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真实吃人史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
中国古代的吃人史:花样繁多令人发指在封建中国,食人行为常与惩罚罪行有关。
罪行被公开处死后,他们的尸体要示众,并被吃掉。
按规矩,刽子手有第一个食用死人的特权。
但是,患病罪犯的肉被认为不是与食用,所以人们一般不食用。
简而言之,人们不仅把人肉作为食物和药品,也以在公开场合食用来表达仇恨和复仇的感情。
这种食人实践有着各种原因,诸如政治、法律、心理、感情、军事、商业、医学以及伦理和道德等等。
我们在随后即可看到这些原因。
一、惩罚不忠公元617年,强大的割据首领薛举占据了陕西、甘肃一带的广大地区。
618年,其子薛仁杲俘获了著名文人庾信之子庾立,但他拒不承认薛举政权的合法性。
由于这一不愿归顺、誓不效忠的行为,庾立被炙烤而死。
他的肉被切成小块,分给薛仁果手下的士兵食用。
唐德宗(780—804年)时,武将李怀光听说养子阴谋推翻自己,于是大怒,命令下属杀死并吃了养子石演芬。
下属把石演芬看作义士,不忍心这么做,只是用刀子割断了他的咽喉。
既然不忠,当然无宽大可言。
911年9月,刘守光准备称帝,将佐多以为不可。
守光大怒,将谏者孙鹤‚伏诸质上,令军士剐而啖之。
‛王延政是闽国(909—945年)的最后一任国君,其父王审之(862—925年)是闽国的建立者。
闽国位于今福建省一带,王延政率军驻扎在军事基地建州时,听说一部分在福州的部下要密谋推翻他。
他很快采取了一次令人震惊的反击,派兵在福州伏击叛军,杀了7000余人。
死尸都被肢解,骨头扔掉,肉被晾干成脯。
这些人肉脯后来多次作为口粮发给士兵,即便口粮不缺时也是如此。
宋初,武将杨师潘受命处罚叛将张文表。
张被捕后,被‚脔而食之‛。
即将其肉切成小块吃掉。
惩罚不忠的同时,往往要借此考查其他人是否忠诚。
隋炀帝以不忠的罪名逮捕了胡斯政,并把他肢解焙烤,制成食物。
隋炀帝要胡斯政的同僚们吃他的肉,有的吃得比自己所得的一份还多,有的则不肯。
吃得多的人因此而受到褒扬,并受赐大量的贵重赏物。
在那个时代,受命食用人肉,通常被认为是下级向上级表示忠心的行为。
中国古代最残暴的军队:唐末真正吃人的黄巢部下
唐末时,秦宗权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他的军中不带米面,只用车子载着盐和人的尸体,饿了就割肉烹食。后来发展到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做成人肉干随军携带,作为军粮。历史上也有不少凶暴的将帅用人肉充作军粮,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他对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于是,部下都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再作战,因猛异常。隋末的朱粲乘乱起兵,常捕捉民间幼儿蒸熟吃肉。五代时的赵思绾领兵占据长安时,城中没有吃的,就杀妇女儿童为军粮。正义之师中也有这种情况,安史之乱中的张巡守睢阳,兵士共食三十万人。唐末时局不稳,吃人现象屡有发生。元朝末年,天下动乱,乃兵四起,驻守淮右的官军缺粮,也捕人为食。究其原因大多跟暴政残酷有关。但是在老狼看来,历史上著名的这几支部队吃人事件,都还只是把人杀死,把人肉用烤或者蒸的办法烧熟来吃,唯有秦宗权的部队随军携带盐,以人肉干作为军粮,这哪还有什么人性可言,简直就是虎狼之师!秦宗权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军阀!
秦宗权,蔡州上蔡人,一作许州人。宗权初为许州牙将。广明元年(880),许州大将周岌逐忠武节度使薛能而代之。宗权亦逐蔡州刺史,遂据蔡州。同年冬,黄巢率起义军入关,僖宗奔蜀,宗权以蔡州军从监军杨复光攻击义军,以功授奉国军(蔡州军号)节度使。中和三年(883),黄巢退出关中入河南。宗权迎战,为义军所败,遂降黄巢。四年起义军败于山东,黄巢在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殉难。宗权乃据蔡州称帝,分兵四出,所至焚杀掳掠,“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当时唯有汴州朱温及陈州赵各守其州城。朱温乘间出击,屡败宗权。光启三年(887),宗权攻汴州,朱温联合兖(今属山东)﹑郓(今山东东平北)军,合三镇兵大败宗权,使其势稍衰,所据诸州守将皆弃城遁走。龙纪元年(889),宗权为部将执送朱温,斩于长安。
古代食人史的三个例子
古代食人史的三个例子
食人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存在于不同文明中,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发生。
以下是三个古代食人的例子:
1. 安魂骨: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安魂骨”的风俗,即把死者的骨头磨成粉,加入食物中食用。
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得到安宁和满足。
2. 阿兹特克人:阿兹特克人是墨西哥的一个古老文明,他们相信通过吃人来祭祀神灵可以获得力量和智慧。
因此,他们会在特殊场合上献祭人类,将受害者的身体切成块状,然后烤熟后供神祇食用。
3. 斯巴达人:古希腊城邦斯巴达以其军事力量和严苛的生活方式而闻名于世。
据说,斯巴达人在战争期间会吃敌人的肉来补充能量和提高士气。
这种食人行为被称为“盛宴”。
以上三个例子只是古代食人现象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都有各自的食人传统和习俗。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现代社会已经普遍禁止了这种行为。
中国古代真实吃人史
中国古代真实吃人史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著“吃人”,那是指广义的吃人,即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戕害、压抑人性,具有吃人的性质。
实际上,狭义的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
古代的吃人可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情况是,由于天灾或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饥荒,人们为了生存而被迫以同类为食。
另一类情况是属于残忍行为的吃人。
由于目的不同,这类情况的各种具体表现有差异,有的人以吃人肉来炫示凶暴,有的人听信左道邪术以吃人肉来治疗某种疾病,有的人因怀有仇恨以吃敌方的肉来发泄报复情绪,等等,同饥荒年头被迫吃人肉相比,都更带野蛮性和残酷性。
历史上有不少凶暴的将帅用人肉充作军粮,所到之处,就地掳掠民众为食物。
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
他对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
”于是,部下都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再作战,勇猛异常。
唐末时,秦宗权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他的军中不带米面,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随军携带,作为军粮。
唐末杨行密围攻广陵时,城中粮草罄尽,守城军士就抓百姓到集市上贩卖,专门派人杀戮他们,像屠宰猪羊似的。
唐末黄巢起事时,率军围困陈州,掳掠百姓为军粮,把人放在大石碓中连骨捣烂,煮熟当饭。
这种以人肉代替军粮的行为,在某些正义之师中也不能免。
如史载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兵士共食3万人。
当时人们相信这是事实,非常吃惊,韩愈却独持不同意见,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并写文章进行考辩。
后世也曾有人重论此事,说张巡的军队所食3万不是百姓,而是阵亡的士兵的尸体;又说张巡杀死爱妾、许远烹熟书童的事也与事实不符,实际上是张巡的妾见情势危急而自杀,许远的书童是忧惧而暴亡,张许二公借机用他们的肉犒赏士兵,作坚固军心的手段。
虽然史籍有所夸大,但不论黄巢还是张巡,因军中缺粮而吃人肉的事总是有的。
古时战争残酷,在生死存亡的特殊时刻,环境逼使人性异化,回归到动物界同类相食的状态。
美味的人肉:历史上达官贵人的餮饕【历史故事】
美味的人肉:历史上达官贵人的餮饕【历史故事】如果有人问我:“你说人肉好吃吗?”我肯定郑重的告诉他:“好吃啊,绝对好吃,非常好吃,不仅能让人吃得心情舒畅,吃得神魂颠倒,还能使人吃得欲罢不能,吃得醉生梦死。
”大家不要惊讶,我对我说的话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不信的话请看下文。
说到吃人肉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的漫长历史中并不罕见。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当遇到天灾人祸、粮食绝收的时候,悲惨的百姓们为了保命往往易子相食。
在那种极端困苦的光景下,人们被逼无奈的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任何违反人权的指责在这里也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迂腐可笑。
不过假如吃人现象只存在于这一种情况下,那我上一段对人肉的描写就是虚构杜撰,胡说八道了,因为伤心欲绝的父母是绝对不会吃出如此情调来的。
所以本文的主角将由下面真正的食人美食家们来充当。
咱们先来看看三国时期,据《三国志》记载:袁绍围臧洪时,“城中食尽,初尚煮筋角,后无可食者……(臧洪)杀其爱妾以食军士。
”(这位小妾与其说是二奶,不如说是候补猪肉更确切一些)。
不过臧洪好歹是被迫的,再看这位,“吴将高澧,好使酒,嗜杀人而饮其血。
日暮,必於宅前后掠行人而食之”(在高澧眼中,芸芸众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直立行走并且免费的美味佳肴。
)三国以后,美食家们认真的在牙缝间细细品尝,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慢慢的把吃人活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朝末年,中华大地终于诞生了两位惊天地,泣鬼神的吃人大行家:诸葛昂和高瓒。
这两位经常互相切磋吃人心得,研究食人方法,力求做到煎炸炒都有,色香味俱全。
有一天,高瓒请诸葛昂吃饭,隆重推出了“双子宴”:取一对十来岁的双胞胎为原料,烹熟洒料后,把他们的头、手、脚分别装在盘子里端上,俩人就这么旁若无人的品尝起来;过了几天,诸葛昂回请,特别推出“烤全人”:他把自己的一位爱妾(当二奶可真惨)一股脑的塞进大蒸笼里蒸熟,然后把其放在一只大盘子里,当然还得让她摆成盘腿打坐的姿势摆好造型,为了美观,又在她脸上重新涂上胭脂,然后身上洒上食盐、味精、八角等调味品。
饥荒塑造中国历史
题目有点大:饥荒和中国史。
但见微而知著,从小处入手总能窥得一点门道的。
五千年以降,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是“饥荒”。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太多次人口灭绝——小灭绝无数次,大灭绝——死95%以上,很多次。
比如三国时中国人口损失了98%。
每次朝代更替,死个80%算轻的,天灾和兵祸相依相存造成了饥荒,饥荒带来了人口灭绝。
饥荒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深刻的影响着中国。
不要以为你从小没挨过饿,所以“饥荒”根本对你没影响——实际上“饥荒”二字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影响,深入骨髓。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食文化”——那简直是饥荒一手造就的灿烂文化。
你见过那个民族像汉人一样,什么都吃吗?你见过那个民族像汉人一样,把肉切那么细,而且所有的有营养价值的部分必然要充分利用吗?还有,一块猪肉,搞出无数种吃法...所以当你吃那一小坨一小坨的肉,那些个切成丝、丁、片、条等,最大化食物利用价值的、碎碎的中华美食的时候,你就是在享用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为了防止我们饿死,而在好吃和吃多间做平衡的美妙艺术。
你知道,在中国,各种内脏一定是不能浪费的,心肝肾肺肠子——统称下水,都有很成体系的做法。
而且这么多年发展出来的烹饪技巧,能让每个部分都能做到极其美味的!至于吃个树叶、炸个昆虫、烧个甲鱼、煮个毒蛇什么的,更是寻常至极了——总之在中国,能吃=可以很好吃。
所以,全世界食物利用率最高的民族,一定是汉人。
“饥荒”的另一个塑造物,就是“节俭文化”。
按理说节俭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中国把节俭视为真理。
仍然记得小时候掉一粒米饭在桌上,就被长辈的筷子把手背打肿的痛感。
但是节俭作为真理是值得商榷的。
过分节俭的民族肯定不够有创造力,因为除了必要的吃穿用度,普通中国人基本上在其他方面花费很少,这个消费结构就注定了中国的高尚消费很难普及。
很多人把中国缺少中产阶级归咎于税制,我觉得中国缺少中产阶级是因为中国人消费结构单一。
普通中国人只肯在实实在在的吃饭、住屋、开车上花钱——结果是我们中国人不肯为服务和脑力劳动买单。
历史趣谈:中国头号杀人狂魔张献忠 不仅杀人还吃人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头号杀人狂魔张献忠不仅杀人还吃人肉导语: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在历史上也算个人物。
此人生前曾轰轰烈烈,死后却没能留下好名声,各种因由,一时难以尽述,本文仅针对部分事件,做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在历史上也算个人物。
此人生前曾轰轰烈烈,死后却没能留下好名声,各种因由,一时难以尽述,本文仅针对部分事件,做一个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出生于陕西延安,如果不是天灾人祸,估计他这辈子也就平平庸庸地过去了。
但是,历史的潮流往往需要一个推动力,而将张献忠推向历史潮流的就是旱灾。
明崇祯末年,西北大地旱灾、虫灾不断,而官府赈灾无力,于是引发了流民暴动。
很快,流民暴动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发展到陕西全境。
而张献忠,他本来的职业是捕快,也算半个公务员,但是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开除了。
后来,年轻气盛的张献忠跑去当兵,这次不但差点丢了差事,还差点被砍了头。
如果张献忠早生几十年,那他就只能谢天谢地,感谢老天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小命了。
不过,这时的张献忠决定走另一条路:造反。
造反这事,要是放在以前,那可是风险极大的事儿,一个小老百姓能保命就不错了,哪敢轻易造反?不过,在当时的西北大地,处处都是流民暴动,造反那是家常便饭,指不定还能混出个什么名堂来。
所以,张献忠的选择是识时务的。
有着野心的张献忠,并没有去哪个寨主手下当一名小兵,而是自己拉起了队伍,当起了“大王”。
陕西古称“秦”,张献忠就自封“秦王”。
后来,他嫌秦王不够威风,干脆搬来龙椅,在四川做起了“大西国”的皇帝。
然而,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做的。
所谓树大招风,张献忠当皇帝没多久,就被各方势力围堵。
最终,大西国在清军的进攻下陷入危局,曾经威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贵族为吃人奶娶上百个老婆当奶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贵族为吃人奶娶上百个老婆当奶妈
导语:张苍退了相位后,口中已没了牙齿,平时就是吃人的乳汁,把妇女当乳母。
为了保证奶水充足,张苍蓄养了上百个妻妾。
这些妻妾怀孕后便不再受到
张苍退了相位后,口中已没了牙齿,平时就是吃人的乳汁,把妇女当乳母。
为了保证奶水充足,张苍蓄养了上百个妻妾。
这些妻妾怀孕后便不再受到宠爱。
张苍靠吃人奶,活了一百多岁才去世。
有关“成年人消费人乳”的新闻,近为多家媒体所报道,引发了公众的议论。
在古代中国,有关这类记载并不少见,中医甚至将人乳当成一种长寿“特效药”、“美容秘方”来使用,为古代贵族青睐。
1 官二代“以人乳飲㹠”
——晋武帝提前退出“人乳宴”
最先引出“人乳消费”话题的,大概是年元月长沙出现的“人乳宴”,用妇女的乳汁为原料制作“奶汤鲫鱼”之类的超级菜肴。
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出“人乳宴”的记载。
这场宴席的主人名叫王济,宴请的是晋武帝司马炎。
王济,字武子,系当时的官二代,出名的帅哥,司马炎招其做女婿,将常山公主嫁给了他。
也就是说,司马炎是王济的老丈人。
一次司马炎做客王济家,皇帝老丈人来了,自然不能简单,王济设超豪华酒宴招待司马。
酒宴上用的餐具,全是最贵重的琉璃器皿,这在当时比用金银餐具还要上档次。
仅为这次宴会服务的“女服务人员”便多达一百多名,个个身着华丽的服饰。
其中有一道菜叫“烝㹠”,肥嫩鲜美,异常地好吃。
“烝㹠”是道什么菜呢,其实就是今天仍能吃到的“蒸乳猪”,所谓“㹠”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菜人”是啥?随时会被人割肉吃,价格甚至比生猪肉都便宜!
古代“菜人”是啥?随时会被人割肉吃,价格甚至比生猪肉都便宜!“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狂人日记》他们是历史上最卑贱的一个群体,被世人称之为“菜人”。
这些人的命运,就是被捆绑着手脚挂在菜市场上,像生肉一样任人挑选,最后全身各个部位被屠刀割下,被同类分而食之。
“菜人”被抬走这些比猪肉还轻贱的“菜人”,究竟是从何而来?在真实的历史上,真的有过人吃人的现象吗?被瓜分的“菜人”关于人吃人的历史,其实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久远,也更为残忍。
《汉书·食货志》中有述:“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在西汉刚建立的时候,由于常年战乱,导致关中地区发生了大饥荒,每斛米要一万钱才可以买到,人们为了活下来,便开始食人肉。
在《本草纲目·人一·人肉》中记载:“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
”可以说,每当战争、饥荒降临的时候,社会就会出现“人相食”的情况。
在饥荒时期,平民的身体会被带到集市上明码标价,进行售卖,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血肉被屠刀切开,被剁成肉碎,被同类分食,这就是古代的“菜人”。
这些话听起来的确很残酷,但是在明朝末年,“菜人”却是习以为常的一道肉食。
根据邓拓先生的《中国灾荒史》统计,在明朝276年的统治期间,各部史书中明确记载的灾难多达1011次,其中包括196次水灾,175次旱灾,165次地震和112次冰雹,另外还有风灾、蝗灾、瘟疫等380余次。
在这276年里,平均一年就得爆发3场以上的灾难,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的农民起义从头到尾都未曾断绝的原因。
而到了明朝末年,中原气候多变,又恰逢小冰期,许多地区经常是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从1627年到1644年这17年间,明朝境内爆发的大大小小的起义更是多达上千次。
那个时候,草根、树皮、观音土、死因不明的动物,甚至是刚入土的人,都会被一众人瓜分干净,最后只剩一堆舔到发亮的骨头。
历史奇闻中国古代几则关于“老虎吃人”与“人杀老虎”的故事
中国古代,虎患严重。
随着社会⽂明的进步,农耕⼟地对环境破坏的加⼤,⽼虎⽣存的环境遭受严重的影响,因此⼈虎之间冲突不断。
⾯对⽼虎这样的猛兽,古代也涌现了不少杀虎英雄,这其中甚⾄有⼥⼦。
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就曾是⼀位打虎英雄,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听说他所在的郡常有虎,他就经常出去射虎。
他在右北平射虎的时候,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李⼴却终于把虎射死。
杀虎救妻扎,地上都刨出了两个⼤坑,但是⽼虎的脖⼦却被聂家⼥横握的柴⼑死死卡住了,有劲也使不上来。
⽆论⽼虎怎么⽤⼒,就是甩不掉聂家⼥,⽼虎最终被割断了咽喉,鲜⾎直流,抽搐了⼏下就倒地⽽死。
只可惜,此时的母亲已经停⽌了呼吸,聂家姑娘放声痛哭,后来回到村⼦⾥喊来相亲,将母亲的⼫体抬回安葬。
受到世族⼤家们崇尚的“⽂明杀虎”影响,魏晋以后的⼀些杀虎故事⾥,甚⾄有些是靠着道德⾔论来感化⽼虎,避免伤害。
这些做法显然是⾏不通的,但是在诸多记载中,出于某些⽬的,⽐如教化世⼈等,有许多这类的故事。
《集异记》关于丁岩说虎的故事就是此类。
贞观年间,申州地区虎患严重,⽼虎经常是⽩天出来吃⼈,搞得⼈⼼惶惶。
当时武将王征被任命为申州太守。
王征⼀上任就雷厉风⾏,采⽤各种⽅法捕捉⽼虎,并且对可以捕杀到⽼虎的⼈都会给予重赏。
王征受下有个⽼兵叫丁岩,很善于设置陷阱来捕捉野兽。
他看见太守如此,便主动提出要求,在⼀座佛寺的⼤门外的⼩路张设⼀个陷阱,来捕捉⽼虎。
过不了⼏天,果然有⼀只⽼虎跌落在这个陷阱中。
丁岩看见⽼虎在深深的陷阱中,再不能逞凶了,便在陷井旁俯⾝注视,侮辱讥讽⽼虎道:“看你还有多⼤能耐!”⽼虎见他,便跳跃咆哮,怒声如雷。
⼈们听说捕得⽼虎,好⼏百⼈赶来观看。
丁岩⼗分得意,向⼈们夸耀⾃⼰捕虎技术的⾼明,别⼈也都纷纷夸赞他。
丁岩当时刚喝过酒,见⼤家夸他,不禁飘飘然,⼀不⼩⼼,脚跟踩着⾃⼰的⾐襟,扑通⼀声掉进了陷阱⾥。
旁观的⼈都惊叫起来,互相谈论着:这⼀来,丁岩在凶猛的虎⽖底下可要粉⾝碎⾻了。
饥荒与吃人
饥荒与吃人在人类为生存而奋斗的漫长历史上,或是出于食肉本能,或是出于自主选择,食人事件常有发生。
在原始社会,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人头骨曾被砸开,可能是被吸取了脑髓,腿骨也有被砸开的痕迹。
居住在这个山洞的人可能是个食人者。
也有可能洞中人是捕不到猎物,而选择了吃人。
这种求生的本能导致的吃人屡次出现在文献记载中。
《左传》中就记载过楚宋之战时,宋都被长期围困,城中粮草断绝,为了生存,只能易子而食。
随后双方和解,宣布“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在尔虞我诈的春秋,虽说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吃人的情况必然是真实发生过的。
无独有偶,《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也记载过秦军攻赵时围困邯郸的情形,邯郸官二代李同在吐槽平原君不作为时就曾提道:“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意思是,邯郸人已经用人骨当柴烧,互相交换孩子来解决生存问题,你这儿还歌舞升平呢。
易子而食,似乎是在极端情况下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心理底线。
毕竟“虎毒尚不食子”,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的父母子女,是无论如何都难以过心理这道坎的。
正因如此,“食子”也成了攻克敌人心理防线的诛心之计。
《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中记载:文王长子曰伯邑考,纣烹以为羹,以赐文王,曰:“圣人不食其子羹。
”文王得而食之。
纣王把姬昌儿子的肉做成肉羹,给不知情的文王吃下,用来摧毁他生之为人最后的道德底线。
作为礼教治邦的华夏,吃人被认作是蛮夷和不知礼教的畜生才有的行为。
比如,《列子·汤问》中讲道:越之东有辄沐之国,其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
在时人眼中,吴楚越是蛮夷之地,因此关于他们吃人的传说也时常可见。
吃人的行为,不管怎么说,都被认为是违背常理的。
比如,殷商最后一位统治者纣王,就因其残暴食人受到指责。
对于批评他胡作非为的大臣,他用尽各种办法来烹烧:据《韩非子·难言》记载:文王说纣而纣囚之;翼侯炙;鬼侯腊;比干剖心;梅伯醢……对文王,羹其子还算是杀人诛心,其他的大臣,则是身都没有了。
中国古代有多少位女性曾“割股饲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古代有多少位女性曾“割股饲亲”?
导语:李敖写过一篇《中国女人割股考》,从各类作品和州府的地方志中摘取了女性割股饲亲的事例,总计620个。
最早的是唐穆宗长庆三年冯氏割股给母
李敖写过一篇《中国女人割股考》,从各类作品和州府的地方志中摘取了女性割股饲亲的事例,总计620个。
最早的是唐穆宗长庆三年冯氏割股给母亲治病;最晚的是胡适的老妈冯顺弟割下左臂上的肉喂给自己的弟弟,也就是胡适的舅舅。
中国共620位女性割股饲亲
股,文言文中指的是大腿,后泛指身上所有的肉。
“割股”就是把自己的肉割下来喂给别人吃。
中国历史上不乏人吃人的记载,但“割股”不同,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没人逼着你非这么做不可,如果说逼迫,也是自己逼自己。
最著名的割股者,大概是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的臣子介子推了。
君臣一伙儿人,奔波在逃亡的路上,饥饿难忍,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了一块肉,做成肉羹喂给重耳,从而成就一段“佳话”。
这是别无选择的一种选择,割股吃肉,总比大家一起饿死强。
而史书上大量记载的“割股”,不是充饥,乃是当药用。
《高要县志》中说,“文氏,钟公球妻,夫得痿病,家贫不能具汤药,文织席供之,百方不愈。
一日,医云,人肉可愈。
文割股饲之,夫不知也,迨创溃不能起,夫询其女,始得状。
”文氏的老公得了病,医生说人肉能治好,文氏毫不犹豫地割了一块给丈夫吃,直到创口溃烂,丈夫才知道真相。
李敖写过一篇《中国女人割股考》,从各类作品和州府的地方志中摘取了女性割股饲亲的事例,总计620个。
最早的是唐穆宗长庆三年
生活常识分享。
《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的解读
浅谈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吃人”孙玉琮摘要: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吃人”一直是《狂人日记》的一个核心话题,本文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剖析,浅谈“吃人”意象的象征意义,感受鲁迅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想要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展现鲁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关键词:《狂人日记》;“吃人”;封建礼教;鲁迅;1918 年5 月, 鲁迅第一篇真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
这篇反封建的文章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响。
当时著名学者吴虞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了自己对《狂人日记》的评价,全文引征大量的历史史实, 揭破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 ,一针见血地指出:“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 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随后,“礼教吃人”、“吃人的礼教”便成为现代中国的主流话语。
一、“吃人”的含义(一)确指“人吃人”的真实历史鲁迅在文章中也有提过: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又一会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
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
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
鲁迅第一个引用的是《左传》宣公十五年的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易子而食”,展现古代劳动生产力低下、社会动荡引起的丧失人伦的暴行。
其二是《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国州绰说的“食肉寝皮”,这个词在鲁迅文章中曾多次出现,它意在表达人心中存有的“兽性”,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爆发。
其实还有“其三”,是《药》中无知的民众用革命者的鲜血,沾馒头吃,治疗痨病。
由于鲁迅本人就是这件事的见证者,他对这件事感触极大。
小说集《呐喊》多次表达了对民众无知麻木的叹息,多次意图唤醒人们心中的“人性”。
这是人们用“仁义道德”当做伪装,真实意义上的“吃人”。
(二)暗指对人精神的摧残《狂人日记》以“狂人”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环境。
历史趣闻什么是食邑制度 食邑制度和吃人有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食邑制度食邑制度和吃人有什么关系?导语:食邑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的产物之一。
那些能人们打下江山当了皇帝或者诸侯之后,不能独享天下好处,否则,位置就坐不牢固。
于是,皇帝或诸食邑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的产物之一。
那些能人们打下江山当了皇帝或者诸侯之后,不能独享天下好处,否则,位置就坐不牢固。
于是,皇帝或诸侯分封天下,让利害相关者、扶持自己者都能得到好处。
这个好处,如果是金银财宝,总是有个限量,而且容易坐吃山空。
为了让大臣们吃得细水长流,皇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实行食邑制度。
食邑制度,通俗的理解就是划出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以及他们生产出的物资再无偿交给王公大臣。
能够领受食邑的是卿或大夫,他们可以世代以封地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人在本质上是自私的,皇帝自然将土地先分给自己的子女,然后再是功臣,这个子女或功臣就成了一个或几个城市的“王”,那些城市老百姓缴纳的赋税钱粮就归这个“王”来吃。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中这样解释食邑制度:“立大功的可以享受数百家直到万家以上的食邑,衣食其租税。
”例如,“食采河南,食十万户”的意思是:封地在河南,吃十万户人家。
天下人共奉一人,那人即皇帝;一邑之人供奉一人,那人就是侯、王。
例如三国时魏国各封侯的食邑数目:邓艾,封壮侯,食邑二万户;张鲁,封阆中侯,食邑一万户,其子五人和张鲁谋主阎圃皆封列侯;张绣,封定候,食邑二千户;夏侯惇:封忠侯,食邑两千五百户……食邑上的百姓必须向王公大臣们“年年纳贡,岁岁来朝”。
否则,办你没商量。
封建社会的这种食邑制度,是对“吃人”二字的形象阐释。
难怪鲁迅先生总结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社会,一点也没错。
历生活常识分享。
五代时期的食人原因及方法探微
收 稿 日期 :2 0 1 6 — 1 2 — 0 7
的粮食 消耗 ,又能 够提供 一定 数量 的食 物 。 第 二 个 原 因是 饥 荒 性 食 人 。 五代 时 期 蝗 灾 频
发 ,其 中以后晋天福七年开始的蝗灾最为严重 。这
食 人是 一种 病 态 的社 会 现象 ,早 在先 秦 时期 就 有关 于食 人 的记 载 ,到 了五代 时期 食 人现 象大 量 出 现 。针对 五 代时 期食 人现 象 的研究 不 多 ,美 国学 者
契 丹 已北 , 出帝 复 遣 ( 李 ) 守 贞、 符 彦 卿 东
讨, ( 杨) 光远 婴城 固守 , 自夏 至 冬 ,城 中人相 食
在上述例子中 , 城市短则被围百余 日,长则接
近 一年 。 由于外 部 救 援无 法 抵 达 ,城 内粮 食有 限 ,
又要优先供应军队,针对普通民众的食人现象就产
生 了 。其 中 ,有军 队食 人 , “ 军 士食 人 ,百 姓食 瑾 土 ”[ 5 ] 8 O 3 。有 百姓 自相 残食 ,如 “ 冬 十一 月 , ( 杨) 承勋 与弟 承信 、承祚见 城 中人 民相食 将尽 ,知事 不
几尽 。 捌
郑麟来著有 《 中国古代 的食人——人 吃人行 为透
视》 一书 ,涉及到五代时期的食人现象 ,但篇 幅较
少I l l 。李 华 瑞著 有 末 五代 宋 初 的食人 现 象 —— 兼说 中 国古 代食 人 现 象 与 文化 陋俗 的关 系》, 内容 较为 丰 富 ,但 是 时 间跨度 较 大且有 较 大篇 幅论 述食 人现 象 与 文 化 陋俗 的关 系 圈 。寇 宇 欣硕 士 论 文 《 食
中国人吃人的黑暗历史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
中国人吃人的黑暗历史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中国历史上振奋过中国人的标语口号一、古代中国(从先秦到1840)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施食改命古代的真实例子
施食改命古代的真实例子
施食改命是一种古代的预测方法,据传说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以下是一些真实的例子:
1. 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家,其父亲曾经在她出生后为她施食改命。
施饭改命是当时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确定一个人出生后所吃的第一餐来预测他们的命运。
2. 司马昭: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人物,他的祖父司马懿曾经为他施食改命。
据说司马昭的命运非常高贵,因此他很快就成为了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3. 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僧人,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为他施食改命。
据传说,玄奘的命运非常优秀,他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佛教学者和翻译家,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施食改命在古代非常流行,但它实际上并没有被科学证明。
因此,今天,人们更多地相信个人的努力和决定会决定他们的命运。
为活命盗墓挖死人肉吃 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活命盗墓挖死人肉吃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正史或者演义小说都记载了“食人肉”的情形,《三国演义》中刘备就受到过人肉的“款待”。
在中国古代,有两类“吃人肉”的情在中国历史上,正史或者演义小说都记载了“食人肉”的情形,《三国演义》中刘备就受到过人肉的“款待”。
在中国古代,有两类“吃人肉”的情况,第一类情况是,由于天灾或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饥荒,人们为了生存而被迫以同类为食。
比如白居易诗中所写的“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甚至在北宋末年靖康之乱时,人们不得不靠吃人肉来活命,人肉还会公开在集市上出售,人肉的价钱比猪肉还便宜。
这种情况十分残忍,所以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形;第二类情况是属于残忍行为的吃人,比如听信左道邪术以吃人肉来治疗某种疾病,又比如因怀有仇恨以吃敌方的肉来发泄报复情绪,还有纯粹的喜欢吃人肉的,如隋末的朱粲常捕捉民间幼儿蒸熟吃肉,甚至还有官方的以人肉代替军粮的事情,比如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从而充做部队的给养。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由于饥荒严重,民间食人现象陡增,比如《明史·志第六·五行三》(卷三十)称:“崇祯元年,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
二年,山西、陕西饥。
五年,淮、扬诸府饥,流殍载道。
六年,陕西、山西大饥。
淮、扬饥,有夫妻雉经于树及投河者。
盐城教官王明佐至自缢于官署。
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
太原大饥,人相食。
九年,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
江西亦饥。
十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
十二年,两畿、山东、山西、陕西、江西饥。
河南大饥,人相食,卢氏、嵩、伊阳三县尤甚。
”但明朝这样的吃人肉还不算最极致的,最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真实吃人史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著“吃人”,那是指广义的吃人,即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戕害、压抑人性,具有吃人的性质。
实际上,狭义的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
古代的吃人可分为两类情况:
第一类情况是,由于天灾或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饥荒,人们为了生存而被迫以同类为食。
另一类情况是属于残忍行为的吃人。
由于目的不同,这类情况的各种具体表现有差异,有的人以吃人肉来炫示凶暴,有的人听信左道邪术以吃人肉来治疗某种疾病,有的人因怀有仇恨以吃敌方的肉来发泄报复情绪,等等,同饥荒年头被迫吃人肉相比,都更带野蛮性和残酷性。
历史上有不少凶暴的将帅用人肉充作军粮,所到之处,就地掳掠民众为食物。
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把杀死的敌兵叫做“熟食”。
他对军士们说:“你们早上作战,晚上就可以饱餐肥肉,不必担心挨饿。
”于是,部下都甘愿效力,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饱后再作战,勇猛异常。
唐末时,秦宗权常派遣部将四处屠杀百姓,他的军中不带米面,把杀死的人用盐腌起来,随军携带,作为军粮。
唐末杨行密围攻广陵时,城中粮草罄尽,守城军士就抓百姓到集市上贩卖,专门派人
杀戮他们,像屠宰猪羊似的。
唐末黄巢起事时,率军围困陈州,掳掠百姓为军粮,把人放在大石碓中连骨捣烂,煮熟当饭。
这种以人肉代替军粮的行为,在某些正义之师中也不能免。
如史载安史之乱时,张巡守睢阳,兵士共食3万人。
当时人们相信这是事实,非常吃惊,韩愈却独持不同意见,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并写文章进行考辩。
后世也曾有人重论此事,说张巡的军队所食3万不是百姓,而是阵亡的士兵的尸体;又说张巡杀死爱妾、许远烹熟书童的事也与事实不符,实际上是张巡的妾见情势危急而自杀,许远的书童是忧惧而暴亡,张许二公借机用他们的肉犒赏士兵,作坚固军心的手段。
虽然史籍有所夸大,但不论黄巢还是张巡,因军中缺粮而吃人肉的事总是有的。
古时战争残酷,在生死存亡的特殊时刻,环境逼使人性异化,回归到动物界同类相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