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加网方法的研究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二)凹印网点的特点和新技术网点是实现图像阶调层次的基础,不同的印刷方式对网点的传递增大效果不同,由于凹印和柔印中网点增大比胶印更严重,因此对图像阶调的影响更大。
在网点传递的过程中,网点形状是影响图像阶调再现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印刷阶段更是如此。
传统的网点形状有方形点和圆形点,目前还有链形点(或称菱形点)、字母点、复合点、变频点、调频点等。
在相同的网点百分比下,不同的网点形状其周长的总和不同,其网点的增大量也不同。
网点增大时沿其边缘向外扩大,所以周长越大,网点增大越严重。
此外,网点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总会有网点搭接的部位,由于搭接会造成密度突然上升。
因而破坏了阶调曲线的连续性,造成某些阶调区域的层次损失。
例如肤色、恰好处于黄、品红版的中间色调,极易造成阶调生硬,缺乏细微层次的变化。
在肤色再现时链形点比圆形点和方形点都要好,因为这种网点的搭接避开了中间调,而且网点的搭接分两次,每次造成的跳升减弱。
网点搭接造成的阶调跳跃在原理上也可以通过RIP的调整参数来克服,但有一定的难度;其一是跳跃的幅度有诸多因素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有随机性,即使作了精心的预设,仍难抵消所有的缺陷;其二是跳跃的位置只能给出一个范围,很难精确定位。
所以网点搭接造成的阶调跳跃在实际生产中几乎无法消除,只能通过网点形状和制作图像的特性相互配合来减轻其影响。
凹印网点由网墙和网穴组成,它不同于凸版、平版等其他印刷网点。
凸版、平版以网点面积的大小来表达印刷品的层次,凹印则以凹版的凹下部分(油墨网孔)来表达层次。
凹印网点需要有网墙来支撑刮墨刀并且加强网穴对油墨的吸附力。
凹版凹下部分按形状不同可分为凹下部分的表面积相等深度不等;凹下部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串行进位加法器_延迟计算__概述说明
串行进位加法器延迟计算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串行进位加法器是一种常用的数字电路,用于实现两个二进制数的相加运算。
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领域中,加法器是基本的计算单元之一,因此对其性能的改进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延迟计算则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减少开销、功耗或其他限制条件而将计算结果延迟到需要时再进行。
本文将结合串行进位加法器和延迟计算两个主题,探讨串行进位加法器在延迟计算中的作用以及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进行整体概述和结构说明。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介绍串行进位加法器的基本原理、构造方式以及优缺点。
第三部分将深入探讨延迟计算的定义、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实现方法与技术。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串行进位加法器在延迟计算中的作用,并介绍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以及对读者的启发和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述串行进位加法器和延迟计算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串行进位加法器在延迟计算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和应用范围,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延迟计算在提高电路性能和优化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2. 串行进位加法器:2.1 基本原理:串行进位加法器是一种基于二进制加法的电路设计,用于实现数字计算。
其基本原理是将两个二进制数逐位相加,并通过一系列的进位传递来实现进位的计算和累积。
在每一位上,串行进位加法器通过输入的两个数字和之前的进位信息来生成该位的结果和产生下一位的进位。
2.2 构造方式:串行进位加法器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逻辑门电路实现,常见的包括使用门电路(AND、OR、XOR等)、触发器以及多路选择器等元件。
其中一个常用的构造方式是Ripple Carry Adder(RCA)与D型触发器结合,通过级联多个全加器单元来实现。
2.3 优缺点:串行进位加法器相比并行运算方式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由于其简单的电路结构,在硬件设计上较为容易实现;其次,它能够按顺序处理数字,并且只需要一个时钟周期进行运算。
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微分器的运算特点
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微分器的运算特点1. 引言1.1 概述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和微分器是数字电路中常用的基本运算单元。
它们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运算特点的详细了解对于理解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介绍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和微分器的运算特点。
首先,我们将介绍每个运算特点的原理,包括其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
然后,我们将讨论它们各自的功能与用途,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最后,我们将进行对比分析,并展望未来关于这些运算特点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和微分器的运算特点,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起到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运算特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信息处理和信号处理。
此外,本文还将展望这些运算特点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参考依据。
2. 减法器的运算特点减法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字电路,用于实现数字信号的减法运算。
本节将首先介绍减法器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电路结构和工作方式。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减法器的功能与用途,以及在实际中广泛应用的案例。
2.1 原理介绍减法器是由数个逻辑门组成的电路,在输入端接收两个二进制数作为操作数,并输出它们的差值。
它采用补码运算进行计算,通过对被减数取反并加上减数进行补码相加来得到结果。
通常使用二进制加法器结构实现。
2.2 功能与用途减法器主要功能是进行数字信号的减法运算。
在数字电子领域中,大量应用了减法器来实现不同功能模块——如比较、编码、解码、数据处理和控制等,在计算机系统、通信设备、图像处理和音频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2.3 实际应用案例减法器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实际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ALU)中,减法器用于进行整数和浮点数的减法计算。
浅析数字加网技术
1 .因 网 点 大 小 相 等 而 具 有 颗 粒 感 ,在 中 间 调 位 置 上 难 以控 制 每 组 网 点 的 位 置 ,尤 其 在 平 网 时 会 出 现 墨斑 ;
2. 个 生 产 过 程 中 ,宽 容 度 比 调 幅 加 网技 术 的 整
维普资讯
l I 、 点是印刷的最基本单元,担负着组织图
像 层 次 、 廓 及 色 彩 的 任 务 , 点 的 特 性 轮 网
直 接 影 响 到 复 制 图像 的 特 性 。 印 刷 加 网 方 式 经 历 了
从 照 相 网 屏 加 网 、 电 子 加 网 ,到 现 在 的 数 字 加 网 的
影 响 输 出速 度 ,也 没 有 传 统 的 高 线 数 加 网 工 艺 所 需
网点间距 不等 ,网点分布 密度( 度 , 点个数 多少 ) 频 网 表 现 阶 调 层 次 ,没 有 网 线 、 加 网 角 度 的 概 念 ,常 用
网点直径 的大小 来区分 , 图 3 见 。连 续 调 图像 经 调 幅 加 网 后 如 图 4所 示 。 相 对 于 调 幅 加 网 而 言 ,调 频 加 网 能 够 复 制 出 更
混 合 力口网 技 / 调 频 加 网 技 术
混 合 加 网 ( b i ce nn Hy rd S r e ig)技 术 是 借 鉴 调
幅 和 调 频 两 种 网 点 特 性 的 加 网 技 术 ,既 体 现 了 调 频
i
调 频 加 网 技 术 即 FM ( e u n y Mo u a e Fr q e c d lt d S r e ig)技 术 ,是 当 今 网 点 技 术 主 要 的 发 展 方 向 ce nn 之 一 ,调 频 加 网 网 点 大 小 基 本 不 变 ,网 点 无 规 律 分
彩色图像数字加网的实现
网时,则网目调单元构成为1 2 X 1 2 。所以我们采用 1 2 X 1 2 网格来模拟精细印刷的加网过程。
方 法 一 是 8 _ 4 。 , i p t a n 0 詈
,
1 . 1 2 X 1 2 网格的最小阈值矩阵
为 了简化 不 同 网线 角度 时加 网阈值矩 阵的设 计
此 时可设 p = l ,q = 3 ,取 m = 4 ,即a = 4 ,b = l 2 , 则N =1 6 0 ,K =4 ,L = 4 0 ,与0 。 时 的 网格 大 小
误差 为1 6。 近 似 方 法 二 是 采 用 1 4. 0 4 0 , 即
1 t a n0 :一 a b mq 4 …此 ~ 时’ , p :1, ’ q :4,取 ’
介绍一种彩色加网方法,并模拟加网后 的效果。
一
、
通 道 分 离
二 、加网角度 的选择及 实现算法
传 统 印 刷 中一 般 采 用 的加 网 角度 是 :1 5 0、 4 5 。、7 5 。 、9 0 。。 一 般 采 取 的原 则 是 :4 5 。网 线 加 图像 的主 色 ,9 0 。网线 加黄 色 ,其他 两 色分 别 加1 5 。和 7 5 。 。这是 因为4 5 o 网线 角度 的再 现 力最
f管理前沿 J
彩色图像数字加网的实现
文/ 高巧侠
如 何 将 一 幅 彩 色 图 像 进 行 大 规 模 地 复 制 ,传
表 达 。 由于计 算机 的两 个像 素 点之 间 的距离 小 于人 眼睛 的分辨 阈值 ,所 以在 人眼 看来 整个 图像 就 是一 幅连续 的彩 色图像 。 由于计 算机 中的颜 色再现 是通 过 加色 法来 实现
q =l, N =1 4 4。
网络安全中的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方法探索
网络安全中的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方法探索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显得愈发重要。
随着网络攻击方式的演变和加密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加密算法的性能评估成为了保护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索网络安全中的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评估和选择数据加密算法以提高网络安全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数据加密算法的基本原则。
数据加密算法的目标是通过对数据进行转换,使得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获取数据的内容。
加密算法的性能评估方法应该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指标:1. 安全性:数据加密算法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安全性评估方法应该考虑算法的抗攻击性、强度和安全性缺陷等方面。
2. 效率:加密算法需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供高效的加密和解密速度。
因此,性能评估方法应该考虑算法的加密速度、解密速度和占用资源等。
3. 可拓展性:随着数据规模和网络负载的不断增长,加密算法需要具备可拓展性。
评估方法应该考虑算法的扩展容量、并发处理能力和适应性等。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方法:1. 算法基准测试:基准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比较不同加密算法性能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相同硬件环境下对不同加密算法进行测试,比较它们的加密速度和解密速度以及占用资源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选择性能最优的加密算法。
2. 算法复杂度分析:复杂度分析主要评估加密算法的运算和存储复杂性。
该方法通过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来评估算法的性能。
通常使用大O表示法来描述算法的复杂度,例如O(n)、O(nlogn)等。
复杂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算法的效率,并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3. 算法加速技术:加密算法的性能评估还可以通过使用硬件加速技术来提高算法的加密速度。
例如,使用专用的加密芯片、图形处理单元(GPU)或其他加速设备来加快加密和解密运算。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加密算法的性能,但也需要考虑成本和可行性。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数据加密算法性能评估还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来进行。
调频加网技术分析和研究
关 键 词 : 频 网 ; 网技 术 调 加 中 圈 分 类 号 : S 0 T 8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1 5 3 2 0 ) —0 1 — 0 1 0 —3 6 ( 0 2 5 O 2 3
An y i n s ar h o al s s a d Re e c n FM c e n ng Te h o o y S re i c n lg
角 的 概 念 , 根 本 上 避 免 了 调 幅 网 点 可 能 引 起 的 撞 从
网 、 网问题 。 频 网点 成 为 高 保 真 印刷 的首 选 网 错 调
点 同 时 , 被 用 于 某 些 特 殊 印 刷 ( : 网 印 刷 ) 也 如 丝 。
区域 的最 终 网点数 量 与 该 区域 的灰 阶 值 成正 比
因此 , 以说无论 传 统 的 调 幅加 网 , 可 还是 调 频加 网 , 都 是建 立在 阀值操 作基 础 上的 。
1 调频 网点 产 生 的原 理
调频 网点 的单元 网格 内 的基 本 同点 的位置是 由
维普资讯
包 装 工程
P C A KA NG E GI E I o. 3 2 0 . GI N NE R NG V [2 0 2 5
调 频 加 网技 术 分 析 和 研 究
邝 敏 威 ,陈 新
( 洲 工学 院包装 与 印刷学 院 , 南 株洲 株 湖
K UA N M i w i .CH EN X i n— e n
c h z o si t o c n l y Z u h u4 2 0 ia u h uI t u e f Z n t Teh oo , h z o 1 0 8 l n ) g Ch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全攻略(三)凹印制版方法和对网点的要求凹印制版方法中传统的方法是照相凹版制版法。
该方法制成的印版网孔面积相同、以网孔深度不同表达印刷品的层次。
其原版无网点,为连续调软片。
原版上的图像经紫外线照射成像于耐蚀膜(对印版滚筒镀层进行腐蚀所用的膜)或碳素纸上,再将此膜包裹于滚筒上,在温水中显影,通过氯化铁进行化学腐蚀,形成深浅不一的网孔。
现在已多不使用连续调原版碳素纸,主要使用分色软片的方法,即按照与胶印完全相同的方法制作加网分色片的方法;另一种是对图像进行全数字化处理、无软片制作印版滚筒的方法。
在包装印刷和特殊凹印领域,无软片制作法正迅速得到推广。
在出版凹印领域无软片化也有了实在的进展。
现代凹印制版工艺方法主要有: (1)网点照相凹版。
采用凹印网点特型网屏作照相加网,或电子加网,制出加网阳(或阴)图片,在光聚合材料版滚筒或喷涂光刻胶的铜滚筒上直接晒版,前者只需冲洗显影,后者则再经腐蚀(或电解),即可制成凹印版,也称直接法涂布腐蚀凹版。
这种制版具有程序简单,数据稳定,易于操作,制取的凹印版,网穴深浅一致,可统一变化其深度(15~35μm)。
网点大小则随图像层次而变化,网墙与网点的线比,可随原稿协调反差要求从1∶3至1∶6作不同变化(最高可达13,但不耐印)。
虽然只能表现56%~73%(最高79%)的网点阶调,但由于其印刷墨层厚,反差高,加上印刷网点阶调层次的扩大,其阶调层次再现仍然优于平版印刷。
而且画面平服、均匀、柔和,适宜建筑材料与商标装潢印刷。
(2)腐蚀凹版。
是目前凹印制版的主要方法之一。
由照相凹版发展而来,采用网点图片(照相或电子分色)直接曝晒在涂布有感光胶的滚筒上,经腐蚀制成凹印版。
去掉了晒碳素纸过版的不稳定因素,工艺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数字加网技术及其在印刷复制上的应用
栅格 涂 黑 的数量 。 另一 种调 频 加 网是 网点 大小 和空 间分 布都在 变化 ,即二级调 频加 网。
由于调频 加 网 的网点 时随 机分 布 的 ,不受 网屏
角度 限 制 ,无 网角 产生 ,从 而 不会 形成 龟 纹和 玫瑰
斑 ,不会产生错 网;由于使用了很细小的网点 ,使 图像看起来更加光滑 ,能显示更多的细节 ;并且使 用低分辨率的照排机也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图像 ;在
印 刷过 程 中更容 易 保持 水 墨平 衡 ,提高 印 品清 晰度 和 稳定性 。
二、数字加 网技术影像输出上的应用
本文对 同一图像分别采用了3 种数字加网技术
进 行 了加 网 ,为 了便 于 读 者 观 察 ,对 图像 进 行 了
放大并截取 图像 中的一个部分 ,以下4 组图分别是原 稿、调幅加网图像、调频加网图像和混合加网图像。
字加
毒
觥复鞲 的 i 应 用
文/ 吴 丽 童 贞
在 平版 印刷 工艺 中 ,由于 印版 上 图文 部分 和 空 白部 分 基 本位 于 同~ 平 面 ,印刷 时 墨层 的厚 度 是一 致 的 ,所 以 图像 的层 次就 需 要通 过 加 网来 表现 。所
如 图1 所示为1 6 % 的调幅 加 网结 构 图 ,在 图 中涂 黑部
网发展 到 现在 的数字 加 网技 术 。数 字 加 网技术 是 计
算机出版系统 中采用的加网技术 ,根据纪录网点的
¨ l l ¨¨ ¨ ¨ ¨
分 布 状态 ,数字 加 网技 术可 以分 为 调 幅加 网、调 频
就 决 定 了调 幅 网 点 具 有 固定 的间距 。
加网和混合加网技术。
的技术 。 随 着 印刷技 术 的不 断 发展 ,加 网技术 也从
军事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加密技术研究
军事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加密技术研究引言随着现代军事通信系统的不断升级和发展,安全加密技术在军事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变得愈发重要。
军队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信网络的信息保密性、机密性和可靠性是军事作战成功的关键。
加密技术的作用就在于确保军事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截获和篡改,从而彻底保证通信安全。
一、军事通信网络中的加密技术1.传统加密技术在传统加密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是密码学的方法,即可逆的算法加密。
例如,将机密信息通过明文和密钥的组合加密,之后再将密钥传输给接收方进行解密。
该方法简易而直接,但是容易受到密码算法的破解攻击。
2.现代加密技术现代加密技术采用的是非对称加密技术,称为公钥加密技术。
该技术采用两个密钥:公钥和私钥,其中公钥可以公开,但私钥只有接收方才可以知道。
发送方使用公钥进行加密,接收方使用私钥进行解密。
该方法可以减少密码算法被破解的概率。
二、军事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加密技术的研究1.流密码算法流密码算法是一种加密技术,其加密的过程与加密密钥的长度无关。
其加密方式是通过一个密钥流来改变明文,进行加密。
加密过程中,由于密钥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使得加密后的密文难以被破解。
2.分组密码算法分组密码算法分为对称密钥分组密码和公共密钥分组密码。
对称密钥分组密码包括DES、3DES、AES等算法,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
公共密钥分组密码包括RSA、Elgamal等算法,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
三、军事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加密技术的应用1.数据加密和解密在军事通信网络中,数据加密和解密是最基本的应用。
发送方需要使用密钥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接收方需要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解密,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密文安全。
2.数字签名和认证数字签名和认证是确保信息传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关键。
发送方使用私钥进行数字签名,接收方使用公钥进行认证。
3.虚拟私人网络虚拟私人网络是一种可以保证通信机密性和网络安全的私人网络。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普通印刷中,网点是表现图像层次和彩色图像颜色层次的基本单元,网点覆盖率的不同产生颜色层次的变化。
与其他加网技术相比,数字加网技术能获得更高质量的网目调图像,成为当前图像印前处理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照相加网、电子加网发展到数字加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以物理方式形成网点的方法。
计算机数字加网是在照排机和电分机高端联网系统中大量采用的技术。
电分机加网和计算机数字加网在技术和原理上在是一样的,只是实现方法不同而已。
随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质量和速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关键部位光栅图像处理器(RIP)性能的改善,加网的速度和质量已大大改进。
与其他加网技术相比,数字加网技术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其优越性,它可以实现在模拟加网中很难实现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算法,并且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网目调图像。
一、凹印网点的特点和新技术网点是实现图像阶调层次的基础,不同的印刷方式对网点的传递增大效果不同,由于凹印和柔印中网点增大比胶印更严重,因此对图像阶调的影响更大。
在网点传递的过程中,网点形状是影响图像阶调再现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印刷阶段更是如此。
传统的网点形状有方形点和圆形点,目前还有链形点(或称菱形点)、字母点、复合点、变频点、调频点等。
在相同的网点百分比下,不同的网点形状其周长的总和不同,其网点的增大量也不同。
网点增大时沿其边缘向外扩大,所以周长越大,网点增大越严重。
此外,网点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总会有网点搭接的部位,由于搭接会造成密度突然上升。
因而破坏了阶调曲线的连续性,造成某些阶调区域的层次损失。
例如肤色,恰好处于黄、品红版的中间色调,极易造成阶调生硬,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印刷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探讨
耍E 舄擎 霾露露缓豳 攀I 患 霾豳 霾豳 晷 前 J 霞豳 豳露 蘧
像 制
奄
1 印刷 工程的学科特点及行业需求
印刷 工 程是 一 门高 度综 合 和 交 叉 的 应 用 学 科 ,其 核 心 内容 为 图文 信 息 的 复 制 ,同 时 印 刷 又 与 机 械 、 电子 、
要考虑行业需 求外 ,还应该 准确把握 所用理论 和技术在 交叉学科领域 中的研究现状 。从论文创新性和理论深 度 上考虑 ,笔者认为该研究方 向的论文选题应该在 基础理 论 、研究方法和应用对象三个方面体现特色。 下面通过
案 例详 细 说 明 。
2 1 基 础 理论 .
术是指纸张 、油墨、印版 等图文信息记录载体。 如果按 照所属交叉学科划分 ,软件技术可以划入计算机科学与技
Ab t a t I h s p p r h ic p i e c a a t rsi so rn i g e g n e n n h e n d o e ta e we e a a y e s r c n t i a e ,t e d s i ln h r c e t fp t n i e r g a d t e d ma ft r d r n l z d.Ac i c i n i h — c r i g t h u ho ’ x e e c fd r c i g t e a a e c d g e a e s o r d ae su e t ,wih t e t r e r s a c i c o d n o t e a t r Se p r n e o ie tn h c d mi e r e p p r fg a u t t d n s i t h h e e e r h d r — e to s i c u i g t e p e r s r p i r c s i g,t e c n r lo rn i g wo k o a d t e d g t lp b i h n o x m p e,t e i n n l d n h r p e s g a h c p o e sn h o to fp t r f w i n l n h i i u l i g f re a l a s h t p c lc o sn f a a e i e r e p p r n p e r s ie t n wa ic s e n e e c e . I l p o i e t e ta n o o i a h o i g o c d m c d g e a e s i r p e s d r c i s d s u s d a d r s a h d t wi r v d h r i f o r l t o g tf r e s rn h e e fa a e c d g e a e . h u h o n u g t e lv lo c d m e r e p p r i i K e r P i tn n i e r g;Ac d m c d g e a e s o r d a e su e t ;T p c h o i g;P e r s r p i r c s — y wo ds rn i g e g n e n i ae i e r e p p r f g a u t t d n s o i a c o sn l r p e s g a h c p o e s i g;Co to f p i t g wo k l w ;Di i u ls n n n r l o rn i r f o n gt p bih g l a i
凹版印刷中的数字加网技术
在普通印刷中,网点是表现图像层次和彩色图像颜色层次的基本单元,网点覆盖率的不同可产生颜色层次的变化。
加网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实践和提高,从照相加网、电子加网发展到数字加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以物理方式形成网点的方法。
计算机数字加网是在照排机和电分机高端联网系统中大量采用的技术。
电分机加网和计算机数字加网在技术和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实现方法不同而已。
现在随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质量和速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关键部位光栅图像处理器(RIP)性能的改善,加网的速度和质量已大大提高。
与其他加网技术相比,数字加网技术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其优越性,它可以实现在模拟加网中很难实现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算法,并且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网目调图像。
数字加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图像印前处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数字加网的特点数字加网是计算机出版系统中采用的加网技术。
根据记录网点的分布状态,数字加网有调幅、调频加网和调幅/调频混合加网方法。
调幅加网(点聚集态抖动技术)是用不可见的、行列排列有序的网格分割图像,每个网格按照一定的角度、加网线数生成面积不同的网点。
调幅加网技术经过近100年的发展完善,已在很多印刷单位使用,在调幅加网方法中,电子分色机使用的挂网方式一般是德国Hell公司开发的IS网点技术(无理化正切网点)和RT网点技术(有理化正切网点)。
在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中采用的是PostScript 加网技术。
调幅加网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却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缺陷。
例如细节丢失、产生龟纹和玫瑰斑、视觉上的撞网等,尤其是龟纹、玫瑰斑及阶调跳跃(即在网点开始搭接前后出现层次跳跃)等问题,在调幅加网难以避免,一直影响着图像的印刷质量。
调频加网(点离散态抖动技术),是一种随机加网,它得到的是离散分布的记录点。
能较好地避免调幅加网技术的缺陷。
调频加网图像具有较高的信息容量。
调频网点有一级调频网点(指每个网点大小(面积)一定,仅网点的空间分布随机变化)和二级调频网点(指网点大小(面积)和空间分布频率均在变化)。
关于数字数加网方法的研究
对于数字加网方法的研究在传统印刷过程中,印刷过程的实现都一定要有印版的存在,而印版上只有两个元素――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
如若印版上这两个元素没有任何微观上的变化,那么经过该印版印刷出来的印刷品只有两个层次,这就没法将原稿上丰富的阶调层次和色彩转移到承印物上。
如若将原稿的连续调图像即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切割成无数面积大小不一样的小点,这些不一样面积大小的点着墨后,着墨的多少也就不一样,在视觉成效上也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阶调层次。
相同,着墨的多少,也反应出了色彩的变化多端,这些小点在印刷上称之为网点,这类技术即为网目调技术,它也是印前的一项核心技术。
依据加网方法的不一样,网点分为调幅网点( AM Screening,以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的层次,点间距固定,点大小改变)和调频网点( FM Screening ,以点的疏密而不是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的层次),如图 1 所示。
从连续调图像到网目调图像的办理过程称之为加网(Screening)。
加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网屏照相加网、电子分色机电子加网和计算机数字加网三个发展阶段。
CTP 技术的出现,使数字加网技术直接运用到了印版上。
CTP 技术用数字技术取代了传统印版制作的模拟技术,从而减少了图像转移次数和人为要素对版面质量造成的影响。
所谓的计算机数字加网就是采纳无形的电子或数字网屏达成网点的形成过程,其主要工具是光栅图像办理器(R IP ),而且可依据要求自动对网点的大小等各样参数加以确立。
本文主要介绍数字网点生产方法及几种常用的加网技术。
数字网点生成方法怎样将数字图像的像素值变换为可模拟原稿图像浓淡程度的网目调网点?这是计算机数字加网的重点问题。
图 2 显示了经过对一个网点单元内不一样数目的像素点曝光来形成不一样成数的网点。
对于传统的调幅加网方式来说,正是这些不一样曝光数目的像素点构成了不一样级其余网点大小,既而使图像有了丰富的浓淡变化,也使得连续调图像得以转变为网目调图像。
数字印前技术
数字印前技术第一部分数字印前概述一、概念:1、印前定义:在印刷之前进行图文信息设计、处理、输出等全部过程2、数字印前基础:桌面出版系统(DTP)3、数字印前系统:为了以数字方式实现图文输入、图文处理和图文输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集合4、桌面出版系统:用于出版、印刷的图文信息进行输入、处理、输出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二、基本能力:1、两要素:(1)页面排版或拼版(组版):将页面上各页面元素进行拼合和定位、构成完整页面的操作(2)硬拷贝输出:利用激光照排机、直接制版机等设备将页面信息记录在介质上的过程2、数字印前工序:图文输入、排版、打样3、印前常用的数字图像获取的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4、印前常用的图文处理设备:PC机、Mac机5、印前常用的图文输出设备:打印机、直接制版机、激光照排机三、现代发展工艺流程:1、传统复制工艺:2、现代复制工艺:四、特点:1、图像处理方法更灵活,可以满足客户的创意要求2、可以实现图文合一处理3、整个系统呈开放性、资源可以共享4、整个复制工艺中可变因素少、使印品质量有可靠的保障5、工序相对简单、工作效率高、出版周期显著缩短6、原材料的使用少、对仓储空间的要求降低7、利于环保、节省贵重金属8、人员培训相对容易9、图文信息可以实现远程传送10、直观效果好11、任何一个工序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印刷质量第二部分印刷图像复制基础一、网点:1、定义:将原稿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正确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基本元素2、网目调:将连续变化的图像变成不连续、由油墨小网点组成的头像,通过改变小网点在纸张上的覆盖面积比例来改变油墨的浓度或图像的明度(1)特点:1)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越大,油墨在纸张上的覆盖比例就越大,产生的颜色就越深2)单位面积内网点面积越小,油墨在纸张上的覆盖比例就越小,产生的颜色就越浅(2)印刷行业通常用油墨的百分比来表示图像颜色的深浅3、扫描印刷品原稿时必须去网4、图像加网与图形加网:(1)要求不同(2)采用图像加网方式,图形、文字的边缘不光洁5、作用:(1)网点的大小能调节油墨量(2)网点在印刷效果上能组色(3)网点能冲淡墨色4、网点大小:(1)网点的绝对面积:网点绝对面积=(网线数的倒数)2注:①一般指的是调频网点②网线数越大,单位面积内所容纳的网点数越多,网点的绝对面积越小(2)网点的相对面积:单位面积内接受油墨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注:①一般指的是调幅网点②传统上以成数表示6、网点形状:(1)定义:油墨点印在纸张上的形状(2)形状:方形网点、圆形网点、链条形网点(菱形网点)等(3)网点扩大:网点形状不同,相同面积的网点的周长不同,扩大量不同(与网点周长成正比),会对阶调的再现造成不同的影响注:①方形网点扩大50%时,扩大量最大②圆形网点扩大78.5%时,扩大量最大7、网点角度:(1)定义:网点排列线和水平线间的夹角(一般逆时针方向测得的角度)(2)龟纹(莫尔条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角度的网点套印在一起产生的叠印注:①提高加网线数可使莫尔条纹细小②调幅加网不可避免,调频加网可避免(3)常用网点角度:0°(90°)、15°、45°、75°注:①45°的网点角度最舒服、最美观,是最佳的网点角度②15°和75°的网点角度不稳定、不呆板③0°(90°)的网点角度稳定、太呆板,视觉效果最差(4)四色版的网点角度:8、加网技术:(1)调频加网(2)调幅加网:加网角度、加网线数、网点形状(3)混合加网9、加网线数:(1)网线数定义:单位长度内的网点数量,单位:lpc(线/厘米)或lpi(线/英寸)(2)特点:网线数的多少决定了网点的密集程度1)网线数越高,网点越密集(网点越小),印刷品越细腻2)网线数越低,网点越大,印刷品越粗糙(3)常用加网线数:80lpi、100lpi、120lpi、133lpi、150lpi、175lpi、200lpi、300lpi等(4)各种纸的加网线数:1)铜版纸(高级压光白纸板):175lpi—300lpi2)胶版纸:120lpi—150lpi3)新闻纸:80lpi—133lpi(5)考虑因素:1)视距远近:a.视距近,网线数多(细)b.视距远,网线数少(粗)2)客户要求:a.要求印刷品质量高,油墨、纸张好,网点增大,网线数可多(细)b.要求印刷品质量低,油墨、纸张较普通,网点增大,网线数要少(粗)3)印刷工艺:a.胶印、凹印的网点增大较少,网线数可多(细)b.柔版印刷、丝网印刷的网点增大较大,网线数要少(粗)10、前、后端加网:(1)前端加网:在图像处理软件中设定加网参数注:可满足不同的加网要求(2)后端加网:输出时进行加网参数设定注:保证一个版面上所以加网元素均相同二、数字加网:1、记录栅格:图像输出设备在记录网点时按一定的规则把记录平面划分的一个个的小方格而形成的集合注:①传统加网无需记录栅格②在一次加网输出时记录平面上的记录栅格数大小相同2、设备像素:记录设备的曝光点注:每一个在记录栅格中的小方块(设备像素)都是相同的3、网目调单元(网点单位面积):一个用于包含网点的区域,只有100%面积率的网点(实地)才会与网目调单元一样大注:①绝网:0%面积率的网点②在一定条件下,网目调单元中小方格的多少决定了网点轮廓形状接近理想形状的程度,小方格越多,越接近理想的形状4、加网线数(频率):(1)意义:反映了两个相邻网点的中心距离的长短 (2)特点:1)网线数高,中心距离近,网目调单元小,网点绝对面积小 2)网线数少,中心距离远,网目调单元大,网点绝对面积大注:一般情况下,数字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均应该输出到记录介质上,即加网线数等于数字图像的分辨率,也可以说一个像素对应一个网点 5、加网质量因子(q ):(1)定义:图像分辨率与加网线数之比(dpi/lpi ),一般q=1.5或2(2)常用角度:满足输出一个网点需要一个像素,需要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大约1.414(2)倍,取整1.5倍1)0°:一个网点要1.5(1.5×cos0°)个像素 2)45°:一个网点要1(1.5×cos45°)个像素 3)15°:一个网点要1.45(1.5×cos15°)个像素 (3)公式:图像分辨力=q×加网线数6、记录分辨率:输出设备的记录精度,以逐点扫描方式的图像输出设备可以在单位长度上扫描曝光的光点数,通常以dpi 表示7、输出设备的分辨率与扫描仪的分辨率: (1)扫描仪的每一个点可用于产生一个像素(代表原稿某一小区域的平均亮度) (2)激光照排机的点是激光的曝光点,一个激光点一般远小于数字图像的一个像素所代表的物理尺寸 (3)两者区别: 1)点的大小不同2)像素点有两岸不同,曝光点亮暗一样 8、最小网点直径:(1)意义: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率制约着网点记录点阵的精细程度 (2)公式:最小网点直径=)dpi 输出设备记录分辨率(1注:理论上输出设备记录分辨率的倒数(扫描仪记录光点的直径)=加网图像的最小网点直径9、记录分辨率与半色调单元的关系:(1)记录分辨率高并不意味着网点一定很精细,因为网点的精细程度与网目调单元包含的记录栅格数有关(2)一般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率分为有限的几档,而记录栅格数可任意指定 (3)加网线数与记录分辨率、网目调单元包含的记录栅格数有关系 (4)网点的绝对尺寸和记录栅格的大小有关 10、网目调单元中的记录栅格数:(1)网目调单元点阵中包含的小方块(记录栅格)数由输出设备的记录分辨率和加网线数决定(2)公式:记录栅格数(n )=2))lpi 加网线数()dpi 记录分辨率(((3)网目调层次数(灰度等级):记录栅格数+1(n+1)1(4)网点的相对大小(最小网点面积率):灰度等级11、有理正切加网:(1)定义:加网角度的正切为有理数的加网模式(2)加网角度为0°、45°:每一个网目调单元的四个角点能够做到与记录栅格的角点准确重合(左下图)(3)加网角度为15°:网目调单元的角点中只有一个角点与记录栅格的角点重合,其他三个不重合(右上图)(4)特点:1)每一个半色调单元的角点必须准确地与输出设备记录栅格的交点重合2)每一个半色调单元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可以将具有相同面积率和形状的网点在输出设备的记录平面上重复复制3)加网角度的正切值为有理数,有利于数字网点在输出设备的记录平面上快速生成(5)各色版加网线数比:1)当加网角度为0°时,每一记录单元的平均网目调单元数为92)当加网角度为 18.4°(代替15°和75°)时,每一记录单元的平均网目调单元数为103)当加网角度为45°时,每一记录单元的平均网目调单元数为8(6)存在问题:1)为满足半色调单元角点与输出设备记录栅格角点重合,用18.4°代替15°,绝对误差3.4°,且可能会出现龟纹2)实际加网线数与指定加网线数有偏离(黄版除外)3)供选用的加网线数和角度只有有限的组合4)易出现玫瑰斑,降低对图像的表现能力和细节分辨力(7)玫瑰斑:1)产生条件:印刷图像中的黑、青、品三块强色版的夹角为30°2)类型:空心玫瑰斑、实心玫瑰斑、中心玫瑰斑12、超细胞结构加网:(1)定义:在输出设备有限的记录分辨率范围内通过采用超大型细胞,并在每个细胞内设置多个网点生长点的方法,解决精密逼近15°角和记录分辨率间的矛盾,使得桌面制版技术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四色分色工艺能获得的效果(2)基础:有理正切加网(3)要求:网目调单元包含更多的记录栅格,近似程度越高,记录栅格越多,输出设备有极高的记录分辨率(4)超细胞网点生长方式:多个中心点开始(多个网点生长点)(5)超细胞的四个角点能与记录栅格的角点重合,但网目调单元不能(6)比较:1)超细胞结构加网的加网角度与传统加网角度相同(1)二值化命令设定好加网参数后,显示器能显示陈出加网效果(2)打印命令设定好加网参数后,显示器不能显示陈出加网效果14、复制品复制大小:(1)等大复制:记录分辨率(dpi)=2×加网线数(lpi)(2)放大n倍复制:记录分辨率(dpi)=2n×加网线数(lpi)三、彩色复制基础理论:1、图像层次复制:(1)原稿的标准复制曲线:1)层次传递规律:原稿与印刷品的理想层次(A )与现实层次(C )曲线对比: a.原稿密度范围要压缩 b.原稿层次欠佳注:用RGB 滤色片对彩色原稿分色得到CMY 色版2)复制工艺过程对层次传递的非线性影响:晒版、打样或印刷工序都会影响 注:晒制PS 版网点会缩小 3)复制类型:a.理想复制:原稿与印刷品的光学密度比为1:1的复制b.标准复制:原稿与复制品的明度比为常数的复制,公式:RminRmax OminOmax Rmin R Omin O V -V V -V V -V V -Vc.循环法标准复制曲线制定图:第一象限:标准复制曲线(D O —D R )注:建立的关键是使原稿与复制品的明度比为一个常数 第二象限:印刷品密度与明度关系曲线(V O —D O ) 第三象限:原稿与印刷品明度关系曲线(V O —V R ) 第四象限:原稿密度与明度关系曲线(V R —D R )(2)孟塞尔的视觉特性:注:①明度值与密度不呈线性关系②人眼对低密度的敏感性比高密度大2、分色加网标准曲线的设定:(1)方法:倒推对应法(2)复制工艺流程:原稿→ C、M、Y、K网点阳图→ C、M、Y、K印版→印刷品(3)分色加网曲线:第一象限:复制曲线第二象限:灰平衡曲线第三象限:晒版曲线第四象限:分色曲线注:①影响分色加网曲线变化的条件:印刷工艺、油墨、纸张②考虑了后工序的因素,可以弥补晒版过程中层次传递的损失四、图像颜色复制:1、分色原理:2、颜色再现:(1)网点的叠印和并列:黄、品、青三种网点油墨可以形成二次色红、绿、蓝和三次色(2)黑墨(第四种颜色):在印刷中一般只对形成颜色的亮暗有影响3、影响因素:(1)光源(很小)、滤色片(基本色不足,相反色过量;该吸收的光不能完全吸收,该透过的光不能完全透过)(2)油墨、纸张(3)原稿注:感光胶片、印版一般不形成色误差4、灰平衡:(1)定义:如果一幅在规定印刷条件下生产的印刷品在规定观测条件下呈灰色,该分色片上的青、品红和黄的阶调值(网点面积)处于灰平衡状态,贯穿从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注:灰平衡贯穿于从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是衡量印刷复制中色彩再现是否正确的一种依据(2)等效中性灰密度:三原色油墨实现中性灰平衡时所达到的密度值注:理论上相同的网点配比的黄、品红和青可以达到灰平衡,但实际上这三色要达到灰平衡所需的网点比例不同,一般青的网点面积大于黄和品红的网点面积(35、黑版:(1)类型:1)短调黑版(骨架黑版):辅助色版a.作用:提高暗调的密度,强调图像轮廓b.复制工艺:常规复制、底色去除c.适用范围:明快色彩为主调,中性色和灰色成分较少的原稿2)中调黑版:a.作用:稳定中暗调灰色的再现,增加暗调层次的深度b.复制工艺:常规复制、底色去除c.适用范围:中等明度,亮调有少量的消色,中间调有一定量的灰色,暗调的消色较浓重的原稿3)长调黑版(全调黑版):主要色版a.作用:稳定全阶调的中性灰的复制,改善暗调处网点的叠印适性b.复制工艺:灰成分替代c.适用范围:中暗调以消色为主,彩色为辅,有70%以上的面积为黑灰色的原稿(2)产生:中性色和复合色的消色部分,原色和间色中无注:黑版阶调层次的设定,不会影响图像彩色区域的色相、饱和度,只能改变明度(3)公式:)kS-L -S (p K ⋅= 1)意义:a.K :黑版油墨量b.S :三色油墨的最小值c.L :三色油墨的最大量d.k :可选的比例常数e.p :决定黑版量大小 2)运用:a.黑版量的大小等于三色最小油墨量减去一定比例的三色最大油墨量与最小油墨量的差值b.当S=0时为纯色,k 为负值,无黑版量;当S>0时为复合色,可能有黑版量c.△=L-S ,表示在S 一定的情况下,复合色接近中性灰的程度,且△大小不同,黑版量不同;△≥kS 时,无黑版d.k 作为一个常数,大小决定复合色黑版量受该复合色的纯色饱和度大小的影响,一般为10—15 (4)作用:1)增加图像的密度反差 2)稳定图像的颜色 3)加强暗调层次4)提高印刷适性、降低成本 5)解决文字印刷 6、分色方法:(1)底色去除(UCR ):灰成分替代的基础1)定义:在四色印刷复制中,在保持颜色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图像中间调到暗调区域内灰成分复制所使用的青、品红、黄三原色的比例,相应增加黑色量的处理方法2)作用范围:3)原理:由青、品红、黄三原色油墨叠印出的复合色与用青品红、黄三原色油墨中的两种黑墨叠印出的复合色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4)公式:UCR=)kS-L -S (p ⋅注:k一般取55)参数:a.起始点:表示从原稿上哪一级密度进行去除(控制底色去除)b.去除量:表示在去除范围内对黄、品红、青油墨量去除多少(控制底色去除)6)目的:a.减少图像暗调部分的叠印率,适当改善印刷适性b.有利于印刷品的干燥,并起到稳定颜色的功能c.降低成本d.改善图像暗调层次的再现7)特点:a.优点:I.印刷适性提高II.暗调的中性灰再现相对稳定III.降低印刷成本b.缺点:I.容易出现替代前后效果的不一致II.不能复制各种原稿8)应用:a.对纸张的要求:I.纸张质量好、印刷速度慢、去除量少II.纸张质量差、印刷速度快、去除量多b.暗调:去除量控制在10%--30%(2)底色增益(UCA):1)定义:在四色印刷复制中,弥补灰成分替代引起的图像暗调密度的不足,在图像暗调范围内加相应的青、品红、黄色量的处理方法2)作用:a.在彩色复制过程中,当原稿的密度范围不够深时,用底色增益加强b.可以调整图像暗调区域的灰平衡,并适应暗调区域色彩的特殊要求c.用于灰成分替代,以弥补因大量替代后暗调区域的密度不足3)特点:中性灰区域,图像暗调密度越高,增益量越大,对纯色没作用4)控制:去除量、起始点5)应用增益量保证最终的四色版的网点叠加量在265%(3)灰成分替代(GCR):1)定义:在四色印刷复制中,保持颜色不变,降低图像整个阶调范围内灰成分复制所使用的青、品红、黄三原色的比例,相应增加黑色量的处理方法2)原理:a.参与在复制中最少的第三原色,用黑墨代替b.彩色复制中中性灰部分用黑墨代替,色偏部分分别用一种或两种彩色油墨按一定的色偏比例组合而成3)理论依据:a.哈拉尔德·屈帕斯椎体色立体假说:人眼靠感红、感蓝、感绿的三种锥体来辨颜色b.黑版具有更大的作用范围4)规律:a.中性灰替代:随着彩色油墨去除程度的加大,黑墨比例逐渐增加,剩余的彩色油墨仍遵从对应网点比例的灰平衡关系,保证叠印后的呈色更接近中性灰注:中性灰偏什么颜色,复制品颜色偏什么颜色b.彩色区域替代(互补色替代):(左下图)注:灰成分替代可以对最少的第三原色100%替代c.理论值替第三原色进行代与实际替代值对比:(右上图)d.互补色替代:随着复制色彩饱和度的提高而降低,黑墨对两种基本色油墨的替代作用越小;随着复制色彩饱和度的降低而提高,黑墨对两种基本色油墨的替代作用越大5)区别:灰成分替代K K CMYKb.与底色去除对比:I.去除方式不同II.去除作用范围不同III.去除量不同IV.去除规律不同V.黑版作用不同,但都是用黑版代替6)特点:a.优点:灰平衡稳定性高、输墨宽容度高、干燥快、成本低、印品质量高、印刷适性高b.缺点:印品整体复制密度下降、高光部分的透明感下降注:可以复制各种原稿,且贯穿于从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7)前提:光学密度一致、视觉效应一致8)复制方法:a.部分替代b.部分替代+底色增益c.完全替代+底色增益9)应用:最大限度利用黑版(提高高调,降低中调,加深暗调)6、参数设定:(1)前端分色:用RGB三色滤色片对彩色原稿进行颜色分解(2)后端分色:图像处理软件从RGB图像转换到CMYK图像(模式转换)第三部分图像数据采集一、原稿:1、作用:复制工作者通过对原稿的扫描分色、组版、晒版、印刷,最终得到复制品,是复制的基础和依据2、类型:(1)传统稿:1)类型:反射稿、透射稿2)质量问题:a.彩色反转片的密度范围不适合印刷复制的要求b.偏色c.层次欠佳d.颗粒粗e.清晰度差3)标准原稿:a.密度:0.3—2.7b.画面色彩平衡、鲜艳,层次丰富c.图像清晰度高,颗粒细腻(2)数字稿:1)类型:数字照片、关盘图像、视频图像2)质量问题:a.图像分辨率低b.含有噪音c.层次太亮或太暗d.清晰度较低e.颜色有误差3)数字原稿的分辨率太低会影响复制质量(3)实物稿:1)定义:厚度适中的实物2)特点:颜色范围不大,基本能得到较好的效果(4)其他类型原稿:1)新闻报导类原稿:以色彩和反差为主的复制工艺2)美术作品、艺术性原稿:以层次为主,忠于原作的复制工艺3)国画原稿:灰成分替代复制工艺4)人物原稿:以希望肤色为主的复制工艺5)商业包装摄影原稿:以被摄原实物的真实色彩为主的复制工艺3、采集:(1)方法:1)扫描仪扫描输入注:印前常用平台式扫描仪2)数码相机拍摄(2)准备工作:1)保证设备处于标准工作状态2)开始扫描前要对设备进行预热3)清洁扫描平台或滚筒、原稿4)透射稿上油或喷粉(3)过程:1)原稿分析2)上稿3)预视扫描4)取景5)预扫描6)参数、曲线调整7)扫描注:①原稿扫描前要对扫描仪进行预热处理②扫描前要设定参数:缩放倍率、扫描分辨率、颜色模式③扫描分辨率和缩放倍率、加网线数成正比4、色彩模式:(1)RGB色彩模式:最常见的色彩模式,最原始的数据,色域范围广,后端进行图像处理非常方便注:扫描一般使用这种模式(2)CMYK色彩模式:RGB色彩模式转换,质量取决于硬件水平、扫描软件中分色数据的多少、操作人员的经验(3)Lab色彩模式:中高档扫描仪特有的一种色彩模式,色域范围最广,信息独立于具体设备之外,不方便调整,不能直接印刷二、定标:1、白平衡定标:扫描设备的定标,使三个分色信号进入平衡和准确的工作状态2、黑场、白场定标:图像原稿的定标,使扫描设备的三个分色信号与原稿的三色平衡取得一致注:印刷条件改变,黑场、白场对应的网点值改变(1)目的:使原稿上需要复制的密度范围(白场—黑场)与印刷所能表现的阶调范围相对应(2)作用:1)纠正原稿的色偏2)纠正原稿的阶调不足(3)影响:1)黑场定标:(左下图)a.黑场定标密度低,图像颜色变深、实地面积变大、阶调变暗b.黑场定标密度高,图像颜色变浅、阶调变亮2)白场定标:(右上图)a.白场定标密度低,图像颜色变深、阶调变暗b.白场定标密度高,图像颜色变浅、阶调变亮、绝网面积加大(4)定标方法:1)自动定标2)手动定标(5)定标原则:1)选择原稿上的次亮密度点和次暗密度点为黑场和白场2)选择中性黑和中性白作为黑场和白场3)黑场、白场应选择在原稿需要复制的主体上4)多选择几个密度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合适的密度点作为黑场和白场5)满足艺术加工需要(6)应用:1)图像偏色:黑场、白场选择在高光偏色区域处进行定标,以纠正原稿的色偏2)根据承印物定标:印刷工艺不同,纸张和油墨的灰平衡数值不同,黑场、白场的定标数值也不同三、层次调整:(先校正)1、方法:(1)粗调:选择合适的层次曲线1)条件:a.正常的原稿与正常的曲线对应b.较亮的原稿与较厚的曲线对应c.亮的原稿与厚的曲线对应d.较厚的原稿与较亮的曲线对应e.厚的原稿与亮的曲线对应2)印刷专色:(2)细调:局部调整1)Gamma值:2)亮度调整:3)对比度调整:4)CMYK色版曲线调整(分通道或分色版调整):注:只有当原稿有偏色才能用2、阶调类型(三大段层次):高调、中间调、暗调3、一般原稿:(1)复制规律:高中调少压缩或不压缩,暗调多压缩(2)原因:1)人眼视觉对低密度区域的变化敏感,对高密度区域变化不敏感2)一般的原稿高中调是复制的主体,暗调是复制的次要部分4、原则:(1)必须在黑场、白场定标完成之后进行(2)合理分配三大段层次(3)保证三色版的阶调平衡(4)极高光的绝网面积必须控制在小范围内5、不同阶调调整:(1)常规原稿:扫描时,只要黑场、白场定标准确(2)暗调(偏厚)原稿:1)选择一条较薄的层次曲线2)黑场、白场密度点应选择的高一些3)提高图像亮度,增加对比度(3)亮调(偏薄)原稿:1)选择一条较厚的层次曲线2)黑场、白场密度点应选择的高一些3)降低图像亮度四、颜色校正:(后校正)1、任务:复制过程中,设法消除和校正着色误差2、理论依据:(1)目的:校正颜色密度空间的畸变,使它恢复成理想的立方体形状a.降低纯色的饱和度b.使颜色具有更丰富的层次2)产生色误差的原因:基本色不足相反色过量(3)专色(4)色相、饱和度、明度:(校正方法)3、原则:(1)必须在层次调整之后进行(2)校色参考点应选择颜色鲜艳的区域(3)必须保证灰平衡的基础上进行(4)准确程度不能以显示屏为准,以颜色的网点配比为准4、颜色配比:(1)色光三原色:1)蓝:a.叠加:M、C。
数字化融入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化融入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融入教学实践的研究,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字化融入教学实践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数字化教学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数字化和教学评价的数字化。
数字化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字化融入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二、数字化融入教学实践的应用现状1. 教学内容数字化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教师可以将教材、课件、视频、音频等多种数字化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共享性、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手段数字化数字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等。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虚拟现实教学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这些数字化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评价数字化数字化教学评价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通过在线测试、学习分析等手段,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此外,数字化教学评价还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数字化融入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1. 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尽管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但与实际教学需求相比,仍存在不足。
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和运用能力有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数字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手段的理解和应用存在误区,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丝网印刷工艺与参数研究—精细丝网印刷工艺研究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丝网印刷工艺与参数研究—精细丝网印刷工艺研究姓名:李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指导教师:唐正宁20070301江南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2丝印龟纹与数字加网2.2.1丝网参数与龟纹彩色丝网印刷也是用印版套印再现色调的,如果各色的加网角度不当,就会产生龟纹,破坏色调再现。
此外,丝网本身具有的几何特性也是产生龟纹的原因.这里讨论其中的两个主要因素,膨,和目一线交角,M,较大时,丝径d较小时,分辨力充足,网点印迹容易完整,不足时则印迹残缺,如果印迹缺陷是均匀一致的,龟纹也不易觉察;若网点印迹呈周期性变形时,就会出现龟纹,引起精度的降低。
目一线交角对线条印刷的印迹影响较大。
当交角为45度时,丝网节结和网孔的干扰最大,印迹边缘缺失,线条的再现性差,实际也是龟纹的另一种形式。
交角为lO度时,细线边缘缺墨严重,边缘锯齿大,严重影响印刷精度。
交角为22.5度的印迹,受丝网干扰最小,再现性好。
有实验指出,只有当丝网印版^t较小,分辨力不足时,变形才较明显,分辨力充足时,网点变形并不明显,即印迹缺失较轻,无龟纹fn现。
I;1图2—2网目交角引起的线条印迹缺失变形Fig.2-2Thelinedistortionofdifferentstencilmakingangle2.2.2数字加网技术加网技术,也称半色调技术是将图像离散为像素图案,用不连续的网点来实现印刷品上层次的浓淡变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加网技术从传统的玻璃网屏加网、接触网屏加网,电子网屏加网,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加网,标志着印刷新时代的到来。
数字加网不仅仅是指调频加网(FM),也有调幅(AM)和调频的区别,还有调幅/调频混合加网技术。
数字加网是计算机在印刷领域的普遍应用,桌面出版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加网技术数字化的结果。
(1)数字式调幅加网AM技术是在加网网点数目不变的情况下,以改变网点的大小来表达图像层次。
它以网格中心元素为基础,相邻两网点的中心距离不变,网点的排列遵循一定的规律,网点形状是人为设计的点型,用像素值的大小,控制着网点面积的大小。
数字加网信息隐藏技术在隐秘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数字加网信息隐藏技术在隐秘保密通信中的应用刘会平;国伟【摘要】针对现代网络环境通信的隐秘性和信息容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加网的信息隐藏算法,通过该算法将秘密信息嵌入文本载体中实现隐秘通信.该算法首先将隐秘信息隐藏在由网点组成的背景底纹图案中,接着与随机生成的半色调调频网点图像相融合,最后将嵌入水印后的背景底纹图案作为常规元素叠加到文本文档的版面中.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隐藏的隐秘信息容量大,在A4幅面的文档页面中嵌入72000个汉字的信息量,而且视觉效果美观自然,隐蔽性好,安全性高,文件体积小,可以广泛应用于现代网络安全通信领域.【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4(034)009【总页数】5页(P2645-2649)【关键词】信息隐藏;数字水印;隐写术;数字加网;隐秘通信【作者】刘会平;国伟【作者单位】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94;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90 引言隐秘通信在情报学和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系统必须保证通信双方能够正常通信且通信内容不会被敌方所窃取[1-3]。
通常情况下,通信双方会采用加密技术将通信的内容进行加密,希望只有持有加密密钥的人才能解析出通信的内容,即保证通信内容是保密的。
虽然使用加密算法能够较好地保证通信内容不被泄漏,但是密文传输方式比较容易引起注意,从而使得隐秘通信面临被监控和破坏的危险。
因此,现代通信安全不仅要求内容保密而且希望能隐蔽进行[4]。
作为信息隐藏重要分支的隐写术[5-9],通过将秘密消息嵌入多媒体数据中,使非通信接收者觉察不到有通信过程的发生,从而实现隐秘通信。
但是考虑到网络传输效率问题,用户通常会在保证隐秘信息容量的前提下,采用文件体积较小的矢量文本文件作为隐秘通信载体,比如常见的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文件。
通常的隐写术主要用于数字图像载体中的隐秘通信,对于电子格式的PDF 文件不太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字加网方法的研究在传统印刷过程中,印刷过程的实现都必须要有印版的存在,而印版上只有两个元素――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
如若印版上这两个元素没有任何微观上的变化,那么通过该印版印刷出来的印刷品只有两个层次,这就无法将原稿上丰富的阶调层次和色彩转移到承印物上。
如若将原稿的连续调图像即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分割成无数面积大小不同的小点,这些不同面积大小的点着墨后,着墨的多少也就不同,在视觉效果上也就表现出了不同的阶调层次。
同样,着墨的多少,也反映出了色彩的千变万化,这些小点在印刷上称之为网点,这种技术即为网目调技术,它也是印前的一项核心技术。
根据加网方法的不同,网点分为调幅网点(AM Screening,以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的层次,点间距固定,点大小改变)和调频网点(FM Screening,以点的疏密而不是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的层次),如图1所示。
从连续调图像到网目调图像的处理过程称之为加网(Screening)。
加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网屏照相加网、电子分色机电子加网和计算机数字加网三个发展阶段。
CTP技术的出现,使数字加网技术直接运用到了印版上。
CTP技术用数字技术代替了传统印版制作的模拟技术,从而减少了图像转移次数和人为因素对版面质量造成的影响。
所谓的计算机数字加网就是采用无形的电子或数字网屏完成网点的形成过程,其主要工具是光栅图像处理器(RIP),并且可根据要求自动对网点的大小等各种参数加以确定。
本文主要介绍数字网点生产方法及几种常用的加网技术。
数字网点生成方法如何将数字图像的像素值转换为可模拟原稿图像浓淡程度的网目调网点?这是计算机数字加网的关键问题。
图2显示了通过对一个网点单元内不同数量的像素点曝光来形成不同成数的网点。
对于传统的调幅加网方式来说,正是这些不同曝光数量的像素点构成了不同级别的网点大小,继而使图像有了丰富的浓淡变化,也使得连续调图像得以转化为网目调图像。
数字网点的生成主要是按网点形状建立数学模型(数学表达式),进而规定在一个网目调单元中所有的记录栅格如何曝光(即曝光的次序)。
主要有阈值法、模型法、生长模型法和对半取反法这4种生成方法。
1.阈值法阈值法又称投影法,得名于用模拟照相加网的方法产生数字网点。
该方法预先设计好一个阈值矩阵,该阈值矩阵为一个平面记录区域(比如一个网目调单元)的每一个点(记录栅格)设定一个阈值。
加网时根据阈值矩阵以及从图像中读出的像素值对记录平面上(网目调单元)的每一个记录栅格作出曝光或不曝光的判断,即使用设定的阈值来控制网目调单元中的每一个记录栅格是否曝光。
用阈值法产生数字网点时,对应于每一层次变化(像素值的变化)均需按照接触网屏的透光特点设计一个阈值矩阵。
例如,当网目调单元由16×16个记录栅格组成时,则一个网目调单元能表现的层次数为162+1=257种,对应这257种层次均需要按接触网屏的透光特点设计一个阈值矩阵。
如果网目调单元的栅格数改变了,则必须为新的栅格分布建立另一套阈值矩阵。
此外,对应于不同的网点形状,也需要设计不同的阈值矩阵。
这一方法模拟照相加网,因此可获得很好的结果,但缺点是需要巨大的内外存资源来存储预先设计好的阈值矩阵,且阈值矩阵随着记录设备的分辨力、加网线数、网点形状和加网角度的变化而变,即使在现代,这样巨大的存储开销也是很难接受的。
2.模型法对各个阶调级(灰度等级)预先设计好网点模型。
比如一个12%的网点通常将在网目调单元栅格矩阵中心部位的12个小方格上曝光。
假定数字图像的灰度等级为100,需预先为每一形状的网点各设计一套网点模型集(每套网点模型包含100个网点模型),并将每一网点模型编号。
输出时,输出设备对分色图像的每一个颜色通道进行逐行逐个像素的扫描,读出每一像素值(灰度值),并根据规定的网点形状和灰度值从对应的网点模型集中取出需要的网点模型,控制输出设备在应该曝光的位置(小方格)上曝光,每个像素值对应一个网点模型。
3.生长模型法假定一个网目调单元包含25个成像光点,即横向和纵向均划分为5格,可表示的灰度层次等级有25+1=26个。
设数字图像有14个灰度等级,即像素的灰度值范围从0到13。
由于成像光点有25个,层次等级有14个,因此每两个小方块对应1个灰度等级。
与像素值0对应的曝光点数为0,与像素值1对应的曝光点数为1,对像素1以后的灰度等级,每增加1个灰度等级就增加2个曝光点,由此而得到由0~13这一灰度变化范围。
显然,当需要复制出一幅每一主色的位深度为8的彩色图像时,需要由16×16=256个记录栅格组成一个网目调单元。
生长模型法的模型数量大大减少。
当需表现256个灰度级时,模型法需要256个网点模型,而生长模型法则需一个网点模型。
使加网过程变得更高效,加网时只需进行比较操作即可。
4.对半取反法该网点生成方法以50%网点为基础,对面积率大于50%的网点,以与之互补之小网点的点型取反而获得需要的网点。
例如,80%的网点可以通过对20%的网点取反得到。
实例如图3所示。
对半取反法为不少加网软件所采用,该方法生成网点的主要优点可归纳为:①网点生成快。
由于对半取反法在加网过程中大量执行的是逻辑运算,因此它的执行效率较高。
②存储空间小。
由于只要产生一半的网点,另外一半的网点由取反得到,故需要的存储量小。
数字加网基本算法 1.调幅加网调幅加网技术即AM(Amplitude Modulated Screening)技术是最典型、最常用的加网技术。
网点是以中心胞点方式向外增长的,网点中心具有固定的空间位置,每个网点的相互中心位置保持不变,由像素的灰度值来决定网点的增长。
调幅加网网点可用传统网点的4个参数来表征,即网点面积率、网点形状、加网角度和加网线数。
调幅网点的结构特点是:由图像像素的灰度值决定网点面积率,单位长度上的数目决定了加网线数,小点从中心向四周按规律扩散,集中分布,形成网点,扩散的规律决定了网点形状和加网角度。
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网点间距相等。
调幅加网技术比较成熟,特别是在中间色调位置上表现完美,对设备环境、印刷条件要求不高,广泛应用于印前处理中。
然而,调幅加网技术仍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缺陷,如龟纹。
目前调幅加网算法主要有有理正切加网算法、无理正切加网算法及超细胞加网算法三种。
①有理正切加网算法有理正切加网(Rational Tangent Screening)是数字加网的基础,它早于无理正切加网技术的出现。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为了满足网目调单元角点与输出设备记录栅格角点重合,使得实际可用的加网角度与制版工艺要求的角度出现较大的偏差,15°不得不变成18.4°才能保证角点的重合,由此产生的绝对误差是3.4°,这一偏差不是一个小数字,有可能引起龟纹。
B.对设定的加网线数,加网后实际得到的数字会与指定的数字出现偏离,除0°的黄版外,其他色版的实际加网线数均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各色版实际加网线数的不同。
C.可供选用的加网线数和加网角度只有有限的组合。
有理正切加网存在着一些问题(18.4°),但也使用了很长时间。
为什么?因为计算手段达不到。
当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时,就可以实现新的加网算法――一种更接近于传统加网角度的方法,这就是无理正切加网(Irrational Tangent Screening)。
②无理正切加网算法当加网角度的正切为有理数时,网目调单元的角点可以与记录栅格小方块(设备像素)的角点准确重合,但同时又要保证15度,是不可能的。
如果仅用这样放置网目调单元的方法,是无法实现加网的,要实现加网,必须解决4个角点都与记录栅格角点重合的问题。
无理正切加网解决角点不重合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
A.逐个修正法根据实际要求的加网线数和加网角度,精确地计算与判断每一网目调单元的栅格点阵及其特点,据此获得网点的大小和形状,逐个做网目调单元的角度修正。
B.强制对齐法取整无理正切角a的对边dy和邻边dx,强制网目调单元角点与记录设备的像素角点重合,使之形成有理正切网点。
但是,强制角点对齐后衍生出来的问题是,实际得到的加网角度和加网线数将与给定的值有所偏离,它们只是给定加网角度和加网线数的近似值。
采用无理正切加网算法可获得高质量的输出,但对光栅图像处理器以及加网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求极高,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在数字加网技术中引进了超细胞结构的概念,利用它可以有效地解决无理正切加网存在的问题。
C.超细胞加网算法超细胞结构加网技术(Super Cell Screening Technology)是一种针对有理正切加网和无理正切加网的不足而开发的改进方案。
采用这一技术后,通过采用超大型细胞并在每个细胞内设置多个网点生长点的方法,解决精密逼近15°角和记录分辨力间的矛盾。
超细胞的尺寸与网目调单元相比要大得多,因此在输出设备的记录平面上有许多可以放置超细胞的点,使得超细胞的角点与记录设备的像素角点重合。
因此,用超细胞加网方式可以非常逼近传统的加网角度,并使得各色版的加网线数基本相同,从而保证复制的精度。
目前很多加网技术就是采用了该种算法,如:Linotype-Hell的高质量加网HQS(High Quality Screening)、Adobe公司精确加网AS(Accurate Screening)及AGFA公司平衡加网BS(Balanced Screening)等。
相信该加网技术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调频加网调频加网技术即FM(Frequency Modulated Screening)技术,是当今网点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调频加网网点大小不变,网点以离散态分布,随着加网的算法不同而有不j 同的空间位置,网点间距不等,以网点分布密度(频度、网点聚集个数多少)表现阶调层次,没有网线、加网角度的概念,常用网点直径的大小来区分。
相对于调幅加网而言,调频加网能够复制出更多的图像细节,可解决细线的锯齿及断裂,带纹理图像及栅格的撞网及产生龟纹和玫瑰斑的问题。
同时调频加网无需考虑网点角度,能实现高线数印刷的效果,可以进行高保真印刷。
但亦有不足之处,如因调频网点大小相等且具有颗粒感,故在中间调位置上难以控制每组网点的位置,尤其在平网时会出现墨斑;另外调频加网对设备及环境要求较高,使许多普通印刷机无法正确再现网点,并且网点扩大严重,不容易控制,需要更细致的工艺控制和监测技术。
目前调频加网算法主要有模式抖动加网和误差扩散抖动加网两种。
①模式抖动加网假如数字图像的分辨率与设备的分辨力相同,那么可以采用抖动技术来进行数字加网。
假定有一个 m ×n 的伪随机抖动矩阵 Dij ,若数字图像中某点的坐标为(x 、y ),则它在伪随机抖动矩阵中的相应位置(i 、 )应该为:i=x mod m ,j=ymod n (mod 表示取模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