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福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福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师生版)文言文阅读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节选自《论语·雍也篇》)文本二:冠者,所以别成人也。
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故君子成人必冠带以行事,弃幼少嬉戏惰慢之心,而衎衎于进德修业之志。
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
内心修德,外被礼文,所以成显令之名也。
是故皮弁素积,百王不易.。
既以修德,又以正容。
孔子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不亦威而不猛乎?”成王将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曰:“达而勿多也。
”祝雍曰:“使王近于民,远于佞,啬于时,惠于财,任贤使能。
”于此始成之时,祝辞四加而后退。
公冠,自以为主,卿为宾,飨之以三献之礼,公始加玄端与皮弁,皆必朝服..玄冕,四加。
诸侯太子、庶子冠,公为主,其礼与士同。
冠于祖庙,曰:“令月吉日,加子元服。
去尔幼志,顺尔成德。
”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
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
”孔子去,子桑伯子门人不说,曰:“何为见孔子乎?”曰:“其质美而文繁,吾欲说而去其文。
”故曰:文质修者,谓之君子;有质而无文,谓之易野。
子桑伯子易野,欲同人道于牛马,故仲弓(冉雍)曰“太简”。
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天下为.无道。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力能讨之,讨之可也。
(仲弓)问子桑伯子于孔子,孔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道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节选自刘向《说苑·修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B.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C.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D.修德束躬/以自申饬/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厉其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指容易、不费力,与《〈老子〉四章》中“其未兆易谋”的易词义相同B.朝服,指穿朝服,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用法相同。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共18分)(一)庄氏二子字说庄氏有二子。
其伯曰文美,予字之曰德实。
其仲曰文华,予字之曰德诚。
且告之曰:文太美则饰,太华则浮。
浮饰相与,敝之极也,今之时则.然矣。
欲文之美,莫若德之实;欲文之华,莫若德之诚。
以文为文,莫若以质为文,质之所为生文者无尽也。
衣不鲜好,可以常服;食不甘珍,可以常飧.。
闻之长老言,洪武间,民不粱肉,闾阎无文采,女至笄而不饰,宴客者不兼味,室无高垣,茅舍邻比,强不暴弱。
不及二百年,其存者有几也?予少之时所闻所见,今又不知其几变也!人之有欲,何所底止?相夸相胜,莫知其已。
负贩之徒,道而遇华衣者,则目睨视,啧啧叹不已。
东邻之子食美食,西邻之子,从其母而啼。
婚姻聘好,酒食宴召,送往迎来,不问家之有无,曰:吾惧为人笑也。
文之敝至于是乎!非独吾吴,天下犹是也。
庄氏居吾里中,独以朴素自好。
德实、德诚皆以敦厚为人所信爱。
此殆流风末俗所浸灌而未及者。
其.可不深自爱惜,以即其所谓实,而勿事于饰;求其所谓诚,而勿事于浮!礼失而求之野,吾犹有望.也。
(二)怀竹说夏太常风流雅韵,寄于楮墨间。
意之所至,挥洒所及,有不自知。
虽为好事者所珍袭.,然不足以为太常重。
盖太常非命于竹者也,适也。
而其子孙怀之者,非囿于竹者也,情也。
然予有进.于是焉。
子孙之身,即祖宗之身也。
竹犹怀之,而况其身乎?凡人作事无法,浪言苟行。
此心漫然,任其所之,皆由于无所怀之故。
知所.怀也,则竦息顾虑,择地而蹈。
被发跣袒而号于市,人谓之狂;俄而缨冠振履,揖让进退,人即以为儒者。
在乎怀与不怀之间也。
为太常子孙者,必慎而言,顾而行,深自贵籍。
若持重宝焉.,惟恐失之,斯善怀矣。
苟徒出于一时感动,俄而忘之,注意于残楮败墨间,而失其所以重,非君子所谓孝思也。
予祖母,实太常之孙女,玄孙焕[1],与予为表弟,以“怀竹”自命,予故勖之如此云。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隐居士谢逸①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②,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③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后隐居乡间。
②青眼:正眼相看,意为对人重视。
③襄阳耆旧:泛指襄阳隐士。
④庞公:即东汉庞德公,居襄阳岘山,足不入州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先生择清幽而居,可见已无封侯之图,开篇隐含对隐居士绝意仕进的赞颂。
B. 本诗数量词有表现力,如“几千卷”言藏书之富,“三十秋”言治学之勤。
C. 虽然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多汲汲于功名富贵,隐居士并不欣赏。
D. 全诗多方面展现了隐居士风采,巧用典故,融议论又寄感慨,直接而贴切。
16. 有评论家认为,尾联中“苦”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①,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②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①传说宝剑落到水里,用普通灯光在水中照明不行,只有用犀牛角点燃在水中才不致被熄灭。
②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
15.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倚天万里须长剑”用倒装笔法和夸张手法,表达出诗人渴望用万里倚天长剑驱除占踞西北中原的金人,豪情壮志,扑面而来,词境豪壮。
B. “人言”紧扣双溪楼引出双剑落水的传说,“我觉”写出高山阻隔而来的飕飕寒意,“怕”“怒”“惨”三字相承,从静止转而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
语言文字运用Ⅰ:江苏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江苏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语言文字运用Ⅰ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具有乡村特色的教学课程,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乡土性是乡村教育的文化底色。
作为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广大农村地区有着____的乡土文化。
乡土手艺、民俗礼仪、民居建筑等等,包含民间的创造智慧,维系和凝聚着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
这些特色乡土文化,本身就是乡村教育发展的____。
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土文化滋养乡村教育,可以有效增加乡村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
我国地域辽阔,乡村风貌、乡土文化各具特色。
这决定了乡村教育要多关注本土文化生态。
在设计课程时,乡村学校不妨____,将本地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社会文化知识,气候、动物、植物等自然文化知识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与乡村的文化联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场景、山林田野自然景观等教学资源,搭建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教学场景,开展体验、参与、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____中培厚学生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源远流长奇珍异宝因地制宜耳濡目染B.源源不绝奇珍异宝就地取材潜移默化C.源源不绝无价之宝就地取材耳濡目染D.源远流长无价之宝因地制宜潜移默化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为了弘扬乡土文化,培厚学生对乡村的文化认同感,复兴学校打算开设“乡村特色课程”,现诚挚邀请你为该校提供一则课程设计方案。
要求结合材料,写出设计宗旨;参考当地乡土文化,写出课程名称,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文字运用Ⅰ:湖北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湖北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师生版)语言文字运用Ⅰ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虽然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让亿万人民______,焦裕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
焦裕禄同志到兰考,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去为人民谋利益。
他始终与老百姓心心相印,②,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都要党员干部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
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③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
在焦裕禄同志看来,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
从兰考县实际情况出发的他在把战胜灾害、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的原则下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为兰考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他深入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做出了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分)20.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①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整个身心全部奉献给自己的事业的人才有希望成为A 的大师。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串门去(节选)李娟进入二月后,白天越来越长,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当我们迎来冬牧场上第一拨正式拜访的客人阿孜拉和她的妈妈后,也憋不住了。
在当天的晚餐桌上大家商量着列出了一份计划表,开始挑选合适的日子陆续出门拜访邻居。
先由年轻人开始,然后是嫂子,接着是居麻。
其实早在一月,我和加玛就说好了二月一起出去串门的事。
为什么非要二月不可呢?因为,若是十二月和一月的话,白昼一晃而过,哪怕去最近的人家拜访,也未必能当天去当天回。
又不能走夜路,夜里有狼。
我很早就开始期待这趟行程了。
期待的同时却发愁没有像样的外套。
都脏得不像样子,脏得洗都没法洗……随着二月一天天来临,大家也替我着急起来。
我决定穿我的皮大衣,虽然臃肿不合身,毕竟是干净的。
大家都说:“豁切①,又不是去放羊。
”太邋遢了。
我又想穿我的短羽绒衣。
因为它是深色的,不太显脏,而且合身又利落。
大家说:“不行,太冷!”我说:“天不是已经热了嘛。
”加玛用汉语说:“去,热。
回来,冷。
”——回来的话,太阳就西斜了,温度迅速降了下来。
居麻大方地说:“行啦行啦,我的衣服借给你吧!”我伤心地说:“豁切!”终于到了出门那一天。
一大早加玛就提醒我,一定要穿刚洗过的那条裤子!这天她洗脸的时间格外漫长,然后又足足打扮了半个小时。
我坚持穿我相对体面的那件但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反对。
我只好妥协,只好把肮脏的长羽绒衣套在短羽绒衣外面。
依大家说的,一到地方就赶紧脱下来塞在马鞍后。
本来这天打算去北面牧场拜访加玛的一个同学家,但因一时找不到散养在外的坐骑,耽搁了些时候。
等备好了马要出发时,突然东北面沙丘上出现了两个骑马的人。
走近一看,正是那个同学和她的妈妈!真不愧是最适合串门的一个日子啊。
两人真不愧是好朋友,想到一起了。
于是我们又卸了马鞍,脱去衣服。
古代诗歌阅读:江西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

江西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语文期末分类汇编(师生版)古代诗歌阅读江西省赣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送李将军①赴定州郎士元双旌汉飞将②,万里独横戈。
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③悲绝漠,烽戌隔长河。
英断阴山④路,天骄⑤已请和。
【注】①李将军:本讨是作者送友人奉命出镇边疆之作,李将军即是作者的朋友。
②汉飞将:指李广。
③辈:军中所用小鼓。
④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⑤天骄:汉时指匈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使用“尽”和“多”二字,对景物进行了描写,突出边塞景色萧条。
B.颈联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描写李将军作战战场的场景,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C.尾联写诗人劝诫李将军不要阻断了敌人的后路,只要敌人要求和谈即可。
D.本诗为送别诗,写诗人送别友人赴边,担忧其戍边生活,风格苍凉雄壮。
16.有评论说:这首诗“状李之勇猛”。
结合全诗,从形象塑造方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屈山人大均自关中至①顾炎武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
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②泥深苍隼没,五羊③天远白云秋。
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敞裘。
[注]①屈大均,明末清初广东文学家,一生投身抗清斗争,多次从南方北上,联络志士,力图匡复。
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顾炎武与屈大均在雁门相遇,两人志趣相投,引为知己。
②独漉,即涿鹿,位于河北境内,有涿水出。
③五羊,广州别称。
15.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用“纫兰”“餐菊”的典故,是为赞扬屈原高洁的品行,表达对屈原的仰慕之情。
B.颔联中“千山外”突出两人相隔遥远,相遇不易;“十日留”写两人一见如故,畅饮长谈。
山东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Ⅱ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好漂亮啊!”我第一次看见玉雕般晶莹剔透的盐花,是在青藏铁路的格尔木工务段。
一排再普通不过的平房里,形态各异的盐花,如雪莲、如牡丹、如珊瑚、如蘑菇,成了独特的盆景。
天然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可谓鬼斧神工,令人赞叹。
这些神奇的盐花生长于察尔汗盐湖,是盐在结晶后凝成的美丽形态。
我信步湖上,见脚下盛开着大片的盐花。
这些固化的雪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化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出霓虹般的绚丽色彩。
盐湖上是厚十五至十八米的盐盖,全长超过三十公里。
而这段青藏铁路,就铺设在盐湖之上。
那一刻,我①。
我不曾想到,在列车飞奔的滚滚车轮之下,是不惧艰难的建设者深入盐湖,奋力打下五万七千根支撑铁轨的挤密沙桩。
又到隆冬时节,察尔汗盐湖上一片银白。
穷极视野,②。
人的嗅觉器官是咸涩的,腾起的雾是咸涩的,连过路的风都是咸涩的。
年复一年,飘雪凝霜,养护铁路的工人,眉毛、胡须上都挂着盐粒的微雕,如果放大若干倍,就是肉眼可见的盐花。
察尔汗盐湖上盛开的盐花,犹如这铁路人绽放的青春,纯洁美丽,永不枯萎……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比喻,请分别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2. 文中加点的数量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那个房间里有一个姑娘,头戴毡帽,身穿皮袄,脸容消瘦,脖子上露着青筋,不算漂亮,只有她的眼睛和眼睛上面扬起的两道眉毛却好看。
“喏,薇拉·叶夫列莫夫娜,你跟他谈吧,”年老的女主人说,“他就是公爵。
我走了。
”①“我能在哪方面为您效劳吗”聂赫留朵夫说。
山东省部分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山东省部分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四、(1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②王安石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注]①柳察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期北江旋)去。
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②和甫:王安石弟王安礼。
吴氏女子,王安石的长女,吴安持的妻子。
古时女子出嫁后,从夫姓,称某氏。
18. 下列对第一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零落”“春尽”等词语交代写作时间,即春尽时分或春夏之交。
B. 领联运用数词,对仗工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极富感染力。
C. 诗人被贬南荒,境况险恶,而宗一将行经洞庭,也很难有更好前程。
D. 尾联运用想象并融情于景,表明兄弟相隔两地,只能寄以相思之梦。
19. 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摇落①杜甫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羲之墨,貂余季子裘②。
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注】①本诗是唐大历元年作者在夔州时的作品。
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摇落”一词言简意赅,与“无边落木萧萧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三句“烟尘”运用借喻的手法,表现了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局势。
C.第五句所言的“羲之墨”指的是王羲之为山阴道士抄写的《道德经》。
D.第六句运用“苏秦求仕”的典故,既表现了自身的困顿,也借以言志。
16.这首诗在构思方面与《蜀相》有诸多相像之处,请简要说明。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江南江北,尽是潇湘意象那天写永州,突然发现,“潇湘夜雨”不该是一景,而应是一曲。
尤其在没电的古代,舟灯如豆,远看似萤,完全撑不起一江夜景。
这时,耳朵比眼睛要管用得多。
与其让眼睛独对一江黑魆魆、两岸墨坨坨,心事茫然,行举无措,不如像白居易诗中说的“睡美雨声中”,当然,这需要足够定力:不管朝堂远近,身世浮沉,我自一苇渡江,天马行空。
但这何其难也。
大多数人只能像马致远写的那样:“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寒气夜侵,五更惊醒,发现美梦误人,家遥万里。
拥衾扁舟,夜雨如泣,江流如诉,山风如叹。
油灯扑闪,风来暗,风止明。
自己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弃了。
所谓“潇湘夜雨图”完全不是眼景,而是烦乱的雨声、孤寂的心境,是由飘零、清冷、凄凉、离忧、寂寥、渺茫、惶然……多种意绪组成的“遗世孤独图”。
继而我发现,所谓的“潇湘八景”,很多都看不见。
即便可见,能见度也很低。
此八景,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体验。
比如“江天暮雪”,薄暮冥冥,江天一色,世界混沌,大片大片的雪花,如飞絮漫舞。
这时披蓑戴笠,独立江畔,能看到什么呢?只能看见纷乱如麻的往事、沉浮难料的命运和诸路尽失的未来。
潇湘八景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
只有后世那些把光影、配音、表演、意境拿捏得恰到好处、糅杂得炉火纯青的抒情小视频,或可表现其七八分。
而只讲究光影效果的印象派油画,最多只能表现出四五分。
中国画单凭线条和墨色,其实很难把主题的意境表现出来。
只能靠构图的精妙和着墨的浓淡,来表现主题中深藏的人生况味和处世禅机..,算是内化于心,寻找神似。
至于外化于形,可能二三分都没有。
这样的潇湘意境画,不但去了日本、朝鲜、东南亚,还去了南北美洲和欧洲。
国内则有定论:“中国山水画,半源起潇湘”。
也有这么说的,“潇湘意境是中国山水画永恒不变的母题”,“潇湘八景图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语言文字运用Ⅰ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本题共3 小题, 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兰科是古老的大家族,达尔文曾说“兰花是我这辈子遇见的最好玩的东西”。
温润的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吹拂下,植被茂密、流水潺潺的森林幽谷之间,是①,多种多样的兰花在此繁衍生息。
有一种烟火柏拉索兰,看到过它的人总会发出“这是兰花? ”的惊讶感叹。
它非常瘦长,但能开出绚丽的大花。
叶子为圆柱形,像铅笔一样笔直下垂,且非常薄。
花色一般为白色,其独特之处在于流苏般的唇瓣和长而锥形的尖端,也呈下垂状。
它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夏季开花,夜间会散发出浓烈的麝香肥皂味道。
这股强烈的味道并不是为了吸引人们循香觅踪,②。
据说,这股气味可以弥漫到附近500 米的空间。
为了传宗接代,烟火柏拉索兰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
兰花的芳香虽然并不是为了人类而传播,但诗人们却常被兰花的芬芳深深陶醉。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
”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在林下静静生长,吐露芬芳,不管是否有欣赏者,这都是一株兰草面对成长的态度、信念和行动。
18.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4分)①②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不管是否有欣赏者,兰花都在林下静静生长,吐露芬芳,这是一株兰草面对成长的态度、信念和行动。
”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等5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夜幕落下,华灯初上,结束白天的工作后来到学校,舞动水袖唱昆曲、踮起脚尖跳芭蕾……如今,“夜校热”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陕西省部分市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Ⅱ

陕西省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应用Ⅱ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阳是个脾气暴躁的一颗大火球,②总是向宇宙中乱“扔”东西,③这些东西包括由电子和质子等带电粒子组成的等离子。
①它们又热又快、⑤有着很强的杀伤力。
⑥但值得幸运的是,⑦我们的地球拥有磁层——即由流动的地球外核形成的强大磁场,⑧能够抵御得住这些东西的袭击。
A?在地球深处,有着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的熔融液体。
当地球旋转时,地核会产生电流,电可以生磁,因而产生了磁层。
当来自太阳的等离子体高速向地球冲来时,地球磁层会把它们拒之门外。
但也会有一小部分等离子体从地球的两极趁虚而入,与大气层相互作用,形成我们见到的美丽极光。
不过,地球的磁场也是不稳定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磁场会改变方向,甚至B,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转”呢?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
磁极方向的改变,似乎对人类生活没什么太大影响,但是,在两极互换期间,地球磁场可能会变弱甚至消失一小段时间。
失去了地球磁场的保护,地球很可能就抵不过太阳微粒辐射的侵袭。
21.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① 。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22年大约有3200万人因洪水、风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而流离失所。
极端天气事件② 。
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1970年至2021年间,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3万亿美元。
气候治理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应对气候挑战的中国方案,对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语文汇编:词汇

2022-2024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语文汇编词汇一、词汇1.(2024北京通州高二下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传统村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富集地。
②“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超越单纯的经济考量,对其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充分....,他指出:“传统村..的给予..珍视。
”③冯骥才先生一直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奔走相告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④同时他也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村落自然解体或消失,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吸附其上的文化性正在分崩离析....。
⑤伴随着村落实体的消失,农耕文明见证、乡土古老建筑和留存乡间的传统习俗也逐渐消失,“乡愁”失去了寄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的“重要”不可改为“主要”。
B.①句中的“给予”应放在“充分”前。
C.①①句中两个加点成语使用不当。
D.①句中三个画线句不可调换顺序。
(2)根据以上内容,为传统村落下定义。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2024北京昌平高二下期末)语言基础运用。
①近年来,居庸关长城不断拥抱潮流、紧跟时尚,让古老关城呈现..出年轻的一面。
②在23年8月的北京长城国乐大典,9月的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赛时尚盛典之后,24年“五一”假期居庸关长城再次迎来备受游客期待的“点灯”时刻。
③高悬“天下第一雄关”牌匾的居庸关城楼,打开轮廓灯与照明灯,在夜色中绚烂光彩。
④以城楼为核心,灯光向两侧山脉迅速延伸,巍峨的长城如同一条彩色的巨龙,盘旋在天空与山脉之间,气势如虹....。
⑤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发扬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加强对居庸关长城的保护修缮和价值挖掘,让长城精神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呈现”可换为“展现”。
B.①句中的两处双引号用法相同。
C.①句中的成语“气势如虹”使用恰当。
D.①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需要互换位置。
(2)文段中①句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模块教学质量抽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老巷子有历史的光撑着,像胡杨,一轮轮惊魂动魄之后,是永恒的超脱,不挣扎不辩解,命运照常捉弄它,一拨一拨的人给它上妆,一场一场的雨涤去脂粉,老巷子自己会沉淀.,末了还是最初的风骨。
一个城市没有老巷子,老巷子没有一个老旧的书店,都是缺撼..。
(无关/有益)怀古,利于呼吸舒畅。
再图热闹,再万马奔腾得意须尽欢,也想有个喘气的地方,老巷子和小书店就是古木阴中,可拾.级而上,可杖藜过桥....,淋些杏花春雨,洗下身上的灰尘。
所以南锣鼓巷有个小书店,绿门黄联,草木气味,叫朴道草堂,灰瓦沧檐....,半掩门,竹草花发,犹如书册流连。
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也有书店,诗人默默开的,幽深巷弄.一般,冬天尚冷,壁炉火光莹莹,三两好友默默坐就十分美好。
大理古城满街银饰叮咚,(忽而/从而)就冒出个独立书店,沐身天下笔友书香。
乌衣巷短得不能再短,那是笔墨者的天堂,早已深得够不着底。
书声是有分量的,躬身....。
在最..阅读书写是有分量的,会(压/遏)住横生竖长的欲望,令草木扶疏时尚的大厦里只有一间小小咖啡屋的小半墙书册,枝枝朵朵青苔暗生....,也能抑制万千俗气。
1.文中加点词语字音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 沉淀.(diàn)灰瓦沧檐B. 缺撼拾.(shè)级而上C. 巷弄.(nòng)草木扶疏D. 躬身青苔暗生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无关从而压B. 无关忽而压C. 有益忽而遏D. 有益从而遏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再数下去,还有那几个鸟笼子、铁裙箍、钢滑冰鞋、安女王时代的煤斗子、弹子戏球台、手摇风琴——全都丢失了,还有一些珠宝,也遗失了。
B.古人早就开始重视荣辱观教育了。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C.途经我县的鲁南高铁将要开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未来的高铁线路将怎么通过我县?费县的高铁车站将会建设成什么样子?D.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萨特的《墙》道出了世界的荒谬,无罪的被处死,戏弄敌人变成成全敌人,抱必死决心的偏不死,藏起来的偏被抓,想给敌人开玩笑、却被现实所捉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现实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B. 外形漂亮、功能齐全的新款智能手机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C. 当前,市民对日益堵塞的交通状况怨言颇多。
但市民在抱怨的同时,能否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马路,跨越防护栏等太不可理喻....的行为。
D. 作为80后的他被破格提拔为副市长的消息传出后,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在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和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道路上,尽管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但只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成功实现目标。
B. 中国相关机构对中国从1977年到2006年30年间1000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显示,这么多的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
C. 熬制腊八粥时,大家都喜欢把粥熬得稠稠的,觉得这样的腊八粥具有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很好的食欲,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吸收。
D. 临沂市污染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水文化的作用水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关于水与人、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是影响和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
以江河为主体的各种水体滋养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在治理水、开发水、利用水、保护水和鉴赏水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化可初步定义为:人类活动与水发生关系所产生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类文化现象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
而水与人类发生关系的活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举凡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宗教、民俗、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因子。
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文化可以称为母体文化。
水文化亦可视之为狭义的“水利文化”概念。
水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化人”的功能。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最重要的作用是化人。
水文化的“化人”功能,就是通过水文化中伟大的治水精神、正确的治水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丰富水利人的精神世界,武装水利人的头脑,指导水利人的行为,使其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广的视野、创造性的思维、传承水利文明的功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着继承和创新的课题。
中华水利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不断汲取中华水利文明的营养,继承和发扬水利文明的优秀成果,对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大有裨益。
比如,“大禹治水”的精神,就是在神话、诗歌、戏剧等文化载体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比如西汉贾谊提出的“治河三策”,其主旨是给洪水以出路,人不能侵犯水的领地,对后人治水有重大的启发。
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水利要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先进“水文化”的指导和帮助。
水文化正是从水与人、水与社会的关系中认识水利的地位和作用的,它可以促使人们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审视和履行水利职能,更加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注重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水工程文化品位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水工程、水环境在满足除害兴利基本要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其审美怡情等方面的文化需要,使水利工程在发挥防洪、供水等方面效益的基础上,同时成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
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功能。
水文化为民族文化增添丰富的内容和动人的光彩。
例如,“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伟大治水精神;新时期抗御大洪水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它们既是一种典型的水文化,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水利行业,大作“文化”的文章,使水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奇葩。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方面江河等各种水体滋养哺育了中华民族,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在治理、开发、利用、保护、鉴赏水的过程中,形成了水文化。
B.水与人类发生关系的活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因子,水文化也可视为“水利文化”的概念。
C.中华水利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果不断汲取它的营养,继承并发扬水利文明的优秀成果,那么对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大有益处。
D.水文化有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功能,如新时期形成的众志成城、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就丰富了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水是生命之源,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生存与发展,人们十分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因此从本质上说,水文化是关于水与人、水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化。
B.“大禹治水”的精神在文化载体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西汉贾谊提出的“治河三策”对后人治水有重大的启发,都说明水文化有“化人”的功能。
C.水文化还有提高水工程文化品位的功能,表现在人们对水工程、水环境满足兴利除害的同时,更重视其审美怡情等方面的文化需求。
D.我国古代“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伟大治水精神,新时期的抗洪精神,都能表明水文化可以为民族文化增添丰富的内容和动人的光彩。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人类活动与水发生关系所产生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可作为水文化的初步定义。
B.水文化是从水与人、水与社会的关系中认识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可促使人类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履行水利职能,来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C.作者认为,我们必须立足于水利行业,大作“文化”的文章,让水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让水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D.水文化的“化人”功能,是通过水文化中的治水精神、治水理念和科学技术丰富水利精神世界来实现的,武装水利人的头脑,指导水利人的行为。
三、(每小越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①?”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