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单元 第5讲 高效作业知能提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加强提升课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用高效作业知能提升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加强提升课(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应用1.(2020·山东潍坊模拟)右图表示可在植物细胞内发生的一些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不同条件下发生a过程的场所可能不同B.a、c、d均发生在生物膜上C.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a<b、c<dD.根尖分生区细胞内能发生a、c过程解析:选B。
a过程为细胞呼吸,不同条件下发生a过程的场所可能不同,有氧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无氧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d光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 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a<b、c<d,C正确。
根尖分生区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能发生a、c过程,D正确。
2.(2020·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模拟)下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绿色植物才具有进行①过程所需的色素B.①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②过程中固定CO2和还原C3C.①③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D.④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兴奋传导等解析:选C。
蓝藻等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存在光反应过程所需的色素,A错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不参与CO2的固定过程,B错误;①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③细胞呼吸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分解释放的化学能,C 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D错误。
3.(2020·江西南昌一模)下列关于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部分代谢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细胞器均能产生ATP,产生的ATP可用于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B.叶绿体固定的CO2还原成C6H12O6,线粒体内的C6H12O6氧化成CO2C.ATP和[H]在叶绿体内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内随水的生成而产生D.两种细胞器都有较大的膜面积,膜上附着的酶能保证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解析:选D。
高中物理必修一3第5讲11
高效作业知能提升一、选择题图1-1-71.如图1-1-7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光滑的凹槽,槽两端固定有两轻质弹簧,一弹性小球在两弹簧间往复运动,把槽、小球和弹簧视为一个系统,则在运动过程中()A.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B.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C.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解析:槽、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等于零,动量守恒;在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通过弹簧相互作用,但因为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答案:B图1-1-82.如图1-1-8所示,PQS 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14圆周轨道,圆心O 在S 的正上方,在O 和P 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和b ,从同一时刻开始,a 自由下落,b 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等B .a 与b 同时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相等C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等D .b 比a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等解析:a 、b 两球到达S 点时速度方向不同,故它们的动量不等,C 、D 错误.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a 、b 经过同一高度时速率相同,但b 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b 始终小于同高度时a 球的速度v a ,应有平均速度v b <v a ,由t =R v知,t a <t b ,所以a 先到达S 点,A 正确,B 错误.答案:A3.质量为1kg 的小球以4m/s 的速度与质量为2kg 的静止小球正碰,关于碰后的速度v 1′和v 2′,下面可能的是( )A .v 1′=v 2′=43m/s B .v 1′=-1m/s ,v 2′=2.5m/sC .v 1′=1m/s ,v 2′=3m/sD .v 1′=-4m/s ,v 2′=4m/s解析:两球相碰,总动量是守恒的,由m 1v 0=m 1v 1′+m 2v 2′验证得:A 、B 、D 满足动量守恒,C 不满足动量守恒,C 错误;两球碰撞过程中动能不增加,由12m 1v 20≥12m 1v 1′2+122v 2′2,验证可得,D 项碰后总动能增加了,故D 错误,A 、B 正确.答案:AB图1-1-94.如图1-1-9所示,半径和动能都相等的两个小球相向而行.甲球质量m 甲大于乙球质量m 乙,水平面是光滑的,两球做对心碰撞以后的运动情况可能是下述哪些情况( )A .甲球速度为零,乙球速度不为零B .两球速度都不为零C .乙球速度为零,甲球速度不为零D .两球都以各自原来的速率反向运动答案:AB5.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 0、动量的大小为p 0的小钢球1与静止的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 1、p 1,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 2、p 2,则必有( )A .E 1<E 0B .p 1<p 0C .E 2>E 0D .p 2>p 0解析:两个钢球组成的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设钢球1初动量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得:p 0=p 2-p 1,可见p 2>p 0,故选项D正确.单从动量方面分析,p1可以大于p0,若如此必有碰后系统的机械能增加,但对于碰撞问题,碰撞后系统的动能不可能大于碰前系统的动能,因此E1+E2≤E0,必有E1<E0,E2<E0,显然选项A正确,选项C不正确.由动量的大小和动能的关系p2=2mE k,因为E1<E0,得p1<p0,选项B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B、D.答案:ABD图1-1-106.如图1-1-10所示,木块A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曲面部分MN光滑,水平部分NP是粗糙的,现有一物体B自M点由静止下滑,设NP足够长,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物体最终以不为零的速度共同运动B.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最终做匀速运动C.物体A、B构成的系统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B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A物体增加的动能解析:因NP足够长,最终物体B一定与A相对静止,由系统动量守恒可知(水平方向),最终A、B一定静止,故A、B均不对.因NP段有摩擦,系统减少的机械能都转化为内能,所以C正确,D错误.答案:C7.如图1-1-11所示,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v抽出纸条后,铁块掉在地上的P点,若以2v的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为()图1-1-11A.仍在P点B.P点左边C.P点右边不远处D.P点右边原水平位移的两倍处解析:两次抽动,二者间均为滑动摩擦力,第一次以速度v抽出,第二次以速度2v抽出,因此第一次所用的时间较第二次要长,所以第一次的摩擦力的冲量较第二次要大,这样,第一次铁块的动量变化较第二次大,即第一次铁块的速度变化比第二次大,第二次铁块获得的速度要小,故第二次铁块落在P点的左边.答案:B图1-1-128.如图1-1-12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则()A.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B.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C.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往复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D.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木箱和小木块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系统为动量守恒.系统初动量向右,故小木箱相对木箱静止后,系统总动量也向右,故B项正确,A、D项错;而由于小木块与木箱间的摩擦,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减少,C项错.答案:B图1-1-139.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结在一起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1-1-13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滑块,若射击上层,则子弹刚好不穿出;若射击下层,整个子弹刚好嵌入,则上述两种情况相比较()A.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B.两次滑块受的冲量一样大C.子弹射入下层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较少D.子弹射入上层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较多解析: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以知道,两种情况对应的末速度是一样的,系统动能的减少也是一样的,系统产生的热量也一样多,D 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子弹克服阻力做功相同,子弹对滑块做功相同,A对,C错.由动量定理可以分析,两次滑块所受冲量一样大,B也正确.答案:AB二、非选择题图1-1-1410.如图1-1-14,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相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和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v0沿B、C 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解析:设碰后A、B和C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得3m v =m v 0 ①设C 离开弹簧时,A 、B 的速度大小为v 1,由动量守恒得 3m v =2m v 1+m v 0 ② 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从细线断开到C 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12(3m )v 2+E p =12(2m )v 21+12m v 20 ③ 由①②③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E p =13m v 20 ④ 答案:13m v 20图1-1-1511.(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如图1-1-15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 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第一次与墙碰撞后,木板的速度反向,大小不变.此后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重物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木板和重物达到一共同的速度v .设木板的质量为m ,重物的质量为2m ,取向右为动量的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 v 0-m v 0=3m v设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重物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v 所用的时间为t 1,对木板应用动量定理得2μmgt 1=m v -m (-v 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μmg =ma ,式中a 为木板的加速度.在达到共同速度v 时,木板离墙的距离l =v 0t 1-12at 21开始向右做匀速运动到第二次与墙碰撞的时间为t 2=l v从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所经过的时间为t =t 1+t 2由以上各式得t =4v 03μg. 答案:4v 03μg12.如图1-1-16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 和C ,相距l =1.0m .物块A 以速度v 0=10m/s 沿水平方向与B 正碰.碰撞后A 和B 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 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 的速度v =2.0m/s.已知A 和B 的质量均为m ,C 的质量为A 质量的k 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 取10m/s 2)图1-1-16(1)计算与C 碰撞前瞬间A 、B 的速度;(2)根据A 、B 与C 的碰撞过程分析k 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 碰撞后A 、B 的可能运动方向.解析:(1)设A 、B 碰撞后的速度为v 1,A 、B 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m v 1,设与C 碰撞前瞬间A 、B 的速度为v 2,由动能定理得-2μmgl =12×2m v 22-12×2m v 21,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2=4.0m/s.(2)若A 、B 与C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 v 2=(2+k )m v ,代入数据解得k =2.此时A 、B 的运动方向与C 相同若A 、B 与C 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 2m v 2=2m v 3+km v ,12·2m v 22=12·2m v 23+12·km v 2, v 3=2-k 2+k v 2,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42+kv 2. 代入数据解得k =6.此时A 、B 的运动方向与C 相反.若A 、B 与C 发生碰撞后A 、B 的速度为0,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2m v 2=km v ,代入数据解得k =4.综上所述得当2≤k <4时,A 、B 的运动方向与C 相同; 当k =4时,A 、B 的速度为0;当4<k ≤6时,A 、B 的运动方向与C 相反.答案:(1)4.0m/s(2)当2≤k<4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同;当k=4时,A、B的速度为0;当4<k≤6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反.。
知能提升作业(五) 5.2.2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知能提升作业(五)(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因为∠B=∠D,所以AB∥CD(B)因为∠B+∠BCD=180°,所以AB∥DC(C)因为∠B+∠BAC=180°,所以BC∥AD(D)因为∠BAC=∠ACD,所以AD∥BC2.如图,∠1与∠3互余,∠2与∠3的余角互补,则直线l1、l2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垂直(C)平行 (D)相交或平行3.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敏想出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1)~(4)):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4.如图,当∠1=∠________时,AB∥DC;当∠D+∠__________=180°时,AB∥DC;当∠B=∠________时,AB∥DC.5.如图,BC平分∠DBA,∠1=∠2,填空:因为BC平分∠DBA,所以∠1=_____,所以∠2=_____,所以AB∥_____.6.如图:∠1=∠2.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判断AB∥DF.理由是:_______. 若不能判断AB∥DF,你认为还需要再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26分)7.(8分)已知,如图∠1和∠D互余,CF⊥DF,问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8.(8分)已知:如图,∠ABC=∠ADC,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且∠1=∠3.试判断AB与D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9.(10分)如图,AD,BE,CF是三条直线,∠1=52°,∠2=128°,试用三种方法说明:BE∥CF.答案解析1.【解析】选B.∠B=∠D显然无法得到AB∥CD,A错;而∠B与∠BCD是AB,DC 被BC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由∠B+∠BCD=180°,可得AB∥DC,B正确;∠B 与∠BAC是AC,BC被AB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由∠B+∠BAC=180°,可得BC ∥AC,但得不出BC∥AD,C错;∠BAC与∠ACD是AB,CD被AC所截得的内错角,所以由∠BAC=∠ACD,可得AB∥CD,但得不出AD∥BC,D错;答案为B.2.【解析】选C.∠3的余角为90°-∠3,所以∠2+90°-∠3=180°,即∠2-∠3=90°,又因为∠1+∠3=90°,所以∠1+∠2=180°,所以l1∥l2.3.【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解析】把题中的“AB∥DC”视作条件可知∠1的内错角为∠4,∠D的同旁内角为∠DAB和∠B的同位角为∠5.答案:4 DAB 55.【解析】因为BC平分∠DBA,所以∠1=∠CBA,所以∠2=∠CBA,所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答案:∠CBA ∠CBA CD6.【解析】不能,添加条件:∠CBD=∠EDB,因为∠CBD=∠EDB,∠1=∠2,所以∠CBD+∠1=∠EDB+∠2,即∠ABD=∠FDB,所以AB∥DF.答案:不能∠1=∠2不是AB,DF两条直线的内错角或同位角,不符合平行线的判定条件∠CBD=∠EDB 若∠CBD=∠EDB,则∠CBD+∠1=∠EDB+∠2,即∠ABD=∠FDB,满足AB∥DF7.【解析】AB∥CD.理由如下:因为CF⊥DF,所以∠CFD=90°.因为∠1+∠CFD+∠2=180°,所以∠1+∠2=90°.因为∠1与∠D互余,所以∠1+∠D=90°,所以∠2=∠D,所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8.【解析】AB∥DC.理由如下:所以12∠ABC=12∠ADC.又因为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所以∠1=12∠ABC,∠2=12∠ADC.所以∠1=∠2,因为∠1=∠3,所以∠2=∠3.所以AB∥D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9.【解析】方法一:利用同位角相等来进行判定.因为AD为直线,所以∠1和∠CBE为邻补角,则∠1+∠CBE=180°,所以∠CBE=180°-∠1=180°-52°=128°.又∠2=128°,所以∠2=∠CBE,所以BE∥C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利用内错角相等来进行判定.延长EB到G,因为∠1和∠CBG是对顶角,所以∠CBG=∠1=52°.因为∠BCF与∠2是邻补角,所以∠BCF+∠2=180°.即∠BCF=180°-128°=52°,则有∠BCF=∠CBG,所以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三:利用同旁内角互补来进行判定.因为AD为直线,所以∠1和∠CBE为邻补角,∠2与∠BCF为邻补角,则∠1+∠CBE=∠2+∠BCF=180°,所以∠CBE=180°-∠1=180°-52°=128°,∠BCF=180°-∠2=180°-128°=52°,则∠CBE+∠BCF=128°+52°=180°,所以BE∥C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第5讲二B
高效作业 知能提升一、选择题1.(2011·上海卷)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A .B .C .D .图2-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定性认识.由教材中讲述的实验现象可知,只有D 选项符合.答案:D2.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 )A .核外电子的电势能增大B .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C .核外电子的转动周期变大D .氢原子能量增大解析: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由能量较高的定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才辐射出光子,反之会吸收光子,所以D 错误.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放出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进入低能级轨道运行,半径变小,由k e 2r 2=m v 2r知,随r 变小,电子线速度变大,电子的动能增大,所以B 正确.由T =2πr v知,r 变小,线速度v 变大,所以T 变小,C 错误. 当电子由半径大的轨道跃迁到半径小的轨道时,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子电势能变小,A 错误.应选B .答案:B3.用波长为2.0×10-7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速c=3.0×108m/s,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A.5.5×1014Hz B.7.9×1014HzC.9.8×1014Hz D.1.2×1015Hz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逸的理解,并能应用光电效应方程求解极限频率.由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逸,而W逸=hν0,ν=cλ,所以钨的极限频率ν0=cλ-E kh=7.9×1014Hz,选项B正确.答案:B图2-1-74.(2010·高考北京卷)如图2-1-7所示,若x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位置,则该图像反映了某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置与时间的关系.若令x轴和y轴分别表示其他的物理量,则该图像又可以反映在某种情况下,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受恒定合外力作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与时间的关系B .若x 轴表示频率,y 轴表示动能,则该图像可以反映光电效应中,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关系C .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动量,则该图像可以反映某物体在沿运动方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下,物体动量与时间的关系D .若x 轴表示时间,y 轴表示感应电动势,则该图像可以反映静置于磁场中的某闭合回路,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时,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动量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物理图像.根据动能定理和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得:E k =F 合·12at 2,选项A 错;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 =hν-W ,选项B 错;根据动量定理,p -p 0=F 合t ,选项C 正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 =ΔΦΔt,故项D 错误. 答案:C图2-1-85.(2010·高考天津卷)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2-1-8.则这两种光()A.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B.从同种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C.通过同一装置发生双缝干涉,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大D.通过同一玻璃三棱镜时,a光的偏折程度大解析:由E=hν知,光的频率是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决定因素,a光的频率小,折射率小,临界角大,在光的干涉实验中,若保持双缝间距离、缝与屏间距离都不变,用b光和a光分别做实验得出的干涉条纹,可以看出b光的条纹间隔比a光的小,BC正确.答案:BC图2-1-96.(2010·高考浙江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2-1-9所示.则可判断出()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对光电效应有深刻的理解.由题图可知,丙光的最大电流小于甲光和乙光的最大电流,说明逸出的电子数目最少,即丙光的强度最小.由题图说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即丙光的频率最高(波长最小),B项正确,D项错误;甲光和乙光的频率相同,A项错误;由于是同一光电管,所以乙光、丙光截止频率是一样的,C项错误.答案:B7.光子的频率为ν,具有的能量为hν、动量为hνc.将光子打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电子上,光子将偏离原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子的散射.下列关于光子散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子虽然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频率不变B.由于光子在与电子碰撞中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C.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D.由于受到电子碰撞,散射后的光子波长小于入射光子的波长解析:碰撞过程中电子及光子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于光子的动量发生变化,所以静止的电子动量一定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速度,电子在碰撞中获得了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子动能增大,光子的能量一定减小.根据E=hν,所以散射后的光子频率一定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C项正确.答案:C8.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中央亮纹的光强占从单缝射入的整个光强的95%以上.假设现在只让一个光子通过单缝,那么该光子() A.一定落在中央亮纹处B.可能落在其他亮纹处C.不可能落在暗纹处D.落在中央亮纹处的可能性最大解析:根据光的概率波的概念,对于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落在何处是不可确定的,但概率最大的是落在中央亮纹处,可达95%以上.当然也可落在其他亮纹处,还可能落在暗纹处,不过,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很小,故B、D正确.答案:BD9.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2-1-10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图2-1-10A.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解析:本题考查玻尔的原子理论.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最小光子能量为10.2eV,不在1.62eV到3.11eV之间,A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小于3.40eV,B错;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小于1.51eV,C错;从n=3到n=2的过程中释放的光的能量等于1.89eV,介于1.62eV到3.11eV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对.答案:AD10.紫外线照射一些物质时,会发生荧光效应,即物质发出可见光,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先后发生两次跃迁,其能量变化分别为ΔE1和ΔE2,下列关于原子这两次跃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次均向高能级跃迁,且|ΔE1|>|ΔE2|B.两次均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C.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D.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ΔE1|>|ΔE2|解析:原子吸收紫外线,使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ΔE1|,再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可见光,紫外线光子能量大于可见光,故|ΔE1|>|ΔE2|,D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1.(2011·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c和h.答案:hcλ0hce·λ0-λλ0λ(写为hc(λ-λ0)eλ0λ也可)12.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1=0.53×10-10m,能量E1=-13.6eV.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1)电子的动能.(2)原子的电势能.(3)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其电离?解析:(1)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速度为v 1,则:k·e 2r 21=mv 21r 1, 故电子动能E k 1=12mv 21=ke 22r 1= 9×109×(1.6×10-19)22×0.53×10-10×1.6×10-19eV =13.6eV . (2)E 1=E k 1+E p 1,故E p 1=E 1-E k 1=-13.6eV -13.6eV =-27.2eV .(3)设用波长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电离:hc λ=0-E 1, λ=-hc E 1=-6.63×10-34×3×108-13.6×1.6×10-19m =0.914 1×10-7m.答案:(1)13.6eV (2)-27.2eV(3)0.914 1×10-7m13.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 1=-13.6eV ,当处于n =3的激发态时,能量为E 3=-1.51eV ,则:(1)当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n =1的基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是多少?(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3)若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则在跃迁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解析:(1)由跃迁公式得:hν=E3-E1 ①ν=cλ②由①②代入数据得:λ=1.03×10-7m.(2)若要将基态原子电离:hν=0-E1,代入数据得ν=3.3×1015Hz.(3)光子种数N=C23=3×(3-1)2=3种.答案:(1)1.03×10-7m(2)3.3×1015Hz(3)3种14.紫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4.5×10-7m,问:(1)紫光光子的能量是多少?(2)用它照射极限频率为ν0=4.62×1014Hz的金属钾能否产生光电效应?(3)若能产生,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多少?(h=6.63×10-34J·s)解析:(1)E=hν=h cλ=4.42×10-19J.(2)ν=cλ=6.67×1014Hz.因为ν>ν0,所以能产生光电效应.(3)E kmax=hν-W0=h(ν-ν0)=1.36×10-19J.答案:(1)4.42×10-19J(2)能(3)1.36×10-19J。
拥有高效的作业习惯教案
拥有高效的作业习惯教案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高度发达,学生们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业量也是越来越多。
学生们时间有限,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海量的作业呢?拥有高效的作业习惯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
高效的作业习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时间规划、学习空间、任务拆分、效率检核和汇总总结。
一. 时间规划时间规划是高效完成作业的关键。
在计划时间时,首先需要确定每个任务的截止日期并将其记录在日历或计划表上。
在这样计划时间的同时,还应确认任务的优先级,并根据先后顺序排列清单。
学生应该将更难的任务放在前面,以免时间紧迫时,难度大的作业未得到适当的处理。
如果任务优先级相等,那么就尽量先完成那些观感轻松、容易上手的任务。
此外,时间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自我休息和调整的时间。
相应的,每个任务都应设置预估所需时间,以为“备用时间”留出空间。
二. 学习空间高效的学习空间也是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居家办公室的学习空间存在许多干扰因素,例如噪音、色彩鲜艳的墙壁或图片、公司广告和其他家庭成员等。
对于学生来说,将学习任务从家庭环境中分离出来,着眼于为学习设定单独的工作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学生需要专注和集中心思,因此在学习空间安排时,应采用尽可能少被干扰的环境。
三. 任务拆分任务拆分也是高效的作业方法之一。
在拆分任务之前,首先确认每个作业的具体要求,并对任务进行一次大体浏览。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任务分解为更细的小任务。
当将一个大作业分解到许多小作业时,每个小作业会变得简单易行。
此外,当学生完成一项小任务时,他们会得到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完成下个任务的信心。
此外,小任务之间的完成时间较短,并保留了整个任务完成的经验,可以很好地进行复查和汇总。
从而保证最终作业的品质。
四. 效率检核在制定出计划后,学生应分别检查有效任务的执行情况。
如果计划中有某些任务无法完成,那么应该及时地对任务进行修改或删除。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第5讲二C21
高效作业知能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α粒子散射现象B.天然放射现象C.光电效应现象D.原子发光现象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核内部的变化,故A项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从而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故B 项正确;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原子核的变化,故C项错误;原子发光是原子跃迁形成的,也没有涉及原子核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B2.原子核A Z X与氘核21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A.A=2,Z=1 B.A=2,Z=2C.A=3,Z=3 D.A=3,Z=2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的书写,主要考查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根据这两点有方程A+2=4+1,Z+1=2+1,解得A=3,Z=2,D项对.答案:D3.(2010·高考广东卷)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23892U→23490Th+42He是α衰变B.147N+42He→178O+11H是β衰变C.21H+31H→42He+10n是轻核聚变D.8234Se→8236Kr+20-1e是重核裂变解析:本题考查核反应类型及核反应方程式,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A项是α衰变,正确;B项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错误;C 项是轻核聚变,正确;D项是β衰变,错误.答案:AC4.(2010·高考天津卷)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解析: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所产生的,A错误;玻尔的基本假设是轨道、速度、能量都是量子化的,B正确;半衰期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C错误;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错误.答案:B5.(2010·高考北京卷)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小的质量最接近()A.1036kg B.1018kgC.1013kg D.109kg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运用能力.根据E=Δmc2得:Δm=Ec2=4×1026(3×108)2kg≈4.4×109kg,选项A、B、C错,选项D正确.答案:D6.放射性同位素2411Na 的样品经过6h 还剩下1/8没有衰变,它的半衰期是( )A .2hB .1.5hC .1.17hD .0.75h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半衰期的理解,我们知道,放射性元素衰变一半所用时间是一个半衰期,剩下的元素再经一个半衰期只剩下1/4,再经一个半衰期这1/4又会衰变一半只剩1/8,所以题中所给的6h 为三个半衰期的时间,因而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是2h ,也可根据m 余=m 原·(12)t T 得18=(12)6T,T =2h. 答案:A图2-2-27.(2011·上海卷)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2-2-2所示,由此可推知( )A .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B .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C .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D .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天然放射现象中三种射线的认知能力.由图可知:射线①贯穿能力最弱,为α射线,本质是氦核(42He),其电离能力最强;射线③贯穿能力最强,为γ射线,本质是电磁波(光子流),其电离能力最弱;射线②为β射线,本质是电子流,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答案:D8.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H+126C―→137N+Q111H+157N―→126C+X+Q21方程式中Q1、Q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A.X是32He,Q2>Q1B.X是42He,Q2>Q1C.X是32He,Q2<Q1D.X是42He,Q2<Q1解析:11H+126C→137N中质量亏损为Δm1=1.007 8u+12.000u-13.005 7u=0.002 1u,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11H+157 N―→126C+X中X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质量亏损为Δm2=1.007 8u+15.000 1u-12.000 0u-4.002 6u=0.005 3u,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Q1=Δm1c2、Q2=Δm2c2,则Q1<Q2.答案:B图2-2-39.在匀强磁场里有一个原来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碳14,它所放射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在磁场中是两个相切的圆,圆的直径之比为7∶1,如图2-2-3所示,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是()A.146C―→42He+104BeB.146C―→0+1e+145BC.146C―→0-1e+147ND.146C―→21H+125B解析:因r=mv/qB,由动量守恒可知,放出的粒子和反冲核满足m1v1=m2v2,所以r1r2=m1v1q1B/m2v2q2B,得q2q1=71.答案:C二、非选择题10.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3015P衰变成3014Si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是__________,3215P是3015P的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示踪技术,1m g3215P随时间衰变的关系如图2-2-4所示,请估算4m g的3215P经多少天的衰变后还剩0.25m g.图2-2-4解析:3015P衰变的方程:3015P→3014Si+01e,即这种粒子为正电子.题图中纵坐标表示剩余3215P的质量,经过t天4m g的3215P还剩0.25m g,也就是1m g中还剩0.254mg=0.062 5m g,由题图估读出此时对应天数为56天.答案:正电子56天(54~58天都算对)11.质量为m1的42He核,以速度v0轰击质量为m2的静止的147N 核,发生了核反应,最终产生两种新粒子A和B.其中A为178O核,质量为m3,速度为v3;B的质量为m4.(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2)计算粒子B的速度v B;(3)粒子A的速度符合什么条件时,粒子B的速度方向与He核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1)42He+147N―→178O+11H.(2)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0=m3v3+m4v B,解得v B=m1v0-m3v3m4.(3)当m 1v 0-m 3v 3<0时,B 的速度与He 核的速度方向相反.解得v 3>m 1v 0m 3. 答案:(1)42He +14 7N ―→17 8O +11H(2)m 1v 0-m 3v 3m 4(3)v 3>m 1v 0m 312.浙江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有两个60万千瓦发电机组已并网发电.(1)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235 92U 的裂变,现有四种说法:A .235 92U 裂变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所以核子数要减小;B .235 92U 的一种可能的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式为:235 92U +10n ―→141 56Ba +9236Kr +310n ;C .235 92U 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D .一个235 92U 核裂变能放出约200m eV 的能量,合3.2×10-11J. 以上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2)已知铀235的质量为235.043 9u ,钡141的质量为140.913 9u ,氪92的质量为91.897 3u ,每个中子质量为1.008 7u. 1kg 铀235发生(1)中的铀核裂变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1kg 优质煤完全燃烧时能产生3.36×107J 的热量)(3)这座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1)中的核反应,则每年需要多少浓缩铀(浓缩铀中铀235的含量占2%)?解析:(1)23592U裂变时,核子数、质子数守恒,只是重核的核子平均质量大于中等质量的核子平均质量,产生质量亏损,释放核能,故A错,B对.23592U的半衰期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它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故C错.1m eV=1×106×1.6×10-19J=1.6×10-13J,故D对.(2)质量亏损为:Δm=(m U+m n)-(m Ba+m kr+3m n)=236.052 6u -235.837 3u=0.215 3u.释放的能量:ΔE=Δmc2=210m eV.1kg铀235含有的铀原子核数目为N=1 000235×6.02×1023=2.56×1024个.1kg铀完全反应释放的总能量为:E总=N·ΔE=2.56×1024×201×106×1.60×10-19J=8.23×1013J.1 t煤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为:E=1 000×3.36×107J=3.36×1010J,故1kg铀完全反应相当于这样的煤完全燃烧的质量为:m煤=2.45×103t.(3)核电站每年放出的热量Q=Ptη=2×60×107×365×24×3 60040%J=9.46×1016J.需要浓缩铀:m=QE总×0.02=5.7×104kg.答案:(1)BD(2)2.45×103t(3)5.7×104kg。
如何帮助孩子高效做作业PPT课件
0
情境一:小孩
六、大作业(具体1
放学回到家就玩, 不做作业,这时的
实施)
您应该怎么做?
情境二:您
0 刚下班回到家, 2 看见您的小孩正
在一边看电视一
边写作业,你会
怎么做?
40
七、教师总结
做作业,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阶梯, 是孩子收获满足感的过程。它是充 满挑战的、让人惊喜的,而不应该 是乏味的、痛苦的。
我的经验 学习(做作业)六条法则:
一、做作业要认真, 二、有问题先思考 三、做完作业要检查 四、读书背书 五、预习新课 六、写读书笔记
42
您持之以恒的正确教育,您的孩子 会爱上做作业。
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本能, 懂得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
智慧
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做智慧型 家长,成就优秀的孩子!
让我们一起携手, 从今天开始,按照总结 出的方法去做,坚持训 练孩子高效做作业的习 惯吧!
45
推荐读物
46
48
感谢聆听!
祝家长们工作 顺利,家庭幸 福!
案例五
二、分析案例:
看了以上案例,你有何感触?
以上事例,体现了父母关 心孩子学习的用心良苦。
但同时,也折射出父母在陪伴 孩子学习方面的 不科学……
三、了解孩子, 从家访中浅谈家 长的烦恼
孩子学习不自觉表现与家长的烦恼
读一年级的女儿为做暑 假作业的事,天天跟她 家长发脾气、讲条件。 家长好几次差点忍不住 动手。
• 家长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 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 惩戒上。
误区二: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吃得 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第5讲三A2
高效作业知能提升一、选择题1.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5-5-15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稀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图5-5-15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B.木板倾斜的程度太大C.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斜角太小D.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解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小车先加速再减速,说明开始时橡皮筋的弹力大于摩擦力,随后又小于摩擦力,因此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答案:CD2.有4条用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打出的纸带A、B、C、D,其中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打出的.为找出该纸带,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的4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距离依次为x1、x2、x3.请你根据下列x1、x2、x3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791 m/s2)()A.61.0 mm65.8 mm70.7 mmB.41.2 mm45.1 mm53.0 mmC.49.6 mm53.5 mm57.3 mmD.60.5 mm61.0 mm60.6 mm解析:验证机械能守恒采用重锤的自由落体运动实现,所以相邻0.02 s内的位移增加量为Δx=gT2=9.791×0.022 m≈3.9 mm.答案:C二、非选择题图5-5-163.如图5-5-16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1)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2)通过作图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t图像外,还可作__________图像,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涉及器材的选取和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1)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不需要天平和砝码.计算速度需要测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刻度尺,选D.(2)由公式v2=2gh,可绘出v22-h图像,其斜率也等于重力加速度.答案:(1)D(2)v22-h速度二次方的二分之一重物下落的高度4.某实验小组采用图5-5-17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图5-5-17(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______,______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____________________;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2)图5-5-18是钩码质量为0.03 kg、砝码质量为0.02 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下表中的相应位置.图5-5-18纸带的测量结果(3)__________做正功,__________做负功.(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5-5-19的图线(其中Δv2=v2-v20),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_______.图5-5-19答案:(1)②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断开开关(2)5.060.49(3)钩码的重力小车所受摩擦力(4)小车初、末速度的二次方的差与位移成正比小车的质量5.(2011·广州模拟)“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5-5-20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1)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5-20(2)如图5-5-21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5-5-21所示,已知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 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__;该纸带是采用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简要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5-21(3)如图5-5-22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计算图中N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其中正确的是()图5-5-22A .v N =gnTB .v N =x n +x n +12TC .v N =d n +1-d n -12TD .v N =g (n -1)T答案:(1)甲 该方案摩擦阻力小,误差小,操作方便(2)4.83 m/s 2 乙 因为物体的加速度比g 小得多 (3)BC图5-5-236.光电计时器是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精密计时仪器,它由光电门和计时器两部分组成,光电门的一臂的内侧附有发光装置(发射激光的装置是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很细),如图5-5-23中的A 和A ′,另一臂的内侧附有接收激光的装置,如图5-5-23中的B 和B ′,当物体在它们之间通过时,二极管发出的激光被物体挡住,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到激光信号,同时计时器就开始计时,直到挡光结束,光电计时器停止计时,故此装置能精确地记录物体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现有一小球从两光电门的正上方开始自由下落,若要用这套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则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每个物理量均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如高度H);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解析:本实验是围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设计的,关键是速度的测定,本题改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为光电门测量.由于本装置可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则将小球的直径D除以Δt,即可求出小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若再测出两光电门间相距的高度H,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球直径D,两光电门间的竖直高度H,小球通过上下两光电门的时间Δt1、Δt2,则小球通过上、下两光电门处的速度分别为DΔt1、DΔt2.则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关系式为:12m(DΔt2)2-12m(DΔt1)2=mgH,化简得:D2Δt22-D2Δt21=2gH.答案:小球直径D、两光电门间的竖直高度H及小球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Δt1、Δt2D2Δt22-D2Δt21=2gH图5-5-247.探究能力是进行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某一砂轮的转动动能E k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索:如图5-5-24所示,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止,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和n如下表所示:另外已测得砂轮轴的直径为1 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10πN.(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该砂轮的转动动能E k与角速度ω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1)从脱离动力到最后停止转动,由动能定理得-F f·n·πD =0-E k0,即E k0=nF fπD=0.1n将n的不同数值代入可得到相应的转动动能如下表:答案:(1)(2)E k=2ω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第5讲一C
高效作业 知能提升一、选择题1.图5-3-11中的几种情况,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是( )图5-3-11A .图(a)中一颗弹丸在光滑的碗内做复杂的曲线运动B .图(b)中运动员在蹦床上越跳越高C .图(c)中小车上放一木块,小车的左侧有弹簧与墙壁相连.小车在左右振动时,木块相对于小车无滑动(车轮与地面摩擦不计)D .图(c)中如果小车振动时,木块相对小车有滑动解析:A 选项中弹丸受重力和支持力,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B 选项中运动员做功,其机械能越来越大.C 选项中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D 选项中有滑动摩擦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答案:AC2.一物体以速度v 从地面竖直上抛,当物体运动到某高度时,它的动能恰为重力势能的一半(以地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则这个高度为( )A.v 2gB.v 22gC.v 23gD.v 24g解析:物体的总机械能为E =12m v 2,由机械能守恒得,12m v 2=mgh +12m v ′2,由题意知mgh =2×12m v ′2,解得h =v 23g,选C. 答案:C3.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E k 代表动能,E p 代表势能,h 代表下落的距离,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图5-3-12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 D.图5-3-12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 ,初态势能为E 0,则有E p =E 0-12mg 2t 2=E 0-12m v 2=E 0-E k =E 0-mgh .综上可知只有B 对. 答案:B 4.图5-3-13如图5-3-13所示,重10 N 的滑块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b点接触到一个轻弹簧.滑块压缩弹簧到c点开始弹回,返回b点离开弹簧,最后又回到a点,已知ab=0.8 m,bc =0.4 m,那么在整个过程中()A.滑块动能的最大值是6 JB.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6 JC.从c到b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做的功是6 JD.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解析:滑块在滑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所以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正确;以c点所在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则滑块在a点的机械能为6 J,在c点时的速度为0,重力势能也为0,所以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6 J,从c到b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小量,故为6 J.所以选BCD.答案:BCD图5-3-145.(2010·高考安徽卷)伽利略曾设计如图5-3-14所示的一个实验,将摆球拉至M点放开,摆球会达到同一水平高度上的N点.如果在E或F处钉上钉子,摆球将沿不同的圆弧达到同一高度的对应点;反过来,如果让摆球从这些点下落,它同样会达到原水平高度上的M点.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其末速度的大小( )A .只与斜面的倾角有关B .只与斜面的长度有关C .只与下滑的高度有关D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守恒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答案为C.答案:C图5-3-156.如图5-3-15所示,质量为m 和3m 的小球A 和B 可视为质点,系在长为L 的细线两端,桌面水平光滑,高h (h <L ),A 球由静止从桌面滑下,落在沙地上静止不动,则B 球离开桌面的速度为( ) A.gh /2 B.2gh C.gh /3 D.gh /6解析:小球A 未落地前A 、B 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gh =12m v 2+12(3m )v 2,解得v =gh 2.A 球落地后,B 球由于惯性以速度v 向右运动,故B 球离开桌边的速度即为v =gh 2.7.如图5-3-16所示,在倾角θ=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分别为1 kg 和2 kg 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和B ,两球之间用一根长L =0.2 m 的轻杆相连,小球B 距水平面的高度h =0.1 m .两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光滑地面上,不计球与地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3-16A .下滑的整个过程中A 球机械能守恒B .下滑的整个过程中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D .下滑的整个过程中B 球机械能的增加量为23J 解析:当小球A 在斜面上、小球B 在平面上时杆分别对A 、B 做功,因此下滑的整个过程中A 球机械能不守恒,而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A 错误,B 正确;从开始下滑到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 A g (L sin30°+h )+m B gh =12(m A +m B )v 2,解得v =263m/s ,C 错误;下滑的整个过程中B 球机械能的增加量为ΔE =12m B v 2-m B gh =23J ,D 正确.8.(2011·新课标全国卷)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设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和能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功能关系的理解.重力做功决定重力势能的变化,随着高度的降低,重力一直做正功,重力势能一直减小,故A选项正确;弹性势能的变化取决于弹力做功,当蹦极绳张紧后,随着运动员的下落弹力一直做负功,弹性势能一直增大,故B选项正确;在蹦极过程中,由于只有重力和弹性绳的弹力做功,故由运动员、地球及弹性绳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选项C正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而势能的改变与势能零点选取无关,故选项D错误.答案:ABC9.一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图5-3-17的几种情况中,小球不可能达到高度H的是(忽略空气阻力)()图5-3-17A.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图(a)]B.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抛物线轨道,从最低点向上运动[图(b)] C.以初速度v0沿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从最低点向上运动[图(c),H>R>H/2]D.以初速度v0沿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从最低点向上运动[图(d),R>H]解析:四种情况中只有C中到达最大高度时速度不为零,不能达到高度H.答案:C二、非选择题图5-3-1810.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环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从与半圆环相吻合的光滑斜轨上高h=3R处,先后释放A、B两小球,A球的质量为2m,B球的质量为m,当A球运动到圆环最高点时,B球恰好运动到圆环最低点,如图5-3-18所示.求:(1)此时A、B两球的速度大小v A、v B;(2)这时A、B两球对圆环作用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解析:对A分析:从斜轨最高点到半圆环形轨道最高点,机械能守恒,2mg(3R)=2mg·2R+12(2m)v2A,解得v A=2gR.对B分析:从斜轨最高点到半圆环形轨道最低点,机械能守恒,有3mgR=12m v2B,解得v B=6gR.(2)设半圆环形轨道对A、B的作用力分别为F N A、F N B,F N A方向竖直向下,F N B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A+2mg=2m v2A R,F N B-mg=m v2B R.解得F N A=2mg,F N B=7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B对圆环的力分别为:F N A′=2mg,F N B′=7mg,F N A′方向竖直向上,F N B′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合力F=5mg,方向竖直向下.答案:(1)2gR6gR(2)5mg,方向竖直向下图5-3-1911.(2011·福建卷)如图5-3-19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 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端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1;(2)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 p;(3)已知地面与水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OO ′在90°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23m 和m 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 是多少?解析:(1)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则mg =m v 21R ①由①式解得v 1=gR .② (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mg (1.5R +R )+12m v 21 ③ 由②③式解得E p =3mgR . ④(3)不考虑因缓慢转动装置对鱼饵速度大小的影响,质量为m 的鱼饵离开管口C 后做平抛运动,设经过t 时间落到水面上,离OO ′的水平距离为x 1,由平抛运动规律有4.5R =12gt 2 ⑤ x 1=v 1t +R⑥ 由⑤⑥式解得x 1=4R ⑦当鱼饵的质量为23m 时,设其到达管口C 时速度大小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p =23mg (1.5R +R )+12(23m )v 22 ⑧ 由④⑧式解得v 2=2gR⑨质量为23m 的鱼饵落到水面上时,设离OO ′的水平距离为x 2,则x 2=v 2t +R⑩由⑤⑨⑩式解得x 2=7R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 =14(πx 22-πx 21)=334πR 2(或8.25πR 2). 答案:(1)gR (2)3mgR (3)334πR 2图5-3-2012.如图5-3-20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和B 用轻弹簧连接起来,将它们悬于空中静止,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 距地面高度h =0.90 m .同时释放两物块,A 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由于B 的反弹,使A 刚好能离开地面,若将B 物块换为质量为2m 的物块C (图中未画出),仍将它们悬于空中静止且弹簧为原长,从A 距地面高度为h ′处同时释放,A 也刚好能离开地面.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 和形变量x 的关系是:E P =12kx 2.试求: (1)B 反弹后,弹簧的最大伸长量;(2)h ′的大小.解析:(1)A 、B 整体自由下落时,系统机械能守恒,设A 刚落地时,具有共同速度v B ,所以2mgh =12×2m v 2B ,得v B =2gh . 从此以后,物块B 压缩弹簧,直至反弹,该过程物块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当A 刚好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最大,设为x ,则对A 有:mg =kx ,对B 和弹簧有:12m v 2B =mgx +12kx 2. 解以上各式得:x =0.6 m.(2)将B 换成C 后,根据第(1)问的分析有以下各式成立v C =2gh ′,mg =kx ,12×(2m )·v 2C =12kx 2+2mgx . 解得h ′=0.75 m.答案:(1)0.6 m (2)0.75 m。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部分第5讲一B
高效作业知能提升一、选择题1.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其动能一定变化C.物体的动能变化,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动能一定也变化越大解析:A选项中若速度的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则其动能不变化,故A错.B选项中物体受合外力不为零,只要速度大小不变,其动能就不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合外力不为零,但速度大小始终不变,动能不变,故B错,C选项中,物体动能变化,其速度一定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改变,C选项正确.D选项中,物体速度变化若仅由方向变化引起时,其动能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变化,但动能始终不变,故D错.答案:C图5-2-72.一个小物块冲上一固定的粗糙斜面,经过斜面上A、B两点,到达斜面上最高点后返回时,又通过了B、A两点,如图5-2-7所示,关于物块上滑时由A到B的过程和下滑时由B到A的过程,动能的变化量的绝对值ΔE上和ΔE下以及所用时间t上和t下相比较,有()A.ΔE上<ΔE下,t上<t下B.ΔE上>ΔE下,t上>t下C.ΔE上<ΔE下,t上>t下D.ΔE上>ΔE下,t上<t下解析:ΔE上=W阻+mgh,ΔE下=mgh-W阻,即ΔE上>ΔE下.整个斜面是粗糙的,所以在AB段v上>v下,t上<t下.答案:D3.(2011·抚顺模拟)如图5-2-8所示,小球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由A端向右运动,到B端时的速度减小为v B;若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由B端向左运动,到A端时的速度减小为v A.已知小球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离开该粗糙轨道,D为AB中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5-2-8A.v A>v BB.v A=v BC.v A<v BD.两次经过D点时速度大小相等解析:小球通过凹形区时,压力大于重力,通过拱形区时,压力小于重力,所以通过凹形区时的摩擦力大于通过拱形区时的摩擦力,两次通过凹形区和拱形区时克服摩擦力做功不同,从左向右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到达右端B时速度小.答案:A图5-2-94.(2011·东北三校联合模拟)如图5-2-9所示,长为L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现缓慢地抬高A端,使木板以左端为轴转动,当木板转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时小物块开始滑动,此时停止转动木板,小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为v,则在整个过程中()A.支持力对物块做功为0B.支持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gL sinαC.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gL sinαD.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12m v2-mgL sinα解析:缓慢抬高过程中,摩擦力始终跟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支持力与重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所以支持力的功等于mgL sinα;下滑过程中支持力跟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mgL sinα+W f=m v22,解得W f=12m v2-mgL sinα;综上所述,B、D正确.答案:BD图5-2-105.(2011·广东广州)质量为1 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由于受到地面摩擦阻力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5-2-10所示,g=10 m/s2,则物体在水平地面上() A.所受合外力大小为5 NB.滑行的总时间为4 sC.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D.滑行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2解析:物体初动能为50 J(初速度为10 m/s),在摩擦力作用下滑动20 m动能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所受合外力为2.5 N,A错;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加速度大小为2.5 m/s2,C错D对;时间t=v0a=4s,B对.答案:BD6.(2011·湖北黄冈)在新疆旅游时,最刺激的莫过于滑沙运动.某人坐在滑沙板上从沙坡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沿直线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2v0,设人下滑时所受阻力恒定不变,沙坡长度为L,斜面倾角为α,人的质量为m,滑沙板质量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 A.若人在斜面顶端被其他人推了一把,沿斜面以v0的初速度下滑,则人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3 v 0B .若人在斜面顶端被其他人推了一把,沿斜面以v 0的初速度下滑,则人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5v 0C .人沿沙坡下滑时所受阻力F f =mg sin α-2m v 20/LD .人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功率的最大值为2mg v 0图5-2-11解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5-2-11所示,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2v 0)2-0=2aL ,v 21-v 20=2aL ,可解得v 1=5v 0,所以A 错误,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有:mgL sin α-F f L =12m (2v 0)2,可解得F f =mg sin α-2m v 20/L ,C 正确;重力功率的最大值为P m =2mg v 0sin α,D 错误.答案:BC图5-2-127.如图5-2-12所示,ABCD 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 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 相切的圆弧,BC 为水平,其距离d =0.50 m ,盆边缘的高度为h =0.30 m .在A 处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 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 的距离为( )A .0.50 mB .0.25 mC .0.10 mD .0解析:分析小物块的运动过程,可知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物块的机械能不断减少.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h -μmgx =0,物块在BC之间滑行的总路程x =mgh μmg =h μ=0.300.10m =3 m .小物块正好停在B 点,所以选项D 正确.答案:D8.如图5-2-13(a)所示,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x 轴方向运动,拉力F 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 的变化关系如图5-2-13(b)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 0处时的动能为( )图5-2-13A .0 B.12F max x 0C.π4F max x 0D.π4x 20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小物块运动到x 0处时的动能为这段时间内力F 所做的功,物块在变力作用下,不能直接用功的公式来计算,但此题可用根据图像求“面积”的方法来解决.力F 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半圆的“面积”大小.E k =W =12S 圆=12π(x 02)2,又F max =x 02.整理得E k =π4F max x 0=π8·x 02,C 选项正确. 答案:C图5-2-149.如图5-2-14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 和物体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x ,则( )A .摩擦力对A 、B 做功相等B .A 、B 动能的增量相同C .F 对A 做的功与F 对B 做的功相等D .合外力对A 做的功与合外力对B 做的功相等解析:因F 斜向下作用在物体A 上,A 、B 受的摩擦力不相同,因此,摩擦力对A 、B 做的功不相等,A 错误;A 、B 两物体一起运动,速度始终相同,故A 、B 动能增量一定相同,B 正确;F 不作用在B 上,不能说F 对B 做功,C 错误;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应等于物体动能增量,故D正确.答案:BD图5-2-1510.(2010·广州模拟)构建和谐型、节约型社会深得民心,节能器材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动充电式电动车就是很好的一例.电动车的前轮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当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自行车自动滑行时,自行车就可以连通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现有某人骑车以50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动充电装置,让车自由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5-2-15中图线①所示;第二次启动自动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5-2-15中图线②所示,则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A.200 J B.250 J C.300 J D.500 J解析:滑行时阻力F f恒定,由动能定理对图线①有ΔE k=F f x1,x1=10 m;对图线②有ΔE k=F f x2+E电,x2=6 m,所以E电=410ΔE k=200 J,故A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图5-2-1611.图5-2-16所示,光滑水平面AB 与一半圆形轨道在B 点相连,轨道位于竖直面内,其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向左推物块使其压紧弹簧,然后放手,物块在弹力作用下获得一速度,当它经B 点进入半圆形轨道瞬间,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完成半圆周运动到达C 点,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弹簧弹力对物块做的功;(2)物块从B 到C 克服阻力的功;(3)物块离开C 点后,再落回到水平面上时的动能.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W =12m v 2A , 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7mg -mg =m v 2B /R ,由AB 段光滑知v A =v B ,以上三式联立解得W =3mgR .(2)物块从B 到C 由动能定理得12m v 2B -12m v 2C =2mgR +W ′, 物块在C 点时mg =m v 2C /R ,解得W ′=mgR /2.(3)物块从C 点平抛到水平面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mgR =E k -m v 2C /2,E k =52mgR . 答案:(1)3mgR (2)12mgR (3)52mgR图5-2-1712.如图5-2-17所示,AB 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 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 恰好在B 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 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已知P 点与圆弧的圆心O 等高,物体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 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 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3)为使物体能顺利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 ,释放点距B 点的距离L ′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1)因为摩擦力始终对物体做负功,所以物体最终在圆心角为2θ的圆弧上往复运动.对整体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cos θ-μmg cos θ·s =0,所以s =R μ.(2)对B →E 过程mgR (1-cos θ)=12m v 2E ① F N -mg =m v 2E R ②由①②得F N =(3-2cos θ)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体对轨道的压力为(3-2cos θ)mg .(3)设物体刚好到D 点,则mg =m v 2D R ③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L ′sin θ-μmg cos θ·L ′-mgR ·(1+cos θ)=12m v 2D ④ 由③④得:L ′=3+2cos θ2(sin θ-μcos θ)·R . 答案:(1)R μ (2)(3-2cos θ)mg(3)L ′=3+2cos θ2(sin θ-μcos θ)·R 13.(2011·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如图5-2-18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 且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 ,轨道上端A 与一光滑竖直轨道相切,轨道下端B 与水平轨道BCD 相切,BC 部分光滑且长度大于R ,C 点右边轨道粗糙程度均匀且足够长.现有长也为R 的轻杆,轻杆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 的完全相同的小球a 、b (可视为质点),用某装置控制住上面的小球a ,使轻杆竖直且下面的小球b 与A 点等高,然后由静止释放,杆将沿轨道下滑,设小球始终与轨道接触,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5-2-18(1)小球b 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2)若小球b 过C 点滑行s 距离后停下,而且s >R ,试求小球与粗糙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1)杆由释放到b 球到达C 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R +2R )=12×2m v 2C 解得 v C =3gR .(2)a 球滑过C 点后由动能定理得-μmgs -μmg (s -R )=0-12×2m v 2C 把v C =3gR 代入上式解得μ=3R 2s -R. 答案:(1)3gR (2)3R 2s -R。
1-1知能提升演练-最新学习文档
第一讲 坐标系第一节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选择题1.已知▱ABCD 中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1,2)、(3,0)、(5,1),则点D 的坐标是( ). A .(9,-1) B .(-3,1) C .(1,3)D .(2,2)解析 由平行四边形对边互相平行,即斜率相等,可求出D 点坐标.设D (x , y ),则⎩⎪⎨⎪⎧k AB =k DC ,k AD =k BC ,即⎩⎪⎨⎪⎧2-0-1-3=y -1x -5,2-y -1-x =0-13-5.∴⎩⎪⎨⎪⎧x =1,y =3.,故D (1,3). 答案 C2.把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变成y =sin ⎝⎛⎭⎪⎫2x +π3的图象的变换是( ).A .向左平移π6 B .向右平移π6C .向左平移π3D .向右平移π3解析 设y ′=sin2⎝ ⎛⎭⎪⎫x ′+π6,变换公式为⎩⎪⎨⎪⎧x ′=x +λ,y ′=μy ,将其代入y ′=sin2⎝ ⎛⎭⎪⎫x ′+π6,得μy =sin2⎝ ⎛⎭⎪⎫x +λ+π6,∴μ=1,λ=-π6,∴⎩⎪⎨⎪⎧x ′=x -π6,y ′=y .由函数y =sin 2x 的图象得到y =sin ⎝ ⎛⎭⎪⎫2x +π3的图象所作的变换为⎩⎪⎨⎪⎧x ′=x -π6,y ′=y ,故是向左平移π6个单位. 答案 A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x ′=5x ,y ′=3y 后,曲线C 变为曲线x ′2+4y ′2=1,则曲线C 的方程为( ).A .25x 2+36y 2=1B .9x 2+100y 2=1C .10x +24y =1D.225x 2+89y 2=1解析 将⎩⎪⎨⎪⎧x ′=5x ,y ′=3y 代入x ′2+4y ′2=1,得25x 2+36y 2=1,为所求曲线C 的方程. 答案 A4.在同一坐标系中,将曲线y =3sin 2x 变为曲线y ′=sin x ′的伸缩变换是( ). A.⎩⎪⎨⎪⎧x =2x ′y =13y ′B.⎩⎪⎨⎪⎧x ′=2x y ′=13y C.⎩⎨⎧x =2x ′y =3y ′D.⎩⎨⎧x ′=2x y ′=3y 解析 设⎩⎪⎨⎪⎧x ′=λx y ′=uy代入第二个方程y ′=sin x ′得uy =sin λx ,即y =1u sin λ x ,比较系数可得⎩⎨⎧u =13λ=2.答案 B 二、填空题5.在△ABC 中,B (-2,0),C (2,0),△ABC 的周长为10,则A 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ABC 的周长为10, ∴|AB |+|AC |+|BC |=10.其中|BC |=4, 即有|AB |+|AC |=6>4.∴A 点轨迹为椭圆除去长轴两项两点, 且2a =6,2c =4.∴a =3,c =2,b 2=5. ∴A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9+y 25=1 (y ≠0).答案 x 29+y 25=1 (y ≠0)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x 2+y 2=1所对应的图形经过伸缩变换⎩⎨⎧x ′=2x ,y ′=3y 后的图形所对应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解析 代入公式,比较可得x ′24+y ′29=1. 答案 x ′24+y ′29=17.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x ′=3x ,y ′=y 后,曲线C 变为曲线x ′2+9y ′2=9,则曲线C 的方程是__________. 答案 x 2+y 2=18.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曲线y =2sin 3x 变为曲线y ′=sin x ′的伸缩变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 ′=3x y ′=12y三、解答题9.已知一条长为6的线段两端点A 、B 分别在x 、y 轴上滑动,点M 在线段AB 上,且AM ∶MB =1∶2,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解 (代入法)设A (a ,0),B (0,b ),M (x ,y ), ∵|AB |=6,∴a 2+b 2=36.①M 分AB →的比为12.∴⎩⎪⎨⎪⎧x =a +12×01+12=23a ,y =0+12b1+12=13b .⇒ ⎩⎪⎨⎪⎧a =32x ,b =3y .②将②式代入①式,化简为x 216+y 24=1.1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φ:⎩⎨⎧x ′=3x ,y ′=y 后,曲线C 变为曲线x ′2-9y ′2=9,求曲线C 的方程. 解 直接代入得曲线C 的方程为x 2-y 2=1.11.(图形伸缩变换与坐标变换之间的联系)阐述由曲线y =tan x 得到曲线y =3tan 2x 的变化过程,并求出坐标伸缩变换.解 y =tan x 的图象上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得到y =tan 2x ,再将其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3倍,横坐标不变,得到曲线y =3tan 2x . 设y ′=3tan 2x ′,变换公式为⎩⎨⎧x ′=λx ,λ>0y ′=μy ,μ>0.将其代入y ′=3tan 2x ′得⎩⎪⎨⎪⎧μ=3λ=12,∴⎩⎪⎨⎪⎧x ′=12xy ′=3y .。
2 第五课 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解析:选A。
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为:一切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①是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②是生物(植物)刺激感应性,③是人脑的机能,④是低等动物的感觉。
因此意识产生的正确历史演进顺序为①→②→④→③。
2.“镜像自我”理论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
这一理论充分说明()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解析:选A。
“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3.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可能是人们诚实与否的“开关”。
一旦这个脑区受损,人们便倾向于因为私利而说谎。
这一发现佐证了()①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③健康大脑是意识的来源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一旦这个脑区受损,人们便倾向于因为私利而说谎”,说明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也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②符合题意。
实践是认识(意识)的来源,③观点错误。
④与题意不符。
4.“扎心了老铁、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套路、一言不合就……、皮皮虾,我们走……”2019年这些由热点事件浓缩概括的颇为流行的关键“热词”走进人们的生活。
这表明()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C.意识活动决定人们的日常生活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解析:选D。
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力提升知识点名师梳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力提升知识点名师梳理(此单元知识点与本人所编单元学习力提升练习同步)哈喽,孩子们好!美好的一天开始啦!提高学习力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学习力分为三个阶段,从知识层面的接受,到技能层面的模仿,再到知识层面的内化。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打好能力基础,才能高效学习。
让我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学习力为帆,以内驱力为桨,展开新的征程。
提升学习力,我能行!人文主题走近中国古典名著。
本单元共编排四篇课文,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
“观三国蜂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残。
”每部小说都展现出不同的意境。
《草船借箭》中我们会认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和心胸狭窄的周瑜。
《景阳冈》中我们会重温“武松打虎”这一脍炙人口的经典片段。
《猴王出世》写了石猴是怎样出世及当上猴王的,会让我们认识一个“初出茅庐”的孙悟空。
《红楼春趣》让我们欣赏到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热闹而有趣的场面。
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有:1.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猜读。
2.较难理解的词语可以跳读。
3.借助资料、影视作品帮助理解。
一、汉字考点易读错的字幔子(màn)弓弩手(nǔ)丞(chéng)相瑕不掩瑜(yú) 都督(dū)擂鼓(léi) 水寨(zhài) 惩罚(chéng)翎毛(líng) 擂.台(lèi)既然( jì) 妒忌( jì) 调度 (diào) 恰.好(qià)谋.财(móu)迸.出(bèng) 诡.计(guǐ) 踉跄. (liàng qiang) 蹿.出(cuān) 请勿.自误(wù)胯.(kuà)下抡.(lūn)起簌簌..(sù)地霹雳..(pī lì) 咆.(páo)哮铁锤.(chuí) 血泊.(pō) 酥.软( sū )揪.住(ji ū) 吓唬.(hu) 毡.笠(zh ān) 景阳冈.(g āng )晌.午(sh ǎng ) 打折.(zh é ) 遂.心(su í) 抓耳挠.腮(n áo )迸.裂(b èng ) 涧.泉(ji àn ) 拖男挈.女(qi è) 獐.鹿(zh āng ) 顽劣.(li è) 打呵呵..( h ē) 瞑.目( m íng ) 耍子去耶.(y é)石窍.(qi ào ) 石碣.(ji é) 坠.落(zhu ì) 血泊.(p ō) 绰.起(ch āo) 绰.号(chu ò) 镌.刻(ju ān ) 拱.违(g ǒng ) 瀑.布(p ù) 丫鬟.(hu án) 抽屉.(t ì) 恰.似(qi à) 忌讳.(hu ì) 晦.气(hu ì) 金钗.(ch āi ) 宽敞.(ch ǎng ) 袭.击(x í) 手帕.(p à) 咯.噔( g ē) 睃.眼(su ō ) 嫣.然(y ān ) 绞.丝旁(ji ǎo ) 桥墩.(dūn) 姊.妹(z ǐ) 纨.绔 (w án) 兴.头 (xìng ) 镌.刻(ju ān ) 飘飘飖飖..(y áo ) 豁喇喇..(l ā) 必考多音字 绰⎩⎨⎧chu ò(绰号、绰绰有余)ch āo (绰起)呵⎩⎨⎧h ē(笑呵呵)ā(呵呀)ɑ(列位呵) 泊⎩⎨⎧b ó(停泊)p ō(血泊) 喇⎩⎨⎧l ā(豁喇喇)l á(哈喇子)l ǎ(喇叭)易写错的字妒忌.. 曹.操 都督. 委.托 鲁.肃 遮.挡 水寨. 擂.鼓 呐.喊 插.满 饥.饿 一碟.榜.文 手杖. 申.请 兼.顾 勿.忘 拖.着 知悉. 坠.落 胸膛. 两截. 景阳冈. “忌”: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
《如何提升作业技巧》课件
提高专注力
创造良好环境
选择一个安静、整洁、无 干扰的环境来完成作业, 例如图书馆或自己的房间 。
集中注意力
在开始作业前,关闭手机 、电脑的通知,避免分心 ,专注于当前任务。
分段式学习
将长时间的学习任务分成 小段,每段时间专注于一 个知识点或问题,提高学 习效率。
寻求帮助
请教老师
遇到难题或困惑时,及时向老师 请教,寻求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合理使用格式
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大小、颜 色等来突出重点,使内容更易于
理解。
条理清晰
在书写答案时,应按照一定的逻 辑顺序进行,使内容条理清晰,
方便阅读。
反思与总结
总结经验教训
每次完成作业后,都要总结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以后改进。
反思解题思路
回顾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分析是否 有更好的方法或策略。
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 己的解题能力,逐渐克服难题 。
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解决作业中的难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可以尝试逆向思维、联想、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方式,激发灵感,拓宽思路。
与同学、老师或家长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 路。
《如何提升作业技巧》 ppt课件
• 作业的重要性 • 高效完成作业的方法 • 解决作业中的难题策略 • 增强作业质量的技巧 • 培养正确的作业心态
01
作业的重要性
提升学业成绩
巩固知识点
通过作业,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堂 上学到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从而更好地掌握学科内容。
发现学习弱点
作业中的错误和困难可以暴露学 生的学习弱点,帮助他们及时调 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高效作业交流分享会发言稿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高效作业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如何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明确目标,规划时间1. 设定明确的目标:在开始一项工作任务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样可以让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方向。
2. 合理规划时间:将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为每个小任务设定完成时间。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 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时间轴等,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执行力,培养良好习惯1. 专注工作: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要尽量减少外界干扰,提高专注力。
可以通过关闭手机、电脑等设备的通知功能来实现。
2. 学会拒绝:在面对诸多工作任务时,要学会拒绝那些与目标无关、不重要的事项,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3. 培养良好习惯:如每天早晨制定计划、晚上总结反思、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三、学会沟通,团队协作1. 积极沟通:在团队协作中,要善于与同事沟通,及时了解彼此的需求,共同解决问题。
2. 分享经验: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学会总结经验,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团队成员分享,共同进步。
3. 善于协作:在团队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配合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四、学会休息,保持身心健康1.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要给自己适当的休息时间,让身心得到放松。
2. 锻炼身体: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
3. 丰富业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
五、利用科技工具,提高工作效率1. 学习使用办公软件:熟练掌握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2. 利用云存储:将文件存储在云盘上,方便随时随地查看和分享。
3. 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如Teambition、Trello等,帮助团队更好地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 第五课 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最新教学文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继圆通快递成功借壳大杨创世上市后,申通快递、顺丰速递、韵达货运借壳上市方案也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
众多快递企业的上市()①可以借力资本市场平台拓宽融资渠道②将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③意味着其经营目的发生了重大转变④需要履行一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公开财务信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作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同时也需要履行一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对外公开相关财务信息,①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众多快递企业的上市并不会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②不选;企业经营依然以盈利为目的,③不选。
2.某家电企业重视网络渠道的作用,建立了线上线下通用的支撑服务平台,经营持续向好。
线上,通过拓展商品种类、增强价格竞争优势、挖掘应用大数据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客户黏性;线下,打造体验式卖场,在互动中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该企业的成功在于()①建立了有利于科学决策的管理体制②面向市场制定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③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④提高了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D。
该家电企业重视网络渠道的作用,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当选;该企业面向市场建立线上线下通用的支撑服务平台,制定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拓宽了销售渠道,②当选。
①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3.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
把握市场细分要求企业()①创新产品供给,以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②只要把握消费趋势就能立于不败之地③战略定位准确,产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④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性价比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市场细分要求企业开展市场调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并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创新产品供给,以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①③当选。
2 第五课 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继圆通快递成功借壳大杨创世上市后,申通快递、顺丰速递、韵达货运借壳上市方案也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
众多快递企业的上市()①可以借力资本市场平台拓宽融资渠道②将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③意味着其经营目的发生了重大转变④需要履行一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公开财务信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作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同时也需要履行一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对外公开相关财务信息,①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众多快递企业的上市并不会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②不选;企业经营仍然以盈利为目的,③不选。
2.某家电企业重视网络渠道的作用,建立了线上线下通用的支撑效劳平台,经营持续向好。
线上,通过拓展商品种类、增强价格竞争优势、挖掘应用大数据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客户黏性;线下,打造体验式卖场,在互动中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该企业的成功在于()①建立了有利于科学决策的管理体制②面向市场制定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③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④进步了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D。
该家电企业重视网络渠道的作用,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中选;该企业面向市场建立线上线下通用的支撑效劳平台,制定多元化的经营战略,拓宽了销售渠道,②中选。
①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3.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置行为和购置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假设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
把握市场细分要求企业()①创新产品供应,以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②只要把握消费趋势就能立于不败之地③战略定位准确,产品顺应时代开展的潮流④进步社会劳动消费率,进步产品性价比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市场细分要求企业开展市场调研,顺应时代开展的潮流,准确把握战略定位,并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置行为和购置习惯,创新产品供应,以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①③中选。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知能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技法指津
例文借鉴
写作训练
然而,具有个体意识并非意味着个体与集体脱离,而是依据同情、
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与他人凝聚成命运共同体。“国人之自觉至,
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新青年应怀有对他人的同情心、
同理心,有化“小我”为“大我”的意识。林觉民化“小我”为“大我”,牺
牲个人的爱情,为社会的安定、更多人的生活富足,奉献了生命。
老舍先生说:“叙述不怕细致,而怕不生动。在细致处,要显出才华。 文笔如放风筝,要飞起来,不可爬伏在地上。要有自己的想象,而且 使读者的想象也活跃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技法指津
例文借鉴
写作训练
二、议论类文章中,充实要求论据翔实,理由充分,说理酣畅淋漓。 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注重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而不能空发 议论。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一般指有代表 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一般指哲学基本原理、 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经典名言、谚语和格言等。要 做到论据充实,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要选择典型的论据。典型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 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更要选择新鲜的论据。在议论文写作 中,新鲜的且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若你能 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
技法指津
例文借鉴
写作训练
如何才能写得充实?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 充实”。充实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内容充实”即作文要言之 有物、持之有据。具体说就是文章的材料丰富,有足够的高质量的 材料服务于文章的主题;文章的思想情感饱满,能充分表达作者的 深层情感体验。具体到不同的文体,充实又有不同的表现和不同的 写作要求。
基于知识点、能力点的高效作业
基于知识点、能力点的高效作业发布时间:2022-09-26T04:21:03.89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3期作者:陈玫玫[导读] 语文学科涵盖内容繁杂,作业量偏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布置一份练习的所有题目,在布置前对作业题没有研究,讲解时逐题讲解,全面撒网,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以多取胜。
——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为例南京一中初中部江苏南京210000摘要: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教育部针对作业布置问题提出的要求,严控作业总量,中学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七年级学生每日语文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20分钟,基于此,应当进一步创新作业管理,提升作业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知识点作业设计语文学科涵盖内容繁杂,作业量偏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布置一份练习的所有题目,在布置前对作业题没有研究,讲解时逐题讲解,全面撒网,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以多取胜。
长此以往,作业布置呈现出高强度、低效度的现象。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根据知识点、能力点对作业进行了设计。
我的设计思路是:一、针对知识点、能力点的达成设置作业作业设计的总原则是:每项作业针对知识点、能力点设置,不设置与知识点、能力点无关的作业。
例如,第1课《春》的知识点、能力点如下:本课设置三课时的作业。
每一课时分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三部分设计。
第一课时针对知识点、能力点1、2设计作业,第二课时针对知识点3、4设计作业,第三课时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针对知识点2、3、4综合设计作业。
先分散重点,各个突破,再层层推进,最后综合提升。
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都是针对同一课时的能力点、知识点设置的,就要处理好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达标]1.(2020·安徽巢湖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解析:选D。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的,A项正确;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B项正确;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项错误。
2.下列有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载玻片上滴红细胞稀释液→b.盖上盖玻片→c.观察→d.滴蒸馏水→e.观察A.a步骤: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稀释液B.c步骤:观察到的是红细胞正常的形态C.该实验不够科学,因为缺乏对照D.d步骤:一侧滴蒸馏水,在载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解析:选C。
红细胞需要用0.9%生理盐水稀释,A正确;使用0.9%生理盐水稀释的红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正常的形态,B正确;实验过程中生理盐水和清水状态下的细胞可以形成对照,C错误;在载玻片一侧滴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细胞浸润在清水中,D正确。
3.(2020·安徽皖中名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的信息分子以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信息分子可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多种生理过程B.细胞间信息交流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才能实现C.胰岛素、性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其受体均在细胞膜上D.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的解析:选D。
正常情况下,信息分子的唯一功能是同细胞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不能直接参与靶细胞内的生理过程,A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实现的,例如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胞间连丝,B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它的受体在细胞质中,胰岛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C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是通过直接接触,即信号分子和受体相互识别来实现的,D正确。
4.(2020·安徽宣城期末)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外表面既有糖蛋白又有糖脂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双分子层无关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由吸附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解析:选B。
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糖类可以和蛋白质、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脂,A正确;磷脂双分子层允许脂溶性物质自由通过,B错误;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由吸附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由囊泡转运而来,D正确。
5.科研上用染色法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的试剂是台盼蓝,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被染色的细胞都是活细胞B.染色法可反映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台盼蓝染色后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观察可不用显微镜D.台盼蓝染色法可判断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和磷脂解析:选B。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故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活细胞不被染色。
死细胞的细胞膜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台盼蓝可进入死细胞,使细胞呈现蓝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的观察必须借助显微镜;台盼蓝染色法只能判断细胞的死活,不能判断细胞膜的成分。
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解析:选C。
细胞核中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A项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项正确;大分子物质如mRNA能通过核孔,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新形成分别发生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7.从母牛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母牛乙的去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将胚胎植入母牛丙的子宫内。
出生小牛的各种性状最像() A.母牛甲B.母牛乙C.母牛丙D.都不像解析:选A。
小牛获得的是母牛甲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而母牛乙的去核卵细胞为其提供了少量的DNA,母牛丙则只为其提供生长发育的场所,因此,小牛性状大多像母牛甲,少数像母牛乙,最不像母牛丙。
8.下图为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当中B.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C.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B组实验细胞质中无15N的RNAD.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解析:选D。
15N标记的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由图可知,在细胞核中首先发现被15N标记的RNA,然后在重组细胞的细胞质中发现被15N标记的RNA,说明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
细胞核可以通过控制RNA的合成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细胞的代谢。
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可能由于细胞核缺乏物质和能量供应而死亡,这样B组重组细胞质中无15N的RNA。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若DNA进行复制,可在细胞核中发现被15N标记的DNA,但DNA不能进入细胞质,所以在细胞质中没有被15N标记DNA;若DNA 不复制,则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无15N标记的DNA。
9.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
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______和______的交换,也有赖于______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血液受体(2)细胞膜接触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别和结合(3)通道胞间连丝(4)物质能量信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0.(2020·河南八市测评)下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填标号,在________上填相应的名称):(1)只有在________细胞中,使用________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该图所示的结构。
(2)[3]________主要由细胞质中翻译形成的物质以及________共同组成,前者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________。
其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功能。
在细胞生长、代谢旺盛但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中,其数目________。
(3)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
(4)一同学将下图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图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中,则长期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是________。
解析:图示细胞核结构是真核细胞才具有的,而且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
图中1是内质网;2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3是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4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据图分析,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去掉核与伞部的乙伞藻中,因伞藻的伞形主要由细胞核控制,故长期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与B选项图形最相似。
答案:(1)真核电子(2)染色质DNA2核孔较多(3)4核仁(4)B[素养提升]11.(2020·长春模拟)下图是细胞膜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图中功能③表示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④有关D.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细胞间的通讯解析:选B。
在原始海洋中,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命物质和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细胞,图中功能①是细胞膜最基本的功能,故其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图中功能③只表示通过载体蛋白的跨膜运输,没有表示胞吞和胞吐,B错误。
激素调控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与细胞膜的功能④有关,C正确。
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通讯,D正确。
12.(2020·深圳模拟)汉麦林的实验如下图,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
对这个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①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②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③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④(b)能再生一杯是因为(b)中含有由细胞核转录而来的遗传信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C。
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①合理;将(c)中藻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说明(c)中不含合成藻杯形态的遗传信息,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不是来自细胞质,②不合理;本实验没有单独拿出细胞核进行实验,看是否形成杯状藻藻杯,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③不合理;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最终来自细胞核,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mRNA,进入细胞质中,(b)含有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可以再生一藻杯,④合理。
综上所述,合理的是①④。
13.生物学家把100个细胞中的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细胞核,另一部分不含细胞核。
再将这两部分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培养第1天,有核细胞死亡数比无核细胞多,其原因主要与细胞核的功能有关B.从培养第2天到第3天,无核细胞死亡很多,其原因主要与实验中细胞膜损伤有关C.从培养第1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都有死亡,其原因主要与细胞凋亡有关D.从培养第4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只有少量死亡,其原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解析: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