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乳酸水平在3至5mmol/L之间,推荐警惕地 等待并规律检测;乳酸水平大于5mmol/L, 应立即停用NRTI治疗并开始支持治疗。
乳酸水平大于10mmol/L,患者死亡率接近 80%。
乳酸酸中毒
自NRTIs启用到线粒体毒性发生平均时 间为8个月。
A型由于缺氧引起,见于败血症,心源 性休克,严重贫血等。B型见于长期服 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肝脏损伤, 酒精中毒,核苷类似物应用和恶性肿瘤 患者等。艾滋病患者等NRTIs所致乳酸 酸中毒属于B型。
骨髓抑制的处理
在前3个月要密切监测病人血象的变化,对于 出现严重贫血(血红蛋白<75g/L,或比基 础值减少25%以上),粒细胞细胞减少(粒 细胞细胞计数<0.75×109/L,或比基础值 减少50%以上)的病人,要考虑停药。待血 象恢复考虑重复使用。如若再出项血象变化 需永久停药。
情况严重的病例:要给病人输血,注射促红 素,补充叶酸铁剂,注射集落细胞刺激因子。
一旦发生耐药主要表现为HBVDNA的水平升 高和中等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耐药的处理
目前能够用于治疗耐3TC的抗HBV的有阿的福韦 (ADV),恩替卡韦(ETC),TDF。AND已经用于治疗 3TC耐药的HIV∕HBV的混合感染,ADV10mg∕天 3TC150mg一天两次,对HBV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对HIV的病毒载量和CD4细胞的变化无显著的影响, ETC1mg∕天,与含有3TC的HAART合用同样也起到了 抗HBV的作用,与其他的HAART药物无相互作用。 TDF无论是对HBV的野毒株,还是耐药株均有很强的 活性,而且该药物已经批准治疗HIV。在小规模的 HIV∕HBV的混合感染研究中已经显示出了对HIV∕HBV 的活性。但是更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NVP

依 非 韦 伦 片 说 明 书 - 默沙东中国官方网站

依 非 韦 伦 片 说 明 书 - 默沙东中国官方网站

依 非 韦 伦 片 说 明 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 用 名:依 非 韦 伦 片 商 品 名:施 多 宁( STOCRIN) 英 文 名: Efavirenz Tablets 汉 语 拼 音:Yifeiweilun Pian 【成份】本 品 主 要 成 份 为 依 非 韦 伦 化 学 名 称 : (S)-6-氯–4-(环丙 基 乙炔基)-1,4-二氢–4-(三氟甲基)-2H-3,1– 氧氮杂萘–2–酮 。 化 学 结 构 式 :
F3C Cl O N H O
分 子 式 : C14H9ClF3NO2 分 子 量 : 315.68 【性状】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HIV-1 感染的成人、青少年及儿童。 【规格】 600mg 【用法用量】 成人:本品与蛋白酶抑制剂和/或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合用的推荐剂量为口 服 600mg,每天 1 次。本品可与食物同服或另服。 为改善对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耐受性, 在治疗开始的二至四周以及持续出现这些症状的患 者中,建议临睡前服药(见【不良反应】 ) 。 1 600mg: 黄色类胶囊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WPC-MK0831-MF-032012 MK0831-CHN-2013-007050
核准日期:2007 年 10 月 04 日 修改日期:2007 年 12 月 13 日 修改日期:2008 年 04 月 17 日 修改日期:2008 年 06 月 27 日 修改日期:2009 年 02 月 20 日 修改日期:2010 年 05 月 21 日 修改日期:2011 年 11 月 05 日 修改日期:2013 年 02 月 16 日 修改日期:2013 年 03 月 29 日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包青龙【摘要】目的观察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对艾滋病的疗效,为抗病毒治疗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艾滋病患者80例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定期随访截止于2015年10月.分析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经治疗后,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结果患者中末梢神经炎(6.20%)在治疗后3、5、6、8个月出现;肝毒性(11.13%)在治疗后(3.3±2.1)个月发生;骨髓抑制(12.42%)在治疗后(3.4±2.0)个月发生;脂肪萎缩(1.28%)在治疗后12个月发生;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1.28%)在治疗后9个月发生;药疹(5.00%)在治疗后1、2、3个月后发生.治疗后的6个月内CD4+ T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加,之后逐渐平稳.治疗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HAART治疗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应密切检测HAART的患者病毒耐药性,关注耐药基因变异的规律, 制定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疗效;不良反应【作者】包青龙【作者单位】辽宁 122606 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现回顾性分析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情况,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0例,年龄均大于18岁。

全部受试者都详细了解研究内容,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患者确诊为HIV抗体呈阳性;符合国家的HAART治疗标准。

排除标准:表达能力障碍、智力低下、听力弱、不能理解问题的患者及病情过于严重的患者。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及其第二代制剂的耐药与疗效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及其第二代制剂的耐药与疗效
f r te t n - av a in s w t V-I if c in n t o u a t v r ih r t a e ih b t r b s d a t er vr l t e a y o r ame t n ie p t t i HI e h n e t ,a d i p p l r y o e weg s p o e s n i i — a e n i to i h r p . o s i o r a
C re p n i g a t o , ma l z u h o r s o d n u h r E— i h c w@ 1 6 c i : 2 .on
[ bta q on ces e ees a sr t en ii r(N Tsae rfrby eo e dda e rtie hrpui aet A s c N nu l i vr t nc pa hbt sN R I r pe al cmm n e sh s n eae t gns r o d r er i s i o } e r t f l t i c
钱 峰, 朱传武
【 要】 非核苷类 反转 录酶抑制剂 (o n e oie ees a sr ts i ii r N R I) 目前首选 的抗 H V 1 染的药 摘 nn u l s vr t nci ae n bts N Ts是 e d r er p h o, I一 感 物, 临床应用人数 已经超过蛋 白酶抑 制剂 。然 而 , N Ts 有低 耐 药基 因屏 障和高 交叉 耐药 的特 性 , 多 HI 染者 有过 N R I具 很 V感 N R I 治 疗 失败 的 经历 。 因此 , N Ts 交叉 耐 药 使第 一 代 N R I 去疗 效 。依 曲韦林 和 利 匹韦林 是 第 二代 N R I, N Ts失 N Ts 交叉 耐 药性 小 , 对现有的 N R I 耐药毒株具有极强 的抗病毒 活性 , H V感染者重要的治疗药物 。 N Ts 是 I 【 关键词】 非 核苷类 ; 反转 录酶抑制剂 ; 嘧啶类 ; V; 药性 ; HI 抗 治疗 结果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 号】 R 1 .1 5 29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 142 1)6 0 7 — 4 0 7 8 3 (0 1 — 33 0 0

10-3抗反转录病毒药

10-3抗反转录病毒药
合,阻碍了病毒颗粒成熟过程中病毒前体多 蛋白的裂解过程,由此产生的不成熟的病毒 颗粒不具有感染性,无法建立新一轮感染。
抗反转录病毒药 整合酶抑制药
代表药物 拉替拉韦、多替拉韦 作用机制 抑制HIV整合酶的催化活性,可防治
感染早期HIV基因组共价插入或整合 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
抗反转录病毒药 药物相互作用
第十章第三节
抗反转录病毒药
抗反转录病毒药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抑制HIV的逆转录酶)
代表药物:去羟肌苷、司他夫定、阿巴卡韦、 齐多夫定、扎西他滨、司他夫定、拉米夫定。
作用机制:去羟肌苷与自然底物三磷酸脱氧腺 苷竞争,以及掺入至病毒DNA,抑制HIV的 反转录酶,终止DNA链的延长,打断病毒复 制的循环而抗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药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代表药物
奈韦拉平、地拉韦定、依非韦仑
• 作用机制
奈韦拉平与HIV-1的逆转录酶直接结合并通过破坏该酶的催化位点来阻断RNA依赖和DNA依赖的 DNA聚合酶的活性。
抗反转录病毒药 蛋白酶抑制药
代表药物 茚地那韦、利托那韦、达芦那韦、沙奎那韦、
洛匹那韦、奈非那韦、安普那韦。 作用机制 抑制纯化的HIV-1和HIV-2蛋白酶 茚地那韦——与蛋白酶的活性部位直接结
依非韦仑是CYP3A4的诱导剂, 与该药合并用药时,可能降低 CYP3A4的底物的其他化合物的 血浆浓度。
抗反转录病毒药 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
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不适、乏力;神经系统如头痛、 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周围神经炎;消化系统如恶心、 呕吐、腹痛、腹胀、腹泻、肝损害;血液系统如血细 胞减少、贫血,还有口炎、皮疹、药疹和变态反应等。 特殊不良反应主要是代谢障碍,包括脂代谢障碍、糖 代谢障碍,其次为骨代谢障碍等。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目前,虽然尚未找到艾滋病的根治方法,但阻断类药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被称为“后悔药”。

本文将介绍阻断类药物的种类、治疗原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及阻断类药物带来的希望和未来发展。

阻断类药物是指能够阻断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和感染的药物,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整合酶抑制剂(INI)和CCR5拮抗剂(CCR5i)等。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是一类能够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反转录酶酶活性,使病毒无法复制自身的遗传材料,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NRTI的常用药物有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特立克汀)、阿糖胞苷等,它们可以降低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减缓疾病的进展。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与NRTI类似,也是通过抑制反转录酶酶活性来阻断病毒的复制。

NNRTI的常用药物有尼拉韦林、依非韦伦等。

与NRTI不同的是,NNRTI不需要先被磷酸化,因此它们的作用更为迅速,而且易于产生抗药性。

蛋白酶抑制剂(PI)可以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PI的常用药物有卡利特拉、洛匹那韦等。

尽管PI类药物的使用对病毒有较强的抗性产生风险,但它们在抑制病毒复制和降低病毒载量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

整合酶抑制剂(INI)通过抑制病毒的整合酶活性来阻断病毒的复制。

整合酶是HIV感染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酶,它能够将病毒RNA嵌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实现病毒的长期感染。

INI的常用药物有拉度那韦、艾但洛韦等。

INI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HIV治疗的格局,它能够显著地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CCR5拮抗剂(CCR5i)则是通过干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途径来阻断病毒的复制。

CCR5是宿主细胞表面上的一个蛋白,也是HIV进入宿主细胞的一个必要条件。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依非韦伦是一种新型的HIV反转录酶抑制剂,该药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D4T)或蛋白酶抑制剂(Nelfinavir)联合用于艾滋病治疗。

根据试验结果证明,经过6个月的治疗之后,使用施多宁作为其治疗方案组成的92%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可检测的水平之下(<500拷贝/毫升),而采用另一种非核普逆转录酶抑制剂(Nevirapine)的该项比例为83.1%,采用蛋白抑制剂(根据KaplanMeier评估数据)的该项比例为79.1%。

在与NRTIS或蛋白酶抑制剂(Pls)联合使用时,依非韦伦是一个强有力的治疗伙伴,对于曾经治疗或未经过治疗的众多患者,包括儿童,上述联合治疗都能产生持续的治疗效果(抑制血浆Hlv一RNA和增加c氏细胞计数)。

无论是否合用NRTIs,依非韦伦和茚地那韦的联合治疗都被证明是有效的。

依非韦伦因其较少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一天一次的方便使用方法,在成人和大于3岁的儿童中均无需剂量调节和饮食限制等特点,使其广泛地使用于临床。

依非韦伦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选择性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其适用于HIV-1感染的成人,青少年和儿童的抗病毒联合用药,临床上使用依非韦伦通常有良好的耐受性[1],少数人出现皮疹,头晕,恶心,头痛,失眠,异梦等,极少数人出现幻觉,思维异常,精神障碍等,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⑴短暂性精神障碍。

据报道某医院在抗病毒治疗中,有患者因服用依非韦伦发生精神异常。

2005年5月~2011年1月在某院进行高效抗逆转录治疗人数2371例,其中服用依非韦伦1076例,发生精神障碍8例。

本组8例患者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家族史。

请专科会诊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为24~46岁,发现精神异常后立即停止服用依非韦伦,静脉补液以促进药物从尿液中排泄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并遵嘱给予使用短期的抗精神病药,本组8例患者经及时停用依非韦伦,短期小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很快就消失,未遗留精神后遗症,更改治疗方案后随访半年,精神症状无复发。

非核苷类抗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肝毒性(上)

非核苷类抗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肝毒性(上)
过敏性
相对于其它抗病毒药物如阿巴卡韦及福沙那韦 , 接受依非韦仑 ( F 与奈韦拉平 ( V ) E V) N P 治疗的病人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一在开始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即可出现 IE 这种 由 N R I L。 N T 引起
维普资讯
的肝脏过敏性炎症可表现为 “ rs D es综合征” ,即包括皮肤红疹、嗜酸粒细胞增高及其它系统 症状 ( 淋巴结炎、间质性肾炎 、肺炎或肝炎 ) ;或不包括皮肤损害或嗜酸粒细胞升高的相似临 床表现。 F E V引起的肝脏过敏性炎症少于 N P 目前由 N P引起的特异性肝炎发生率为 3 V 。 V %, 此外 , 了并发急性肝功能不全以外 ,多数病例无需停用 N P或 E V 即能获得临床症状的 除 V F
本文拟讨论两种非核苷类药物 ( N T ) N R I,即依非韦仑 ( F E V)与奈韦拉平 ( V ) N P ,对 感染 HI — 成人的肝毒性 。并将依据现有的数据讨论这两种药物相关的急性肝毒性 ,以及两 V l 种药物产生肝毒性的机制及临床影响的异同点。 非核苷类抗逆转录药物 ( Ⅻ T )肝毒性的机制 I
其它机制 在接受 NN T 治疗的病例中, R I 为何未出现过敏反应而出现 中毒性肝炎 , 此机制尚未明了
( 由于过敏反应也有可能晚于肝炎出现 ) ,临床表现与其它 A T相关的中毒性肝炎类似 。给 R 予 N P及 E V 出现肝毒性的原 因,现有资料结果表明可能为积累效应或剂量依赖性所致。 V F
数项对照性研究表明 , 血浆高浓度的 N P与肝毒性有关联 , V 但随后有更大样本量及较好设计 方法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论 点。最近一项关于 E V的研究表明,在治疗 的最初 6 F 周其血浆浓
度与转氨酶水平升高有关联 。 N R I N T 诱导肝毒性的发生率 现有关于依非韦仑 ( F E V)与奈韦拉平 ( V N P)引起肝脏毒性的发生率数据较为广泛 , 均来自于临床研究及队列研究。数据显示 N P比 E V更容易引起肝脏毒眭。比较这两个药 V F 物引起肝脏副作用可发现,E V引发重度肝脏转氨酶升高 ( E 的发生率为 卜8 而 N P F I ) L %, V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自从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以来,全球医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简称ART)成为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手段。

我将在本文中从治疗原理、药物分类、治疗方案以及我国抗艾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治疗原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利用逆转录病毒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简称RT)的抑制剂,阻止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复制和繁殖,从而达到控制艾滋病病毒(HIV)数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治疗艾滋病的关键在于长期、规律、联合用药,使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同时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药物分类1. 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如拉米夫定、司他夫定等,通过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止病毒复制。

2.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如依非韦伦、奈韦拉平等,通过与逆转录酶的结合,降低其活性。

3. 整合酶抑制剂(INIs):如雷特格韦、多替拉韦等,阻止病毒整合到人体基因组中。

4. 融合抑制剂(FIs):如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等,阻止病毒与人体免疫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

5. 蛋白酶抑制剂(PIs):如洛匹那韦、达芦那韦等,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 maturation。

三、治疗方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毒载量、 cd4+ 细胞计数等因素制定。

治疗初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和一种其他类药物(如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毒载量、 cd4+ 细胞计数等指标调整药物组合。

治疗艾滋病的目标是让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同时提高cd4+ 细胞计数,恢复免疫系统的功能。

患者需长期、规律、联合用药,不能随意中断或更换药物,以免病毒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四、我国抗艾事业的发展我国抗艾事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毒耐药问题、患者依从性不高、药物供应不足等。

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

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

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
一、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1. 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2. 艾滋病阻断药有哪些3. 艾滋阻断药怎么服用二、服艾滋病阻断药的方案三、服艾滋病阻断药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
1、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艾滋病阻断药,指的是暴露后预防(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的药物,是在发生了高危行为之后,用来防止HIV 病毒扩散的药。

正确服用阻断药在72小时内后,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失败的率大概为5/1000左右。

艾滋病阻断药是在72小时服用,在这个阶段内,病毒还没有从重初始的感染细胞扩散到其他的细胞里面,这个时候及时并合理的用药,可以防止病毒的扩散。

当然,这个时候药物不会杀死病毒,但是病毒扩散会被有效的控制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始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会死掉,病毒又不会扩散到新的细胞,病毒就会被从体内清除了。

2、艾滋病阻断药有哪些交融抑制剂。

让HIV不能与细胞外表的受体联系,例如恩夫韦肽Enfuvirtide;进入抑制剂,让HIV不能进入细胞,例如艾博卫泰Albuvirtide;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让被HIV侵略的细胞无法组成DNA,例如替诺福韦TDF、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依曲韦林ETV等;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让被HIV侵略的细胞无法组成DNA,例如齐多夫定AZT/ZDV、去羟肌苷ddI、阿巴卡韦ABC等;
结合酶链转移抑制剂,使得细胞被HIV控制后组成的DNA无法结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上,例如拉替拉韦RAL;
蛋白质组成抑制,使得细胞无法组成依照HIV序列编码的蛋白质,例如洛匹那韦LPV、夫沙那韦FPV、阿扎那韦ATV等。

3、艾滋阻断药怎。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

2019/11/25
34
NNRTIs毒副作用
• NNRTI的副反应
– 肝炎 – 皮疹: 临床上有病人因皮疹
停药(NVP 7%), (EFV 1.7% )。
• -超敏反应
NVP
• CNS 的症状 EFV
• Stevens-Johnson 综合症 -中毒性表皮坏死脱落
– NVP
• 肝炎和肝坏死
– NVP
手脚针刺感或灼热感
针刺和麻木感限于指尖/ 足尖,继续治疗,否则
将d4T换为AZT
如果抗病毒治疗前出现 外周神经病,不要使用
d4T
对症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抗癫痫药
物; 抗抑郁药
25
脂肪代谢异常
脂肪代谢障碍 =脂肪萎缩 脂质增生症 =脂肪堆积
2019/11/25
26
脂肪萎缩
2019/11/25
27
--qd regimens
Vid ex
Didanosine, ddI
Retrovir
Hivid
Zidovudine,
Zalcitabine, ddC
AZT
StavZudeinreit, dL4aETmSp3iavTqiuvCuIdininirnaevv,iiCrrImanrsedisxieyniValvavnNtaiierreDenvaLleVfiRlrimaanamivapreeuviiCnvsraidreunccoimdnFeremieeniospspemaryb/tqtzletuaoiisoditvyrneovlaiavrvtaueiZdAsreisnbiuaaelcfgAaaetveagnirmepnAreebnraacavaisrvKeLirrDiVoastipoudlniliaedfnaanatTvtoeverisir/xrairln/aieTzmE,eiidnCvvdouiIdfVrofiuvnimeirr/adezriiaadstodoevpruodxinile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联合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的疗效分析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联合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的疗效分析

124《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7期•药物与临床*市临潼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

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

在A组患儿中,有男23例,女18例;其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为(7.15±1.26)岁;其病程为3~42个月,平均病程为(22.69±5.54)个月。

在B组患儿中,有男25例,女16例;其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7.18±1.19)岁;其病程为5~39个月,平均病程为(22.16±5.17)个月。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过西安市临潼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为两组患儿均使用丙酸倍氯米松(生产厂家:山东京卫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125)进行治疗。

丙酸倍氯米松的用法为:雾化吸入,50wg/次,3次/d,连续治疗2周。

为B组患儿使用维生素A(生产厂家: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204)进行治疗。

维生素A的用法为:口服,10000U/次,1次/d,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1)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将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冋。

显效:经治疗,患儿哮喘的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其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治疗前增加>25%;有效:经治疗,患儿哮喘的相关症状有所好转,其FEV1较治疗前增加15%~25%;无效:经治疗,患儿哮喘的相关症状无改善,其FEV1较治疗前增加<15%。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

2)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血清TNF-a的水平及血清TGF-B1的水平。

取患儿的空腹静脉血5mL。

将取得的静脉血进行离心,离心的速度为3000r/min,离心的时间为10min。

从经离心的静脉血中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进行TNF-a及TGF-p1检测。

抗HIV药物种类

抗HIV药物种类

抗HIV药物种类抗HIV药物种类: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导致艾滋病(AIDS)的主要病因。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HIV 被发现以来,医学界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通过研发出多种抗HIV药物,有效地控制了病症的进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目前已知的主要抗HIV药物种类。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关键酶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从而抑制HIV的繁殖。

常见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有:阿巴卡韦(Abacavir)、拉米夫定(Lamivudine)、特诺福韦(Tenofovir)等。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直接与逆转录酶结合,阻止其活性,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常见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有:尼拉韦林(Nevirapine)、培菲诺韦(Efavirenz)等。

3.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在感染人细胞后的去鞘过程,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复制,从而抑制HIV的繁殖。

常见的蛋白酶抑制剂有:洛匹那韦(Lopinavir)、阿扎那韦(Atazanavir)等。

4.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STIs)整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IV整合酶这一重要的酶活性,阻止病毒基因组的整合过程,从而阻碍病毒的复制。

常见的整合酶抑制剂有:拉度夫定(Raltegravir)、达卡他韦(Dolutegravir)等。

5.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Nucleotide Synthesis Inhibitors)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阻碍病毒的复制。

含衣非韦伦治疗艾滋病致严重眩晕的病例观察

含衣非韦伦治疗艾滋病致严重眩晕的病例观察

含衣非韦伦治疗艾滋病致严重眩晕的病例观察摘要:在31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抗病毒治疗中,有10例使用衣非韦伦,其中4例为女性,6例为男性。

关键词:艾滋病衣非韦伦不良反应基本情况:病例为女性,47岁,汉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开始治疗时CD4数值323个/ul,谷丙转氨酶(ALT)67.6u/l,谷草转氨酶(AST)41.5u/l,白细胞(WBC)3.96×109/l,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其余数值均正常,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

服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衣非韦伦抗病毒药物,衣非韦伦⑴用于HIV感染,每次600mg,每天1次,对初始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但又需维持治疗者可于睡前服用。

患者预防性服用保肝药物、提升白细胞药物。

服药两天后随访,自诉服用衣非韦伦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可忍受,怀疑是衣非韦伦的不良反应,衣非韦伦不良反应⑵:常见眩晕、嗜睡、失眠、疲劳、多梦、思维异常、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焦虑、幻觉、欣快、皮疹、斑丘疹。

偶见口干、耳鸣、复视、嗅觉异常、恶心、呕吐、面色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关节疼痛、血栓性静脉炎、哮喘、脱发、肝炎、肝酶(AST、ALT)和胆固醇增高。

嘱患者对症处理,继续原抗病毒治疗方案;半月后随访,肝功能正常,白细胞(WBC)3.57×109/l,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仍然存在,嘱患者继续原抗病毒治疗方案,继续服用保肝药物和提升白细胞药物。

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月后随访,白细胞(WBC)数值继续下降,红细胞也开始下降,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继续存在,可忍受;推荐患者到上级艾滋病定点医院就诊,患者选择原抗病毒治疗方案继续治疗,并继续服用保肝药物和提升白细胞、红细胞药物。

患者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检测CD4数值329个/ul,白细胞、红细胞继续下降;肝功能正常,停用保肝药,患者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继续对症处理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原抗病毒治疗方案不变。

患者治疗满一年后随访CD4数值333个/ul,病毒载量未检测出,肝功能正常,白细胞、红细胞数值均低于正常水平,患者近一月来体重突然下降达原体重的30%,头晕症状加重,将患者转诊到北京佑安医院。

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以下临床用药中,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药效学的影响是A.四环素同服硫酸亚铁减效B.利福平同服异烟肼致肝毒性增加C.维生素C与多潘立酮同服吸收减少D.氯噻嗪减弱甲苯磺丁脲的降糖作用E.阿司匹林使同服甲苯磺丁脲效果增强【答案】 D2、患者,女,27岁,2年前开始出现多汗、多食,近期因消瘦、心悸就诊。

查体:甲状腺肿大,根据血T3、T4及TSH检查结果,诊断为甲亢。

目前该患者正处于哺乳期。

A.海带B.紫菜C.不含碘的食用盐D.虾皮E.碘盐【答案】 C3、队列研究试验结果属于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A.1级证据B.2级证据C.3级证据D.4级证据E.5级证据【答案】 B4、晚发型或伴有智能减退的患者,帕金森病治疗首选药物为()A.司来吉兰B.左旋多巴C.苯海索D.金刚烷胺E.恩托卡朋【答案】 B5、引起药源性肾病的药物,新霉素具有A.肾小管阻塞B.直接肾毒性C.肾间质纤维化D.前列腺素合成障碍E.不可逆性肾小管坏死【答案】 B6、(2015年真题)治疗抗肿瘤药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选用的止吐药是()。

A.奥美拉唑B.雷尼替丁C.昂丹司琼D.维生素B6E.苯海拉明【答案】 C7、化疗前血常规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2.0×109/L或粒细胞计数<1.0×109/L,可给予A.甲氧氯普胺B.昂丹司琼C.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D.白介素-11(IL-11)E.美司钠【答案】 C8、某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是:ALT与AST均超过正常值,且AST/ALT比值大于1。

此结果提示病人可能患有A.肝硬化B.糖尿病C.急性胰腺炎D.缺铁性贫血E.肾病综合征【答案】 A9、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首选下列哪种药物B.普萘洛尔C.普鲁卡因胺D.苯妥英钠E.奎尼丁【答案】 D10、有幻觉副作用,不宜与右美沙芬合用的药物是A.匹伐他汀B.铝碳酸镁C.多奈哌齐D.美金刚E.美托洛尔【答案】 D11、提示:用药期间不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是针对A.氟西汀B.铋制剂C.氯苯那敏D.卡托普利E.特拉唑嗪【答案】 A12、药物治疗结核病的原则应用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以增强及确保疗效B.联合C.适量D.规律E.全程【答案】 B13、患者用药咨询的内容是A.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B.减肥、补钙、补充营养素C.不宜选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的药品D.栓剂、气雾剂等外用剂型的正确使用方法E.一种药品有多种适应证或用药剂量范围较大【答案】 D14、药学服务是药师对患者的关怀和责任。

2009-2019年我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构成分析

2009-2019年我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构成分析

were analyzed annually. Results From 2009 to 2019, there were 10 kinds of free ART drugs in China, including nucle鄄
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NRTIs) and protease
inhibitors (PIS). The Staffs was due to be discontinued in 2013, Zidovudine Lamivudine and Efevirenz 200 mg have
been used since 2012 and 2018, respectively, the total frequency of drug use increased from 122 400 million in 2009
China from 2009 to 2019
MA Chuntao WA NG Qiang ZHA NG Y ukun MENG Xianyu
Laboratory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Office, National Center for AIDS/ST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a CDC, Bei鄄
ART drugs, and expand the multi-channel drug supply model to solve the supply problem.
[基金项目]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基金项目渊08006010107冤遥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的效果观察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的效果观察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的效果观察作者:甄月映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15期[摘要]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疗效。

方法将82例诊断为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炎的艾滋病初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葡醛内酯片(每次0.2 g 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每次70 mg tid),疗程2周。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且治疗组的ALT、AST、GGT恢复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水飞蓟宾治疗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水飞蓟宾;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063-02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有存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HIV/AIDS)患者78万人,随着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推广,HIV/AIDS患者的寿命及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带毒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被公认为目前对HIV/AIDS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患者体内HIV复制,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

但在治疗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生药物性肝炎,据报道,肝转氨酶升高在接受HAART治疗的成人患者中有14%~20%[1],常导致艾滋病患者HAART方案的中断或更改,从而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和预后。

因此,如何能够既不停用抗病毒药物,又能快速解除或减轻HAART过程中的药物性肝炎,是临床医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水飞蓟宾胶囊的有效成分来源于菊科药用植物水飞蓟种子的种皮中提取所得的一种黄酮化合物,药理、毒理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保护及稳定肝细胞膜的作用[2]。

792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792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护 意识 。注 意 个人卫 生 ,防止 受凉 ,做好 口腔 护理 和皮 肤清 洁 。
性性 传播 为 主 , 占8 %,静 脉 吸毒 占 1% ,无 法 明确原 因占4 1 5 %。 每个 病例 治疗 前均 经 广西 区疾 控 中心 或广 西贵 港市 疾控 中心 进行 抗 —HI v确认 检测 和C , 淋 巴细 胞检 测 ,抗— H v D T I 确认 检测 结果 阳性及 C 4 淋 巴细胞 <3 0 l I 诊 断符 合 中国 国家H V D+ T 5个/ ,A DS I/ A DS I 的诊断 标准 。 3 讨 论
1 治疗 方 案 :抗 病 毒 治疗 方 案 均按 照 《国家免 费 艾 滋病 抗 病 . 2 毒 药 物治 疗 手册 》 中提 供 的 方案 给 药 ,即2 核 苷类 逆 转 录酶 抑 种
制 剂 + 种 非 核 苷类 逆 转 录 酶抑 制 剂 ,方 案 有 3T ( 1 C 拉米 夫 定 )
食镦减退 、恶心、呕吐、腹泻 , 少部分患者 出现腹痛 。消化道反应主要 与A r DT 、有 关,其中A旗 嗽 呔 ,使 用 3T + T N z 、 4、N 任 Z C AZ + VP 方 案 胃 肠 反 应 较 大 的 病 例 ,更 换 3T + 4+ V ) C DT N PN胃肠 反 应 明  ̄ 显 减轻 。建议 患者少 食多餐 ,进食 清淡 易消 化 食 物 ,避免 高脂 、 辛 辣或 奶 制 品 。严 重者 可予 镇 吐药 物 及H:受 体 拮抗 剂 。腹 痛 者 一 可 予局 部 热敷 或解痉 药 物 。大部 份消 化道 症状 随着 时 间的延 长 逐 渐 好转 ,但要 警惕 患 者的 消化道 反应 是否 是药 物性 肝损 害所 致 。 出现 骨 髓抑 制 共 有 2 2 , 占总人 数 的3 . ,表 现 为 血 白 4例 06 % 细胞 降低 和 或贫 血 和或血 小板 降低 ,主要 出现 在治 疗后4— 周 , 6 是 含AZ 的方 案 的 常 见 反应 。 出现 骨 髓抑 制 也 与 年 龄 有关 ,在 T 2 2 骨 髓 抑制 患 者 中6 岁 以 上 15 ,占5 .%。C 4 淋 巴细 4例 0 4例 99 D+ T 胞 计数 <10 Il 患者 比较 容 易 出现 血 白细胞 降 低 和 或贫 血 0 个/L的 , 等 。艾 滋病 患者 免疫 力低 ,易 合并 感染 ,应指 导患 者增 强 自我 防

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在艾滋治疗的应用分析

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在艾滋治疗的应用分析

奈韦拉平和依非韦伦在艾滋治疗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5T03:29:48.660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3期作者:陈世哲1 徐洪斌2 潘振强3 [导读] 目的探讨在艾滋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的治疗价值。

方法对照组应用奈韦拉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改为应用依非韦伦治疗。

结果2组患者治疗48周、96周及114周时CD4细胞计数增值以及病毒载量<50拷贝/ml者占比等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陈世哲1 徐洪斌2 潘振强3 (1.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5004;2.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三病区115000;3.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115004)摘要:目的探讨在艾滋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的治疗价值。

方法对照组应用奈韦拉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改为应用依非韦伦治疗。

结果2组患者治疗48周、96周及114周时CD4细胞计数增值以及病毒载量<50拷贝/ml者占比等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的血脂异常、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对比P>0.05,观察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皮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艾滋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奈韦拉平或者依非韦伦其疗效相当,然而副反应方面存在差异,在具体应用中还需结合患者实际药物情况恰当选择药物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奈韦拉平;依非韦伦;效果目前,奈韦拉平以及依非韦伦均是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药物,且均属于非核苷类的反转录酶抑制剂。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的药物副反应率较高,严重时还可能危及其脏器健康并引起严重的不适感,这导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佳,影响药物抗病毒作用,同时产生机体耐药性对艾滋病患者的药物疗效产生了极大影响[1],所以合理选择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将分析在艾滋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营口市新增抗病毒治疗的68例艾滋病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分组,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20~57岁,均值为(38.6±1.4)岁;患病时间1~13个月,均值(5.2±0.4)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13-10-12T14:19:33.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霍秀明张炳镰刘丽慈赵颖朵辰黄宗平[导读] 一天一次的方便使用方法,在成人和大于3岁的儿童中均无需剂量调节和饮食限制等特点,使其广泛地使用于临床。

霍秀明张炳镰刘丽慈赵颖朵辰黄宗平(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528000)
【关键词】依非韦伦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365-01 依非韦伦是一种新型的HIV反转录酶抑制剂,该药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D4T)或蛋白酶抑制剂(Nelfinavir)联合用于艾滋病治疗。

根据试验结果证明,经过6个月的治疗之后,使用施多宁作为其治疗方案组成的92%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可检测的水平之下(<500拷贝/毫升),而采用另一种非核普逆转录酶抑制剂(Nevirapine)的该项比例为83.1%,采用蛋白抑制剂(根据KaplanMeier评估数据)的该项比例为79.1%。

在与NRTIS或蛋白酶抑制剂(Pls)联合使用时,依非韦伦是一个强有力的治疗伙伴,对于曾经治疗或未经过治疗的众多患者,包括儿童,上述联合治疗都能产生持续的治疗效果(抑制血浆Hlv一RNA和增加c氏细胞计数)。

无论是否合用NRTIs,依非韦伦和茚地那韦的联合治疗都被证明是有效的。

依非韦伦因其较少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一天一次的方便使用方法,在成人和大于3岁的儿童中均无需剂量调节和饮食限制等特点,使其广泛地使用于临床。

依非韦伦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选择性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其适用于HIV-1感染的成人,青少年和儿童的抗病毒联合用药,临床上使用依非韦伦通常有良好的耐受性[1],少数人出现皮疹,头晕,恶心,头痛,失眠,异梦等,极少数人出现幻觉,思维异常,精神障碍等,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⑴短暂性精神障碍。

据报道某医院在抗病毒治疗中,有患者因服用依非韦伦发生精神异常。

2005年5月~2011年1月在某院进行高效抗逆转录治疗人数2371例,其中服用依非韦伦1076例,发生精神障碍8例。

本组8例患者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家族史。

请专科会诊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为24~46岁,发现精神异常后立即停止服用依非韦伦,静脉补液以促进药物从尿液中排泄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并遵嘱给予使用短期的抗精神病药,本组8例患者经及时停用依非韦伦,短期小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很快就消失,未遗留精神后遗症,更改治疗方案后随访半年,精神症状无复发。

这说明依非韦伦能引起精神障碍,虽然此不良反应较少见停药后无后遗作用,但也应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进行对症治疗,有针对的实施护理措施[2]。

⑵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患者接受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方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22天出现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后改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未再出现变态反应。

故可确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药物为司他夫定及依非韦伦。

司他夫定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损害、乳酸酸中毒、胰腺炎,未见有严重过敏报道;而依非韦伦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多梦、幻觉,但可有20%患者出现变态反应[3],而且可引起依非韦伦相关杂原允综合征[4]。

因此可以断定导致本例剥脱性皮炎的药物为依非韦伦。

根据症状使用抗过敏药和抗菌药物后,患者全身红色皮疹逐渐变淡,表皮脱落,双足部皮肤呈袜套样剥离,病情逐步好转,后改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随访至今患者无皮疹出现,病情稳定[5]。

依非韦伦是国家提供的免费艾滋病治疗用药之一,适用于HIV-1感染的成人、青少年和儿童的抗病毒联合用药,临床使用依非韦伦有良好的耐受性,现作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患者或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首选组合用药之一,在越来越多患者使用依非韦伦治疗艾滋病的同时,亦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李秋,王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6):732 ~ 735.
[2] 黄翠英.8例依非韦伦致短暂性精神障碍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2,242~243
[3] Ananworanich J,Moor Z,Siangphoe U,et al,Inciden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rash in Thai patients ratients randomized toregimens with nevirapine,efavirenz or both drugs[J].AIDS,2005,19(2):185-192
[4] Colebunders R,Vanwolleghem T,Meurrens P,et al.Efavirenz-Associate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J].Infection,2004,32:306-307
[5] 方鹏.依非韦伦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