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学习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读懂诗词,感受诗词的魅力,从而陶冶审美的情趣、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课件;三首诗词意境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诗人诗句连连看1.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相关诗句连连看的游戏形式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二、课前预习成果展1.借助拼音读好古诗词。
(1)指名读诗词。
2.交流作者资料。
孟浩然: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教材内容。
对作者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感悟其写作风格。
三、品析字词悟诗情(一)《宿建德江》1.释诗题。
宿:住。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2.明诗意。
过渡:同学们,此时留宿在建德江的孟浩然,能安然入眠吗?不能入眠的诗人,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静静地默读这首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诗里的哪个字、哪个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德”,通过字形了解“德”的内涵。
2、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4、背诵全诗。
重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难点: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教学过程一、诗文回顾,情境导入师简介羁旅诗后展示相关诗句,全班齐读,而后师创设情景导入。
PPT展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引入《宿建德江》:唐代诗人孟浩然孤身一人,漫游吴越途径建德江的时候也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羁旅诗《宿建德江》,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感受孟浩然的情思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羁旅诗有个初步认识,初步了解羁旅诗大多抒发思乡思亲之情,便于体会诗人在《宿建德江》抒发的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解读诗题,初读感知1、学生字:齐读课题,师指导书写“德”, 通过字形讲解“德”的内涵2、解诗题:读了诗题后,你读懂了什么?预设:“宿”的意思,“宿”住宿、留宿。
“建德江”是一个地名。
诗人正在建德江留宿。
师生对话中点出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3、初读诗歌,疏通字词,读出节奏(1)个人读师点评,指导读音:“烟渚”的“渚”,多音字“宿”“泊”(2)自由读(3)点名读,点名学生评价(4)PPT展示节奏,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多种方式朗读,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1、借助创作背景悟情介绍诗人写作背景,PPT展示,全班齐读师:你们觉得求官不成、仕途失意的孟浩然是什么心情呢?预设:“愁”“愁苦”……(板书:仕途失意)设计意图:联系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情,是学诗的重要方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作业设计1.默写《宿建德江》(注意格式)。
2.请你利用多种途径了解古诗《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了解后请将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注意格式)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见所闻。
2.学生交流、汇报。
①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②带着自己想象的画面朗读句子。
③在指导下反复诵读句子。
④全班想象画面朗读句子。
⑤继续汇报,从看、闻、听中加入想象,走进诗词意境。
⑥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词句。
3.观察插图,理解词句,明白词人过去熟悉的茅店出现了。
4.结合插图,想象画面,谈自己的理解。
5.找一找,圈一圈,说一说这首词的“情”体现在哪里?①结合词句先在四人小组讨论;②再在全班交流、汇报:就要丰收了,所以是特别高兴、喜悦;③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④认真阅读材料。
示学习要求:这一路夜行都有哪些所见所闻,可以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来说。
2.出示学生所说到的句子,引导分析:①第一句很特别,把六个词语叠加在一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语速放慢,脑海中想着画面再读一读。
③这是一轮怎样的月?这风又是怎样的风?这是烈日炎炎下的蝉鸣吗?带着感受再读一读。
④月很美,风很柔偶尔有鹊飞、蝉鸣,我们一起读。
⑤六个词,十二个字,就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夜晚山村的画卷。
辛弃疾在夜行中还有哪些所见所闻?⑥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这样幽静的夜空吗?3.真美!夜行的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妨借助插图,一起去走一走。
4.原来是“旧时茅店社林边”。
谁能指着图,再来说说夜行的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5.说得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宿建德江》,全诗都围绕一个“愁”字展开,现在再来看这首词,你能找到一个直接写情感的字吗?这首词的“情”在哪里?6.辛弃疾是不是农夫?那为什么小小的稻花香、一片片蛙声会让他这么喜悦?出示材料片段。
7.辛弃疾给这个宅院起了个名字,叫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想象画面,能结合图片直观感受,能结合对词人的了解感受文本深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第【1】篇〗《宿建德江》的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解,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意境美。
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山水田园诗呢?二、介绍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赏析《宿建德江》。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二赏析诗歌1、初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如渚ǔ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品味诗句。
1词语解释2基本解读先解释每句话地意思,再解释整体的诗意。
3思考讨论①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②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③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3、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三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五、作业设计有感情地背诵全诗〖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直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
(板书课题,解诗题,引导学生抓住“宿”,了解写诗的时间,抓住“建德江”,知道诗中描述的地点。
借助注释了解“建德江”。
)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2.指名读,正音。
(相机指导书写:德。
提醒右边中间不能写成“四”,“心”字上面一横不能丢。
)3.自由读古诗。
(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1.师: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在课本相应位置打上小问号。
开始吧!(自学)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齐读)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感受“愁”:人在旅途,漂泊不定,许多诗人都留下满怀惆怅和绵绵愁绪的诗句。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指导朗读:通过放慢语速、强调“愁”字等方式读出愁绪。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
二、教授新课: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
(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4)比一比: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
(小组比赛)5)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对照,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
(先写后说)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课后作业: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2】篇〗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宿建德江》。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宿建德江》选自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写景作品。
“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或闲适或愁苦的情怀,这正是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主要特点。
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
真好,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现在咱们一起来读。每行的前两个字,你们一起读,后三个字,老师读。明白了吗?我读题目和作者,开始。再来,要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好的,我们反过来,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你们一起读,要读得像老师这样。
3、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板书: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⑥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还有人在干什么呢?(看图片)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啊!
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思念亲人了;感到寂寞了;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那—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 ,谁来读—读这满怀的愁绪?读出了思亲之愁。
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它遵循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四个步骤,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首先,通过解诗题,学生明确了诗歌的主题和背景;接着,通过知作者,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意和诗情奠定了基础;然后,通过明诗意,学生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并通过自己的解读感受到了诗歌的字面意义;最后,通过悟诗情,学生深入体会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整个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发展,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2.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孤寂愁苦之情。
教学重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孤寂愁苦之情。
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诗,直奔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把诗句读顺。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1)第一行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泊”,pō(湖泊),在这里是“停船靠岸”的意思,读作“bó”。
(2)“泊烟渚”的“渚”是翘舌音,“日暮客愁新”的“愁”也是翘舌音;最后一行诗中,“清”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
3.合作朗读,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
请各小组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四步读法,读懂古诗1.回顾“四步”法。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2.知作者。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你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他的资料,现在说说对他的了解吧。
(生交流)(孟浩然生于盛唐时期,字浩然,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王孟”,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早年有满腔政治抱负,25岁辞亲远行,漫游长江各地,广交李白、王昌龄等诗人好友。
用诗文向高官推荐自己,想要为官,没有得力的人举荐,没能实现。
)(2)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参加科举考试,结果落榜了。
于是他南下漫游吴越,途径建德江时,天幕低垂,月色当空的景色触发了诗人心中愁绪,写下了这首宿建德江。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宿建德江》,出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课。本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创作,通过对建德江上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孤寂、思乡之情。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宿建德江》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宿建德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例题3:请解释《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将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小洲上。这里通过“移舟”和“泊烟渚”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心情。
例题4:请分析《宿建德江》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答案: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从孤独到思乡的变化。一开始,诗人感受到孤独和无助,通过对江水、孤舟等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这种情感。后来,诗人又感受到了思乡之情,通过对远山、天低树等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这种情感。
1.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通过对《宿建德江》的解读,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2.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学习本首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描绘自然景物。
3.学生对思乡之情有一定的体会,本节课通过对《宿建德江》的解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思乡之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建德江上夜景,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思乡之情。意境上,诗中的江水、孤舟、远山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孤寂的氛围。情感上,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孤独、思乡的情感。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宿建德江》(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诗词的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花令”(“月”和“雨”飞花令)。
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月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
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设计意图】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
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互助纠正诗句读音。
(2)指名读诗。
指导读准“渚(zhǔ)”的字音。
(3)指导书写“德”,书写时注意右边“心”上面的一横不要漏掉,学生正确规范书写3遍。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一、教材分析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三学段要“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背诵优秀诗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宿建德江》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一首诗,本课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
《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习鉴赏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明白内容。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解,感悟诗人的忧愁情感。
四、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品读优美语句。
五、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想象画面和体会诗人内心情感。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本课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
《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课内探究《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五言绝句,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
当时,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诗人触景生情,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写下了这首诗,写出了自己的羁旅之思。
诗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第3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诗句展开想象,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入诗境1.师: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第一单元的导语是,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是啊,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很多让人赞叹不已的自然美景,瞧,亭亭玉立的荷塘、郁郁葱葱的森林、浩瀚无垠的大海、巍峨连绵的高山、金黄清香的稻田、亦或是宁静悠闲的江南水乡。
这些自然风景都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所以涌现了很多描写山水风景的唐诗宋词。
2.回顾诗歌、齐读课题比如,我们一起读一读吧,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其实就是一种字词凝练,但是画面丰富,意境深远的文体。
要想感受诗歌之美,我们就要充分调动想象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入诗入画。
一起走进第三课吧,古诗词三首。
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知诗人孟浩然也称孟襄阳,因为他是襄州襄阳人,那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不仅有他,而且还有另外一位诗人王维,所以呢,是人把他们合称为王孟。
2.解诗题了解了诗人,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吧,学习古诗,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解一下诗题,它是什么意思呢?宿,可以理解为留宿,或者住宿。
那建德江呢?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注释了解到他是一个地点。
那么题目合起来的意思呢?就是夜晚留宿在建德江边,具体在哪儿,同学们知道吗?是的,在一艘小船上面,通过课文的插图,我们就可以知道,那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读懂她,读出节奏。
所以在宿这里,我们要稍作停顿。
在题目当中还有一个需要我们写的字,那就是德,老师想要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忘了这一横。
理解了诗题,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宿建德江》教材版本: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古诗词《宿建德江》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2.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领悟作者的情感、思想、艺术表现等方面。
3.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悟作者的情感、思想、艺术表现等方面。
教学难点:翻译古籍古文。
教学方法:听写、课堂比较、解析诗词。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表关于江河的故事、传说以及好听的歌曲等。
(2)展示图片,呈现江河风光,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课堂讲解(1)了解作者背景作者:杜甫时代:唐代(2)了解诗词内容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解析诗词第一句:“移舟泊烟渚”,写作者途中泊船停留在烟雾缭绕的渚边。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临夜思家,客情已愁,但苦思无故,又无办法解决,愁上心头。
第三句:“野旷天低树”,此句形容大自然,当时是狂风呼啸的夜晚,树木显得寂寞而孤单。
第四句:“江清月近人”,写作者伸手不见五指,静观夜景。
画面衬托江水的清澈和良夜的宁静。
第五句:“三万里河东入海”,远看长江入海口,长达三万里的江水翻腾汇入大海,气度宏阔。
第六句:“五千仞岳上摩天”,写下壮阔的自然美景。
形容高山,像塔一样穿天而起,恢弘大气。
三、巩固练习(1)听写诗词第一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这句话所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课堂比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掌握诗词。
四、拓展任务:假设你是杜甫,写一篇关于此诗的续写。
五、作业布置:背诵本课诗词,并完成拓展任务。
教学反思:本课是古诗词中的《宿建德江》。
希望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印象,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内涵,达到教材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比较丰富,既有听写、解析,又有课堂比较、拓展任务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宿建德江》中的生字"德",并能正确书写。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并能体会到诗人所要装达的感情。
3.熟读成诵、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宿裘德江》,正确默写本诗。
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流利地背诵《宿建德江》。
2.能正确默写《宿建德江》。
教学难点: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启发示教学,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诵古诗《春晓》引出作者孟浩然2.学生汇报作者有关资料,老师相机补充3.揭示课题《宿建德江》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1. 读题目《宿建德江》①理解诗题。
了解时间,夜晚。
②学生生字"德"dé读音二声指导书写,右边"心"上一横别丢了。
2.学生读古诗:要求读正确。
老师强调"泊、烟、诸"中"泊"bó;3.有节奏地读,并划出节奏。
三、理解诗意,体会情感1.老师"许多古诗都有诗眼". 找出本首诗的诗眼"愁" (它描写体者的心情)。
2. 学习第1句诗。
①多媒体展示、离情别绪的诗句,学生读第1句。
②找出本勺的景物?"烟渚""日暮"。
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日暮时分我们在干什么?作者在干什么?再读诗内。
想象画面。
体会作者的感情。
④。
用你的话说你有到的画面。
从而理解诗句意思。
3. 学习第2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合作探究。
①为什么天比、树低、月与人近?②学生汇报后老师相机补充。
③用自己的话说诗内的意思。
4. 体会诗人的感情。
日暮时分。
只有野旷、烟渚、江水:明月、相伴,作者是多么的孤寂,不由地思念家乡与亲人。
5.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宿建德江》。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资源•《宿建德江》的诗词文本。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创设情境。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诗词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朗读和鉴赏方法。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建德江的美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宿建德江》。
•简要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宿建德江》,注意字音、字义和停顿。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调和节奏。
•学生跟读、自读、互读,确保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
•圈出生词和难词,教师讲解词义和用法,帮助学生识记。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分段讲解诗词内容,分析每句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一段(首联):“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泊舟的孤独和日暮时分的客愁。
•第二段(颔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引导学生想象野旷天低、江清月近的画面,体会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再次朗读诗词,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教师总结诗词的层次结构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 板书设计•课题:《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诗词内容(分段展示)•意象分析(列出关键意象)•情感表达(简要概括)5.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宿建德江》这首诗,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内容。
2.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江景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天低树”、“月近人”等意象的深层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宿建德江》的诗歌内容、作者介绍、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提前预习《宿建德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关于江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江水的宁静与广阔。
- 提问学生:如果你独自一人在江边过夜,你会有怎样的感受?2. 诗歌朗读- 教师先示范朗读《宿建德江》,注意语速、语调、停顿等。
-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 分组朗读,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3. 诗歌赏析- 介绍作者孟浩然及其诗歌风格。
- 逐句解释诗歌内容,重点讲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如何感受到的?4. 意境想象- 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画面。
- 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5. 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也是一位游子,在异乡漂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分享学生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与诗歌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6. 拓展延伸- 展示其他描写江景的诗歌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江景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表达对江景或某种情感的感受。
7. 课堂小结- 总结《宿建德江》的诗歌特点和作者情感。
- 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背诵《宿建德江》,并默写一遍。
2.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最美的江景,并表达你的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2.师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宿建德江》。
1. 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体验诗的朗读技巧。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的朗读技巧。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
2. 课程平台:校内课程管理系统(如智慧课堂等)。
3. 信息化资源:古诗文朗读软件、古诗文解析网站等。
4. 教学手段:PPT课件、纸质教材、朗读练习、小组讨论等。
教学实施过程
⑤ 背诵方法:多次朗读,熟悉诗的节奏和韵律,有助于背诵。
2. 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 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诗中的景象和情感以图画形式呈现,增加视觉效果。
② 通过设计有趣的图形和颜色,将朗读技巧和情感分析等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③ 运用创意的排版和字体,使板书更具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关于古诗文的拓展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对于学生的分析作业,我会检查分析是否准确、深入,指出分析中的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六年级统编版《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六年级统编版《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等3个字,会认“渚、暮”等4个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日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4.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羁旅之愁、思乡之情等。
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对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分析,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让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描写建德江的景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的。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下创作这首诗的心境,体会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中蕴含的微妙情感和哲理,如诗人在孤独寂寞中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人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对古诗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品味出古诗语言的凝练、含蓄和韵味。
指导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或写作片段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想象描绘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历山水,他们在旅途中常常会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宿建德江》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旅途中写下的。
孟浩然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诗,看看他在旅途中看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课题:宿建德江)2.介绍建德江,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建德江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景色,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
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字吗?
3、再读古诗。
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
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
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罢罢罢,还是看这里, 有的只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四、全诗回读、情感共和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
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
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
在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
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一定可以跨越时空,体会古诗的无限境界。
(齐背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