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研组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活动计划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活动计划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活动计划(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活动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幼儿园工作管理规程》和《幼儿教育纲要》为指南,进一步落实《规程》、《纲要》精神,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儿童的生命。
课程生活化、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
创造环境,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成长。
同时引导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造实践中,获得更科学的研究儿童、观察儿童的技巧,促进其专业发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潜质,为儿童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通过课题的实施,运用适宜的有效环境,丰富的游戏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创新的乐趣。
具体包括: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2、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制作,会选择运用相应的材料。
3、在游戏中主动与他人交往,逐渐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会合作。
4、能主动参与游戏评价,会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要求5、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实验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工作重点1、培训实验教师,组织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订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课题指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收集资料、分析现状,撰写调查报告分析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4、进行前测,实验班调查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玩具类型、游戏水平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根据前测结果,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教学目标体系。
5、初步确定幼儿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
6、初步确定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
四、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1、各阶段幼儿喜欢的游戏种类、玩具类型以及游戏水平、发展现状。
2、各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表现。
3、游戏环境的创设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4、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地游戏。
幼儿园小班课题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二、教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重视。
小班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特开展本次课题教研。
三、教研目的1. 分析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探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3. 提高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四、教研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如不会穿衣服、不会洗手、不会整理玩具等。
(2)家长过于溺爱,导致幼儿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3)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2.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1)创设良好的生活自理环境①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得温馨、舒适,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②物品摆放:将幼儿常用的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方便幼儿取用。
(2)开展生活自理活动①日常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穿衣服、洗手、整理玩具等活动。
②游戏活动:设计有趣的生活自理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家园共育①加强家园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自理情况,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②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生活自理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4)教师专业成长①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②反思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总结,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效果。
五、教研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
小班教研课题及总结(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幼儿园是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部分幼儿存在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如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等。
为了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效果,本课题旨在探讨有效的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研究目标1. 分析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了解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的需求和问题。
2. 探索有效的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3. 提高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 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现状,分析幼儿行为习惯不良的原因。
2. 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1)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引导幼儿学习独立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技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文明礼仪培养策略: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教育幼儿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3)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培养幼儿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爱护学习用品等良好学习习惯。
(4)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实践与应用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观察幼儿行为习惯的变化,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培养策略。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
3. 实验研究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观察幼儿行为习惯的变化。
4. 行动研究法: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
2. 调查阶段:进行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分析幼儿行为习惯不良的原因。
适合小班的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同伴关系作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小班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小班幼儿存在同伴交往困难、缺乏合作意识等问题,影响了同伴关系的构建。
因此,研究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同伴关系构建策略,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课题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分析影响同伴关系构建的因素。
2. 探索有效的同伴关系构建策略,提高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提升教师对幼儿同伴关系构建的指导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三、课题内容1. 小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调查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小班幼儿的同伴关系进行实地调查。
(2)调查内容:包括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情感表达、合作能力、冲突解决等方面。
(3)分析结果:总结小班幼儿同伴关系的普遍特点,分析影响同伴关系构建的因素。
2. 同伴关系构建策略研究(1)同伴互动策略- 设计丰富多样的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游戏等,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 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表达、分享,提高交往能力。
(2)情感交流策略-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学会关心他人。
- 通过故事、绘本等,引导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提高情感交流能力。
(3)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创设合作情境,如共同完成任务、分享玩具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 引导幼儿学会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冲突解决策略- 教授幼儿基本的冲突解决技巧,如轮流、协商、道歉等。
-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幼儿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教师指导能力提升策略(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幼儿同伴关系构建的认识。
(2)开展教研活动,分享同伴关系构建的经验和案例。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合作、分享、助人、谦让等。
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二、课题目标1. 了解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探索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
3. 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注度和指导能力。
4. 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题内容1.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1)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1)亲社会行为的出现时间:幼儿在1岁左右开始出现亲社会行为,如模仿成人帮助他人、关心同伴等。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如合作、分享、助人、谦让等。
3)亲社会行为的稳定性: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
2)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如社会风气、媒体宣传等。
2. 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策略(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1)父母的教养方式: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尊重幼儿的独立性。
2)家庭氛围: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2)加强幼儿园教育1)教师的教育方式:关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采用引导、激励、表扬等方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2)同伴关系:鼓励幼儿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谦让等亲社会行为。
小班教研课题及总结反思(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包括穿衣服、洗手、吃饭、整理玩具等。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还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会穿衣服、不会洗手、不会整理玩具等。
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特开展本次教研课题研究。
二、课题目标1. 了解当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探索有效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3. 提高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内容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表现。
- 分析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示范法:通过教师亲自示范,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
- 游戏法:将生活自理技能融入游戏中,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 家园共育法:加强家园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
3.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评价与反馈- 建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评价体系,定期对幼儿进行评价。
- 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四、课题实施1. 研究阶段-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
- 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了解幼儿现状。
- 针对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2. 实施阶段- 在班级中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如穿衣服比赛、洗手比赛等。
-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 定期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培养策略。
3. 总结阶段- 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梳理有效经验和不足之处。
-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今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幼儿园教研课题小班(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言能力作为幼儿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成为幼儿园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了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现状,为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2)探索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促进幼儿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2)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3)幼儿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现状。
(3)行动研究法:结合幼儿园实际,探索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语言能力培养模式。
四、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
(2)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3)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2. 实施阶段(1)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2)探索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开展语言教育活动。
(3)对幼儿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3. 总结阶段(1)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语言能力培养模式。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推广研究成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提供参考。
小班幼儿园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班是幼儿入园的第一年,这一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给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为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理论,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2. 实践意义(1)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和学习。
(2)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3)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幼儿园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指导。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1)调查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水平。
(2)分析影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教育、社会环境等。
2.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1)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策略探讨家庭与幼儿园如何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家长培训、家园互动、家园共育等方面。
(2)幼儿园教育策略研究幼儿园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游戏、生活实践等方式,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社会环境策略分析社会环境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提出优化社会环境的建议。
3.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效果评价(1)制定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效果评价标准。
(2)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效果进行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
小班教研活动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
小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生活经验相对有限。
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小班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着对幼儿生活经验挖掘不足、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探索如何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设计并实施科学探究活动,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2. 探索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策略。
3. 实施并评估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在家庭、社区、幼儿园等生活中的经验,包括幼儿对自然现象、科学现象的认知、兴趣和经验。
2. 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活动主题、目标、内容、方法、材料等。
3. 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与评估在幼儿园环境中实施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并通过对幼儿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评估活动的实施效果。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数据。
3. 行动研究法:在幼儿园环境中实施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4. 案例研究法: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五、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 调查分析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
- 设计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探究活动。
- 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
- 评估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效果。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研究(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期是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幼儿园小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幼儿园小班教师对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缓慢。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以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2. 分析影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
3. 探索有效的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4. 为幼儿园小班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
2. 影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从家庭、幼儿园、社会等方面分析影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如家庭教育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同伴关系等。
3.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设计根据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如“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等。
4. 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实施与评价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的实施方法,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幼儿园小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数据。
3. 实验研究法:设计并实施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观察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
4. 行动研究法:通过反思性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幼儿园小班教研课题的实施策略。
五、课题研究步骤1. 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目的和内容。
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目标也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下,以幼儿个体差异为依据,注重幼儿个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践效果,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理论,为小班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以揭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体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 实践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通过小班化教学实践,可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幼儿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策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3. 社会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通过小班化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社会性发展的幼儿,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化教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本研究将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涵、小班化教学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小班化教学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
2. 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3. 小班化教学实践效果评价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小班化教学实践效果进行评价,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化教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小班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旺盛、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目标1. 提高小班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水平,使其了解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的精神。
4. 提升幼儿园教师开展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的教学水平。
三、课题内容1. 小班幼儿自然认知与探究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小班幼儿自然认知与探究能力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幼儿在自然认知与探究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活动内容的选择: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如动植物、季节变化、自然现象等。
(2)活动形式的设计: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观察、实验、游戏、绘画等。
(3)活动过程的实施: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
3. 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1)评价方法:采用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幼儿在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中的表现。
(2)反思与改进: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优化活动设计,提高活动效果。
4. 幼儿园教师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教学能力的提升(1)教师培训:开展针对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教学观摩与交流: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自然认知与探究活动案例,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
四、课题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小班教研课题记录(3篇)
第1篇一、课题名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二、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其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正处于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课题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3. 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四、课题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水平。
2.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1)家园共育策略通过开展家长讲座、家园联系册、亲子活动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2)教师指导策略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示范、指导、鼓励等方式,引导幼儿逐步掌握生活自理技能。
(3)环境创设策略在幼儿园环境中,创设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情境,如设置生活区、游戏区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自理。
(4)课程实施策略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融入幼儿园课程,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效果评价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法,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效果进行评价,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五、课题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成果。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等。
2. 实施阶段(1)开展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水平。
(2)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小班教研组教研计划优秀6篇
小班教研组教研计划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方案、述职报告、思想汇报、演讲稿、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thought report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班教研组教研计划优秀6篇教研计划制定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写的教研计划一定要根据平时的教学能力来写,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教研组教研计划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第一学期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存在一定难度,如注意力不集中、自私、粗心大意等问题。
为了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效果,本学期我们将开展“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二、课题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认识,明确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2. 探索有效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提高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效果。
3.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内容1.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理论研究(1)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理论(2)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心理学依据(3)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伦理学思考2.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1)幼儿注意力培养策略(2)幼儿自私行为矫正策略(3)幼儿粗心大意行为矫正策略(4)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策略3.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实施与评价(1)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实施方法(2)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方法四、课题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组织教师学习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对课题的认识。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
2. 实施阶段(1)开展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活动,如注意力培养游戏、自私行为矫正活动等。
(2)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3)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经验和问题。
3. 总结阶段(1)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效果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撰写论文,发表研究成果。
(3)推广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2. 提高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 培养一批具备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
幼儿园小班课题教研流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幼儿园小班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小班课题教研活动应运而生。
课题教研活动是幼儿园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篇将详细阐述幼儿园小班课题教研流程。
二、课题选择与论证1. 课题选择(1)结合幼儿园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课题。
(2)关注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确保课题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考虑课题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2. 课题论证(1)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
(2)对课题进行价值分析,确保课题对幼儿发展、教师成长、幼儿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对课题进行创新性分析,确保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三、课题研究方案制定1. 研究目标(1)明确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2)制定阶段性目标,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2. 研究内容(1)梳理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
(2)分析幼儿发展特点和需求。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方案。
3.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课题研究现状。
(2)观察法: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发展水平和需求。
(3)实验法: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4)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4. 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开展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发展。
(3)总结阶段: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四、课题实施与推进1. 课题实施(1)教师按照研究方案,开展教学活动。
(2)定期组织研讨活动,交流心得体会。
(3)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指导。
2. 课题推进(1)定期检查课题研究进度,确保按计划推进。
(2)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开展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五、课题成果总结与推广1. 成果总结(1)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梳理研究成果。
小班年段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健康、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本课题旨在探究适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信、自律的品质。
2. 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3.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4. 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索适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3. 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1)调查小班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表现,如穿衣、洗手、吃饭、整理玩具等。
(2)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如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动作不协调等。
2.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与方法(1)创设良好的生活自理环境,如设置专门的区域、提供适宜的工具等。
(2)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幼儿参与生活自理活动的兴趣。
(3)开展生活自理技能比赛,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
(4)家园共育,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效果评估(1)观察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进步,如穿衣速度、整理玩具等。
(2)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自理表现。
(3)进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测试,评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
五、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论文,了解国内外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
3. 行动研究法:在幼儿园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策略。
幼儿小班教师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幼儿小班阶段,语言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故事讲述能力作为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幼儿小班故事讲述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 探索适合幼儿小班年龄特点的故事讲述教学策略。
- 提高幼儿小班教师的故事讲述教学能力。
- 培养幼儿小班幼儿的故事讲述能力,促进其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
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丰富幼儿教育理论,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实践依据。
- 实践意义:提高幼儿小班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社会意义: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幼儿小班故事讲述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小班幼儿故事讲述能力的发展现状。
- 分析影响幼儿小班幼儿故事讲述能力的因素。
2. 故事讲述教学策略研究- 分析不同类型故事的特点及适合幼儿小班的教学方法。
- 研究故事讲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导入、讲述、讨论、总结等。
- 探索故事讲述教学与游戏、生活情境的结合方式。
3. 故事讲述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幼儿小班故事讲述能力评价标准。
-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如观察记录表、评价量表等。
- 探索评价结果的应用,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4. 教师故事讲述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开展教师故事讲述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故事讲述能力。
- 鼓励教师参与故事讲述教学研究,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语言教育、故事讲述能力培养的文献资料。
- 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幼儿小班故事讲述能力发展现状的数据。
小班教研课题活动策划方案
小班教研课题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名称:小班教研课题活动
二、活动主题:提高幼儿教育水平,加强老师专业力量
三、活动目标:提升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教育质量以及老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力量,加强小班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四、活动内容:
1. 课题确定:老师提出小班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组织老师选择争辩课题,明确争辩目的和方法。
2. 培训授课:邀请区教研员、教育专家、资深老师等专业人士授课,进行幼儿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讲解。
3. 组织争辩:组织老师开展小组论文和研讨,沟通教育教学和教研心得体会,共享教学阅历和教学资源。
4. 实践争辩:组织老师参与实践活动,观摩本地区和其他地区幼儿园小班教育教学状况,加强老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5. 教改实施:对争辩课题提出改进建议,实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进,让老师将争辩成果提升到实际教学中。
五、活动方式:
1. 课题研讨会:每个小组定期开展一次研讨会,共享争辩成果,
探讨发觉问题,准时解决学术和教育上的难题。
2. 培训讲座:定期邀请专家和资深老师开展讲座和授课活动,丰富老师的专业学问和教学技能。
3. 实践考察:组织老师参访其他优秀幼儿园,全面了解教学、保教的管理和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六、活动时间:每学期支配2-3次。
七、活动地点:幼儿园内或老师团队协商确定其他地点。
八、预算概算:依据具体活动状况作出预算,以保证活动的高质量和有效实施。
九、活动效果:通过举办小班教研课题活动,促进老师间的沟通和互动,建设专业富有创新和活力的老师团队,提高小班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幼儿健康成长供应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养分平衡的教育资源。
小班教研课题
一、课题背景情绪情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条件。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对于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情感问题日益凸显,如情绪波动大、易怒、情绪压抑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幼儿情绪情感培养的有效策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目的1. 分析小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为教师开展情绪情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探索小班幼儿情绪情感培养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内容1. 小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1)情绪表达简单、直观,以哭、笑为主要表达方式。
(2)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他人情绪的影响。
(3)情绪情感需求强烈,对父母、教师的关爱需求较高。
(4)情绪情感认知能力有限,对情绪情感的理解和调节能力较弱。
2. 小班幼儿情绪情感培养策略(1)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1)教师应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创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3)组织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情绪情感。
(2)培养幼儿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1)教会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如高兴、生气、害怕等。
2)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如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
3)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
(3)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1)组织幼儿开展同伴交往活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会分享、合作。
2)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3)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幼儿在家庭中感受到关爱。
(4)加强家园合作1)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绪情感表现。
2)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帮助幼儿改善情绪情感问题。
3)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幼儿情绪情感教育的认识。
四、课题实施步骤1. 研究阶段(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及培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教研子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活动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0--2011年
一、课题的提出: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大多数幼儿都是初次离开家人,在这个学期要让幼儿在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条件。
幼儿园日常生活平常而琐碎,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习惯的养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幼儿意志力弱,行动不稳定,目的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教差,为使幼儿的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并巩固下来,老师一定要把平常琐碎的事情融入到教育中并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这样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孩子们都会在不知不觉的相互作用下,慢慢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具体目标:
整个活动以《纲要》为依据,从而改善不同年龄孩子的进餐、盥洗、入厕、午睡、学习等,使孩子了解一些必要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其中,将养成教育掀起了高潮。
本次活动也是抓好幼儿思想道德建设的开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观念深入孩子心。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措施和内容: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采用多种方法,随时随地有意识鼓励良好行为,示范良好行为,让幼儿在听觉和视觉重复中不断地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1、发现幼儿的优点、及时的鼓励,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关键。
教师的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及时的鼓励,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2、树立幼儿的榜样,积极的鼓励,是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良好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
教师对幼儿关心、鼓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无形地为幼儿树立了榜样。
3、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
幼儿们都有“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为个别幼儿树立榜样,鼓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
2)物质鼓励法。
个别幼儿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红点、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打预防针”法。
在教学活动中对个别不良行为的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我先对其进行鼓励:我觉得我们x x x小朋友可棒啦!上课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能认真地想,我看其他小朋友也会像他们那样的,老师看看谁做得最好,于是经我这么一说大部分幼儿能够自觉遵守纪律,积极进行思考。
4、进行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鼓励,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
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平时注意抓住每个教育时机,适时进行教育诱导,通过随机教育,我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小朋友养成了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有人宠着,一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不合群、做什么事都不吃亏,所以要让我们的家长也要重视起来,从我们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样。
小班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为了让孩子成为健康、聪明、勇敢、坚强的栋梁之材,我们要家园共同努力,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们一份享用终生的礼物!
执笔:顾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