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物学总结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动物学的学习,除课堂讲授、观察各类动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等资料外,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
如前所述,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将来胜任生态学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动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动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动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
(3).正确认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Population)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
(4).重点认识各大动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
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打好基础。
(5). 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掌握动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6).采集动、植物标本,充实标本室,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野外实习的内容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习可以补充课本里面为数不多或缺少的关于动物生态和动物行为的内容的介绍。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相对于单一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灌输,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里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动物学实习5篇最新心得汇总
动物学实习5篇最新心得汇总动物学(zoology),亦称“动物”。
生物学科科目之一。
中国多在初中二年级或继植物学之后开设。
主要介绍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有时还介绍农业、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动物的地理分布。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学实习心得1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动物学实习以潮间带动物为主要对象,在导师指导下,于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鱼市等地了解潮间带的特点和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并通过采样后于实验室中进行的动物认种来学习潮间带海洋生物系统分类的基本方法及常见种类的识别。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实习共持续 7 天,除第七天用于复习与考试外,其余 6 天每天均到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或鱼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生物种类的识别或采样,了解海洋动物的形态特征;各天的考察地点分别为 12 日的大辣甲岛、13 日的坝光红树林海域与珍珠养殖场、14 日的南澳水产市场、15 日的澳头水产养殖基地、16 日实习基地周边滩涂以及 17 日实习基地的研究设施。
每次野外采样后,便在实验室中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对采得物种进行分类认种、标本制作。
第一天的内容为大辣甲岛的礁盘生物,地点是大辣甲岛的海滩。
因举行实习的日期没有按海水的潮涨规律安排,我们到达海滩时仅能看到露出的高潮区,潮间带类型主要为沙滩和礁岩岸。
在沙滩的主要活动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各自采样并纪录样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
我们在沙滩上采集到的物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的双壳类和腹足类,且多已死亡,只采得完整或被海水冲刷磨损的贝壳,其中数量较多的有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渔舟蜒螺(Nerita albicilla)、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黑凹螺(Chlorostoma nigerrima)等,另外于礁岩岸上采到了许多的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青蚶(Barbatiavirescens)和龟足(Pollicipes)以及多种蟹类。
大一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是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学生,学习动物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下面是我对大一普通动物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动物的分类动物按照不同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
常见的动物分类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
每个类别中又有众多的科、目、属和种。
了解动物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2. 动物的形态特征动物的形态特征是指动物的外部形状、体表结构和生殖特征等。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通过对动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和鉴别。
比如,昆虫具有六只脚和三个体节,而哺乳动物具有四肢和乳腺等。
3. 动物的生理特征动物的生理特征是指动物在生命活动中体内产生的各种生化反应和功能活动。
比如,动物的呼吸、消化、循环和神经等系统。
了解动物的生理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动物的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动物的行为特征动物的行为特征包括动物的交流、捕食、繁殖和迁徙等行为。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和习性。
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了解动物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惯和适应能力。
5. 动物的生态角色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参与了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了解动物的生态角色有助于我们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比如,鸟类的飞行有助于种子的传播,虫类的分解有助于土壤的肥沃等。
6. 动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动物正面临着濒危和灭绝的威胁。
动物的保护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保护动物不仅是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应该关注动物的保护问题,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
以上是我对大一普通动物学知识点的总结。
动物学是一门广泛而有趣的学科,通过学习动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行为特征以及生存状况。
在实习中,我通过观察和记录动物的生态和行为,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科学仪器,收集数据和信息。
在实习中,我还学习了如何搭建野外观察点、布置观测设备、跟踪动物足迹和记录数据等基本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流程和步骤,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地应变能力。
在实习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能够克服困难并逐渐适应野外环境。
此外,实习还让我对动物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动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总的来说,动物学野外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动物学研究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一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大一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期末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的起源、分类、形态、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过程和行为等方面的学科。
在大一学习期间,我们掌握了许多基本的动物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加强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一、动物的起源和进化1. 动物的起源:动物起源于原始单细胞生物,通过多细胞生物的发展演化而来。
2. 动物的进化:在进化过程中,动物逐渐形成不同的类群,不同的类群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二、动物的分类1. 动物的系统分类:动物可以按照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进化关系等进行分类。
2. 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主要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大类。
三、动物的形态结构1. 动物的体节和体腔:体节指的是动物体内具有一定重复结构的部分,体腔指的是动物体内腔隙。
2. 动物的器官系统:动物的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四、动物的生活习性1. 动物的食性:动物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等不同的食性类型。
2. 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
五、动物的生理生化过程1. 动物的呼吸作用:动物通过呼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取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动物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对于动物体内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3. 动物的消化吸收:动物通过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吸收进入体内。
4. 动物的神经调控:神经系统对于动物体内的感知和行为调控起到关键作用。
六、动物的行为特征1. 动物的行为类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求偶行为、捕食行为、逃避行为等不同类型。
2. 动物的社会行为:一些动物会形成群体并表现出群体行为,如社会性昆虫、群居鱼类等。
七、动物的保护与环境1. 动物的保护意义:动物对于生态平衡和自然界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 动物的生境破坏:人类活动对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如森林砍伐、水体污染等。
总结:通过大一学习动物学,我们对动物的起源、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理生化过程和行为特征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
动物课后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动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对动物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学习,我们对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动物课后学习内容的总结报告。
二、动物分类与形态结构1. 动物分类动物界是生物界的一个重要门类,根据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和遗传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动物分为多个门。
常见的动物门有:无脊椎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2. 动物形态结构动物形态结构主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外部形态是指动物的外部特征,如体型、颜色、形状等;内部结构则包括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三、动物生理功能1. 消化系统动物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其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为动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2. 呼吸系统动物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3. 循环系统动物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其主要功能是将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废物运输到全身各部位,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4. 泌尿系统动物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其主要功能是排出代谢废物,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5. 生殖系统动物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生殖器官和生殖腺。
其主要功能是繁殖后代,维持物种的延续。
四、动物行为与学习1. 动物行为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各种活动。
动物行为可分为本能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如觅食、筑巢、迁徙等;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行为,如攻击、防御、求偶等。
动物学实验期末总结报告
动物学实验期末总结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分类、形态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本学期的动物学实验中,我们选取了蚯蚓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实验手段,深入了解了蚯蚓的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1. 蚯蚓的分类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蚯蚓的分类和形态结构进行了预习,了解了蚯蚓的科属、体长、体表特征等方面的知识,为实验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对蚯蚓进行了观察,记录了蚯蚓的身体颜色、体节数目、触须的位置等特征,进一步加深了对蚯蚓形态结构的认识。
2. 蚯蚓的取食和排泄实验为了了解蚯蚓的取食和排泄方式,我们将蚯蚓放入含有香蕉等食物的容器中进行观察。
通过实验发现,蚯蚓会通过运动起到破碎土壤的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蚯蚓的排泄物呈现出深黑色,说明它们排泄的是经过消化后的泥土。
3. 蚯蚓的生态环境实验蚯蚓在自然环境中起到重要的生态角色,对土壤的改良和有害物质的降解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研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收集了不同种类土壤中的蚯蚓,并观察它们在不同土壤中的生存情况。
结果显示,蚯蚓在肥沃的土壤中生存状况更好。
此外,我们还对蚯蚓进行了保护性培养实验,发现蚯蚓数量的增加和生长速度受到了环境和食物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蚯蚓分类、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结果。
1. 蚯蚓的分类和形态结构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蛇纹蚓科,体长约为5-30厘米,体表呈红褐色或粉红色,有明显的环节状结构。
触须位于蚯蚓前端,用于探知周围环境和感知食物。
2. 蚯蚓的取食和排泄结果分析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通过摄食、咀嚼和消化的方式获取营养。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文档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学、行为和分类等内容。
在动物学的研究中,涉及了很多有趣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动物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动物的世界。
1. 动物的分类动物界是生命界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单位。
按照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动物界中的动物按照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进化历史等分为不同的门、纲、目、科、属和种。
在动物分类学中,我们常见的动物有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2. 动物的形态特征动物的形态特征是其外部构造和内部结构的总称。
在动物的形态学研究中,我们通常从动物的体型、体表覆盖物、感觉器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器官、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来分析动物的形态特征。
3. 动物的生理动物的生理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在动物的生理学研究中,我们通常会关注动物的代谢过程、生物节律、能量转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反应、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方面。
4. 动物的生态学动物的生态学研究主要是研究动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动物的生态学研究中,我们会关注动物的种群结构、种群动态、种群密度、生态位、种间关系、食物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等方面。
5. 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表现出来的行动。
在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中,我们会关注动物的生存行为、求偶行为、交流行为、领地行为、迁徙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和逃避行为等方面。
6. 典型动物的举例在动物学的学习中,我们通常会关注一些典型的动物进行研究。
比如说,我们会关注犬科动物中的犬和狐狸、豹科动物中的猛兽和狮子、猫科动物中的猫和虎、大象科动物中的大象以及鲸目动物中的鲸等。
7. 动物的进化动物的进化是指动物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种变异和物种选择等现象。
在动物的进化研究中,我们会关注动物的起源、进化历史、分类演化、形态进化、生理进化和行为进化等方面。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Ⅳ、基本概念Ⅴ、各大类动物的分类Ⅵ、各门类主要构造的比较VII、动物的进化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1、原生动物门利什曼原虫痢疾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11、脊索动物门2、多孔动物门海绵(1)尾索动物亚门海鞘3、腔肠动物门水螅水母珊瑚(2)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4、扁形动物门涡虫吸虫绦虫(3)脊椎动物亚门5、原腔动物门蛔虫①圆口纲盲鳗七鳃鳗6、环节动物门沙蚕蚯蚓蚂蝗②鱼纲鲨鳐鲫鲈7、软体动物门河蚌田螺乌贼③两栖纲鱼螈大鲵蛙8、节肢动物门螯虾鲎蜘蛛马陆蝗虫④爬行纲蜥蜴蛇龟鳖鳄9、棘皮动物门海百合海星海蛇尾海胆海参⑤鸟纲鸵鸟企鹅麻雀10、半索动物门柱头虫⑥哺乳纲鸭咀兽袋鼠家鼠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1、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
2、海绵动物门极为低等的多细胞侧生动物。
3、腔肠动物门真正后生、最原始的多细胞、二胚层的原口动物。
4、扁形动物门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内受精,达器官系统水平的实质动物。
5、原腔动物门七大类、形态构造各异、亲缘关系不清、充满体液的假体腔动物。
6、环节动物门原始分节、真体腔,最早登陆,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7、软体动物门不分节、不发达真体腔、出现所有器官系统,最早登陆,动物界第二大门。
8、节肢动物门分节、节肢、高等原口动物,高度适应陆生生活,动物界第一大门。
9、棘皮动物门最高等无脊索,后口、内骨骼动物。
10、半索动物门介于棘皮和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11、脊索动物门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的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1)尾索动物亚门(被囊动物)(2)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具三大基本特征。
脊索纵贯全身,伸达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① 圆口纲低等、无颌。
② 鱼类低等、有颌、变温,完全适应水生生活。
③ 两栖纲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类群,初步适应陆地生活,但还不完善。
④ 爬行纲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真正陆栖脊椎动物的开始。
⑤ 鸟纲适应飞翔的恒温动物。
动物学实习总结及心得
暑期实践活动心得——记天堂寨夏令营活动生科院1103班乐花花作为一名已经在大学校园生活了一年的大学生,对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
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里,我希望能与以往有所不同。
在这个时候,学校提供了参加实践活动的建议这是一种磨练,对于学生来讲,实践的机会真的是很难得。
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的却不多。
理论加实践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
今年暑假,我们11级生物科学专业三个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动物学课程野外实习活动,还有黄石七中的学生也来参加了我们的夏令营。
活动内容及收获1.动员准备阶段通过夏令营动员、天堂寨实习情况介绍,我们了解活动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8—9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捕捞器械、标本桶、标本瓶)及其它劳保装备;(3)购买室内标本制作的药品、器具等;(4)了解野外生物记录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各种动物标本野外采集;(2)室内标本制作;(3)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
要求有: (1)每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及采集的标本;(2)每天要作实习小结;(3)每天预习与第二天实习有关的内容。
3、活动+学习阶段在天堂寨的那些日子里,每天要上山采集标本,但是那些中学生也跟我们一起学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还有特征。
我们学习了昆虫纲等的很多动物的生活习性。
昆虫纲鳞翅目:体表及翅上都被有鳞片及毛,虹吸式口器,复眼发达,完全变态,幼虫为毛虫型。
代表有:蛱蝶科(豹纹蛱蝶,电蛱蝶),粉蝶科(菜粉蝶),凤蝶科(麝凤蝶)。
蜻蜓目:咀嚼式口器,触角短小刚毛状,复眼大;翅两对,膜质多脉,前翅前缘有一翅痣;腹部细长;半变态。
代表有:蜻科(白粉蜻,黄蜻),科蜓(大粉白蜓),蟌科(河蟌)。
大一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动物的分类、结构、功能、生态以及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大一动物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是动物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动物世界的起点。
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椎骨可以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其中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脊椎动物则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内容,也是动物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动物的结构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两方面。
动物的外部形态要包括动物的体型、体色、感官器官、运动器官和生殖器官等。
动物的内部构造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动物的功能包括运动、感觉、营养和繁殖等。
三、动物的生态动物的生态是研究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在动物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和分析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动物的栖息地选择、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位、种群与群落等方面。
动物的生态研究对于了解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机理,以及保护和管理动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四、动物的进化动物的进化是指动物种群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动物学课程中也会涉及到动物的进化理论和证据。
我们将学习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遗传学理论、地质记录等对动物进化的证据,以及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共同进化等内容。
五、保护与管理动物资源动物保护与管理是指为了保护动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而采取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在动物学课程的最后阶段,我们将学习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种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等内容。
动物保护与管理是当代社会中的重要议题,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一动物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奥秘,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1.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式包括按体腔类型划分,冷血和热血动物划分,按营养类型划分等。
2.动物的组织结构:动物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层次。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器官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的集合,系统是由相互协同工作的器官组成的。
3.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性生殖是通过两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后代,无性生殖是通过一个个体产生与其相同的后代。
4.动物的呼吸方式:动物的呼吸方式可以通过体表进行,也可以通过呼吸器官进行。
体表呼吸主要发生在较小的动物身上,而呼吸器官比如鳃呼吸和肺呼吸则是较大的动物常见的呼吸方式。
5.动物的消化方式:动物的消化方式可以分为内消化和外消化。
内消化是在体内进行的,外消化是指动物将食物放入消化器官分解。
6.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通过四肢行走、飞行、游泳、爬行等方式进行。
根据体的结构和环境的适应性,动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运动。
7.动物的神经系统:动物的神经系统是控制动物机体各项功能的重要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末梢等部分。
8.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内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行为可以通过遗传和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它们可以是本能行为也可以是学习行为。
9.动物的进化:动物进化是物种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根据进化理论,从共同的祖先到现在的物种,动物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
10.动物的适应性:动物根据环境的不同适应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适应性可以是结构上的改变,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动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动物学的研究涉及到大量的物种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这些知识点只是对动物学的整体概括,仍然有很多具体的内容有待深入研究和了解。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8篇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8篇篇1一、实习概况本次动物学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研究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提升我们对动物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
实习地点位于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为期一个月,涵盖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生态观察等多个环节。
参与本次实习的师生共计XX人,分为XX个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二、实习内容1. 野外调查在实习导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调查。
通过徒步穿越森林、河流和草原,我们观察到了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活动习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运用所学的动物行为学、生态学等知识,对动物的行为模式、食性、繁殖习性等进行了详细记录。
2. 标本采集与鉴定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并实践了标本采集与鉴定技能。
通过采集动物标本,我们对动物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制作标本的方法,将采集到的动物制作成标本,以便日后复习和研究。
3. 生态观察生态观察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态环境,了解了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我们记录了动物的栖息地特征、食物来源、天敌等生态因子,为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所学的动物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动物学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中,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提高了野外生存技能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野外生存技能,如野外露营、烹饪、定向等。
这些技能不仅为我们在野外实习中提供了便利,也为我们今后的户外活动和探险奠定了基础。
3. 丰富了野生动物保护意识通过实地观察野生动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我们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关乎生态平衡,也关乎人类的未来。
因此,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时间较短虽然本次实习为期一个月,但仍有部分同学反映实习时间较短,无法充分了解和研究某些动物。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精选篇1)记得陆游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野外实习正是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动物生态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让我们更加了解昆虫和鸟类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通过动物生态学的实习,我认识了清西陵的特有鸟类和普遍鸟类,了解到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因此培养了对鸟类的观察兴趣和提高了对鸟类的保护认识。
也认识了昆虫共有的目和各目的代表动物,从而初步了解了各目的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但由于观察的时间太短,对少数的鸟类特征并未弄清楚。
环境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相应的环境,动物的活动同样影响着环境,因此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在本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算是顺利,在整个动物生态学的实习中,我学习到如何采集动物标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的联系,如何结合实际去加深理论的认识。
并且体验了集体分工合作好处,还有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我对动物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精选篇2)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期4天半的动物学实习就这么结束了,总结这4天半的生活,是冒险,是收获。
在实习之前就听过师兄师姐们跟我们分享过他们之前动物学实习的一些趣事和感受,所以一直对动物学实习充满期待,同时也有点惶恐,因为自己对于毛毛虫、蜥蜴、蛇等动物都很害怕。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总结
绪论动物:是一类真核多细胞异养生物,能进行摄食、运动、感觉、繁衍后代等生命活动。
动物学: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发生开展规律的科学。
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生物多样性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与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称。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是生物界开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根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物种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亚种:是同一种内的不同地理亚群。
各亚群占居不同的分布区,各不重叠;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但具有可分辨的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双名法: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
属名在前,为单数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动物的分门:根据细胞数目及分化、体型、胚层、体腔、体节、附肢等,将动物分成假设干个门。
原生动物门特征:一、营独立生活的真核单细胞动物二、由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三、1、营养方式:主要有三种,光合营养、渗透营养、吞噬营养。
2、呼吸和排泄:主要依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
四、自由生活的种类通过鞭毛、纤毛、伪足等完成运动。
五、生殖方式多样。
无性生殖:裂殖、二分裂、裂体生殖、出芽生殖、抱子生殖;有性生殖:接合生殖、配子生殖分纲:鞭毛刚:眼虫、锥虫、夜光虫、盘藻、团藻、钟罩虫、利氏曼原虫、隐鞭虫肉足纲:大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有孔虫、太阳虫、放射虫、等辐骨虫抱子纲:问日疟原虫、球虫、血抱子虫纤丰刚.苗履中钟中赫星中车轮中包囊:反生动物在缺食:枯燥:低温等余良条件下,脱去鞭毛或纤毛、缩回伪足,身体变圆,同时向外分泌物质形成坚厚的外壳。
这种结构叫包囊。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生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普通动物学则是其基础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以下是对普通动物学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界包含了众多的物种,分类系统是认识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工具。
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类阶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原生动物是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
海绵动物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腔肠动物如水螅,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型和原始的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如涡虫。
环节动物如蚯蚓,身体分节,出现了真体腔。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如蜗牛、贝类。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具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如昆虫、虾蟹。
棘皮动物如海星,具有独特的水管系统。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二、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中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提供能量,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合成等。
动物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等,起支持、连接作用;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负责运动;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能够传递和处理信息。
三、动物的器官系统消化系统负责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呼吸系统完成气体交换,鱼类通过鳃,陆生动物通过肺或气管等。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排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生殖系统完成繁殖后代的功能。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同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四、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有性繁殖包括卵生、胎生等。
动物的发育过程多种多样。
有些动物如昆虫,经历变态发育,从幼虫变为成虫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脊椎动物的发育通常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一、动物的分类学动物的分类学是指将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分类的学科。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蠕虫、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而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都可以按照其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生理特征等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从而形成不同的纲、目、科、属、种等级别。
目前,动物界约有150万种已知的动物,而且每年还在不断有新的物种被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无脊椎动物。
二、动物的形态学动物的形态学是指研究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的学科,它涉及到动物的大小、体型、体表特征、器官结构等方面。
通过形态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区分,甚至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学特征来推测它们的遗传关系。
动物形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整个动物的外部和内部形态结构。
其中,外部形态结构是指动物的大小、形状、颜色、表皮纹路等,而内部形态结构则包括动物的骨骼结构、肌肉组织、脏器和神经系统等。
动物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描述、比较以及解剖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动物的分类学和生理学提供基础。
三、动物的生理学动物的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及其机能的学科,它涉及到动物的代谢、营养、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等多个方面。
通过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为动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在动物生理学中,营养生理、呼吸生理和循环生理是重要的内容。
营养生理研究动物的摄食、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生命活动;呼吸生理研究动物的呼吸器官及呼吸过程;循环生理研究动物的循环系统及其功能。
此外,神经生理学和内分泌生理学也是动物生理学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神经生理学研究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动物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动物的行为学动物的行为学是指研究动物生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动物的觅食、交配、养育、迁徙等行为。
动物学总结
普通动物学绪论1.1动物学的涵义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1.2研究动物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存,互相制约,错综复杂的整体,动物是生物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学习研究生命科学,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本质的探讨,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做出结论,需要用生物学的观点善于对科学的事实加以分析和综合。
2.1基本观点生物学观点:动态地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体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
2.2基本方法2.2.1观察描述法观察是动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原始第一手材料。
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
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
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从而才是可靠的结果。
观察需要有科学知识。
观察切不可为原有的知识所束缚。
描述即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包括:文字描述、绘图(生物图)、摄影、摄像、仪器记录2.2.2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无从揭示生命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没有比较无法处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大量材料。
只有通过对不同种属动物从宏观的形态结构到微观的细胞、分子水平的比较,才能对有关动物学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并得到正2.2.3实验方法实验是在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对动物生命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
3动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比较分类、归纳求同、演释推理的方法,掌握动物的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骨干,及动物界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
3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无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3、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4、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5、动物的生殖与发育6、动物的行为7、动物的进化11 动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11 分类的依据:形态学特征、解剖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态学特征、遗传学特征等。
112 分类阶元: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
113 物种的概念: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
114 动物命名法: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加种名。
12 无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121 原生动物门1211 单细胞结构,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1212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
1213 代表动物如草履虫、疟原虫等。
122 多孔动物门1221 多细胞,但细胞分化程度低,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
1222 水沟系是其独特的结构。
1223 代表动物如海绵。
123 腔肠动物门1231 辐射对称,两胚层。
1232 具有刺细胞,有神经网。
1233 代表动物如水螅、水母等。
124 扁形动物门1241 两侧对称,三胚层。
1242 出现了中胚层,形成了实质组织。
1243 代表动物如涡虫、吸虫、绦虫等。
125 线形动物门1251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1252 体表有角质层,有原体腔。
1253 代表动物如蛔虫、钩虫等。
126 环节动物门1261 身体分节,出现了真体腔。
1262 运动器官为疣足和刚毛。
1263 代表动物如蚯蚓、沙蚕等。
127 软体动物门1271 身体柔软,通常有外套膜。
1272 多数具有贝壳。
1273 代表动物如蜗牛、乌贼等。
128 节肢动物门1281 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1282 体表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1283 呼吸器官多样,如气管、鳃等。
1284 代表动物如蝗虫、虾、蟹等。
13 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征131 圆口纲1311 无上下颌,口呈吸盘状。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动物学知识点总结:1.动物的分类:动物根据骨骼结构的不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动物的特点:具有脊椎、内骨骼和完整的器官系统,能直立行走或捕食。
3.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能分泌乳汁喂养幼崽的动物,如狗、猫等。
4.鸟类:鸟类是一类能飞行的脊椎动物,具有羽毛和两条腿,如鹰、鸽子等。
5.昆虫:昆虫是一类具有六条腿和外骨骼的无脊椎动物,如蝴蝶、蜜蜂等。
6.动物的生殖方式:动物可通过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繁殖后代。
二、植物学知识点总结:1.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种子的不同,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2.被子植物的特点:具有种子和坚硬的木质茎,在陆地上广泛分布,如花朵植物和裂叶植物等。
3.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它们通过叶子中的叶绿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植物的组成:植物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5.花的结构: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组成,其中雄蕊负责产生花粉,雌蕊负责接收花粉。
6.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可以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来繁殖后代。
三、地理学知识点总结:1.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行星,它绕太阳旋转,同时也自转着。
2.大陆和海洋: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大部分的水体都是海洋。
3.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地球大气中的长期天气状况,影响因素有纬度、海洋和大陆等。
4.中国的地理: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和多样的地形地貌。
5.自然资源: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6.环境保护:我们要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四、天文学知识点总结:1.宇宙的结构:宇宙由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天体组成,其中星系是数以亿计的恒星的集合体。
2.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和其他天体,如卫星、小行星带等。
3.星星和星座:星星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星座是用来帮助我们区分星星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总结
1.体制和分节
体制:即动物体的基本形式
原生动物体制:变形虫:体不能分成两个或若干个对称部分,称之为无对称形,属无轴形态;放射虫、太阳虫、团藻:通过一个中心点,有无数对称轴,可将球体切成相等的对称面,这些球形的原生漂浮动物,称为球形对称。
多孔动物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
腔肠动物基本上为辐射对称:通过身体中央轴有许多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部分;海葵的身体已由辐射对称过渡到两辐对称:海葵由于有口、口道沟的存在,身体只能通过体轴作平行与垂直口道沟的两个对称面,称为两辐对称。
从扁形动物开始,生活方式从固着、漂浮演化成爬行方式或游泳,身体呈两侧对称。
分节:体制对称的另一种特殊形式是躯体分节;身体分节或分部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无脊椎动物的躯体由不分节(腔肠动物、多孔动物、扁形动物和假体腔动物)—分节,分节又同律分节(环节动物);异律分节(节肢动物)。
2.体壁和骨骼
动物的体壁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担负一定的功能。
单细胞动物的体壁即是细胞膜:保护、吸收、分泌、物质交换等功能。
多孔动物的体壁由皮层和胃层细胞组成,之间为中胶层。
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外胚层和其间的中胶层组成。
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体壁,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紧贴在一起,称为皮肌囊。
软体动物的体表是由内、外表皮层及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纤维组成的外套膜,多数种类有由外套膜分泌的贝壳,用于保护。
节肢动物的体壁是由上皮层和其向外分泌的表皮层所组成。
骨骼是维持体形的支架,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一般由外胚层分化而成,故称外骨骼;但棘皮动物的骨骼是起源于中胚层;软体动物头足类的软骨也是起源于中胚层。
3.肌肉和运动
所有动物均能运动,运动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
原生动物的变形虫是借细胞质的流动而作变形运动。
鞭毛虫、纤毛虫以鞭毛或纤毛作为运动器官,具化学成分和肌肉的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似。
腔肠动物外胚层中有纵肌纤维,使身体、触手变短;内胚层中有环肌纤维,使身体、触手变细长。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由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织。
节肢动物具发达的横纹肌,附着在外骨骼或外骨骼形成的内突上。
4.胚层和体腔
从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开始两胚层;
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空的腔叫消化循环腔。
从扁形动物开始三胚层,但无体腔;
线形动物具原体腔;
环节动物始见真体腔;
软体、节肢动物属混合体腔。
5.营养与消化
原生动物无专门摄食器官,其营养方法: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渗透性营养;行细胞内消化。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行细胞内、外消化,但均无肛门。
线形动物开始出现肛门,但消化管尚无明显分化;食物在消化管的一端进入,未消化的残体从另一端排出。
环节动物以后消化管进一步复杂化,可明显分为前、中、后肠。
而棘皮动物的高等种类其消化道与高等甲壳类相似。
6.呼吸和排泄
呼吸
低等无脊椎动物:从原生到环节,无专门呼吸器官,常以体表通过渗透作用进行气体交换;高等无脊椎动物:水生种类用鳃、书鳃呼吸;陆生种类用气管、书肺呼吸。
排泄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没有排泄器官,多以体表进行排泄。
扁形动物、线形动物以外胚层形成的原肾管进行排泄。
环节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后肾管。
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肾脏。
节肢动物排泄有颚腺、绿腺、肾管、马氏管。
棘皮动物是管足、皮鳃、肛门,无单独排泄器官。
7.循环系统
单细胞和低等后生动物无专门的循环器官,物质运输一般是靠扩散来完成。
环节动物有了较完整的循环系统,出现了血管、心脏、血液。
其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循环。
软体动物为开管式循环,但头足类为闭管式循环。
节肢动物是开管式循环。
棘皮动物的循环系统很不发达,由微小管道和血窦组成,其气体交换是通过体壁进行的。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有纤维系统联系纤毛,有感觉传递作用;
多孔动物无神经系统,借原生质来传递刺激,反应迟钝;
腔肠动物有散漫神经系统,如水螅的神经系统成网状;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为梯形;
线形动物的神经系统成筒形;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成链状;
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脏神经节、足神经节共三对神经节和其间的神经索相连;棘皮动物由下、内、外三个环系统组成,不形成集中的脑,并与上皮还没有分开,是一类特殊的现象。
无脊椎动物的感觉器官可分为:嗅、味、视、听、触觉器等:
原生动物眼虫有眼点(感光);
海绵动物没有感觉器官;
腔肠动物有触手囊(内有平衡石),囊上有眼点:平衡、感觉作用;
扁形动物涡虫有耳突:嗅觉、触觉作用;
环节动物有刚毛、眼(多毛类)、感觉细胞;
软体动物有眼、平衡囊、嗅检器;
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相当发达:触角、单眼、复眼、唇瓣(蝇类)、跗节(蜜蜂、家蝇)、腹听器(蝗虫)、鳌肢的平衡囊(第一触角原肢节内);
9.生殖系统和生殖
原生动物无生殖系统,多数营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有:裂体生殖、横二裂(草履虫)、纵二裂(眼虫)、二裂(变形虫);有性生殖配子(孢子纲、团藻)或接合生殖(草履虫);
多孔动物:无生殖腺,生殖细胞分散在中胶层;无性生殖为出芽和形成芽球;
腔肠动物的生殖腺由外胚层或内胚层产生,无生殖导管;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和二裂生殖,并有世代交替现象;
扁形动物的生殖腺来源于中胚层,而且有了生殖导管和附属腺,多数为雌雄同体;线形动物出现了雌雄异体,且异形;
环节动物以后所有生殖腺均是由体腔上皮产生,一般由体腔管通于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