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常用的成语故事汇总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
成语故事100个简短1、与羊谋羞成语故事传说周朝有人特别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
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解释】谋:商量;羞:珍羞,精美的食物。
跟羊商量要它的肉。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2、空言虚语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韩信、彭越合兵围攻项羽,项羽在乌江兵败自刎。
各路诸侯与刘邦手下的大臣纷纷要求刘邦称帝,刘邦谦虚地说只有贤人才能称帝,空言虚语的人不能登基。
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刘邦在汜水北岸祭天登基。
【解释】不实在的话语。
3、离群索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
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
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打成一片。
【解释】索:孤单。
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4、井底之蛙成语故事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
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
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
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
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
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
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
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成语故事100篇1~100
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但每幅画都欠缺了点什么。
一次,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龙画,但觉得还差了点什么,于是在龙眼上点了一下墨。
画面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做点小手脚,使之更加出色。
2. 杯弓蛇影故事:古代有一位官员,他酒量很差,每次举杯都颤抖不已。
有一天,他正在喝酒,突然看到杯子里有一条弯曲的影子,以为是蛇,吓得扔掉了酒杯。
实际上,那只是杯子的倒影。
后来,人们用“杯弓蛇影”形容因多疑而产生的虚惊。
3.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辛勤劳作,但运气不佳,收成甚微。
一天,他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他种的一棵株上,他得到了一只意外的兔子。
从此以后,他就整天守株待兔,希望能再次得到意外之财。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依赖侥幸心理。
4.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位将军,他在战争中需要选择最好的战马。
于是,他派人去考察各地的马匹,让他们在路上奔跑,通过观察它们的跑步姿态和速度来判断马的优劣。
这个故事比喻通过实际行动和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5. 铁杵磨成针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勤奋的少年,他每天都坚持用铁杵在石头上磨,希望能把它磨成一根针。
虽然别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成功地把铁杵磨成了一根针。
这个故事比喻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6. 守口如瓶故事: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下了一道诏令,要求所有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内不能说话。
这个时期里,有一个人口不能守住,他向别人透露了禁令内容。
结果,国王得知后将其处以极刑。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口如瓶”形容保守秘密或不泄漏消息。
7.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文人,他喜欢写文章讨论兵法,但从未参与过实战。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对兵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果,他被将军揭穿了他纸上谈兵的本质。
这个故事比喻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
8. 井底之蛙故事: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个井里,它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口,认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成语故事100
成语故事100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2.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3.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4.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5. 一箭双雕。
有一个射箭的高手,他一箭射中了两只鸟,正中要害,一箭双雕。
6. 杞人忧天。
古时候,有个人整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别人都说他是杞人忧天。
7. 胸有成竹。
有一个书法家,每次写字之前都已经在心中构思好了,所以他写字的时候总是胸有成竹。
8. 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守在树旁,希望能够等到兔子撞上来。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
9. 鹤立鸡群。
有一个人非常出色,总是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就像鹤立鸡群一样。
10. 青出于蓝。
有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说,这就是青出于蓝。
11. 望洋兴叹。
有一个人站在海边,看到辽阔的海洋,感慨万分,望洋兴叹。
12.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加上了腿。
别人看到后都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画蛇添足。
13. 杯弓蛇影。
有一个人走在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条蛇从草丛中游过,他吓得连忙逃跑。
后来他觉得自己太过胆小,原来只是杯弓蛇影。
14. 杀鸡焉用牛刀。
有个人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却动用了很大的力量,就像杀鸡用牛刀一样,太过浪费。
15. 画龙点睛。
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龙的画,但觉得还差点什么,于是在画的眼睛上点了一下,顿时龙活了过来。
这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16. 一箭双雕。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1. 杯弓蛇影故事:有一位名叫张琴的老人,他非常神经质,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猜疑和恐惧。
有一天,他在山林里行走时,看到了一条弯曲的树枝,误以为是一条毒蛇,并立刻拔出了弓箭准备射击。
然而,当他正准备放箭时,发现弯曲的影子并不是真正的蛇,而是石头破损的影子。
他的恐惧原来是由于自己的错觉造成的。
寓意:形容人们因为多疑而引起的虚惊和自己的过度想象。
2. 铁杵磨成针故事:有一个人叫李进宝,他非常穷困,家里连针线都没有。
他每天只能到田地里劳作,过着艰辛的日子。
他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困境,于是辞去了田间劳作,每天用石头磨一根铁杵。
李进宝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这项艰苦的工作,直到铁杵磨成了一根细针。
他用这根针缝制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出卖后赚了很多钱,从此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寓意:形容人们通过坚持努力和毅力,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3. 杯水车薪故事:有一个人叫王大富,他非常宽宏大量,经常帮助他人。
有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辆车被困在河中,他立即拿出一杯水去救车。
然而,车子仍然无法被拖出。
尽管王大富付出了善意和努力,但他的帮助相对于那台车来说微不足道。
寓意:比喻力量或帮助太微小,无法解决问题。
4. 守株待兔故事:有一个农夫种了一棵树,每天都在树下守株待兔,希望能够捉到和杀掉经过的兔子。
然而,每一天都没有兔子经过。
农夫的邻居告诉他,要想捉到兔子必须主动出击,而不是坐在树下等待。
寓意:比喻只是依靠等待和机会而不付出努力,不能成功。
5. 画蛇添足故事:在古代,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
当他的朋友看到画蛇后,觉得虽然画得很好,但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于是,画家在蛇的身边又增加了一只脚。
这样一来,蛇就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寓意:比喻做事过度,反而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这些都是中华成语故事的一部分,继续剩下的故事。
100个历史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成语故事:1. 一箭双雕:传说中有一个叫曹操的将军,他在战场上用一箭射中了两只正在争斗的雕,以此来形容一举两得的情况。
2. 四面楚歌:战国时期,楚国与秦国交战,楚国的将领项羽被秦国围困在垓下。
四面楚歌形容处境艰难,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
3. 李代桃僵:古代有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的朋友王之涣写诗讽刺他说:“李白桃花别开脸,同样的东西都不嫌。
”李代桃僵指一个人取代另一个人接受责任或处境。
4. 守株待兔: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守在一棵桃树旁边等待兔子撞到树上,结果真的有只兔子被吓到撞死在树上。
守株待兔用来形容不劳而获的情况。
5. 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势头强烈,后来却变得无力或没有效果。
6. 卧薪尝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范增在魏国被俘,为了报仇而放弃高位,虚心学习,不断隐藏实力。
后来,他带领赵国打败了魏国。
卧薪尝胆形容为了达到目的而忍受艰苦和牺牲。
7. 闭门造车:比喻不考虑外界的意见和建议,自己孤立地进行工作或创作。
8. 纸上谈兵:只是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或经验。
9. 画蛇添足:战国时期,有个人画了一条蛇的画,感觉还不够完美,于是又加上了蛇的脚,结果弄巧成拙。
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10. 守株待兔:相传战国时期,有一农夫种了一棵薄荷树,他每天都守在树旁等待兔子撞到树上。
有一天,真的有只兔子被吓到撞死在树上。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
11. 塞翁失马:一个农民的马跑掉了,别人觉得不幸,可是这匹马却跑回来带着一群野马,所以发生的事情并不总是坏事。
12. 弄巧成拙:本意是指想用巧妙的方法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13. 狼狈为奸:指两个坏人勾结在一起,互相勾结做坏事。
14.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上的记载寻找良马。
后用来形容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标准去寻找和选择人才。
15. 鸠占鹊巢:比喻强行侵占别人的家产、职位等。
16. 不自量力:指一个人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
17. 纸短情长:纸短指情书篇幅较短,但表达的情感深长。
100个成语故事锦集
100个成语故事锦集1、向平愿了成语故事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一生有才学,就是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并帮他们成家后,自己同家人告别,同友人北海禽庆遍游五岳名山,最后客死他乡,不知所终。
【释义】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
向平的心愿已了。
指儿女都已婚嫁。
2、目不窥园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
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解释】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3、怀璧其罪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臣子张丑在燕国当人质,燕王要杀他,他乘机逃走,在燕国边境被守卫抓住。
张丑心生一计,说燕王要杀他是因为他藏有宝珠,燕王想占为己有,如果你不放行,就说你吞下了宝珠,燕王会把你剖腹的,守卫只好放行.【释义】怀:怀藏。
身藏璧玉,因此获罪。
原指财能致祸。
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4、谈笑自若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与孙权、刘备为首的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曹操被打败。
孙刘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南郡(今湖北省江陵县)。
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以逸待劳,击败了吴军的先头部队。
孙权手下的大都督周瑜大怒,准备与曹仁一决雌雄。
东吴名将甘宁上前劝阻,认为南郡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互为犄(jÿ)角,应该先袭取夷陵,然后再进攻南郡。
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议,命他领兵攻取夷陵。
甘宁率军直逼夷陵城下,与魏军守将曹洪激战。
曹洪败走,甘宁命令部下迅速夺取夷陵。
当时他的兵力很少,只有几百人;入城后立即招兵,但也不过千人。
当天黄昏,驻守南郡的魏将曹仁,派曹纯和牛金引兵与曹洪汇合,共聚五千余人,把夷陵城团团围住。
曹军架设云梯攻城,被甘宁守军击退。
第二天,曹军堆土构筑高楼,然后在高楼上向城中射箭。
箭如雨下,射死射伤不少甘宁的士兵。
城中的将士们都恐惧起来,唯独主帅甘宁跟平时一样镇定,谈话笑容非常自然。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
100个经典成语故事1. 鸟语花香故事:古代有个聪明的小孩,他喜欢在花园里观察鸟儿。
一天,他发现每当鸟儿唱歌时,花园里的花朵都会绽放出美丽的花香。
于是,他说出了“鸟语花香”的成语。
2. 杯弓蛇影故事:有个人在喝酒时,看到水中的杯子和弓形的倒影,以为是蛇,吓得立刻跳起来。
他的朋友告诉他,这只是因为错觉,就像是“杯弓蛇影”一样,警告他不要被自己的想象吓倒。
3. 画龙点睛故事:古代有位画家画了一幅精美的龙图,但觉得还差点什么。
最后,他在画龙的眼睛上加上了一点,顿时画龙栩栩如生,非常生动。
从此,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加上一个关键的细节,使其更加完美。
4.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人只会纸上谈兵,自以为是很了解战争策略。
有一天,他被派去指挥一场真正的战斗,结果却一败涂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光靠理论而没有实践是无法取得真正成果的。
5. 亡羊补牢故事:有个农夫发现自己的羊丢了一只,但他没有及时修理围栏,导致后来还丢了更多的羊。
最后,他明白了“亡羊补牢”的道理,意识到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
6. 掩耳盗铃故事:有个人偷了一口钟,但害怕别人发现,于是把钟放在耳朵旁边,然后用手捂住耳朵。
当有人问他是否听到了钟声时,他回答说没有听到。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掩耳盗铃是没有用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消失。
7.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他惊讶地发现这只兔子正好和他种的树的高度一样,于是他决定再次种植同样高度的树,希望能够等到更多的兔子自己撞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守株待兔是不切实际的,依靠运气和机会是不可靠的。
8.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匹马,他通过观察马在跑时的姿势和速度来推测出马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通过观察和判断可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9. 一箭双雕故事:古代有位神射手,他在打猎时一箭射中了两只飞鸟。
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标。
10.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旁边。
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
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100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一百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一百个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精选100个),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太公钓鱼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
”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
姜子牙看到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
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
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他。
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北面臣服于齐国。
100个成语故事打印版
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讲给孩子听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做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成语故事100首
成语故事100首1.守株待兔:源自《韩非子·五蠹》。
讲述的是宋国有个人偶然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农活,日复一日地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农田荒芜,却再也没等到兔子。
寓意不努力而想侥幸获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国有个人乘船时不小心将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剑落下的位置刻下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沿着记号下水找剑,但因为船已经移动,所以找不到剑。
这个故事比喻不懂得事物已发生变化,仍拘泥于旧观念、老办法处理问题。
3.亡羊补牢:源于《战国策·楚策四》。
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后及时修补羊圈的缺口,防止其他羊再丢失。
寓意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说的是众人分酒,决定每人画一条蛇,先画完者喝酒。
有个人率先完成,看到别人还未画完,便给自己的蛇画上了脚,结果蛇反而不像,酒也被后来画完蛇的人拿走。
寓意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5.狐假虎威:来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比喻仗势欺人或借别人的权势吓唬、欺骗他人。
6.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
井底的青蛙以为井口的世界就是全部,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
7.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讲述农民急切盼望稻谷快点长大,用手把稻苗一根根拔高,结果稻苗全都枯死了。
以此告诫人们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8.对牛弹琴:源自《牟子理惑论》。
指对着不懂音乐的牛弹奏美妙的曲子,比喻说话、做事情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的道理。
9.卧薪尝胆:记载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描述越王勾践为雪耻国辱,在床铺草堆以示艰苦生活,并常含苦胆警示自己不忘国仇家恨。
现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0.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
11.买椟还珠: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受人委托画了一幅生动的蛇。
画完后,他觉得自己的画虽然精美绝伦,但还是不够完美。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在蛇的四条腿上画上了四只鸟爪。
结果,这幅画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和神韵。
寓意:不该做过多无益之事,否则只会雪上加霜,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有个杞国人总是忧心忡忡,日夜担心着天空会倒下来。
有一天,他去了邻国,发现那里天空依旧高悬,于是他深受启发,终于理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寓意:不要过分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内心平静与工作效率。
3. 一石二鸟故事:有个人想要猎杀一对鸟儿,于是他想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将一块石头扔到树上,结果鸟儿因受惊而飞了起来,不幸被他抓住。
这个人得到了两只鸟儿,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标。
寓意:善于想象和创造,运用一些聪明的技巧,即可达成目的。
4. 掩耳盗铃故事:据传,古希腊有个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在大街上偷了一个铃铛,但不想别人听到自己的行踪,便手捂耳朵。
结果,人们看到他盗铃的举动,嘲笑他为掩耳盗铃。
寓意:逃避现实,掩盖真相是不可行的。
5. 三顾茅庐故事:古时候,刘备三番请诸葛亮入川草庐,最后才拜他为军师,取得了几次胜利。
此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寓意:只要经过三思而后行,最终可以得到成功。
尤其是在选择人才上,要经过细心推敲和多次考量,而不是随意决定。
6. 守株待兔故事:秦朝时期,有个农夫在一棵树下打盹,他梦到有一只肥美的兔子撞死在了一根树桩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树桩周围清理干净,每天坐在这里等待兔子的到来。
可是兔子并没有来,农夫成了笑柄。
寓意:不要依靠侥幸心理,而要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7. 画龙点睛故事:据说,中国著名诗人苏轼曾在为一幅龙画作书法点题时:“兽状虽倚仗风云,不意龙威出泥尘”。
由此可见,点睛之笔可以让画作更加形象生动。
寓意:微小的一笔可以影响整个作品,说明要细心、谨慎且专注于细节。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简单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简单1. 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2. 哄堂大笑:宋朝时期,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3. 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4. 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5. 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6. 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1、流芳百世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
”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该遗臭万年。
”【解释】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2、牧豕听经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承宫很小就成为孤儿,靠给别人放牧猪羊为生。
乡里徐子盛老师给数百个学生讲解《春秋经》,8岁的承宫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边放猪边听老师讲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设法请老师让他进教室听课,作为交换条件是为师生捡柴草。
【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
比喻求学努力。
3、杯弓蛇影成语故事“杯弓蛇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
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3、大材小用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
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
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
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
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
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
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
成语故事大全100
成语故事大全100成语故事大全1001. 画龙点睛很久以前,有一个画家,他画得非常好,画的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精美,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都是一绝。
但是他总是感觉这些画作少了点什么,就像缺了一个重要的部分一样。
有一天,他听闻一位老画家说:“画不要太过完美,可以在合适的地方点上一点,才会显得有生气。
”这个建议让画家非常感悟,他决定在自己的画作中进行实践。
于是他在自己的一张画作中点上了一只龙的眼睛,这幅画果然显得活灵活现。
2. 揠苗助长古代,有一位耐心的农夫,他在田地里种植稻子,但他觉得绿苗长得太慢,于是他就很急躁地在田地里跑来跑去,一边拔高稻子,一边加快播种速度。
最终,他失败了,没有一棵稻谷成长。
农夫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绿苗的生长需要自然规律,而不是人为的干涉。
3. 推门而入大约在清朝年间,有一位名叫王宜瑛的人,他在一家古董店里看到了一扇非常漂亮的木制古门,便想买下来。
但店主却告诉他这扇门不能卖,因为它是店家祖传下来的东西。
然而,王宜瑛并没有就此放弃,他竟然直接推门进了店铺抢走了门。
不久之后,他被捕并起诉,最终被判有罪。
这个成语就从他的故事中衍生出来。
4. 挑拨离间东周时,晋国大夫毛遂和齐国大夫谏官用计策来挑拨吴越两国之间的关系。
他们编造了一则x故事,谎言是吴国的国王打算攻打齐国,同时齐国的公主又私通了吴国的大臣。
吴越两国的关系因此而降温,齐国于是准备进攻吴国。
最后,吴越两国因此交恶,而齐国最终也因为这个计谋而一败涂地。
5. 画蛇添足古代有一个故事,一个农民捕了一条蛇,准备杀死它供自己食用。
他发现蛇身上缺了一只脚,于是他拿来画笔,在蛇身上绘制了一只脚。
最后,他杀死了这条蛇,但他却发现蛇身上画的那只脚实在太多余了。
6. 刻舟求剑战国时期,有两个人在划船时,一个人把他的剑掉进了河里。
诚实的人马上拿出他的刀把画在划船的船板上,他们划船向前航行时,他就不断地在水里寻找他失去的剑。
尽管刀刻在船板上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这位少年仍然始终将目光放在他失去的剑上,而不是在水中寻找新的剑。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出自东汉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做顾恺之的画家,他访问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看到那里的人们吃不饱饭。
于是他用一个板块画了一幅美丽的饼画,然后拿给当地的人看,并告诉他们可以吃这个画出来的饼,等他们饿得极其难受的时候。
人们刚开始并不相信,但是当他们实在等不下去时,就一起砸开了那幅画,发现里面竟然填满了好吃的食物。
2. 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明朝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鲁迅的地主。
他的家里有一只很厉害的鸡,它会打毒蛇。
有一天,鲁迅的仆人在饲养它的时候不小心错杀了一只鸡,鲁迅就把这个仆人公开处罚。
这个故事传开后,就演变成了“杀鸡儆猴”的寓言,用来警示人们不要想着捉弄别人。
3.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狐狸冒充老虎的故事。
一只狐狸看到了一只老虎的食物,于是它就开始冒充老虎,以配合自己抢食。
其他动物因为害怕老虎,就被狐狸骗过去了。
但是当一只老虎出现后,狐狸就变得很怯懦,然后就被揭穿了。
4. 大开眼界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小说《西游记》。
故事讲的是孙悟空和牛魔王比斗的情景。
在比斗的时候,孙悟空和牛魔王施展了许多厉害的招式,吓得旁观的人们瞪大了眼睛。
这个故事被套用到其他场合中,意味着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意想不到的事情。
5.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专门偷铃铛的小偷。
他偷到了一串铃铛后,为了不让别人听到声音,就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但是当别人指出他这样做毫无意义时,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的干扰没有任何用处。
6.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
一位老人的马蹦蹦跳跳地跑走了,他的邻居们都表示同情。
但是很快,这匹马却跑回来了,并且带回了一头美丽的骏马。
这时,邻居们都表示祝贺。
但是当老人试图骑这匹骏马时,他摔断了腿。
邻居们都又表示同情,但是很快来了一场战争,因为老人的儿子没有参军,所以老人和儿子都没有被连累。
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和孩子一起看吧
1、愚公移山【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2、夜郎自大【释义】“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典故】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
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如下:1、功败垂成成语故事东晋大将谢玄在叔叔谢安的指挥下取得了淝水大战的全面胜利,迫使前秦王苻坚逃回关中,谢玄乘胜追击,收复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就在北方快要统一的时候,东晋皇帝听信谗言令其收兵驻守淮阴。
统一北方未遂,人们感叹他是功败垂成。
【解释】垂:接近,快要。
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2、铜盘重肉成语故事北齐时期,杨愔,字遵彦,小时候特别懂得礼节,他家旁边有一个水果树,别的小孩争相去偷采水果,只有他不去。
他的父亲向人夸奖他,同时在家庭院落中特修一间房子让他住,同时用铜盘装丰盛的食物给他,并告诫其他孩子要向他学习。
【释义】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
引申指特殊恩宠。
3、分我杯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
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
【释义】羹:肉汁。
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
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4、志在四方成语故事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
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3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
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
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
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
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
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解释】:四方:天下。
立志于天下。
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5、文灿拒间成语故事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周文灿。
在父母和师长的教导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
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友爱笃甚。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
中华成语故事100个中华成语故事100个第一章:四字成语故事⒈衣冠禽兽:《诗经·小雅·鹤鸣》中的一句诗,意指身穿华丽衣冠的人还表现出禽兽的行为。
比喻外表光鲜但内心卑鄙。
⒉掌上明珠:源自《孟子·滕文公上》中的故事,比喻把女儿视为心爱的宝贝。
⒊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赵策一》中的典故,比喻思路敏捷的人预先想好了多种逃避困境的办法。
⒋画蛇添足: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的故事。
比喻做多余无益的事情。
⒌纸上谈兵:指只在纸面上、口头上谈论问题,没有实际行动,缺乏实践基础。
第二章:三字成语故事⒈春风化雨:比喻有温暖和教育作用的好言语。
⒉瓜田李下:比喻在别人犯罪的现场或附近活动,容易受到怀疑。
⒊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威势来压迫人。
⒋守株待兔:比喻不劳而获,只想靠机会而不愿自己去创造条件。
⒌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浪费口舌。
第三章:两字成语故事⒈春暖花开:形容春天天气温暖,百花盛开。
⒉花好月圆:形容夜晚的月亮又圆又亮,景色十分美好。
⒊鸟语花香:指春天的美好景色,形容环境优美,气氛宜人。
⒋月下老人:民间传说中主管姻缘的神仙,在月亮下指引人们的婚姻。
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愚昧无知的人不能了解高尚人物的抱负和追求。
第四章:常用的动物成语故事⒈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眼界狭小的人。
⒉黔驴技穷:比喻做事能力差,达不到要求,无法再进一步发展。
⒊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的人为了逃避灭顶之灾而不顾一切行动。
⒋豺狼当道:比喻社会上充斥着凶险而残暴的人,形势险恶。
⒌画龙点睛:比喻在文艺作品中用简练的笔法处理好关键的部分。
第五章:有关人物的成语故事⒈曾参杀母:古代史书《史记》中记载了曾参杀母的故事,表达了对忠孝的尊重和推崇。
⒉相柳眉梢愁杀人: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形容女子柳眉弯曲的样子愁苦可怜。
⒊文治武功:指在国家管理方面,既有善于教化人民的文化治理,又有能够让国家安稳的军事力量。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鸣锣开道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外篇》中,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齐宣王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他的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成语。
5.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
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
他曾经参加了自然科学的高考,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修的人说:“兵书五十有余,其事去矣,或云“见机则作”,或云“有调则应”,此实博闻强记,未必先智。
”9.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典故的由来是出自《战国策·赵策十三》。
赵王名国因叛亡被困,再三求援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援军不足,手中的援军不断增加,赵王见后差点伤心而亡,这便是拔苗助长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个常用的成语故事汇总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释]成:现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也作“成竹在胸”。
6、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
7、水滴石穿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
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提示]比喻虽然力量小,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难办到的事来。
也作“滴水穿石”。
8、百发百中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9、无价之宝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10、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11、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12、事半功倍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
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
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千载难逢唐朝时,韩愈因为反对将佛祖释加牟尼的遗骨供奉在皇宫中,被贬了官职。
后来,他向唐宪宗上了奏章,建议在东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还请求皇上让他参加这个仪式,说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
宪宗对他的奏章很满意,让他担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职。
[注释]载:年。
[提示]形容机会难得与可贵。
14、拔苗助长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
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
”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5、得过且过传说,五台山上曾经有一种鸟叫寒号鸟。
夏天是它们羽毛丰满的季节。
那时它们总是张开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么漂亮!”它们从不筑巢垒窝,只知道玩乐。
到了冬天,羽毛脱落,就不再美丽了。
晚上躲进石缝里被冻得发抖,白天出了太阳,它们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注释]且:暂且,不作长远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16、得意忘形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
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
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
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提示]本意为因高兴而忘掉一切。
现多形容浅薄的人得志,高兴得无法控制自己。
17、对牛弹琴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
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
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
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
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提示]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白费口舌。
也用于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8、狐假虎威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最优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3、四分五裂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
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
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
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
”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24、一鸣惊人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
”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25、一日千里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
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
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
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
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26、对症下药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
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
也作“对症用药”。
27、风吹草动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
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
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
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
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28、风雨同舟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
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
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
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注释]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团体共同渡过危难。
29、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
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
”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注释]负:背着。
荆:荆条。
[提示]比喻向人认错赔罪。
30、甘拜下风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
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
”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注释]甘:心甘情愿。
下风:风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别人,认为自己不如对方。
31、以貌取人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
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