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1]

合集下载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食品包装袋中气体、干燥剂等》(wu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食品包装袋中气体、干燥剂等》(wu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食品包装袋中气体、干燥剂等》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

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

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

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①生石灰②铁粉③氢氧化钠固体④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活动与探究】(3)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④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理由是。

(4)实验探究:(5)实验2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中的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答案】解:(3)在①-④的物质中,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4)样品为黑色固体,而氧化钙为白色固体,查阅资料中可知硅胶为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故该保鲜剂一定不是①④;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浅绿色的氯化亚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保鲜剂中存在铁粉,故填有效;(5)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故溶质中一定有生成的氯化亚铁,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故溶质中海油过量的氯化氢;(6)食物的腐败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原因,若要使食物保鲜,可以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化学性质稳定的氮气,或是把包装袋抽成真空。

故答案为:(3)③;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4)①④;有效;(5)HCl、FeCl2;(6)在食品袋中充氮气(或真空包装)。

2、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有些食品不允许添加防腐剂,因此有些食品包装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某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将家中一包(如图1)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带到学校,并邀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实验室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包保鲜剂的成分是什么?是否还有效?[查找资料](1)微生物在有养分、充足的氧气和水等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2)常见具有吸水性的固体物质有以下几种:①生石灰②氢氧化钠固体③铁粉(3)在溶液中:Fe+2FeCl3═3FeCl2【活动与探究】初步探究: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①~③的物质中,适合做食品保鲜剂的是(填编号).实验探究1:打开这包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观察到为黑色固体;再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振荡,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则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填物质化学式).实验探究2:同学们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论]该保鲜剂中的成分有(填化学式),则该保鲜剂效(填“有”或“无”).[反思与评价](1)通过探究,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说明该保鲜剂的保鲜原理是.(2)图2实验装置中有一明显缺点,应如何改进.【答案】解:(2)初步探究:生石灰和铁粉都具有吸水性,都可以做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实验探究: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有铁粉,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由于盐酸过量,溶液中还有未反应的氯化氢.实验2:一氧化碳与保鲜剂反应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说明保鲜剂部分变质成氧化铁,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实验结论】一氧化碳与保鲜剂反应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说明保鲜剂部分变质成氧化铁,因此该保鲜剂中有:铁和氧化铁,则该保鲜剂有效.【反思与评价】(1)铁粉吸收氧气和水而生锈,因此铁粉可以做保鲜剂.(2)在装置②中的导气管口点燃(或在导气管口套一气球收集过量的CO.故答案为:[活动与探究]①③实验探究1:FeCl2实验探究2:3CO+Fe2O32Fe+3CO2[实验结论]Fe、Fe2O3;有[反思与评价](1)铁粉吸收氧气和水而生锈;(2)在装置②中的导气管口点燃(或在导气管口套一气球收集过量的CO,合理即可).3、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锈蚀的条件》(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锈蚀的条件》(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锈蚀的条件》1、世界上每年因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高达产量的20%~40%,某实验小组对铁的燃烧和锈蚀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铁丝燃烧如图1所示,取3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一端系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根火柴杆,点燃火柴杆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1)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2)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3)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更剧烈的原因.探究二:铁粉腐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将所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广口瓶内氧气含量几乎为零),记录量筒的起始和最终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4)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过程.(5)实验开始后,广口瓶温度上升,说明铁锈蚀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6)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实验③表格空白处样品的组成是.(7)该装置还可能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答案】解:探究一:(1)为防止燃烧产生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2)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铁丝不能燃烧;(3)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因此铁丝燃烧更剧烈;探究二:(4)因为广口瓶中铁生锈所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所以量筒中的水会进入广口瓶,加入NaCl后所需时间缩短,故答案:加快;(5)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故答案:放热;(6)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并比较①方案中实验设计,控制铁和水的用量相同不加碳进行即可.故答案为:(7)因为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是答案:探究一:(1)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2)实验III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3)实验II中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探究二:(4)加快;(5)放热;(7)19.2%;滤纸包占有一定体积.2、张敏发现家中炒过咸菜后未及时清洗的铁锅,比洗净未擦干的铁锅更易生锈.难道是在有盐存在的条件下铁生锈的速度加快了吗?小敏针对问题展开了探究.(1)铁生锈的本质是铁与反应的结果.【提出猜想】有盐存在的条件下,铁生锈的速度会加快吗?(2)工业生产中用稀盐酸除去铁质器械表面的铁锈,请写出除锈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探究】铁生锈的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设计】小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3)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A瓶铁钉表面先出现红色物质.【实验结论】(4)铁生锈的速率还与有关.【进一步猜想】(5)你认为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填一种即可).【拓展与延伸】在查阅资料后,小敏设计了一组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及有酸存在条件下铁生锈的情况.实验记录如下:(6)分析以上实验,二氧化碳会促进铁的生锈,请结合以上实验和你学过的知识大胆分析其原因,你的分析是.(7)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以上实验中得到的信息有(答一点即可):.【答案】2332(4)氧气浓度;(5)温度(合理均可);(6)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除去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比潮湿的空气生锈少,而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实验1、2均具备,从而说明二氧化碳会促进铁生锈;(7)酸能更快促进铁生锈(合理均可).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实验二:某同学在家中发现,炒完菜的铁锅表面容易生锈。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一、实验探究题(共10题;共43分)1、(湘潭市2019)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移出水面后应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可利用装置F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其现象为,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若用G装置来去除CO中混有的少量CO2,则该装置中最好加入下列哪种试剂________(填字母序号),混合气体应从________(填“M”或“N”)端导管口进入。

A浓硫酸B紫色石蕊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2、(镇江市2019).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O2,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选序号)和收集装置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可用装置E收集,理由是.(4)实验室用和稀反应制取FeS 和H2SO4反应制取H2S。

H2S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图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________(选填“甲”或“乙”)③NaOH溶液的作用是.3、(湖北2019)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两种仪器的名称;a________,d________.(2)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选用________(填“C”或“D”)装置;若改用G、H和I这个组合装置收集,H装置的作用是。

(3)制氢气时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填“b”或“c”)端进入。

4. (1)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所示,在一个注射器和装有较多铜丝的硬质装璃管内共封闭80mL空气,然后给硬质玻璃管加热,并缓慢向右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2019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一)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全国版)2019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一)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教学内容实验探究题(一)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炼铁的的原理、学会用差量法计算混合物中物质的质量2.掌握催化剂的特点、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催化剂的催化特性3.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原理、学会进行实验误差分析教学过程知识详解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现象:(1)集气瓶内有大量白烟产生(2)打开止水夹后,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并且占据集气瓶体积的1/5实验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注意事项: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打开止水夹②液面上升大于1/5原因:红磷放入过程很慢,止水夹未关③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二、铁的冶炼(一)实验室1.实验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并固定;③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④给氧化铁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停止通一氧化碳。

⑦将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看其能否被磁铁吸起。

2.实验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并产生蓝色火焰。

黑色粉末可以被磁高温 高温 铁吸引。

3CO + Fe 2O 3======2Fe + 3CO 23.注意事项:1).反应前,先通入CO ,再加热。

目的是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加热时CO 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2).反应后,先撤走酒精灯,等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

目的是为了使固体产物冷却,防止铁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同时还可以防止石灰水倒吸。

3).尾气处理: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故尾气要点燃或收集除去,防止污染空气设问:如果将CO 改为H 2还要进行尾气处理吗?(不用,因为H 2无毒)(二)工业炼铁1.炼铁的原料:铁矿石(提供铁元素)、焦炭(a 、提供热源、维持炉温;b 、制还原剂)、石灰石(制造炉渣)和空气(提供氧气)2.炼铁的设备:高炉3.炼铁的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活动性》(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活动性》(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金属活动性》1、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答案】解:(1)活泼金属锌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答案为:Zn+2HCl═ZnCl2+H2↑;(2)盐酸先与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发生反应,待氧化铝除去后,铝与稀盐酸接触而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3)【提出合理假设】铝的小颗粒呈黑色与反应中出现的“灰黑色沉淀”颜色相近,可猜测灰黑色可能为未完全反应的铝或是铝与未完全溶解的氯化铝的混合物;故答案为:铝(或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得出结论】实验①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灰黑色沉淀不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即猜想c 不能成立;实验②加入适量的水和③加入适量的乙醇都可观察到有固体物质被溶解,说明固体中还含有易溶于水和乙醇的氯化铝,因此,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可判断沉淀为铝和氯化铝的混合物;故答案为:不成立;铝和氯化铝;(4)对于金属纯度的影响、所用盐酸浓度的影响等,小明的方案中都没进行必要的控制且操作中也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不能据此实验判断两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故答案为:不能;设计方法角度: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操作可行性角度: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Mg、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实验。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冲刺高频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冲刺高频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探究题1、某化学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答案】解:(1)所需的氢氧化钠质量为:50g×10%=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g=45g,水的体积为:45g÷1g/mL=45mL;【实验操作】(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气体,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入锥形瓶中。

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液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是V-V1;(3)关闭弹簧夹K1、K2,再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C),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式为:4P+5O22P2O5;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中的水倒吸,读出量筒中液休体积为V2mL.其数值等于己反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之外的气体总体积,测定出的气体成分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如图1),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得到图3,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X,Y的体积分数在60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5)由图示可知:200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总体积分数为76.66%;【评价与反思】:(6)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

故答案为:(1)45;(2)K1、K2,CO2,V-V1;(3)向烧杯中加入开水;4P+5O22P2O5,为(4)X,水蒸气冷凝,(5)76.66%;(6)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最新版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试题真题汇编精粹(精确排版+中考真题+难题集锦)

最新版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试题真题汇编精粹(精确排版+中考真题+难题集锦)

最新版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试题真题精粹以下是2019年各地市中考化学实验探究试题真题精选部分试题!1.【2019年北京市】如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进行实验】分别取5 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 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

记录如下:表1实验记录。

实验糖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温度/℃效果得分1 蔗糖 4 5 22 652 蔗糖 5 10 30 813 蔗糖 6 15 50 934 冰糖 4 10 50 915 冰糖 5 15 22 886 冰糖 a 5 30 757 葡萄糖 4 15 30 08 葡萄糖 5 5 50 09 葡萄糖 6 10 22 0【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表2效果得分均值因素糖浓硫酸体积/mL 水的滴数温度/℃蔗糖冰糖葡萄糖 4 5 6 5 10 15 22 30 50 均值79.7 84.7 0 52.0 56.3 56.0 46.7 57.3 60.3 51.0 52.0 61.3 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推测放出的气体含SO 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6中,a为____________mL。

(4)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 g冰糖、5 mL浓硫酸、___________滴水和50 ℃。

【反思与评价】(5)表2中,22 ℃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数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小组同学首先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装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位于瓶内中间,而装足量白磷的燃烧匙却浸没在蒸馏水下。

他们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被点燃,燃烧现象为。

【提出问题】红磷在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再次被点燃。

(1)红磷属于(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题意,得出结论: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可行”或“不可行”)的,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附加分: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 4 分的奖励,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 分。

实验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如图2.则,在图中(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请你解释曲线 AB 段、CD 段、DE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1、2、3、【答案】解:红磷被点燃,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故填:产生白烟。

【实验验证】(1)红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填:单质。

(2)红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3H2O2H3PO4。

故填:P2O5+3H2O2H3PO4。

(3)根据题意可知,氧气没有完全反应,猜想①正确。

故填:①。

【反思交流】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其理由是红磷完全反应后,装置中剩余有氧气。

故填:不可行;红磷完全反应后,装置中剩余有氧气。

【拓展延伸】在图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AB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氧气几乎不消耗;CD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红磷熄灭,温度下降,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下降,氧气上浮;DE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热点题型第15题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热点题型第15题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15题科学探究题1、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实验一】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2所示。

图1、图2均能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由图2还能得出的其他结论是。

【实验二】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反思】在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产生意外现象是因为而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三】用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证明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1)在试管①和②中加入等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在试管②里加入一些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与无水硫酸铜粉末混合,一段时间后试管②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先变蓝,说明有水生成,从而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

(2)小艺认为上述对照试验不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小艺的理由是。

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试验?。

【实验四】利用图2所示的原理来证明酸与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1)在盛有10mL浓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由此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

小涵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涵的理由是。

(2)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答案】解:【实验一】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由图2还能得出的其他结论是中和反应放热。

故填: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中和反应放热。

【实验二】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是因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附答案

2019中考化学实验探究必备训练题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1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A.小于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280s3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②F2.已知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C+2CuO2Cu+CO2↑.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产物假设反应物已完全反应作如下探究:探究一:检验产物的成份提出问题实验产物是暗红色固体,很难观察到紫红色固体.暗红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为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猜想与假设暗红色固体除铜外还可能含有Cu2O.设计实验取少量暗红色固体,加入稀硫酸,如果观察到现象:,说明暗红色固体含有Cu2O.探究二:测定产物中Cu2O的含量原理:Cu2O+H22Cu+H2O,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略去,碱石灰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1装置a中用稀硫酸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2若不加装置e,实验结果会偏高,原因是;3点燃酒精灯前涉及的部分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①打开K2,关闭K1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连接仪器④关闭K2,打开K1,通氢气一段时间4还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填“a”、“b”或“c”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答案探究一:设计实验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探究二:1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能被碱石灰吸收,影响测定结果.2d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3③②④①.4c.3.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查阅资料化学式酸碱性与稀盐酸作用毒性NaNO2碱性放出棕红色气体有NaC1 中性不反应无3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猜想Ⅲ:只含有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4进行探究猜想成立.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蒸发.答案3Na2SO4、NaNO24NaNO2、Na2SO4,NaCl5Ⅱ6AgNO3+NaCl=AgCl↓+NaNO37过滤4.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来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Na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也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②BaOH2溶于而BaCO3不溶于水.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Ⅰ.Na2O、C;Ⅱ_________ 、C;Ⅲ.NaOH、C;Ⅳ.Na2O、Na2CO3、C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_ 填序号肯定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验证猜想2其原因是:_________ .结论猜想_________ 填序号是正确的.答案提出猜想4Na+CO22Na2O+C;实验Na2CO3;Ⅲ;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Ⅲ错误;验证猜想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12 有白色沉淀生成3 CuSO4或CuCl2Na2O2323结论Ⅳ.5.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红色,进行了认真的探究.请你一起踏上探究之路,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①无水CuSO4遇水变蓝②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和O2③Cu2O与稀H2SO4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 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O4,实验现象为,结论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方案2 装置如图所示,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变蓝来判断红色固体是否含有Cu2O.1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③在盛有CuSO4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2由方案2实验后得出结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写出红色固体Cu2O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案3 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ag,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1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次称量;2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答案方案1:溶液变为蓝色;方案2:1①②③;2H2+Cu2O2Cu+H2O;方案3:14;2c く.6.小敏和小玉在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分别用甲、乙装置气密性均良好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但均未发现澄清石灰水边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小敏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提出问题小玉同学实验时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呢作出猜想猜想一:澄清石灰水变质.猜想二:反应产生的气体除了有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氢.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实验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Ⅰ将纯净的CO2通入到该实验所用的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猜想一不成立实验Ⅱ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猜想二成立其中B装置所起的作用是.如果看到现象,则两个猜想都成立.实验反思由实验可知,小玉同学实验时可能错误使用了一种药品,她使用的药品是.1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实验探究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除尽;A中有白色沉淀产生,B,C中无变化的;3浓盐酸7.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①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固体溶解;②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③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木条复燃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 填化学式;④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小结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 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 盛装澄清石灰水、D 盛装浓硫酸,E 、F 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首先关闭活塞K 、K 2,打开活塞K 1、K 3、K 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 的作用是 ;2依次关闭活塞K 1、K 3、K 4,打开活塞K 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E 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 ,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 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3同学们根据E 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 的作用是 ,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填“偏高”或“偏低”;答案实验探究一①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③氧气;H 2O 2④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小结Na 2CO 4;Na 2CO 4+H 2O=Na 2CO 3+H 2O 2;实验探究二1吸收反应前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和氧气;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 装置完全吸收;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 装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偏高.8.袋装食品中常用一种“双吸剂”保持,主要成分是铁粉和生石灰,同学们对一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 、Fe 2O 3、CaO 、CaOH 2和CaCO 3 实验探究1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 .再用磁铁反复吸引后,残留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2A B C D E F过碳酸钠样品 二氧化锰粉末KK氮气锥形瓶K 3 K 4 K 2 稀硫酸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外壁不发烫固体中一定没有取少量探究实验1的残留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实验结论步骤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和.实验探究1Fe;实验探究2CaO;实验结论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Fe2O3;CaCO3.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BaCl2、BaOH2和HCl;猜想二:BaCl2和BaOH2;猜想三:①_________ ;猜想四:BaCl2和HCl.根据所学知识判断,②_________ 一定不成立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③_________结论:猜想二不成立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④_________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⑤_________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⑥_________ 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⑦_________ .Ⅱ.取10g烧杯中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钠溶液.测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通过如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⑧_________ 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2请计算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要有必要的解题过程①BaCl2②猜想一③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④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⑤反应物的用量⑥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⑦BaCO3Ⅱ1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2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处理完,溶液呈中性.2解设原烧杯溶液中BaCl2的质量为xBaCl2+Na2CO3═BaCO3↓+2NaCl 1分208 106x 6g﹣2g×%=1分=x=1分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100%=%1分答: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是%.故答案为:Ⅱ122%10.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①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②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③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④均写化学式;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⑤写化学式两种溶质;猜想2:废液中含有⑥写化学式三种溶质;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 NaCl三种溶质;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结论与反思1猜想⑦填“1”或“2”或“3”正确;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⑧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⑨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⑩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答案①悬浊液变澄清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③CaCl 2 ④NaCl⑤NaCl 、CaCl 2 ⑥NaCl 、CaCl 2、HCl ⑦ 2 ⑧黄 ⑨Fe 2O 3+6HCl=2FeCl 3+3H 2O 2分 ⑩腐蚀下水道等答案合理即可 将废液用熟石灰中和至中性再排放1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同学经讨论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 顺序为3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并对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中不溶物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向过滤得到的不溶物中加稀硫酸①若无气泡产生,则不溶物的成分是②若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答案1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溶液颜色变化可不答,但只答溶液颜色变化不得分 Fe + CuSO 4==FeSO 4 +Cu 2 丙 Mg>Fe>Cu3①铜或Cu ②铜 铁或Cu Fe 漏选不得分 镁或Mg12.实验室可用草酸H 2C 2O 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制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 2C 2O4CO 2↑+CO ↑+H 2O;用县的实验装置见下图:若分别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请回答:①装置A 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②收集一氧化碳时,打开a 、b,关闭c,装置B 的作用是 ;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多余的气体应 填写具体处理办法;③关闭 、打开 ,释放出二氧化碳,并通过装置 可收集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哪些因素还影响着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课外活动小组结些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探究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浓硫酸实验用品:试管、烧杯、热水、冷水、5%过氧化氢溶液、15%过氧化氢溶液探究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③ b 、 c , C、D2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越快;探究实验二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收集资料: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你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23是.;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 ,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答案作出猜想: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二步操作,CaO+H2O=CaOH2.继续探究:磁铁,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14.工业上可采用多种方法冶炼铜.1在地下利用爆破粉碎孔雀石Cu2OH2CO3,再注入稀硫酸原地浸取,将浸取液抽到地表,加入铁屑制得铜.冶炼铜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为:①;②.2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铜矿Cu2O冶炼铜.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结束时,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尾气导管口处的细铜丝,能防止点燃尾气时产生回火引起爆炸,其原理是.3利用辉铜矿Cu2S冶炼铜的原理如下:Ⅰ.取一定质量的Cu2S在空气中高温焙烧,安全反应后生成一种铜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硫;Ⅱ.再取上述一半质量的Cu2S,与Ⅰ中生成的铜的氧化物混合均匀,隔绝空气高温煅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这种铜的氧化物是什么,写出推理过程.答案解:1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2利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铜矿Cu2O冶炼铜.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结束时,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防止新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尾气导管口处的细铜丝,能防止点燃尾气时产生回火引起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有导热性,能吸收部分热量,使导管内温度达不到CO的着火点;3若2个Cu2S焙烧后生成4个CuO,则4个CuO与2个Cu2S恰好反应生成Cu和SO2,4CuO+2Cu2S=4Cu+2SO2,不符合题目中“一半质量的Cu2S与Ⅰ中生成的铜的氧化物恰好完全反应”;若2个Cu2S焙烧后生成2个Cu2O,则2个Cu2O与1个Cu2S恰好反应生成Cu和SO2,2Cu2O+Cu2S=4Cu+2SO2,符合“一半质量的Cu2S与Ⅰ中生成的铜的氧化物恰好完全反应”的要求,所以该铜的氧化物是Cu2O.故答案为:1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CuSO4+Fe=Cu+FeSO4;2应先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防止新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铜丝有导热性,能吸收部分热量,使导管内温度达不到CO的着火点;3Cu2O;若2个Cu2S焙烧后生成4个CuO,则4个CuO与2个Cu2S恰好反应生成Cu和SO2,4CuO+2Cu2S=4Cu+2SO2,不符合题目中“一半质量的Cu2S与Ⅰ中生成的铜的氧化物恰好完全反应”;若2个Cu2S焙烧后生成2个Cu2O,则2个Cu2O与1个Cu2S恰好反应生成Cu和SO2,2Cu2O+Cu2S=4Cu+2SO2,符合“一半质量的Cu2S与Ⅰ中生成的铜的氧化物恰好完全反应”的要求,所以该铜的氧化物是Cu2O.15.某碳酸钾固体样品,可能含有硫酸钾、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钾、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了确定杂质的成分,进行以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然后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A,过滤.②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放出气体.往步骤①所得的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B,过滤.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B是,步骤②中放出的气体是.2杂质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3最终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答案1氯化银,二氧化碳气体;2硫酸钾,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钙;3钾离子、钡离子、氢离子.1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取不溶物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实验I.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过滤;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 木条复燃交流讨论2H2O22H2O+O2↑.17.聪聪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除生成白色固体外还有少量淡黄色固体,他对得到的固体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固体成分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MgO 猜想二:Mg3N2 猜想三:查阅资料MgO与水反应类似于CaO与水反应;Mg3N2与水反应产生NH3.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该固体投入到盛水的烧杯中若烧杯中只有白色固体,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猜想正确猜想二或猜想三正确学方程式 ,相关结论空气中N2和O2体积比约为 ,由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少量Mg3N2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答案提出猜想猜想三应是MgO、Mg3N2两者的混合物;故填:MgO、Mg3N2.查阅资料MgO与水反应类似于CaO与水反应;Mg3N2与水反应产生NH3.将该固体投入到盛水的烧杯中,若烧杯中只有白色固体,无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说明没有氨气生成,猜想一正确;若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则猜想二或猜想三正确;表达与交流氧化钙与水反应方程式是CaO+H2O═CaOH2;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故填:.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4:1,但由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少量Mg3N2可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氮气含量多但是很稳定,难以发生反应.18.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Ⅰ.全部是氧化钙;Ⅱ.Ⅲ.全部是碳酸钙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其理由是2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据此得出猜想Ⅲ填“成立”或“不成立”.乙同学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其理由是3丙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Ⅱ成立.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要求写出实验的操作和现象答案猜想与假设氧化钙和碳酸钙实验探究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产生白色不溶物2不成立;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时,即使固体中含有碳酸钙,也不产生气泡;3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实验现象:试管外壁发热,产生气泡;19.某学习兴趣小组研究发现铜锈 Cu2OH2CO3在加热后,除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外,在试管底部还有黑色粉末生成,他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黑色粉末的成分和所产生的气体;请填空;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炭粉b.氧化铜c. ;3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其中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写出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5现象与结论:如果猜想a正确,则现象为若现象是,则猜想b正确;。

2019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上海新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上海新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

上海新版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科学探究题1、如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后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和白磷,红磷发生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燃烧匙中的白磷提出水面,再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也被点燃。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高能激光笔的作用是,燃烧匙里的白磷先未燃烧的原因是,通过该实验,我们发现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严谨的原因是。

答案:解:激光笔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反应前燃烧匙内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发生燃烧;白磷能够燃烧,说明装置中含有氧气,即红磷没有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由此可知课本上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严谨的,其理由是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故填: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没有与氧气接触;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2、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如图是某校师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创新实验。

(已知白磷在40℃时即燃烧,其燃烧现象与产物与红磷燃烧相同)【实验步骤】(1)测量试管的容积。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4)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5)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交流】(1)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是。

检查气密性的步骤是:连接装置,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到一定刻度,若,说明气密性良好。

(2)若试管的容积为60mL,加热前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整到mL以上(填整数)。

(3)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

A.向下移B.向上移C.先向下移,再向上移D.先向上移,再向下移(4)步骤(4)的实验现象是。

(5)该实验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该实验中利用铜丝加热会不会影响测量结果?你的看法是。

答案:解:(1)测量试管容积的常用方法是,将试管装满水,然后测量水的体积。

连接装置,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到一定刻度,若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将试管注满水,用量筒量出这些水的体积;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2)试管的容积为60mL,即试管中空气体积是60mL,其中氧气体积为:,则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到12mL处。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word版有答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word版有答案)

安徽省中考化学必考科学探究题《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1、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也可吸附有异味的物质,下表列出了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见气体的体积:(1)请找出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规律①;②。

(2)某兴趣小组各成员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相同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水的量不同,于是展开了探究。

所用二氧化氮气体的体积均为200毫升,吸附剂有粉末状和块状的木炭、活性炭各5克,实验温度为20℃、30℃。

【提出问题】吸附剂吸附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猜想】a、可能与温度有关b、可能与吸附剂种类有关 c、可能与吸附剂颗粒大小有关【设计并实验】请填写实验设计表中空白处,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3)请提出一种与上述不同的合理猜想并设计出实验方案。

【答案】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故填:相同条件下,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2)(Ⅰ)①和②中,实验温度相同、吸附剂形状相同,吸附剂种类不同,所以①和②对比探究吸附剂种类对吸附效果的影响;(Ⅱ)①和③应该在吸附剂种类相同,温度相同,吸附剂颗粒大小不同的条件下探究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所以③中的温度也应为20℃;(Ⅲ)②和④探究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所以吸附剂的种类与颗粒大小应相同,只是温度不同,如选择30℃;故填:(3)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是否与其多少有关呢?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分别在相同体积的两瓶NO 2气体中,各加入不同颗粒大小、不同质量的活性炭,比较相同时间内气体褪色的程度;故填:【提出猜想】和吸附剂的多少有关;2、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 3),可预防碘缺乏病。

(1)人类膳食中缺碘易患 。

人教版2019年临沂市中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年临沂市中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试题(含答案)

学校:姓名:考号:桌号: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检验一、目的要求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正确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

3.检验二氧化碳。

4.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验满。

二、实验用品(不当或缺乏者自选)试管架、试管、试管刷、铁架台(带铁夹)、带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镊子、火柴、木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石灰石碎块、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三、进行实验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

1、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2、装:用镊子取2-3块石灰石装入试管中(注意:一横二放三慢竖),并倒入不超过1/3(约1/4)试管体积的稀盐酸(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慢倾倒);3、定:塞好橡皮塞,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由底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底落在底座上);4、检验:取一支小试管,倒入约2mL澄清石灰水(利用排尽空气的时间倒澄清石灰水);将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并观察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6、验满: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7、放:撤出导管,用毛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面上。

8、整理:整理实验仪器。

拆卸装置(与“定”操作顺序相反),将废液倒入废液桶中,将石灰石清洗(2次)放入回收烧杯内,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

整理实验桌面,保持整洁。

四、分析与记录1.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与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CaCO3+2HCl= CaCl2+H2O+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二氧化碳检验的原理是CO2+Ca(OH)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五、整理实验器材学校:姓名:考号:桌号: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一、目的要求1.依据要求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水的体积。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主题训练(五)科学探究作业(含解析)

(全国版)2019版中考化学复习主题训练(五)科学探究作业(含解析)

[主题训练(五) 科学探究]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图J5-12.下列实验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得12.8 g食盐B.用体温计测得体温为37.5 ℃C.用10 mL量筒量取5.6 mL稀盐酸D.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B.使用完的白磷要随时收集起来,并与空气隔绝C.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D.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4.下列对比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A.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B.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用二氧化锰、氧化铜和过氧化氢溶液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铜的催化效果D.用镁、锌和稀盐酸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5.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6.鉴别下列各组中的三种物质,所选试剂或用品能达到目的的是 ( )7.将CO、CO2、H2、H2O(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物质:①浓硫酸、②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的剩余气体是( )A.CO2、H2OB.HCl、CO2C.HClD.CO28.图J5-2是干燥、收集某气体的装置。

由实验装置可以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在表中找出相对应的选项( )图J5-2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可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用100 mL量筒量取2 mL水C.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中10.要将KCl、MgCl2和BaSO4的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开来,加入的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 )A.水、AgNO3溶液、稀硝酸B.水、NaOH溶液、稀盐酸C.水、KOH溶液、稀盐酸D.水、KOH溶液、稀硫酸11.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12.在下列各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品尝——鉴别白糖和食盐B.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C.闻气味——鉴别酒精和白醋D.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13.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酚酞溶液遇到白醋不变色B.向石灰水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14.化学实验操作中常涉及“先后”问题。

安徽中考化学必考题实验探究题 类型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word版有答案)

安徽中考化学必考题实验探究题 类型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word版有答案)

安徽中考化学必考题实验探究题类型1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一、中考真题:1、(2019•安徽)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编号KClO3质量/g 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实验1 5 - - 171实验2 5 MnO20.5 49实验3 5 Fe2O30.5 58实验4 5 KCl 0.5 154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实验2、3、4中加入药品后有无催化作用;(2)除了加入药品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根据对比可知,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实验2所用时间最短,即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有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催化剂KCl越来越多;(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答案】(1)对比实验(2)MnO2(3)2KClO32KCl+3O2↑(4)有生成的KCl加快了反应(5)收集气体的体积二、抓分技巧: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进行猜想:内因:①反应物的种类(即反应物的性质);②反应物的浓度(溶液通常指溶质的质量分数、固体通常指纯度);③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通常指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④反应物的微观构成(离子构成)。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

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

小马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你 (“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

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小红按如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 3N 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 3N 2【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 2的含量远大于O 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 却远多于Mg 3N 2,合理的解释是 。

答案:解:(1)镁条燃烧水槽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 22MgO 。

故填:2Mg+O 22MgO 。

(2)不同意他的观点,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故填:不同意;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3)【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故填:相同条件下,镁更容易和氧气反应。

2、某组同学对上述部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发现有的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而有的质量减少。

对此,该组同学展开进一步的定量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1所示,实验前天平平衡。

①将注射器中适量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填“偏左”、“偏右”或“在标尺中央”,下同)。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含2013试题,含详解)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含2013试题,含详解)

实验探究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吸热情况。

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

得到了如下数据:试剂1试剂 2 温度/℃溶解后温度/℃静置后温度/℃试剂3 温度/℃混合后温度/℃0.5gNa2CO310mLH2O 20.0 23.3 20.010mL HCl(20%)20.023.70.5gNaHCO310mLH2O 20.0 18.5 20.010mL HCl(20%) 20.20.8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C.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2.“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是今日枣庄的城市名片,而她又素以“煤城”著称。

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变为清洁能源。

煤的气化和液化流程如下图所示:【查阅资料】水煤气是混合气体,由两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组成,可以燃烧。

【提出问题】水煤气是什么?【猜想假设】根据资料和反应物判断,水煤气可能是:①一氧化碳和氢气;②二氧化碳和氢气。

(1)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请从下列装置中选择一种,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猜想。

(2)你选择的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可能的现象为。

【实验结论】(3)那么,猜想(填序号)是合理的。

3.(2013陕西)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题10 例1.(佛山)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 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过程分析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没有褪色猜想1不成立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没有褪色猜想2不成立③没有褪色猜想3不成立【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猜想】Cl2【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 【反思】(1)+1 (2)AgNO3+HCl=AgCl↓+HNO3(3)先变红色后褪色2.(揭阳)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

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B、C、D溶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B溶液变红色,D溶液变成蓝色。

A、C溶液都呈色。

B是D是②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溶液,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A是硫酸钠溶液C是入稀硝酸溶液。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

如往亚硫酸钠(Na2SO3)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具有强氧化性,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

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2- (2)SO32-(3)。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③取该溶液少量试管E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确定猜想一定成立④取该溶液少量试管F中,加入加入稀盐酸,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猜想可能成立⑤在④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猜想(3)成立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① 紫色 B为稀硫酸 D为清石灰水② 有白色沉淀无现象的 C为氯化钠溶液【猜想】(3) SO42-或 SO32- 【实验探究】③ (1)④ (2)或(3)⑤ 硝酸钡溶液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Na2SO3+ Ba(NO3)2=BaSO3↓+2NaNO33.(肇庆)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

请你完成以下探究:【猜想】猜想①:该化肥是NH4Cl,猜想②:该化肥是,猜想③:该化肥是NH4HCO3,猜想④: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不成立;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右(图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2)中溶液滴入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不成立。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2)中的溶液,若,则猜想①成立;若,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猜想②(NH4)2SO4(或硫酸铵)【实验探究】(1)④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或(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或NH4HCO3+Ca(OH)2=CaCO3+2H2O+NH3↑(2)(2分)HCl溶液(或盐酸)③ (3)BaCl2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有白色沉淀(NH4)2SO4+BaCl2==BaSO4↓+2NH4Cl4.(贵港)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 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O2。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足量的CO2气体,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CaCl2和CaCO3;猜想二:CaCl2和Ca(OH)2;猜想三: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林)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不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实验探究与结论】(1)滤纸条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NH3或NH3·H2O)易挥发浓氨水(NH3·H2O)显碱性或浓氨水(NH3·H2O)是碱性物质或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或浓氨水(NH3·H2O)易分解(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思维拓展】(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下面的试纸先变红或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或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5.(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B. 40︰3C. 48︰3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猜想与假设】Cu2O(Cu4C、Cu2C等)【分析与交流】(1)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3) A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实验与结论】气密性不能放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6.(常州)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实验装置】(如图)【交流与讨论】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