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文教材选词看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的人生
《唐宋词与人生》题目:《李清照的词与人生轨迹》论文摘要:在浩瀚如烟的中国历史中,李清照以一女子之身跻身于中国“一代词宗”,可见其诗词成就之大非同一般。
影响其成就的既有她家中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有后来国家动荡的大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词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她在文学史上的第五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关键词:词风,人生轨迹,影响中国是诗的国度,泱泱中华民族,悠悠数千载文明,在三千年诗史上,出现过灿如星群的诗人。
若要说女诗人,可谓太少了。
若要推中国古今第一才女,大约非李清照莫属。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安”。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是宋代婉约派词人中成就最高者。
沈谦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梁衡先生誉之为“乱世美神”。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李清照的生活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少女时代,少妇时代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
其诗词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也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婚前和新婚期所作;第二部分为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所作;第三部分为南渡后所作。
不难看出,李清照生活历程的三个阶段与词作的三个部分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
因此,我们姑且就以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所示的三个阶段来探讨词作内容格调。
一、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曾经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就相当于在北京大学里边担任教授,李格非后来还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王珪的女儿,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从小就受到了专门的文化教育,才学出众,知识精深。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李清照在一个学识渊博、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她的少女时代充满着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这一时期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其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活泼无忧的,词境也充满了乐趣。
李清照诗词三首词书写人生境遇
在古代诗词中,写人生境界之词不多,而李清照就有三首关于人生境界之词,即《如梦令》、《一剪梅》与《声声慢》。
此三首词写李清照自己三种人生境界,又写她三种人生态度,同时也表现她三种人生时期的不同人生态度。
《如梦令》写“少年情怀自是得”人生境界;《一剪梅》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人生境界;《声声慢》即写“凄凄惨惨戚戚”之人生境界。
《如梦令》是一首忆昔词。
“常日暮记溪亭,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追忆她少女时那种沉醉兴奋之情,沉醉兴奋之景,沉醉兴奋之物。
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当时一种少女情感,一种年轻的人生态度;写法上有点随意而出,但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情,字字表意,表现一种少女情窦初开的人生境界。
比如“兴尽”归家,却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这就更加表现她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之人生境界,由词而出,可谓淋漓尽致。
全词通过动作,情态,情绪,欢愉,塑造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留恋美景,留连忘返,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形象。
这一形象有跃然低上,有呼之欲出之感。
也表达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如梦令》是写“少年情怀自是得”人生境界之词。
《一剪梅》是一首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人生境界之词。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丈夫因事外出远游,可正在相亲相爱的小两口眼看就要暂时别离,李清照情绪怏怏,依依不舍送走丈夫,这是作者新婚后,第一次品味到离别孤独难奈的滋味。
于是李清照就在锦帕上写了《一剪梅》寄给明诚: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之情。
正如伊世珍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①由此看来,这首词是送别之词。
事实上,此词主要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人生境界。
三首词总结李清照一生
三首词总结李清照一生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三首词写尽李清照的一生第一首:《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刻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正是李清照早期的写照。
从词中,就可以得知,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有多么可爱,有多么调皮。
由词,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罗衣轻飏的少女,正像燕子一样荡着秋千,在空中飞来飞去,此时突然来客。
少女呢,刚荡完秋千,见有客人来访,她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因为太匆忙,她甚至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
这不禁让我们猜想,难道,来的是一位翩翩美少年?这才使少女娇羞地怕见又想见,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 来掩饰自己的内心,并悄悄地看他几眼。
整首词,把李清照早期少女时光的美好一语道尽!第二首:《一剪梅》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是李清照中期生活的写照,此时,她嫁给了心爱的人,与赵明诚相知相爱,但他却要外出游学、做官,聚多离少,令这位才女很是忧郁,与丈夫的相思之情,经才女之手写出来,是那么感人肺腑!“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之情,被李清照描写的如此深刻,如此令人动容。
尤其是千古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更是让处于相思之中的人,无比感叹,无比认同!第三首:《声声慢》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初中语文_《品读诗词里的人生--走进李清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品读诗词里的人生——古诗词鉴赏课(教学设计)【课题背景】诗词是人类对自然、对人生的一种生命体验, 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和追求,它是文学的源头,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
在中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一首首诗词记载着诗人一段段瑰丽的人生,虽历经千年,却弥久芬芳,我们细心品读,依然能够从中找到各种感情共鸣对心灵的慰籍。
而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高标一帜、卓尔不凡女文学家、词人,她的词独步一时,流传千古。
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她的两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统编本八年级上册),这些诗词是她杰出的代表作。
这些诗词是她美好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的生动写照,她用饱蘸感情的词句,书写着自己作为女性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认识和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兴衰变化。
透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认识到李清照独立自主的人格,可以看到她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课旨在透过李清照感受词的魅力,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品词,就是品味人生,品读历史!【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鉴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品读诗词、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
2.了解词人的人生经历和诗词作品,感受词人的人品与作品的魅力。
3.用本课学到的鉴赏方法去赏析品味其它的诗词。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朗读,想象体味,感受词的意境,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2、结合作者身世、时代背景,揣摩词人感情,感受词句里的人生。
【教学难点】1、赏析李清照的作品,进而认识到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他人生的轨迹,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2、学以致用,采用品味鉴赏、知人论世的方法感受诗歌的魅力,进而品读其它的诗词。
【教学方法】朗诵品味法:在反复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拓展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品味诗歌的丰富内涵。
质疑探究法: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疑,达到掌握词作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的目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引导学生诵读李清照的诗词,制作PP课件。
李清照的诗词与人生
李清照的诗词与人生李清照经历了国亡家破、背井离乡、丈夫病死异乡、古董尽数被骗的一迭迭苦痛与灾难。
直到晚年,李清照仍不能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在我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的风流人物。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还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他们的诗词千古流芳,被万世敬仰,永久地载入了中国文学史的史册,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李清照,更是一个让人挥之不去,余味缭绕的传奇女性,她那传奇的人生,成就了无数经典的作品。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动荡不安的生活,曲折的生活经历成为她创作的宝贵资源,在她遗留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的心路历程,可以听到诗人的每一声欢笑、每一声叹息,可以看到她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蜕变为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妇。
一首诗词就是一段人生,下面就通过李清照的诗词解读她作为一个传奇女性所表露出来的'个性形象。
一、清纯烂漫的少女李清照生长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李格非,擅长古文,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
同时他还是一位学问很深的学者。
其母亦善文章,颇有文化素养。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少女的李清照资质聪慧、少识音律、无忧无虑、活泼开朗。
请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诗人乘舟游览,兴尽而归,醉意朦胧,忘了归路,正在踌躇之时,眼前扑簌簌地飞起一群水鸟,表现了她对于自然景物的热爱和野游的快乐。
这一时期的诗作透露着无尽的悠闲和风雅的情调。
还有在薄暮映照下的湖面上,一个活泼、欢乐的少女欣喜地享受湖光山色而不舍离去的《怨王孙》;天真活泼的少女兴高采烈地荡秋千,直玩得脸儿红扑扑,汗水浸透了薄衣的《点绛唇》,写尽了李清照活泼开朗,热爱大自然的可爱形象。
二、情意浓浓的少妇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成为一对志同道合、情意相投的夫妇。
伟大的诗人李清照的诗词才华与人生态度
伟大的诗人李清照的诗词才华与人生态度李清照,北宋时期的伟大诗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诗词才华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使她的作品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一、李清照的诗词才华1. 独特的艺术风格李清照的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她不拘一格,善于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汲取灵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情感。
她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情感真挚自然,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2. 纤细的情感描写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描绘爱情和离别之情。
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详细描绘情感的细节,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爱情的喜悦和失落,使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人生的复杂和多变。
3. 多才多艺的创作除了诗词外,李清照还擅长曲文、随笔等文体的创作。
她以寥寥数笔,将诗情画意融入曲文之中,使词曲之美得以完美呈现。
她的文笔独特,表达方式多样,使她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二、李清照的人生态度1. 洒脱随性的人生观李清照的人生态度可谓洒脱随性。
她在丈夫去世后,选择了女扮男装旅行的方式,以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自由。
她不拘一格,不受世俗束缚,坚持自己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2. 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尽管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很多的离别和痛苦,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仍不曾放弃。
她的作品中流露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爱情的痛苦与坚守。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挚而坚定的爱情观。
3. 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李清照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贯穿于她的作品中。
她善于从自然景物中寻找灵感,将自然与人生的体验相结合。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展示了她奇特的生活态度。
结语伟大的诗人李清照以其独特的诗词才华和人生态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她的作品至今仍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灵魂的震撼,她的人生态度也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寻找到了一丝理想和勇气。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诗人,将她的诗词才华与人生态度发扬光大。
李清照的人生感悟
李清照的人生感悟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中流露出对人生
的深刻感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她的词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李清照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变数和无常。
她在词中写道,“水晶
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人生变幻莫测的感慨。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就像微风拂动水晶帘一样,瞬息万变,让人难以捉摸。
然而,即便如此,她依然能够欣赏身边的美好,享受生活带来的馨香与温暖。
李清照的人生感悟也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离合和别离。
她在词中写道,“相
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人生中,我们时常会面对离别和别离,这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李清照告诉我们,即便是在别离的时刻,我们也要学会坚强和勇敢,因为东风无力,花虽残,却依然会再次绽放。
李清照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人生需要珍惜当下。
她在词中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当下的珍惜。
人生短暂,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沉湎于过去或迷失在未来。
我们要学会享受当下,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因为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唯有珍惜当下,才能让人生更加丰盈。
李清照的人生感悟,给我们以启示和警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面对
变数和无常,要学会坚强和勇敢地面对离合和别离,更要学会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带来的美好。
让我们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活出精彩的人生。
李清照诗词内容
李清照诗词内容
李清照的诗词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爱情与婚姻:李清照的许多诗词都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她对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诗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2.离别与思念: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离别和思念的主题。
她通过诗词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感受。
3.自然与风景: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她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4.人生感悟与哲理:李清照的诗词中还包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她通过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词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有对离别和思念的深深感受,还有对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她的诗词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遗产之一。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生的情感
从李清照的词看她生的情感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品中充满了她的心情独白和情感抒发。
笔者在阅读李清照的词作品时,深刻感受到她的情感包含了爱情、亲情、友情、乡愁等多种感情,下面从几篇典型的词作品入手,来分析李清照的情感。
首先看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词中写到了李清照和她的情人的相处,情人不再前来,让李清照心中苦涩。
整首词情感委婉动人,写出李清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词开头就表达出“愁如何,春去也”的感慨,情感深挚且苦涩,充满了人生的抑郁。
中间提到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反映了她的思绪在回忆过往的美好时,总会不经意的被伤感所影响。
结尾处,“去时终须去,终须去”句显得强调,表达出李清照在爱情的面前,对于情感的无奈和绝望,这首词流露出的情感深处有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其次是一首以友情为主题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首词写了李清照和好友的离别之情,墨江的风景,也成为她内心情感的衬托。
李清照以醉心的态度去捕捉朋友留存所有的痕迹,以样样留馀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友情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表明了内心的孤独之感。
这首词中情感表达细腻含蓄,给人留下深深的感觉,令人更加肃穆的理解了她与友人、自然风光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勾勒出了不可或缺的亲密关系。
最后是一首以乡愁为题材的词:《钗头凤·世情薄》。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对于离开家乡、陌生环境下的酸楚苦涩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她深知离故国之乡、远离亲人亲友难免会有些许失落,但却意识到她只能坚实的向前,走出不一样的人生人间。
这样的情感直抵灵魂深处,更加晓畅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理解。
她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虽离故乡远离亲人,但是她对于生活的细腻洞悉教人生有所感悟,使人心生由衷的感触。
总的来说,李清照在她的词中所给人的情感印象是深沉、缥缈、纯洁的,她通过笔端所描绘的人物命运,描写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时代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最能让人感悟人生的4首诗词
李清照最能让人感悟人生的4首诗词一、《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释义】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解读】这首词可以让人读懂感情。
常言道: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思念蚀骨的滋味,每一个深陷情网中的人,都会深深懂得。
李清照的这首词,便非常直白地表露了一个女子的相思。
公元1101年,李清照在家里的安排下,与门当户对的赵明诚成了婚。
婚后,李清照发现,两人竟意外地志趣相投。
所以在此后相处的时光里,两人也是琴瑟和鸣,恩爱有加。
后来,赵明诚为了仕途,经常去外地游学,李清照在深闺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于是等到重阳佳节的那一天,李清照给他寄去了这首词。
词短情长,读过此词后的赵明诚,恨不得立刻插双翅膀飞到李清照身旁。
然而世事向来都是残酷的,再甜蜜的感情,也会在琐事中,变成一地鸡毛。
他们成婚的第七年,李清照的父亲遭人陷害而被贬,李家在一夕之间衰败。
而赵家因怕被牵连,不但不帮衬李家,还逼着赵明诚休了李清照。
赵明诚虽然没有作此绝情之举,但李清照也被赵家的举动寒了心,主动搬回了娘家。
赵明诚也没有挽留,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冷淡疏远。
后来金兵南下,赵明诚作为一个守城的知府,竟然软弱到弃城而逃。
李清照知道后,对赵明诚失望不已。
在激愤之中写下了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赵明诚也悔不该懦弱胆怯,读到此词后,更是羞愧不已,不久后就郁郁而终了。
多少相爱的人,曾经爱到死去活来,可走着走着,又都变成了话不投机,相看两厌。
但即便结果是这样,也不该因此否定所有相遇的美好。
毕竟,谁都无法站在一段感情的开端,预判最后的结局。
当代年轻人如何从李清照的诗词中找到生活启示
当代年轻人如何从李清照的诗词中找到生活启示李清照作为宋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她的诗词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生活的独特感受,也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
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从李清照的诗词中寻找生活的启示和借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发掘内心的情感世界。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的诗词对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启示,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李清照的诗词教会我们珍惜当下。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
然而,李清照的诗词提醒我们,人生短暂,应当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
比如她的名篇《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对美景的追求和珍惜。
当代年轻人可以通过欣赏李清照的诗词,学会放慢脚步、品味生活中的细节,体验当下的美好,享受内心的宁静。
其次,李清照的诗词提醒我们坚强面对逆境。
在人生道路上,年轻人常常遭遇挫折和失败,这时候,我们可以从李清照的诗词中获得启示。
比如她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失去爱人后的悲伤和挣扎。
然而,李清照并未沉沦其中,她用诗歌来宣泄情感、释放痛苦,成为克服逆境的力量。
年轻人可以借鉴李清照的态度,面对逆境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自己的宣泄方式,不被困境所束缚,勇敢面对人生的起伏。
此外,李清照的诗词启示我们保持真实和坦诚。
当代社会强调个人表达和自由,年轻人在面对社交压力和身份认同时常常迷失自我。
然而,李清照的诗词告诉我们,在爱情和生活中,坦诚和真实是最重要的。
比如她在《如梦令》中提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词言简意赅地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年轻人可以从中寻找到真实和坦诚的力量,勇敢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他人建立真实的关系,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最后,李清照的诗词启示我们追求内心自由和情感表达。
当代社会往往被功利和物质所主导,年轻人常常迷失于追求外在的成功和满足。
然而,李清照的诗词提醒我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情感表达同样重要。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其词作风格都各具特色,例如《如梦令》创作于少女时代,《一剪梅》创作于少妇时期,《声声慢》创作于南渡之后等等。
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人格与词风,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作进一步了解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作为我国两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人生可谓波折坎坷,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到少女时期的思情悠悠,再到南渡以后的颠沛流离,李清照体味了人生的变故无常,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李清照的不同词风。
一、第一阶段:成婚南渡以前,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李清照自幼生长于文学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职,对古文颇有研究,其母也能诗会文才情了得。
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饱览群书才华出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以后更是夫唱妇和,吟诗作对,幸福愉快。
此阶段李清照的作品清新自然,欢快爽朗,生活情趣溢满词作之间。
然而聪慧率真的李清照,并不拘泥于庭院生活之中,从那篇最为著名的《如梦令》便能知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忆昔之词,可见李清照早年的真实生活状况。
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极美的生活情趣图。
先指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作者同伙伴一起郊外“西亭”饮酒到日暮时分,到想回家时却忘记了归路,这不仅是因为喝多了,还有被大自然美景沉醉之缘故。
等尽兴晚上乘舟回家时,却又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
其行文自然流畅,并无斧凿之印迹,其忘情状态由此可见。
她们的闯入把栖息的水鸟惊动而起。
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呀。
一个自由活泼、浪漫天真、快乐幸福的少女形象立即呈现在眼前。
此时的李清照心境开阔思想单纯,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再看《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意人生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意人生导言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中国宋代最著名的女性文学家之一。
她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词作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的诗意人生,从她的背景、作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背景与生平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官员李贞。
幼年时期受到良好教育,广泛涉猎经史文集,并展示出过人的才华。
幸福婚姻与失落李清照17岁时嫁给了赵明诚,两人过上了幸福而美满的生活。
然而,在28岁时,丈夫因战乱逝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作品分析抒发爱情与别离之思念李清照以抒发爱情和别离之思念而闻名于世。
她以细腻动人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诗歌中。
例如,《如梦令》一词中,她以流畅的语言揭示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描绘自然与抒发豪情除了爱情之外,李清照也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豪情。
她通过与自然相融合的方式,表达出她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影响与遗产文学影响李清照作为宋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开拓了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并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家们树立了榜样。
评价与赞誉李清照以其纤细柔美、精致唯美而又深入人心的词作闻名于世。
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被尊称为"水调歌头毛孔皆惊"。
结论李清照是中国文坛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她用诗歌表达了她对爱情和生活真谛的追求。
尽管身处男权社会,她通过词作为自己的才华和情感找到了发声和存在的方式。
她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将她的思想与美妙的语言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瑰宝。
李清照的情感与人生观从诗词看女性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的情感与人生观从诗词看女性的内心世界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诗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诗词不仅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观,也从侧面展现了女性内心世界的某些特点。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情感和人生观的角度,通过分析她的诗词来探讨女性的内心世界。
一、情感表达的纤细与细腻李清照的诗词以纤细、细腻而著称,她常用婉约、柔情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如梦令》一词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词描绘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陶醉之情。
通过细腻的描述,形成了女性柔情脉脉的韵味。
二、对于爱情的痴迷与追求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对爱情的痴迷和追求,她以一种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
在《如梦令》的开头,李清照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表明作者因思念而无法入眠,浓重的情感彰显出女性心灵深处对于爱情的向往。
三、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感叹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感叹。
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过往美好时光的场景和感受,流露出对过去的眷恋。
在《如梦令》的结尾,她写道:“已恨非长云物,不雨终风又定。
”这句词语带有对岁月流转的无奈和不舍,寄托了女性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四、对人生的悲观与无奈除了对爱情的表达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李清照的诗词中也透露出对人生的悲观和无奈。
她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疑惑和忧虑,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在《如梦令》的中间部分,她写道:“闲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嘘。
”这句词语表达了对生活枯燥乏味和无法改变的不满,折射出女性对于人生困境的思考。
五、对世事的冷静与观察尽管李清照的诗词中充满了韵味和情感,但她对世事的冷静观察也是其作品的特点之一。
她以犀利的目光透视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
例如在《如梦令》的开头,她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句词语反映了她对世事变幻无常和社会的冷漠,也是女性对于社会现实的审视。
结语:通过对于李清照的诗词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她纤细、细腻的情感表达,对于爱情的痴迷与追求,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感叹,对于人生的悲观与无奈以及对世事的冷静与观察。
把握人生脉络读出词人形象——以《李清照词集》中的三首词为例
DEVELOPING把握人生脉络读出词人形象——以《李清照词集》中的三首词为例■宋丽娟|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前期自然清新,时有淡淡的幽怨和哀愁,后期则凄凉深沉,充满怀念和悼亡的痛楚。
李清照擅长从日常口语里提炼生动晓畅的词句,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高中人教版必修四教科书中有李清照两首词,选修教材中有一首,初中已经学过三首,于是,拓展阅读范围,开展整本书阅读,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就显得势在必行。
笔者在搜寻大量相关著作的基础上,推荐学生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词集》。
这本书收集了李清照词作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高中生欣赏李清照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那么,如何高效阅读这本书,把握诗人人生脉络呢?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只要拎出其中的三首词,就基本可以读出李清照的人生变化轨迹。
漫步词学长廊,众词家之作异彩纷呈,女词人李清照以其词作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独步词坛,凭借自己对词的悉心领悟与过人才华独辟蹊径,为历来学者称颂。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动荡的社会中,并几经家庭离散,所以84发展|2019.05生活也赋予其词作多种姿态及丰富的内容:或灵动飘逸,将浪漫纯真洒落在字里行间;或低婉缠绵,将万千愁思吐露纸上;或孤傲俏丽,将冷寂凄清倾注笔尖——皆被称为“精金粹玉之作”。
对于这样一个经历复杂的女性,成婚及丧夫无疑给其生活带来了相差悬殊的起落,那么对照词人一生的这两个转採点,在她的词中便可感受到: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词人生活境遇的变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一个渐次更迭的女性形象;而由词人经历来把握词作情感的方法对于其他词的学习有着触类旁通的作用。
一、少女形象一如梦令》李清照的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所在。
那里有闻名的千佛山、大明湖,湖光山色,映照全城。
李清照的幼年大多是在济南度过的,这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培育了她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品性,给了她不尽的创作源泉。
李 清照的词作如何展现其人生经历
李清照的词作如何展现其人生经历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词人,其词作宛如一部生动的人生纪录片,细腻而深刻地展现了她起伏跌宕的一生。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在这一阶段,她的词作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欢快。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她与伙伴们出游的欢乐场景,展现出少女时期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心境。
然而,幸福的时光并未长久。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被迫南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段时期,她的词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中通过描写秋天的凄凉景象,烘托出她内心的孤独、愁苦和对往昔的怀念。
婚姻生活也是李清照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她的词作中亦有体现。
她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早期夫妻生活甜蜜温馨。
但后来赵明诚的离世,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深刻地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那种相思之苦跃然纸上。
李清照的词作还反映了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她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兴衰。
《夏日绝句》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古讽今,表达了她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和悲愤,展现了她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她始终以词作作为情感的寄托和宣泄。
从中学语文课本中走出来的李清照——结合《如梦令》《武陵春》《
校园心语从中学语文课本中走出来的李清照——结合《如梦令》《武陵春》《声声慢》等浅析李清照的自我形象林丹凤【摘 要】诗词历来常是作者心灵的寄托,是一个人内心无所遮掩的袒露。
作为不世出的才女,李清照以女性所特有的慧心抒写着她多灾多难的人生,也抒写了她清新脱俗的自我形象。
本文试图结合中学课本中李清照的《如梦令》《武陵春》及其相关词作对其中所表现的自我形象作浅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 李清照 自我形象 赏析一般说来,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又可以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前期词多写其闲适生活,真实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多写自然风光和相思怨别,形成其清新、明快、活泼的词风,语新意隽;后期可以说是嫠妇时期,后期词因经历亡国丧夫之痛,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因而多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之作,词风变为深沉哀婉,将个人遭遇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境界扩大,感情深沉,形成其凄凉、沉郁的风格。
以下将分别从她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及嫠妇时期的创作展开论述。
一、活泼开朗、纯情豪爽的才女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虽身为女性,但由于其家庭风气的开明,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培养了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所以少女时期便才情焕发。
王灼《碧鸡漫志》中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她少女时期的生活无疑是幸福快乐的,心灵也是自由开放的。
她不似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在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因而她前期的词便体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欢快世界,主要是抒发对青春、自然、山水、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这些少女时期的个性体验,让我们看到一个率真、自然、可贵的李清照,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她积极向上、活泼乐观的生命激情。
她天真烂漫、多情敏感、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在与大自然的亲和中体验到了无比的欢欣,《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则集中地表现了她爱自然、爱生活的情怀: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从李清照词看作者的人生轨迹
从李清照词看作者的人生轨迹内容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
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
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流传至今。
她的词作用接近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情感世界。
作者以真挚的感情、高洁的志趣、清丽的境界,塑造了从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嫠妇,最后成长为一代女宗主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本文试图以李清照词作中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勾勒出作者的人生经历,揭示李清照的人生轨迹。
关键词:李清照词人生轨迹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的作品用接近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情感世界。
作者以真挚的感情、高洁的志趣、清丽的境界,塑造了从清纯少女到清丽少妇到哀婉嫠妇,最后成长为一代女宗主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完整的揭示了作者坎坷生涯、颠沛流离的悲剧人生。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集中展现高智商、高情商而又高洁哀婉的知识女性的画廊。
这是李词艺术上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李词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一、少年不知愁滋味——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率性的青春少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
官居吏部员外郎,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文教材选词看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马蓓蕾 223400
【摘要】
李清照是个旷世才女,她的词极富独创性,表达了人情当中的真善和无常。
她的一生和词作交融成凄清的悲剧之美。
本文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李清照诗词的研究,来感受她的艺术思想,领略她的跌宕人生。
【关键词】
李清照诗词人生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女词人,她才华横溢,创作丰富,她把宋代词坛婉约风格发展到了极致,可以说在词的园囿里,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李清照词的研究,可以准确把握词人的命运际遇、坎坷人生,进一步走近这位伟大的词人,从中吸收借鉴很多的东西。
先看第一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这是李清照早年创作的一首词,据说她的父亲是第一个读这首词的人。
他看到这首词后异常欣喜,并掩饰李清照之名,把词给他的朋友同僚传看。
结果得到一致好评。
有人认为是苏轼所作;有人认为词中带有仙气,当出自吕洞宾之手。
却没有想到是出自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之手。
难怪清代剧作家、戏曲理论家李调元如此评价李清照词作:“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斑。
盖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倒须眉。
”①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不在秦观、黄庭坚之下,它的凝炼超出了吴文英,它的清丽可与周邦彦的《片玉词》媲美。
她不仅在女子中首屈一指,也令众多男子难以望其项背。
也许是我个人对于李清照的偏爱,我很欣赏并赞同李调元的说法。
后人关于“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②正好用来形容此类词作。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李清照十六岁时便是才华横溢、豪迈倜傥。
在中国封建伦理制度之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而李清照正值花季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才情,这点和她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精通儒家经典,还创作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他有诗文四十五卷,还有学术理论著作《礼记精义》、《永洛城记》、《史传辩志》等③。
也正因如此,他受到了苏轼的器重,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
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对李清照的心智及文学造诣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也以“中郎有女堪传业”自得。
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面,李清照可谓是超脱尘众了。
那么就《如梦令》这一首词而言,她豪迈倜傥的词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还得从她的父亲说起,苏轼的词作以豪迈倜傥而著名,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受到苏轼的器重,这点就说明李格非在豪放派词作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
李清照在父亲的教育引导之下,对豪放词派也耳濡目染。
第二,李清照从
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李格非的思想活动也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从来就不是一个娇气柔弱、多愁善感的小家碧玉,而是一个聪慧率真、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
最后一点就与封建伦理道德有关,在那个时代少女一般都是久居闺中,李清照即使没有这样,但是肯定也多少逃脱不了。
闺居久了,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找不到创作的灵感,满腹才华无法施展,内心也必定非常压抑。
偶然一次出去玩耍,醉酒晚归。
顿时灵感爆发,把内心压抑很久的文气倾吐出来,创作了这首豪兴遐思、壮怀激越的《如梦令》。
作为一个女子,又有谁能有李清照这样的胸怀与心境呢?
第二首风格迥然不同了,哀怨多于欢乐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重阳》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乃是佳偶天成,和谐美满。
可是好景不长,赵明诚要去外地做官,只能与李清照分隔两地。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词。
她大胆地把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封建社会,女性都讲究含蓄美,李清照如此表达思夫之情,着实打破了陈规。
另外,“酒”在清照词中也是重要素材之一。
她在《转调满庭芳词》云,“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
”在《菩萨蛮词》云,“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在《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本词中,
“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女性文人,她对酒的爱好与男士相比却毫不逊色。
从她的词中就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饮酒的各种趣味都能深刻体会,酒是她在日常生活中用以排愁解闷的消遣活动之一。
还有一点就是“花”。
在李清照的词中也是经常出现,这也是李清照作品独创性的一个表现。
在此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1.以花来点明时间、地点。
如上文提到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藕花”点明时令在夏季,从中可见女词人闺阁生活的自在闲适及生活情趣的潇洒风雅。
2.以花自喻。
如《一剪梅》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是自比荷花,情意缠绵。
又如《声声慢》中下阕开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描绘的是一片花叶凋零的景象,表达词人自叹自怜的悲愁情感。
文中的“憔悴损”既是写黄花,又是自喻。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秋风中的黄花自喻,传神地写出了词人的憔悴形象和凄苦心境。
3.借花兴情。
《声声慢》中写满地黄花无人采摘,正是为了表现睹物思亲的情绪和孤独飘零、无人顾惜的悲哀境遇。
《如梦令》中展示出的“绿肥红瘦”的画面,暗示了女性敏感的内心世界,借花的“瘦”感物伤时、感时伤春。
也许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
于是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最后来看第三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随着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李清照目睹国破,身历家亡,颠沛流离,灾祸在这个弱女子身上接踵而至,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和保护珍贵的文物字画,无奈之下,李清照又】经历了再嫁、离婚的痛苦,直到五十多岁的李清照还是孤身一人,而且精神饱受折磨,身心具损,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就连她自己也在寻寻觅觅。
在如此苦涩的困境中,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通过解读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作,我们了解了这位伟大女词人跌宕的一生。
词即人生,人生如词。
李清照的一生其实是场悲剧,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伦理道德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敢追求的
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但是李清照却没有随波逐流,苟且偷安,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孤独的身影。
参考文献:
[1]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词话丛编》第1413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年
[2] 沈曾植《菌阁琐谈》,《词话丛编》第3605页,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年
[3]《宋史·李格非传》,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
[4] 陈文忠《名作欣赏·一曲如梦令,千载有知音》,1994年5月
[5] 陈祖美《李清照新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6] 褚斌傑等《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
[7] 范英豪注评《李清照诗词选》,黄山书社出版 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