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磁现象教案
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14章电磁现象 教案
![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14章电磁现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b0ebc833687e21ae45a98b.png)
一、简单磁现象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简单的磁现象了解简单的磁现象2.磁极间的作用规律通过实验认识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种季节,小明的爸爸有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就是他家的种子中混有一些杂草的种子.但两种种子在外表面上是不同的,农作物的种子比较光滑,不易吸附小颗粒物,而杂草的种子表面有许多绒毛,能够吸附靠近它的小颗粒物.怎么把它们很快分离?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机灵的小明很快利用一些铁屑和一块磁铁就把种子和杂草的种子分离开来?你能说出他是怎么做的吗?其中所含的物理道理是什么?从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几个磁概念活动1:如图所示为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和铜棒,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如何将它们区分开?活动2: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方案的加以补充。
总结:将它们分别靠近磁铁,看能否被吸引,能够被吸引的为铁棒,不能够被吸引的为铜棒。
归纳总结: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这类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活动3:让学生将磁铁靠近玻璃板上的铁屑,说出你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并阐明这个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
活动4:如图甲所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使它在水平面内能够自由转动,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归纳总结:(1)磁体上的不同位置,磁性强弱不同;(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为磁极。
磁体上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为北极(N极)、指南的为南极(S极)。
(3)磁体具有南北指向性。
知识拓宽: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的磁极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仪叫司南。
活动5:教师按照如图所示给学生演示,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交流、讨论所阐明的物理问题。
归纳总结: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典例剖析为了得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特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标的是()A B C DA.将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平移靠近三颗小铁球B.将实验中的两根条形磁铁相互平移靠近C.将实验中的条形磁铁从挂有铁块的弹簧秤下向右移动D.将实验中放在一堆大头针的条形磁铁提起【自主解答】【方法归纳】(1)条形磁铁的磁性两端最强,中间最弱,为了判断这个特点,可以用两端和中间部分吸引其它磁性材料进行判断。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3bf08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8.png)
-组织学生参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现代化技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围绕磁现象和磁场主题,自主选题、查阅资料、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题目: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判断磁感线的方向、解释生活中磁现象等。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与反馈:教师批改学生练习,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如磁体、磁极、磁场、右手螺旋法则等。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磁铁吸附铁钉、指南针指向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磁铁能吸附铁钉?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北方?
3.引发思考: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磁体与磁极:讲解磁体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磁极的性质,如N极和S极,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探究磁现象和磁场规律。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磁现象 章末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 磁现象 章末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09402016fc700abb68fc53.png)
第十四章章末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场也是一种物质,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能判断磁场方向。
2、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右手螺线管定则判定螺线管极性或其中的电流方向。
3、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会用左手定则判定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磁力的方向,能正确说明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知道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对比电磁现象中主要的三个实验:奥斯特实验、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实验和电磁感应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在复习过程中,能查缺补漏,形成知识网络,并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重点]重点:形成知识理论体系,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难点:能灵活应用所学电磁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电可生磁,磁能生电,并且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有关磁知识的应用。
师:现在我们回顾简单的磁现象的知识(多媒体课件投影)板书:一、磁现象1、磁体与磁极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性材料分类:铁、钴、镍等应用:软磁体、硬磁体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生:(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物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说明有磁性;(2)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将物体用细线吊起,总是指南北方向则有磁性;(3)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将物体一端靠近小磁针的两端,都吸引说明无磁性,有一端排斥则说明有磁性;(4)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用一物体去接触另一物体的中部,如有吸引,拿着的这个物体有磁性,如不吸引则拿着的无磁性.[例1] 为了判断一根钢棒是否有磁性,小明进行了如下几组小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让钢棒靠近铁屑,铁屑被吸引,则钢棒具有磁性B、用细线将钢棒吊起来,使它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方向,则钢棒具有磁性C、让小磁针靠近钢棒,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排斥,则钢棒具有磁性D、让小磁针靠近钢棒,若钢棒与小磁针相互吸引,则钢棒具有磁性【解析】根据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判断观察是否相互排斥、是否有指向性、是否有吸铁性。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4章 第一节 简单磁现象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4章 第一节 简单磁现象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58306128ea81c759f57895.png)
《简单磁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磁现象,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教学重点:知道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磁化现象。
教具: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回行针,铁屑,铁块,铜块,铝块,塑料,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如何让一个毽子在竖直的面上“跑步”?(不能用手拿毽子)2、表演“毽子跑步”。
二、新课教学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小学自然学过的磁现象还记得吗?它只能吸铁吗?合作探究实验一、二学生分析回答实验结果板书:一、磁体 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2、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合作探究实验三学生分析回答实验结果。
板书:3、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实验四:悬挂的条形磁体静止时指南北板书:4、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
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2、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很强,如果把两磁极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演示实验板书: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师生共同实验探究五: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3、研究磁化现象提问:回形针有磁性吗?你的实验中未与磁铁接触的回形针是怎么连在一起的?请同学们进行猜想探究:猜想、实验探究六:回形针的磁化板书: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4、磁场磁体如何对未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的呢?展示抽象磁体的磁场分布情况。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电磁现象》全章教案 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电磁现象》全章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7eca32376baf1ffc4fadb9.png)
第十四章电磁现象第一节磁现象(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学过程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板书: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2.进行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教案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fd8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f.png)
教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磁场,熟悉磁力线的概念和磁力线的性质;3.掌握磁场与磁铁的相互作用,能够描述磁场对物体的影响;4.进一步了解电磁铁和电动机的原理及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2.实验器材:磁铁、铁钉、麻绳、铁芯线圈、电磁铁、电动机等;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老师将一个磁铁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提问:a.这个物体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b.它对周围物体有什么影响?c.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在两根铁钉中间,它会怎么样?d.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们了解磁现象吗?2.引入磁场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磁铁对铁丝的吸引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a.磁铁对铁丝有什么作用?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b.有没有办法使磁性减弱或者消失?【讲授】1.磁场与磁铁的性质a.通过实验,展示磁铁的两极相吸、同极相斥的现象,引出磁铁的磁性;c.讲解磁力线的概念及性质:磁力线的起点是磁铁的北极,终点是南极,磁力线不交叉,离开磁铁越远,磁力线越稀疏。
2.磁场对物体的影响a.实验演示:将磁铁放在铁丝下方,铁钉上面,探索磁场对物体的影响;b.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在磁场中,磁铁的北极和铁钉的末端相吸,磁铁的南极和铁钉的头顶相斥。
3.电磁铁和电动机a.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电磁铁的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的实际应用;b.通过多媒体展示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动机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讨论】1.提问:磁铁对物体的吸引力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只有铁物质受磁吸引?2.练习:画出铁磁物质在磁场中的磁力线分布图。
3.讨论: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还有哪些应用场合?【拓展】1.对磁场的深入学习:力的两种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磁场是一种非接触力;2.磁场的工程应用:磁悬浮列车、磁卡、电磁炉等;3.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MRI的原理和作用。
【实践】1.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磁场的相互作用;2.实践环节结束后,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磁现象》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磁现象》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c238498e9951e79b8927f5.png)
磁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磁化。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3.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4.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分析得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设施磁体、铁屑、铜块、铝块、大头针、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入1磁在生活中的应用:a.指南针、司南、磁卡、磁盘;b.快速行使的磁悬浮列车。
今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里,用到磁的地方真是不胜枚举,刚才所看到的就是关于磁的应用的一些例子,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到今天现代化的磁悬浮列车,磁现象及磁的应用几乎随处可见。
(板书课题:磁现象)引入2结合课本中介绍的罗盘、司南、指南车的传说引入课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磁现象1.学生活动:请学生讲解有关指南针、司南的来历或故事。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指南针、司南的知识。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指南针就是用磁针制作的。
每一个磁铁都是一个磁体。
教师展示生活中各种磁体:如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等。
请学生利用手中的磁体去靠近下列物体,如:大头针、铁屑、纸屑、铜片、铝片、玻璃等。
通过实验,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磁体能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得出:磁体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
学生观察,教师重做上述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结论:(1)磁性:物体若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我们就说该物体具有磁性。
(板书)(2)认识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板书)从磁体的形状来分,可以分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从磁体的来源来分,可以分为天然磁体(如铁矿石)和人造磁体;从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来分,可分为硬磁体(或叫永磁体)和软磁体。
九年级物理上册《磁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磁现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b74cb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a.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磁现象的基本规律。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磁现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磁现象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
a.通过实物展示、动画模拟等方式,讲解磁体、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b.介绍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c.运用安培环路定律和右手螺旋法则,分析磁场分布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d.讲解电流的磁效应,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3.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磁现象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1.针对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困难,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动画模拟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磁场印象。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磁性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磁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针对学生实验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c.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3.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磁现象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进行总结。
2.教学活动设计: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
c.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14.1磁现象教案
![物理九年级北师大版14.1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8be8300b4e767f5acfcee8.png)
方法3:另取一根条形磁铁,用其两端分别先后去靠近条形铁块的某一端,如果两次都能吸引,说明它是铁块,天磁性;如果一次吸引,一次排斥,说明它有磁性,是磁铁.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磁体和磁极.
提问:
1)你见过哪些磁体?它们的磁极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磁体的磁性?
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2.磁性与磁化.
提问:1)什么是磁化?
2)磁化与磁性它们有什么区别?
演示实验:
1.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着盛有铁屑的容器.用磁极靠近铁棒的上端,铁屑被铁棒下端吸起,把磁体拿开,铁屑又落回容器内.
2.钢棒的一端靠近铁屑并不吸引,用磁极由钢棒左端向右端摩擦几下之后,用钢棒一端靠近铁屑,铁屑就被吸了上来.
教师小结:
磁化是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铁棒离开磁体磁性立即消失;钢棒被磁化后磁性不消失.
1.磁性与磁化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磁性是磁体的性质,表现为吸铁性和指向性;磁化是一个铁的或钢的物体磁性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习题精选
1.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
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相互排斥,相互吸引.
3.用条形磁铁A靠近悬吊的铁棒B,铁棒B被磁化,并使磁针静止于如图所示的位置.试标出磁铁A的极性.
教具
主要教学过程
(一)通过演示实验,复习已有知识.
1.演示实验
(1)蹄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
(2)条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
(3)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去靠近吊着的条形磁铁,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北师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四章 磁现象 第四节 电磁铁及其应用实验教学说课稿
![北师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四章 磁现象 第四节 电磁铁及其应用实验教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fc4341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2.png)
图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教学说课稿一、使用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四节《电磁铁及其应用》 二、实验器材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匝数不同的螺线管两个、软铁棒、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导线、自制教具。
三、实验设计思路与创新要点 课本上设计的实验操作难度较大,不能完整展现出电磁铁磁性强弱变化,通过不断实验探索自制了一套教具,能够定量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变化。
自制教具如图1.有以下几点创新: 1.电磁铁对下方磁铁片产生排斥力,以压力形式作用在电子秤上,电子秤显示压力变化情况 反映出电磁铁磁性强弱;2.利用精确度为0.01g 的电子秤,压力变化可以准确到0.001N ;3.实验过程中电磁铁到下方磁铁片的距离基本不变,磁场稳定。
4.改变铁芯,线圈匝数,电流方便,可以连续进行实验。
四、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并知道电磁铁的特性; 2.(重点)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难点)通过猜想与实验,学习电磁铁的特性,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五、实验教学内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比较螺线管插入铁芯前后的磁性变化,引入电磁铁的概念;(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演示课本预设实验并分析评价;2.用自制教具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并分析评价。
六、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展示一些高新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播放磁悬浮列车与电磁起重机视频和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列车可以悬浮在轨道上,为什么电磁起重机可以把铁块放到别的地方中去?(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1.电磁铁的概念与构造。
设问:什么是电磁铁,构造有哪些,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观察实物归纳得出结论。
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磁现象》教学教案(北师大版)
![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磁现象》教学教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2e47a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4c.png)
一、简单磁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2.知道磁体、磁极、磁化、磁性材料等概念。
3.了解磁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感知磁体的性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磁体的指向性和吸铁性。
2.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磁体的含义和性质;磁化过程和永磁体;磁性材料的分类。
教学难点磁体两极的含义、磁化、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的区别。
教具准备小磁针、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铁屑、铁片、各种硬币、钢条、环形磁体、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情境1:播放极光图片。
提问:美丽的极光现象与什么有关?引出极光与磁有关。
今天开始我们走进磁的世界,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四章磁现象”。
情境2:魔术——听话的小针(手里偷偷地攥一块磁铁,用它来操控桌面上的磁针)。
提问:为什么我可以操控它?(手中磁铁的作用)点题: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简单磁现象。
知识点一简单的磁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根据现象归纳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探究1:磁铁只能吸引铁吗?还能吸引其他物质吗?(说明操作过程,学生实验并观察现象,说出自己的认识)分析总结:(1)磁性: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探究2:磁体上什么地方磁性最强?什么地方最弱?(说明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认识)分析总结: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叫作磁极。
探究3: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说明操作及理由)分析总结:断了的磁体又会形成新的磁体,仍然有两极。
探究4: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说明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认识)注意:(1)不要让磁体靠近它。
(2)观察其他同学小磁针的指向。
分析总结: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小磁针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N 极),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物理下 第十四章第二节 14.2 磁场 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物理下 第十四章第二节 14.2 磁场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42af583c4bb4cf7ecd1f4.png)
《九年级下第十四章第二节磁场》教案【教学课型】:新授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性相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式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传递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画磁体的磁感线。
【教学难点】:画磁体的磁感线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关系。
【教学工具】:条形磁体、铁架台、细绳、铁屑、小磁针、玻璃板◆教学情景导入提问:指南针有什么作用?(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磁场。
板书:第二节磁场◆教学过程设计1 磁场演示:一条形磁体靠近一小磁针,小磁针会偏转问:为什么不接触小磁针,小磁针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呢?(是否能举重力场),原来磁体的周围存着磁场。
(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才具有新的指向)。
板书:1 磁体的周围存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2 磁场的方向磁感线原来静止时指南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若把它放在磁场中,小磁针就会转动起来,静止时,小磁针就会有不同指向,原来是由于磁体受到磁力方向不同的原故。
总结并板书:2 磁场有方向: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的指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演示实验:把四个小磁针放在磁场的不同点上。
发现:静止时,不同点的磁针指向不一定相同。
说明:磁场中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不一定不同。
那么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又怎样来表示它呢?我们在磁场中多放一些小磁针,方向分布就会越来越具体。
如果磁针再多一点,就更清楚了,用若干小铁屑代表小磁针。
(注意磁铁小,玻璃大铁屑细)得到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4章 第1节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4章 第1节](https://img.taocdn.com/s3/m/43cb4a12f111f18583d05a92.png)
第十四章磁现象第1节简单磁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简单的磁现象.2.知道磁体、磁极、磁化、磁性材料等概念.3.了解磁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可以吸引由铁、钴、镍等物质组成的物体.2.体验一些简单的磁现象;经历概括和表述实验现象的过程.3.通过了解磁性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重点难点【重点】磁体的含义和性质;磁化过程和永磁体;磁性材料的分类.【难点】磁体两极的含义;磁化;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的区别.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磁体与磁极【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6-137,完成以下问题:1.如果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制成的物品,我们就说它具有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2.通常情况下,磁体上各处的磁性强弱不同,我们将磁性最强的两个部位称为磁极.3.在磁体的影响下,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有了磁性的过程叫作磁化.4.能长期保持磁性的磁体叫作永磁体.【合作探究】演示一将一根条形磁体放入一堆铁屑中,然后取出来观察.它上面各处吸引吸住铁屑的多少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答:两端吸住的铁屑很多,越靠近条形磁体中间处吸住的铁屑越少.这说明条形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越靠近条形磁体中间处的磁性越弱.演示二将一根条形磁体挂起来或者支起来,使它能够水平地自由转动.1.条形磁体最终将静止在什么方向上?答:条形磁体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作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作N极.2.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答:每一段磁体上仍然有N极和S极.演示三怎样使一根原本没有磁性的大铁钉能够吸引小铁钉?如果把上图中的条形磁体与大铁钉分离,会看到什么现象?答:原本没有磁性的大铁钉在靠近一根条形磁体的磁极后,有了磁性,能吸引小铁钉.实验中,如果让磁体与大铁钉分离,大铁钉上的小铁钉就会落下来,表明它几乎没有磁性了.演示四1.为什么有些螺丝刀和其他的钢制工具会有磁性?这种磁性能长期保持吗?答:这些螺丝刀和其他的钢制工具被磁化后就具有磁性.这种磁性能长期保持.2.你知道哪些磁化的方法?答:①接触或靠近磁体.②用一个磁体在物体上沿一个方向摩擦,就可使这个物体变成磁体.3.如果不应用任何仪器,怎样知道一根旧钢条被磁化了没有?答:用细线把钢条从中间拴住,水平吊起,看其静止后是否能保持南北方向.若它能一直保持南北方向,说明它被磁化了,若不能一直保持,则没有被磁化.【教师点拨】通常情况下,磁体上各处的磁性强弱不同,我们将磁性最强的两个部位称为磁极;当磁体能够自由转动时,最终总会有一个磁极指向北方,我们称这个磁极为N极,另一个磁极指向南方,我们称这个磁极为S极.【跟进训练】钢条靠近磁针的某个磁极时,发现该磁极被排斥,则该钢条(A)A.一定具有磁性B.一定没有磁性C.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磁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知识点二磁性材料【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7-138,完成以下问题:1.能够被磁化的物质,除了铁以外还有钴、镍和许多合金,统称为磁性材料.2.磁性材料按其磁化后保持磁性的情况不同分为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3.硬磁材料被磁化后具有保持磁性的性质.常见的硬磁材料有高碳钢、铝镍钴合金、钛钴合金、钡铁氧体等.硬磁材料除了用来制造各种各样的永磁体外,还应用于磁记录,如银行存折或储蓄卡上的磁条、录音磁带、录像磁带、电脑硬盘、磁卡式车票等.4.软磁材料被磁化后,不能长期保持磁性.硅钢、软铁、铁镍合金等软磁材料,可以用来制造变压器、电磁铁和录音头的铁芯、收音机中的磁性天线等.课堂小结1.磁性:能吸引钢铁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N极和S极).4.磁化:使原本没有磁性的物体有了磁性的过程.5.磁性材料:硬磁材料和软磁材料.6.磁性材料的应用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磁现象第一节简单磁现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磁现象第一节简单磁现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c85fc455270722182ef7a4.png)
第十四章磁现象第一节简单磁现象一、教学背景分析这一节是磁学的起始课,包括以下教学内容:一些简单的磁现象、磁体、磁极、磁化、永磁体以及磁性材料。
虽然磁现象学生小学学习过,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磁现象,但学生对磁现象没有很好地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体系。
知识碎片化,对磁现象的了解处于一知半解。
本节的教学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复习以前的知识并对有关现象建立一个科学、明确的概念,厘清学生已有的,但较杂乱的磁现象知识。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以及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可发动学生准备、收集废旧磁铁等一些相关的实验物品。
先用实验复习小学自然课学过的有关磁现象的一些概念,再从人造磁体的制作引出磁化现象,介绍磁性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补充我国在磁学方面的成就和介绍一些相关历史故事,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简单的磁现象,理解磁体、磁极、磁化、永磁体、磁性材料等概念。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在磁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民族自豪感及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收集、整理磁性材料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以及指南针的制作,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磁体、磁极、磁化、永磁体、磁性材料等概念。
2.经历根据磁现象建立有关概念的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的起始课,是后续课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不仅有助于概念的理解,而且在分析现象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磁化概念。
关于磁化和磁性材料,这些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多,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磁化过程,还可以教给学生或让学生讨论退磁的方法,并亲自尝试。
教师可用动画等方式对磁化和退磁进行微观解释。
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认识磁现象在每位同学桌上的盒子里都放有:磁铁、铁钉、铜钥匙、铝钥匙、大头针、塑料等各种物质组成的物体。
九年级磁现象教案
![九年级磁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e43b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4.png)
九年级磁现象教案教案标题:九年级磁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磁场的形成和磁力的作用。
3. 了解磁场与电流、电磁感应的关系。
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磁铁、磁铁、铁屑、实验器材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3. 学生参与材料:练习题、实验报告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有关磁现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磁现象的一些常见现象。
2. 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磁铁可以吸附铁物吗?请思考一下。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教科书,讲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磁性物质、磁场、磁力线等内容。
2. 解释磁场的形成原因,并介绍磁力的作用,包括吸引和排斥。
3. 引导学生思考磁力与距离、磁铁的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磁铁和铁屑等材料观察磁力线的形状和特点,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磁力线的规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3. 提出问题:当两个磁铁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磁力会发生什么变化?请进行实验验证。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磁场与电流的关系,介绍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2. 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发电机、电磁炉等。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如磁力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等。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2.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入磁现象的主题,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通过拓展应用部分,让学生了解磁场与电流、电磁感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现象》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现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1b937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1.png)
4.结合课本和实际案例,介绍各类磁性材料的特性,如剩磁、矫顽力等。组织学生进行磁性材料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磁性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课堂导入:通过有趣的生活实例,如磁悬浮列车、指南针等,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理论教学:采用讲解、问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制作简易的磁悬浮装置,观察电磁感应现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磁性材料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磁性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磁场、电磁感应、右手螺旋法则等关键知识点。
3.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场性质、电磁感应现象、右手螺旋法则以及磁性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磁场方向判断、电磁感应现象分析等关键知识点。
3.鼓励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磁现象,探索物理学的奥秘。
3.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感线、磁场强度、磁通量等,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磁场的存在,并学会使用磁针、磁力线图等工具进行磁场方向的判断。
4.讲解磁化、磁饱和、磁滞等磁现象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5.介绍电磁感应现象,阐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电磁现象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板书:三、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
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出示司南的挂图和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2)研究磁化现象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按课本那样进行演示实验。
边演示边提问: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没有)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
板书: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
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提问:除了钢、铁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作磁性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向学生展示录音带、磁性卡等,介绍这些磁性材料的应用。
作业 1.课后习题 2.练习册课后反思第二节磁场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不通过接触可以发生作用)学生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追问:为什么不接触小磁针,小磁针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呢?(是否能举重力场),原来磁体的周围存着磁场。
(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才具有新的指向)。
二.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演示:原来静止时指南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若把它放在磁场中,小磁针就会转动起来,静止时,小磁针就会有不同指向,原来是由于磁体受到磁力方向不同的原故。
磁场有方向: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北极的指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演示实验:把四个小磁针放在磁场的不同点上。
发现:静止时,不同点的磁针指向不一定相同。
说明:磁场中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不一定不同。
那么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又怎样来表示它呢?我们在磁场中多放一些小磁针,方向分布就会越来越具体。
如果磁针再多一点,就更清楚了,用若干小铁屑代表小磁针。
(注意磁铁小,玻璃大铁屑细)得到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
把一块玻璃覆盖其上,描下条形磁铁周围磁场分布情况。
(包括蹄形磁铁、同名磁极、异名磁极间的磁场分布)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的情况,引入一组曲线,称为磁感线。
磁感应线:⑴任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磁场方向一致;⑵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并在上面标上箭头表示方向)⑶是一些假想的曲线(没有画到的并非无磁场)。
在磁场中某点,北极所受磁力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三.地磁场(1)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在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地磁的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整个地球类似于一个巨大的条形磁铁。
地球周围的磁场方向由南指北,据此,地球表面上,赤道附近地磁场方向呈水平指向北,北极附近呈竖直指向下,南极附近呈竖直指向上。
(2)磁偏角在地面上静止的小磁针并不是指向南北方向,说明地磁场的N、S极与地理的南、北并不完全重合,即存在磁偏角。
我们把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与地理上的南北方向所成的角度,叫磁偏角。
作业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2.练习册课后反思第三节电流的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
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电流的磁场。
板书:第三节电流的磁场一、奥斯特实验1.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板书: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提问:奥斯特实验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却轰动了科学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2)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后来科学家们又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通电后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在后来的生产实际中用途最大,那就是将导线弯成螺线管再通电。
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按课本图那样在纸板上均匀地撒些铁屑,给螺线管通电,轻敲纸板,请同学们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并与条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对比。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提问: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呢?它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演示实验: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请同学们观察小磁针的N 极指向,从而引导学生判别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再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有没有变化,从而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也发生改变。
提问: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很简便地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呢?同学们看书、讨论,弄清安培定则的作用和判定方法。
板书:三、安培定则1.作用: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强调:螺线管的绕制方向不同,螺线管的磁极也不同。
作业1.课后习题2.练习册课后反思第四节电磁铁及其应用九年级学科:物理课题:第四节电磁铁及其应用班级:课型:新授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知道电磁铁的特点(与条形磁铁相比);3.知道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过程方法:1.通过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的作用。
2.通过分析电铃、电池阀、磁浮列车中的工作原理,体会实现自动控制的初步方法,体验电磁铁在自动控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点研究电磁铁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板书设计第四节电磁铁及其应用实验器材:一个线圈匝数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小堆大头针或钩码。
1.电磁铁:内部插入铁芯的螺线管。
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线圈的横截面积越大、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强,线圈的磁场就越强;线圈中间插入铁芯后,磁场会大大增强。
3.:优点:强电磁铁磁性的有无用通断电来控制。
磁性强弱用电流大小来控制;它的南北极用电流方向来控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4.应用:电磁起重机、电铃、发电机、电动机、等。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提问1.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什么有关系?2.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二)引入新课实验:(1)用小磁针探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2)在通电螺线管的内部插入铁芯时,用小磁针探察磁场的强弱有什么不同?看到的现象:内部插入铁芯后对小磁针的作用大了表明:内部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了。
由此可见,要利用通电螺线管得到强磁场时,一般都要把螺线管紧密地套在一个铁芯上,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电磁铁电磁铁:内部插入铁芯的螺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