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a612599e31433238689383.png)
《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社第九册第五课中的表演内容。
第五课以“故乡”为题,让学生在音乐中领悟对家乡、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歌曲优美抒情,4/4、3/4拍,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时的快乐心情。
歌曲由两个简单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从弱拍起,旋律平稳,表达出人们对故乡小路的一种深沉的思念,特别是变化经过音的出现,使音乐出现一种朦胧的美感,使人真切的感受到儿童时故乡的一种亲切和美好;第二乐段以一个六度跳音开头,将人们的情绪渐渐推向高潮,二声部的渐进,表达出了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音乐结束时渐弱渐慢的哼鸣旋律,表达出人们对故乡的思念意犹未尽,思乡之情绵绵不断,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二、学情分析从小就生长在城市里的学生,很多是没有“故乡”的概念的,他们仅有的“故乡”的认识,很多是源于书本和言传。
上一课更多的是从“小家“来培养孩子们的喜爱之情,而本课则要让学生体会对“大家”的思念,所以老师要从一些诗歌入手,触发学生的情感。
老师从音乐“为什么用弱拍起?”“为什么要用变音记号?”“为什么要变拍子?”“为什么结束时要用哼鸣?”等音乐的问题来层层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体验情感。
三、教学目标1、能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用歌声表现爱故乡、爱家园的情感,并在聆听、演唱、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中,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听辨歌曲的两个乐段,在演唱中体会其不同的情绪变化。
3、利用口琴辅助二声部学习。
4、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学生在作品理解中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1、分析歌曲、有感情的演唱。
2、二声部学习。
五、教学难点:变拍子,用三、四拍子指挥图示为歌曲划拍。
六、教学流程:。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5课故乡-第五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人音五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5课故乡-第五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86000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1.png)
故乡的小路课题: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故乡的小路》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课标解读: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故乡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珍惜童年时光的美好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体会到游子的思乡之情,并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参与其他的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
教材分析:《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
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
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临时变化音在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
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
结束以哼鸣重复末乐句的后半句,仿佛还沉浸在无穷的思念之中。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
通过老师的引导,能用他们喜欢和擅长的演唱、聆听、朗诵、表演、创作等多种形式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不断成熟,他们渴望被认可,也更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音乐感悟和个性独特见解。
设计思路:教学中我以思乡为主线进行教学,直接导入思乡主题,既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又使学生的审美情绪得到提高;通过歌曲的情感处理,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歌曲的意境,表达绵绵的思乡、爱乡之情。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
2、知识与技能: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认识并能在歌曲中唱准升4。
3、过程与方法:能用连贯的气息,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声部),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e6206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7.png)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一. 教材分析《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受到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
歌曲的节奏较为简单,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对故乡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故乡的小路》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感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的情感。
4.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运用合适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情感。
3.培养学生对故乡的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故乡的美好。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体会故乡的情感,培养对故乡的热爱。
3.合唱教学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钢琴或其他伴奏乐器。
3.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故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提问学生对故乡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歌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故乡美景有哪些特点?让学生从歌曲中汲取灵感,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人音版五上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上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b8807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9.png)
3. 及时反馈:将作业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需要提高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4.பைடு நூலகம்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 理解歌曲中的和声配置,学习常用的和弦进行。
4. 歌词内容:
- 学习歌词,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情感。
- 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演唱技巧:
- 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掌握呼吸控制、共鸣等技巧。
- 熟悉歌曲的演唱风格,如:抒情、悠扬等。
6. 音乐表现:
- 学习如何通过音乐表现歌曲的情感,如:力度、速度、音色等。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故乡的小路》的歌曲结构和音乐特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歌曲情感和表达方式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 探讨音乐与情感的相互关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7. 团队合作:
- 学习合唱技巧,如:声部配合、节奏同步等。
-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8. 文化认知:
- 了解故乡文化,认识家乡的音乐、风俗、地貌等特色。
- 强调音乐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培养文化自信。
1. 歌曲背景:
- 《故乡的小路》是一首表达对故乡眷恋的歌曲,作者通过描绘故乡的小路,展现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
5. 演唱技巧: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精选多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f099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3.png)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乡间的小路》教案教学理念: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乡间的小路》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带气息的歌唱和头声。
2、技能目标:尝试头声的练习和带气息的歌唱,学唱《乡间的小路》。
学会看指挥歌唱。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走进八十年代台湾校园歌曲,并充满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课件,打击乐,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情境练声中训练呼吸音高师:听着美妙的音乐感觉不错,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乡间的小路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同学们细想一下,如果是你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生:晚霞,晚风,小草,漂亮的野花…… 师:让我们来吻一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
(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师:在你的左脚边有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们来吻一吻。
师:在你的右前方还有一朵更漂亮的小花,我们再来吻一吻。
生:吻花。
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
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
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师:让我们带上气息来唱一唱这条练声曲吧。
3ˇ|2--|| lu lu lu二、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
师合钢琴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设置疑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绪如何?”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回答)师总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对!共三个部分,一三部分旋律相同。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85c4d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a.png)
此外,歌曲情感表达方面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地方。在课堂上,我通过讲解歌曲背景和引导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故乡故事,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但从学生的演唱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在情感表达上还不够到位。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入更多关于情感表达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二声部合唱技巧:培养学生二声部合唱能力,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配合。
-歌曲情感表达:理解歌曲内涵,通过演唱传达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举例解释:
在歌曲旋律学唱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掌握,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演唱《故乡的小路》。在二声部合唱技巧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通过分组练习、相互倾听,提高合唱效果。在歌曲情感表达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使学生能够通过歌声传达出这种情感。
4.歌曲创作背景介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
5.音乐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开展音乐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故乡的小路》,培养学生对优美旋律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歌曲,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二声部合唱技巧以掌握歌曲中的高音或低音,影响整体演唱效果。
-二声部合唱协调:学生在二声部合唱时,容易受到另一个声部的影响,难以保持自己的旋律稳定。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17f06fbe1e650e52ea9940.png)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案故乡的小路》教学目标:1、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
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基本素质。
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1、变拍子与变音记号的掌握。
2、“4”与“#4的音高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由欣赏《乡间的小路》导入。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条熟悉的小路。
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小路上都有些什么呢?你能试着给大家讲讲吗?生:思索并举手回答。
2、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3、展示《乡间的小路》的多媒体课件(MTV)。
让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地欣赏《乡间的小路》。
允许同学轻声跟着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令人流连忘返。
三、引入要学唱的歌曲《故乡的小路》。
今天啊,老师带你们参加海外游子的音乐聚会去!1、师:既然来参加音乐聚会,那么肯定要表演节目的,下面我们也来表演一下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气息趣味练习:大家随老师一起,在黑板上用笔画一幅自己心中的故乡的小路的简笔画。
(学生随老师的画笔作气息练习。
方法是学生先吸足气,保持住,随着老师的粉笔动而发出“咝”的声音,老师画长线或曲线,学生就发出长长的“咝”的声音,就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老师画短线,学生就发出短促的“咝”的声音。
)3、初听范唱,把握歌曲节奏、情绪、旋律的特点。
师:在今天的音乐聚会上,我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我们要和游子共同学唱一首思乡的歌。
(媒体播放《故乡的小路》范唱)提出两个问题:①歌曲内容是什么?②歌曲由几个声部组成?4、学唱歌曲。
(1)跟师唱简谱。
(2)大家唱谱子时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你发现哪些地方比较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生视唱并交流。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第二课时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第二课时故乡的小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4dcb8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c.png)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故乡的小路》歌曲创作背景的相关书籍,如《音乐家的故事》、《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等,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家的生活经历。
3.教学资源有限:在教学资源的提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歌曲的版本、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三)改进措施
1.增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元素,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完善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作品评价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可以进行《故乡的小路》的填词创作,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组织一个小型的《故乡的小路》演唱比赛,让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唱才华,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鼓励学生进行《故乡的小路》的音乐分析,可以从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3.增加实践活动: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合唱比赛、音乐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验等,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评价方式不够全面: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过于注重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忽略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的评价,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44d1d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0.png)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是音乐所特有的美。
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其它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的自身中。
优美悦耳的音响之中,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遇合与追逐、飞跃和消逝,生命的音符是呈现在我们的心灵之中的,使我们能感受到美的愉悦。
音乐审美意识是以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与审美的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
音乐审美能力也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体验、音乐创造是孩子们走进音乐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以审美为核心,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创编,为歌曲伴奏,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突出了学生的本位。
抓住节奏和乐句的特点,把握歌曲的结构,用直观的教具板书显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反复演唱熟悉歌曲旋律。
整个学习过程遵循了本位性感知、协同性习得、创造性表现,让学生走进音乐文化,在亲身体检中学习歌曲。
二、教学目标1.通过《故乡的小路》的学习,表达对故乡的爱,对家的爱。
2.通过重复、想象、体验、表达等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歌曲《故乡的小路》的变拍子,通过乐器伴奏的体验加深理解。
3.能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故乡的小路》。
三、教学分析歌曲《故乡的小路》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五课,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
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
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五年级的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较强,课堂上特别喜欢律动、游戏、歌曲表演。
因此,本课通过创设教学环境,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并鼓励学生参与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简单的律动,通过身体动作记住歌曲,并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故乡的小路》教唱教案(优秀范文5篇)
![《故乡的小路》教唱教案(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61018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1.png)
《故乡的小路》教唱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故乡的小路》教唱教案《故乡的小路》教案设计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内容:学唱二声部合唱《故乡的小路》,并进行表演创编活动。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
节奏富于变化,歌曲生动明朗,表现出少年儿童对故乡的思念。
歌曲为D大调,4/4,3/4变换拍,是二段式结构的三度和声叠置的二部合唱曲。
第一段有4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开头为弱起,中间有升4的变化音,是歌曲更加生动。
第二段也是4乐句,旋律相比第一段更加的舒展,节奏型和第一段一样,最后落于主音上,进一步抒发少年儿童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1.能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并做到二声部和谐,用歌声表现热爱家乡之情。
2.能够主动与同伴合作,根据音乐特点为《故乡的小路》创编动作并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合唱《故乡的小路》并进行适度创编。
教学难点:掌握变化音以及二声部的和谐教具:钢琴、多媒体,鼓,碰铃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念故乡》2.在播放前提问:歌曲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思念家乡)大家还知道哪些写故乡的歌曲?二.新课教学:1.初步聆听《故乡的小路》在聆听前提问:歌曲是怎样来表现故乡的,歌曲中唱到哪几样故乡的事物?(小花,路)(设计意图:根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聆听入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在聆听前提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是被动欣赏变为主动)2.学唱歌谱。
(1)学唱独唱部分A.复听歌曲《故乡的小路》并轻声哼唱(关注音准和节奏)B.跟着钢琴学唱旋律。
(关注弱起拍和变化音)(2)学唱高声部A.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
B.连贯的演唱高声部。
(要求熟练,流畅,感受歌曲的情绪)(3)学唱低声部A.跟钢琴轻声学唱第二声部(要求在力度和速度准确)B.完整地演唱低声部。
(4)二声部旋律合唱A.师生合作:教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
(要求音准,感受二声部合唱的声音效果)B.生生合作: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合作。
人音版音乐五上《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上《故乡的小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b8350c4431b90d6c85c7c5.png)
《故乡的小路》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律动《故乡的小路》,让学生感受由4/4、3/4变拍子产生的独特旋律感。
2、通过合唱、创作表演《故乡的小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对故乡一草一木深厚的感情。
3、认识并体会延长记号(课前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酝酿思乡的气氛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乡间的小路》,听听他的小路上都有什么?大家在听的时候,轻打着拍子。
放录音。
师:故乡是亲切的,故乡是美好的,故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小路有很多,到田地里的小路,去奶奶家的小路,去外婆家的小路,到沂河洗澡的小路,放小鸭的小路,去学校的小路,到菜园的小路,等等等等,每一条小路上都有我最美好的回忆。
老师相信今天你们一定也有比老师更美好的回忆(介绍一下你家乡有什么风景特产。
)每个人的故乡都有它的特别的地方,给我们的记忆是美好的,走在故乡的小路上心情就是不一样。
学生:学生交流讨论:家、故乡的小路,引出课题。
二、寓教于乐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故乡的小路的歌曲,初听范唱师问:1)演唱形式?(童声合唱)2)歌曲的情绪?(深情、激动的)3)创作者在歌曲中将表达怎样的回忆?(童年美好的回忆)4 )旋律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一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归纳:歌曲有两种牌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2、听歌曲《故乡的小路》的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大家做变拍子的拍手游戏。
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拍肩、拍肩、拍肩,老师举起拍号卡,(3/4拍和4/4拍)带领学生做动作,也可以各自开动脑筋,各自编创一套独具风格的动作,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3、学唱歌曲:用视唱方法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唱歌普:跟老师唱简谱。
-师问:大家唱谱子时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你发现哪些地方比较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生视唱并交流。
)要求:特别注意每句开头都是弱起节奏思考:歌曲中哪些旋律还蕴藏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歌曲有几处呼吸记号?(通过师生讨论为歌曲标上呼吸记号“ⅴ”)目的:帮助学生认识歌谱并解决识谱中的难点(补充知识点:简单介绍一下“#”记号知识,主要是让学生辨听有与没有这个记号的分别)2) 用la哼唱全曲,感受歌曲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意境和呼吸记号的运用,“同学们表现的很好,歌词填唱准确,节奏音准把握的也相当准确,提出表扬。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c73e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3.png)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深情、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表现歌曲表达的回忆童年和思乡之情。
.2.通过学唱、表演以及为《故乡的小路》创编伴奏,让学生认识4/4、3/4变拍子,体会它产生的独特韵律感和它在塑造音乐表达歌曲情感中起到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歌曲中的“弱起”奏和“#4”音的演唱2.教学难点:两个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谈话:同学们,在学习今天这首歌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回忆回忆学过的关于思乡的诗句。
(静夜思、乡愁等)导入歌曲《故乡的小路》。
3.初听音乐,思考这首歌曲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回忆童年,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接下来我们再来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拍号是什么?请找出歌曲中哪些是3/4,哪些是4/4。
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师讲解变拍子。
---般的歌曲只会用一种拍子,如果交替运用两种拍子,就叫做变拍子。
变拍子可以让歌曲的情绪更加丰富,3/4拍子比较有动感,4/4拍子比较舒缓,让《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曲既有追忆童年的欢悦,又有思念故乡的一丝调怅。
5.再听歌曲,想一想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两个。
歌曲运用了哪些演唱形式?齐唱和合唱。
6.学唱歌曲第一乐段:跟琴逐句学唱旋律,唱准变化音#47.学唱歌曲第二乐段:再次聆听、分析,学唱高声部问题:歌曲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音调有什么不同?师:歌曲的前半部分音区低而深沉,曲调平稳,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第二段,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8.学唱低声部、合唱全曲。
师: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高声部),但是这些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这种万千的思绪一直蒙绕着我们(低声部)。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730112844769eae009edba.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情地演唱《故乡的小路》,体会游子对辛苦抚育自己成长的母亲和故土的深切思念,培养学生爱家、爱故乡的情感。
2、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3、通过聆听、表演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2、拓展表演,运用不同的方式,抒发心中的情感。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一、导课师:老师非常高兴能和咱班既聪明又优秀的孩子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好久不见,十分想念! 一段音乐送给大家,来表达我们的师生之情。
课件《游子吟》师:那这首歌曲的名字是——?对,很好!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都喜欢这首诗吗?师:是啊,我也非常喜欢这首诗歌,那么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怎么的情感呢?生:思考、交流师:是啊,这首诗歌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伴随着浓浓的思乡情,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风格与这首诗歌颇近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仔细欣赏,好吗?二、聆听师:让我们带着浓浓的思乡情,来聆听一首和小路有关的歌曲吧。
师: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么样的?师: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同学们知道了,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一拍,或许你会有新的发现?那这首歌曲的拍号和以前我们所学歌曲的拍号有什么不同呢?请再来欣赏一遍。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你们真棒!不愧是优秀的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拍子——变拍子。
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的就是变拍子。
师:同学们都了解变拍子的定义了,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变拍子的理解,再次聆听歌曲。
体会变拍子在歌曲中是怎样运用的?感受变拍子,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打拍子。
三、新授歌曲师:这么优美抒情的歌曲,它的旋律是怎样的呢?伸出你的小手,轻轻划着旋律线,聆听范唱,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课件《故乡的小路》旋律,没有歌词,只有旋律线。
师:随老师的伴奏,用“啦”来模唱一下?解决 #4。
师:唱的不错,再来一遍,要注意#4的音准。
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第五课《故乡的小路》教学案例(精选5篇)
![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第五课《故乡的小路》教学案例(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5d920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e.png)
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第五课《故乡的小路》教学案例(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第五课《故乡的小路》教学案例小学音乐《故乡的小路》教学案例课题:第九册教材第五课《故乡的小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课型:新授。
年级:五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聆听《乡间的小路》和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旋律,根据《故乡的小路》进行创编,会用打击乐器伴奏,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结合曲调体现强拍和弱拍,注重发声的重轻和演唱风格。
3、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指导学唱前8小节曲调,指导分声部学唱后8小节。
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4、通过聆听、表演、说说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较熟练的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理解、表现《故乡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教学切入点:1、创设情趣,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
2、设置悬疑,激发兴趣,由看视频听音乐引入新课教学。
3、创编表演,使用打击乐器伴奏,活跃课堂气氛。
4、萨克斯演奏,感受演奏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小路。
教学创新点和特色:1、创设情趣,设置悬念,生动有趣、鼓励性的语言贯串于教学的始终。
2、利用多媒体,有画面有声音,形成对故乡的眷恋。
3、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4、加强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突出学生本位。
5、不断注入音乐新元素,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老师用萨克斯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钢琴、萨克斯、部分打击乐器、U盘、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情境,导新课。
1、师生问好(用钢琴弹奏体现师生问好歌)。
2、播放聆听《乡间的小路》。
刚才同学们都欣赏了这首歌曲,谁能说说: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音乐作品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什么?(欢乐、乐观)3、播放课件(故乡的小路画面)故乡的小路总是那么令人眷恋,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欢乐与幸福。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4468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1.png)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案《故乡的小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故乡的小路》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
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
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
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
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
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
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1)审美体验价值(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学习歌曲《故乡的小路》。
完整聆听,歌曲给你什么感受?(深情的)2、二次聆听:歌曲所表达的感情以及用什么速度演唱来表达这样的情感。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中速演唱。
)3、教师范唱:歌曲分为几个乐段?为什么?(两个乐段,根据演唱的情绪划分。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38cb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f.png)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故乡的小路》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较为熟练地演唱《故乡的小路》;3.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情感背景;4.发现歌曲中的一些音乐要素,如速度、节奏等。
二、教学内容1.《故乡的小路》歌曲演唱;2.歌曲情感及情感背景的了解;3.歌曲的音乐要素,如速度、节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家乡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引出整个教学的主题——故乡。
2. 歌曲欣赏环节1.播放歌曲《故乡的小路》;2.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轻轻摇摆;3.让学生尝试唱《故乡的小路》的第一句歌词;4.将全曲分小节逐一唱响,让学生跟着唱,熟悉全曲。
3. 歌曲分析环节1.让学生自己回想一下,这首歌曲歌词表达的是什么;2.老师将歌词一句一句地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背景;3.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要素,如速度和节奏;4.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模拟歌曲节奏。
4. 歌曲演唱环节让学生自主准备,按小组或个人进行《故乡的小路》的演唱,展示自己的才华。
5. 环节1.老师本节课内容;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能够有效的观察和评估学生在学习《故乡的小路》方面的进展,对学生的演唱效果进行评估,并能为后续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
五、教学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故乡这一主题,能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情感背景,更能够在音乐上有所收获。
助教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以确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音乐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音乐人音课标版 - 五年级上(第9册)第五课 故乡— 故乡的小路教案
![音乐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音乐人音课标版 - 五年级上(第9册)第五课 故乡— 故乡的小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edb3a083d049649a665824.png)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故乡的小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第九册教材第五课《故乡》《故乡的小路》教学理念: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1、聆听和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故乡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对家的爱。
教学重点:较熟练的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教学难点:理解、表现《故乡的小路》的情感内涵教学课时:1教学准备:萨克斯、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课堂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想家的时候》,学生在歌声中走进课堂。
(课前酝酿“想家”的气氛)师:同学们应该熟悉这首歌曲吧!知不道是谁演唱的?什么歌名?学生:阎维文《想家的时候》师:非常正确!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有很多感触,但是老师也有哦!你们想不想分享下老师的一些感想?学生:当然想。
师:老师的故乡是在遥远而偏僻的山村,那里风景特美,那里有我天真浪漫的童年,有我最疼爱的父母亲,还有我最好的小伙伴。
所以刚才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也特别想家,想念我的亲人,我的朋友,特别是那条深深地印着我成长的足迹的故乡小路,在那条小路上发生过很多乐事、趣事,路的两旁有果树,有很多野花,虽然也有很多野草,下雨的时候还很泥烂,但是,那是一条通往家的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也都有一条通往家的路,每条路也不一样,感想当然也不同,你们能不能也说说你的想法?说说你们的家,你们的故乡小路?让大家分享一下!(引起学生对“家”的共鸣)学生:学生交流讨论:家、故乡的小路(导出主题“故乡的小路”)二、新课1、欣赏歌曲《故乡的小路》,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演唱《故乡的小路》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演唱《故乡的小路》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f0fae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7.png)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演唱《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演唱的歌曲《故乡的小路》,学习3/4与4/4变拍子、弱起小节、临时变音记号。
2.介绍自己眼中的故乡,加深对家乡大庆的了解。
3.通过学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追忆故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唱歌曲〈故乡的小路〉(2)学习3/4与4/4变拍子、弱起小节、临时变音记号。
一、游戏导入: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听曲猜歌名” 的游戏。
《故乡的云》《故乡的黑龙江》《念故乡》大家发现这几首歌曲中都有“故乡”二字,请你说一说你对“故乡”二字的理解。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故乡的歌曲:《故乡的小路》。
二、学唱歌曲:1.初听谈感受: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说一说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谈谈听歌后的感受。
(优美抒情;表达了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心情。
)2.“找宝”游戏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宝”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乐谱,在乐谱中找一找有什么特别之处,找到的同学老师会继续送出礼物。
学习变拍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现。
说一说四三拍及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介绍弱起小节:(弱起小节: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
弱起小节的歌(乐)曲的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学习临时变音记号:临时记在音符前面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变音记号。
它的作用是只限于变音记号后面的、一小节之内的、同音高的音。
(3)学习旋律(钢琴)第一遍:接下来我们来熟悉歌曲的旋律,请同学们随琴用“LA”模唱歌曲旋律。
第二遍:随琴伴奏试着填词演唱。
第三遍:现在请得到礼物的同学拿出礼物,讨论一下在哪里加上伴奏比较好。
随音乐再完整演唱一遍。
三、介绍自己的故乡师:故乡是亲切的,故乡是美好的,故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2744a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8.png)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5课《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故乡的小路》是一首富有诗意的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让人产生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歌曲为2/4拍,结构简单,旋律线起伏不大,适合五年级学生学唱。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故乡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他们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容易产生共鸣。
但在音乐表现力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欠缺,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故乡的小路》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个别音准的把握。
2.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故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中体验故乡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借鉴,提高演唱水平。
4.欣赏教学法: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故乡的小路》,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故乡的小路》的乐谱、歌词。
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故乡的美景,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简单介绍歌曲《故乡的小路》的背景。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故乡的小路》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老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借鉴,提高演唱水平。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姿势问题。
5.拓展(5分钟)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故乡的小路》,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风格,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小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故乡的小路》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
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
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
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
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
全曲未句,在“呣”的哼鸣中结束,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童年多美好”的话语还要向你倾诉。
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
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我的教法中体现:(1)审美体验价值(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习歌曲《故乡的小路》。
完整聆听,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深情的)
2、二次聆听:
歌曲所表达的感情以及用什么速度演唱来表达这样的情感。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中速演唱。
)
3、教师范唱:
歌曲分为几个乐段?为什么?(两个乐段,根据演唱的情绪划分。
)
4、再次聆听:
歌曲的节拍?(4/4,3/4)
5、结合第一乐段学习变拍子:
歌曲有两个拍子组成,就是变拍子。
6、复习乐谱中常见的符号
# (升记号)^ 延长记号
7、学唱歌曲:
分乐段学唱歌曲,唱出歌曲的情绪:
第一乐段:深情地、叙述性的演唱。
第二乐段:满含激情的,感情的抒发。
8、学生完整演唱。
9、聆听歌曲:《乡间的小路》
感受另一种思乡的表达方式。
10、对比:故乡的小路乡间的小路
(深情激动)(欢快愉悦)
\/
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1、结束部分:
在余光中的《乡愁》中结束。
《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
《故乡的小路》是小学五年级教材中的一首歌曲,表现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怎么样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呢?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歌曲教学。
一、节奏
这首歌曲与以前所学歌曲最大的不同是歌曲中同时存在两种拍子,这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变拍子。
我想让学生自己发现,于是在初听歌曲的时候,利用节奏游戏,我跟着歌曲拍节奏,让学生模仿节奏,然后让学生说出节奏型有哪些不同?最终,大家发现两种拍号在歌曲中是以小节交替的形式出现的。
(抓住这一点,以让学生明白节奏的反复性,不同之处是提醒学生在演唱中要注意的)同时,老师弹琴,学生伴奏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更好地把握这种结构上的相同性,为歌曲的演唱流畅性奠定了基础。
二、歌曲的意境
因为歌曲中乐句的相似性,很多同学在歌曲演唱中都唱得没有什么变化,缺少歌曲意境的表现。
我先让孩子们将歌曲按旋律分段,明白歌曲的前半段重在叙述,后半段重在抒情,歌曲的高潮在后半段。
但是,后半段的这两个乐句在演唱中力度也是不一样的。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区别不同的力度?我先让学生用朗读的方法体验文学朗读中的高潮。
我先朗读,学生跟读,有些同学的处理是前一句强,后一句弱,有些同学处理是前一句强,后一句更强,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先强后弱,能更好地表现这种对故乡的意犹未尽的思念,先强再强,表现自己对故乡无比强烈的思念。
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见解,接着说:“同学们,刚才是我们文学朗读中的处理,音乐中的高潮不一样,它必须借助旋律来表现。
我们想一下,歌曲高潮的地方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怎么样的旋律才有助于我们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我们再来看这两个乐句的旋律,你听一听,想一想,怎么样的处理能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最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一致认为先强后弱的方法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再通过各小组演唱,让学生进行比较歌曲演唱情绪,并指出哪些地方还不到位,让学生示范,还有很多的咬字、气息等问题,经过对比感受让他们知道了如何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
这节课,让我们都明白了唱好一首歌曲的不容易,但也知道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乐于思考,多注重学生的参与,让课堂活起来,我们的歌一定会唱得更好,更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