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八大风险完整版

合集下载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引言概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机构,承担着为经济主体提供融资、支付结算、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能。

然而,商业银行在履行这些职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规避这些风险的方法。

一、信用风险1.1 不良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存在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的风险。

为规避这一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1.1 加强贷前审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综合考虑其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担保条件等因素,确保贷款风险可控。

1.1.2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预警等环节,及时发现和应对不良贷款风险。

1.2 信用违约风险商业银行在与其他金融机构、企业等进行交易时,存在对方违约的风险。

为规避这一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2.1 建立合作火伴评估机制商业银行应对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企业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其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信用记录等因素,选择可靠的合作火伴。

1.2.2 控制风险暴露度商业银行应控制与某一特定金融机构、企业的交易规模,分散风险,降低信用违约风险的影响。

1.3 信用评级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评级时,存在评级不许确的风险。

为规避这一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3.1 引入第三方评级机构商业银行可以委托第三方评级机构对借款人进行评级,减少自身评级风险。

1.3.2 建立内部评级模型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内部评级模型,提高评级准确性,降低信用评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2.1 资金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存在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导致无法按时履行支付和债务偿还义务。

为规避这一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1 建立合理的资金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政策,确保资金充裕。

2.1.2 多元化融资渠道商业银行应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如发行债券、吸收存款等方式,增加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商业银行八大风险一、信用风险1.1 市场信用风险1.1.1 市场对手风险1.1.1.1 对手方违约风险1.1.1.2 对手方信用评级下降风险 1.1.2 集中度风险1.1.2.1 单一大额信用风险1.1.2.2 集中度较高信用风险1.2 企业信用风险1.2.1 客户违约风险1.2.2 客户信用评级下降风险1.3 零售信用风险1.3.1 个人违约风险1.3.2 个人信用评级下降风险二、流动性风险2.1 资金流入风险2.1.1 客户存款流失风险2.1.2 银行债券流行风险2.2 资金流出风险2.2.1 大额取款风险2.2.2 银行间拆借流出风险2.3 借款风险2.3.1 资金成本上升风险2.3.2 资金来源减少风险三、市场风险3.1 利率风险3.1.1 利率上升风险(包括息差冲击风险) 3.1.2 利率下降风险3.2 汇率风险3.2.1 外币资产负债风险3.2.2 外币兑换风险3.3 价格风险3.3.1 资产价格波动风险3.3.2 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四、操作风险4.1 人为操作风险4.1.1 内部欺诈风险4.1.2 员工疏忽或错误风险4.2 系统操作风险4.2.1 系统错误风险4.2.2 系统故障风险4.3 外部操作风险4.3.1 骗贷风险4.3.2 假币风险五、政策风险5.1 宏观经济政策风险5.1.1 货币政策调整风险5.1.2 宏观经济形势下行风险5.2 监管政策风险5.2.1 风险监管政策变化风险5.2.2 对可支付能力的要求提高风险六、法律合规风险6.1 法律合规风险6.1.1 合同法律效力风险6.1.2 法律监管风险6.2 反洗钱风险6.2.1 客户身份风险6.2.2 资金来源风险七、战略风险7.1 经营策略风险7.1.1 业务拓展风险7.1.2 新产品上市风险7.2 市场发展风险7.2.1 战略市场定位风险7.2.2 经营方式调整风险八、声誉风险8.1 信用危机风险8.1.1 丑闻风险8.1.2 品牌形象受损风险8.2 社会责任风险8.2.1 环境污染风险8.2.2 社会投资损失风险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信用评级及解释附件2:担保方式及解释附件3:市场风险评估模型附件4:操作风险管理计划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可支付能力:指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内按约定的条件和方式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引言概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承担着资金中介、信用创造和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能。

风险是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因此对风险进行分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商业银行风险分类的五个部分。

一、信用风险1.1 贷款违约风险:指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对此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用途的合法性和风险等级等。

1.2 信用评级风险:商业银行在与借款人进行业务合作时,需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以确定其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等级。

评级标准通常包括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记录等。

1.3 市场风险: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市场交易时,可能面临市场价格波动、流动性风险等。

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风险限额、控制交易风险和市场风险敞口等。

二、流动性风险2.1 资金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缺口,导致无法满足存款者的提款需求。

商业银行应合理管理资金流动性风险,包括建立充足的流动性储备和制定应急计划。

2.2 资产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的资产可能无法迅速变现,导致无法满足资金需求。

商业银行应对资产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包括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和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2.3 市场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交易时,可能面临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影响交易的顺利进行。

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制定流动性管理政策和应对市场流动性紧缩的措施。

三、操作风险3.1 人为操作风险:商业银行的员工可能存在疏忽、错误或欺诈等行为,导致业务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包括建立合理的授权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设立风险监控机制。

3.2 技术操作风险: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可能面临黑客攻击、系统故障等技术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系统监控和备份等措施。

3.3 外部操作风险:商业银行的业务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一、信用风险1.定义: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2.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

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3.应对措施:传统的方法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较新的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二、市场风险1.定义: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2.形成原因: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则会引起逆向选择,它是引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重要根源。

3.应对措施:①构建独立、高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②营造良好的市场风险管理文化③实现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与IT 技术的有机结合三、操作风险1.定义:操作风险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是指由于客户、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

损失可能来自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能为公司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行政机构组织、道德准则或其他主要控制手段和标准所洞悉并组织的变动。

2.形成原因: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

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

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很容易导致银行高管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进行违法违纪活动。

银行风险

银行风险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巴塞尔委员会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把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以下八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定义: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传统上,信用风险是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

然而,随金融市场发展和对信用风险的深入认识,当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不足即信用质量下降时,市场上相关资产价格也会降低,导致信用风险损失,例如交易对手信用评级下降等。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

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而对于衍生产品而言,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虽然会小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但由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风险损失不容忽视。

结算风险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指的是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而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例如1974年德国赫斯塔特银行破产案,该行的破产促成了国际性金融监管机构——巴塞尔委员会的诞生。

信用风险虽然是商业银行面临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种类,但其在很大程度上由个案因素决定,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不易获取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二、市场风险(1)定义: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给商业银行表内表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险。

(2)主要形式: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利率风险最重要。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一、信用风险1.定义: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2.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

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3.应对措施:传统的方法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较新的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二、市场风险1.定义: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2.形成原因: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则会引起逆向选择,它是引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重要根源。

3.应对措施:①构建独立、高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②营造良好的市场风险管理文化③实现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三、操作风险1.定义:操作风险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是指由于客户、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

损失可能来自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能为公司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行政机构组织、道德准则或其他主要控制手段和标准所洞悉并组织的变动。

2.形成原因: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

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

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很容易导致银行高管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进行违法违纪活动。

002.商业银行风险(二)

002.商业银行风险(二)

1.1 商业银行风险四、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机构,为了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必须对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正确分类。

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通常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八类,分别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与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1.信用风险的内容演进传统上,信用风险是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因此又被称为违约风险。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对信用风险认识的深入,当债务人或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不足即信用质量下降时,市场上相关资产的价格随之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会被认定债务人或交易对手出现信用风险。

2.信用风险来源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

但事实上,信用风险既存在于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又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

3.信用风险的影响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

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多是其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而对衍生产品而言,对手违约造成的损失虽然会小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但由于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通常十分巨大,因此潜在的风险损失不容忽视。

4.信用风险特征信用风险虽然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种类,但其在很大程度上由个案因素决定。

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

5.结算风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结算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1.市场风险概述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然而,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本文将详细探讨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并提供一些规避这些风险的方法。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它指的是借款人或者投资者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或者债券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规避信用风险:1. 严格的信贷审查: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查制度,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担保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2. 多元化贷款组合:商业银行应将贷款分散到不同行业和地区,降低集中度,以减少信用风险。

3. 建立风险准备金:商业银行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适当提取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浮现的信用损失。

二、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它指的是商业银行无法及时偿还存款或者债务的风险。

以下是规避流动性风险的方法:1. 建立充足的流动性储备: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规模和风险状况,保持足够的现金和其他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可能浮现的资金流出压力。

2. 多元化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应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吸收存款、债券发行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等方式,降低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程度。

3. 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应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制定合理的资金流动预测和应急计划,以及建立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获取额外的流动性支持。

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大风险类别,它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股票市场波动等。

以下是规避市场风险的方法:1.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建立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等,以有效监控和管理市场风险。

2. 多元化投资组合:商业银行应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市场,以降低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3. 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对冲: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等工具进行对冲操作,以降低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论商业银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八大风险简要说可分为国家、战略、市场、利率、声誉、信用、操作、流动性八大风险。

客户经理每天工作的过程就是发现风险处理风险的过程,下面我重点就声誉、信用、操作风险阐述一下我的个人看法:(一)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良好的声誉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旦银行出现了声誉风险的损害有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是致命的。

声誉风险一旦受到损害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时候的危机管理也难以弥补对商业银行实质性的损害。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更应当注意对我行声誉的维护。

目前我部应当注意的是首先:在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问题上不轻易答复客户,同时对客户所提出问题给出答复时间的应在答复时间内给予客户答复,在答复时间内无法给予客户答复的也应主动向客户解释原因。

其次:能够认真听取客户的建议建立与客户良好的沟通机制,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客户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如果确实存在问题应当及时改正并向客户致谢。

避免客户提出中肯问题,我部却臵之不理的情况。

第三:提高客户经理的集体意识,客户经理必须树立起对我行声誉有所损害的话不说、事不做,同时积极制止对我行声誉有所影响的事情的发生。

提高客户经理的集体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信用风险重点向阐述的是来自于客户的风险。

对于客户信用风险的防范主要看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两方面。

如果客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均较强,那么客户的信用风险就会相对较弱。

如果客户有较强的还款意愿但是还款能力不足,那么我行通过对客户贷款进行展期或者调整客户的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途径可以保证客户贷款的顺利归还。

如果客户存在良好的还款能力但客户还款意愿较差或者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均较差那么客户就是我行谨慎进入的类型。

对客户信用风险的防范应具体到日常工作中,自客户前来咨询开始知道到放款完毕始终要对客户进行关于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思想的灌输。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

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

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

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

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

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

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

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一、信用风险1.定义: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2.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

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3.应对措施:传统的方法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较新的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二、市场风险1.定义: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2.形成原因: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则会引起逆向选择,它是引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重要根源。

3.应对措施:①构建独立、高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②营造良好的市场风险管理文化③实现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三、操作风险1.定义:操作风险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是指由于客户、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

损失可能来自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能为公司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行政机构组织、道德准则或其他主要控制手段和标准所洞悉并组织的变动。

2.形成原因: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

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

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很容易导致银行高管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进行违法违纪活动。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引言概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储蓄、贷款、支付等多种金融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采用了风险分类的方法,将风险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划分和管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商业银行风险分类的内容。

正文内容:1. 银行信用风险1.1 借款人违约风险: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面临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1.2 对手方违约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交易时,面临交易对手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风险。

1.3 信用评级风险:商业银行在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时,面临评级不准确或评级机构失误的风险。

2. 银行市场风险2.1 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过程中,面临利率波动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的影响风险。

2.2 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外汇业务时,面临汇率波动对外汇资产和负债的影响风险。

2.3 商品价格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商品期货等交易时,面临商品价格波动对交易风险的影响。

3. 银行流动性风险3.1 资金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资金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风险。

3.2 资产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在持有的资产无法迅速变现的情况下,面临流动性风险。

4. 银行操作风险4.1 人为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员工犯罪、内部欺诈等人为操作风险。

4.2 系统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在使用信息系统进行业务操作时,面临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等风险。

4.3 外部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在与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业务合作时,面临合作方操作失误或违法行为的风险。

5. 银行法律合规风险5.1 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业务时,面临法律法规变化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5.2 合规风险:商业银行在合规要求方面存在缺陷或违规行为时,面临合规风险。

总结: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风险分类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合规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

这些风险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风险类型的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对银行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商业银行风险。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它是指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或违约,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通常在贷款业务中最为显著,但也可能与其他业务相关,例如证券投资和衍生品交易。

银行面临信用风险的原因可能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和政策变化等因素。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资本金造成潜在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等。

例如,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持有的固定利率债券价值可能会下降,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

此外,汇率波动也可能导致银行持有的海外资产和负债出现价值波动。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内部流程、人为错误或系统故障等外部因素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可能发生在各个业务环节,包括贷款审批、交易处理、风险管理等。

例如,银行内部人员可能泄露客户信息或进行内幕交易,导致银行声誉受损或法律纠纷。

此外,系统故障或技术故障也可能对银行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每种风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银行应该根据不同风险的特点和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减少或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银行应该不断完善内部流程和系统,提高员工素质和风险意识,以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然而,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指的是借款人或者债务人不能按时或者彻底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方法规避信用风险:1. 严格的借款审查程序: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借款审查程序,包括借款人的信用评估、还款能力分析等,以确保借款人具备偿还能力。

2. 多元化的贷款组合:商业银行应分散贷款风险,通过向不同行业、地区和规模的借款人提供贷款,降低信用集中度,减少信用风险。

3.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商业银行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测和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交易中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

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方法规避市场风险:1.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市场风险测量、监测和控制等,以及灵便的风险管理工具。

2. 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商业银行应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市场,降低特定资产或者市场的风险敞口,以减少市场风险。

3. 建立风险限额:商业银行应设立市场风险限额,限制各类交易的风险敞口,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在日常运营中面临的人为错误、技术故障、欺诈行为等风险。

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方法规避操作风险: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

2. 培训和教育员工:商业银行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3. 使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商业银行应借助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提高操作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

对这些风险进行分类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银行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潜在问题,从而确保持续稳定的发展。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汇率、利率、商品价格等因素的变化。

例如,如果银行持有大量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因市场波动而下跌,银行可能会遭受损失。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的贷款业务。

如果银行将大量资金贷给信用等级较低的借款人,而这些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银行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在面临突发情况时,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其业务需求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

如果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或者其资金运用过于集中,导致在突发情况下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银行可能会遭受损失。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银行内部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员工操作。

如果银行在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方面存在不足,或者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银行可能会遭受损失。

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的合同签订和执行。

如果银行在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或者合同条款存在漏洞,银行可能会遭受损失。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对于这些风险的分类和管理是银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潜在问题,从而确保持续稳定的发展。

银行还需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以降低各类风险对其业务的影响。

一、引言金融资产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日常运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商业银行八大风险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动、汇率波动等原因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价值受损的风险。

这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股票价格风险等。

1.1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导致银行资产和负债之间利率收益的不匹配,使银行面临利差风险的情况。

银行应当通过利率敏感性管理、利差规避和利率衍生品工具等措施来管理利率风险。

1.2 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货币汇率变动导致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波动,使银行面临汇兑风险的情况。

银行应当制定适当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采取合理的汇率风险对冲措施,以降低汇率风险。

1.3 股票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是指由于股票市场行情波动导致银行股票投资价值波动的风险。

银行应当对所持有的股票进行风险评估,合理配置股票投资组合,控制股票价格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发行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违约的概率增加或债务偿付能力下降导致的银行资产价值减少的风险。

银行应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体系,控制信用风险水平,加强贷款审批和追踪管理,确保信用风险在合理范围内。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资金需求或供给失衡导致银行无法及时偿付债务或转变资产为现金的风险。

银行应制定流动性管理策略,配备足够的可转换资产,确保能够在需要时满足偿付和运营资金需求。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系统、人员或外部事件等原因导致的错误、失误、疏忽或欺诈而产生的风险。

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加强员工培训和风险意识教育,降低操作风险。

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合同纠纷、法律法规变动、诉讼风险等原因导致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受到法律风险影响的风险。

银行应关注法律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强与法律机构的合作,减少法律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银行因为对外界的言行、产品或服务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声誉受损、客户流失、经营活动受限的风险。

银行应加强品牌建设,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声誉,降低声誉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在金融领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核心力量,承担着金融中介、信用中介和支付结算等功能。

然而,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

下面将分析商业银行存在的八大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而贷款过程中存在着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风险。

当借款人信用出现问题时,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影响。

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和衍生品的价值会随市场波动而变化,从而对其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面临资金流入和流出不平衡时所面临的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确保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具备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资金的紧张情况。

若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客户的提现需求或其他短期支出,就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内部运营和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能源于人为错误、技术故障、欺诈行为等。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稳固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来减少操作风险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的过程中,利率波动会对其资产和负债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利率上升会导致商业银行需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降低其净利润。

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进行跨境交易和外汇业务时面临的风险。

由于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外汇交易的损失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市场情况采取有效的对冲措施,以降低汇率风险对其业务的影响。

政策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面临来自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政策调整风险。

政府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政府颁布新的监管规定或税收政策的调整。

道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之一。

商业银行员工可能通过内部操纵、信息泄露等不当行为来追求个人利益,这可能会对商业银行造成损失。

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几大风险

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几大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因不履行还款责任而形成的潜在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利率或价格(如汇率,商品/股票价格)向不利方向变动时对机构产生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债务人在其债务到期时无力偿付的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有关一家机构业务活动的负面宣传,不论其真假,都会引起该机构的客户流失、收入下降或花费高昂的诉讼费用。

法律风险是指因不能强制执行的合同、法律纠纷或不利判决而对机构的经营或财务状况产生干扰或其它负面影响。

策略风险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业务决策、不适当的决策执行或缺乏对产业、经济或技术变化作出反应,致使机构的盈利、资本、声誉或市场地位受到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一、信用风险1.定义: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2.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

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3.应对措施:传统的方法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较新的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二、市场风险1.定义: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2.形成原因: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则会引起逆向选择,它是引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重要根源。

3.应对措施:①构建独立、高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②营造良好的市场风险管理文化③实现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三、操作风险1.定义:操作风险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是指由于客户、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

损失可能来自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能为公司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行政机构组织、道德准则或其他主要控制手段和标准所洞悉并组织的变动。

2.形成原因: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

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

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很容易导致银行高管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进行违法违纪活动。

四是内部控制能力逐级衰减。

②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

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

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

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

对业务人员监督得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得较少、制约力不强。

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

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稽核审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完全起到查错防漏、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

③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

④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

银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业务开拓,轻队伍建设;重员工使用,轻员工管理,对员工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加之举报机制不健全,使本来可以超前防范的操作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⑤与风险控制有冲突的考核激励政策容易诱导操作风险。

⑥社会转型及银行变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峻,针对银行的抢劫、诈骗、盗窃等犯罪时有发生。

从银行内部来看,国有银行正在进行股改,伴随机构撤并,也带来了大量富余人员消化问题,并导致各种矛盾的尖锐化。

3.应对措施:①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建立完善的。

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设立独立董事,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行长经营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有效结构,通过高级管理层权力制衡,抑制“内部人”控制、“”的发生。

二是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的要求,推进管理架构和,从根本上解决操作风险的控制问题。

三是改革考核考评办法。

正确引导分支机构在调整结构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防止重规模轻效益。

要合理确定任务,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和改善银行审慎经营和管理,严防操作风险。

不能制定容易引发偏离既定经营目标或违规经营的。

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二是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制度;三是明确、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四是对于重要活动应实施连续记录和监督检查;五是对于产品、组织结构、流程、的设计过程,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六是建立,对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和操作环境,以及设计、采购、安全和使用实施控制;七是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和程序,确保业务持续开展。

③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

首先,要通过层层签订防范操作风险责任合同,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形成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线员工积极参与的大防范工作格局。

其次,要真正落实问责制。

要明确各级管理者及每位操作人员在防范操作风险中的,并进行责任公示。

今后银行发生大案,既要有人及时问责,又要深入追查事件责任人。

对出现大案、要案,或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相应追究检查部门、审计部门及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整改不力的责任。

④切实改进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一是不断摸索,逐步完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

虽然对操作风险的计量还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方法,但是随着的深入开展,准确计量操作风险并计提准备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在数据大集中的进程中,要加强业务系统操作平台建设,全面查找设计上的漏洞,完善系统软件。

三是建立健全操作和评估体系。

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类别操作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识别和评估所有当前和未来潜在的操作风险及其性质。

四是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交流制度。

针对多发的管理人员带头实施违规,强迫命令下属违规操作,形成案件和的问题,银行要建立和完善员工举报制度,依靠和发动一线员工,鼓励检举违法违规问题,坚决遏制各类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高发势头。

⑤加强人员管理。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员工抓好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

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将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单位内部和萌芽状态。

三是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提高全行员工和遵纪守法观念。

四是要及时、深入了解重要岗位人员工作、生活情况,掌握思想和行为变化动态,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进行教育疏导和诫免谈话,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四、法律风险1.定义: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即为法律风险。

2.形成原因:引发商业银行法律风险产生的因素是多元的,根本在于法律、金融与风险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源于法律的内在缺陷、商业银行基于错误的法律理解或适用而实施的商业行为、监管机构的不当法律执行等因素。

3.应对措施:一是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家必须要认识到,法律一旦发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事前是可防可控的;二是必须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防范机制,要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机结合起来,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必须加快以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建设。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尽管目前全国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已超过10万人,但大多数企业法律顾问专业人才相对短缺,有的企业甚至连一名专职的法律顾问都没有;四是必须突出、知识产权管理和授权管理。

加强是防范企业法律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

五、国家风险1.定义:国家风险(Country Risk)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国家的主权行为所引起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国家风险是国家主权行为所引起的或与国家社会变动有关。

在主权风险的范围内,国家作为交易的一方,通过其违约行为(例如本金或利息)直接构成风险,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变动(例如调整汇率和税率等)间接构成风险,在转移风险范围内,国家不一定是交易的直接参与者,但国家的政策、法规却影响着该国内的企业或个人的交易行为。

六、声誉风险1.定义:声誉事件是指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银行业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声誉事件。

2.形成原因:①民事诉讼案件。

商业银行由于没有履行自身应尽义务,导致客户遭受损失,从而引发民事诉讼。

银行一旦涉及民事诉讼案件,如果处理不当,将明显损害其声誉。

引发民事诉讼的情形主要有存款被冒领、信用卡资金被盗;拓展业务时进行虚假宣传导致无法兑现承诺;涉嫌不公平交易引起的诉讼;单方面宣布对某种服务进行收费引起的诉讼等。

②公众投诉。

如在零售柜台业务中,由于与客户之间发生误解或争执而导致的投诉事件;客户对产品或服务质量不满意而通过媒体曝光等。

公众投诉事件如不能通过银行投诉渠道及时加以解决,将给银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③金融犯罪案件。

商业银行发生的金融犯罪案件将使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业务管理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损害银行声誉。

④监管机构行政处罚。

商业银行因违反金融行业管理法律法规,被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予以行政处罚,以及违反财经管理法规,被审计、税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等事件,都易引发公众负面评价,使得银行声誉大打折扣。

⑤权威机构评级降低。

由于权威评级机构在市场中占有特殊地位,影响力较大,一旦其调低对银行的评级,将可能引发市场投资者和公众的负面猜测,从而引发银行声誉风险。

⑥市场传言。

市场传言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有时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蔓延阶段,市场上任何不利甚至荒唐的传言都有可能导致银行“挤兑”。

3.应对措施:①确保实现承诺。

无论对利益持有者做出何种承诺,商业银行都必须努力实现。

如果经过努力确实无法实现的,则必须做出诚恳、明确的解释。

②确保及时处理投诉和批评。

商业银行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产生某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确处理投诉和批评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及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接受利益持有者的投诉和批评,深入发掘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收获。

③从多种渠道积累早期预警经验。

商业银行应当将接受投诉和批评看作是与客户、公众沟通的“黄金机会”,及时监测和分析投诉的起因、规律、相关性等特征要素,以便为业务运营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④增强对客户、公众的透明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产品研发、未来发展计划向客户、公众告知,并广泛征求意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早预知和防范新产品、服务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