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旧教材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必然涉及教材改革,新教材编写的依据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编写了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新教材与旧教材从编写思想、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等各个方面都与旧教材有着巨大的差别,下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与旧教材进行一下对比分析。
一、教材编排的结构体系不同。旧教材的教学体系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编排,单纯引入型的学习方法,从学习每一种物质开始,给出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用途。而新教材打破知识体系,按照不同模块编写,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是一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每一节都设计了不同的栏目,包括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调查研究、拓展视野、回顾与总结、练习与实践等。
教材还适时的根据教学内容,配以形象的图片,然后通过提出质疑,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紧接着观察、思考、活动、探究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出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图文并茂,增大了信息量,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些图示、图表,非常到位。书中配有很多相关科学家图片,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亦有一定积极作用,达到了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二、教材的课程体系完全不同。
(1)旧教材按照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展开。
(2)新教材按照不同模块编写,分为必修课程:必修1、必修2;选修课程: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8个模块。
三、教材的课程目标不同。
(1)旧教材特别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知识主要是为了高考,有很强的甄别性。
(2)新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提出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
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新课程的其他特点。
1、培养模式多样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的充分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将多样化。新课程将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始终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主干内容为终身学习奠基:为了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新课程内容的选择非常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主干内容,特别强调反映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体现时代特色。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不同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
体面目。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把火热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家庭、社区、社会的课程资源。
3、学生学习方式变化: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师生互动被强调:新课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互动,不是被动,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会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5、课程综合化拓展学习空间:新课程倡导“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科”,课程综合化在于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促进生活、体验与学科的统一,促进师生合作,促进学习社区的建立。课程综合化,对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改变课程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