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名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具体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目标]2. 教材内容与结构课文:[课文题目及简要内容]写作:[写作主题及要求]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及内容]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及要点]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列举学生之前学过的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如理解、分析、概括等方面]写作能力:[描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自主学习能力:[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点内容 1][重点内容 2]2. 难点[难点内容 1][难点内容 2]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阅读指导法4. 写作训练法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和内容]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注生字词教师范读,正音正字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小组讨论针对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 第三课时(写作课)写作指导讲解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写作示例,提供写作思路写作实践学生独立写作作文评改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 第四课时(综合性学习课)活动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活动开展分组进行活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成果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布置作业5.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课)情境导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交际指导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交际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实践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评价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发言质量:[评价学生发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表现]2. 作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作业质量:[分析学生作业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3. 测试评价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在半学期或一学期内的学习成果]《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精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精选

1 消息二那么1 .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表达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 .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 1 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 年 4 月 21 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阔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 ,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 1949 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 月 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播送、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表达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1 .明确新闻要素:新闻的五要素 ( 五个 W) 是: When( 何时 ) 、 Where( 何地 ) 、 Who( 何人 ) 、 What( 何事 ) 、 Why( 何故 ) 。

有的还加上 How( 如何 ) ,即“五个 W 加一个 H 〞,成为新闻“六要素〞。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新闻两则》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原备人:重备人: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对汉字的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读准字音”,随文学习基本词汇。

(2)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教材分析
《新闻两则》文章虽短,但信息量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精炼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三路迅速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胜利消息,在简洁明快的叙述语言中夹以轻松幽默的议论,展示了我军必胜的信念和摧枯拉朽的雄伟气势。

3、中招考点
汉字的音、形、义是中招必考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6分,要求学生将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确保不失分。

拟写新闻标题属“语段信息类”题,是中招必考点,分值2到4分。

4、学情分析
二、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读会写重点字词。

2、借助资料书,能说出新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课文运用。

3、通过学习本则新闻,能总结出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检测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课时:《课文导入》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教材封面和目录,引导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2.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由翻阅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篇目。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本册教材的特点和亮点。

4. 分享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总结,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5.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对本册教材的期望和目标。

计划。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标题和作者,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猜测和期待。

2. 预读导入: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辅助解答。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并互相解释和理解。

5.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计划。

第三课时:《课文赏析》教学目标:通过课文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的插图和标题,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和意义进行猜测。

2. 阅读赏析: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义,并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设计: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师用书电子教案第一章:课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

3. 学会欣赏优秀的新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 难点:如何鉴赏新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新闻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新闻鉴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新闻的基本概念。

2. 讲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分析优秀新闻作品的要素。

3. 分析课文《新闻两则》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价值。

4. 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新闻作品,体会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第二章:课文《芦花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难点:如何鉴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作品背景。

2. 讲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分析优秀文学作品的要素。

3. 分析课文《芦花荡》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4.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体会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课文《蜡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人文精神。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作品的主题和人文精神。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

2. 详细内容:课文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语文园地等。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语文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作文训练、语文园地中的难点知识。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鉴赏、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详细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针对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题型,进行解题技巧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文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6. 语文园地: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作者、背景。

2. 课文结构、重点词语、修辞手法。

3. 解题技巧、作文构思。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文言文阅读练习。

(3)作文题目:我的梦想。

答案:(1)问题①、②的答案见课文内容。

(2)文言文阅读答案见课后练习。

(3)作文答案见学生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6. 作文训练的指导7. 语文园地的活动设计8.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9.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10.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重点关注课文的深度解读,包括作者背景、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4年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散文欣赏第1课:《背影》第2课:《济南的冬天》第3课:《雨的四季》第4课:《昆明的雨》2. 第二单元:诗词欣赏第5课:《登高》第6课:《望岳》第7课:《春望》第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散文和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散文的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相关文学技巧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示例:第一单元导入,展示不同季节的雨景图片,让学生感受雨的美丽。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示例:针对《背影》一文,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示例:讲解《登高》一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示例:针对《济南的冬天》一课,设计描述家乡冬天的练笔题。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示例:讨论《春望》一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第1课:《背影》父爱如山第2课:《济南的冬天》描述家乡冬天2. 第二单元:第5课:《登高》意境、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说明喜欢的原因。

2. 答案:作文答案:略。

诗词分析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推荐相关文学名著,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章节,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文档目的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以便教师能够有效教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了解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全册的文言文、现代文、古诗词和选修篇等。

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作品以及语言运用技巧等方面。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阅读、写作、朗读、课堂实践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研究,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研究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3. 练与讨论: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和理解练,促使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巩固与拓展:补充相关知识点,进行延伸阅读和探究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合适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小测验、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资源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教材、题册和参考书籍,以及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

注意事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进程,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个人才华和分享观点。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概述,详细的教案设计需要根据具体课文和教材内容进行制定和完善。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整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整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过程与方法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情感、态度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与价值观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阅读教学课时1 阅读训练营教学目标本课通过一系列阅读训练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阅读理解,掌握解决阅读困难的方法,提高阅读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阅读方法并锻炼阅读技巧。

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干扰,突破阅读难关。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活动1:由老师阅读一篇文言文,让学生看懂文章的大意并回答问题。

3. 活动2:听取学生对上一个活动的反馈并分享阅读方法。

4. 活动3:看图填空,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填写相应单词或短语,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理解力。

5. 小结: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并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阅读定义- 阅读方法- 阅读技巧课时反思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并提高阅读能力,但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仍存在一定难度。

在以后教学中,需要采用更多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来帮助这部分学生。

第二单元写作教学课时1 写作基础教学目标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篇句子的润色改写,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点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如何进行句子润色和改写;掌握好的写作惯。

难点:引导学生树立好的写作惯。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句子,分析它们的好处和弊端。

2. 活动1:将错误句子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主动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润色改写。

3. 活动2:老师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对其中的错误进行修改。

4. 活动3:引导学生树立好的写作惯,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评选。

5. 小结:教师总结所学内容并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句子润色和改写- 好的写作惯课时反思本课通过实际的写作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和要点,并树立好的写作习惯。

但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并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写作技巧的训练。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备课精编详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备课精编详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备课精编详案五篇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

”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芦花荡》学习目标:1、感受品味孙犁作品的明丽清新的笔调,秀丽隽永的风格。

2、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自主学习:1、检查字词dī( )防竹gāo( ) yào( )子寒jìn( )一suō( )机枪cuān( )sà( ) 转弯mò( )角2、文中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合作探究:1、赏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讨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

小说创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编织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描写的目的则是为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那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是从哪几个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当堂检测: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

”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4、“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作业练习: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散文课时1 课文《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含义和特点2. 理解课文《我爱这土地》的基本内容3.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重难点:- 散文的含义和特点- 掌握句子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询问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并导入《我爱这土地》的课文。

3.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4.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操练5.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思考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异同点。

6. 总结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和作业。

2. 收集散文素材,准备下堂课的讲解内容。

课时2 课文《中国的牌坊》-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国的牌坊》的内容和情感。

2. 掌握课文中含义深刻的生词和短语。

3. 运用归纳思维方法提炼语文素材。

-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句子中的生词和短语- 提炼语文素材- 教学过程:1. 回顾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并导入《中国的牌坊》的课文。

2.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容。

3. 解释课文中含义深刻的生词和短语。

4.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归纳思维方法提炼语文素材。

5. 总结课文的情感和体裁特点。

-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和作业。

2. 继续收集散文素材,准备下堂课的讲解内容。

第二单元文学常识课时1 名著介绍《西游记》- 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 教学重难点:- 掌握《西游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掌握句子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等。

2.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操练。

3.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思考该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

5. 总结《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五首《沁园春·雪》《雨霖铃·寒蝉凄切》《钱塘湖春行》《赤壁赋》《夜泊牛渚怀古》2. 第二单元:散文四篇《背影》《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三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4. 第四单元:小说四篇《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二、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诗词、散文、说明文、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3. 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的品味。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的分析。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表达技巧。

鉴赏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激发学生对诗词、散文的兴趣。

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现实意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人物特点。

2.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

品味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

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3. 随堂练习学生背诵诗词,进行诗词鉴赏。

学生仿写散文,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文写作。

学生讨论小说的人物特点,进行小说创作。

4. 课堂小结强调作品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五首板书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

2. 第二单元:散文四篇板书散文的意境、情感、语言。

3. 第三单元:说明文三篇板书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班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班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穷愁潦倒、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4、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继续培育和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把握思想感情,揣摩其写作意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2、把握信客形象。

培育学生洁力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品格。

重、难点:1、感受本文的语言、体会人物品格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揣摩品味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2分钟同学们,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

电信业的迅猛进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手机短信拜年已成为一种时尚,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对外通信往往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

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段故事。

“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

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的苦涩人生。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展示)10分钟1、正音2、释义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脉络。

15分钟做信客的原因——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为什么当老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四、启发探究:15分钟1、填充信客档案:信客是我们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

老师设计了一个信客档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捕捉重要信息。

老师边问学生边答来填充档案的内容。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引言本文档是针对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通过该教案,学生将会系统研究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 掌握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八年级上册全册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课文阅读和理解。

2. 词语解释和拓展。

3. 语法知识和应用。

4. 写作技巧和练。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2. 互动法:通过讨论、合作和互动,在学生之间促进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

3. 创新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故事、图片或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依次进行课文讲解、词语解释和语法讲授,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和写作等实践活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加深记忆。

5. 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观察、口头问答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通过作业改正和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学生将会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研究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教案能够给予教师和学生们有价值的指导和帮助。

详细的教案内容请见附件。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古诗文阅读与欣赏《春望》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夜雨寄北》李商隐《如梦令》李清照2. 现代文阅读与欣赏《背影》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只鸟》巴金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欣赏古诗文的美。

2.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中生僻字的识别与理解,古诗文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方法的运用,写作技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古诗文阅读与欣赏:朗读并解析《春望》,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默写《钱塘湖春行》。

小组讨论:分析《夜雨寄北》的意境。

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如梦令》的故事情节。

3. 现代文阅读与欣赏:例题讲解:以《背影》为例,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济南的冬天》的写作特点。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秋天的怀念》的感悟。

写作指导:以《一只鸟》为例,教授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古诗文阅读与欣赏:诗人生平简介、作品背景、关键词解释、意境分析。

2. 现代文阅读与欣赏:文章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方法、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下阅读《春望》的译文,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根据课堂所学,分析《背影》中的人物形象。

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2. 答案:《春望》作业答案: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背影》作业答案: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作文答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真实地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学期)------设计教师:孙家祥第一单元单元教案题材:战争主题。

体裁:以叙事用品为主。

阅读教学: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2、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

综合性学习:1、主题:“界何时铸剑为犁”2、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教学计划用时:22课时第一课新闻两则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教学设想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媒体平台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b、解释下列词语业已:锐不可当.3、合作探究: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互动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4达标反馈:讨论课后练习三。

5、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三)、延伸拓展到图书馆或利用其它的方式查阅当年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2、找“不同”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

1、新闻朗读:看谁读得好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

)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2、语言品味: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①语言的准确、概括。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②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第三课时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2、课外延伸:①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请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

(2 00字左右)②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结构的三要素中路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新闻的三个特点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记叙的六要素东路军:较为顽强但一举击溃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导语第二层:背景我军主动第三层:回顾敌军必败第四层:预言教学后记:学生读书开不了腔,须加强指导;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

2 芦花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能力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标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重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探究问题: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

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感受课文内容的传奇色彩,并探究传奇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

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

(板书文题)设计(二)请大家翻开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

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简介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显示白洋淀优美风光,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明确: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

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

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

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接着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

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

四、美点大追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一次美点大追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同学用“我喜欢,因为”这样的句式说话。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

”“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

”“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

”……2.教师对同学的发言作总结归纳,明确这篇小说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情节、人物、环境描写。

五、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1.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

老人年近六十,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

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