本也。
-《孟轲》20. 法制之法,莫为众恶所轻。
-《鬼谷子》21. 严刑峻法,以防止悖乱。
-《孔子家语》22. 人欲行善,法者助之。
-《荀子》23. 法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论衡》24. 法若明镜,治若细绳。
-《荀子》25. 法令者,安定之主也。
-《汉书》26. 举法乃治国之根本。
-《三国志》27. 法者,国之巨器也。
-《刑法通义》28. 德法相辅,共同维护社会的正义。
-《孟轲》29. 法者,人心之河山也。
-《汉书》30. 法本正直,不偏不倚。
-《管子》31. 笔者以德行为准则,法律为框框。
-《梁启超文集》32. 不守法律者,必将自食其果。
-《左传》33. 法者,维护公平正义之利剑。
-《晏子春秋》34. 其道虽远,其法必行。
-《韩非子》35. 法者,至治之纲。
-《左传》36. 法者,身之衣冠也。
-《管子》37. 法者,国之垣墙也。
-《礼记》38. 官恩,法正。
-《孟轲》39. 殷法不替,无以得治。
-《荀子》40. 法者,国之福祸。
-《荀子》41. 法无定法,治无常治。
古代法制的名言
![古代法制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ea2347d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b.png)
古代法制的名言法制十分重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的尊严,是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
从古代起就已经有严厉的法制了,那古代法制的你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法制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古代法制的名言1)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2)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3) 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5)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6)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
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7) 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8) 法者,定分止争也。
9) 法者,下之仪也。
10)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11)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12)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4)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15) 当公法则不阿亲戚。
16)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17)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
18)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19) 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20) 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古代法制的名言摘抄1)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2)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3)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4) 法平则吏无奸。
5) 先王以明罚敕法。
6) 视时而立仪。
《管子,国难》7)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8)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管子、法法》9)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
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文子、自然》10)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11) 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12)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商君书、更法》13)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奸劫弑臣》14)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498f780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0.png)
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古代起就有很多的是关于法律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1)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2)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3)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桓宽(汉)《盐铁论·疾贪》4)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5)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6)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7)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8)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9)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0)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11)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12)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13)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4)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15)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16)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17)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唐)《砥石赋》18)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19) 五权宪法。
——孙中山20)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古代关于法律的名言1)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2)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3)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4)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名言
![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e75433f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64.png)
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名言如果我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
这样的法律可以抑恶扬善。
从古代起,就有很多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句名言,警醒人们要尊法守法,下面是店铺为你分享的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与法律有关的古诗名言1)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傅玄(晋)《傅子·法刑》2)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3)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4)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5)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6)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7)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8)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桓宽(汉)《盐铁论·疾贪》9)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10)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11)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12)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13)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14)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15)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16)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17)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18)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9)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20)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有关法律的诗句名言1)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
![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49d0572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4.png)
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古代皇帝的诏令经常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既可以认可、公布法律,也可以改变、废除法律。
以下是店铺为你分享的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推荐1)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2)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3)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4)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5)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慎到6) 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7)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8)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9)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10)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1)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12)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13)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董仲舒14)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唐)《砥石赋》15) 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
――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16) 五权宪法。
——孙中山17)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18)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9)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商君书》20)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夏敬渠《野叟曝言》关于法律的古代名言精选1) 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
――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2)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3)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4)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5) 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
我国古代法律名言集锦
![我国古代法律名言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2680ab1710a6f524ccbf857f.png)
法律名言警句集锦古代篇1.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2.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3.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4.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吴兢《贞观政要》5.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刘禹锡《天论》6.法出于仪、威于义。
——苏轼《王振大理少卿》7.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8.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战国策、秦策》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10.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天论》11.法施于人,虽小必慎。
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1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13.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三国志》14.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周公》15.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现代篇1.依法辨曲直,仗义论是非。
2.让所有的辩护都通往正义。
3.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
——江平4.做有思想的律师,让法治成为信仰。
5.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霍姆斯(美)《普通法》6.道德只能律己,法律才能律人。
7.诚实守信,勤勉尽责。
8.忠诚爱国、忠于法律、文明执业、诚信正直。
古代关于法的名言
![古代关于法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566486b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9.png)
古代关于法的名言1. “法者,治之端也。
”就好比一栋房子的根基,没有稳固的法,社会怎么能安稳呢?想想看,如果没有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那不是会乱套了吗?就像村子里没有了规矩,大家都随心所欲,那还得了!2.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这话说得太对啦!一个国家要是人人都严格遵守法律,那这个国家肯定强大呀!反之,要是都不把法律当回事,国家能好吗?这就好像一支军队,纪律严明才能打胜仗啊!3.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嘛!法律严格执行,国家就治理得好,要是法律都没人管了,国家不就乱啦?就如同航行的船只,没有明确的航线指引,不就迷失方向了吗!4.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高层制定了法律,下面的老百姓自然就会形成遵守法律的习俗呀!这就好像老师在课堂上定了规矩,学生们慢慢也就养成习惯了,不是吗?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没有法律这个规矩,社会怎么能有秩序呢?就好像玩游戏没有规则,那还怎么玩得下去呀!大家都乱来,那不乱套啦!6.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国家没有法律肯定会乱呀,但是法律一直不变也不行啊!这就好像衣服,一直不换款式也会过时呀!7.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律可不能偏袒权贵呀!它应该像拉直的绳子一样,不弯曲!这就好像比赛,要是裁判偏袒一方,那还有什么公平可言呢!8.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犯错了不管是大臣还是普通人都要受罚,做好事了也都该奖励呀!不能因为身份不同就区别对待嘛!就好像吃饭,大家都得吃,不能因为谁有钱就多吃呀!9.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制定好的法律在天下推行,天下就太平啦;在一个国家推行,这个国家就治理好了呀!这不就像有了好的工具,干活就更有效率嘛!10.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光有好心可治理不好国家,光有法律它自己也不会执行呀!这就像有了好材料,还得有人会用才能做出好东西来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古代这些关于法的名言真的是太有智慧了,它们深刻地揭示了法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即使到了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和借鉴。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9b9ada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6.png)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1. “法者,治之端也。
”看看古代的社会,要是没有法律来规范,那还不得乱了套呀!就好比一个球队没有规则,那比赛还怎么进行呀!2.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这话说得多在理呀!好的法律就像是明亮的灯塔,能指引国家走向繁荣安定。
就像秦国商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3.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法律严格执行,国家就安定有序,要是法律都没人遵守,那国家不就动荡啦!想想那些法治混乱的时期,百姓生活得多苦呀!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我们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不管是做事还是与人相处,都得有个规矩。
就像盖房子,没有框架怎么能行呢!5.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呀,不管你是权贵还是平民,都得遵守法律。
难道有钱人就能随便违法吗?那可不行!就像包公断案,公正无私!6.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一个国家法治强大,国家才会强大呀!看看那些法治健全的国家,发展得多好。
我们不也得努力加强法治建设嘛!7.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光有好心可不行,还得靠法律来保障呀!就像光喊口号不行动,能有啥用呢!8.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制定法律也许不难,但真正难的是让大家都严格遵守。
这就像减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9.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多公平呀!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犯了错就得受罚,做得好就得奖励。
不能因为你是大官就网开一面呀!10.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国家没有法律肯定不行,但法律也得与时俱进呀!一直不变怎么能适应时代发展呢!就像我们的生活,也得不断进步呀!我的观点结论:中国古代的这些法治名言真的是太有智慧了,它们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让法治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扬光大。
古典律法名言
![古典律法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0f70889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4.png)
1.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尽其本质作出最适当的判决。
2.在一个国家中,法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
3.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4.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5.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6.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7.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
9.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状况和时运而变化。
10.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11.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12.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13.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14.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愉悦。
15.法律不过是表现神意的公理原则。
它指导行善,禁止作恶。
16.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17.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18.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
19.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
20.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21.法律乃最高的理性,为自然所固有,规定着当为与不当为。
22.法律的制订是为了惩罚人类的凶恶悖谬,因此法律本身务必最为纯洁无垢。
23.如果咱们的法律只是自然规律的幼芽,它毫无疑问是好法律。
这样的法律能够抑恶扬善。
中国古代法律的名言5篇
![中国古代法律的名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0d91c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4.png)
中国古代法律的名言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名言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古代法律的名言篇1中国古代法律谚语格言名言精选1、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
苏辙2、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
苏辙3、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宋、陈亮4、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5、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张居正6、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明、庄元臣)7、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清、郑观应8、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9、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苏轼《策别第八》10、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苏轼1、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
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2、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管子、法法》3、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4、视时而立仪。
《管子,国难》5、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6、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管子、法法》7、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
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文子、自然》8、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9、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10、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商君书、更法》11、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韩非子、奸劫弑臣》12、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诡练》13、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韩非子、解老》14、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1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1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1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_经典名言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_经典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d7b531c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9.png)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法治不是革命:鞋匠成为老爷,民众领导官员。
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的是关于描写法治的,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中国古代法治名言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中国古代法治名言精选1)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2) 吏不良,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篇有财而莫理。
3) 没有,就没有自由。
4) 民不举官不究。
5)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6)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7)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8)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9) 先王以明罚敕法。
10) 宪律制度必法道。
11)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2)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13)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14)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15)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6) 一民之轨,莫如法。
17)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18)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19)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20)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中国古代法治名言推荐1)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2)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3)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4)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5)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6)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7)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8)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9) 治大国而数变法,篇民苦之。
10) 治国无法篇乱,守法而弗变篇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11) 治国无其法篇乱,守法而不变篇衰。
12)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13)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14)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15)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16)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17) 爱多者篇法不立,威寡者篇下侵上。
18) 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19)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
![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ddb445d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0.png)
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我国古代名言警句博大精深,其中有哪些关于法律方面的呢?下面店铺为你分享的是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希望你喜欢!法律的古代名言(最新篇)1) 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
——我国著名法学家郭道晖2)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3) 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班固(汉)《汉书·刑法志》4)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傅玄(晋)《傅子·法刑》5)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6)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7)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8)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王符《潜夫论·考绩》9) 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10)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11)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12)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汉·刘安《说苑·政理》)13)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李绿园《歧路灯》14)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15) 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
――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16)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管子(战国)《管子·法法》17)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司马迁(汉)《史记·酷吏列传》18)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夏敬渠《野叟曝言》19) 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李悝(kui)20)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古人关于法律的名言
![古人关于法律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cdf4fd2e0242a8956aece4b4.png)
古人关于法律的名言1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2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3 太平之世不立刑。
——康有为4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诸葛亮《论斩马谡》5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
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6 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7 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8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羲冠子·度一》9 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事,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稳固。
——田桑10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史襄哉《中华谚海》11 视时而立仪。
《管子·国难》12 事断于法。
——邓析13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砥石赋》14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15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陈亮16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韩非子·奸劫弑臣》17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
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文子·自然》18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管子·牧民》19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20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1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2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3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4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5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6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7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尚书》8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https://img.taocdn.com/s3/m/4f2b9e3d6c85ec3a87c2c54f.png)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1、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
——韩非《韩非子》2、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3、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4、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5、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6、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天论》7、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8、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管子》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10、先王以明罚敕法。
——《易传·象传·噬嗑》11、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12、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苏轼《策别第六》13、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苏辙《上皇帝书》1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孟子离娄上》15、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三国志》16、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刘禹锡《天论》17、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欧阳修《纵恶论》18、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致君》19、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清·郑观应20、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韩非子有度》22、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王安石23、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24、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2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汉书》26、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葛洪《抱朴子·判子》2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2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韩非《韩非子》29、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100句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100句](https://img.taocdn.com/s3/m/1220388c8bd63186bdebbc2b.png)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100句有关古代的法律格言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摘抄网小编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古代法律格言,希望能够帮到大家!1.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中国古代法律格言100句。
——包拯《致君》2.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三国演义》4.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管子·心术上》5.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6.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葛洪《抱朴子·判子》7.如平直必以准绳。
——《吕氏春秋·分职》8.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韩非《韩非子有度》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韩非子有度》10.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桓范《政要论·为君难》11.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
——《管子·法法》12.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夏敬渠《野叟曝言》13.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汉书》1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15.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16.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17.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羲冠子·度一》18.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19.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
——张斐20.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沈家本(清)21.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22.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23.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汉书·王尊传》24.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三国志·诸葛亮传》25.先王以明罚敕法。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80句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80句](https://img.taocdn.com/s3/m/fdde767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d.png)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80句1. 以礼治国,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以仁治国。
2. 法者国之大者,治国者之重者。
3. 法者国之纲纪,人之行止规范。
4. 法律如山,邦国如春。
5. 守法者得益,犯法者受罚。
6. 法者无私,公正是法之灵魂。
7. 法者无情,但应公平正义。
8. 尊法者兴,妄自尊法者亡。
9. 君子爱法,小人畏法。
10. 法治的基础在于人治,人治的基础在于德治。
11. 人若无德,法无法治之效。
12. 人行合法,事事顺心。
13. 守法遵纪,安则有利。
14. 有法不依,法治无效。
15. 法者,治国之良药。
16. 法治国,国强民富。
17. 民族兴旺在于法治。
18. 法治是国家的支柱。
19. 不法之行必受制裁。
20. 以法为纲,以德为本。
21. 民众遵法,万事皆能维持。
22. 公正廉明,法治昌盛。
23. 法者公器,不可私用。
24. 法者天平,公正度量。
25. 待人以法,为己立身。
26. 事事听法,逍遥自在。
27. 顺于法则,无忧无虑。
28. 公平正义,法治长久。
29. 坚守法纪,社会永稳。
30. 有法可循,社会井然。
31. 法者如斧,犯法如砍。
32. 宣传法律,普及法治。
33. 法治国家,法治社会。
34. 法治之路,道理名目。
35. 国家法制,民心所向。
36. 离法制度,祸害社会。
37. 小罪不虚,大恶不纵。
38. 人人平等,法律无小。
39. 有法治序,无法乱象。
40. 严刑峻法,国法未亏。
41. 谦和无私,公正无亏。
42. 法治之民,安居乐业。
43. 尊法者荣,蔑法者辱。
44. 规范行为,法治之基础。
4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6. 法者为父,言出法逞。
47. 不法之徒,害人不浅。
48. 守法有功,犯法丧命。
49. 法以治国,仁以安民。
50. 法者国家之神圣。
51. 不畏不惧,法界为限。
52. 勇于伸张,公义无私。
53. 废法者昏,兴法者明。
54. 教法度,建家训。
55. 以法养民,以法光民。
56. 精明守法,万无一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古代法律名言警句集锦
一、法律:治乱安国的凭据
1、先王以明罚敕法。
《易传、象传、噬嗑》
2、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管子、心术上》
3、法者,天下之仪也。
《管子、禁藏》
4、宪律制度必法道。
《管子、伍法》
5、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管子、七臣七主》
6、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明法解》
7、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墨子、法仪》
8、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羲冠子、度一》
9、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有度》
10、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12、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
13、法者,编著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之》
14、如平直必以准绳。
《吕氏春秋、分职》
1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
《黄帝经、经法、君正》
16、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史记、循吏列传》
17、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18、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
(唐、马总《意林》)
19、君子所以尊者,令。
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20、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
21、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
《新唐书、魏徵传》
22、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天论》)
2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刘禹锡《砥石赋》)
24、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刘禹锡《天论》)
25、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柳宗元《断刑论》)
26、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致君》)
二、重法:公正执法的基石
1、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
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2、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管子、法法》
3、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
4、视时而立仪。
《管子,国难》
5、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管子、明法》
6、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管子、法法》
7、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
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文子、自然》
8、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
《商君书、算地》
9、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
《商君书、壹言》
10、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商君书、更法》
11、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韩非子、奸劫弑臣》
12、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诡练》
13、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
《韩非子、解老》
14、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韩非子、解老》
1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
1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38、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三、执法:法治公平的关键
1、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尚书、大禹谟》
3、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
4、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
5、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
《管子、法法》。
6、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管子、君臣上》
7、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管子、牧民》
8、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战国策、秦策》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1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11、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商君书》]
12、不以私害法,则治。
《商君书、修权》
13、法平则吏无奸。
《商君书、勒令》
14、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15、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饰邪》
16、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17、诛不避贵,赏不遗贱。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内篇》
18、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鬼谷子、符言》
19、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20、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21、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汉书》
2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
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汉、王符《潜夫论、考绩》
23、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三国、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2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出师表》
25、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诸葛亮《论斩马谡》
26、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27、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三国志、诸葛亮传》
28、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三国志》
29、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王勃《上刘右相书》
30、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天论》
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刘禹锡)
32、法施于人,虽小必慎。
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33、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欧阳修《魏梁解》
34、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欧阳修《纵恶论》
35、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王安石《范镇加修撰》
36、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苏轼《策别第六》
37、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苏辙《上皇帝书》
38、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明、薛宣
39、法不殉情。
《三国演义》
40、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清、李绿园《歧路灯》
41、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
4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43、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清、金缨《格言联壁、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