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与设计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_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_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1.影响建筑结构抗震的主要因素不确定性的地面运动的影响。

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产生具有不确定性的多维振动,它是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实现的,它的随机性和复杂性让人难以预测。

地震动的各个分量对建筑都具有危害作用,即一个竖向分量、两个水平分量和一个转动分量。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难以预测性,甚至是毁灭性的。

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影响结构动力分析的因素主要有:结构质量分布不均匀;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节点的非刚性转动;偏心扭转可能使位移增加;柱的轴向变形可能会使周期变长,加速度降低;材料的影响。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着时间的增长或应变的增大而降低,这意味着自振周期可能增长,而加速度反应将减小。

阻尼变化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受震松动以后会变大,且自振周期变长。

基础不同沉降量的影响。

按一般荷载设计的框架结构,当地震系数大于0,基础差异沉降可能造成实际弯矩与设计弯矩出现较大的误差,而这种误差在设计中一般未予考虑。

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施工的任一环节都可能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重要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豆腐渣工程”的抗震性能总是和设计值相差甚远。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2.1结构地震分析法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结构最大地震反应的分析,需要确定内力组合及截面设计的地震作用值。

常用的地震分析法有底部剪力法、弹性时程分析方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非线弹性静力分析法以及非线弹性时程分析法。

其中最为简单的属底部剪力法,其在质量、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的结构中较为适用。

假设结构的地震反应以线性倒三角形的第一振型为主。

并通过第一振型周期的估计来确定地震影响系数。

对于较为复杂的结构体系,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来计算,它的思路就是根据振型叠加原理,将各种振型对应的地震作用、作用效应以一定方式叠加起来得到结构总的地震作用、作用效应。

而弹性时程分析适用于特别不规则和特别重要的结构中,将建筑物看作弹性或弹塑性振动系统,直接输入地面振动加速度记录,对运动方程积分,从而得到各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剪力时程变化曲线。

结构抗震设计专篇范文

结构抗震设计专篇范文

结构抗震设计专篇范文一、前言。

咱来说说结构抗震设计这事儿。

这就好比给建筑穿上一套坚固的铠甲,让它在地震这个大怪兽来袭的时候,能够屹立不倒,保护里面的人安全又安心。

二、地震危害与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地震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大麻烦,它一来,地动山摇的,那些没好好设计抗震结构的建筑就跟纸糊的似的,稀里哗啦就倒了。

你想啊,房子倒了,人住哪儿去?生命财产都受到巨大威胁。

所以啊,抗震设计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是建筑的保命符。

就像日本这个国家,老是地震,要是没有靠谱的抗震设计,估计早就被震得七零八落了。

从历史上那些大地震的惨痛教训来看,没有抗震设计或者抗震设计不达标的建筑,在地震中就是灾难的放大器。

三、抗震设计的目标。

# (一)小震不坏。

咱先说说这个小震不坏。

小震嘛,就是那种时不时来一下,震级比较小的地震。

这时候呢,建筑就应该像个坚强的小战士,虽然有点晃动,但是结构得保持完好无损。

墙上不能突然裂个大口子,梁啊柱啊的也不能歪歪扭扭。

就好比你被人轻轻推了一下,虽然晃了晃,但是站得稳稳当当的。

# (二)中震可修。

再讲讲中震可修。

中震的威力可比小震大多了。

这时候建筑可能会受点伤,像墙皮脱落啊,有些地方有点小裂缝之类的。

但是整体结构还是要能撑得住,不能说一下子就散架了。

就像是人受了点伤,虽然流血了,但是还能去医院包扎一下,修修补补又能好起来。

# (三)大震不倒。

大震那可就是地震里的大魔王了。

这时候房子虽然可能被震得破破烂烂的,但是绝对不能倒。

因为一旦倒了,那里面的人可就危险了。

所以大震不倒就像是最后的底线,哪怕房子被震得像个危房,只要不倒,就能给里面的人留出宝贵的逃生时间。

四、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 (一)场地选择。

场地就像建筑的地基,选场地就跟选房子的宅基地一样重要。

如果能选到那种地质比较稳定的地方,就像把房子建在一个稳稳的大磐石上,地震的时候就比较有优势。

比如说,那些远离活动断层、不在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或者砂土液化的地方就很不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第1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和抗震设计分析前言我国目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建筑企业应把房屋1具体使用需求,对不同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的功能区分,实现建筑结构资源与建筑功能的完美结合。

现阶段,我国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和复杂化,用户对于建筑物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要科学划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合理对建筑内部的空间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建筑设计等相关规范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选型,做到既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又提高建筑物使用效率,又有效节约建筑建造和运营的有关成本和费用。

1.1.3充分考虑结构材料的特性和功能建筑结构的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建筑结构材料,要对相关材料的基本特性、材料的功能以及特点进行充分地分析,在建筑选型以及布置过程中充分分析建筑结构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好建筑结构。

现代建谓的水平承重结构,此类型的结构一般包含有无梁楼盖结构、密肋楼盖结构、肋形楼盖以及平板体系几种,而这些结构一个最大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增加楼层层数。

1.2.3下部结构的选型对于建筑物来说,特别是高层建筑,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基础选型,即下部结构。

此类结构选型的好坏,会对结构的安全、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施工工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做好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有以下几种,分别为:①柱下独立基础:此类基础适合用于层数较少,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

地基为岩石地质时,则可以利用地錨在岩石上锚固好基础,要注意锚入长度≥40d。

②交叉梁基础:即双向为条形基础。

适用:层数不2够与第三抗震性能的水准相满足。

2.1.2地震作用下结构设计要求在多遇地震时,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以及复核结构变形时都要跟弹性设计要求相满足。

经弹性计算分析后可知,结构沿着主轴方向产生的振动形式相似,并且结构的振型、周期、位移形态以及量值都要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结构所具有的地震作用要能够跟高度分布进行响应:有效的质量系数跟楼层剪力的大小要相关的规范要求相满足,同时要确保剪力墙和连梁截面跟剪应力的控制要求、配筋都在合理范围内。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抗震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2、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3、村镇建筑抗震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4、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问题探讨5、建筑抗震设计研究(9篇)全文总字数:15701 字篇一: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摘要:抗震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难度最大,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原因就是在高层建筑中人口非常的密集,如果高层建筑物的混泥土建筑抗震性能相对薄弱,那么在发生地震自然灾害时,易发生坍塌状况,人们不能及时从中逃脱,那么不可想象的后果就会发生,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和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从而改进的方案。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高层;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性设计在建筑行业现在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度,近年来我国及其他的一些国家频频发生地震灾害。

我国对建筑行业的高层设计提出了关于抗震性的设计目标,根据我国的一些标准法则,要求设计目标要达到大震不倒,小震不坏的情况。

高层的混凝土建筑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以实现其目标。

1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要求在高层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进行加强,同时要保证高层建筑在遇到地震时建筑物不会坍塌或者倾斜的情况,同时经过恰当的围护可以保持建筑物的使用,若遇小型的地震时整体结构能保持稳固不会损坏。

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稳定性想要得到提高,在其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得影响,其要求也要做到刚柔并进使高层混凝土建筑能科学合理的受力,以强消弱弯的原则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特点从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方面上看,高层建筑的垂直荷载方向没有变化,而其高度越高就不能增长高层建筑的引起量,从而使建筑物的高度与弯矩是成二次方变化的,那就要求建筑的载荷要均匀分布。

根据较为专业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特点来说,高层建筑为悬臂垂直结构受水平与垂直荷载的影响,其混凝土结构会产生弯矩和极大的轴向力[1]。

建筑结构论文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抗震设计论文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中,对抗震设计的要求非常高,致力于优化建筑抗震设计,强化建筑的抗震特性,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

抗震设计是一项复杂的项目,必须以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为主,注重抗震标准设计,推进建筑抗震的优化性发展,最主要的是维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保护建筑的安全,体现抗震设计的优势和价值意义。

引言:在当今地震的预测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下,要想通过预测手段来完成地震预测是非常困难的,为了降低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就要在建筑结构上下功夫。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建筑的整体宏观性上出发,结合建筑的结构性和功能性,进行建筑抗震的整体设计。

同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新型材料,最大程度的提高其性能,以满足实际的抗震需求。

1.建筑抗震设计理念我国针对建筑的抗震设防被划分为“三水准、两阶段”,其中三水准指的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在进行第一设防强度的设计中,震感要普遍低于本地区的历史地震等级,在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可以不被损坏,并且能够正常使用,所以在进行第一设防强度计算中要以建筑的承载力极限状态为基础,保证弹性的变形限值。

其次是进行第二设防强度的计算中,所取值尽量符合本地区的常见设防强度,并且使结构弹性能够符合弹性变形值,在这一设计中要保证建筑在受到破坏的状态下,不修复依然能够继续使用,这就要求建筑的延性能力不发生变形和脆性破坏。

最后是第三设防强度的计算,这要求抗震强度要高于地震的设防强度,在结构发生破坏后,仍然能够根据结构的变形性不倒塌,不发生威胁生命财产的现象,最大程度的保证人员安全,同时提升建筑必须具备更大的变形能力,其弹塑形变不会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三个水准强度的地震作用水平,按三个不同超越概率(或重现期)来区分的: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63.2%,重现期50年;设防烈度地震(基本地震):50年超越概率10%,重现期475年;罕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 2~3%,重现期平均约为2000 年。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能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能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性能论文【摘要】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关系重大,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强化立法,执法,促进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监督体系的构建;建筑企业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开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理论和实践经验,调整抗震设计方法,切实地将抗震设计工作做到实处。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思路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应遵循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在这种设计思想下,结构抗震设计已经经历了刚性设计、柔性设计、延性设计和结构控制设计4个阶段。

随着对结构非线性性能的研究,人们发现设计结构所取的地震作用只是赋予结构一个基本屈服承载力,当发生更大地震时,结构的控制部位进入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并靠其屈服后非弹性变形能力来承受地震作用。

从而形成了结构在一定水平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并达到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来耗散能量的现代抗震设计理论。

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其主要内容是:合理选择确定结构屈服水准的地震作用。

先以具有统计意义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该地区地震强弱标志值(中震),再以通过地震力降低系数R得到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小震)来进行结构的强度设计,从而确定结构的屈服水准,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满足结构设计时的对应的延性能力。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基本对策(一)选择的建筑场地和地基有利于抗震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作出综合评价。

选择对抗震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为避免建筑物发生“共振”破坏,应尽量使地震动卓越周期与待建建筑物的自振周期错开,减少地震能量输入。

从地震的调查结果看,存在“共振”破坏,同一场地,地震会“有选择”的破坏某一类型建筑物而“放过”其它。

《抗震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分为4类。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②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③地基分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论文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论文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论文抗震设计论文【摘要】地震灾害涉及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类生活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也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题之一。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好坏是建筑物能否取得良好抗震效果的前提,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要根据理论分析,选择的结构布置和合理的材料运用,从多个方面慎重考虑,从而使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地震带来的危害。

一、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的因素1、建筑物自身的结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影响抗震效果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建筑物若要达到抗震目的,无论点式住宅或是版式住宅,都必须进行合适的结构设计,保证抗震措施合理,能够基本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如果建筑物平面的布置较为复杂,质心与刚心不一致,将会加剧地震的作用影响力,增强破坏性。

所以,建筑物的结构平面布置应尽量保证质心和刚心重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建筑结构建造材料和施工过程建筑结构的材料是影响抗震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这个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这样一点:在一般情况下,地震对建筑物作用力的大小与建筑物的质量成正比。

在同等地震环境下,建筑物使用的材料越好,其受到的地震作用力也相对较小;反之,建筑物就会遭到地震很大的作用力。

所以,在实际的建筑物的建设中,建议多采用隔断、板楼、维护墙等构件,广泛采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板、塑料板材等质轻的建筑材料,这将会有利于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

建筑结构施工过程同施工材料共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效果。

3、建筑物所处地质环境情况在地震中,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岩石断层、山体崩塌、地表滑坡等使得地表发生运动,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或海啸、水灾等次生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在造成建筑物破坏的诸多原因中,有些是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预防的。

所以,在选择建筑工地的位置之前,要进行详尽地勘探考察,分析地形和地质条件,避开不利地段,挑选对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地点。

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抗震及其意义土木1015 佟立夫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是地表的破坏和建筑物、构筑物的破坏与倒塌。

据对世界上130余次伤亡较大地震灾害进行的分类统计表明,其中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破坏、倒塌造成的。

因此,对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依法进行相应的抗震设防,使其在破坏性地震中不损坏、不倒塌,是避免人员伤亡的关键。

建筑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及安全施工措施在建设工程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地震灾害防御是地震发生前应做的防御性工作。

震害防御主要有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工程性防御措施是减轻地震灾害最主要的途径。

工程性防御措施是用工程的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来完成防御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

我国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作了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经过国家和省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图汶川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已建成的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以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建筑物、构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补强措施。

一、关于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概述我国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

现行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以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

结构抗震设计专篇范文

结构抗震设计专篇范文

结构抗震设计专篇范文结构抗震设计,这可是建筑领域里相当重要的一块呢!你要是做建筑相关工作或者学习建筑知识的话,肯定不能忽视它。

我觉得吧,一开篇就得把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点明。

就像你要跟人介绍一个超级英雄,得先说他为啥这么厉害。

“结构抗震设计关系到整个建筑在地震这种极端灾害下的安全性啊!”这一句话简单又直接,让人一下子就知道我们为啥要搞这个设计。

接下来呢,你可以讲讲结构抗震设计都涉及哪些方面。

这里面可多了,什么建筑的结构体系选择啦,材料的选用啦。

比如说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这些不同的体系在抗震性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我觉得在描述这些的时候,不妨举些实际例子。

像有些老房子是砌体结构的,在抗震方面就比较薄弱,对比一下现在新建的高楼大厦采用的先进结构体系,是不是就很直观了?在设计过程中,构造措施也是关键的一环。

这个部分其实还蛮简单的,但别忘了前面提到的几点哦。

比如说梁柱节点的加强,这对于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在地震时的表现至关重要。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梁柱节点不牢固,那地震一来,建筑还不得散架了呀?那怎么让这个专篇更出彩呢?我想啊,你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自己的见解。

就像我一直认为,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规范要求的最低标准,还得有点前瞻性。

谁知道以后地震的情况会不会更复杂呢?所以稍微提高一点抗震标准也未尝不可嘛。

这是不是让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再说说图表的运用吧。

有时候一张简单的结构示意图或者地震力分布图表,比你写一大堆文字都管用。

不过呢,也别搞得图表太多太复杂,那样反而会让人眼花缭乱。

适当地插入一些关键的图表,就像给文章加上了点睛之笔。

写到最后你可以总结一下结构抗震设计的整体思路和要点。

这就像是把之前撒出去的珠子用线串起来一样。

“总之呢,结构抗震设计就是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从结构体系到构造措施,从地震作用计算到前瞻性的思考,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相关推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论文摘要:在自然灾害的范畴内,地震属于危害性较大的一种。

近些年,频繁出现的地震灾害严重的威胁到了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特别是人民居住环境遭到了损坏。

为此,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随着国家在地震学领域、建筑学领域和地理系统等专业方向的科学发展。

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何根据国内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设计出更为安全,抗震性能更高的建筑物,是很多施工单位及设计方普遍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主要基于经济、实用以及安全的理念,建筑结构设计作为整体建筑的基础,其自身能反映出建筑的整体风格,是建筑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只有在灾害没有发生之前做好防控的工作,才能减少在灾害发生时造成的物质损失,提高建筑抵御灾害的能力,促进了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1.建筑结构中关于抗震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建筑结构中进行抗震能力的考虑方面,必须结合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建筑结构体系的适当构建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规则等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1.1合理选择建筑抗震场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抗震设计的考虑上,必须注重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选择了合理的抗震场地进行建筑施工,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当地震发生时,会导致地表的各个位置发生不规律的移动,所坐落位置的地质结构和性质不同,发生的地震灾害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当地震中发生剧烈的地面震动时,如果场地选择本来就不妥当,建筑结构遭受的破坏就更加的严重,严重的会导致建筑物的坍塌。

1.2严格规范建筑结构体系的构建在抗震设计实施前的建筑结构抗震方案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建筑结构体系和安全方面的方案考虑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抗震结构的选择上,避免以偏概全,因对特殊建筑结构考虑而忽视了整体的结构构件,需要从整体进行建筑抗震性能的把握。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摘要】抗震设计是房屋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抗震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房屋的抗震性能。

因此,要重视结构抗震设计,降低地震对房屋的损害。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有了更加显著的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人们在选择建筑物时,既要建筑有一定的舒适性,也要求建筑物有比较好的质量和较强的抗震性。

要想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首先就要有一个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因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主要是来源于建筑结构设计的。

一、房屋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特点1、控制建筑物的侧移是重要的指标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建筑结构所产生的水平剪切力占主导地位,所以建筑物会产生明显的侧移,随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曾加,结构的侧向位移迅速增大,但该变形要在一定限度之内,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安全以及使用功能。

2、地震荷载中的水平荷载是决定因素水平荷载会使建筑物产生倾覆力矩,并且在结构的竖向构件中引起很大的轴力,这些都与建筑物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故随建筑结构高度的增加,水平载荷大相径庭。

3、要重视建筑结构的延性设计建筑结构随着高度增加,刚度减小,显得更柔,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大。

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要有足够的变形能力,使结构进入塑性变形阶段仍然安全,需要在结构构造上采取有利的措施,使得建筑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1、建筑场地的选址策略在抗震减灾当中,效果相当好的一个措施就是对建筑场地进行选址,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掌握了抗震减灾工作的主动权。

其原则如下:第一,选择在相对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小的地段。

第二,选择工程结构地震反应相对较小的地段。

如果选择在土质松软的地基上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就要考虑到建筑结构整体的基础性能,来应对在地震发生时会出现不均匀变形的情况;如果选择的是在比较稳定的地基上设计建筑结构,就要考虑地基和建筑结构之间的震动特性,防止在地震发生时出现共振反应。

第三,选择相对来说地震反应比较小的地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要点探析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要点探析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要点探析论文(共4篇)第1篇:试探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式汶川5.12地震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便高达八千亿元,而人员伤亡更是触目惊心。

由此可见,建筑结构优质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可显著降低地震灾害伤亡人数,并控制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从设计层面如何有效提升框架结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尤其是建筑在强震作用影响下的预防倒塌性能,成为我们应主力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式1.采用隔震设计技术营造以柔克刚效果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隔震技术是一类效果显著的新型工程抗震方式,我们可通过安放消能隔震装置,例如隔震垫、橡胶于结构建筑基础与底部之间,将基础同上部结构有效隔开,进而令其动力作用与性能有效改变,显著减轻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营造以柔克刚的良好建筑结构抗震效果。

通过国内外工程实践与大量试验证明,该隔震设计体系可令结构水平加速度地震反应有效下降约百分之六十,进而控制或消除了建筑结构受到地震的损坏影响程度,提升了建筑物与空间内部人员的安全水平。

一般来讲该隔震体系技术拥有强大的垂直方向承载力,可达到五十至两千吨,同时该设计技术体系拥有较大垂直向压缩刚度,相应的其水平向具有的变形刚度有限,仅为每毫米四分之一千牛至每毫米一点八千牛,而其在水平向变位极限值较大,最大可达到五十厘米,并具有较充足的初始刚度,可抵抗轻微地震与风荷载。

一旦发生强烈地震时可产生一定程度的柔性自由滑动。

而倘若发生了较大变形则会回升刚度,发挥一定的限位与保护作用。

其中采用橡胶钢板夹层隔震垫可有效发挥显著复位能力,通过实践研究不难发现,其在众多地震灾害中均能产生瞬时自动复位。

再者该类技术方式构建的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其服务使用寿命高达七十年左右,因而远远高出一般住宅、民用建筑使用期限五十年的寿命要求。

另外隔震建筑结构设计方式主要使用在重要多层与低层建筑中,例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商场与各类重要职能单位建筑。

2.减震消能结构抗震设计方式减震消能结构抗震设计方式主要指位于某些建筑结构部位,例如剪力墙、支撑、连接缝、节点或连接件等位置合理设置消能元件或阻尼装置,利用该消能装置内含的非线性摩擦滞回变形进行能量耗散,或对地震能量进行吸收,进而降低主体建筑结构竖向与水平向的地震反应,避免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倒塌或破坏现象,以实现抗震、减震科学目标。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研究论文.doc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研究论文.doc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研究论文1.传统的抗震方式首先,传统的抗震理念是从长期积累的工程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不具备精确地可测量性和科学性,如此一来,得到的结果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是根据主观意识和局部客观意识得到的,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考核。

另外,即使通过理性分析得到结果,也只是定性而不是定量分析。

抗震建筑的设计被强加以法定意义上的不可逾越性,给土木工程设计人员造成一定的工作局限性。

2.结构设计的根本点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想使材料灵活运用,就需要结构上的形状简练,简单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加清晰的对建筑物的每个部件进行分析,提升数据的精确性。

其次是竖向结构的设计,如何更加均匀是要着重注意的,保证建筑物不会因为遭受猛然的外力袭击而发生改变。

再就是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建筑物的根基最为重要,假设底部的承重能力差,那么各部件的牢固性将减弱,使得重心偏离根基点。

1.建立过程中的场地选择建筑设计之前的必要环节就是选择场地。

在进行调查工作时,关于整块地域的地形地貌也要加以了解,有些地层曾发生过断裂、凹陷的情况,应适当避开,确保建筑工程中的抗震效果。

假设局部凹凸不平的地域无法躲避,要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不良路段加固防护。

2.建立材料及建立结构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从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土木工程设计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的初始阶段要针对不同的材料进行仔细研究,以及材料的质量对整个建筑物的影响。

通常意义上说,要致使少量材料的损坏对整个抗震效果并无影响,防止出现依赖单一材料进行设计的情况。

除此之外,工程运作前的设计简图也是重中之重,图纸应明确地表现材料发的作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重量承载力。

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注意整体的结构强度,采取具体可行的加固方式,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工程设计的高度选择在生活中,不管何种工程的实施都需落实在一定的高度根底上,工程设计的高度选择对于提升建筑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实际情况调查得出,地震在发生的过程中,高度与地震带来的危害成正比,即高度越高危险性越大,破坏越严重。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提出原因及必要性每栋建筑物都是一个空间结构体,在荷载作用下各构件并非是以脱离体系的单一构件独自工作,而是以相当复杂的方式共同工作,精确计算其作用和受力是相当困难的,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尤其如此,由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构件受力状态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人们对地震时结构响应认识的局限性和模糊性、理论计算中的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注定了在现阶段无论计算工具再如何发展,计算过程再如何严格,其结果也只能是一种比较粗略的估计,甚至有时还根本无法计算。

显然在结构设计中,仅依靠现有理论进行抗震计算往往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因此在不确定因素众多,受力状况复杂的结构抗震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提出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涵义所谓抗震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过计算,尤其在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结构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实验现象和工程经验中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总体的角度来进行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一)建筑场地的选择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以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土体液化等。

因此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建筑场地是减轻建筑物地震灾害的第一道重要工序。

(二)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及竖向剖面的布置建筑物平面和立面的规则性是抗震概念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规则的建筑方案体现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基本对称;结构体型简单;抗侧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上下变化连续、均匀。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力措施方法论文(共6篇)
1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和抗震设计分析
前言
我国目前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建筑企业应把房屋建筑抗震能力作为检验房屋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关乎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房屋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减震抗震这一问题,为减少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做出贡献。

1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分析
1.1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应考虑的因素
1.1.1综合考虑周围环境
房建结构的类型以及选型也会受到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影响,基于此,有关部门要合理地评估好基本的设计方案,科学评估建筑物的选型对于建筑物内部结构布置的间接影响,确保在确定建筑结构的形式时,充分发挥周边环境的优势,合理地分析好建筑物的基础结构所处的环境、所处地质状况的需求以及地貌特点等,力求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造型及周围环境实现和谐统一。

1.1.2结构设计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建筑物的功能不同,建筑设计及选型也需要进行调整,布置时要按照建筑物的具体使用需求,对不同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的功能区分,实现建筑结构资源与建筑功能的完美结合。

现阶段,我国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综合化和复杂化,用户对于建筑物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

工程结构抗震论文3000字_工程结构抗震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工程结构抗震论文3000字_工程结构抗震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工程结构抗震论文3000字_工程结构抗震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工程结构抗震论文3000字(一):土木工程结构中的抗震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我国的土木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的建设需求量越来越大,现代建筑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面临着愈加复杂多样的抗震问题,加强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可以避免震灾对工程建筑造成严重损害,最大限度提高工程建筑的抗震性能,保护人民财产与生命安全。

本文从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强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两方面探讨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以期为国家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进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问题;分析众所周知,地震会给土木工程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土木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抗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受到了行业的普遍关注。

基于这一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将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技术加以不断优化,这样才可以有效保障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提升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满足当今人们对于土木工程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一)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建筑群的落成,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在建筑工程中,加强土木结构中抗震问题的研究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有些建筑单位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导致建筑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只注重建筑的地理位置或者美观程度,忽视了建筑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这样就会导致在面对地震时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抗震问题,提高重视程度,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

(二)有利于推动城市规划的进程在城市规划中,有很多的建筑单元,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要对整体的布局进行充分的考虑。

要想提升市政工程的规范性就要提升抗震设计能力,推动城市规划的进程。

一旦建筑受到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的破坏时,就会影响到市政规划的进程,这就需要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而提升建筑物的寿命,在周边建筑单元建设的时候,能够和城市规划的图纸进行分析,提升建筑结构布局的多元性。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共4篇)第1篇: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1.1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造成该损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

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不够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导致设计方案中的抗震计内容被忽视,这种情况在一些改建,扩建工程中尤为普遍,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就会留下致命的隐患。

因此,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抗震规范的条款,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来选择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

必须考虑怎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为了检验建筑抗震结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目前可采用三种验证手段:第一进行建筑抗震模型试验;第二对建筑地震反应监测;第三对建筑震害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验是实践的一种近似体现。

与航天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相比,由于建筑结构体型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足尺建筑结构的抗震加载试验,因此通常采用建筑抗震模型结构试验。

近几年,国际上陆续举办多次不同类型建筑抗震结构的盲测试验,以检验现有的各种抗震设计计算模型的模拟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软件甚至采用同一软件所模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果相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此外,由于在已有的建筑安装监测设备数量很少或甚至没有,而地震灾害又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这也大大降低了利用地震反应监测检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1.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现在不少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

抗震结构论文

抗震结构论文

抗震结构设计课程论文班级:大禹力学姓名:任**学号:**********任课老师:张旭明第一章地震与地震灾害1.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其中地震波又分为S波及P波。

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某地点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该地点地壳运动的猛烈程度,是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

地震类型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

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

科学家用地震烈度来衡量地震破坏程度。

1.2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论文模板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论文模板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课程论文----------------------------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班级: 08级房建本1班----------------------------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学生姓名:万承洋----------------------------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学号: 0802080113----------------------------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许昌学院----------------------------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城市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摘要] 高层建筑设计,随着新型结构、高性能材料的出现人类建筑也势必再上新台阶,----------------------------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新型结构搞成建筑要求同时能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这就需要从目前抗震设计----------------------------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现状出发,本文首先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特点出发,结合其设计的要点,最后具体阐述高层----------------------------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建筑设计与抗震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抗震设计体系浅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四种传统钢结构的类型,并就各自结构设计特点上探讨抗震性能,后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提出耗能减震钢结构设计思路,并分析了这种体系的优越性,以期推广该体系的应用,促进我国钢结构的发展。

关键字:钢结构;耗能减震;住宅设计
1.前言
近年来相继在汶川、海地、智利、日本等地发生的大地震,无不说明当前全球正处于地震多发活跃期,中国处于太平洋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属于发生大地震频繁区域,而建筑灾害则成为地震灾害中最具破坏和杀伤力的灾害。

在当今地震预报难以取得突破的背景之下,加强建筑抗震是根本! 当前我国现存建筑结构主要包括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少量的木结构。

而多次震害调查显示,常见的几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从低到高依次排序为:土木结构、砖混结构、底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

钢结构以其强度高、自重轻、延性好成为了抗震性能最优良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在地震中的受损率远低于其它结构形式。

2010年智利发生8.8级特大地震,其死亡人数仅有452名。

距离震中仅90公里的便是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市,尽管人口稠密,但造成的伤亡却很少。

其原因就是很多居民建筑都是钢结构,抗震能力很强。

有关调查表明,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比例不足5%,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40%以上,日本这一比例更是接近50%,这说明我国的钢结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具体分析
2.1 钢结构体系种类及特点
(1)冷弯薄壁型钢体系
构件用薄钢板冷弯成C形、Z形构件,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杆件间连接采用自攻螺钉。

冷弯薄壁型钢体系以冷弯薄壁型钢作为基本承重
杆件,是一种新型的轻钢结构建筑体系,其结构强度高、重量轻,其重量是普通混凝土结构的1/3左右,并能满足大开间的需要,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住宅提高10%-15%左右。

该体系通常设计成密肋柱并用木质板材蒙皮的板肋构造,这种构造整体性能好,不易被地震力所破坏。

但这种体系节点刚性不易保证,抗侧能力较差,一般只用于1~2层住宅或别墅。

(2)框架体系
目前,这种体系在多层钢结构住宅中应用最广。

纵横向都设成钢框架,门窗设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开间,便于用户二次设计,满足各种生活需求。

该体系具有受力明确,平面布置灵活,便于大开间的设置,可充分满足建筑布置要求的特点;同时制作安装简单,施工速度较快。

钢框架考虑楼盖的组合作用,运用在低多层住宅中,一般都能满足抗侧要求。

钢框架体系主要由梁、柱构件刚接而成,依靠梁、柱来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但是由于目前框架柱以H型钢为主,弱轴方向梁柱连接的刚性难以保证,因此设计施工时须慎重处理。

此种结构体系侧向刚度较小,抗震性能差,建筑成本较高。

(3)框架支撑体系
在风载或地震作用较大区域,为提高体系的抗侧刚度,增加轴交支撑或偏交支撑效果很好。

这种体系为多重抗侧体系,而且梁柱节点、柱脚节点可设计成铰接、半刚接,施工构造简单,基础主要承受轴力,体形较小,因此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

当结构产生层间变形时,支撑承受水平力,从而使体系获得比纯框架结构大得多的抗侧力刚度,减少建筑物的层间位移。

该体系用钢量相对较大,由于支撑杆件的存在往往影响墙体和门窗的布置。

但此种结构因体系延性小、耗能能力也小。

地震荷载作用下,支撑中的受压杆件容易发生压屈失稳,致使整个结构体系承载力降低并产生较大侧移。

该体系主要是利用结构主体耗能,最终将导致主要结构杆件塑性变形过大,难以修复。

(4)框架剪力墙体系
包括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钢板剪力墙两种形式,一般用在低多层住宅
中。

此结构体系中,框架为主要承重骨架,剪力墙为结构的主要抗侧力体系。

国外剪力墙多采用组合剪力墙,即在薄壁钢板剪力墙两侧增加混凝土板,混凝土板防止钢板的平面外屈曲,提高剪力墙的强度和耗能能力。

此种体系中剪力墙属于刚性结构,而钢框架属于柔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水平力,有时高达90%,即使将钢框架做得较强,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这种体系的二道防线的抗震能力很弱。

(5)交错桁架体系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的骨架由房屋外侧的柱子和高度为层高、跨度等于房屋宽度的桁架组成。

在相邻柱上为上下层交错布置,楼板一端支承在桁架上弦杆,另一端支承在相邻桁架的下弦杆。

垂直荷载则由楼板传到桁架的上下弦,再传到外围的柱子。

该体系利用柱子、平面桁架和楼面板组成空间抗侧力体系,具有平面布置灵活、楼板跨度小、结构自重轻、经济实用、高效的特点。

该体系横向可看成是支撑框架,纵向则可看成是无支撑框架,结构计算时可从横向和纵向分别单独对待。

该结构体系在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很差,由于腹杆较早出现非弹性变形导致杆件承载力及刚度突然减小。

综上所述,不同的钢结构体系设计都存在一些问题,在强震作用下都体现出一定的弱点,而每一次结构设计的调整,都以建筑成本的大幅加高为代价。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当前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显著下降的背景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却令人震惊。

例如,1989年美国加州洛马普里埃塔M7.1级地震,死亡63人,经济损失为100亿美元;1994年,加州北岭M7.1级地震,死亡73人,经济损失达到200亿美元;1995年,日本阪神M7.1级地震,伤亡5500多人,经济损失达到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震后的基本恢复重建工作花费2年,耗资近1000亿美元;2010年我国青海玉树M7.1级地震,死亡2698人,失踪270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与此相比,我国1976年唐山M7.8级大地震的经济损失仅为50亿美元。

2.2 浅析钢结构耗能减震设计
传统钢结构体系是通过加强结构侧向刚度以满足抗震要求的,但结构
越强刚度越大,地震作用也越大。

这对于高层、超高层钢结构,会造成严重的制约。

而耗能减震抗震设计则是把钢结构的某些非承重构件设计成耗能构件或在钢结构的某些部位(节点或联结)安装耗能装置。

在风荷载或轻微地震时,这些耗能装置仍处于弹性状态,结构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在强地震发生时,随着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增大,这些耗能装置将率先进人非弹性变形状态即耗能状态,产生较大的阻尼,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保护主体结构在强地震中免遭破坏。

在传统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由于钢结构本身阻尼比很小,依靠结构阻尼耗散的地震能量非常有限。

为了终止地震反应,只能依靠主体结构产生大量的塑性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但是这样必然导致主体结构的严重破环,甚至倒塌。

而在钢结构耗能减震抗震设计中,通常将阻尼器与支撑串联组成耗能装置。

在地震作用下耗能装置率先进入工作状态,大量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

这样既可以保护主体结构免遭破坏,又可以迅速衰减地震反应,确保结构的安全。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要求结构在不同的地震风险水平下满足不同的性能水平要求,而耗能减震钢结构通过改变耗能装置的参数和数量可以方便的控制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实现不同的性能目标。

因此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和耗能减震技术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钢结构耗能减震设计形式与钢框架-中心支撑形式基本相同,但其支撑构件并非中心支撑而是耗能支撑,耗能支撑与主体结构之间一般通过螺栓或焊缝连接。

该耗能体系一般可在传统的结构主体上实现。

比如在传统的钢框架体系上去掉填充墙,将耗能装置安装在结构当中;将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的中心支撑换成耗能支撑;钢结构耗能减震设计不适合采用钢框架-偏心支撑的形式,原因就是该体系主要是利用主体结构来耗能的,其主梁在强烈地震作用后一般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而难以修复;而对于钢框架-剪力墙体系,可以将剪力墙去掉,换成耗能支撑;对于交错桁架体系,则可将耗能支撑直接交错布置在桁架上即可。

2.3 钢结构耗能减震设计的优势
(1)安全性
由于耗能减震设计模式设有非承重耗能构件或耗能装置,因而具有很大的耗能能力,在地震中能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消耗地震能量及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保护主体结构和构件免遭损坏,从而确保结构在强地震中的安全性,而且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使建筑结构物迅速恢复使用。

(2)经济性
传统钢结构体系主要通过加强结构、加大断面等途径提高建筑的“硬性抵抗”结构抗震性能,使结构的造价明显提高。

钢结构减震体系是通过“柔性消能”来减少结构地震反应,可以减小构件断面,而其抗震性能反而提高。

(3)技术合理性
耗能构件或装置属“非结构构件”,即非承重构件,其功能仅是在结构变形过程中发挥耗能作用,对结构的承载力和安全性不构成任何影响或威胁。

所以,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在技术上安全可行。

3.结语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及历次地震震害均证明,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当前,大众也认识到了居住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从设计规范上尽快出台耗能减震钢结构结构设计规范,使耗能减震钢结构能进入一个快速、良性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等.从汶川地震灾害看钢结构在地震区的应用.建筑钢结构进展,2008.
[2] 张爱莲等.从玉树地震看钢结构在震区的发展.科技风,2010(9)
[3] 赵风华.钢结构设计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