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诗经》二首:静女 采薇》word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山东中职语文第二册第1单元 第2课《诗经》二首(带练习)

山东中职语文第二册第1单元 第2课《诗经》二首(带练习)

31
栏目导航
【解析】A 项,“共三百篇”应为 305 篇;C 项,“六艺经传皆 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 经书,“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 数六种学问和技能;D 项,“风”是各诸侯国的富有地方色彩的歌谣, “雅”是宫廷宴享乐歌。
32
【解析】A 项“靡”读 mǐ;B 项“邶”读 bèi;D 项“踟蹰”读
chíchú。
25
栏目导航
2.下列词语中没错别字的一项是 ( C )
A.风靡一时 望风披靡
靡日不思
生活靡烂
B.贻笑大方 心旷神怡
遗世独立
大快朵姬
C.独处一隅 踽踽而行
与人龃龉
满口龋齿
D.洵美且异 循私舞弊
以身殉职
因循守旧
【解析】A 项“生活靡烂”应为“生活糜烂”;B 项“大快朵姬”
栏目导航
7.(2018·高考考题)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C )
颜神山①中见桔 顾炎武
黄苞绿叶似荆南②,立雪凌寒性自甘。 但得灵均③长结伴,颜神山下即江潭④。 【注】①位于山东境内。②指湖北荆州一带。③屈原,字灵均,他曾写过 歌颂桔的诗。④指江南。 A.一、二句先描写了桔的姿容,后写出了桔的性情。 B.第三句诗人以桔的口吻,表达了与屈原为友的愿望。 C.诗人借咏桔抒发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D.本诗托物言志,意蕴丰富富有韵律美。
17
栏目导航
5.译文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 来,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 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 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诗经 静女》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 静女》练习题及答案

《诗经静女》练习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⑤,贻我彤管⑥。

彤管有炜⑦,说怿女美⑧。

自牧归荑⑨,洵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11),美人之贻(12)。

【注释】①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

②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③爱:“?”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

④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⑤娈(luán):面目姣好。

⑥贻(yí):赠。

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⑦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盛明貌。

⑧说(yuè)怿(yì):喜悦。

女(rǔ):汝,你,指彤管。

⑨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⑩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11)匪:非。

(12)贻:赠与。

一、文学常识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或称“”,共有篇。

《诗经》按、、分为三类。

《诗经》的主要部分是风,有国风。

《诗经》是中国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是《诗经》在艺术手法上的创造。

它们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

《诗经》语言以为主,朴实优美,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也不少篇章采用的艺术形式。

雅,分大、小雅。

为天子之乐,为诸侯之乐。

二、解释实词1.静女其姝静女:其姝:2.俟我于城隅俟:城隅:3.搔首踟蹰踟蹰:4.静女其娈娈:5.贻我彤管贻:6.彤管有炜彤管:炜:7.说怿女美说怿:8.自牧归荑牧:荑:9.洵美且异洵:三、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爱而不见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2.说怿女美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3.自牧归荑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4.匪女之为美 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四、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与“爱而不见”主语不相同的一句是()A.俟我于城隅 B.搔首踟蹰 C.自牧归荑 D.美人之贻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两句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A.重章叠句B.夸张C.对比D.对偶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试题及答案静女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采薇习题与答案

采薇习题与答案

采薇习题与答案采薇习题与答案《采薇》抚今追昔,百感交集,是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下面是采薇习题与答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犭严狁之故( )( ) 不遑启居( ) 我戍未定(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归聘(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即来之,则安之世外桃园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C.行道迟迟: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一、填空1、《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 ”)或“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 )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诗经》主要收集了(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3、《诗经》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故可以说《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 )传统。

4、《诗经》“六义”是指( )与赋比兴。

5、《采薇》是属于《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中( )部分的。

二、选择1.《诗经》的作者是( )A.贵族B.平民C. 各个阶层人士D. 士人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主要是根据( )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A.作者B.地域C.内容D.音乐3、《采薇》诗中没有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是( )A.对周天子的愤怒B.对战争的厌恶C.对和平的向往D.思乡自伤之情4、《诗经》收录了大致是( )时期的作品。

A、夏代B、先秦C、周初至春秋中叶D、东周5、下列几项与《采薇》中“薇”意义完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时间B.气节情志C.饮食D.音乐三、简答1、以你所熟悉的《诗经》篇章说一说什么是赋比兴。

静女 采薇 练习题

静女 采薇 练习题

静女采薇练习题
“静女采薇”是一首古老的民歌,通篇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田野中采集薇草的情景。

这首歌曲以其简洁、朴实的词句,描绘出自然景观与人物的和谐共生。

以下是对“静女采薇”歌词的练习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对这首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练习题一:主题揭示
1. “静女采薇”中的“静女”指的是什么人物?
2. 歌词中的“采薇”象征着什么含义?
3. 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练习题二:景物描写
1. “采薇采若辰兮,颉之野之春风。

”这里的“若辰”指的是什么?
2. 描述“春风”的词句有哪些?为什么春风如此重要?
3. 诗中描绘的“野”指的是什么地方?
练习题三:情感表达
1. 歌词中有哪些词句表达了女子的喜悦之情?
2. 描述女子的动作和态度的词句有哪些?
3. 歌词中有哪些词句展示了女子对自然的敬爱之情?
练习题四:意象隐喻
1.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这句词句中的“思君”是什么意象?
2. 歌词中的“流水”象征着什么意义?
3. 这首歌词通过怎样的意象隐喻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
练习题五:审美体验
1. “静女采薇”的歌词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你觉得这首歌词中有哪些词句特别出彩或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3. 这首歌词对你的思考或审美有何启发?
以上是对“静女采薇”歌词的练习题,希望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无声的旋律所展示的美丽画面。

【参考文档】静女阅读答案主要-word范文 (10页)

【参考文档】静女阅读答案主要-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静女阅读答案主要篇一:《诗经》两首练习题(答案)《诗经》两首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静女 练习题(答案)

静女 练习题(答案)

《静女》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

“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

“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

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

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5。

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中职语文《诗经二首》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中职语文《诗经二首》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五、背诵《静女》全诗及《采薇》的最后一个自然 段。
1.关. 关.睢鸠,在河之洲
用“关关”描摹雌雄两鸟轻快、话泼的 和鸣 。
2.忧心烈. 烈.,载饥载渴
用“烈烈”表现 内心忧思 的炽烈。
3.戎车既驾,四牡业. 业.
用“业业”形容战马高大雄健、 行列整齐 。
4.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
用“依依”描绘柳枝迎风披拂、柔软袅娜 的姿态。
5.行道迟. 迟.,载渴载饥
2.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3.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自牧、“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 是《采薇》中情景交融的诗句。读罢全诗,请你结合这些诗句 展开联想,并说说你脑海中浮现的戍卒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迟迟”形客士卒 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的情状。
三、学习《诗经》,必须反复诵读,在通读中加深理 解。《诗经》中多是四言诗,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 二”节拍,例如:“采薇/采微,薇亦/作止。”诵读下列诗 句,根据语感,用“/”线画出下面四字句的节拍。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十一 《诗经》二首
参考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学习古诗词,首先应能正确诵读诗词。正确诵 读诗词,首先要读准诗词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字、 通假字。如“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中的“见”便是通假字
,我们不能读.成"jiàn”。 读准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音,并
解释字义。
1.说. 怿女. 美

采薇练习带答案

采薇练习带答案

《采薇》练习11、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明确: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我戍.未定()象弭.鱼服()王事靡盬.()小人所腓.()靡使归聘.()四牡骙骙..()(二)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通假字岁亦莫.止()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犭严.狁孔棘.()(2)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岂不日.戒()(3)古今异义不遑启居..古义:今义:君子..所依古义:今义:小人..所腓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薇亦作.止()曰.归曰归()靡.室靡家()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孔.疚()今我来思.()(三)重点精讲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试赏析。

五、课后巩固练习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世外桃园即来之,则安之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候C.行道迟迟..迟迟:很晚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业业:高大的样子3、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 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C.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 小人所腓4、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采薇》习题及答案

《采薇》习题及答案

《采薇》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或“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诗经》主要收集了()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3、《诗经》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故可以说《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传统。

4、《诗经》“六义”是指()与赋比兴。

5、《采薇》是属于《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中()部分的。

二、选择1.《诗经》的作者是()A.贵族B.平民C. 各个阶层人士D. 士人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主要是根据()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A.作者B.地域C.内容D.音乐3、《采薇》诗中没有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是()A.对周天子的愤怒B.对战争的厌恶C.对和平的向往D.思乡自伤之情4、《诗经》收录了大致是()时期的作品。

A、夏代B、先秦C、周初至春秋中叶D、东周5、下列几项与《采薇》中“薇”意义完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A.时间B.气节情志C.饮食D.音乐三、简答1、以你所熟悉的《诗经》篇章说一说什么是赋比兴。

2、《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3、试分析《采薇》这首诗以“采薇”起兴的表达效果。

4、《采薇》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思想感情?5、《小雅·采薇》诗中怎样处理国与家关系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6、以《采薇》为例说一说《诗经》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1、晋人谢玄视《采薇》末章为“诗三百”中最佳的诗章, 此章何以具有如此的艺术魅力?2、清人王夫之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之语评《采薇》“杨柳依依”四句的艺术效果。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论述理由.一、填空1、诗;西汉2、西周3、现实主义4、风雅颂5、雅二、选择1C 2D 3A 4C 5D三、简答1、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02诗经二篇采薇静女练习

02诗经二篇采薇静女练习

02诗经二篇采薇静女练习第一篇:02诗经二篇采薇静女练习诗经二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诗经》在先秦叫做《诗》,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⑴“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有十五国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共160篇。

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⑵“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⑶“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

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就是()A、《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就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 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就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就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就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就是()A、题目“静女”,就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就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烽女美”的意思就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您更美。

D “自牧归美,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她的美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蜘踢”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就是赠彤管,还就是赠美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己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就是()A、《静女》就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怪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就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她的信物,实则表达了她对姑娘挚爱之情。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

“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采薇》习题及答案

《采薇》习题及答案

《采薇》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或“诗三百”,《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诗经》主要收集了()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3、《诗经》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故可以说《诗经》奠定了我国诗歌()传统。

4、《诗经》“六义”是指()与赋比兴。

5、《采薇》是属于《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中()部分的。

二、选择1.《诗经》的作者是()A.贵族B.平民C. 各个阶层人士D. 士人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主要是根据()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A.作者B.地域C.内容D.音乐3、《采薇》诗中没有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是()A.对周天子的愤怒B.对战争的厌恶C.对和平的向往D.思乡自伤之情4、《诗经》收录了大致是()时期的作品。

A、夏代B、先秦C、周初至春秋中叶D、东周5、下列几项与《采薇》中“薇”意义完全没有关系的一项是()A.时间B.气节情志C.饮食D.音乐三、简答1、以你所熟悉的《诗经》篇章说一说什么是赋比兴。

2、《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3、试分析《采薇》这首诗以“采薇”起兴的表达效果。

4、《采薇》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思想感情?5、《小雅·采薇》诗中怎样处理国与家关系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6、以《采薇》为例说一说《诗经》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1、晋人谢玄视《采薇》末章为“诗三百”中最佳的诗章, 此章何以具有如此的艺术魅力?2、清人王夫之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之语评《采薇》“杨柳依依”四句的艺术效果。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论述理由.一、填空1、诗;西汉2、西周3、现实主义4、风雅颂5、雅二、选择1C 2D 3A 4C 5D三、简答1、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采薇考试题目及答案

采薇考试题目及答案

采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采薇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D2. 采薇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描写自然风光B. 抒发离别之情C.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D. 描述战争的残酷答案:C3. 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薇”指的是什么?A. 一种植物B. 一种动物C. 一种食物D. 一种乐器答案:A4. 采薇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A. 诗人在旅途中所作B. 诗人在故乡所作C. 诗人在战乱中所作D. 诗人在宫廷中所作答案:C5. 采薇中“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惊讶答案:B6. 采薇这首诗歌的韵律特点是什么?A. 押韵B. 无韵C. 韵律不规则D. 韵律复杂答案:A7. 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柔止”中的“柔”指的是什么?A. 植物的柔软B. 诗人的柔情C. 诗人的软弱D. 诗人的温柔答案:A8. 采薇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A. 爱情B. 友情C. 思乡D. 战争答案:C9. 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刚止”中的“刚”指的是什么?A. 植物的坚硬B. 诗人的坚强C. 诗人的固执D. 诗人的刚烈答案:A10. 采薇这首诗歌的语言风格是什么?A. 华丽B. 平实C. 晦涩D. 简练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采薇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王维2. 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岁亦莫止3. 采薇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采薇”这一行为,表达了对______的思念。

答案:故乡4. 采薇中“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上一句是“______”。

答案:采薇采薇,薇亦刚止5. 采薇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______中所作。

答案:战乱6. 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柔止”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曰归曰归,岁亦阳止7. 采薇这首诗歌的韵律特点是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