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王

合集下载

韩琦简介_韩琦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韩琦简介_韩琦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韩琦简介 韩琦 韩琦(1008—1075),字稚圭,⾃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北宋政治家、名将。

韩琦出⾝世宦之家,⽗韩国华累官⾄右谏议⼤夫。

韩琦3岁⽗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有⼤志⽓。

端重寡⾔,不好嬉弄。

性纯⼀,⽆邪曲,学问过⼈”。

天圣五年(1027),弱冠之年考中进⼠,名列第⼆,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今属⼭东)。

⼊直集贤院、监左藏库。

景祐元年(1034)九⽉,迁开封府推官。

⼆年⼗⼆⽉,迁度⽀判官,授太常博⼠。

三年⼋⽉,拜右司谏。

韩琦在担任谏官的三年内,敢于犯颜直谏,诤⾔谠议,“凡事有不便,未尝不⾔,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余疏”,尤其以宝元元年(1038)所上《丞弼之任未得其⼈奏》最为知名。

当时灾异频繁发⽣,流民⼤批出现,⽽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中⽴却束⼿⽆策,“罕所建明”。

韩琦连疏四⼈庸碌⽆能,痛陈宋朝⼋⼗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恣其毁坏”,结果四⼈同⽇罢职,名闻京华。

他还严厉抨击当时“货赂公⾏”、“因缘请托”的社会风⽓和“侥幸⽇滋,赏罚倒置,不能惩有罪,爵禄⽆以劝⽴功”的官场腐败作风,建议仁宗先从朝廷内部“减省浮费”、“⽆名者⼀切罢之”。

名相王曾称赞他说:“今⾔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可谓切⽽不迂矣。

” 宝元⼆年(1039),四川旱灾严重,饥民⼤增,韩琦被任命为益、利路体量安抚使。

他到四川后,⾸先减免赋税,“逐贪残不职吏,汰冗役数百”,然后将当地官府常平仓中的粮⾷全部发放给贫困百姓,⼜在各地添设稠粥,救活饥民多达190万⼈,蜀民⽆不感激地说:“使者之来,更⽣我也。

” ⾃从原来⾂服宋朝的西夏国主李元昊称帝,公开与宋朝对抗以来,与夏邻界的陕西形势就⾮常吃紧。

韩琦从四川刚回到京城,就向朝廷详细剖析了陕西边备形势,随即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

到了陕西,他看到苛捐杂税很重,百姓⾮常穷苦,便⼀律予以免除。

康定元年(1040)正⽉,元昊⼤举围攻延州(今陕西延安),守将刘平、⽯元孙在三川⼝(今陕西安塞东)兵败被俘,镇守延州的范雍降职他调,韩琦⼤胆推荐被诬为“荐引朋党”⽽被贬越州(今浙江绍兴)的范仲淹。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
584
隋开皇四年
梁孝明帝萧岿入隋朝觐。隋行《甲子元历》。
陈帝陈叔宝筑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各高数十丈,时游其上。贵妃张丽华与仆射江总、都官尚书孔范,内外相结,朝政日乱。
585
隋开皇五年
梁孝明帝萧岿卒,子孝靖帝萧琮嗣位。
586
隋开皇六年
隋发民夫15万,于朔方(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筑数十城。
587
隋开皇七年
606
隋大业二年
杨广由江都返洛阳。
隋政府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南置洛口仓,穿3000窖,容8000石。又于洛阳北置回洛仓,穿300窖。
607
隋大业三年
杨广北游,出塞耀兵威,至涿郡(今北京),东突厥启民可汗至涿郡朝觐,杨广大悦,赐锦帛2000万匹。太常卿高颎、光禄大夫贺若弼谏赏赐太侈,杨广诬以诽谤朝政,斩二人,妻子没官为奴,以复589年高颎杀张贵妃之仇。杨广复进至金山(今内蒙古和林洛尔),至启民可汗帐。再于太原建晋阳宫,始还洛阳。
杨坚下令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斩。
596
隋开皇十六年
杨坚下令工商人士不得为官。玄奘生(-664)。
597
隋开皇十七年
杨坚下令盗一钱以上者弃命;三人共盗一瓜,三人皆斩。行旅晚起早宿,天下懔懔。行《张青历》。
598
隋开皇十八年
高丽攻辽西(今辽宁义县),杨坚遣汉王杨谅率兵30万攻高丽,出临渝关(今河北抚宁东北),军乏食,疾疫,死者十之八九,败还。
元兴王操师乞始兴元年
617
隋大业十三年
民变更烈,纷称帝称王。 骁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者多逃亡,杨广悉征境内寡妇、处女,集于宫中,恣将士择取。 太原留守李渊叛,起兵西攻,陷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是为恭帝。自任大丞相,封唐王。
618

走进同一条河流

走进同一条河流
母亲担心两个女孩害怕,站到东岭上唤狗。 一声声“乖、乖”,叫得刺耳。
父母是如何把我们兄妹六个养大的?捉襟 见肘的日子,他们能受的都受了。他们永远是 我的榜样,遇到难事,我从来没想自己是个女人, 只想到我是一个母亲。
父亲去世那年,经常说一句话,人啊,死 了后还得去荆河趴着。一个病痛到身心不能忍 受依然不喊一声痛的人,照样没有做好面对荆 河的准备。荆河,在父亲心里,不单单是一条 河了。
多少年后,母亲在我的梦里穿行,荆河滩 上的玉米也在我的梦里穿行。

儿时的荆河像童话。春风刮过田野,荆河 的精神从内里迸发出来。布谷鸟抑扬顿挫的叫
17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Young 散文坊 Writers
声回荡着,慢慢地,布谷鸟的叫声从荆河滩去 了村庄,人们传送着,该播种了。河滩上叶子 细长、叶廓上带一丝红边的“簸箕柳”,随着 布谷的鸣叫,鼓着劲长。孩子们掐下来一截做 成柳哨,柳笛的声音把春天所有的繁华推向高 潮。大人采了簸箕柳嫩芽,揉捻、炒制成簸箕 柳茶。麦收时节,家家会烧上一大锅,用水筲 挑到地头,茶香麦香搅合在一起,人们在烈日 下挥着镰刀,喜上眉梢。母亲总会在荆河滩上 找到大片的篷子菜,回家焯了,用蒜拌着吃, 有时也做成菜饼。篷子菜吃起来,有点生硬的 感觉,母亲却对它情有独钟。
有一段时间,父亲迷上赌博,家里仅剩的 半斗高粱都被赌伴收去。母亲抱着大哥回到娘 家,姥娘给拾掇上吃的用的,让小姨送回来。 他一个孤苦孩子也不容易,从小参加革命,被 人说出假来,心里能是个滋味?小姨送了一次 又一次。她的一句话掷地有声,没有恁姥娘, 你们这些小子还不一定来世上走一遭。从父亲 的身上,我再次验证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说得在 理,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勤俭、守时、悲悯, 做事做人都有原则。

韩琦简介

韩琦简介

韩琦简介韩琦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

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

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

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

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

谥忠献。

《宋史》有传。

著有《安阳集》五十卷。

《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8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韩琦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1008年8月5日)出身世宦之家。

据韩琦墓志记载他祖籍为河北赞皇县。

据《泉州府志·人物志·官宦卷》记载:“韩琦出生于泉州北楼生韩处(现为泉州文管会立碑保护),宋景德年间,其父韩国华任泉州知府时与婢女连理生下韩琦。

后随父韩国华迁相州,遂为安阳(今属河南)人。

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

韩琦三岁时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

端重寡言,不好嬉弄。

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崭露头角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在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今属山东)。

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

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

景祐二年(1035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

景祐三年(1036年)八月,拜右司谏。

韩琦在担任谏官的三年时间内,敢于犯颜直谏,诤言谠议,“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尤其以宝元元年(1038年)所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最为知名。

当时灾异频繁发生,流民大批出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罕所建明”。

韩琦连疏四人庸碌无能,痛陈宋朝八十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结果四人同日罢职,即所谓“片纸落去四宰执”,韩琦一时名闻京华。

他还严厉抨击当时“货赂公行”、“因缘请托”的社会风气和“侥幸日滋,赏罚倒置,法律不能惩有罪,爵禄无以劝立功”的官场腐败作风,建议宋仁宗先从朝廷内部“减省浮费”、“无名者一切罢之”。

1912年至1920年诸城大事记

1912年至1920年诸城大事记

1912年至1920年诸城大事记国元年(1912·中华民国)2月3日,民军司令王长庆率兵百余名,在开明绅士臧汉臣、同盟会员王凤翥等人配合下,占领县城,赶走知县吴勋,组织山东军政分府,宣布诸城独立,推举臧汉臣为临时民政长,王凤翥为副民政长。

2月24日夜,清兵攻城。

翌日晨,城破,臧汉臣等300余人牺牲。

民国2年(1913)春,柴沟“小刀会”首领曹志成领导农民在千佛阁起义,打富济贫,活动20 余年。

是年,县劝学所在城关园通庵创办诸城县小学教员讲习所,分期分批训练塾师,以改良私塾,兴办新学。

1915年讲习所改为师范讲习所。

民国3年(1914)2月,北洋军阀发行的袁世凯头像银币,在诸城市面流通。

是年,田赋改征银元。

是年,耶稣教堂办瑞华小学1处。

后发展成为完小。

1947年传教师令约翰被逐后停办。

民国5年(1916)5月9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攻下高密城后,诸城籍的郑耀臣同谢宝奎带领200余人进驻诸城境内的白龙山,竖起农民起义大旗,宣布反袁护国、反帝反封建、保护穷苦百姓,群众纷纷响应。

不久,起义军发展到500余人,军队经过整训后,开始打地主斗恶霸。

先将东埠头村地主宁云溪(外号宁三刀子)之父带到白龙山关押起来,游街示众,将其家中粮食作为给养,家具财产分给农民,后将黔陬等村庄的大地主的财产分掉。

11月,起义军奉调济南。

5月17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二支队马海龙率兵百余名来诸城,县长黄维谦逃跑。

诸城宣布独立,公举邢九龄为知事。

后称“诸城讨袁独立运动”。

6月初,廖仲恺来诸城视察。

6月,沂州府沂防营千余人包围诸城,向中华革命军发起攻击,激战1天,沂防营撤走。

是年,商业界重新组织成立商会。

是年,德国人在桃林雇人开采云母,进行矿产掠夺。

民国6年(1917)春,张培荣会同邑绅徐毓丰、陈启昌试办保卫团。

是年,诸城招募劳工赴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

1919年回国。

民国7年(1918)是年,开征地方五成串票捐。

诸城五大家族简介

诸城五大家族简介

诸城五大家族简介任日新诸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代名人灿若繁星。

自古以来有着“文化之邦”的声誉。

诸城的豪门望族也颇为众多。

汉代的伏隆家族,为当时传番经学的世家;宋代的赵挺之家族,也为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

特别是明清两代,诸城的豪门林立,文化名士辈出。

如相州的孙氏、涓河谭氏、郭家埠窦氏、官庄隋氏以及邱氏父子、张氏兄弟等等。

但尤为显赫的是臧、王、刘、李、丁五大世家。

他们在政治上为王朝权贵,朝廷重臣;经济上拥有巨额的田产财富;文化上有着众多才华出众、知识渊博的文士,成为遐迩闻名的书香世家。

其延续时间之久,达官文士之众,田产财富之巨,恐怕在国内也是罕见的。

诸城五大家族有其独特的特征,主要是达官、地主、文士三者溶为一体的豪门。

这就是其历史久远的根本原因。

现将其万史简况略作介绍,供大家参考。

臧氏——明工部尚书臧惟一家族。

该族明初自本县琅琊台迁居城里,传至清末,共十二世。

世居城里,以后又分居于大展村、徐家庄(现名俗佳庄)、仁里(古名仁兰),臧家庄、十字路、陆家庄子、辛家窑、范家庄子、寿塔(古名手托寺)等地。

臧氏以科举起家,自明开始至清末,为封建王朝的重臣,也是诸城首要的显贵。

据不完全统计,其家为官者,尚书二人、巡抚二人、主事郎中五人、县府知事七人、布政使二人、兵备使二人、教谕二人、翰林多人。

其中大部分为明代官员。

臧氏为明朝望族,所以极力维护明王朝。

明末其家有五口为清兵所杀。

明亡清立后,他们怀有国仇家恨,不满于清王朝的统治,但又迫于时势,不得不应举为仕,以应付当时局势,但大都是先仕后归,老死故里,并多少干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的善事,深得乡里人民的敬重。

清末,诸城出现了一件奇闻,即臧翰林造反(《诸城文史资料》第11辑第174页有载),此事尽管归于失败,但其精神可嘉。

在诸城近代史上有一定影响。

臧氏惟一,祖臧智,赘于黄氏。

生子斐,因叫黄斐。

明季岁贡,为景陵卫,升定州知州、忻州知州,以后告归。

惟一父臧节,性温良,友爱笃厚,乐善好,与人无争,世称“臧佛儿”。

诸城古琴奠基者王溥长的家世与师承

诸城古琴奠基者王溥长的家世与师承

作者简介 : 宪明( 9 5 , 山东诸城人 , 学院文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教授。主要研 究方向 : 王 1 6 _1男, 潍坊 齐鲁文化 、 明清小说 。
① 宫懋让 、 李文藻著. 《 诸城县志》 卷七《 建置考》“ :由仓湾而 南者 日后 营, 旧为 军城 时兵 营。”
潍坊学院学报
第 1 卷第 3期 1
Vo . 1 NO 3 11 .
潍坊学院学报
J u l f e a gUnv r t o m ̄ o W i n ies y f i
21 0 1年 6月 Jn2 1 u. 01
诸城古琴奠基者王溥长的家世与师承
王 宪 明
( 潍坊 学 院 , 山东 潍坊 2 16 ) 60 1
王溥 长 ( 既甫 ) 字 是诸 城 古 琴 重 要 奠 基 者 , 关 于他 的身世 , 以其 重孙女婿张育瑾先 生( 生 同 康 村、 侄族)山东诸城古琴》 《 介绍的最具权威——其 实关于整个诸城古琴 派的研究 , 该文 至今仍被视 为最重要 的参考资料 。但现在看来 , 张育瑾先生 对王溥长的家世好像也不甚熟悉 , 叙述 间有疏误。 张文 对王 溥 长是 这样 介绍 的 : 王 溥 长( 甫 )87 18 , 东诸 城 人 , 既 10- 86 山 住 城 里后 门 口街 , 系诸 城 相 州王族 , 鼓 琴 , 好 虞山派 , 其兄王寿常( 甫)75 82 也会 恒 19—13 , 弹琴 , 他父亲是王式钰 。 关于他的古琴事迹留 下 的很 少 ,只知 道他 将琴 传授 给他 两个 儿 子 ( 文桢 , 心 源 ) 两 个女 儿 。[ 王 王 和 1 1
摘 要 : 诸城古琴奠基者王溥长 , 琴学界一般 以他为诸城城里人 , 师承“ 山派” 虞 。据《 相州 王氏族谱》 等资料 , 王溥长出诸城相州王氏第十三世 , 少年 曾随其父王式钰 宦游贵州 , 接触川派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古代英雄人物事迹1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断闯到中国来抢东西、杀人、放火。

让很多很多人没有房子往,没有东西吃。

而当时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东,大把大把地花钱,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为了修一座宫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绳子,让他们干活。

女真族的部队也就是这个时候侵略中国。

岳飞在家里听到逃难的老百姓说了这些事后心里非常着急,于是他准备离家参军保卫国家。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飞的妈妈舍不得岳飞离开家,眼泪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转,但为了祖国的安危,岳飞的妈妈给岳飞讲了很多要为祖国增光的事。

最后岳飞的妈妈又取来针,让岳飞跪在地上托着小墨盒,在岳飞的脊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她这样做是为了让岳习永远记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保卫国家。

就这样,岳飞含着眼泪告别了家乡,告别了妈妈来到部队参了军。

在队伍里岳飞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队伍了。

他常常想,我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一名大将军,带领大家去和敌人战计呢。

其它的士兵也经常笑话他,说一个士兵怎么能成为大将军呢。

可是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岳飞所在的小分队从山里演练回来,突然在道边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队人马。

为首女真族将领看见,岳飞他们哈哈大笑,手里着狼牙棒:兄弟们快上,把宋朝的几个小兵给我拿下。

金兵一拥而上将岳飞他们团团围信,岳飞他们的小队长在战斗中牺牲了,正在危急的时刻,只见岳心手里拿着长抢突发神威,骑着白马直接奔金兵将领而去,金兵将领见岳飞挥马来到手里握着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飞抬头大喝一声用枪挑去,狼牙棒嗖一声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金兵将领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拍往回跑,只见岳飞从后赶上噗一枪正扎在他身上将他挑入马下。

金兵看见自己的将领被杀,吓得一哄而散,岳飞就领着宋军将金兵杀得屁滚尿流。

岳飞因为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为小队长,虽说官小了点,但岳飞却没有一丝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为国家效力的诺言。

古代英雄人物事迹2一天,岳飞兄弟五人正在庄子前面的一块打麦场上练习枪棒,村里的民兵来报信说:“相州节度都院刘大人已经颁布条文,命令各地练武的人必须到那里考试,录取后才可以上京城参加考试。

隋朝的几个著名人物

隋朝的几个著名人物

隋炀帝(569~618)中国隋代皇帝。

即杨广。

604~618年在位。

杨坚次子。

一名英。

开皇元年(581)封晋王。

八年冬,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

开皇二十年十一月,立为太子。

仁寿四年(604 )七月文帝死,相传为杨广暗害。

杨广即皇帝位。

炀帝即位后,发展科举制,设置进士科。

下令进行貌阅、括户,扩大了国家的赋役对象。

大业五年(609),隋炀帝亲征,平定吐谷浑。

隋炀帝仗恃国力富强,骄奢淫逸,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

他为营建东都洛阳、开发运河、修筑长城,10余年间调发扰动不下1000万人次,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炀帝亲征吐谷浑后,又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位于今朝鲜半岛)。

大业八年至十年,曾3次向高句丽出兵,由于当时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大业七年,王薄率领民众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起义,隋末农民战争终于爆发。

十三年四月,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历数隋炀帝10大罪状。

十四年(618)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和监门直阁裴虔通等,煽动军士进入宫中,缢杀炀帝。

何稠(约543~约622)以擅长工艺机巧著称于隋朝。

字桂林。

其祖本西域人,通商入蜀,遂家郫县(今属四川),号为西州大贾。

其父何通,善斫玉。

梁承圣三年(554),稠十余岁时,西魏攻陷梁朝江陵,杀梁元帝,他随叔父何妥北上长安。

后仕北周,为御饰下士,又补为参军,兼掌细作署。

隋代历任御府监、太府丞、守太府卿兼领少府监,多年为皇室掌管舆服羽仪、兵器甲仗和玩好器物等制造,以及宫室、陵庙等土木营建。

■何稠生性机巧,多有智思,用心精细周密。

隋文帝时,波斯国进献一件织造华丽的金绵锦袍,文帝命他仿制,其仿制品比原件更精美。

隋时,造琉璃法久已失传,何稠用绿瓷制造,与真琉璃无异。

现经考古发掘的隋代十三件琉璃器皿中,除一件为蓝色外,其余十二件均为绿色,与史籍记载相应。

岳飞主要事迹概括

岳飞主要事迹概括

岳飞主要事迹概括岳飞主要事迹概括(篇1)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主要事迹概括(篇2)少年岳飞,为人沉厚寡言,常负气节。

喜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

曾拜周同(《说岳全传》等改为“周侗”)为师,学习骑射,能左右开弓。

不久周同病故,岳飞每逢初一、十五,都亲到坟上祭奠。

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

岳飞生有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时人奇之”。

1122年(宣和四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

尽忠报国岳飞传-黄晓明版补充版

尽忠报国岳飞传-黄晓明版补充版

尽忠报国岳飞传引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话说秦灭六国,以法家为本,历两朝,而民变四起,至汉初以道治国,四世而乱,汉武帝刘彻独尊儒术,以人均有责治天下,三百年无大事。

唐太宗宣武门之变,开唐重武轻文之始,至藩镇作乱,四方割据,宋太祖矫枉过正,重文轻武,后朝堂结党,此起彼伏,传至徽宗,寄情书画,挥霍无度,东南民变,朝野震惊。

汤阴有一富户,姓岳,讳和,祖上岳休、岳彦真父子为五代后周节度使,祖父岳成,父亲岳立,在地方为富户,家有薄田数百亩,衣食无忧。

徽宗朝时天不佑炎宋,河北西路连年灾荒,饥民遍野,岳和为人仁厚,每日施舍粥菜救济灾民,自家只吃两餐,半饥半饱,家人有怨言,岳和叹曰:“灾荒之年,我家能吃两餐已属不易,孔夫子祖上粘粥糊口,其后必有贤人,积德行善不为必报,但求能无愧于心。

”家人从此乐此不疲。

灾后,有豪强侵霸其地,岳和不讼不辩,豁达而让,笑曰:“地为人种,他自想种,拿去便了。

”地痞借物不还,岳和当面撕扯借据,和气而曰:“不用你还。

”为乡里所敬重。

一天忌英才宋徽宗崇宁二年春,明月当空,满地银辉,东南方飞来一只如鹄之大鹏,盘旋不去,高声鸣叫。

岳和携女观看,忽不见大鹏,只闻厢房婴儿啼哭之声。

岳和惊曰:“我家有后矣。

”进屋观看,只见满屋红光,产婆笑曰:”恭喜岳老爷年过四十而得贵子,此儿方面大耳,眉宇开阔,大富大贵,其后必为国家栋梁之才。

”岳和喜悦不禁,曰:“鹄鸟不见,原来在此,此儿可名为飞。

“岳和武功家传,即以得子,三岁示教弓马棍棒,其母姚氏知书达理,教习左传春秋。

岳飞十岁已具小成,有喜读孙吴兵法,不齿于公羊谷梁,读书通宵,早起练武,不拘于章句招式,只求领会贯通,于平凡中见神奇。

岳飞射术尤佳,及二十开硬弓三百斤,弩八石,字鹏举。

乡中老道惊曰:“汝既善射术,字号鹏举,实为不吉。

”岳飞笑曰:“汝岂知我独善射术?”周侗射术名震乡里,三百步外连发三箭,均中靶心,洋洋自得,于众小生曰:“如此方为善射。

诸城相州王氏,一门十七进士

诸城相州王氏,一门十七进士

诸城相州王氏,一门十七进士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登上政治舞台的阶梯,吸引着无数读书人在这个阶梯上夜以继日地拼命攀爬。

经过残酷的逐级淘汰,最后能够登上顶端的仅有极少数精英。

清代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每次取得进士功名的读书人,少则不足百人,多则三百人左右。

对于科举考试的难度之大,梁启超曾经描述过:“邑聚千数百童生,拔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拔百数十人为进士。

复于百数十进士,拔十数人入于翰林。

”经过逐级淘汰筛选,最终考中进士者,可谓凤毛麟角。

但在诸城相州王氏家族中,考中进士却是寻常之事。

相州王氏,明清两代人文荟萃,显宦层出。

尤其是清朝自顺治至嘉庆年间,出现了罕见的家族仕宦群体现象。

据统计,清代相州王氏共涌现出侍郎、御史、布政使、按察使等三品以上官员14人;知府等四品官员13人;监察御史等五品官员7人;知州等五品官员23人;知县等七品官员31人;八品以下官员不计其数。

在众多的朝廷命官中,除了少数诰封、军功、捐贡者外,科举进身仕途者占了极大比例。

据统计清代268年间,诸城县共考取了102名进士,这在全国县一级已属罕见;其中仅相州王氏一个家族,其族谱就载有进士17人,更是堪称神奇。

综观相州王氏“进士家族”,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门户集中。

17位进士分布在王氏家族两大支五个家庭,分别出了“一、三、三、四、六”个进士。

二是时间集中。

17人都是在清顺治至嘉庆中期150年之间考中,集中在七世至十三世七辈之间,平均不到十年考取一个进士。

甚至出现了“同胞同科同殿同榜两进士”和“同家同科同殿同榜三进士”,一时成为民间美谈。

三是官风清廉,政绩卓著。

王氏15人做官后,融入相州王氏官宦集团,遵循“老实王家”祖训,都能恪尽职守,为民爱民,广受百姓拥戴和朝廷嘉奖,没有贪官、昏官。

二据相州王氏族谱记载:明朝中叶,诸城城西小店子村的农民王庠,迁居来到城北相州镇,在东巷落户。

王庠生性勤劳纯朴,老实忠厚,被当地人称为“东巷老实王家”。

李存勖(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搜狗百科

李存勖(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搜狗百科

李存勖(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开国皇帝)—搜狗百科家世出身晋国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

祖父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

父亲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晋国),并为争夺中原霸权,与梁王朱温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

李存勖李存勖是李克用与侧妃曹氏所生,自幼便擅于骑射,胆略过人,而且精通音律,深得父亲宠爱。

早年经历乾宁二年(895年),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联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镇国节度使韩建,攻入长安(治今陕西西安),谋废唐昭宗。

李克用率军勤王,讨平三镇叛乱。

李存勖时年十一岁,也随军征战,并入朝献捷,受到唐昭宗的夸奖与赏赐。

不久,李存勖被授为检校司空,遥领隰州刺史,后改领汾州、晋州。

天复二年(902年),李克用因太原两次被梁军围困,无力抗衡朱温,为此忧虑不安。

李存勖劝慰道:“物不到极点不会反复,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

朱温威逼天子,觊觎帝位,陷害良善,可谓是自取灭亡。

我家三代尽忠王室,如今虽因势穷力屈无法报效,但也无愧于心。

父亲您应忍耐静观,积蓄力量,以待朱温衰弱之时再图复兴,怎能轻易就灰心丧气呢。

李克用因而释然。

天祐三年(906年),朱温遣军攻打沧州(本属横海镇,时为幽州镇治下),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恼怒刘仁恭的反复无常,不愿发兵援助。

李存勖却道:“如今朱温已占据天下的九分之七,连魏博、成德等藩镇也归附于他,黄河以北能与之对抗的只剩下我晋国和刘仁恭了。

如果我们不救刘仁恭,形势将会对我们更加不利。

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晋国重振雄风,万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机。

”李克用遂遣军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长治),迫使朱温由沧州撤兵。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改元开平,史称梁太祖。

但李克用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天祐年号,以复兴唐朝的名义与后梁相对抗,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

是年五月,朱温派十万兵马围攻潞州,修筑夹寨。

宋代思想环境下张载对井田制的理解与提倡

宋代思想环境下张载对井田制的理解与提倡

治和社会的涵义就在于此。在土地私有制的形式下,劳动者与土地的结合由超经济强制逐渐发展为经济
强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这种变化,最醒目地体现在户籍和地籍的分离上,户籍演变为丁口簿,
地籍演变为砧基簿、鱼鳞图册之类的土地登记簿。从中唐至宋代,客户成了佃户的通称,地位得到了明显 的改善。唐德宗建中元年("#$)二月,“遣黜陟使分行天下,其诏略曰:‘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
[关键词]张载;理学家;井田制 [中图分类号]/!++0&1,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2
井田制是古代中国曾经存在过的一种土地制度,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与政治思想史上一个格外重 要的问题。唐宋以后的思想家往往以恢复井田制作为其构思理想社会的起点,试图通过井田制的确立来 保障农业社会中的人口获得最大限度的福祉,起到保障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取 得社会教化的深入和民众普遍的伦理自觉。宋儒张载的思想体系里,井田制尤为重要,被张载认为是彻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0*123 4,352+6378(9:3.)6);:8 -,< =)>3-. =>32,>2)
3456,'"&$ ?).@$- A)B-
宋代思想环境下张载对井田制的理解与提倡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
),* +!
受必然变成对他人血汗成果的忙碌交易” 。那种非身份性的地主用买卖方式无限制地兼并土地的现象 唐宋以降不受法律限制地无休止扩展,正如史书所载之相州王叟,“家邺城,富有财,唯夫与妻,更无儿

相州王氏

相州王氏

相州王氏明朝初期由海州辗转来到相州定居。

族谱记载:“王氏自小店出者为营子,为相州,又自营子迁出者为新城[桓台],为贾悦…,以我始迁相州之祖为始祖”。

大营祠堂对联记载“自海州奔琅琊先迁小店后住营里”。

可见相州王是由海州迁到诸城。

经族人的艰苦奋斗,相州王氏家族对诸城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

明清时期诸城有臧、王、刘、李、丁五大家族之说,相州王是否属于其中无曾考证,但是,相州王家当时是诸城名门望族确属事实。

相州王氏四世之前以务农为主。

族谱记载始祖居相州东巷,当代就“有地千亩,马百余蹄”。

二世即“已积谷称富人”。

三世“产兴一镇”。

四世“以财自卫,乡里称善人”。

五世以后,据说在近支新城王[大营王的分支]影响下开始向仕途发展。

明朝时期新城王氏是朝中很有影响的家族,曾有…六部七尚书‟,…一门三进士‟,…父子同朝为官‟,皇上戏称…王半朝家‟之说,历史名人王渔洋[士祯]即是家族中的成员。

相州王氏五世以后,族人向学为官者蔚才然成风。

家传记载五世通议公“既长…乃弃书推泽为吏入宫监…”。

六世“通议公长子好学致举子业,颇有声,…补博士员,试辄前茅,…盖王氏自是骎骎向学矣…”。

据族谱记载统计,清朝时期族中共考取进士17入,其中武进士一人,皇帝赐予进士一人,举人近百人。

其中,八世沛思是四省解元。

县以上官员近200人[不包裹敇增官职],其中三品以上官员多人。

相州王氏家族中,家产大都富庶,多是为国为民为名而为官,因此为官者多政绩较好,很多人受到朝廷的奖赏和民众赞誉,县志和府志上都有很多记载。

如六世冬曹公开基“戊午举于乡,为榜中第二人…就仕为浙东寿昌令。

”时是清初,“草昧吏民多畏罪避匿山中弄兵自卫”。

开基单独进山,向他们讲明利害,悄悄领他们下山,避免了武力征讨,使数万计人免遭伤亡,使他们安居乐业。

不久,山中大豪作乱,其他县以“奇货视之,招部民告讦。

开基曰:…朝廷已下诏许投诚矣,奈何弃吾民哉!‟”他不理告发者,上级指责他。

后来“诸大豪复相率入山中为盗,旁郡县悉被其害,独寿昌无恙”,上级又赞扬他。

诸城相州王氏家族

诸城相州王氏家族

诸城相州王氏家族在咱们潍坊,封建科举制中曾出现不少的科举世家,有的甚至直系多代连续金榜题名。

像之前曾有临朐冯氏直系四代四进士,安丘封山李氏直系四代五进士,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述的一个氏族,曾出过“一门21进士,父子同朝为官,皇帝御赐进士”的奇迹。

而且,在新时代积极奋进的革命岁月中,也出现过数位影响深远的大人物。

这就是诸城市相州镇的王氏家族。

本期的这里是潍坊,共同领略相州王氏家族的文化魅力。

位于诸城市北部的相州镇置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镇里居民多为王姓,王姓族人有着悠久的家族典史。

根据相州王氏族谱记载:王氏先祖王庠是明朝初期由海洲辗转来到相州定居。

迁居此地的王氏族人四世之前以务农为主,族谱记载始祖居相州东巷,当代就“有地千亩,马百余蹄”。

二世即“已积谷称富人”。

三世“产兴一镇”。

四世“以财自卫,乡里称善人”。

五世以后,在近支新城王的影响下开始向仕途发展。

氏族人王锳弱冠补诸生,顺治五年戊子科山东乡试中第32名举人,次年中进士。

自此,诸城王氏在清朝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仅顺、康、雍三朝,就进士辈出。

据族谱记载统计,清朝时期族中共考取进士21人,其中武进士一人,皇帝赐予进士一人,另外,还有130多人出仕为官,其中:侍郎、御史、布政使、监察使等三品以上官员14人;知府等四品官员13人;监察御史等五品官员7人;知州等五品官员23人;知县等七品官员31人;八品以下官员若干。

其中,八世沛思是四省解元,八世沛憻左都御史衘。

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成为诸城当地的名门望族。

相州王氏长支王仁之后,出过“一门四进士”、“一门三进士”。

王仁共有二子:王绩、王约。

8名进士都出自王绩之后。

到了王绩的儿子王允升,王家已在相州经营五世,家道逐渐殷实。

王允升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他的四个儿子振基、开基、拓基、恢基全都读书有成,踏上仕途。

后来,王允升也因子孙高官而受到朝廷的嘉奖。

乾隆甲申《诸城县志》有记:“县中诸王,仕宦以允升后为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州王氏马耳山舞潍河唱,人才辈出名四方;臧王刘李丁五家,明清两代业辉煌。

解放前,山东诸城境内有臧、王、刘、李、丁五大家族。

提起五大家族中的王家,诸城人自然会想到相州王,而对大营王和贾悦王就不是很了解了。

岂不知,这三个地方的王氏,是亲兄弟三人的后裔。

诸城王氏大家族,在促进社会发展上,曾留下过辉煌的足迹,也为后人留下一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元末明初,战乱仍频,民不聊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华北平原上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大部地区“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但有的地方凭借山河之险未遭战乱,社会相对安静,人口繁衍日盛。

朱洪武刚刚平定天下,就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人口大迁移。

江苏海州一带,有一家王氏兄弟三人,也被卷入了迁移大潮。

明初,王彦名搀扶着体弱的哥哥,带着年幼的弟弟,从海州一路辗转来到了山东诸城,暂住邑西小店子。

明朝移民条律规定:凡同姓同宗者,不准同迁一地。

移民中有的为使同祖兄弟生活在一起,不得不忍辱负痛更姓改名,王家历来崇尚“行不改姓,坐不改名”,王氏三兄弟便决定由小店子分而居之。

其中一个去了相州;一个去了贾悦;王彦名则去了城北初家庄(即是现在的舜王街道大营村)。

三兄弟中迁去城北相州的那位,后人定居相州东巷,外号“老实王家”,为农耕世家,后人从第六代上开始有人读书做官,此后,官员文士层出不穷。

据统计,相州王家自明朝后期至清朝考取进士17人,被称为神奇的进士家族。

另外,还有130多人出仕为官,其中:侍郎、御史、布政使、监察使等三品以上官员14人;知府等四品官员13人;监察御史等五品官员7人;知州等五品官员23人;知县等七品官员31人;八品以下官员若干。

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王镆、王钺、王沛思、王沛惶、王玮庆、王琦庆等朝廷重臣和国家栋梁。

近现代的有著名作家王统照、王希坚、王愿坚等。

还有是山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王翔千,他的女儿王辩(又名黄秀珍)是山东第一个女共产党,1925年受党的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邓小平、张闻天同班一起学习马列主义;女婿赵志刚是中共诸城县委(临时)第一任书记。

因为相州王家历代名人比较多,大家对此颇有一种神奇的感觉。

殊不知,迁到大营村的王彦名的后人更为神奇。

他生有七个儿子(贵、仪、坛、城、广、堪、增),其中长子王贵年轻时因故迂往新城(即今淄博市桓台县)。

仅这一支的后人在明清两代就考取进士36人、举人53人、贡生143人、监生235人、太学生31人、廪生30人、增生50人、庠生307人、武庠生76人、科考虽无功名但任县以上职衔的45人,共计1006人。

王家遵循的家训是“道义”和“读书”,崇尚的理念是“学问赛珍珠”,考取功名全凭真才实学。

例如,王士禄、王士祜、王士祯,一家兄弟三人都考上进士,让人想不到的是连陪读的家人的孩子也考上进士,“一门三进士、家人会连登”的佳话盛传一时。

王家不光考取功名的多,出仕为官的名人也不少,曾出过七位尚书,一辈出一个,第七辈上出了两个,名曰“六辈七尚书”。

他们是:王彦名的四世孙王麟,贡生诰封户部尚书;五世孙王重光,谥忠勤诰封户部尚书,六世孙王之垣历仕户部尚书;七世孙王象乾,历仕兵部尚书;七世孙王象晋诰封刑部尚书;八世孙王舆敕,诰封刑部尚书;九世孙王士祯(又名王士正、字渔洋)历仕刑部尚书、谥文简。

七位尚书中权势最大的是王象乾,时任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为卫国御敌立下了功勋,皇帝诏令为其在家乡新城建造“四世官保”坊,意为四世保明朝。

当时国家六个部的尚书王家就占了三个,人们戏称王家“达官文豪‘王半朝’”因为王氏一家不但出仕为官者众,而且文豪颇多,有文学著述就有120种、560卷,诗歌4000余首,清初被推崇为文坛领袖、一代诗宗,主持中国文坛近半个世纪。

现在,在其家乡新城建有王渔洋纪念馆,在其祖籍诸城市名人馆里也陈列着王渔洋的画像、简介和丰厚的著述。

王家为什么出了这么多人才?有个传说更是神奇。

那就是王彦名长子王贵的夫人初氏,她是在清明节这天打秋千时,被大风从诸城初家庄刮到新城去的,被尊称为“风送夫人”,她与王贵的婚姻被视为“天作之合”,他们的后人这么发达,也是天意。

对此,有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大文学家王渔洋说,这事确实是真的。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也很奇特,那就是王家虽然出了这么多的名人,但都不是在大营发迹的,大都是离开大营在新城和其他地方发展而取得功名的,包括诸城境内王彦名第五子王广的后人知县王铨、解元王侍等,也都不是在老家时发迹的。

好在王家子孙并没有忘记他们的老根,在外考取功名或出仕做官后,都纷纷返回老家祭祖、立碑、竖旗杆。

老家族人也没有忘记他们,在大营王家祠堂里、始祖坟前的石碑上,都书写镌刻着他们的名字。

好多外地人也都常去看。

人们都感慨地说:大营真是块神奇的“葫芦地”啊!(其意思是说王家的后人像葫芦一样,在本地扎根,爬蔓到外边结果,结的果都是大的。

)至于王氏三兄弟中后来迁到贾悦去的那位(名字失考),史迁贾悦王家庄,他的后人中达官文士也不少,但远远比不上相州、大营两兄弟家多。

不过,在其八世后有个女儿可很出名,她生的儿子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宰相——刘墉。

《诸城贾悦王氏族谱》记载:王宸嗣,字觐颺,一号枫崖,邑增生。

明崇祯壬午山东解元、清顺治乙丑进士王斗枢之次子,著有《闻鸡窗诗》行世。

王宸嗣有一子(名延宗)六女,其最小女适“诸城(现为高密市)逄阁庄雍正甲辰翰林东阁大学士刘公统勋”。

王宸嗣的女儿是王统勋的原配夫人、刘墉生母。

由此可知,王宸嗣乃刘墉外祖父。

当然,亲戚并不止这些,还有王宸嗣的哥哥王佩(字:渚),娶的妻子就是刘墉的堂姑。

乾隆十七年,贾悦王氏续修族谱,刘墉还为其写了序,《贾悦王氏族谱》中仍保留他的真迹。

序中说:“忆墉外家王氏外王考邑增生觐颺公讳宸嗣,即堂姑丈岁贡生渚公讳佩之贵弟也。

世居贾悦镇,徙县之双门前,墉之髫龄随母归宁,朝夕嬉戏,外王考每抚顶而许之,曰:异日成吾宅相,有光吾门者,必是子也。

至今言犹在耳,耿耿不忘焉。

继此问候起居,春秋弗间。

不意墉未及冠,而先慈见背。

呜呼痛哉!越十余年,幸获得志,给假旋里,展外王考墓于铁水东原,睹彼松楸,追思杖履,凄然者久之。

”据《诸城大营王氏族谱》记载:“盖吾王氏,于故明洪武初,由海州迂诸城,暂住邑西小店,再由小店出者三,一居贾悦、一居相州、一居大营,而新城又自大营迂去者也”。

康熙年间,诸城贾悦王氏在续修族谱时,相州王沛思也给写的序,并特注明:王氏由西小店迁出,相州一支、贾悦一支,溯厥渊源皆一本也。

相州王氏、贾悦王氏的族谱上,也都注明了与大营王氏的关系,他们虽然居住的地方不同,但确属一人之后、同脉相传,他们是亲兄弟三人的后裔,是确信无疑的。

诸城相州、大营和贾悦王氏三兄弟的后裔人才众多,亲戚门当户对,他们在同时期活跃在齐鲁大地上,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为推动社会发展而各显辉煌,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也为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篇章。

桓台县《王渔洋文化》总第五期上发表州王氏,是明朝初期由海州辗转来到相州定居。

族谱记载:“王氏自小店出者为营子,为相州,又自营子迁出者为新城[桓台],为贾悦…,以我始迁相州之祖为始祖”。

大营祠堂对联记载“自海州奔琅琊先迁小店后住营里”。

可见相州王是由海州迁到诸城。

经族人的艰苦奋斗,相州王氏家族对诸城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

明清时期诸城有臧、王、刘、李、丁五大家族之说,相州王是否属于其中无曾考证,但是,相州王家当时是诸城名门望族确属事实。

相州王氏四世之前以务农为主。

族谱记载始祖居相州东巷,当代就“有地千亩,马百余蹄”。

二世即“已积谷称富人”。

三世“产兴一镇”。

四世“以财自卫,乡里称善人”。

五世以后,据说在近支新城王[大营王的分支]影响下开始向仕途发展。

明朝时期新城王氏是朝中很有影响的家族,曾有‘六部七尚书’,‘一门三进士’,‘父子同朝为官’,皇上戏称‘王半朝家’之说,历史名人王渔洋[士祯]即是家族中的成员。

相州王氏五世以后,族人向学为官者蔚才然成风。

家传记载五世通议公“既长…乃弃书推泽为吏入宫监…”。

六世“通议公长子好学致举子业,颇有声,…补博士员,试辄前茅,…盖王氏自是骎骎向学矣…”。

据族谱记载统计,清朝时期族中共考取进士17入,其中武进士一人,皇帝赐予进士一人,举人近百人。

其中,八世沛思是四省解元。

县以上官员近200人[不包裹敇增官职],其中三品以上官员多人。

相州王氏家族中,家产大都富庶,多是为国为民为名而为官,因此为官者多政绩较好,很多人受到朝廷的奖赏和民众赞誉,县志和府志上都有很多记载。

如六世冬曹公开基“戊午举于乡,为榜中第二人…就仕为浙东寿昌令。

”时是清初,“草昧吏民多畏罪避匿山中弄兵自卫”。

开基单独进山,向他们讲明利害,悄悄领他们下山,避免了武力征讨,使数万计人免遭伤亡,使他们安居乐业。

不久,山中大豪作乱,其他县以“奇货视之,招部民告讦。

开基曰:‘朝廷已下诏许投诚矣,奈何弃吾民哉!’”他不理告发者,上级指责他。

后来“诸大豪复相率入山中为盗,旁郡县悉被其害,独寿昌无恙”,上级又赞扬他。

后升工部员外郎。

七世王锳,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官至江南布政使,政绩突出,带病留任,劳累致死。

传记记载:“公不喜私藏,柩还之日,行李萧然,路祭巷哭,至为罢市…天子悯恻…赐祭葬”。

七世王钺,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出任西宁知县,严格执法,德教为先,闲暇时直接教授学子,使地方风俗好转。

吴三桂叛乱时,兵临城下,他镇定指挥,抗敌保城,并说服广东总兵坚守勿退。

两广总督夸奖钺:“保全东粤,全你功也…”,并联名广东巡府向朝廷推荐王钺的才能。

钺知道平南王尚可喜早晚必反,因此称病辞官。

事迹载家传及县志。

崇祀名宦乡贤祠,西宁父老立有《遗爱》《崇荫》二祠纪念。

著有《水西纪略》一卷,《粤逰日记》一卷,《星余笔记》一卷,《世德堂文集》二卷,《诗集》二卷行世,多被选入《四库全书》。

八世沛憻,康熙二十三年举人,授漳州同知。

传载“善断疑事,喜兴事功,所至皆有异政。

”历任温州知府,四川建南道副使,广西布政使,左都御史衘。

卸任时,皇上亲自送别,“命内侍扶入,温谕谆谆,颁赐优渥”。

晋赠光禄大夫,赐一品全葬,崇祀名宦乡贤祠。

九世王棠,举人,雍正二年,捐授工部员外郎,志载“棠英毅,勇于任事”。

皇帝“下诏褒嘉,谓棠实心任事,内外大小臣工若皆如棠,朕复何虑。

即加按察使衔以示优奖。

”“十一年,加光禄寺卿衔,给钦差大臣关防”。

九世善宗,康熙十八年武进士,授台湾水师左营守备,为保卫边防安全做出贡献。

县志记载“安平为台湾门户,外接彭湖,岛屿以百计,奸人出没其中,善宗分遣战艘,昼夜巡警,终其任,无敢窥鹿耳门者”。

靖海候施琅谓其“将才也”。

九世培宗,康熙三十九年进士。

相继做过南乐知县,礼部主事,山东道监察御史。

曾经“劾吏部私窜奏摺,举朝为动色。

”皇上“赐宴乾清宫,以金杯命酒,出入[指上下朝]许子弟扶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