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_PPT课件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及主要发展趋势

新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及主要发展趋势指导教师:职称:学生姓名:学号:专 业:院 (系):完成时间:年月 日学校代码:11071 申 请 号: 密 级:摘要现代化学科学已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自然科学。
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反映现代化学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人得认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摄影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世界各国和化学课程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化学课程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形式和课程类型、教学内容等的改革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想法。
近年来,我国的化学教育一直存在着重只是轻使用的倾向。
根据目前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现状,所有的中学毕业生都接受过化学教育,但中学毕业几年以后,除了从事化学及相关专业学习和工作的毕业生在解决社会胜过重的问题时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化学只是外,其他毕业生面对社会中遇到的实际化学问题几乎束手无策。
可以说,着与我国化学课程脱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有直接关系。
化学课程的价值存在却是,从本质上讲,时对化学教育资源的浪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与人类各种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化学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完整地体现化学课程的价值,是我国化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化学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化学教育,中学化学AbstractVarious aspects of modern chemical science has entered the human society life, is indispensable in modern socie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How to reflect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odern chemical science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photography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 and chemistry teaching in future,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 chemical curriculum goal, curriculum form and types of courses, teaching cont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ideas.In recent years, the chemic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mainly just tend touse ligh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high school curriculum, all high school graduates are trained in chemistr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but after a few years, in addition to engage in learning chemistry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and graduates to work in solving can more skilled application of science is just overweight problem social wins, the other graduates face the actual chemical problems in society encountered almost be at a loss what to do. Can say, with our chemistry students from the practice of social life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Chemistry curriculum value existence is, in essence, a waste of resources for chemical educ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cience techn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mical and human activities of the increasingly close, more and more large chemical, so fully embodies the chemistry curriculum value,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hinese chemical curriculum reform.Keyword:chemistry curriculum reform,curriculum reform,chemical education,Chemistry目录1 转变化学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1.1 提供多元化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1)1.2 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拓展化学的视野,重视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 (3)2.1贴近学生的经验,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生活价值 (3)2.2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 (3)3重视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5)总结 (6)致谢 (7)参考文献 (8)1 转变化学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谓有科学素养,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的“2061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提出的观点,包括以下内容:熟悉自然世界,认识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原理;通晓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知道科学、数学、和技术都是人类的事业,知道它们的力量和局限性的含义;有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能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于个人和社会目的。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回顾和展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发展,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于近年提出并逐渐实施。
本文将回顾这一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化学教育带来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新标准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知识维度上,新标准通过设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重要实验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体系。
在技能维度上,新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等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情感维度上,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培养对科学事物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育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化学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更加有趣和具有意义。
其次,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化学是一门需要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学科,只有保持积极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新标准通过学习化学发展史、探讨科学伦理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作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再次,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标准通过设置项目学习和综合实践等内容,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摘要】新课程教学已经在全国范围广泛的开展,而化学教学的改革为了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其最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
掌握好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们可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认识;理解;兴趣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良好全面发展,我国开始进行对于中学生的化学课程进行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思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需要我们中学化学教师需要对化学新课程改革进行认识和理解。
一、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新认识和理解首先,伴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展开,我们共同步入了普通中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面对一个展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化学教师要转变之前陈旧的教育理念,重新对化学课程加以新的认识,以学生为主体,为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此,我们要清楚,新课程的改革并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更是对学生的改革和发展。
对于新一轮的改革,化学课程的改革始终贯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向上发展”这一最基本教学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宗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来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在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来看问题,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来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
其次,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卫生、健康、能源、科研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我们进行了课程上的改革,化学课程的改革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而且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摘自《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2000年版
中西学生 成长环境和心理发展差异 比较
比较之一:师生关系
中国:严格要求,强调纪律性、听话、 努力学习,师生之间是“管”与“被管” 的关系
?教学观念的更新先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归宿?教学制度的重建保障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三个标志性体现一新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二教育面临世界的新挑战三我国教育现状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1社会背景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合作交往赞美分享信息时代信息意识与素养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知识经济创新精神探究意识与能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2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健全的价值观
西方:诚实、公正、分享、合作、利他、 同情,内化的日常道德行为,重视在活 动中的道德情感的培养
比较之四:学生个性
中国:内向性,较低的抱负,依赖性, 相信权威,认真,责任感,意志力,求 同,保守
西方:外向性,高抱负,雄心,独立性, 批判性,主体性,认真,责任感,求新 求异,创造性
比较之五:智育
转变课程的功能
情感
态度
传 授 知 识
知识与 技能
价值观
新 课 程
过程与 方法
目标之二
整合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 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事例 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 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 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目标之三 拓展的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学化学教育迈向了新的阶段。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知识的前瞻性和应用性,对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其次,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新课程标准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配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要求学校和教育部门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的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总而言之,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学化学教育迈向了新的阶段。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共同推动中学化学教育的发展。
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中学化学教育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初中化学新增课程教案

初中化学新增课程教案课程内容:
第一节: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 化学键的形成和类型
第二节: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反应速率和活化能
- 化学平衡和反应的平衡常数
第三节:溶液和溶解度
- 溶解度和溶解过程
-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 水的溶解度、溶液的浓度和稀释计算
- 溶质的溶解度和饱和度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性质的定义和分类
- pH值和酸碱指示剂
-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影响
- 中和反应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目标:
-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理解溶液和溶解度的相关概念
-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方法:
- 理论学习: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验探究:开展化学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化学现象的原理和解决方法
评估方式:
- 日常作业:书面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 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和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
-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化学探索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备注:本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方法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愿本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创新教学

辽 宁省盘 锦 市盘 山县 高升 学校 初 中部 牛 丽
摘 薹: 初 中化学作 为初 中教 学 中的一 门重要 的基础课 程。 在 新课 改背景下 , 基 于此课 程 , 培 养 学生分析 问题 和解 决问题的 能力 , 培 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 具有 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 用。 文章 在初 三教学 实践 的基础 上 ,把创 新思 维能力培 养与初 中化 学教 学结合 ,浅谈 化 学教 学过程 中如何培 养学 生的创 新能 力。 关键饲 :化 学教 学 创 新思 维 新课 改 实验
臻
四年 级学 生王 炳禄 以前 把和 同学 打架 当作 家常 便饭 ,是班 级 出名 的 “ 捣 蛋 王 ”,一 次偶 然 的机 会 , 由于 上课 回答 问题 ,老 师奖 给他 一个 小五 星 ,并 适 时引导 ,从 此这 同学有 了上进 的信 心,在各个 方面都 有 了显著 的提 高。 现代 教育 学家认 为 ,学生被 动学 习,个 性将 受到压 抑 ,是导致 厌学 的 主要 原 因。只 有学 生乐 学,学 生 的 自主 性 、能动 性和 创造性 才 能得 到真 正 的张扬 和提升 。我 们采用 了多元化 评价后 ,学 生学 习更 积极 了,你追 我赶 , 到处 是一 片争 夺先 进 的景象 。有 同学 这样 说: “ 老师 ,看 到马 晓宇 的小 五 星又 多 了,我 真恨 我 自己不 能再 仔细 一些 ,要是 再努 力 、再认 真检 查 ,我 也可 以得到一 个小五星 ,以后我一 定努力赶 上去 。”五年 级的王伟 峰同学 , 学 习成 绩较好 ,但不主动 学习 ,自开展活动 以来 ,他亲手 写下 了 “ 我要学 ” 三个 大字 贴到 自己的房 间, 期 中测 试一 举夺 得全 年级 第一 名 。就连平 时什 么都 不在 乎 的李培 敏 同学 ,在 采 用多种 评 价方式 后 ,也变 得学 习认 真 了, 上课 发言的次 数也更 多了 。五年级 的董 国军 、王华丽 同学 ,过去经 常迟到 , 自开展 多元化 评价 以来 ,没 有迟 到一 次 。他们 说: “ 从学 习成 绩上 ,我要 争个 小五星不 容易 ,但从其 他方面 ,我 不会甘 心落后 ,坚 决做到有星 必争 , 当然不 能为争 星而争星 ,关键是在 日常 生活中 , 严格 要求 自己 , 管理 自己 。” 多元化 评价 以来,学生 的学 习干 劲十足 了。 2 、教师观 念、行 为发生 了喜 人 的变 化 多元化 评价点亮 了学生 的心灯 ,同时 ,也极大地激 发 了教 师的积极 性 。 学校里 已经没 有 了所谓 的 “ 差生 ”,在 老师眼 中,每一个学 生都是独 特 的, 也是 出色 的 。每一位 教师 都 乐于挖 掘每 一位 学生 的潜 能 ,并给 予充分 的 肯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xx中学 xxx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育价值观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
新课标吸取了世界理科教育中的“STS”教育、综合学科教育等理念。
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获得化学双基而且要学习实验研究方法,把获得化学双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拓宽了化学教学的内涵。
课程标准吸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组织讨论、组织自主探究等以往教学忽视的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
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

浅析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向深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
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1.教师角色为何需要发生变化当人类跨入21世纪之时,知识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其结果必然是重视教育,重视人才。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革,“研究性学习”正被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1.1 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
研究性学习以研究问题为目的,没有教材和大纲,这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1.2 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
从研究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1.3 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能力培养。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组合小组,制定实施计划,设计方案。
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1.4 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
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
它的出现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
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新教材备课参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PPT

八 、 单 元 教 学 建 议
父亲 不吸烟人数 吸烟人数 班级学 男生数 生总数 女生数 健 康 健 较 健 康 康 状 肺部或呼吸道有毛病 况 体 弱 多 病
母亲 不吸烟人数 吸烟人数
资料: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小制作:烟害暗示卡(用于提醒父母戒烟)
※ ※ ※ ※ ※ ※
给吸烟的父母的一封信: [ 调查与研究 ] 如何识别霉变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 食品?家庭或销售商或生产厂家是如何处理这些 食品?
1. 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 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 生素、氨基酸、淀粉等物质对生命活动具有的重要意义。 知道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物质有损身体健康。 2. 知道蛋白质、糖类、油脂是供能物质,并会简单 的计算供能物质为人体提供的能量大小。 3. 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及钙、钠、钾等元素对人体 健康的重要作用和人类是如何摄取营养元素的。 4. 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培 养学生动手、观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 表达、交流的能力。 5. 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认识合成材料 的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参考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一、单元教材概览 二、知识结构透视 三、单元目标聚焦 四、重点、难点扫描 五、单元学情分析 六、实验与活动分析 七、单元课时分配 八、单元教学建议 九、单元评价建议
(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加深、 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 ※ ※ •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观、人生 观。帮助学生提高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保护环 境的自觉性,树立为人类社会驱害谋利的意识。 ※ ※ ※ •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某些领域的发展前 景,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所能 发挥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

育 改革 与现 代化进 程 的飞 速推进 不相 同 步 。有 识 之士
已经 发 现 。 成这 种格 局 的症结 在 于教师 , 师的 发展 形 教
制 , 据各 地实 际 , 根 加大 县级 人 民政府 对教 育经 费 的投
入, 以保证更好的实施素质所需要的教育基础设施。
年 z 总第 16 ) 5期
2 提高教师 队伍 的整体素质是 关键
什 么是教 师? “ 者 , 道 、 业 、 惑也 ” 师 传 授 解 。教 师
落脚 点和 出发 点 。
l 转变观念和创造必要条件是前提
李岚 清 同志在 《 强 和改革 教学 工作 、 加 促进 青 少年 健康 成长 》 中强调 : 推 进 全 面 素质 教 育 , 先 必 须 认 要 首 真 贯彻 党 的教育方 针 , 正教 育 思 想 、 变 教 学 观 念 。 端 转 目前我们 执 行 的 教 育 现 状 是 对 传 统 教 育 方 式 过 于 依
形 成 与发展 , 进 学 生健 全 人 格 的养 成 。教 师 不 仅 教 促 书更要 育 人 , 乏道 德 的教 育是危 险 的教 育 。 乏情感 缺 缺 的教 育是 失败 的教 育 。所 以一 流教 师教 人 , 注 学 生 关
的思想 、 度 、 感 的发 展 , 个 只 会 教 书 的教 师 充 其 态 情 一
维普资讯
科 教 论 坛
《 西藏科技}06年 4 总第 16 20 期( 5 期)
浅 谈 新 课 标 下 的 中 学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边 索
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326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武 芳(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 山西长治 046400)摘 要:新课改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优化与调整提供了指导理念,是新时期中学化学教育“ 谋发展” 的突破口。
在分析现阶段中学化学教育状况基础上, 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 化学教学 途径改革是当前中学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理念, 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化学教育,是填鸭式,是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面对新课改教学理念,我们每位教师要把握机遇,要基于教学知识,学生学习规律,勇于提出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保证教学成绩提高,而且学生学的更有兴趣,更有效有用,更深刻。
1 传统教学弊端传统教学方法的单纯进行知识讲解传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传统教学方法强调死记硬背,机械化接受,忽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没有看重实验化学;教师观念陈旧,强调教师尊严,过分保证课堂纪律,压抑了学生情绪,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抄、记”为主。
教师夺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
2 中学化学课程的新变化与传统的化学教学相比,现阶段的化学教学呈现一下几个特点: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化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使学生们能用已学的知识点解释生活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使用,更加生活化。
三,抛弃以前化学教学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这几方面是笔者在自身学习和教学工作中总结和感悟的,新课改的优势。
3 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3.1 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加强实验。
化学式一门以试验为主的学科,在教学中多做试验,能更直观清晰的让学生了解记住知识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学习化学,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新理念

2 0 年 9月 09
西昌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Ju ao i ag ol e N t a Sine dt n o r lf c n lg ・ au l cec io n X h C e r E i
v 13N . 0. . O3 2
Sp,0 9 e . 0 2
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新理念
陈 冰 心
( 内江市第 六 中学 , i 四JI内江 6 10 ) 4 00
【 摘 要 】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 全面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 的一场深刻变革。新课程给教师带来新理念 :
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人为本思想、 课程观 念、 全新 的教 材观 等。
【 关键词 】 新课 程; 体验; 转变 ; 等; 平 身体力行
【 中图分类号] 63 【 G 3. 文献标识ti 【 8 i A 文章编号】63 19 (090— 120 b 17—8 120 ) 04—3 3
全 面实施 素 质教 育 , 面实 施 基础 教 育课 程 改 全 革 是 当前 教 育 领 域 的一 场 深刻 变革 。新 一 轮 的课 改更 明确 更 有 力 地 体 现 出 了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教 育 的主 体是 学 生而 不是 教 师 , 教师 只是 学 生学 习的
活 动 , 们 几 乎 都 有 自己 的看 法 。没有现成的经验 , 当问 但 题 一 旦 呈 现 在 面 前 时 , 们 也 可 以基 于 相 关 的 经 他 验 , 靠 他 们 的认 知 能 力形 成 对 问题 的某 种 解 释 , 依 这并 不 是胡 思 乱想 , 而是 从他 们 的经 验 出发来 推 出 的合乎 逻 辑 的假设 。新教 材 根据 学 生 的这些 特 征 , 在 内容 安排 上 摆脱 了“ 学科 中心 ” , 除 了偏 、 、 论 删 难 繁 、 的知识点 , 旧 增加 了许 多 探究 性 实验 与调 查 ; 教 材 图 文并茂 , 可读 性强 , 激 发学 生 的兴 趣 ; 后 设 易 课 计技 能训 练易 操作 , 利 于培养 学生 的能力 。 有 这 样 的教 材要 求 教师 从 学生 的 经验 出发 , 近 贴 学 生 的 生 活 实 际 , 问 题情 境 出发 , 导学 生 探 究 从 引 学习 、 体验 学 习 。这 样 的课 堂学 习才 有 的放 矢 。然 而 这种 全新 的编排 体 例和 教 学要 求 上 的变化 , 与教 师 教 学 习惯产 生 强烈 的 冲突 , 盾 日益 突 出。教 师 矛 的教 学 理 念 与教 学 方 式 必 须 跟 随 新 教 材在 新 课 改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习中学生评价机制改革与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习中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探索摘要: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进行了新的探索,把对学生评价的重心由内涵窄浅、标准单一的考试和测验的唯一形式,改革为结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形式;把原来的终结性评价改革为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重视评价价值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从而构建新的评价运行机制。
关键词:学生评价机制;改革与探索;评价内容;评价效果长期以来,我们多数地方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内涵窄浅、标准单一,仅把考试和测验作为评价的唯一形式,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重表面分数而轻学生的全面发展。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进行了新的探索,我们认为应把学生评价的重心放在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构建新的教学评价运行机制上。
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化学学科对学生各方面的目标要求,从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进取心的培养出发,我们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作业练习、学生实验、化学知识调查、期末考试这五个方面作为评价的内容,具体做法如下:一、管理方式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微机上建立学生的管理档案,每位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教师都应输入档案,学生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可随时查出每个人的学习记录,这种管理有助于学生随时纠正学习中各个方面的问题,调整学习策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促进。
二、评价方法1.课堂学习评价课堂学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思维最有效的时间,学生需要集中精力,眼、脑、手并用,让自己的思维时时处于主动状态。
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提出的目标是认真听讲、勤于动手、主动思考、积极回答。
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以上四个方面,不管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敢于思考、敢于回答却是主要的,这是学生学习思索的表现,是学会思考的基础,是进步的基础。
每节课结束时由负责评价本节课堂学习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推出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做好记录。
第二章中学化学课程

义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 素养为宗旨,突破了“学科为中心”的结构性框 架,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一级主题,18个二级 主题,按照“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学习情景素材”的形式呈现, 是现代学科课程观的充分体现。 其中5个一级主题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 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 学与社会发展。
全新的课程意识
(1)课程: 广义——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 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分量 和进程的总和。 狭义——课表上安排的教学科目。
课程与学科、教材、教科书
学科: 从学术的分类,学科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 科学的分支。 从教学的科目,学科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 成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的体系。 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 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 教科书: 俗称课本。是指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 写的、反映学科内容体系的教学用书。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 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 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 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 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 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 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解放前化学课程的开设情况:
这个时期主要是翻译和使用外国化学教 材。这一时期的化学教材基本上都是描述 化学。其特点是理论内容比较少,且水平 比较低,;内容庞杂,教材分量重,初高 中内容重复很多;重视工业生产,编入大 量有关生活实际的材料;注意结合国情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
第十二讲 世界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1982 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发表了“科学—技术—社会 (STS ):80年代的科学教育”的报告。该报告指出: 80年代 的科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使学生能够理解 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对日常 生活和社会中有关问题作出合理决策,既重视科学和技术在社 会中的价值又理解它们的局限性。为此,在科学教育中需要进 行STS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受首先从美国开始的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课程改革运 动的影响,英国理科教师协会和理科女教师协会于 1961年共同发表了革新 文法中学理科教育的声明—《科学与教育》,并在纳菲尔德财团的资助下, 开始编制以文法中学GCE的O—Level考试为对象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方 案。1962年,编制出了纳菲尔德普通水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方案。
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面向21世纪制定了“2061计划: 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根据这一计划,1993年和1995年又 分别颁布的“美国科学素养标准”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 准”。这些教育改革运动为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学化学课 程改革勾画出了蓝图。
一、世界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STS教育与化学课程改革
1.2.6 国家科学课程中的化学课程改革 1989年英国在公立中小学开始实施统一的国家课程。在国家课程中, 义务教育被分为 4个阶段:5—7岁为第一阶段,7—11岁为第二阶段,11— 14岁为第三阶段,14—16岁为第四阶段。在当时制定的国家课程中既有综 合理科课程,在中学第四和第五年级以及第六学级同时也有化学分科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根据GCSE和A—level考试的标准来确定。
一、世界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这样,在《国防教育法》的要求下,以要素主义为理论 基础,科南特和布鲁纳等人在美国掀起了重视传授系统科学知 识和学科基本结构的课程改革运动。科南特提出:学生在学校 中要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为此应大力兴建规模大的综合中学, 使学生在中学毕业时能学习到数学、自然科学、外语、历史、 英语等学科的“核心内容”。他提倡天才教育,主张对智力超 常儿童进行特殊教育,以便培养更多的英才。 布鲁纳则对如 何组织课程内容提出了重视“学科结构”的观点。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化学界组织了两个化 学教学研究会,一个是化学键方法教学研究会( Chemical Bond Approach),简称CBA。另一个是化学教材研究会 (Chemical Education Material Study),简称CHEM Study, 进行了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化学课程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寻找、分析、阐释、评价和展示信息的能 力。
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协作、协调、协商的能力。
改善自学和自做:明辨学习目的、反思学习过程、评 价学习结果、确定学习中的障碍或问题、计划改进学 习的途径。
解决问题:区分问题、理解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 案、检验解决问题的进程、评价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一部分 新课程改革
由两份错误的预言说起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 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 见闻录里也有一段文字: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 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臂放在 身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在中国的 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 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教师的解释,它 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 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 其他人则没有。
1.4 大一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与经济文化发 展极不平衡的地区差异之间存在的张力
单位制和行政化的学校运作方式极大阻碍了学 校教育对社会需求反应的灵敏度和适应力。
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提供相应的人力 资源予以支持,同时也为学校变革提供了财力 保障。
同质化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良性竞争的学校教 育带来的生源的流失与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的留 学生人数猛增成为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学校 试图通过教育改革缓解这一危机。
1.2 应试教育的危机和素质教育的必然 要求
应试教育的危机不在于考试制度本身而在于考 试内容和评定方式
通过应试甄选激发了人性中争强好胜的一面而 遮蔽了人类社会良性运作的根本前提——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
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生态文化圈中培育特色学校、 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人格和社会人格是维持 教育生态丰富性与稳定性的教育使命。
结论是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 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 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由两份错误的预言说起
25年过去了,仅仅在1979年到1999年 的20年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 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 型亿万富翁,近几年来从美国走出的诺贝 尔奖获得者更是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 要多得多。2003年共产生11名诺贝尔奖获 得者,美国占了半数左右。
目录
第一部分 新课程改革
一、高中化学课程为什么要改革 二、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及发展 三、中学化学教科书 四、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趋势
目录
第二部分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设计的概念 三、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四、教学目标设计 五、教学策略的设计 六、学习评价
1.5 国际视野中的高中化学课程及启示
1.5.1 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科学术语的基本概念的基本了解; 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 三、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 解。
1.3 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和人的多样化 需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经济时代发展到以信 息技术支持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观念和学习 方式发生迥然的变化。
社会层级化之后的教育需要已经从机会需求发 展到质量优先,这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 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次契机
人的需求的产生和欲望的表达与人所处的环境 密切相关
学习原则:理解性地学习化学,积极从以往 的经验和先前的知识中构建新知识。
评估原则:评估应该支持学习并向教师和学 生提供有用的信息。
技术原则:技术对于讲授和学习化学是必需 的;技术会影响所教的化学并增强学生的于核心技 能的分类和层级(五级)(2000)
交流:听说读写。
1.1 全球化的压力下西方发达国家课 程改革
1.1.1 美国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化学教学 的指导原则(1989)
平等原则:对所有学生抱有高期望并给予有 力支持。
课程原则:课程远不是各种活动的堆积,课 程设计要尊重学科知识逻辑和儿童认知逻辑。
教学原则:有效的化学教学要求理解学生已 经知道的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创设具有挑战性 的学习情境支持和促进儿童学好化学。
一级水平:理解所给的问题;制定计划和尝试解 决问题;检查是否解决了问题,说明结果。
二级水平:能识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计划 地组织和尝试各种可能性;能应用所给的方法检 查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对所得结果予以说明。
三级水平:探索问题,比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和选择策略;全面地计划和有效地实施;运用认 定的方法检查已经解决的问题,评价处理问题的 措施。
1.1.3 日本提出“丰富人性、发展个 性和拓展学力”的课程改革基本方
针
培养充实的人格品性与社会性,形成在国际 社会中生活的日本人的觉悟。
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宽松的教育氛围中,落实掌握基本能力与
基础知识,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 推进各个学校发挥创造性,展开有特色的教
育和有特色的学校经营。
由两份错误的预言说起
美国对中国教育的考察报告体现的却是中国教育观 念的陈旧,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对学生动手能力、发问 精神和自由支配时间权利的剥夺。中国小学生坐姿统一, 这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千千万万个“统一”中的一个。 要求学生整齐划一,最终导致学生个性的泯灭。
遗憾的是,中国教育改革孜孜以求了数十年,却仍 然没有摆脱“唯考试分数论”的束缚。素质教育的东风 吹进新鲜空气之时,现实的羁绊却又使一些“有识之士” 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更高的 教育质量。这本来没错,但却又被扭曲了:更高的教育 质量的最好体现就是更高的考试分数!在课改进行得轰 轰烈烈的时候,我们更应警惕这些貌似先锋的“回头 箭”!课程改革,绝不应再有掣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