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导学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增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自己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二、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第一课时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过程)1、明确以上的学习目标2、完成以下的填空:(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用文字表达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3)分解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展示过程)讨论:1、在这之前我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获得氧气吗?2、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中,为什么要加二氧化锰呢?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3、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中,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呢?如何来证明?你能设计实验来证实吗?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中的三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课堂训练)知识点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1、实验室制取氧气,不选用的药品是()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 氯酸钾 D空气2、从安全、环保、节能、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案是()A氯酸钾受热分解 B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分离液态空气法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A都需要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知识点二催化剂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C.二氧化锰在催化过程中所有的性质不变D.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放出更多的氧气5、在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目的是()A使产生的氧气的量增多 B 提高氧气的纯度C使其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D使产生的氧气更干燥知识点三分解反应6、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工业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 C 硫与氧气反应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7、关于分解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为一种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为两种C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含义恰好相反D由一种反应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其他8、如右图所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图示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9、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A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导学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导学案

常见的酸和碱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和碱;2.认识紫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4.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5.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二、学习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三、学习难点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知识模块一】一、自主研习【你来谈一谈】1.生活中常见的酸味物质:2.生活中常用的洗浴物品:【你该知道的】“酸”一词从有酸味的酒而来。

最早,在制酒的时候,有时把比较珍贵的酒放在窖中保存,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了酸。

“碱”一词在阿拉伯语中表示灰。

人们将草木灰放到水中,利用灰汁洗浴、印染。

生活中的酸有:食醋有酸味、食醋中的醋酸(CH3COOH);水果有酸味、水果中有果酸,如苹果中有;柠檬、柑桔等水果中有等生活中的碱有: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石灰水中有,它们都是碱。

_____:阳离子只有______的化合物_____:阴离子只有__________的化合物下列哪些溶液能 使小灯泡发光呢?物质 盐酸 硫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酒精 导电性上表某些物质为什么能导电?因为该物质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 (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该离子带电。

上表可得出规律: 酸 +碱 +【测一测,看看谁厉害】1.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________和__________,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2.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_________和___________,即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

1.蒸馏水______(填“能”或“不能”,以下同)导电;乙醇______导电; 氯化钠溶液_____导电;氢氧化钠溶液______导电;有些溶液能导电是因为这些溶液中存在有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并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明确物质用途对应的性质,能判断该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1.通过课本实验学习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课本实验学习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1.能正确理解概念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正确理解概念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导学】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有些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有些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例 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凭借聪明才智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侯氏制碱B. 蚕丝纺织C. 火药应用D. 粮食酿酒例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钢铁生锈C. 汽油挥发D.矿石粉碎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物质的有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而有些性质则需要发生了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叫作化学性质,如;叫作物理性质,如。

例3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挥发性B. 溶解性C. 可燃性D. 导电性例 4 汽油是生活中一种常用的燃料,下列关于汽油的某些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 用火柴点燃汽油能燃烧,这属于物理性质B. 将汽油滴在水中,发现油滴漂浮在水面,这是化学性质C. 将一瓶汽油敞口放置在房间里,不一会儿在房间的任何角落都会闻到汽油的味道,这是物理性质D. 加油站不能接打电话,是因为汽油具有挥发性,这是一种化学性质【夯实训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 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 窗户玻璃破碎(化学变化)B. 天然气燃烧(化学变化)C. 食物发霉(物理变化)D. 汽油挥发(化学变化)2.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春风化雨B. 火上浇油C. 叶落知秋D. 滴水成冰3. 加热某种固体由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 是化学变化B. 是物理变化C. 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D. 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4. 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 “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资B. “新物质”是指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 “新物质”是指物理性质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D. “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5. 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 在物理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C.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D. 二者没啥关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 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 极难溶于水C. 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 具有可燃性2. 疫情期间,广大师生坚持“停课不停学”,老师充分利用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给同学们上课。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答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答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答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导学案】txt>【学习目标】1.从丰富具体的事例中感知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

2.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意识,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4,填空1.人类学会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青铜器、纸、火药酒染料等其中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英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中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化学是的科学。

4.利用食盐水的水溶液可以制造并进而生产等【共同建构】活动一:化学是什么?知识回顾:1.小学自然中学过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2.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钢铁会生锈;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引入课题:通过“烧不坏的手帕” “白水变牛奶” 等“魔术”引入,想一想:用已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上面的问题?交流讨论:提到化学,同学们会想到什么?1、化学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小结: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典型例题】下例叙述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问题是() a.煤炭是由什么组成的 b.铁矿石是如炼铁的c.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运动的 d.用粮食酿造白酒【当堂演练】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规律 a①③b 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 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原子分子论学说 b.火的利用 c.元素周期表 d.中国的四大发明3.下列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问题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海水淡化膜的研制 -----------水资源问题 b.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1c.纳米玻璃的开发使用--------------材料问题 d.应用计算机领域的导电材料---------能源问题4.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利序是()①石器②瓷器③青铜器④铁器⑤塑料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③⑤c.②①③④⑤ d.②①④③⑤【课后提高】1.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或药等方面中任选四个方面简要说出化学的好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共201页)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全册〗精品导学案附答案汇总

(共201页)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全册〗精品导学案附答案汇总

(共32套201页)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全册)精品导学案附答案汇总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 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 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 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 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 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化学变化, 颇有特征;新的物质, 伴随而生;发光放热, 沉淀生成;放出气体, 颜色变更;奇异现象, 五彩缤纷;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10.1~3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 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导学案(精品)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导学案(精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导学案(精品)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CO2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2.加深对CO2性质的理解【课前预习】1.某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做了比较,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选项是( )A.选用的发生装置可能相同B.收集方法可能相同C.反应类型可能相同D.检验方法一定不同2.根据物质的用途表达物质的性质这个关系,以下用途表达该物质的性质,说法错误的选项是C.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D.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以下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灭火B.制汽水C.人工降雨D.填充探空气球4.以下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B.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D.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5.将充满以下气体的四支试管分别倒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A.H2B.O2C.CO2D.N26.在实验室,O2和CO2都能够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7.以下相关实验操作及分析均合理的是A.排水法收集O2:导气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收集到的O2更纯净B.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全部加入水中立即过滤,导致产率偏低C.测定空气里O2含量:点燃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导致测定结果偏低D.探究CO2性质:将CO2快速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便于观察低处蜡烛先熄灭8.以下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工业制氧气B.用大理石和盐酸混合制二氧化碳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D.在空气中点燃红磷9.检验集气瓶内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C.靠近瓶口扇闻气味D.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10.以下各组物质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A.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B.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C.锌与稀硫酸D.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1)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时可选用图_1_所示装置,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等。

【人教版】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变化1.阅读课本第6页实验1-1(1)“水的沸腾”。

①介绍实验1-1(1)有关仪器名称,拿出仪器让学生说一说。

老师做演示实验。

②实验前观察水的颜色是无色,状态是液态。

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看到试管内的现象是水沸腾,试管口的现象是有白色的雾,玻璃片上的现象是有小水珠。

③实验1-1(1)中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最后又变成了液态。

这个实验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④完成第7页的表格(1)中的填空。

2.阅读课本第7页的实验1-1(2),完成下列填空:①教学生认识实验1-1(2)中的研钵和研杵,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叫研磨。

②实验1-1(2)中,反应前胆矾的颜色是蓝色,形状是块状,经研磨后胆矾的颜色是蓝色,形状是粉末状,反应前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③完成第7页表格(2)中的填空。

④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1.在实验1-1(1)和1-1(2)中,反应前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2.这两个反应是不是物理变化?为什么?3.书本上举了几个物理变化的例子,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相互之间说一下。

物理变化中物质的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1.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有哪些?ACDEFGIJ 。

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头制成桌椅D.汽油挥发E.气球爆炸F.灯泡发光G.花香四溢H.蜡炬成灰I.滴水成冰J.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多选)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C )A.牛奶变酸B.灯泡通电C.酒精挥发D.蜡烛燃烧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A.木炭燃烧B.食物腐烂C.矿石粉碎D.火药爆炸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化学变化1.阅读实验1-1(3),老师拿出药品和实验仪器,按照书本要求做实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导学案(全册,104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导学案(全册,104页)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导学目标知识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2、化学的作用3、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的贡献导学方法:提供资料—教师引导—自学归纳—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激发兴趣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化学研究的对象2、绿色化学又称,其核心就是二、课堂导学: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基础科学2、化学发展的历程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化学在、、和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古代化学:火药的发明和利用等。

我国古代发明中,烧瓷器、制火药、造纸等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②近代化学:⑴原子—分子论,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奠定近代化学的基础⑵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利用。

③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的利用和“绿色化学”的提出。

3、为什么要学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利用化学生产了,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4、绿色化学又称,其核心是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三、课堂练习: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基础科学。

2、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利用化学生产了,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生产了,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综合应用,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3、和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版,页)

【人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Word版,页)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12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您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宗旨,欢迎您下载使用!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 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3.2原子的构成(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3.2原子的构成(无答案)

一、基础知识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________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___构成的。

原子核一般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其中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所带的负电荷数________,电性________,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

3、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

如果忽略电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______数+_____数。

二、重难点分析:1.原子及其基本特征(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如稀有气体、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

如: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3)原子的性质:①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原子总是处在不停地运动;③原子之间有间隔;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提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即化学反应不能将原子分成更小的粒子,但通过其他的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

典例分析:例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D.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2.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而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同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提示】1.同种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2.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3.所有的原子的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都含有中子,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真阅读课本第11—1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用小刀可切2.1.燃烧时,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的过程中,你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黑色物质,黑色的物质是什么?2.点燃的蜡烛熄灭时,冒白烟,白烟是什么?烟是固体小颗粒,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珠。

1.记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看谁记得又快又好,在同学中树立化学学习的标兵。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D )A.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内焰B.蜡烛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C.燃烧能发光、不放热D.熄灭后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阅读课本第14-1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实验探究。

2.每小组同学取出实验仪器,按照书本的提示,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实验。

注意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的填写(装有空气的是A,装有呼出气体的是B)。

人呼出气体中的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步骤2中,(1)如何给装满水的瓶子盖上玻璃片,不这样会有什么后果?(2)集气时,出现哪种现象表明已集满?集满后应怎样放置集气瓶?步骤4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后,为何要振荡?步骤3中燃着的小木条是如何放置的?放在瓶口行不行?做完每个步骤后,填写实验报告时,各小组的同学要积极发言,使现象和结论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合理。

玻璃片的粗糙面应向下,现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到的。

1.各小组相互之间说一说如何收集一瓶气体?2.每两个同学一组,相互之间说一下探究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这个实验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直到熟练为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学习目标】能正确使用酒精灯、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常见仪器的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学习重点】药品的加热、玻璃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各实验的操作要领。

【学习难点】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

3.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应先把要插入的一端用水润湿,再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4.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酒精灯的使用【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0~P21,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4)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5)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2/3。

知识点三给物质加热【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1,掌握物质加热的操作要点。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2)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3)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4)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用外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5)加热时试管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6)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小组讨论】1.试管外壁若有水,为什么要先擦干再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为什么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冲出试管而伤人3.加热后的试管,为什么不能立即接触冷水?防止试管炸裂知识点三连接仪器装置1.连接方法(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什么;2、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3、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景导入:【知识回顾】①小学自然中学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②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铁器会生锈等;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导入新课:畅想式提问或故事讲解或图示介绍,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讨论交流:提到“化学”,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问题1】: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1-2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小结:化学的作用: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适当的课件及简单容易的小实验,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把握化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问题2】: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个别阐述。

1、组成【问题3】: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2-3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物质由元素组成。

小结:物质由元素组成。

2、结构【问题4】: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展示金刚石、石墨微观结构图:讨论交流:小结: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课题元素周期表课型新授课素养目标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有关知识,并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3.使学生感受到元素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实践价值。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教学难点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前预习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作原子序数。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新课导入超市中的商品成千上万种,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将商品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同样组成物质的一百多种元素,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将它们按其内在规律排列。

那么这一百多种元素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进行新课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简介]许多化学家致力于元素周期表的创作,尤其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元素周期表的完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提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所含有的信息有哪些?[回答]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备课笔记课堂拓展: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由1递增到8(或2),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然后又重新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的变化规律,这种呈规律性的变化就是“元素周期表”名称的来源。

进行新课[提问]关于核电荷数我们学过什么等量关系?[回答]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所以我们可将以上等量关系拓展为如下等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提问]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横行和纵行,分别叫什么?[回答]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什么;2、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3、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景导入:【知识回顾】①小学自然中学过,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②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铁器会生锈等;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导入新课:畅想式提问或故事讲解或图示介绍,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老师表演的魔术(实验):(1)白纸显红字,(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想一想: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知识)能否解释?讨论交流:提到“化学”,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问题1】XXXXX:化学是什么呢?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呢?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1-2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学生活动: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小结:化学的作用: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适当的课件及简单容易的小实验,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把握化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问题2】XXXXX: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物质世界里,每天都在与哪些物质打交道?讨论交流:学生相互交流,个别阐述。

1、组成【问题3】XXXXX:你想到过这些熟悉的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吗?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书P2-3页找出相应的答案。

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物质由元素组成。

小结:物质由元素组成。

2、结构【问题4】XXXXX:蔗糖、木材、酒精等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是相同的,可物质性质差异很大,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展示金刚石、石墨微观结构图:讨论交流:小结: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3、性质【问题5】XXXXX:你能用哪些方法鉴别铜片和铝片,酒精和水。

讨论交流:小结:性质是区别不同物质的依据。

4、变化规律【问题6】XXXXX:铁会生锈,铁锈与铁是同一种物质吗?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怎样防止铁生锈?讨论交流:三、化学发展史简介自主阅读:用2分钟阅读书P2-4页了解相应的知识。

讨论交流:化学的发展史: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化学的过去:化学的现在:化学的未来:年份已知化合物的数目190055万种1945110万种(大约45年增加一倍)1970236、7万种(大约25年增加一倍)1975414、8万种1980593万种(大约10年增加一倍)1985785万种19901 057、6万种(大约10年增加一倍)20002630万种自读完成:绿色化学。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建设美好家园。

趣味导读有人说:化学家在从事上帝的工作。

因为化学家不仅关心自然界中已经有的元素与物质,而且还创造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与新物质,正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边创造一个“新的自然界”。

100年来,新分子层出不穷。

请看:由表可见,新化合物的数目飞速增长,这就是化学家的本领。

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吗?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吧!精讲点拨:【例题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解析】A项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B、D项与物理学科有关,而C项利用石油可以加工制成各种新产品,此过程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答案】C【例题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与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

“绿色销毁”是根据绿色化学思想所采用的无污染销毁。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绿色销毁”。

【解析】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我们可以用秸秆处理、垃圾处理等阐明这些观点。

【答案】秸秆可放入沼气池中,这样不污染环境,同时能得到燃料,不应该焚烧。

垃圾应该分类处理,有的可以回收再利用。

盗版光盘可以用压路机轧碎后回收利用,盗版书籍可以送造纸厂打成纸浆再利用,假冒伪劣商品可分门别类,回收利用,不应该用焚烧的方法销毁。

【例题3】课本P4页中,鸟与鱼生活在一起,是因为鸟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薄膜,请你推测制作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或性能是()A、绝热B、透气C、导电D、隔水【解析】我们知道,鸟生活在天空中,鱼生活在水中。

鸟与鱼一起生存,要求制作鸟笼的材料应有良好的透气、隔水性能。

【答案】B、D达标体验:1、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

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

请将以上问题归类,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2)能源问题:(3)粮食问题:(4)环境问题:2、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

3、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画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A、道尔顿B、阿伏加德罗C、拉瓦锡D、门捷列夫4、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结构A、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B、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C、农民焚烧作物秸秆D、垃圾分类回收,并进行化学加工再利用组成性质课堂小结: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规律拓展提升: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A开发利用化石燃料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制备无污染洗衣粉 D治理环境污染2、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③④⑤3、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会制造劳动工具 B发现和利用了火 C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 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4、组成自然界的元素只有_______多种,到21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________万种。

5、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铁器 B青铜器 C塑料器具 D 石器布置作业:请上网冲浪或去图书馆查阅或者通过报纸、杂志等途径了解更多的内容。

那么化学究竟是对人类社会利多还是弊多,请就此开展一次辩论:正方:化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反方:化学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答案:达标体验:1、(1)②⑤(2)④(3)①⑥(4)③⑦⑧⑨2、C3、D4、D拓展提升:1、B2、B3、C4、一百多,3000万5、D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情景导入:化学研究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等方面。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一、物质的变化下面请大家做几个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实验】XXXXX:[实验1-1] 水的沸腾【变化时发生的现象】XXX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实验】XXXXX:[实验13] 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变化时发生的现象】XXX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_______【实验】XXXXX:[实验1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含有氧气、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气体和尘粒等,而其中__________是人体需要的,呼出的气体中它可能没有或很小。

从生物学中我们已经道人和动物呼出大量的__________,所以我们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它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高。

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是湿润的,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__________。

【提出猜想与假设】XXXXX:1、人呼吸需要氧气,则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将__________;2、人呼出二氧化碳,则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会__________;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

自主学习:用3分钟阅读课本P14页相关资料: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__________,浑浊越多,二氧化碳越______。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

水蒸气在常温下易凝结成_____。

自主学习: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14--16页内容,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合作探究:实验方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过程】XXXXX: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步骤1】XXXXX: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现象】XXXXX: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滴入到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结论】XXXXX: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的二氧化碳。

【步骤2】XXXXX: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现象】XXXXX:空气中,木条持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结论】XXXXX:空气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呼出气体中含氧气量__________。

【步骤3】XXXXX: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

【现象】XXXXX: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水雾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