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a7ef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3.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教案一、基本信息课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课型:诗词赏析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2. 理解本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3. 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让学生对唐代文学有个大致了解。
2. 课文解读首先,让学生朗读全篇诗词,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接下来,教师讲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情感和形象。
着重讲解以下几点:(1)诗词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登京口北固亭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王之涣当时的写作动机。
(2)诗词的意境。
让学生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景象感受到登高远望、感叹天地之大、游历之难等情感。
(3)诗词的用典。
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北固山”的寓意,以及对“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历史名句的运用。
3. 课文赏析组织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就以下几点展开思考:(1)诗词的艺术价值。
让学生分析这首诗词的文学技巧和艺术魅力,从词语运用、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等方面进行展开。
(2)诗词的深层含义。
让学生探讨诗词背后的深层含义,如何理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一句子的内涵。
4. 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化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诗词中使用的典故和古文习惯表达方式,并从中品味诗词的文学魅力。
2023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2f7a4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e.png)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课件中包含了课文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文的寓意。
可全面提升孩子们对于语文的兴趣。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课堂讲学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全词2、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点难点: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2、作者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一、导入新课: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三、听朗读、串讲词的大意。
四、分析词的上片:思考: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
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阅读下片,分析层次。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1c818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0.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描绘了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远眺江南美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古诗文,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背景,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能够把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文的理解和欣赏,诗歌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的领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的背景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和简介的方式,引入诗文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朗读:学生朗读诗文,教师指导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解读:学生自读,理解诗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欣赏:学生欣赏诗文的艺术特色,教师引导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ba56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3.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标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京口北固亭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北固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北固亭的了解和感受。
理解诗意:1. 分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课文材料给学生,并阅读诗歌的内容。
2.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3.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宋代文学特点:1. 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如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写实和细腻描写等。
2. 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中体现的宋代文学特点,并与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朗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背景音效,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歌,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北固亭的情感和思考。
总结:1.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宋代文学特点的理解和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诗的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宋代文学研究,让他们选择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增加他们对北固亭和宋代文化的了解。
九年级下册24.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24.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f838b0482fb4daa48d4b30.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辛弃疾【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为人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特征。
2.品味关键词句所传达的特殊情感和意味。
【教学难点】1.感受词中蕴含的悲凉慷慨之气。
2.学习怀古伤(讽)今、用典等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这是一首宋词,“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提问:考虑一下题目应该怎样断句?预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追问:为什么这样断句?预设:“京口北固亭”是地名,“登”,是登上,登临,“有怀”是感想。
点拨:“京口”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京口有一座北固山,北固山上建有北固亭;“怀”是“怀古”,即凭吊古代的历史或是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题目的意思是登上北固山上的北固亭,缅怀追思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二、诵读:诵读要求:注意字音和节奏,不明白的字、词、句画下来,举手示意。
学生提问:“兜鍪”是什么?预设:“兜鍪”是头盔,这里指士兵。
“万兜鍪”指成千上万的士兵。
追问:“年少万兜鍪”是什么意思?注意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和谓语,谁“年少”怎么样“万兜鍪”?(注意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用自己的理解加上想象将意思补充完整。
)预设: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
学生提问:“坐断”是什么意思?点拨:东南是东南地区,东南一带,孙权怎么样东南地区。
点拨:“坐断”:“雄霸”、“占据”、“割据”。
此句的意思是孙权雄霸东南地区,他一生的征战从未停止。
三、作者:提问:关于辛弃疾知道哪些信息?预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
教师补充信息: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概括辛弃疾:将军+英雄+词人。
诗歌鉴赏有一条重要规律:知人论世,就是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南宋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宋金南北对峙。
宋朝北方的强大的邻居女真人,经常南下劫掠宋朝的边境和百姓,在靖康年间把宋朝的皇帝和许多大臣都掳走了,北宋灭亡,剩下的皇族和大臣向南逃,渡过长江,在长江以南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朝廷,宋金达成和议,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但是北方土地和北方的百姓沦入金人之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077f7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5.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词主旨,学习词作中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体味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三、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四、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揣摩朗读方法,熟读探究情感;通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2.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作家臧克家曾为济南辛稼轩纪念馆撰联“力挽河山浩气冠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 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在此,臧克家高度评价了辛弃疾词作的两个显著特点: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与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老师曾经用三个“最”高度概括其一生:一辈子最得意的事归国有勇;一辈子最失意的事报国无门;一辈子最成功的事爱国有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赏辛弃疾的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知人论世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不断遭到猜忌和排挤。
长期落职闲居,复国之志不得施展。
于是借词慷慨悲歌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2.背景:公元1203年,韩侂胄把持朝政,他希望通过抗金斗争的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闲居近20年的辛弃疾因而得到启用。
1205年,辛弃疾正在镇江知府任上备战,当66岁的他登上京口北固亭,放眼远望的时候,想起在此地建功立业的英雄,想起国运和身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品词析情【一读音韵】1.释题“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题干中,“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北固亭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地势非常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https://img.taocdn.com/s3/m/c1e3a15f0722192e4436f668.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姜堰区实验初中霍友华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古典诗词凝练的语言,体味古典诗词的声韵、格律之美,感悟其内在的气韵。
2.通过朗读关键诗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品析欣赏词的意境,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3.通过理解辛弃疾词体悟诗人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4.认识南宋这样一个爱国诗人辈出的时代,体会南宋爱国诗人的悲情。
教学重点、难点:1.感悟词的内蕴,品析欣赏词的意境。
2.理解辛弃疾等南宋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
引言:今天我们学习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共同感受他登临北固亭的情怀。
二、指导诵读,疏通大义。
1.指导诵读,读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把握节奏。
(1)听录音,体会读好词,要注意哪些方面?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2)指名诵读,注意要求——字音、语速语调、节奏。
读完学生评价。
(3)再指名诵读,强化诵读要求。
(4)集体再次诵读一遍。
2.疏通词句和大意。
悠悠:时间久远。
兜鍪:原意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三、整体感知,体会词人的情感。
1.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结合词句,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1)对中原故土的思念,对中原故土沦陷的悲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词人登临北固亭,凭栏远眺,目光久久地注视着远方,中原大地,你在哪里啊?出示投影: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所俘,北宋灭亡。
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今商丘)继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
师:故土谁不思念呢?辛弃疾《菩萨蛮》“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怎样读出词人的思念和悲哀呢?“望”“北固楼”要读重音。
指导后学生诵读。
(2)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时间久远,犹如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远的不说,就说前朝北宋,北宋建立初期,都城河南开封成为“富丽天下无,人口愈百万”的世界一流大都市,可谓繁荣昌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3316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9.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杨慎以登京口北固亭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时事变迁的思考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
以下是700字怀教案的全文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峥嵘古城,瞻望青山绿水,心中豪情倍增。
北固亭,历经沧桑,屹立千年的固守,是烽火之地,更是羲皇精神的象征。
望山有愧,感慨无尽。
江山如画,曾经的辉煌才子,如今却只能在遗迹中,寻找往日的风华。
望水有思,湖光山色,宛如江南的仙境。
然而,河长河宽,水态依旧。
穿越时空的奇迹,只有在文人墨客的笔尖上。
教案无言,千古犹在。
儒门学派,千百年来,流传至今。
孔子天下第一人,论语四书,谈天论地,教化千万人。
三绝书圣,东坡还郎,韬光养晦,吾尊虚心,提倡文化,撰《少年文化》,寄托教化之志。
天行健,雷电轰,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江河之畔,飘渺悲凉,谁来追寻,谁来除乱?杨慎思考,心事关天,埋头沉思,静观社会风波,挙杯固守。
江山不弃,德才兼备,华夏薪火代代传。
国家之兴,需要英才的时代。
如何培养一代文化人,让他们追求真理,探寻智慧?教案作者杨慎思虑其事,寓教于文,让广大读者都受益良多。
诗人即墨,波澜壮阔。
好美景,好江山,诗人的情谊,写在纸上。
他坚守那份文化的希望,冷眼旁观这世事变迁。
无关痛痒的事,不过让他扼腕叹息。
走遍京口,心中悲欢。
教案才是当年的见证者,是北京历史的真实痕迹。
怀教案的江山之思,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北固亭众多名流曾临其上,南乡子已然成为名人后辈的楷模。
看他挥毫泼墨,亦或思索漫长时光,都不禁让人生出敬意。
浩浩荡荡,伟大的中国文化怎能与俗世沦丧?怀教案,怀万千师德,怀千百百年的优秀传统。
教案无愧,千古犹在。
仿佛指引着茫茫众生,追寻着真理和智慧的方向。
杨慎以豪情壮志,凭借千年的传统,提出自己的思考。
教化之益,人类之幸,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个文化人的支持和付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表达着对教育事业的思考与忧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948c6a844769eae009edab.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统治者的不作为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愤慨和不满。
陆游是,李清照是,豪放派辛弃疾同样是投笔从戎,渴望能为国报效,却又同样报国无门,化满腔的热血于字里行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新授1.作者及背景简介2.读一读:a自读b听读3.说一说:词中内容大意4.品诗中“三问”一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问江山——悲)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兴亡——叹)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问英雄——赞)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5.再读,想一想(一)作者在北固楼上看到了什么?(二)作者在北固楼上想到了什么?6.品一品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的很多首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三、总结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
没错,是爱国情怀。
正是因为爱国这份浓浓的情愫贯穿整个宋词,所以宋词才会在中国文学上熠熠生辉。
让我们记住宋词记住爱国,永远爱国!。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18db1db4daa58da0114a68.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 4坐断:占领,占据。
曹刘:曹操和刘备。
3.读准节奏领悟感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翻译】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1.词作思路是什么?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新知讲解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2.思考:一问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明确: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注意:“神州”指“中原”或“中原大地。
开头这两句是倒装句,即“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背景: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江北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
自然引出后面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已不在,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往事悠悠,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不息的江水!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无尽忧伤。
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重点句子翻译讨论交流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翻译重点句子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熟读课文理清思路板书归纳2 / 4小典故《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eafd3b6bd97f192379e901.png)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學設計作者:朝陽縣羊山實驗中學李樹銳教學目標:1、了解辛棄疾の有關文學常識,積累名句。
2、反複誦讀,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3、品味作者の思想感情,培養愛國之志。
教學重點:目標1.教學難點:目標2.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一、釋題導入:“南鄉子”是詞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
京口,今江蘇鎮江。
北固亭,在鎮江城北北固山上。
晉蔡謨築樓山上,名北固樓,亦稱北固樓。
有懷,有所懷念。
標題點明作詞緣由,簡潔。
二、整體感知:1、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人,其詞抒寫力圖恢複國家統一の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の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の作品。
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有《稼軒長短句》。
存詞六百多首。
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2、選自《稼軒長短句》。
本詞作於宋開禧元年(1205),當時作者在鎮江知府任上。
鎮江,在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の第二道防線。
每當他登臨京口北固亭時,總是觸景生情,感慨萬千。
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の。
3、學習生字:萬兜鍪..(dōu móu)4、教師範讀,指導朗讀。
三、細讀品味:1、“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倒裝句,望神州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の呵天一問,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2、“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運用設問,自問自答。
這問句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の江水依舊滾滾東流。
上片寫景,以問起句,以答結句,使人觸景生情,不勝感慨。
3、“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戰未休”含義深刻,借孫權諷刺南宋王朝。
孫權雄踞東南,征戰不休,從未向誰低頭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諷刺之意溢於言表,卻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63eff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6.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情感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英,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
雄,胆力过人谓之雄。
人之出类拔萃者被称之为英雄。
(PPT1)二、诵读1)齐诵全词2)学生揣摩自读采用问答的方式3)学生表演诵读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解析全词1)《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题目解析有怀:有感触阅读上阙2)考虑词人从登楼到怀古中间有什么过程?“望”—“出亡在外,望其远也”辛弃疾出生在北方,出生之时,北方已经被金兵侵占,他亲眼所见汉人在金人的铁蹄下所受的痛苦和屈辱,成年后,他由北方来到南方,那么,这里出亡在外的人是辛弃疾。
“神州”即家乡的意思。
“望”字在诵读时要沉重、悲伤、缓慢3)词人此时不能望到神州,那他能望到什么呢?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和北固楼周围所见的景。
用“满眼”来修饰风光,足见景物多。
4)词人见到如此景色,有何感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自古以来,历史上朝代兴盛与衰亡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这句的后面加上一个感叹词一一哎5)“悠悠”除了叹息之外还与什么有关?不断东流的长江水,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朝代更迭的无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更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有种凄凉之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词人站在长江边上还会想到英雄。
阅读下阕6)阅读下阕,找出词中有哪几位英雄?主要是谁?曹刘孙7)哪个字能显示出孙权的英雄气概?坐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972a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7.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南唐文学的特点和南乡子的创作风格;
2.阅读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理解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3.能够通过分析诗句解释诗歌内在含义;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类似的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理解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诗句,掌握诗歌的构思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掌握诗歌中的辞格和意境;
2.理解南乡子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
1.授课法;
2.分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南唐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课堂讲解(20分钟)
1.讲述南乡子的创作生涯和文学成就;
2.解读诗歌《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分析诗句中的辞格和意象;
4.介绍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分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一首诗或者歌曲,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运用课堂讲解中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课堂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总结
通过学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学生可以对南唐文学和南乡子的创作生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听音乐,丰富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文学之美。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初中语文课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初中语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fbc5f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e.png)
课程名称:《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赏析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掌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文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深层次意义。
教材准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PPT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辛弃疾的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
第二步:了解作品(15分钟)介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和背景。
简要介绍本节课要赏析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要情节。
第三步:阅读和分析文本(30分钟)分段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解释古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包括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教训。
第四步:课文赏析(20分钟)讨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境。
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主题和文学价值,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文诗歌朗诵比赛,以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辛弃疾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和文学技巧,并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ec43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a.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为九年级下册文学欣赏课,预计用时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南唐诗人陆游的生平及其作品。
2.理解《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形势与背景。
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解读,领悟文学表达情感与思想。
2.难点:古文选段,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尝试猜想、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及诗歌欣赏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本堂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学习(20分钟)1.阅读原文《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分组将该诗分成三段,每段选择一名学生作为朗诵者,其余组员听取,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3.教师讲解唐代的时代背景与诗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情感表达。
思考(15分钟)1.请学生回忆南唐的历史背景,阐述唐代背景对南唐的影响。
2.请学生对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思考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异同,给予个人的评述。
输出(20分钟)1.学生个人白银卡片折句式写一组对联,表达你内心对唐代文化和南唐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2.学生朗读自己的对联,并让别的同学评价,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认真听,并用词恰当的形容,体验表达和接受评价的乐趣。
作业(5分钟)请学生以南乡子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个人的理解和评价。
总结1.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朗诵诗歌,感受到文学之美。
2.定期安排古文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3.思考题与输出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理清思路,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23、诗词曲五首教案优质精品教案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3、诗词曲五首教案优质精品教案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https://img.taocdn.com/s3/m/edb5a414dd36a32d7375813a.png)
(背景链接: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你登上过京口北固亭吗?让我们跟随辛弃疾的目光去看看北固亭上的风景吧。
二、【走近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思想内容︰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的不满。
风格︰豪放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背景链接: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1、本词上片和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上片:借景抒情
诗词诵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创(优)【一等奖教案】
![诗词诵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创(优)【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99693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8.png)
诗词诵读《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原创(优)【⼀等奖教案】《南乡⼦登京⼝北固亭有怀》教案教学⽬标:1、了解⾟弃疾的有关⽂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标1. 教学难点:⽬标2.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释题导⼊:“南乡⼦”是词牌名。
“登京⼝北固亭有怀”是题⽬。
京⼝,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上。
晋蔡谟筑楼⼭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整体感知:1、⾟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其词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
今⼈辑有《⾟稼轩诗⽂钞存》。
2、选⾃《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武和建功⽴业之地,此时成了与⾦⼈对垒的第⼆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北固亭时,总是触景⽣情,感慨万千。
这⾸词就是在这⼀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字:万兜鍪(dōu móu)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是中原已⾮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问,真可谓惊天地,泣⿁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设问,⾃问⾃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穷。
然⽽,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尽的江⽔依旧滚滚东流。
上⽚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触景⽣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表,却⼜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曹刘,⽣⼦当如孙仲谋。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cda1c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1.png)
(1)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 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 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
Hale Waihona Puke (2)看内容结构:临古地一思古人一忆其事一抒己志 (3)看诗歌意象: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洛阳、汴京…… 历史事件地点:骊山、赤壁、新亭、华清宫、乌江亭…… 帝王或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秦始皇陵、湘妃祠……典型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唐代 、后蜀…… 其他:吴钩、《玉树后庭花》……
(2)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3)熔经铸史,借古讽今,毫无斧凿痕迹。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如何解读咏史怀古诗(词/曲) 1.怀古诗(词/曲)概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感怀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 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诗(词/曲)特点: ①兴感地点常常是历史古迹; ②作品内容常涉及古人或史事,并以议论或用典的形式呈现; ③创作意图或借古讽今,或借古咏志,或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真谛。 .解读支架 (1)看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
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犹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时间的流 逝,也是虚写。
.词人以“年少万兜鎏,坐断东南战未休”盛赞孙权有何作用?
(1)借古讽今,抒发词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愤懑之情。
(2)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或: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渴望收复中原、统一 国家的愿望)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7ed9dde80d4d8d15a4fc3.png)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2. 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 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设计:一、预习复习1. 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课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
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别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词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⑴南乡子:词牌名。
⑴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⑴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⑴北固楼:即北固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
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重点词语
(1)生字:万兜鍪(dōu móu)
(2)理解词义。
万兜鍪: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坐断:占领,占据。
三、整体感知
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
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六、延伸拓展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七、课堂总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
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层次极为分明。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