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法之测量8264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种直观感知的测量一般用于特征比较明显的 认识对象,如幼儿凭观察就可得出哪个物体大、 哪个小的结论。
• 所以,如两个物体的特征不明显,就无法用观 察测量,如两盆温度差异不大的水,幼儿很难 将它们区分开来。
(二)非正式量具测量
• 也称自然测量,指不采用通用、标准的量具, 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如木棍、积木、绳子、 手指、手臂、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直 接测量的方法。
(三)用正式量具测量时,量具要精确
• 教师不可以幼儿年龄尚小,还不完全识 别计量单位为借口,而让幼儿使用不精 确的量具。
• 幼儿用的量具要经常进行校正,才能保 证它的标准性,如天平秤等。
第六节 信息交流
一、信息交流的涵义 二、信息交流的类型 三、信息交流活动的指导
一、信息交流的涵义
• 信息交流是指幼儿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 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 达和交换。
• 在幼儿学科学的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方法, 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客观世界的丰富的信息, 以及自己的感受,需要以各种方式(手势、 动作、语言和图像)向老师、同伴、家长表 达、传递自己的感受,告知观察周围世界的 过程和结果,提出疑问,抒发愉悦、惊奇等 情绪,和同伴分享,评价别人的科学探索的 结果等。
信息交流对幼儿的作用:
(二)帮助幼儿学习运用非正式量具进行 测量的方法
• 皮亚杰认为,量和数具有同构性,但是儿童对 量的认识要晚于对数的认识。测量的技能要到 8—11岁才完全发展。
• 中班以前儿童的测量只是通过感知来比较量的 差异,中班以后,儿童才有可能学习用工具测 量(非正式量具)。
• 幼儿运用测量的方法晚于分类。
• 幼儿学习测量,首先从直接比较两个并列的物 体入手,然后让他们按照有刻度的标准单位比 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大致到了5岁半时, 可用天平。
第五节 测量
一、测量的涵义 二、测量的类型 三、测量活动的指导
一、测量的涵义
• 测量是指用量具或仪器来测定物体的尺寸、角度、几 何形状或表面相互位置的过程的总称,也包括用仪表 来测定各种物理量的过程。
• 测量是人们生活中精确交换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通 过测量,可帮助幼儿更准确地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 获取关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具体经验。“谁更高”
• 幼儿阶段,由于幼儿年龄小,对掌握标准的计 量单位有困难,所以多用非正式量具进行测量。 如,让幼儿用手指量一量小树长高了多少等。
• 可以使幼儿在避免测量单位带来困难的前提下, 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
• 在测量长度时,要将测量工具与被测物体对齐、 放平;而若用不同的量具测量,结果会不一样。
(三)正式测量
• 幼儿通过语言的描述与讨论,既可以向同伴、 教师表达自己的各种发现、疑问、想法,还可 以交流自己使用了什么方法进行科学探索、科 学探索的过程,以及从中感受的情绪体验等。
• 如“你猜为什么”“我看到了~”“我喜欢~”
(二)非语言的方式
1. 图像记录 是指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后,用各种不同方 式,如数字、表格、绘画等方式记下他们 的发现、认识及感受与体验。
三、测量活动的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测量包括: • 测量物体的长度、高低、粗细、厚
薄、宽窄; • 测量物体的轻重; • 测量物体的温度等。
(一)进行测量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的测量 意识
• 例,两小儿比赛谁跳的远,但究竟谁更远, 没有测量,便不曾知晓。但这证明幼儿已 开始建构测量概念。
• 所以,要让幼儿从小树立应有的测量意识, 特别是培养幼儿用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的 意识,它是让幼儿更精确细致的认识事物 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 指以通用的标准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 适合幼儿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尺、天平、温 度计、钟表、秤等。
• 通过对正式测量工具的操作和使用,可以使幼 儿懂得这些量具的作用,初步了解时空等概念 性较强的知识。
• 如,让幼儿用温度计测量三盆不同温度的热水, 若用观察测量很难测出,使用温度计,即使幼 儿读不懂温度计的数字,观察水银柱升高降低, 也可知道三盘水之间的水温差异啦!
4. 测量的方式和方法,它是借助于测量仪器完成 的实际动作与操作的总和,同时也包含着一定 的逻辑和计算程序;
5. 测量的结果,它是借助于相应的名称或符合所 表达的被命名的数。
二、测量的类型
(一)观察测量
• 指通过眼睛、手等感官的观察来测量物体。
• 如,目测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等;用手来 测量水的温度;用手掂量物体的轻重等。
• 幼儿通过信息交流,使感知周围世界的第一印 象在脑中形成的表象,又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 表达出来,可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更清晰,也 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 既促进了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使师生之 间得到沟通;
• 也使教师及时了解了幼儿的学习情况,使教学 及时得到了反馈。
二、信息交流的类型
• 幼儿年龄尚小,虽处在语言迅速发展 的时期,但,面对丰富的自然界,却 难以完全用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
• 包括:长度测量、重量测量、体积测量。
• 具体说,测量包括测量物体的大小、长短、 高矮、粗细、轻重等内容。
测量的结构成分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测量的客体,即被测量的量; 2. 测量的物质手段,它既可以是人为设计制作的
仪器和工具,也可以是自然给出的对象和过程;
3. 实验者或认识的主题,他进行着带有确定目的 的测量。
• 在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简单的测量方法,对 于观察、理解周围事物,并以数作为精确的表达,是 很有益的。
• 将食物的属性及其关系数量化,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 成部分,数量化思维也是幼儿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 面,以测量为工具,能促进幼儿这方面思维的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测量是指通过观察或 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 初级的测定。
• 所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信息交流 的类型,除了运用语言的方式以外, 还运用手势、动作、表情及图像记录 等非语言方式进行。
(一)语言的方式
信息交流中语言的方式包括描述和讨论:
• 描述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用语言向同伴 或成人讲述自己在科学探索中的发现、疑问等。
• 讨论是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之间通过口 头语言,表达、交流自己在科学探索中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