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民族音乐教案:阿细跳月

幼儿园中班民族音乐教案:阿细跳月

幼儿园中班民族音乐教案:阿细跳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认识我国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用自然的动作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阿细跳月”的特点,学会舞蹈动作。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自然的动作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幼儿代表演示舞蹈动作。

2.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

3. 互动法: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合作。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音乐播放设备、舞蹈动作图示。

2. 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接触过简单的民族音乐和舞蹈。

五、教学内容:1. 介绍“阿细跳月”:让幼儿了解“阿细跳月”是我国彝族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2. 学习舞蹈动作:教师示范舞蹈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跟随学习。

3. 跟随音乐节奏舞蹈:让幼儿听着音乐,尝试用自然的动作进行舞蹈。

4. 舞蹈练习:分组进行舞蹈练习,鼓励幼儿相互观摩、交流。

5. 总结与展示: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学习内容,并进行舞蹈展示。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舞蹈动作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教学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阿细跳月”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舞蹈动作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舞蹈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幼儿跟随学习。

4. 音乐舞蹈实践(10分钟):让幼儿听着音乐,尝试用自然的动作进行舞蹈。

5. 互动游戏(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舞蹈互动游戏,增强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学习内容,并进行舞蹈展示。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细跳月》的背景故事和作者。

2.学习《阿细跳月》的主要词汇和短语。

3.熟练掌握《阿细跳月》中的重要句型和语法点。

4.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阿细跳月》的课文材料。

2.教学笔记和教学PPT。

3.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入故事背景:介绍《阿细跳月》是一部中国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勇敢的少年阿细,如何对抗恶龙并成功跳上月亮的故事。

2.介绍作者:告诉学生《阿细跳月》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老舍的背景和其他作品。

第二步:学习词汇和短语1.在黑板上列出《阿细跳月》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解释其意思并示范正确的发音和用法。

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师给出的词汇和短语进行编对话或造句。

第三步:掌握重要句型和语法点1.引导学生阅读《阿细跳月》,重点关注其中的重要句型和语法点。

2.教师解析句子,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3.学生灵活运用句子进行口语练习,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步:阅读理解和讨论1.准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先个别阅读,然后进行组内或全班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推测角色的性格、情节的发展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1.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总结重点内容和难点。

2.反思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评并互评,讨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

四、教学评价1.反馈与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积极参与和表现好的学生,并提供个别指导。

2.测试评估:使用选择题、填空题或作文等形式的测试,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评估。

3.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听说读写能力的表现等,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拓展延伸1.邀请学生改编和表演《阿细跳月》的剧场版或动画片,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阿细跳月》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阿细跳月》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阿细跳月》这首歌曲的意思和背后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2.学会唱《阿细跳月》这首歌曲,并能够加入简单的动作表演。

3.增强幼儿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和《阿细跳月》的音乐。

2.讲解《阿细跳月》的PPT。

3.装扮和道具,如中国传统服饰、农具、月亮等。

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PPT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家谱、红色礼物、月饼等。

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唱跳《阿细跳月》:–第一遍播放歌曲,让幼儿们全程观看。

–第二遍播放歌曲,引导幼儿们跟随节奏和歌词唱歌。

–第三遍播放歌曲,邀请一些幼儿上台展示动作表演,其他幼儿跟随唱歌。

3.反思:–通过引导提问,让幼儿们分享这首歌曲和表演给他们带来的新体验和感受。

–通过鼓励幼儿们发言,让他们表达能够理解和认同这首歌曲所传达的文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和手段1.讲解:老师通过PPT讲解《阿细跳月》的歌词、演唱者、背景故事、歌曲包含的文化元素。

2.听唱:老师播放《阿细跳月》的音乐,让幼儿们听到整首歌曲,为后续的唱跳做好准备。

3.唱唱:老师引导幼儿们跟着节奏和歌词唱歌。

另外,老师可以通过鼓励一些幼儿上台表演,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4.反思:老师通过提问和鼓励幼儿们发表个人见解的方式,让幼儿们感知到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可。

也可以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让幼儿们更好地分享他们的体验和反思。

教学评价1.学生的表现:观察和整理幼儿们的学习效果和表现,了解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程度。

2.课程反思:对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是否达成、幼儿们的兴趣和表现、教学工具和方法的是否适宜等进行反思,以便不断进步和优化。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阿细跳月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通过学习阿细跳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阿细跳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节奏和舞姿特点。

3. 阿细跳月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

4. 团队合作练习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节奏和舞姿特点,团队合作表演。

2. 教学难点: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舞姿的优美性,团队协作的默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阿细跳月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示范法:教师示范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合作法:学生团队合作,进行舞蹈表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掌握舞蹈基本动作。

3. 舞姿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提高舞姿的优美性。

4. 节奏练习:学生跟随音乐,练习阿细跳月的舞蹈节奏。

5. 团队合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练习舞蹈表演。

6. 总结与展示: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阿细跳月的基本动作、舞姿和节奏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默契、协调和舞台表现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舞蹈水平。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阿细跳月舞蹈教材、音乐光盘。

2. 设施:舞蹈教室、音响设备、镜子、把杆。

3. 道具:民族服饰、头饰。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阿细跳月,学习基本动作。

2. 第二课时:练习舞姿和节奏,进行团队合作练习。

3. 第三课时:总结与展示,学生舞蹈表演。

九、教学建议1.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培养,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舞姿的优美性。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教案题目: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节气和农历以及传统习俗。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阿细跳月》故事绘本、PPT、音乐、道具软绳、计时器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音乐,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2.学生观看幻灯片,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步骤二:讲故事(10分钟)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解故事情节,突出其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描写,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提问学生故事中的关键问题,检查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步骤三:角色扮演(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

2.每个小组逐个表演故事中的场景,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步骤四:制作软绳(1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软绳的制作过程,并解释软绳在故事中的作用。

2.教师分发材料,学生制作自己的软绳。

步骤五:阿细跳月比赛(15分钟)1.教师宣布比赛规则,主持阿细跳月比赛。

2.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根据计时器的指示,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阿细跳月。

步骤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比赛成果,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并给予欣赏、鼓励的意见。

2.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对于故事和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行回顾。

3.教师作总结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展览或活动,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了解和兴趣。

2.通过观看其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影视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阿细跳月》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细跳月》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及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和集体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阿细跳月》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多音和高音的演唱。

2. 节奏的准确表达。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阿细跳月》歌曲及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 音乐器材:钢琴、音响设备、乐谱。

3. 学生分组:按照性别和声乐水平,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声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阿细跳月》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2. 学唱歌曲:(1)教唱旋律:教师用钢琴弹奏旋律,学生跟唱。

(2)分组学唱:男女两个声部分别学唱,重点指导多音和高音的演唱。

3.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节奏和音准特点。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学唱的歌曲,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

2. 合唱练习:男女两个声部合练,注意节奏的准确表达。

3. 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 熟唱《阿细跳月》歌曲。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阿细跳月》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 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方式,营造有利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教学法:按照性别和声乐水平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声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4.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的基本特点及风格。

2.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舞蹈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动作和风格。

2.教学难点: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录音机、音响设备2.《阿细跳月》舞蹈视频3.舞蹈服装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a.教师播放《阿细跳月》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b.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

2.基本动作学习a.教师示范《阿细跳月》的基本动作,如:跳跃、旋转、拍手等。

b.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3.动作组合练习a.教师将基本动作组合成简单的舞蹈段落。

b.学生分组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4.小组展示a.各小组展示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改进动作。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1.复习a.教师检查学生对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b.学生进行基本动作复习。

2.动作组合深化a.教师将基本动作组合成更复杂的舞蹈段落。

b.学生分组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3.舞蹈创编a.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将基本动作融入自己的舞蹈创编中。

b.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创编,教师给予指导。

4.舞蹈展示a.各小组展示舞蹈创编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改进舞蹈动作。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与展示a.学生展示上一节课的舞蹈创编成果。

b.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2.舞蹈排练a.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舞蹈排练。

b.学生认真练习,注意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表现力。

3.舞蹈表演a.各小组进行舞蹈表演,教师进行点评。

b.学生互相学习,改进舞蹈动作。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练习《阿细跳月》舞蹈,熟练掌握基本动作和舞蹈段落。

《阿细跳月》教案(精选14篇)

《阿细跳月》教案(精选14篇)

《阿细跳月》教案(精选14篇)《阿细跳月》教案篇1教学内容:观赏《阿细跳月》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阿细跳月》、了解彝族的音乐特点以及与他相关的风土人情,增加对祖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

2、通过观赏《阿细跳月》让同学感受乐曲欢快跳动的节奏特点,把握节奏“ × × × ×”。

3、能感受《阿细跳月》的基本心情,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进行表演,并大胆的进行创编。

教学重、难点:1、观赏《阿细跳月》了解其音乐主题,把握其典型节奏型。

2、能用彝族舞蹈基本舞步进行表演,并大胆的进行创编。

教具预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律动导入:同学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声中走进教室师:小伴侣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还记得吗?一起跟着唱一唱吧。

(师生一起唱)师:彝家娃娃们能歌善舞,小伴侣们,你们了解彝族吗?二、介绍“彝族”(边观赏图片边介绍)彝族是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人的服装颜色明丽,他们习惯佩戴许多首饰,这些首饰多是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人们个个能歌善舞,大家现在发现的就是彝族“火把节”的喧闹场面。

彝族的“火把节”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六,这天彝族人会身着盛装,白天在一起搞一些庆祝活动,夜晚围在一堆篝火四周唱歌、跳舞。

彝族的“火把节”场面?人?三、观赏《阿细跳月》1、整体倾听,初步感知。

师:彝族盛大的火把节你想参与吗?我们先听听彝族火把节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听音乐)师:这首曲子带给你什么感受?生说。

师:这首曲子热闹,欢快,感觉像过节一样,非常炎热闹。

2、学节奏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火把节,感受这欢快的气氛。

(1)、出示节奏5/4 × × × ×(平常我们接触的大多是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而这个五四拍我们的民族音乐经常用到它,它能够非常好的体现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2)、同学相互争论,相互说一说节奏(边划拍边说)分析:我们之前学过“×”是几分音符?唱几拍?“×”呢?那像“× × ×”的节奏我们叫它?(引导同学说出“切分节奏”)(3)、师生沟通,拍一拍节奏a、师:你会拍这个节奏吗?拍給旁边的同学听一听。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阿细跳月》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彝族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关注,这一点做得还不错,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对基本舞步和音乐特色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整体进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阿细跳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更好地将舞步与音乐节奏结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舞蹈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舞步的基本原理和舞蹈的连贯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舞蹈练习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阿细跳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民族舞蹈?”(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阿细跳月》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阿细跳月》的基本概念、舞步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阿细跳月》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民族舞蹈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阿细跳月》音乐鉴赏教案

《阿细跳月》音乐鉴赏教案

《阿细跳月》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细跳月》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表达对音乐的个人感受和评论。

二、教学准备:1.音频或视频素材,包含《阿细跳月》的演奏录音或表演视频。

2.讲义或课件,介绍《阿细跳月》的背景和特点。

3.纸和笔,用于学生的写作和讨论活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和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感受。

2.引入今天的主题,介绍《阿细跳月》这首音乐作品。

二、介绍《阿细跳月》的背景和特点(10分钟)1.介绍《阿细跳月》这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音乐类型和文化背景。

2.解释《阿细跳月》音乐中可能出现的传统乐器和特有的演奏方式。

3.分析音乐中可能存在的民族舞蹈元素,如节奏、动感等。

三、聆听和观赏《阿细跳月》(15分钟)1.播放《阿细跳月》的音频或视频片段,让学生聆听和观赏。

2.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演奏的技巧和风格。

3.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观点。

四、分析音乐要素和情感表达(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阿细跳月》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

2.讨论音乐中可能存在的情感,如喜悦、热情、活力等,以及它们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3.引导学生探索音乐中的意象和意境,如是否能勾起特定的场景或想象。

五、个人写作与讨论(15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阿细跳月》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小段落进行个人表达。

2.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讨论音乐对他们的影响和观点的异同。

六、总结和展示(10分钟)1.结合学生的写作和讨论,总结《阿细跳月》这首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或口头表达,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欣赏。

弥勒彝族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弥勒彝族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弥勒彝族阿细跳月教学设计引言弥勒彝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其中,阿细跳月是一种重要的传统舞蹈形式,被广泛用于庆祝丰收和宗教仪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有效的弥勒彝族阿细跳月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这一重要的彝族文化遗产。

一、教学目标1.了解阿细跳月的起源和意义;2.学习基本的阿细跳月动作和舞蹈技巧;3.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了解阿细跳月的起源和意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互动讨论的方式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和意义。

可以使用一些视频素材或图片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学习基本的阿细跳月动作和舞蹈技巧教学方法:(1) 呈现视频资料:播放一段阿细跳月的演示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阿细跳月的动作和舞蹈技巧。

(2) 分解动作:将阿细跳月的动作分解成基本动作,逐步教授给学生。

可以通过示范、模仿和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3) 组合动作:将学习到的基本动作组合起来,形成一段完整的阿细跳月舞蹈。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在动作的组合和过渡上进行自由发挥。

3.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教学方法:(1) 探讨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阿细跳月对彝族人民的重要意义和文化价值。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共同设计一段阿细跳月舞蹈,并在班级或校园内进行表演。

通过合作和表演,加深学生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过程安排1.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和意义(20分钟)- 通过讲解和互动讨论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和意义;- 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2.学习基本的阿细跳月动作和舞蹈技巧(60分钟)- 播放阿细跳月的演示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阿细跳月的动作和舞蹈技巧;- 分解动作,逐步教授给学生,并进行示范和模仿。

3.练习和组合动作(30分钟)- 学生分组,自由组合和设计一段阿细跳月舞蹈;-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和完善自己的舞蹈;-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个性化的动作组合和创意过渡。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教案名称:阿细跳月教案适用对象:幼儿园大班教案目的:1. 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2. 学习传统儿童游戏,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学唱《阿细跳月》儿童歌曲。

2. 学习并实践阿细跳月的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1. 《阿细跳月》的歌曲。

2. 多个计数器或数字卡片。

3. 跳绳。

教学步骤:1. 引入:播放《阿细跳月》儿童歌曲,让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

2. 学唱《阿细跳月》歌曲:教师逐句教唱,幼儿跟唱,强调发音和语调。

3. 学习阿细跳月的游戏规则:a. 将幼儿分成两个团队,每个团队站在一条线后面。

b. 计数器先由一方开始,每次计数加一,轮流向前跳绳,直到有一个团队的人数跳满月圈为止。

c. 具体规则:团队A的第一个人跳绳10下,然后将计数器传给下一个人,下一个人继续往后跳绳10下,以此类推,直到团队A所有人都跳绳10下。

跳绳过程中如果发生跳绳失败则重新计数。

团队B的人也按照同样的规则跳绳。

d. 跳满月圈的团队获胜。

4. 实践阿细跳月游戏:a. 按照游戏规则,让两个团队进行比赛,教师监督和引导。

b. 在比赛中鼓励幼儿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5. 结束:评选出获胜的团队,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儿可以自由活动,放松身心。

教学延伸:1. 可以将其它传统儿童游戏引入课堂,让幼儿接受更多的传统文化熏陶。

2. 可以让幼儿自己编创其他形式的“跳月”游戏,培养创造力。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是否能够积极配合团队完成任务。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阿细跳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阿细跳月

欣赏课《阿细跳月》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知道主题音乐由四个乐句组成,了解音乐的结构特征。

能听辩主题音乐的次数和音乐要素的变化,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

能够喜欢彝族的歌舞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能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了解音乐结构与要素,并创编表演。

3、能在欢快热烈的乐曲中感受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了解彝族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教学重难点:难点:感受《阿细跳月》的主题音乐、段落结构、风格特征,听辨主奏乐器和音乐要素的变化。

重点: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及其基本舞步及小组学习和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导学单(主题音乐谱)彩色粉笔、小镲两付。

教学过程:一、开课拍手游戏围成圆圈席地而坐,面朝圆心。

1、观察老师动作,再模仿。

5/4 x x x x x ‖(前三拍拍地下,后两拍拍手)2、拍得节奏混乱,用音乐来指挥你们,师哼唱主题旋律,生拍,听老师哼唱速度变化,配合动作的变化。

二、导入:1、师:刚才老师哼唱的这段旋律很特别,它是5拍子的哦。

ppt出示主题音乐旋律,介绍其节拍特点:5/4(混合拍子,可以3/4在前,2/4在后,也可调换顺序)问:这首歌的组合方式是?2、在组长那里领取导学单,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题目。

3、展示一组(四个乐句组成,特征除节拍还有切分节奏—增加跳跃感和末尾两拍相同音)。

4、4、全体练唱主题旋律,合上拍地拍手的动作。

三、新课学习1、这段旋律就是ppt展题《阿细跳月》的主题音乐。

图片介绍阿细族和跳月舞,师示范动作,带学生起立围成圆圈感受动作:女生左右跳一次,男生左右跳一次,加拍手动作左右跳一次,前后跳一次。

2、完整聆听我们只是感受了一下跳月的动作,完整的跳月舞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去音乐里感知吧。

Ppt展示问题,边听边思考:乐曲情绪是怎样的?随音乐想象出跳月舞的动作和场景。

音乐可以分为几部分呢?3、到底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①引子聆听开始部分,说说你的感受?(短小、渐强)联想到音乐表现的情景是什么?(阿细人聚拢)师板书:图形谱问:我们可以把这段音乐称为乐曲的?(引子)②主题一第一部分音乐里ppt: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你听出主奏乐器有哪些?复听:找到笛子乐句模仿笛子动作,找到镲子演奏的地方模仿动作。

大班音乐:阿细跳月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阿细跳月教案及反思
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作为教师,我在活动中主要扮演了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我引导孩子们感受“阿细跳月”的节奏和韵律,帮助他们理解其文化内涵。同时,我也注意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表演中的困难。此外,我还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共同提高音乐表演技能。
活动的不足与改进:虽然活动整体效果较好,但仍有一些地方可以改进。例如,有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可能对某些舞蹈动作不够熟悉,导致表演不够流畅。对此,我可以考虑在活动前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舞蹈练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此外,我还可以考虑在活动中引入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如让孩子们了解“阿细跳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寓意,以增强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1、幼儿欣赏教师范唱歌曲A段,感受欢快的情绪。
师:有首歌里唱的就是彝族人在节日夜晚的联欢活动,请你们听一听。
2、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随音乐学唱A段。
师: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不会唱的时候可以看我的口型。
三、引导幼儿回忆2/4拍和4/4拍踏点步的跳法,并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5/4拍踏点步的跳法。
1、师:以前我们学过踏点步,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坐在座位上跟着音乐来挑一挑。
活动目标的达成: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欣赏和表演“阿细跳月”,让孩子们感受民族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从孩子们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较好地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和舞蹈动作,并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演。这表明活动目标已经得到较好的实现。
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音乐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自由表达。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孩子们通过模仿、合作等方式,逐步掌握“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此外,我还利用音乐器材和道具,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节奏。

2. 通过学习阿细跳月,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阿细跳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3. 阿细跳月的音乐特点和节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2. 教学难点:阿细跳月的节奏和团队协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阿细跳月的起源、发展历史、基本舞步、动作、音乐特点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阿细跳月的舞步和动作。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反馈法: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舞步教学:讲解并示范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 动作教学:讲解并示范阿细跳月的动作,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4. 节奏教学:讲解阿细跳月的音乐特点和节奏,学生跟随音乐练习。

5. 团队协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练习,教师指导。

6. 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拓展学生对民族舞蹈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舞蹈教室或宽敞的室内空间。

2. 音乐设备:播放音乐的音响设备。

3. 教学道具:舞蹈鞋、镜子(如果有条件)。

4. 教学资料:阿细跳月舞蹈视频、图片、乐谱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阿细跳月的基本概念和舞步。

2. 第二课时:学习阿细跳月的动作和节奏。

3. 第三课时:练习团队协作和舞蹈整体表现。

4. 第四课时:学生展示和点评。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技能的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舞步、动作、节奏掌握情况。

2. 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评估学生在舞蹈中的配合默契程度。

3. 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纪律和互动情况。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

《阿细跳月》教案1.1 背景介绍:《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起源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2 意义说明:通过学习《阿细跳月》教案,使学生了解彝族文化,传承民族舞蹈艺术。

1.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二、知识点讲解2.1 舞蹈起源:介绍《阿细跳月》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背景。

2.2 舞蹈特点:分析《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节奏、音乐和服饰等特点。

2.3 舞蹈技巧:讲解《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手势、身姿等舞蹈技巧。

三、教学内容3.1 舞蹈动作:教授《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如进退步、侧点步、圆圈步等。

3.2 音乐欣赏:让学生聆听《阿细跳月》的音乐,感受其节奏和旋律特点。

3.3 舞蹈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阿细跳月》的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阿细跳月》的起源、特点和技巧。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舞蹈动作练习、音乐欣赏和表演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音乐节奏的把握。

5.2 重点: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和舞蹈技巧。

以下是剩余五个章节的教案,请参考:六、教学方法6.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舞蹈动作。

6.2 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舞蹈动作,提高舞蹈技巧。

6.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舞蹈表演。

七、教学评价7.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7.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的表现力和舞蹈技巧。

7.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八、教学时间8.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8.2 课堂时间分配:舞蹈动作练习占40%,音乐欣赏占20%,舞蹈表演占20%,课堂总结占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细跳月》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乐器的分类,能够在乐曲中听辨部分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能够在不同形式的音乐聆听活动中感受乐曲旋律特征并记忆主题,体验乐曲固定主题变化中速度、音区、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所表现的意境。

3.在《阿细跳月》的聆听中感受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民族管弦乐器音色特点,在体验中记忆乐曲主题。

难点:根据旋律特点的体验来感受《阿细跳月》民族音乐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激趣引导,感受乐器音色:
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推开民族音乐的大门,感受一次现场版的开门大吉。

1.吹管组乐器——笛子
聆听主题片段感受笛子清脆、悠扬、演奏灵活的特点,了解笛子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吹管乐器。

介绍吹管组乐器:(笛子,笙,萧,唢呐等)主要是利用气流振动管体而发音,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善于演奏流畅的旋律,经常被充当主奏乐器,或在合奏中主奏旋律。

2.拉弦乐组乐器——二胡
聆听主题感受二胡柔美抒情、富有歌唱性的音色特点,了解拉弦组乐器(二胡,高胡,板胡,京胡)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振动发音的乐器。

3.感受弹拨组乐器音色
聆听主题片段,感受弹拨组(琵琶,扬琴,古筝)乐器清澈、明亮,富于颗粒性的音色特点辨别乐器演奏方式。

设计意图:以学生兴趣为前提,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综艺节目“开门大吉”作为学生乐器音色的体验形式,激发学生在主动聆听的过程中了解乐器分类及其演奏方式。

(二)整体聆听,引发听觉注意:
1.感受乐曲整体情绪。

师:用灵敏的耳朵听一听,除了刚才我么所听到的乐器之外音乐中你还听到了哪一类乐器?乐曲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打击组乐器介绍。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

(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对烘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民族管弦乐队介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乐曲的整体聆听中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感知打击组乐器的演奏及其表现作用,培养学生纵向和声听觉。

二、感受主题,体验旋律特征:
(一)聆听主题,感受乐句。

1.图谱同步,感受乐句及乐器音色。

2.画旋律线感受旋律。

感受笛子灵活的演奏技巧和跳跃起伏的四个乐句所构成的主题音乐。

3.模唱主题,感受旋律节奏特点。

师生接唱,感受每一句旋律相同的结尾521,总结乐曲主题由每一句节奏相同、结尾相同的规整的四个乐句组成的。

谱例: 5 1 3 1 3 5 2 1 | 5 3 3 1 3 5 2 1 | 5 1 6 1 3 5 2 1 | 5 5 3 1 3 5 2 1|
设计意图:通过听、画、唱、动等不同形式感受主题,在体验中探究主题音乐音色、乐句、节奏等旋律特征,提高学生对主题音乐的记忆。

(二)音画结合,深入感知,
师:在一个短小的引子后,笛子用清脆嘹亮的音色奏响的乐曲的主题,就让音乐这支神奇的画笔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吧!(根据旋律走向听音乐画篝火引出崇尚火的民族——彝族。

)
设计意图:巧妙地从乐曲内涵入手,抓住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根据旋律起伏跳跃的特点将旋律线设计成篝火,进一步加深对乐曲旋律的体验感知,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进一步深化对音乐形态的感知。

三、动静相宜,激活听觉思维:
(一)渗透民族文化,体验节拍特点
了解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歌舞。

从彝族的民族支系阿细入手通过视频《阿细跳月》民间歌舞及其传说故事,引导学生用身体感受富有动感的旋律,感受渐强的力度变化及特有的五拍子节拍特点。

(二)探究乐曲风格,感受音乐传承
引导发现旋律音阶构成,感受民族五声调式韵味和《阿细跳月》以135为骨干音的音乐特点。

设计意图:在对主题层层深入的感知中深入浅出地在不同的体验中剖析节奏、节拍、调式,从而领略彝族《阿细跳月》这一奇特而又灿烂的音乐文化与音乐风格,通过对主题的记忆加深对乐曲内涵的理解。

四、要素感知,深入作品分析:
(一)整体聆听,感受音乐要素变化。

感受不同段落中相同主题的重复变化,提炼出固定主题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对比每一部分中最为突出的音乐要素变化:
1.第一部分:力度变化。

2.第二部分:音区变化,音色变化。

3.第三部分:速度。

(二)对比聆听,感受音乐表现意境。

1.乐曲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主题在笛子与乐队的合奏演绎下通过渐强的力度变化中拉开了跳月舞的序幕。

2.对比感知乐曲第二部分。

对比弹拨组乐器与高胡音色,感受主题反复七次中转调、移调,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奔放,时而轻柔的所表现的音乐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乐器音色所表现的主题启发学生产生联想,在对比中感受音色、力度、速度、及其音区各种音乐要素的变化所塑造的人物、音乐形象及其表现意境。

3.聆听再现部分,体验纵横音响。

聆听感受乐曲速度及情绪的变化,用身体做乐器在模仿中关注打击乐器节奏的变化。

引导学生能够听辨尾声中通过转调不断反复及最后的结束音521。

设计意图:听辩乐曲第三部分打击乐器节奏变化,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纵向音响元素的感知,激发听觉思维对动态和声的体验与剖析。

聆听尾声中通过转调不断反复的521,进一步提升学生音高听辨能力,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五:视听结合,延伸内涵理解:
(一)音乐特点提炼:
骨干音:1 3 5
乐句:节奏相同、结尾相同。

固定主题变化重复:音色、力度、速度、音区。

(二)音乐文化拓展:
舞蹈《阿细跳月》,五十年代两次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族乐器合奏80年代就被列为世界名曲之一,2011年中国民族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专场演出,指挥中国的首席指挥家彭家鹏先生。

(三)音乐内涵延伸
总结从阿细跳月的传说故事到民间歌舞及器乐曲,引导学生懂得传承与创新能够赋予民族民间音乐新的生命力,从而走出国门焕发出它独特的音乐魅力。

设计意图:挖掘从阿细跳月民间传说、民间歌舞到民族管弦乐,通过音乐的发展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延伸作品深远的意义,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