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细跳月》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乐器的分类,能够在乐曲中听辨部分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能够在不同形式的音乐聆听活动中感受乐曲旋律特征并记忆主题,体验乐曲固定主题变化中速度、音区、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所表现的意境。

3.在《阿细跳月》的聆听中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民族管弦乐器音色特点,在体验中记忆乐曲主题。

难点:根据旋律特点的体验来感受《阿细跳月》民族音乐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激趣引导,感受乐器音色:

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推开民族音乐的大门,感受一次现场版的开门大吉。

1.吹管组乐器——笛子

聆听主题片段感受笛子清脆、悠扬、演奏灵活的特点,了解笛子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吹管乐器。介绍吹管组乐器:(笛子,笙,萧,唢呐等)主要是利用气流振动管体而发音,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善于演奏流畅的旋律,经常被充当主奏乐器,或在合奏中主奏旋律。

2.拉弦乐组乐器——二胡

聆听主题感受二胡柔美抒情、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特点,了解拉弦组乐器(二胡,高胡,板胡,京胡)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振动发音的乐器。

3.感受弹拨组乐器音色

聆听主题片段,感受弹拨组(琵琶,扬琴,古筝)乐器清澈、明亮,富于颗粒性的音色特点辨别乐器演奏方式。

设计意图:以学生兴趣为前提,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综艺节目“开门大吉”作为学生乐器音色的体验形式,激发学生在主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乐器分类及其演奏方式。

(二)整体聆听,引发听觉注意:

1.感受乐曲整体情绪。

师:用灵敏的耳朵听一听,除了刚才我么所听到的乐器之外音乐中你还听到了哪一类乐器?乐曲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打击组乐器介绍。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对烘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民族管弦乐队介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乐曲的整体聆听中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感知打击组乐器的演奏及其表现作用,培养学生纵向和声听觉。

二、感受主题,体验旋律特征:

(一)聆听主题,感受乐句。

1.图谱同步,感受乐句及乐器音色。

2.画旋律线感受旋律。

感受笛子灵活的演奏技巧和跳跃起伏的四个乐句所构成的主题音乐。

3.模唱主题,感受旋律节奏特点。

师生接唱,感受每一句旋律相同的结尾521,总结乐曲主题由每一句节奏相同、结尾相同的规整的四个乐句组成的。

谱例: 5 1 3 1 3 5 2 1 | 5 3 3 1 3 5 2 1 | 5 1 6 1 3 5 2 1 | 5 5 3 1 3 5 2 1|

设计意图:通过听、画、唱、动等不同形式感受主题,在体验中探究主题音乐音色、乐句、节奏等旋律特征,提高学生对主题音乐的记忆。

(二)音画结合,深入感知,

师:在一个短小的引子后,笛子用清脆嘹亮的音色奏响的乐曲的主题,就让音乐这支神奇的画笔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吧!(根据旋律走向听音乐画篝火引出崇尚火的民族——彝族。)

设计意图:巧妙地从乐曲内涵入手,抓住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根据旋律起伏跳跃的特点将旋律线设计成篝火,进一步加深对乐曲旋律的体验感知,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进一步深化对音乐形态的感知。

三、动静相宜,激活听觉思维:

(一)渗透民族文化,体验节拍特点

了解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从彝族的民族支系阿细入手通过视频《阿细跳月》民间歌舞及其传说故事,引导学生用身体感受富有动感的旋律,感受渐强的力度变化及特有的五拍子节拍特点。

(二)探究乐曲风格,感受音乐传承

引导发现旋律音阶构成,感受民族五声调式韵味和《阿细跳月》以135为骨干音的音乐特点。

设计意图:在对主题层层深入的感知中深入浅出地在不同的体验中剖析节奏、节拍、调式,从而领略彝族《阿细跳月》这一奇特而又灿烂的音乐文化与音乐风格,通过对主题的记忆加深对乐曲内涵的理解。

四、要素感知,深入作品分析:

(一)整体聆听,感受音乐要素变化。

感受不同段落中相同主题的重复变化,提炼出固定主题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对比每一部分中最为突出的音乐要素变化:

1.第一部分:力度变化。

2.第二部分:音区变化,音色变化。

3.第三部分:速度。

(二)对比聆听,感受音乐表现意境。

1.乐曲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主题在笛子与乐队的合奏演绎下通过渐强的力度变化中拉开了跳月舞的序幕。

2.对比感知乐曲第二部分。

对比弹拨组乐器与高胡音色,感受主题反复七次中转调、移调,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奔放,时而轻柔的所表现的音乐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乐器音色所表现的主题启发学生产生联想,在对比中感受音色、力度、速度、及其音区各种音乐要素的变化所塑造的人物、音乐形象及其表现意境。

3.聆听再现部分,体验纵横音响。

聆听感受乐曲速度及情绪的变化,用身体做乐器在模仿中关注打击乐器节奏的变化。引导学生能够听辨尾声中通过转调不断反复及最后的结束音521。

设计意图:听辩乐曲第三部分打击乐器节奏变化,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纵向音响元素的感知,激发听觉思维对动态和声的体验与剖析。聆听尾声中通过转调不断反复的521,进一步提升学生音高听辨能力,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五:视听结合,延伸内涵理解:

(一)音乐特点提炼:

骨干音:1 3 5

乐句:节奏相同、结尾相同。固定主题变化重复:音色、力度、速度、音区。

(二)音乐文化拓展:

舞蹈《阿细跳月》,五十年代两次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族乐器合奏80年代就被列为世界名曲之一,2011年中国民族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专场演出,指挥中国的首席指挥家彭家鹏先生。

(三)音乐内涵延伸

总结从阿细跳月的传说故事到民间歌舞及器乐曲,引导学生懂得传承与创新能够赋予民族民间音乐新的生命力,从而走出国门焕发出它独特的音乐魅力。

设计意图:挖掘从阿细跳月民间传说、民间歌舞到民族管弦乐,通过音乐的发展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延伸作品深远的意义,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