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
安全生产十大法则定律理论
(一)安全不等式法则
漫漫人生路 安全第一步
一起1人死亡的事故,对企业来讲是失去一个员工,承受经济 损失之外,也许会很快找到人来替补你的位置。而对事故当事人及 家庭的损失不仅"重大",而且绝对是"特大"了。失去的亲人则是永 远无法弥补的。所以,我们说,员工是企业安全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二)九〇法则
这则故事给管理者的启示是:在安全工作中,有时以 人为本的温暖管理带来的效果会胜过严厉无情的批评教育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培训、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讲究实效,注重方法,要因人而教,因人而管。决不能生 冷硬粗,以罚代管,以批代管,更不能放手不管。在安全 培训上、管理上,就是把工作做在员工心里,创新方式, 喜闻乐见,我要安全,确保实效。
(三)罗氏法则
即1元钱的安全投入,可创造5元钱的经济
效益,创造出无穷大的生命效益。 任何有效
的安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都 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安全投入是
1
第一投入,安全管理是第一管理,生产任务一
时没完成,可以补。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不
可换回的损失,特别是员工的生命健康无可挽
救。所以,在安全生产中事前投入一分,后期
1 —— 重伤或死亡事故 29 —— 造成人员轻伤事故 300 —— 可记录的伤害事件
结论:每发生330起可记录的伤害事件,必然有29起造成人员伤亡 的事故,也必然有1起重伤或死亡事故。
(七)海因里希法则
滑倒了,头磕在地上,导致重伤或死亡 滑倒了,摔断了胳膊
1 重伤 死亡
29 轻伤
滑了一下,扭伤了脚踝
有一次,福特汽车公司一大型电机发生故障,很多技师都不能排除 ,最后请德国著名的科学家斯特曼斯进行检查,他在认真听了电机自转 声后在一个地方画了条线,并让人去掉16圈线圈,电机果然正常运转了 。他随后向福特公司要l万美元作酬劳。有人认为画条线值1美元而不是 1万美元,斯特曼斯在单子上写道:画条线值l美元,知道在哪画线值 9999美元。在安全隐患检查排查上确实需要“9999美元”的慧眼。
安全管理人员,不得不知的5个安全管理理论
安全管理人员,不得不知的5个安全管理理论一、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法则认为,任何一次事故发生都不是偶然,而是多次累计的结果。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因此,海因里希法则=1:29:300:1000:3000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又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由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其影响因素包括5个,分为遗传及社会环境(M)、人的缺点(P)、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伤害(A)。
因此,要想避免发生事故,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指人受伤害的原因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这也正符合了我们所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伤害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和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如中毒、窒息、冻伤等)。
因此,要避免事故发生的措施就是屏蔽。
四、轨迹交叉理论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在事故发生时,人与物占有同样的地位。
因此,要避免事故发生的措施就是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
五、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是指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系统安全理论避免事故发生是要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提高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或者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通过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
这5个常见的安全管理理论,你都知道吗?。
安全工作的若干理论依据标准
安全工作的若干理论依据标准在现代社会中,安全工作被广泛认可为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有效开展安全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安全工作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标准,以期对安全工作的进行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人的行为理论依据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了解人的行为规律是有效开展安全工作的前提。
在安全工作中,有几个行为理论依据需要被重视。
1.1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是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提出的,它认为人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将影响他们的行为。
在安全工作中,员工对自身安全行为的效能感知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安全行为。
因此,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是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工作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手段来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
1.2 行为意向理论行为意向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行为意向的影响,其中行为意向又受到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
在安全工作中,员工参与安全行为的意向会受到他们对于安全行为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程度的影响。
因此,安全工作中,除了培养员工的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力外,也需要加强组织对于安全行为的明确规范和具体要求。
二、安全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是指对于安全工作进行具体规范和指导的相关标准。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安全管理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安全管理标准。
2.1 OHSAS18001标准OHSAS18001(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ssessment Series)是国际上最常见的安全管理标准之一,主要用于评估和认证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它包含了对于组织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要求,包括风险评估、目标设定、培训和教育等。
该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的安全工作水平。
2.2 ANSI标准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是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的简称,它发布的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安全行为科学是把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安全行为现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方法。
(1)个体安全行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指的是人的心理。
人既是自然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
从自然实体来说,只要是在形体组织和解剖特点上具有人的形态,并且能思维、会说话、会劳动的动物,都叫做人。
从社会实体来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凡是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本质特点全部集于某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就称之为实体。
个体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承担者。
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倾向性和差异性。
任何企业或组织都是由众多的个体的人组合而成的。
所有这些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血有肉的有机体。
但是,由于各人先天遗传素质的差别和后天所处社会环境及经历、文化教养的差别,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这种个体差异也决定了个体安全行为的差异。
在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由于人们分工不同,有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以及各种不同工序的工人等不同层次和不同职责的划分,他们从事的劳动对象、劳动环境、劳动条件等方面也不一样,加之个体心理的差异,所以他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的心理活动必然是复杂的。
因此,在分析人的个体差异和分析各种职务差异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人的个体安全心理活动,分析和研究个体安全心理规律,对于了解安全行为、控制和调整管理安全行为是很重要的,这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
安全管理的八个理论
改进HSE绩效管理:管什么、怎么管。
制度使其不能 教育使其不为
重奖使其不怠 重罚使其不敢
22
2009年发布15项HSE制度标准
2011年发布12项HSE制度标准
1、作业许可管理规范; 2、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3、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 4、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范; 行 5、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6、移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为 7、挖掘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安 8、管线打开安全管理规范; 9、脚手架作业安全管理规范; 全 10、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范; 11、工作循环检查管理规范; 12、安全观察与沟通管理规范; 13、HSE培训管理规范 14、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 工艺安全 15、启动前安全检查管理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安全管理的八个理论
HSE教研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目录: 第一: 冰山理论。 第二: 木桶理论。 第三: 蛙水效应。 第四: 需求层次论。 第五: 事故倾向理论。 第六: 破窗理论。 第七: 跳蚤实验。 第八: 权力服从理论。
2
第一,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
“蛙水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熟悉的环境进行风 险识别——难;在渐变的环境中进行风险识别——更难。
危险因素/ 风险
屏障和控制 工作环境
不希望发生的结果
10
第四,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在1943提出了需求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 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 高低的不同,共5层。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 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 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 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 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安全的几个理论
2005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提出安全生产“五要素”理念,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
最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识,确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理念。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
是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执法。
安全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和动力。
企业要采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和保障。
企业是安全投资主体,要制定源头治本的经济政策。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系统原理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
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人本原理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要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本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
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
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安全行为理论教材课件
案例三
某公司员工在工作中注意 力不集中,与同事聊天, 不慎将手伸入机器中,导 致严重受伤。
社区安全行为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小区居民在走廊堆放杂物,阻碍消防通道,存 在安全隐患。
案例二
某小区居民在电梯内吸烟,触发报警装置,影响 其他居民正常乘坐电梯。
案例三
某小区居民在绿化带内种植蔬菜,破坏公共设施, 影响小区环境。
公共安全
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和商场 等,人们需要采取安全行为来预防 火灾、交通事故和其他危险事件。
02 常见的安全行为理论模型
风险评估模型
总结词
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识别和预测潜在危险和风险的工具,帮助人们了解安全状况并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详细描述
风险评估模型基于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后果严重性的评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它通 常包括危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监控等步骤。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人的因素、环境 因素、设备因素等多个方面,确保全面评估风险。
THANKS
学校安全行为案例分析
案例一
01
某学校学生在实验室操作不当,导致化学药品泄漏,引发火灾。
案例二
02
某学校学生在操场踢球时,忽视安全距离,导致球砸到观众席
上,造成人员受伤。
案例三
03
某学校学生在宿舍私拉乱接电线,导致电线短路,引起火灾。
家庭安全行为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家庭主妇在厨房烹饪时,未关煤气阀门,导致煤气泄漏。
案例二
某家庭成员在客厅吸烟,不慎将烟蒂扔进沙发内,引起火灾。
案例三
某家庭成员在阳台种植花草时,忽视安全高度,导致花盆坠落, 砸伤路人。
政府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5678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正式版)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行为科学是把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安全行为现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方法。
(1)个体安全行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指的是人的心理。
人既是自然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
从自然实体来说,只要是在形体组织和解剖特点上具有人的形态,并且能思维、会说话、会劳动的动物,都叫做人。
从社会实体来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凡是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本质特点全部集于某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就称之为实体。
个体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承担者。
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安全十大理念十大法则
安全十大理念十大法则【正文】在现代社会中,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公共场合,安全都是我们应该重视和注意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人们对安全的意识和重视程度,我们需要遵循安全十大理念和十大法则。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理念和法则,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一、安全十大理念1. 保持警觉:时刻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的安全状况,以便在危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2. 预防胜于治疗: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比事后进行治疗更为有效。
3. 安全意识是根本: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时刻保持对安全的关注。
4. 团队合作:注意与他人的合作和配合,共同维护安全的环境。
5. 充分了解环境: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社区、学校等,从而更好地预防潜在的危险。
6. 知识是力量: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7. 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能够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8. 指导他人:如果发现他人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9. 多维度的安全保障:维护个人安全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生态、网络等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
10. 持续改进:安全工作永无止境,我们应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水平。
二、安全十大法则1. 重视人的生命安全: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是最基本的法则。
2. 防患于未然: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避免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 安全第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管是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妥协于安全。
4. 及时有效的救援:一旦事故发生,要迅速采取行动,并且保证救援的效果。
5. 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也是保护生命安全的一环,应遵守环保法规,预防环境污染。
6. 坚持原则: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要坚守原则,不因各种原因而违背安全规定和程序。
7. 从细节着手:安全问题往往出自于一些微小的疏忽,我们应该从细节做起,将安全措施贯彻到每个环节。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安全行为至关重要。
以下是六种关于安全行为的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安全行为。
1.情景监控情景监控是指对周围环境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这种理论强调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感知和认知,对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预警。
情景监控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在突发事件中受到伤害。
2.前期预防前期预防是指在事件发生之前采取措施,以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这种理论强调预防为主,通过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定期检查电器、防火设施等,及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3.保护生命保护生命是指采取措施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这种理论强调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以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例如,在火灾中,要及时报警并关闭门窗以阻止烟雾进入室内。
4.临危不乱临危不乱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理性,以便采取适当的行动应对突发情况。
这种理论强调在危机时刻,通过冷静的分析和判断,选择正确的应对措施。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要保持冷静并迅速做出反应。
5.团队支持团队支持是指与他人合作,共同应对安全事件。
这种理论强调在紧急情况下,与他人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危机。
例如,在地震中,与他人合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受伤人员并协调救援行动。
6.后续完善后续完善是指在事件发生后,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在未来采取更好的措施来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这种理论强调在事件发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制度和技术手段,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例如,在火灾后,要对火灾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完善防火设施和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这六种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安全行为指导。
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安全十大理念
安全十大理念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个人的生命健康,还是企业的稳定发展,都离不开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
以下是安全的十大理念,它们涵盖了各个方面,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并将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
理念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这一理念强调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应被置于首要位置。
无论是在进行生产作业、交通出行,还是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我们都不能为了追求效率、经济利益或者其他目标而忽视安全。
例如,在企业生产中,如果为了赶工期而忽视安全操作规程,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长期发展。
在个人生活中,驾车时不系安全带或者超速行驶,看似节省了时间,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安全第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在每一个决策和行动中都切实遵循的原则。
理念二:预防为主预防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这意味着我们要通过提前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等,都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自然灾害,提前做好预警和防范工作,如加固房屋、储备应急物资等,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总之,预防为主要求我们具有前瞻性思维,主动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去补救。
理念三:综合治理安全问题往往是复杂多样的,涉及到多个方面和因素。
因此,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来解决。
这包括从技术、管理、教育等多个层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
在技术方面,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和考核。
在教育方面,加强对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实现长治久安。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实用版
YF-ED-J6270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实用版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实用版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
人的需要是多样和复杂的。
某一时刻,在人的许多需要中,会有一种需要是相对最强烈的,我们称其为强势需要。
强势需要产生主导动机,而主导动机直接导致人的行动。
人通过行动满足了强势需要后,又会有新的需要变成强势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 H.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
①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摄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
②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人在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之后,就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
③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
此种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
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
安全工作八个基本理论
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 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 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 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 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如生活有保障、不会失业,没有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等; 第三层次,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社交需求,爱、交往和友谊等; 第四层次,尊严需求,需要被尊敬、也需要自尊以及地位和各誉的需求等;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即要尽量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生活有意义、有抱负。 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至少前一层次得到部分满足后,下一层的需求才变为迫切的主导需要,他指出要有顺序地按 着层次进行激励才会获得好的效果。 启示: 安全工作会越来越重要! 安全、环保、健康是发展趋势!S、E、H这个顺序!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最后亡人是不可接受的! “富人惜命”,温饱解决后,首先是安全需求。随着生活的富足人们会越来越珍视健康!在北欧各国一个员 工,大概相应有7个备员。如果我们公司现在的安全、环保水平停留在建设初期可能召不到工。
训练有素的跳蚤再也跳不出那个器皿了,因为它每次的跳跃
都不再超过那个习惯高度。 类似的实验很多,如实验者将鲨鱼和带色彩的热带鱼用
启 示
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好的培 训环境养成尊章,差的监督环境 养成违章。国外的小学课本就有 安全知识方面的内容。
透明的厚玻璃隔开,起初鲨鱼企图冲向另一侧捕鱼吃,随着
反复的碰壁,鲨鱼渐渐的不再冲向另一侧。最后实验者将玻 璃撤开,鲨鱼和热带鱼同样相安无事。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168-82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行为科学是把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律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到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活动之中,为保障人类安全、健康和安全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企业或组织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安全行为现象,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和领导安全行为等方面的理论和控制方法。
(1)个体安全行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指的是人的心理。
人既是自然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
从自然实体来说,只要是在形体组织和解剖特点上具有人的形态,并且能思维、会说话、会劳动的动物,都叫做人。
从社会实体来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凡是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本质特点全部集于某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就称之为实体。
个体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承担者。
个体心理包括个体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倾向性和差异性。
安全行为理论的应用
安全行为理论的应用安全行为理论的应用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还是休闲运动、公共场所,安全行为理论的应用都不可或缺。
本文将探讨安全行为理论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以强调其重要性和价值。
一、工业安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员工的行为对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通过引入安全行为理论,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并遵守安全规程,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例如,针对机械操作员进行安全培训,使他们了解如何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从而保证生产安全。
二、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生命安全的大事。
通过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和行为,可以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例如,教育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保持车距等,都是安全行为理论在交通安全中的实际应用。
三、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公众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应对。
例如,定期举行消防演习,教授民众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以及在火灾中如何自救和互救。
四、运动安全运动过程中,不当的行为可能导致意外伤害。
运用安全行为理论对运动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
例如,教育运动员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避免激烈运动导致肌肉拉伤等。
五、公共安全公共安全关乎社会稳定与和谐。
通过普及安全行为理论,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有助于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例如,教育公众如何识别并应对可疑包裹或人员,防范恐怖袭击等。
六、家庭安全家庭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学习和实践安全行为理论,可以降低家庭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例如,教育家庭成员正确使用家用电器、防止火灾和烫伤等。
七、学校安全学校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地方,确保学校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在学校推广安全行为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校园意外事故的发生。
例如,教育学生遵守校园纪律、正确使用教学设备等。
八、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研究安全行为的理论及方法
研究安全行为的理论及方法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罗云要控制人的安全行为,需要研究人的安全行为规律。
安全行为科学除了阐明人的一般性行为规律外,同时还教给我们一些研究人的安全行为的方法和理论。
这为我们掌握人的特殊和复杂的行为规律规律提供了条件。
一、研究安全行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生产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具有的特点:由于具有客观的危险,正常人的行为具有朴素的计划性;安全行为具有目的性,即人能通过安全生产的目的和期望,按安全的意图控制设备、环境等;人的安全行为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安全行为;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即同一个企业或环境,同时职工或领导,会表现出对安全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人的安全行为具有可塑性,受行为惯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安全行为的可靠性会有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对同一个动作也会表现出安全程度上的差异。
因此,在研究和认识人的安全行为时,要遵循如下原则:⑴客观性原则。
就是实事求是地观察、掌握人的行为表现及产生的客观条件,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好恶。
⑵发展性原则。
人的失误或安全行为,应看作是一个过程,应历史地、变化地看特行为本质,有预测性地分析行为发展方向。
⑶联系性原则。
就是要看到行为与主客观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注意各种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上述原则,是1我们进行科学的安全教育,分析和控制不安全行为(三违等)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研究安全行为的方法研究安全行为采用的方法有:⑴观察法。
通过感官在自然的、不加控制的环境中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做系统记录,从而掌握安全行为特点及研究方法。
⑵谈话法。
通过谈话直接了解他人行为及心理状态的方法。
这是了解人的安全态度、认知、安全知识及其理解性常用的方法。
⑶问卷法。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格、问卷、量表等,通过被试者自行选择答案,了解其行为倾向性。
这种方法要求问题明确,能使被试者理解、把握。
调查表收回后,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数据作处理。
⑷测验法。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简易版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简易版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
人的需要是多样和复杂的。
某一时刻,在人的许多需要中,会有一种需要是相对最强烈的,我们称其为强势需要。
强势需要产生主导动机,而主导动机直接导致人的行动。
人通过行动满足了强势需要后,又会有新的需要变成强势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 H.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
①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摄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
②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人在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之后,就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
③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
此种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
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
前者包括自尊、自信、自豪等心理上的满足感;后者包括名誉、地位、不受歧视等满足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87117 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安全行为的六种理论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
人的需要是多样和复杂的。
某一时刻,在人的许多需要中,会有一种需要是相对最强烈的,我们称其为强势需要。
强势需要产生主导动机,而主导动机直接导致人的行动。
人通过行动满足了强势需要后,又会有新的需要变成强势需要,如此循环往复。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 H.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
①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摄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
②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人在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之后,就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
③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
此种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
④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
前者包括自尊、自信、自豪等心理上的满足感;后者包括名誉、地位、不受歧视等满足感。
⑤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
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求知和审美两种需要,组成7个层次,如图所示一般来说,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揭示人类复杂的需要的普遍规律性做出了贡献,且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相对较合理等特点,因此成为国内外许多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
但是在应用该理论时,也应该看到,人的需要是复杂的,往往不能机械地、绝对地按层次进行划分,也并不一定严格地按上述各个层次逐级去满足。
例如,会有这样的人,在其温饱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却一味地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对于这种特别的情况,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要盲目照搬该理论。
在需要的各层次中,安全需要处于仅次于生理需要的较为基础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调查分析本企业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③注意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满足职工需要的管理方法;④把职工的安全需要与其他需要作为一个需要体系综合考虑,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二、双因素理论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将人的行为动机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大类。
第一类: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与人的工作的客观情况有关的一些因素,如工资福利、工作条件、聘任保障、人际关系等。
赫茨伯格通过对1844人次职工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当这些因素缺乏或处理不当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情绪。
但即使这些因素都具备,也只能防止职工对工作产生不满,而不能激发人们内在的积极性和更多的满意感。
这就像卫生条件能保障人不生病,但并不能使人更强壮,仅仅起到保健作用那样,因此称这些因素为保健因素。
第二类: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与人的工作有内在联系的一些因素,如工作的成就、绩效的认可或奖励、工作职责的加强、对未来的期望等。
赫茨伯格调查发现,激励因素是影响和促使人们在工作中不断进取的内在因素。
激励因素的改善可激发职工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使人感到满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职工的不满意,但其影响程度不如保健因素。
将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进行比较,可以认为,保健因素相当于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激励因素相当于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企业管理中,它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首先要重视职工有关保健因素的满足问题,例如:注重改善劳动生产环境,设置必要的福利设施,开展文明生产,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合理需要,以减少或消除职工不满的情绪。
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激励因素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激励作用。
例如,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有一定绩效者要予以确认,有突出绩效或贡献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安全工作有责任感的职工要赋予一定的职责。
要将企业安全生产的近期目标和发展规划以不同的形式反馈给职工,以增强职工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某些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还应根据本企业不同职工的需要层次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要尽力做到因人而异。
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防止激励因素转化为保健因素的可能性。
例如,物质奖励与职工个人在安全生产中的绩效紧密联系时,才会成为激励因素并发挥其激励作用;若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或分配不合理,奖励再多也只能起到保健作用,甚至还会挫伤个别职工的积极性。
三、强化理论强化理论又称行为矫正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
此理论强调人的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认为管理者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来控制人的行为。
由于人的行为后果对其行为会发生反作用,人们可通过影响行为后果的办法来修正或改变行为,这就是“强化”的概念。
凡能影响行为后果的刺激物均称为“强化物”,如奖酬、表彰、处罚等。
人们可利用强化物来控制人的行为,以求得行为的改造。
对强化理论的应用,要考虑强化的模式,并采用一整套的强化体制。
强化模式主要由“前因”、“行为”和“后果”三个部分组成。
“前因”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前确定一个具有刺激作用的客观目标,并指明哪些行为将得到强化,如企业规定车间安全生产中每月的安全操作无事故定额。
“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目标的工作行为。
“后果”是指当行为达到了目标时,则给予肯定和奖励;当行为未达到目标时,则不给予肯定和奖励,甚至给予否定或惩罚,以求控制职工的安全行为。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
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
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职工进一步遵守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
第二种: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
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
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例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告知工人不遵守安全规程,就要受到批评,甚至得不到安全奖励,于是工人为了避免此种不期望的结果,而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
惩罚是负强化的一种典型方式,即在消极行为发生后,以某种带有强制性、威慑性的手段(如批评、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等)给人带来不愉快的结果,或者取消现有的令人愉快和满意的条件,以表示对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
第三种:自然消退,又称衰减。
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
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例如,企业曾对职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定额给予奖酬,后经研究认为这样不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不再发给奖酬,从而使加班加点的职工逐渐减少。
如上所述,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和自然消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
这三种类型的强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强化的体系,并成为一种制约或影响人的行为的特殊环境因素。
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
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
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来指导安全工作,对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可起到积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
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第二,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
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
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
将负强化与正强化结合应用一般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而论,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
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
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
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
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第五,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职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职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所为。
四、挫折理论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