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控规导则审查技术要求

控规导则审查技术要求

武汉主城区控规导则审查技术要求目前我市主城控规导则已基本编制完成,为加强对控规导则在编后批前阶段的技术审查工作,规范审查工作程序,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1、工作组织控规导则审查采取由局统一领导,编制处归口管理,各分局、相关处室参与,编研专班具体承办,编制机构配合的组织方式开展工作。

各区分局侧重于审查现状信息的准确性,用地规划与现状的衔接情况。

局相关处室侧重于审查用地规划与土地出让、专项规划的衔接情况。

编研专班负责综合审查和各分局、局处室审查意见的汇总,侧重于审查导则与技术规程、相关规范以及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

为提高工作效率,审查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应要求编制机构规划项目负责人对有关问题进行解释。

2、报审成果要求(1)控规导则的全套纸质成果三套、电子文档一套。

(2)相关会议如:专家会、征求部门意见会、专题会、局技委会等的意见(3)规划落实情况的简要说明材料等内容。

3、审查依据(1)《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3)武汉市“五线”专项规划(4)武汉主城分区规划及其它正式批复的相关规划(5)现状地形图、土地出让图和地籍图。

(6)《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7)《武汉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标准》(试行)(8)《武汉市主城区建设强度技术规定》(试行)(9)《武汉市主城区建筑高度分区规划指引》(试行)(10)《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制图规范》(试行)(11)《武汉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指引》(试行)4、工作步骤对控规导则成果的审查总体上按照校对、核查、审查等三个环节有序开展、逐步深入(详见技术框图) 。

并填写《附表1:武汉主城区控规导则审查表》和《附表2.:武汉主城区控规导则对相关规划调整情况一览表》。

5、校对环节的工作内容:该环节重点检查规划成果是否完整,图文内容有无错误。

(1)检查成果文件的完整性控规导则的规划成果应包括法定文件、指导文件等二大类。

(完整版)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完整版)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1、总则 (1)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1)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求 (2)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 (12)5、附则 (13)附录 (14)附录A: (14)附录B: (15)附录C: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D: (17)附录E: (18)1、总则1.1 为统一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和成都市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1.2 凡在成都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符合本技术规定。

1.3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1.4 本技术规定所规定的强制性配套项目、强制性控制线、强制性控制指标及特殊要求为强制性内容。

1.5 强制性控制线指以下七种色线。

红线:规划道路线蓝线:规划河堤线紫线:文物保护、控制、协调三线绿线:绿化控制线黑线:地面轨道交通控制线棕线:市政主管线控制线黄线:特殊要求控制线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及土地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筑设计。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2.2.1 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性控制1)依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及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将用地划分至小类(必要时划分至中类),同时对土地使用的兼容性范围作出规定。

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

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

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第二稿)目录一、主要任务 (3)二、规划内容 (4)(一)街区划分 (4)(二)现状 (5)(三)功能与规模 (6)(四)三大设施安排 (10)(五)城市设计框架 (11)(六)规划实施 (13)三、成果要求 (13)(一)规划文本 (14)(二)规划图纸 (14)(三)街区图则 (19)(四)附录:相关标准 (22)1.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用地性质 (22)2.主要图纸绘图标准 (23)3.人口容量及就业岗位的估算标准 (26)附表:北京市土地使用功能规划图例与绘图规范 (28)一、主要任务(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城规划,统筹综合考虑新城不同类型街区的整治、改造与建设,有序安排新城土地储备、一级开发和现有建设项目的整合,尽快搭建新城全面实施的综合平台。

(二)分解落实新城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与规模,合理确定各街区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公共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为分步、分街区、有重点的加快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提出上位要求。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是市政府批复新城规划的具体细化落实,新城规划确定规模、结构、框架等重大内容不得进行调整变更,原则上只能对一些具体和细部进行优化完善。

必须调整的,应做专题说明,并按规划调整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决定。

(三)加强对新城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高规划审批效率,支持新城整治改造、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并合理调控已有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加快新城建设项目的安排提供基础依据。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的编制,核心是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探索新思路,运用新理念,采取新方法,促进控规逐步由纯粹的物质层面的空间安排转向公共政策,增强控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的编制,目的是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就是要区分好控规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

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技术要点

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技术要点

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技术要点控制性详细规划(DPPs)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用于优化项目或计划的实施、监控和评估。

DPPs的目标是确保项目或计划的成功实施并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在进行DPPs时,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要点,以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明确目标和目标:在开始DPPs之前,需要明确项目或计划的目标和目标。

明确的目标和目标将有助于确定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2.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了制定详细的规划,需要收集和分析与项目或计划相关的各种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是定量或定性的,并且应覆盖各个方面,例如市场需求、技术能力、资源可用性等。

3.评估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是DPPs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识别潜在的风险,评估其概率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这将有助于降低风险对项目或计划的影响。

4.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基于收集的数据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这包括确定关键的里程碑和任务,分配资源,建立时间表,并进行成本估计。

5.制定监控和评估策略:为了确保项目或计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定监控和评估策略。

这将有助于跟踪进度、检测问题和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6.确定项目团队和沟通渠道:明确项目或计划的团队成员和领导者,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这将有助于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以便项目或计划保持正常运行。

7.编制预算和资源计划:制定详细的预算和资源计划,以确保项目或计划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这包括预测成本、制定采购计划和资源分配。

8.参与利益相关者:识别并积极参与项目或计划的利益相关者。

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是确保规划的成功和持续有效的重要因素。

9.建立监控和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监控和反馈机制,以持续跟踪项目或计划的进展和结果。

这将有助于识别问题、调整计划,并做出必要的更改。

10.持续评估和改进:进行持续评估和改进,以确保项目或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和成功实施。

根据实施结果和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总之,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实施、监控和评估项目或计划的关键过程。

(完整版)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完整版)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1、总则 (1)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1)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求 (2)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 (12)5、附则 (13)附录 (14)附录A: (14)附录B: (15)附录C: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D: (17)附录E: (18)1、总则1.1 为统一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和成都市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1.2 凡在成都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符合本技术规定。

1.3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1.4 本技术规定所规定的强制性配套项目、强制性控制线、强制性控制指标及特殊要求为强制性内容。

1.5 强制性控制线指以下七种色线。

红线:规划道路线蓝线:规划河堤线紫线:文物保护、控制、协调三线绿线:绿化控制线黑线:地面轨道交通控制线棕线:市政主管线控制线黄线:特殊要求控制线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及土地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筑设计。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2.2.1 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性控制1)依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及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将用地划分至小类(必要时划分至中类),同时对土地使用的兼容性范围作出规定。

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

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

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目录一、主要任务 (3)二、规划内容 (4)(一)街区划分 (4)(二)现状 (5)(三)功能与规模 (7)(四)三大设施安排 (11)(五)城市设计框架 (12)(六)规划实施 (14)三、成果要求 (14)(一)规划文本 (15)(二)规划图纸 (16)(三)街区图则 (21)(四)附录:相关标准 (25)1.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用地性质 (25)2.主要图纸绘图标准 (26)3.人口容量及就业岗位的估算标准 (30)附表:北京市土地使用功能规划图例与绘图规范 (31)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第二稿)一、主要任务(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城规划,统筹综合考虑新城不同类型街区的整治、改造与建设,有序安排新城土地储备、一级开发和现有建设项目的整合,尽快搭建新城全面实施的综合平台。

(二)分解落实新城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与规模,合理确定各街区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公共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为分步、分街区、有重点的加快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提出上位要求。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是市政府批复新城规划的具体细化落实,新城规划确定规模、结构、框架等重大内容不得进行调整变更,原则上只能对一些具体和细部进行优化完善。

必须调整的,应做专题说明,并按规划调整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决定。

(三)加强对新城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高规划审批效率,支持新城整治改造、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并合理调控已有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加快新城建设项目的安排提供基础依据。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的编制,核心是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探索新思路,运用新理念,采取新方法,促进控规逐步由纯粹的物质层面的空间安排转向公共政策,增强控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点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点

浅析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点程东梅(夏邑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河南 夏邑 476400)摘要:在“五级三类”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下,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点,也是进一步探索编制技术路径及其他研究的前提条件。

在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当中,如何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在全面了解、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意义自然资源部于2018年成立之后,我国城乡规划体制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伴随国土空间规划的深入发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于2019年5月出台以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确立,并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方向明确化,在空间和时间上,国土空间规划对一定区域国土开发和保护作出了明确安排,其中便包含详细规划,要求在市县及以下进行详细规划编制。

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编制合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指导,因此,必须从编制体系和控制内容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新的规划途径。

1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意义在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给城乡规划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具有重要意义。

(1)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详细规划编制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第一编制层次,通过量化指标,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将总体规划当中的平面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建设的三维空间控制,将总体规划当中的定性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建设的定量控制,将总体规划当中的宏观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建设的微观控制,以此实现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控制,切实深化、落实整体规划意图,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2)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

【精品】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

【精品】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

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编制技术要点(第二稿)目录一、主要任务 (3)二、规划内容 (4)(一)街区划分 (4)(二)现状 (5)(三)功能与规模 (7)(四)三大设施安排 (11)(五)城市设计框架 (12)(六)规划实施 (14)三、成果要求 (14)(一)规划文本 (15)(二)规划图纸 (16)(三)街区图则 (21)(四)附录:相关标准 (25)1.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用地性质 (25)2.主要图纸绘图标准 (26)3.人口容量及就业岗位的估算标准 (30)附表:北京市土地使用功能规划图例与绘图规范 (31)一、主要任务(一)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城规划,统筹综合考虑新城不同类型街区的整治、改造与建设,有序安排新城土地储备、一级开发和现有建设项目的整合,尽快搭建新城全面实施的综合平台。

(二)分解落实新城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与规模,合理确定各街区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公共设施安排等规划内容,为分步、分街区、有重点的加快地块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提出上位要求。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是市政府批复新城规划的具体细化落实,新城规划确定规模、结构、框架等重大内容不得进行调整变更,原则上只能对一些具体和细部进行优化完善。

必须调整的,应做专题说明,并按规划调整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决定。

(三)加强对新城建设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高规划审批效率,支持新城整治改造、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并合理调控已有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加快新城建设项目的安排提供基础依据。

新城街区层面控规的编制,核心是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探索新思路,运用新理念,采取新方法,促进控规逐步由纯粹的物质层面的空间安排转向公共政策,增强控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审查方法探究与实践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审查方法探究与实践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审查方法探究与实践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chnical Review Method for Regulatory Planning瑨罗(珠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技术中心,广东珠海519000)LUO Jin(Zhuhai Natural Resources &Planning Technology Center,Zhuhai 519000,China)【摘要】梳理了各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审查的方法与经验,对技术审查机构按性质归类,指出以编研中心作为审查主体的独特优势,并以珠海市为例,详细阐述了控规技术审查的工作方法与实践经验,主要包括贯穿控规编制全流程的技术审查工作模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审查质量内控制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信息化辅助审查手段、与编制单位信用管理挂钩的成果质量监督措施等,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工作以及规划编制管理提供思路和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methods and experience of the technical review of the regulatory planning in different regions,classifies thetechnical review institutions,and points out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planning research center.Taking Zhuhai as an example,it introduces the work methods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oftechnical review of regulatoryplanning,including the work mode of technical review through whole life of regulatory planning,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system,automatic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eans for assisting technical review,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which pegged to the credit management of the planning institutes,etc.It provides ideas and referencefor other citiesto carryoutrelevantwork and planningmanagement.【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管理;技术审查;珠海市【Keywords 】regulatoryplanning;planning management;technicalreview;Zhuhai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9467(2021)12-0202-03【DOI 】10.13616/ki.gcjsysj.2021.12.264【作者简介】罗瑨(1989耀),女,甘肃景泰人,工程师,注册规划师,从事城乡规划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技术要点-PPT

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技术要点-PPT

南京市“6211”控制性详细规划架构
从城市土地利用二维的角度,通过六线控制和两种用地控制,可以保证城市基 本功能协调和健康发展。六条线控制要划定详细线位,并明确控制要求。 两种用地要划分至小类并在空间上明确具体位置、规模和边界,提出控制 要求。在公共设施配套方面,改变了以往社区层面若干项公共设施定点不 定位,由开发地块配套建设的做法,除个别的需要独立布置的设施外,集 中布置,划定居住社区中心和基层社区中心用地,综合布置文体、商业、 公共绿地等设施,保障了公共设施的空间预留和用地控制。
3. 土地使用控制: 1)确定本规划区的用地结构和用地功能布局原则,附规划区土地利用汇总表; 2)确定规划区地块划分的原则(新区大、旧区小); 3)当开发模式为整体成片或局部改造开发时,各地块用地界线调整的原则; 4)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地块性质一般应划分至中类,但对保证居民生活
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小区绿地须划分至小类; 5)以“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的形式阐明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和强度的具体控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审查内容(10项内容)
8.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控制 1)落实和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对规划区的生态
环境控制与保护要求; 2)提出对规划区各种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3)提出对规划区特有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及城市园林绿化的保护
和建设的控制措施; 4)明确对公共绿地的控制要求和位置调整的原则。
• 其它相关内容的规划控制 1)对规划区地质灾害的防治、防洪、防震、人防等提出控制措施; 2)对特殊建设项目(如城市地下空间、军事设施等)提出相应的控
制要求。 8. • 附则: 阐明规划的生效时间、变更原则、解释权等。附表 注意:文本措辞要准确简练,要明确。容积率奖励政策各地不同。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控规文本基本内容要求
(1)总则 (说明规划目的、依据、 规划原则、规划范围、适用范围、 执行主体和管理权限等内容)
(2)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规划 结构;
(3)土地使用;
(4)道路交通;
(5)绿化与水系;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五线规划 (8)市政工程管线; (9)环卫、环保、防灾等控制要求 (10)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11)城市设计引导; (12)土地使用、建筑建造通则; (13)其他;
土地使用控制即是对建设用地 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 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
用地面积单位为公顷,一般为 小数点后两位,每块用地不可 有重叠部分。
用地面积(Ap)和征地面积(Ag) 是有区别的
代征地——Ag-Ap,代征道路用地面积、代 征绿化用地面积、代征其他用地面积
用地边界
征地边界
一、用地面积
资料收集简单,计算简易、依赖性强,适应 性不够,只适应与居住为主的地块
三、典型实验法
形态规划
计算规划 控制指标
根据经验 指标确定
指标
先进行城市设计,确定出主要的城市控制要素和 指标
然后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缺陷在于工作量大并有较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四、类比法
分析比较与规划建设在性质、类型、规模等方面 相类似的控规案例,选择相关控制指标
14.2 规定性控制要素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控 制 体 系
6个方面,12 个控制指标
土地使用 环境容量 建筑建造 城市设计引导 配套设施
行为活动
用地面积 用地边界 用地性质 土地使用兼容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居住人口密度 绿地率
建筑限高 建筑后退 建筑间距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 建筑色彩 建筑空间围合 建筑小品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成果与深度要求1、规划用地的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主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情况。

2、规划用地现状图:(比例1:2000)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图、建筑现状图、人口分布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小类(2)人口现状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3)建筑物现状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共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等建筑)类型、位置、等级、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分布等情况等。

3、土地利用现状图:(比例1:2000)规划各类用地的界线、规划用地的分类和性质、道路网络布局,公共设施的位置;须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各类用地的性质、界线和地块编号,道路用地的规划布局结构,标明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位置、等级、规模,以及主要控制指标4、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2000)(1)道路交通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系统与区外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确定区内各级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线型、走向,标明道路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坡度、缘石半径、曲线半径、重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轨道交通、铁路走向和控制范围,道路交通设施(包括社会停车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通站场等)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2)竖向规划图在现状地形图上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级道路围合地块的排水方向,各级道路交叉点、转折点的标高、坡长、坡度,标明各地块规划规划标高。

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比例1:2000)标明公共服务设施的平面位置、类别、等级、规模、分布、服务半径、以及相应建设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要点

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要点

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要点一、背景介绍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统筹城市发展,控制用地开发,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评审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的要点。

二、审查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规划目标:规划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相符,是否适应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需求。

2.规划范围:规划的范围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否与上级规划衔接。

3.用地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布局是否符合规划目标,是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否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协调关系。

4.发展强度:规划中的建设用地发展强度是否适宜,是否能够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合理安排各类城市设施。

5.环境保护:是否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是否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

6.交通规划:规划中的交通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否考虑到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

7.城市设施:规划中的城市设施是否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否应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三、评审方法在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分析比较法:对规划进行逐条逐项的分析和比较,评估规划方案的优劣之处,找出规划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2.专家评审法:组织专家评审团队,由专家对规划进行综合评估,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评审意见。

3.实地考察法:对规划范围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与规划方案进行对比和验证,评估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其他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采用会议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审。

四、评审结果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的结果应该尽量客观、全面地反映规划的优劣之处,提出合理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引导性控制要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引导性控制要素)

芦原义信,传统中低层建筑
争创最高、高度失控
D/H﹤1,压迫感 D/H﹥4,相互间影响薄弱 最佳比例1≦道高宽比与建筑最佳高度协 同控制控高
建筑高度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与色彩
一、 建筑高度控制
2.高层建筑投影面积控制
➢ 核心:降低建筑高度对城市公共 空间的不良影响
➢ 投影面积控制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及步行系统 设计、景观视廊组织、街道空间的连续性、城市节点系统 的构思等。
➢ 微观城市设计控制内容:空间组织、景观组织、建筑群体 形态、环境设计、轮廓线组织、重要节点等。对建筑单体 环境的控制引导包括建筑体量、风格形式、建筑色彩等内 容,此外还包括绿化布置要求及对广告标牌、夜景照明及 建筑小品的规定和建议。微观层面城市设计中尤其要注意 设计的弹性以便于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衔接;同时,控制性 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应注重整体的有序性,避免在细 枝末节上进行过多的雕琢。
城市设计成果中的控制与引导
城市设计 法定文件

图则
性 规 定
控制指标
控 制
控制指标


+
设计导则








设计指要
2.城市设计导则、图则
这部分内容是与城市 设计技术管理有关的 文件,是在城市设计 研究和设计方案基础 上“转译”而来,是 重庆大学城城市设计 成果的操作性文件。 其内容包括具有控制 性条文意义的“设计 导则”和具有具体控 制意义的设计图表、 设计图则。
A≦L(W+S)
A—建筑以1:1.5(即56.3°)的高 度在地面的投影面积 L—建筑基地沿道路红线的长度 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S—建筑退后距离

建筑方案规划审查要点

建筑方案规划审查要点

建筑方案规划审查要点建筑方案规划审查要点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评估和审定,以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划、建筑、环境、安全等相关法规要求,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合理、可行,以及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

建筑方案规划审查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要求:审查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划要求,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

要求方案在功能、结构、布局、外观等方面与规划要求相一致。

2. 建筑标准:审查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建筑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如《建筑设计规范》、《城乡规划法》等。

要求方案在建筑结构、防火、排水、电力、通风、照明、安全出口等方面符合相关标准。

3. 建筑安全性:审查方案是否符合建筑安全要求,包括抗震、防火、安全疏散等。

要求方案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材料,满足建筑物的抗震要求;设置合理的消防设备和逃生通道,保障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

4. 建筑环境性:审查方案是否符合建筑环境要求,包括采光、通风、热工性能等。

要求方案合理布局房间、门窗和通风设备,保障室内环境的自然采光和通风;选择合适的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材料,确保建筑物的热工性能。

5. 建筑外观:审查方案的建筑外观是否符合美学要求和规划要求。

要求方案的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一致,符合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要求。

6. 建筑功能:审查方案是否符合建筑功能要求。

要求方案合理布局建筑内部空间,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和使用的方便性。

7. 建筑可行性:审查方案的可行性和施工性。

要求方案合理选择材料、施工工艺,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8. 建筑经济性:审查方案的经济性和综合成本。

要求方案合理控制造价,降低整体建造和运营成本。

以上是建筑方案规划审查的主要要点,通过对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能够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要求,为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第五章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第五章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第十条 城市规划提交审议、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广泛征询公 众意见。征询公众意见可采取召开不同层面的公众代表咨询会、评议 会、听证会、网上发布以及公开展示等多种形式,时间应不少于30天 。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要依法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上报审批的材料应当包括: 1、城市人民政府呈报审批城市规划的请示; 2、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关于审议城市规划的决议; 3、城市规划纲要审查论证会形成的书面评审意见及采纳情况的
系规划说明书、规划编制工作的说明、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 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 等) 成果审查与公示:国务院按审查规则执行,并予以公示。
2)其他城镇体系 规划审批程序
市(县)域城镇
体系规划的审查纳入
其政府所在地城镇城
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工
作,具体流程如右图
2.规划修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 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 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的修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详细规划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镇人民政府
本级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 上一级人民政府
修建性详细规划
有关建设单位或城市、县人 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城市、县人民政 府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
乡规划、村庄村规划
乡、镇人民政府
上一级人民政府
1.2城乡规划组织编制的依据

2.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程序
1)论证规划方案 2)城市政府组织审核 3)报请人大审议 4)批准总体规划 5)公布批准的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3
Audit 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深圳市法定图则
在操作机制方面,法定图则的编制、审批、修改必须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进 行,编制阶段强调公众参与;审查阶段包括规划主管部门初审、公示、 规划委员会审批、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签发等程序;修改程序必须 经历规划主管部门初审、公示、法定图则委员会复审、规划委员会终审 全过程。
各地城市具体的规划技术深度和控制方式
深圳市法定图则
法定图则是在已批准的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以及分区规划的指导下,对分区内 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道路交通以及城市设计等方 面做出详细控制的规定。其成果包括文本和图表,由法律授权的专门机构, 经过法律规定的制定和批准程序确认。它把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和公共及市 政配套设施等三大要素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调整和平衡社会各群体 在土地和空间上利益分配的手段。
A
8
Audit 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济南“二个结合、二个核心、三个层次、一张蓝图” 控制性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可概括为“二个结合、二个核心、三个层次、一
张蓝图”。“二个结合”指将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有 机结合,将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有机结合。“二个核心”指规划控制的 二个核心内容,即“六线”控制和土地使用控制。“三个层次”指三个 编制管理层次,即按照“片区-街坊-地块”三级管理单元分别进行规 划控制和引导。“一张蓝图”指整合控制性规划内容,形成操作性强的 控制性规划管理应用系统,纳入济南市城市规划管理“一张蓝图”信息 系统。 片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落实和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在对片区土地使用、 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配置、“六线”规划、生态环境与 城市景观控制等内容进行专项研究和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片区发展 规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景观环境和城市设施,保障城 市健康发展,指导街坊和地块规划。
南京市“6211”控制性详细规划架构
在城市快速发展变化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关键是控制好城市最需要关注和 把握的重点内容,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城市空间的有效调控,建立 一个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度架构。南京市规划局提出了以公用 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历史保护为重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6211”核心内容, “6”即是对“道路红线、绿化绿线、文物紫线、河道兰线、高压黑线和轨道 橙线”的规划控制,“2”即是对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两种用地的控制; “1”即高度分区及控制;“1”即特色意图区划定和和主要控制要素确定。
A
9
Audit 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济南“二个结合、二个核心、三个层次、一张蓝图” “六线”规划:“六线”包括道路红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城市蓝线、
Audit 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变革和技术控制
裴春光
控制性详细规划培训班 2009年4月24日 西安
A
1
Audit 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控规面临的现实挑战
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 如何保证公共利益的不受侵害 如何满足行政法规的要求 如何均衡各方面的利益 如何加强规划的权威性
从城市空间景观三维角度,这一架构突出了城市特色塑造的内容。为了将特色 塑造和城市整体空间轮廓塑造的内容纳入具体项目设施建设管理,而不是 停留在规划的概念构想中,在控规中要具体落实高度控制和特色意图区规 划控制。高度控制根据城市整体空间轮廓、用地条件、土地性质等因素, 以街区为单元确定高度分区。特色意图区控制则是根据城市特色规划,在 进一步研究地段特色基础上,详细划定城市特色展示区和景观敏感区的边 界,确定城市特色展示区内的特征要素,提出特色保护和塑造的原则和要 求,提出拓展并组织认知路径的方案;确定景观敏感区的要素,提出控制 要求。 (南京控规中容积率指标作为引导性指标) 有专家认为建筑高度比容积率指标重要,因为高度影响城市形象,同时 也决定了容积率
控规编制面临的挑战
编制的主体与价值观的不同,编制的话语权 编制的组织方式,技术流程与审查流程(城规委) 编制实现与行政管理的融合,强化可操作性 编制成果的统一与有效性,建立规划信息平台 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开放的编制过程 对现状的分析和专题研究,编制要求的提高
A
2
Audit 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法定图则拥有一套较为严密的技术支撑体系,《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 定》等一系列技术规范的出台以及《深圳市密度分区》等相关配套技术 的支持,都为法定图则的编制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有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深圳市法定图则
A
5
Audit 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A
6
Audit 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南京市“6211”控制性详细规划架构
从城市土地利用二维的角度,通过六线控制和两种用地控制,可以保证城市基 本功能协调和健康发展。六条线控制要划定详细线位,并明确控制要求。 两种用地要划分至小类并在空间上明确具体位置、规模和边界,提出控制 要求。在公共设施配套方面,改变了以往社区层面若干项公共设施定点不 定位,由开发地块配套建设的做法,除个别的需要独立布置的设施外,集 中布置,划定居住社区中心和基层社区中心用地,综合布置文体、商业、 公共绿地等设施,保障了公共设施的空间预留和用地控制。
A
7
Audit Technical Points for Regulatory Plan
济南“二个结合、二个核心、三个层次、一张蓝图” 编制控制性规划(不叫详规)应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强调总体
控制、分层控制和重点控制,强化规划控制与规划管理的衔接,突出实 用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