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论文
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论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首先,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和哲学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活动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次,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从提出到逐步推行实施,也正在从实践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着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内容。
然后,生态自然观孕育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又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了生态自然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总之,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不可分割。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实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危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
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及消费方式、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发展观,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前途和命运。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后50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严重破坏和污染,并被一些生态学家、政治家称为20世纪人类犯下的三大愚蠢行为之一和“第三次世界大战”。
“地球日”发起人盖洛德·纳尔逊曾精辟说道:来自自然的威胁(生态危机)是比战争更为危险的挑战,从德国和日本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没有一个国家能从被毁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
50年代以后,世界环境相继出现”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物质扩散、人口爆炸、土壤侵蚀、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农业论文
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媒介生态学派与媒介环境学派及其名实之争两论在对学派称谓的辨析中,也辨析了各自的学术缘起,在学理资源的“认祖归宗”中进一步厘清了两者的不同。
媒介环境论论者批评媒介生态论者并不是一种对于北美学派的继承与推介,在引入MediaEcology(媒介环境学)概念之时,就没有真正地对其进行全面地介绍与阐释,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媒介生态进行了中国式的阐释和发挥。
其对于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阐述及其在中国的确立,没有起到真正廓清认识并加以推广的作用,并且在此后的研究与发展中,也并未与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通。
而媒介环境论本身则是从译介出发,在对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理论的梳理中确立的学派。
媒介环境学派的贡献在于,集中而大量地引入并译介了相关著作,从学派的历史、理论、应用三个领域,全面地介绍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界重新认识了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相关理论。
媒介环境学派是正宗的北美学派的中国代言。
他们汲取北美学派有益的学术思想,开拓思维,为中国学界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与角度。
媒介生态论论者早就对自己的学术缘起有清醒的认识,崔保国在2003年就提出“媒介生态学研究在我国的展开,来自于我国传播学者的自觉,不同于传播学研究那样是从海外引进。
尽管美国学者开展媒介生态研究和日本学者开展媒介环境研究要比我们早很多年,但似乎国内的媒介生态研究最初的展开与他们并没有什么渊源。
中国学者的媒介生态研究意识是原发的,而不是引进的,从一开始学者的关心就侧重在媒介的发展生存环境研究方面。
”在后来与媒介环境学派的厘清中,媒介生态论论者一直坚持认为,中国的媒介生态学是在传播学、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学科,并不是对北美MediaEcology的简单继承和推介,其研究意识是原发的,这是中国媒介生态论论者独树一帜所在。
3.对于研究向度的辨析。
加勒特·哈丁-环境生态论文
加勒特·哈丁-环境生态论文————————————————————————————————作者:————————————————————————————————日期:加勒特·哈丁-环境生态论文加勒特·哈丁加勒特·哈丁(1915.4.21—2003.9.14),美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
他曾经预言并警告过人口过剩的危险,于1968年在《科学》期刊发表了一篇探讨“公地悲剧”的著名文章,呼吁关注“由个人无辜的动作而造成对环境的损害”,是20世纪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论文之一。
公地悲剧理论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直到现在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另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哈丁人口理论。
哈丁于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主修专业为动物学。
1941年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微生物学的博士学位,1946年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担任人类生态学教授直到退休。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commons)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的社会陷阱。
这个概念起源于威廉?佛司特·洛伊在1833年讨论人口的著作中所使用的比喻。
1968年加勒特·哈丁在期刊science上将这个概念加以发表、延伸,称为“公地悲剧”。
他设置了一个情景:有这样一个牧场,所有牧民都能在牧场上自由放牧。
由于没有限制,每一个牧民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都会考虑增加放牧数量,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
但是,这个收益分为正效用与负效用。
正效用是牧民增加放牧数量带来的好处,即牧民通过出售他放牧的牲畜获得的经济利益,对该牧民来说这种正效用几乎是全部的。
但是由该牧民增加放牧数量所产生的过度放牧的后果即负效用,则要由依赖该牧场放牧的全体牧民来分担,但每个人承担的负效用只是牧民总量的一小部分,牧民越多,单个牧民所承担的负效用就越小。
综合对正负效用的考量,该牧场上每一个牧民都会不断增加自己的放牧数量来给自身带来利益。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环境生态学课程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王继宇学号: 201172136班级:作物(zyxw)S111学院:农学院课程:环境生态学指导教师:周建利二○一二年六月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揭示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然后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污染物的来源,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最后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
关键字:土壤污染重金属来源特点修复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普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三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公顷,1988年增加到666.7万公顷,1992年增加到1000万公顷。
目前,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已接近2000万公顷,约耕地面积的1/5。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10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1]。
据农业部环监测系统近年的调查,我国24个省(市)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经济发展快地区的320个重点污染区中,污染超标的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为60.6万公顷,占调查总面积的20%。
其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总面积的80%以上,尤其是Pb、Cd、Hg、Cu及其复合污染最为突出。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较普遍,污染面积近1000万公顷,其次是Pb、Zn、Cu、Hg等。
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
据粗略统计,过去50年中,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Cd达到2.2万吨、Cu 93.9万吨、Pb78.3万吨、Zn13.5 万吨。
其中有相当部分进入了土壤,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2]。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
《环境生物学》论文 - 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
环境生态学的进展与展望摘要:通过简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解决生态问题,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它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关注。
本文对现阶段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总结了现在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环境生态学研究方向。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物监测生物净化保护生态学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1]。
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是环境的改造者。
人口的增加使得人类的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继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依赖环境到利用环境,再到改造环境,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环境问题分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人类向自然环境过度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有毒物质污染等,另一类是因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而引起的生态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缺乏等。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人类社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时,人类采取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并没有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正常功能,因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不严重,没有危害到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社会处于工业文明阶段时,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
例如18世纪后半叶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污水、废气、废渣,这个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环境污染,但当时的环境污染还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19世纪30年代以后,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个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是生态破坏,原因是大规模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其自净能力和恢复能力。
生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论文
生态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逐渐严重,以致威胁到人类以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生态建设“这一词眼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城市建设如今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
一、生态工业生态工业(ecological industry)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
世界生态工业园典范全球产业生态学者最常引用的生态工业园区原型典范,是位于丹麦卡伦堡(Kalundborg)的发展案例。
它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已经稳定运行了30多年。
它位于哥本哈根市以西100公里处,全市人口仅一万九千人。
在那里一群公司使用彼此废弃物作为对于本身制造所需原辅材料。
该地区的产业共生关系演变过程,是一种自发、缓慢演化而成的。
而这些企业之间以及与社区间的物质与能源交换网络,已沿着距哥本哈根西边75英哩处海岸地区发展成为一小型产业共生网络。
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它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为核心工业。
电厂给制药厂供应高温蒸汽,给居民供热,给大棚供应中低温循环热水生产绿色蔬菜,余热流到水池中用于养鱼,实现了热能的多级使用。
同样,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和筑路,脱硫石膏用来造石膏板等。
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建立了”纸浆—造纸”、”肥料—水泥”和“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联合体,既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特点教学改革论文
《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的特点与教学改革探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550001)作者简介:李秋华,男,(1977-),博士,副教授,从事环境生态学教学和科研.【摘要】通过对全校公选课《环境生态学》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旨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提高公选课《环境生态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特点;实践能力characteristics and reform practical on the imcompulsory course”environmental ecology”li qiuhua(key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f mountainous area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abstract】curriculum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compulsory course”environmental ecology”are analyzed.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so on are explored according to curriculum and studentscharacteristics. aim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stimulate to innovate the ability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of the imcompulsory course.【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cology; characteristic; practical ability【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4-02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蓝藻水华与赤潮、重金属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相继出现,并呈恶化趋势,全球环境生态问题倍受关注,加强环境生态教育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
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子作用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子作用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任课教师姓名:梅再美研究生姓名:张强学号:4201420000480年级:2014专业:环境工程学院(部、所):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任课教师评分:2014年12月19日蚯蚓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子作用摘要:蚯蚓能够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影响。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又是调节者,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1)对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的影响;(2)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3)与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相互作用。
蚯蚓活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受蚯蚓生态类群、种群大小、植被、母岩、气候、时间尺度以及土地利用历史的综合控制。
蚯蚓外来种入侵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蚯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影响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土壤本身的复杂性,蚯蚓自然历史和生物地理学知识的缺乏,野外控制蚯蚓群落方法的滞后等都限制了蚯蚓生态学的发展。
其他新技术如研究养分循环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和揭示土壤微结构的图像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是蚯蚓生态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蚯蚓,生态功能,蚯蚓生态类群,蚯蚓入侵蚯蚓属于寡毛纲后孔寡毛目,全球已记录的陆栖蚯蚓有12科,181属,4,000种,中国已记录的有9科28属306种。
人类仅仅对其中的大约40种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功能有过不同程度的研究。
世界上大多数生态系统中都有蚯蚓存在,但海洋是蚯蚓的天然屏障,沙漠区和终年冰雪区也很少见。
依蚯蚓的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蚯蚓一般被分为3种生态类群,即表栖类、内栖类和深栖类,不同生态类群的食性和习性迥异。
内栖类又常被分为多腐殖质类、中腐殖质类、贫腐殖质类和内—深土栖类等。
三种生态类群并没有明显的分类学上的界限,经常有一些过渡类型出现,如表—内栖类和表—深栖类。
环境工程本科生论文
环境工程本科生论文环境工程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以及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成为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工程本科生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工程本科生论文篇1浅谈新时期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问题一、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概念简析环境工程是一项科学技术,主要是对防治环境的污染的研究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
环境工程与生态学以及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环境工程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学科领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它主要的核心就是治理环境污染源。
一八五四年,周密调查了在英国发生的霍乱疫情,发现成疫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水井被患者的粪便所污染。
因此,对饮用水进行了相应的过滤与消毒,有效的控制了水媒病的发生。
所以,卫生工程与公共卫生工程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垃圾处理以及水分析等。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以后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数量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数量,环境还是可以保持正常的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也能维持住平衡,我们把这个污染物量称之为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对于环境的质量与环境的本身的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巨增,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冲击与破坏,人体的健康与生活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且已超过了卫生一词,卫生工程也被改称之环境工程。
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最好途径,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就是工业造成的污染,其中一些废气、废水以及废渣中的原材料或副产品都是不能利用的。
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途径就是在工业的生产管理方面不断的加强,政府方面把相应的经济措施运用起来,使工业革命新技术得到促进。
但是,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环境工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保护生态环境
现状分析
我国生态环境承受着日益加剧的压力,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
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野生动植物受到威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健康的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
将受到严重影响。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美好的地球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的路径
加强环境治理
要加强环境治理,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
护政策和法规,加大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推动绿色发展
要推动绿色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促进
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弘扬生态文明
要弘扬生态文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
源的良好氛围,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构建生态文明。
政府要加强环境治理,企业要承担环境责任,社会组织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个人要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做到人人都是环保行动者。
结语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努力奋斗。
只有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环境生态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引言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包括气候变化、陆地利用变化、物种灭绝等。
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成为当前环境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讨论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融合了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它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物种的适应性、种群的动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
环境生态学通过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种群和生态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物种的分布与丰度、种群的增长与消亡、能量与物质的流动等生态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策略。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其中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空间格局,而生态系统的功能则体现了其对环境的利用和响应能力。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如何影响其功能,并探讨了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这些研究对于预测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过程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和物质的流动等基本生态现象。
环境生态学研究了这些生态过程的机制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是生态系统向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了解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
环境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生态学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探讨
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探讨摘要:本论文以生态哲学视角为框架,探讨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
论文分析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哲学的关系,强调了生态学、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互联依存性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和实践。
关键词:生态哲学、环境保护、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全球生态环境正面临巨大挑战。
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过于人类中心,忽视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们需要借助生态哲学这一综合性的视角,重新思考和评估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方法。
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从生态哲学的视角出发,构建全面的环境保护理念,并提供可行的政策和实践方案。
一、生态哲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行为方式。
环境保护作为生态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与之密切相关。
生态哲学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可以从哲学、伦理和道德的角度审视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生态哲学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作用性。
它强调了人类作为地球共同居民的身份,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生态哲学试图解决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探索人类应当如何对待和保护环境。
生态哲学倡导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它认为,人类不应把自然世界仅仅视为资源的利用对象,而应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生物和自然物质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权利。
生态哲学主张人类应当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平衡人类的需求与自然的生态系统。
使用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理解环境保护能够使我们更加综合地考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超越短期利益和单一的经济考量。
它提供了在道德和伦理层面上评估环境行动的工具,引导人们在环境保护实践中权衡各种利益和价值观。
二、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论文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已经变得密不可分。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首先,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都是基于人类社会系统的研究,关注人类与周围环境和经济的关系。
环境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互相裹挟,相互依存。
因此,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已成为重要的跨学科领域。
通过对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更好地为制定环境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其次,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强调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对环境资源的使用、保护和管理。
环境经济学将环境问题转化为经济问题,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
以碳交易为例,企业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需要购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指标来弥补自身排放产生的环境损害。
这种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使得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关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生态经济学是一种以自然经济系统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要求经济活动要有益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
这种理论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如何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找到一种适当的平衡,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探究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并创建一种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体系。
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出现为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互影响,积极探索出解决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新途径,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然环境材料结业论文生态环境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材料与可持续发展姓名:班级:学号:日期:内容提要:目前的社会是个讲求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关于资源节约的话题,首当其冲会想到的是材料的发展应用,本文从当前热门的生态环境材料的发展规律及它的发展对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影响角度强有力论述了生态环境材料不可动摇的发展地位。
关键词:生态环境材料,可持续发展,3R 原则,环境协调性设计。
材料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我们需要材料。
然而,一些传统材料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问题。
保护环境、可持续续发展的观念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所致力推动的。
这种观念不会是短暂的,而是随着时间日趋重要,因为它关系着你我的未来。
因此,无论是产品制造商还是城市建设者,唯有在一开始使用“对”的材料,才会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终效果关于生态环境材料: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客观现实要求人类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和评价人类过去在材料研究、材料开发、材料使用和材料回收等方面的行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生态环境材料的概念应运而生。
“生态环境材料”是由日本学者山本良一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代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一种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是指资源、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甚至能够改善环境。
目前生态环境材料主要包括:环境相容材料,环境降解材料,环境工程材料.生态环境材料与量大面广的传统材料是不可分离的,通过对现有传统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创新,以实现材料生产、使用和回收的环境协调性,是生态环境材料发展的重要内容。
换而言之,生态环境材料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
我们之所以强调它并非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也并不是排它性的新材料体系,主要是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可以被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环境科学论文(5篇)
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相对较新的专业,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完善到位。
自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以来,各种类型的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他们大都集中在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及其他专业高校、职业院校、师范院校。
各种不同的院校在开设这一专业中,其课程设置也不同。
综合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建筑类课程为主,结合艺术类课程的基础训练来支配相关的课程,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课程以室内设计为主,相应增加景观设计和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的课程,也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高职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注意社会的有用性,因此,各类学校中的环境设计学科专业的课程是把建筑学、园林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平面设计、造型基础设计交融在一起,涵盖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建筑学科等多学科内容。
2021年改革之后,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课程设置现在许多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往往还是沿用2021以前的环境设计课程设置,做出的改动也只是简洁的拆分课程,增加授课时间。
详细体现在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没有更多的完善课程体系,使同学不能够用心于重点的关键课程,以至于贪多嚼不烂,不利于学问的消化汲取。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上照旧是多传授设计理论等基本学问和设计方法,不注意详细实施当中消失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突况的应对等实际问题,没有把所学学问系统的联系应用于实践中。
另外,有些学校还停留在装饰、工艺美术的层面,在大一阶段没有把培育同学的创新和专业设计思路放在首位。
有的学校在培育同学的综合素养方面还处于原始的等待自我觉悟状态,也没有仔细的下功夫启发。
因此授课范围的广度、教学的实践性和同学的自由度等等方面得不到保证,于是同学设计出来作品的创意性也大打折扣。
3、同学和社会的联系由于各种各样的缘由,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学校没有准时有效的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造成毕业出来的同学动手力量较差,自主学习动机不强等一些问题,在毕业之后给他们自己和所在单位造成麻烦,也影响了同学自己将来在环境设计行业中的进展。
生态学导论论文
生活环境与生态学摘要:生活在上海,一个工商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应该来说是相当高的。
但是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所居住的生态环境也在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
就我所居住的奉贤算是上海的郊区了,比起市区或许发展的不那么快,但是就在我的记忆中,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
以下,我将对我所居住的奉贤地区的几个生态环境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评述。
关键词:生态、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1.农业耕地明显减少,水泥厂房取而代之。
很清楚的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吧。
那个时候,每次回乡下,到处在田野里可以看到有很明显的时令特色的田园风光,粉红色的桃花林,一片嫩黄色的油菜田,亦或是绿油油的稻田……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上初中的时候,就碰上了什么拆迁的,把老房子拆了,农田铲平了,盖起了大马路和各色厂房,种上了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
表面上看是郊区总算得到了发展,其次发展后给当的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貌似这些发展的决策者只注意到了眼前的利益,只明白了“发展是硬道理”,却忽略了“可持续发展”,在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里,为什么就不能留下一片自然地生态区域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有不同的自然带之划分;而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环境,又与一定是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带。
因此,作为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结合的农业生产,其开发经营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也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
也就说,农业经营方式与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否相适应、和谐,这是最终是否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或生态问题之大小的关键。
于此同时,我想到了崇明县,本来是一个小岛,要出去一次完全靠轮渡,去年10月31日,长江隧桥通车后,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加,据说那里一个月旅游人数的总数达到了以往一年的人数,经济可能一下子上去了,可是,很多后续的问题也同时爆发了出来,游客的吃饭成了问题,上厕所也成了问题,据说,那里一下子多出了许多的垃圾,有游客本来是去看崇明东滩自然生态保护区里的候鸟的,结果跑到那里哪有是么候鸟啊,只有人啦……2.燕子不再南飞,许多物种正在急剧锐减或者消失小的时候,我记得我家阳台上是有燕子窝的,春天天趣开始暖和的时候,经常看到样子在筑巢,偶尔在空中低旋。
环境工程本科论文(5篇)
环境工程本科论文(5篇)环境工程本科论文(5篇)环境工程本科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进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
经过20多年的进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环境工程学科不仅讨论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讨论自然资源的爱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
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进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育方案注意于对同学工程思维和设计力量的培育。
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预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育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高校,肯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支配在第七学期末开头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同学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终一道防线。
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同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学问,培育提高同学综合应用所学学问、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讨论的力量;2.培育同学树立正确的设计和讨论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同学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试验讨论、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育的特别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支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盼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供应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思考论文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思考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相继出现,并呈恶化趋势,加强环境教育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为适应形势,强化环境教育,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很多高校开设了环境保护及其相关课程,《环境生态学》即是其中课程之一。
文章就是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进行思考。
一、适当采用学生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为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动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仅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学生布置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然后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做出幻灯片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随机轮讲、学生互相提问展开讨论、老师给予针对性的点评。
通过互动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到主动的“我要学”,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学在现代教学工具的选择方面,注重多种教学工具的合理应用和搭配,包括照片、影音、视频、三维动画课件、记录片、p p t 等多种方式,进行现代教学工具的合理选择利用。
例如在讲解到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这一内容,由于涉及到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这章的主要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内容不易理解。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共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共10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一): 城市化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我这有个不是城市化的.生态文明一直都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生存,生产的条件.和蔼可亲,美丽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人类的一员,我们坚持以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为一个梦寐以求,美丽的目标.这几年,我们一直向着这个目标所努力,可是因为人们滥砍伐树木,不知有多少的小鸟无家可归,不知有多少的地区因为没有树木挡风沙而不断黄沙连连;可是因为人们无节制的浪费水,不知有多少清澈的小河失去了躯体,变成了干巴巴的土地,也不知有多少小鱼因为失去了家园而死在了干巴巴的土地上;可是因为泥土,砖瓦覆盖的烟囱喷出有毒的气体,以往那个令人怀念的,蔚蓝的,清新的天空被抹上了一层总是掉不下去的“黑纱”,那些带着各种香甜气味的空气也变得无影无踪;可是因为一片一片,一堆一堆的白色塑料袋,飘在了树枝上,飘在了草地上………不知有多少外国游人摇着头,离开了只剩下一群面色尴尬的人的旅游景点;可是因为多少双伸向小动物的“魔爪”,不知有多少小动物因为失去家人而默默流泪,不知有多少动物学家因为世界上仅剩下的几万种动物而不断摇头;可是因为人类没完没了的向大自然索取一切,不知大自然是如何惩罚贪婪的人类,不知地球是如何数着自己剩下的年岁而叹气;因为人类随意破坏我们的家园,违反了自然规律,不知电视上出现了多少幕令人掉泪的场景,不知地球是如何大发雷霆,用各种自然灾害来惩罚贪婪,无知的人类…………..如果把无限,未知的宇宙空间比做一片大海,那么地球就是这片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孤孤单单的,唯一一条载有几亿人生命的航船.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驾驶它的钥匙,驾驶它的资格,作为一名合格的乘客,我们要齐心协力帮助这艘船,不管前方的海啸多么猛烈,不管前方是冰山还是土地,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做到一切!如果当船漏水了,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可能你们会说,什么草木葱茏,什么绿树成荫,什么鸟语花香,什么空气清新,一切都只是一个遥远的幻想而已了吧!不,朋友,难道你已经放弃了对地球的一切希望难道你已经放弃了对人类的一切希望难道你已经打算松开地球母亲那双温暖的手难道你已经放弃了那双驾驶这艘船的钥匙,将它彻底抛入了那片海中吗是的,虽然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只是一个不可实现的幻想,但是我要否决你.我始终相信,就算地球已经崩溃,我还是依然相信,它给了我们一切;即使人类已经灭亡,但我还是依然相信,人类的故事会变成一粒种子,深深扎下结实的根;即使地球母亲那双温暖的手再也牵不住我们的手,但是我会牢牢抓住她的手;即使人类全部放弃了那把钥匙,但是我会保管好我的钥匙;即使你已经不再相信任何和你有关的东西,那你可以等待地球灭亡的那天,但我会告诉你,我不会等待地球灭亡的那天,因为没有那天!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能告诉你们,这个无限的宇宙空间,已经没有我们的第二个地球了.倡导生态文明,健康绿色,无水,空气,白色污染,就是要掌握好全人类手中那根细细的“生命线”.总有一天,当人类不再相信地球,不再握紧那根生命线,而是等待死亡,那根线,总会被人剪断.但是,总有一天,全人类鼓起了信心,减少了一切污染,勤劳的保护地球,那根生命线,我相信,你们也相信,那根线,会越变越粗,每一次发出的摩擦声就是对灭亡的挑战.长江黄河,哺育我们的母亲河,而现在,不知黄河底积累了多少黄沙,真不愧是“黄河”了,以往那个总是笑着迎接我们的母亲河,如今却变得愁闷不堪,还总是默默的流泪,她还爱着炎黄子孙;芝塔龙河,那个蓝色的河,是多久以前的样子了从此,那个美丽的河,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了满堆满堆的垃圾.即使大家再怎么呼唤她,清理她,她依然还在沉睡者;亚穆纳河,印度首都新德里58%的垃圾废物都倾倒在亚穆纳河里.政府虽然开出了1700亿卢比的河流治理费用,可是她那面目全非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变,大家这才意识到她有多重要;孟加拉共和国伯利康加河是城市的主要河流,如今,水中的生物,死的死,逃的逃,水中生物早已荡然无存.前来参观她美丽的一面的游客不禁大吃一惊;马里劳河处处可见塑料包装袋,橡胶拖鞋,香蕉树干,被河水泡到臃肿的腐烂的动物尸体……如此可怕的情景让世人吃了不少惊,从此那么美丽的马里劳河真的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吗………..爱护地球,保护地球.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还是一个需要实际行动来证明的目标.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吧!修改一下可以么求分!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二): 关于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论文 2023字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全面展开分析的论述,要归纳和总结出论点,用理论知识和实际事例进行论证说明.求,急.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论文That"s OK!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三):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十八大报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重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所谓生态文明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3、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4、如何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5、具体抓好四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度规范.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四):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据《中国青年报》XX年11月13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总的看,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卓著,城乡人民对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是满意的,但对环境恶化,则反映相当强烈.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应当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加强生态道德立法,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转变消费观念,倡导适合国情的合理适度消费;还要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并把生态道德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以收相互促进、事半功倍之效.最后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是多么迫切、紧要!其潜力又是多么巨大!如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在行动上切切实实这么做了,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优化、环境保护,岂不可以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五): 谁有关于生态文明的文章啊给我一篇急~我的题目是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怎么写啊给点建议或文章啊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科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低位;同时,我国的资源和人口分布呈逆相关,许多资源分布在人口稀疏、环境恶劣且难以开发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资源却较为稀缺,人均可利用资源相对匮乏.这些现实的情况,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走资源消耗型之路,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过度消耗资源和深度环境污染的代价.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创造一美元的产值,能耗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因此,在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强调在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地处理地区间、城乡间、经济与社会间、人与自然间、国外与国内间的关系.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也是一种按生态系统规律引导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观,要贯彻好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教育,使全体公民以生态价值指导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其次,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铸造绿色科技体系,实现科技的生态价值取向;再次,要把绿色科技引入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绿色科技,是引导生态意识进入生产系统,从而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两难问题的桥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要发展绿色科技,就要正确认识理解绿色科技,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第一,绿色科技要求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科学技术活动均要符合生态化的方向.生态价值观是从事科技工作的基本观念,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要在科研活动中恪守这一信念.也就是说,在发展农业、牧业、冶金、建筑、化工、交通、制造等行业的科学技术时,既要看到其经济价值,又要看到其生态效果,竭力排除有经济价值却无生态学意义的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的滥用.第二,绿色科技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是有益于保护和合理应用生态资源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技,即危害生态环境的因素已经存在,发展这类科技的目的是抑制和减少其危害,如治沙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医疗技术等;二是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技术,如稀有资源替代技术、多功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研制开发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小流域生态治理技术等.第三,生物科技已成为绿色科技的主体.主要有生物高科技,如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为基础的医学、制药、农业等高科技;传统生物科技,如围绕农、林、牧及其产品的育种、种植、保护、提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生物科技作为绿色科技的主体,已成为21世纪科技的重点学科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以生物高科技为基础的农业、环保、材料、能源和制药业等领域也受到我国学术界许多学者的关注.由此可见,发展绿色科技,建立绿色产业体系,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经济社会规律作用使然.来源:南方网作者:凌子平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六):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广大群众心中.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据《中国青年报》XX年11月13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事实说明,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总的看,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卓著,城乡人民对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是满意的,但对环境恶化,则反映相当强烈.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然而,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亟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我国是具有悠久生态道德文化与伦理传统的国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就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生态道德文化教育,是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应当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加强生态道德立法,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转变消费观念,倡导适合国情的合理适度消费;还要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并把生态道德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以收相互促进、事半功倍之效.最后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是多么迫切、紧要!其潜力又是多么巨大!如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在行动上切切实实这么做了,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优化、环境保护,岂不可以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七): 怎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概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中国已经出台了很多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包括“绿色GDP”、“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等。但是这些政策和法规在省市自治区等地方层面的执行状况却让人担心。一些高污染的行业虽然遭到中央政府的明令禁止,但是地方保护主义却让这些行业仍然嚣张地存在。另外,中国的公众对于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没有太高的参与意识和权力。因此,赋予环境保护部门独立的监督权和将公众意见有效采纳进来是中国改善环境现状的根本。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文明形态,需要新的伦理体系的支撑。环境伦理作为当代生态危机和环境革命的产物,是自然界发展到人类历史阶段,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完善而爆发的人类伦理观念的一场革命,其本质是尊重生命、善待自然。因此,生态文明伦理体系的构建,在环境伦理学看来,就是必须紧紧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中心,建立适应生态文明的道德原则体系,即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目标体系、生态道德内容体系和生态道德实施体系,以及生态道德评价体系。在合理的生态文明的伦理体系支持下,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调整生态行为,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中国环境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更已经影响到了每位公民的生活乃至生存。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环境所造成的经济代价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2008年6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比较清晰地描述了中国目前的大体环境局势。报告指出:接近40%的中型城市的空气质量属于三级,即其污染程度可能导致易感人群和健康人群出现症状或者加剧某些疾病的恶化。在检测的500个城市中,超过一半出现酸雨。中国197条河流中只有不到一半可以用作饮用、游泳或养殖。七大水系中的五条被归为重度污染。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状态。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种道德关系,是指人要以道德来制约人的生态行为在获取物质生活资料时,不致破坏生态环境而危害人类本身。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制定人类的道德规范,寻求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社会约束与评价机制。
生态文明的道德评价标准,总体上说,凡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的行为便是善的,凡是有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的行为便是恶的。当然,自觉遵守环境法应当是生态文明的底线伦理标准,明确规定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积极践行生态伦理的行为可以容许有多种境界。其中最高境界就是“生态慎独”,即不管在何时何地,不管有无监督,总是以生态道德规范自己,自觉兼顾人的利益和生态利益,自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繁荣,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尽心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
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对资源的高度消耗的基础上。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指出:中国的煤炭消耗为全球总量的38%。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木和热带木材进口国。然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加工厂”,这些资源经过在中国的加工,然后出口到世界各个角落,而将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留在了中国。
环境生态学论文
摘要:环境生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互交织攀升的状态。环境生态学理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为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保证。而我国政府正在加紧建设生态社会,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体制。
唤醒民众生态意识的方式主要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宣教工作,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如,在全社会发起生态文明的理论讨论,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内涵;制作一系列的宣传画册,给民众以视觉和知识上的冲击,认识到以往对待自然的无理与粗暴,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并实现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自觉转型;开展生态文明宣传研究,加强宣教队伍的建设,避免宣教工作的盲目性与延迟性。如果中国13亿民众具有了生态意识,认识到自然的价值与权利,明白人类应对自然界承担相应的保护义务,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就有了可能,同时也才有可能实现人的生态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