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
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8个基本概念
![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8个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d627631e2bd960590c677af.png)
■ ■ - - - j I ■■聂
有公司的 管理者借 鉴 。执行 是关键 ,本书清 楚 地 向你解释 了执行 的意义 .并详细讨 论了执行 是如何将企 业的三 个核心流程 ( 人 员选育 、战 略制 定和运营 实施 ) 整合到一起 的。
要 。其中一条就是 敬天爱人 。因为一个企业 如果 没有对市场 、对用户的敬 畏,没有真正 的说 。 我就是完全 在创造用户价 值” ,而 只 是为了利润 ,那么这个企业就做不下去 。
作 者 :杨 天 南
,
出版社 :机 械工业 出版社 在这9 6 个篇章里 ,我们总结了投资成 功的两条道路 、投 资成功 的3 个标 准 、定义投资 家的5 个要素 、投资成功与投资 管理 成功
搿
管理就是把 理论变为常识 。管理是一 种实践 ,其 本质不在于 “ 知 ”而 在于 “ 行” ;其 验证不在子 逻辑 .而在于 成果 ;其
・
零
;
哩
髑 j
?嘲
| 毒 托薯 一
{
辞 嚣
管理的常} 只
女 酗 S 珊
一
管 理 的 常 识 :让 管 理 发 挥 绩 效 的 8 个 基 本 概 念
作 者 :睬 春 花 出 版 社 : 机 械 工 业 出版 社
一
个 投 资 家 的2 0 年
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
奇量■鬃矗静 攀 警5 - t 当整砖 耋 赭 爨《
霸
的 区别 ,有 儿童 财商教 育 的成长记 录 ,有给 年轻人 的 《 1 5 年 1 0 0 0 万 》规划 ,也 有 《 盛时播下不衰的种子 :写给企 业家 》讨
论成功之后的财务配置。
: ; }
拆书-《管理的常识》--什么是管理
![拆书-《管理的常识》--什么是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9ddac3a32d7375a51780b4.png)
《管理的常识》--什么是管理而前开始看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常识》,书中对7个让运营管理发挥绩效的基本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这还是陈教授丰富实践经历的产出,很老朋友看到这本书,帮助我打开了管理的管控元认知。
那么什么是运营管理呢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不谈对错,面对事实,解决问题管理主要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绩效就是管事理人对组织的结果。
绩效包括效益和效率,而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有好的效益的签定的需要高的效率以能够用最快又时间同时这个结果。
在监督管理中两个经常听到三个对立面:功劳与苦劳、能力与态度、才干与品德;很多管理者在真实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总会进入两难的局面,其实当你明确了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在管理工作上不谈对错,面对事实,解决问题,那这些风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将才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会;能力可以产生财务管理,而变为态度只有转化成了能力才能产生绩效;才干产生绩效,而品德只有带动了才干才能产生绩效。
在日常的考核和运营管理中,绝对的理性或许很难存在,但是只有你恰当了目标是绩效,明确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职责,你才能做的更好。
但是,把绩效的维度放大到未来的发展战略,在招聘和提拔的时候,考量要稍微做些修正了。
在招聘管理人员的时候,就需要首先考量人则这个人的品德和态度,关注他的资产价值取向,才能不是优先考量的条件;在提拔管理人员的时候,就可以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与否是他是否能带领团队走在正确的路上,这个时候首先要考量的就是它的品德和态度了。
二、管理是责、权、利的分配在任何一个运营管理单元上,责任、权利和利益,这八件事必须要同时、对等发生的发生在一个主体脸上,三者的调剂菱形应该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
很多管理者喜欢把权力、利益留下,而把责任分出去,好一点的会把利益也分出去,但是授责而不授权,这些都是有风险问题的。
权力独大,将会导致权力寻租;利益独大,就会引发内耗暴力事件;责任独大,一定会孕育出消极怠工。
责任可能需要靠一定的资源来配合,而且只有把责任分配下去了,金融人才会激发出能力和热情,才能真正以期获得培养起来,要提高效率就得在界定过错的同时,配备合适的资源,所以基于责任所做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就是最合适的管理行为,管理者不仅要授责,还要授权给利,甚至要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优势,最好的管理状态应该是一家企业基本处于职位明确、责任明确、激励明确的管理体系中会。
《管理的常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管理的常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1ab87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d.png)
《管理的常识》的读后感《管理的常识》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理的常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的常识》的读后感篇1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一个人不仅仅要有能力,更要有让人服从你的能力,这个能力则是管理。
管理学教材的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指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者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本《管理的常识》主要从沟通、激励、领导、决策、计划执行等方面讲述如何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一、发现才干,因才适应。
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而我们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改变人的弱点上,应该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使其发挥到最好。
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来限制人的不良倾向,又通过培训来教人掌握各种技能。
但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
所以与其把时间精力用于改造一个人,还不如顺应人的天性,尊重人与人天性的差异,让其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目标明确,与之沟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方向,目标不一定要多远大,只要够明确就可以了。
把一个大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一个一个的去完成,那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兴趣,从而工作更加有效率。
完成目标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使员工更加积极的去完成其他的目标。
所以目标必须存在的。
是可以衡量的,是可以判断的。
管人重在沟通,沟通可以消除隔阂,沟通可以激发积极性,沟通可以提高效率。
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曾说过:“如果必须将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
”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沟通去传递信息,增进相互交流,了解真实情况。
如果你不与员工沟通,又怎么能发现其中是否有什么问题?没有发现又如何来解决?三、化解问题,培养干将无论是哪里有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需要我们灵活化解的。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db8d7cc89eb172ded63b798.png)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
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
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
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
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
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
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
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
全书名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拆书稿
![全书名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拆书稿](https://img.taocdn.com/s3/m/73848eed964bcf84b8d57bbb.png)
全书名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8个基本概念作者名:陈春花前言这本书讲述了管理最基本的一些概念,一些常识性的认识,而这些常识性的认识恰恰就是我们最容易犯错的一些地方。
比如说,我发现大家一直都很在意下属的能力。
其实如果你看过这本书可能就明白:下属的能力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下属的直接上司能不能让他产生绩效。
比如说,我们常常看到公司内部有人员流动,大家看到人员流动会非常紧张。
可是如果你看这本书就会明白,流动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因为如果我们问自己,其实我们自己就很想流动,不想固定在一个岗位上。
比如说,你也会看到,我们有些时候努力了很久都不会有绩效的结果。
然后我们就会问:是不是我们的运气不好?其实如果你真的学习就会知道,绩效的产生在更大程度上是源于工作、工作岗位,以及上司对你的支持。
你的努力也很重要,可是这些支持同等重要。
全书的核心四个观点:第一个认识,绩效到底从哪里来?与绩效真正直接相关的是一线员工可不可以得到并使用资源。
而现实中我们更在意的却是管理权能否可控。
第二个认识,管理到底有没有对错?管理的确是没有对错的。
原因是什么?很简单,管理不用对错评价,其实是用结果来评价。
第三个认识,有关目标。
目标就是决心,因为目标本身其实是对未来的预测,是一种战略的选择。
我们没有办法评判目标是否合理,我们更应关注实现目标的行动是否合理。
这样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减少内耗和冲突,聚焦讨论怎么寻找资源帮助目标实现。
第四个认识,是知识的运用。
要理解透知识本质。
比如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一句话:“员工的忠诚度不在于他在公司工作的时间长短,而在于他能不能够跟公司一起在外部的竞争当中去取胜”。
一旦理解透,那么它就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绩效标准,绩效、考核、奖金发放等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一、丈量管理的五个标准德鲁克先生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在此基础上,陈春花教授进一步指出,管理是一种常识,需要我们很清晰的理解,才能真正帮助我们在实践中获得成效,因此,有了《管理的常识》这部重要作品。
HR读书|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8个基本概念
![HR读书|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8个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43a5a3cf7ec4afe05a1df6a.png)
网《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8个基本概念》陈春花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01ISBN:9787111548782豆瓣评分:8.3内容简介什么是管理?管理以什么做导向,以什么来检验?这是每个管理者都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之所以在管理实践中存在如此多的误解、偏差以及资源的浪费,是因为大家在管理问题上依然经验导向,依然按照自己的个性去做发展,依然在过度使用资源而不是让管理本身发挥效能,依然相信管理者自己的技能。
《管理的常识》就是围绕这些管理误区展开的。
做管理不能用成就做导向,只能用问题做导向。
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内容是处理“人”与“事”,管理的关键在于问题的发掘是否准确到位。
管理的定义是,为了实现目标,人与机构内资源一起工作。
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办法触动组织背后的人去推动它,那么可能是因为管理者对问题本身的发掘不够。
作者简介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东六和集团总裁。
目录总序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再版序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需要依赖管理的进步序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001管理的理解002我倡导的管理观008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013如何让管理有效019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021第2章什么是组织027组织的理解028组织因目标而存在033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034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038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043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044组织结构的功效045组织结构设计原则049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050组织结构特殊效能054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057第4章什么是领导064领导的理解065领导者和管理者070领导技能073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075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077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079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083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084如何让授权有效087利用环境088向上管理089第5章什么是激励094人为什么工作097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099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101 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103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105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107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108不公平是绝对的109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111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112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115授权与信任是最大的激励118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120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122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125集体决策个人负责130个人决策的局限性134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136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140第7章什么是计划143目标是不合理的145一定要在意行动147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148制订计划的关键151计划的有效性152目标管理154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156第8章什么是控制158控制是保障达成绩效的核心职能159控制的三个要件161有效控制的四个习惯163控制的负面反应165防止负面反应的方法167结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169参考文献172。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1d56cdab90d6c85ed3ac6aa.png)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
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
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
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
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
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
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
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b50b97bcf84b9d528ea7a7d.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管理的常识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管理的理解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如何能管理有效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第2章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理解组织因目标而存在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效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结构特殊效能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领导的理解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的技能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如何让授权有效利用环境向上管理第5章什么是激励人为什么工作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公平是绝对的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集体决策个人负责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第7章什么是计划目标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意行动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制定计划的关键计划的有效性目标管理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参考文献陈春花◎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先后出任康佳集团、科龙集团、TCL集团、美的家电、南方航空、广东电信等公司管理顾问◎代表作《管理的常识》、《手比头高》、《冬天的作为》、《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什么是管理?相信很多人对于管理的定义并不陌生。
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bca605e0912a2161579290b.png)
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 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 尊敬的思想大师,他的著作影响 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 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 管理课程如EMBA、MBA及CEO 必读12篇等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 思想的影响,是这个时代最出色 的管理学者。1954年,德鲁克提 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 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 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 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 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管理 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 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 人统治的管理。
内容:管理的常识
目标:理解概念,认识当前工作中的管理行为
树立理念,指导今后工作的实践
管:原意为细长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达。使之
闭塞为堵;使之通行为疏。管,就表示有堵有疏、疏堵结合。所以,管 既包含疏通、引导、促进、肯定、打开之意;又包含限制、规避、约束、 否定、闭合之意。
理:本义为顺玉之纹而剖析;代表事物的道理、发展的规律,包
含合理、顺理的意思。
所以,管理就是合理地疏与堵的思维与行为。
一般来说: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及创新 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 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研究学派:
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 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 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提倡的组织管理观
1)用绩效说话;
管理观之一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实际运作中就是要 功劳,不要苦劳;要关注能力,不要关 注态度;要关注才干,把品德作为基本 的条件。
管理的常识读书心得(通用17篇)
![管理的常识读书心得(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860cb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0.png)
管理的常识读书心得(通用17篇)管理的常识读书心得篇1公司发了本《管理的常识》给经理人。
读此书,以第二种方式。
自己对管理这个话题有自己见解。
虽然通过项目实施灌输给客户,能让客户接受。
但依然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加以改善(谈不上完善)。
《管理的常识》包括了7个主题,第一个是“什么是管理”。
本文的心得,针对这个主题。
管理到底是管人还是管事?作者的答案是: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她以海尔售后管理为例,海尔的星级服务就是“三个一”(一双拖鞋、一块抹布、一张地毯) 可能有人对此有异议,觉得管理者如果管事,会沉浸在琐事中。
我认可作者的观点,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管理既不是管人,也不是管事,而是管“人做事的方式”。
海尔的“三个一”,就是售后做事的方式。
之所以有些管理着被琐事所累,因为他们管的不是“做事的方式”,而是“做事的后果”或“具体事务”。
作者谈到管理对绩效负责,非常认同。
我们很多项目团队,做得很累,但是没有客户认可的成果出来。
项目迟迟无法关闭。
我对这类项目的项目经理非常不满。
做的东西客户不认可;客户不认可,项目无法推进;项目无法推进,公司无法收款。
你不要说自己有多辛苦。
宁可你偷懒在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也胜过天天泡客户现场,蹭客户的午饭,占客户的网络带宽。
世上最可怕的是勤奋的笨蛋,而且他的勤奋只在体力上,脑袋还是懒得很。
作者谈到选材,在“德”和“材”之间的取舍。
德才兼备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作者对于这二者的取舍,观点比较矛盾。
一方面,说“才干才产生绩效,品德需要转化为才干才会产生绩效”。
另一方面,谈到在招聘人员时,首先考虑品德,提拔人员时,也需要首先考量他的品德。
以此观点,我感觉作者是让才干的人去做事,好处却都让给了有品德的人。
怪不得中国人都喜欢披“德”的外衣,原来“德”能带来实惠。
我对于人的衡量,“才干”和“品德”是工作的输入物,而我们管理关注的是“绩效”,绩效是输出物。
输出物“绩效”才是我们真正关注的。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1ba0a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2.png)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管理的常识》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获益匪浅。
一个人不仅仅要有能力,更要有让人服从你的能力,这个能力则是管理。
当今最著名的管理学教材的作者斯蒂芬。
罗宾斯指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者和别人一起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本《管理的常识》主要从沟通、激励、领导、决策、计划、执行等方面讲述如何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一、发现才干,因才适应每一个都有优点和弱点,而我们这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改变人的弱点上,而应该发现他们的优点如何让其发挥到最好。
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限制人的不良倾向,又通过培训教人掌握各种技能。
但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
所有与其把时间精力用于改造一个人,还不如顺应人的天性,尊重人与人天性的差异,让其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目标明确,与之沟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方向,目标不一定要多远大,只要够明确就可以了。
把一个大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一个一个的去完成,那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兴趣从而工作更加有效率。
完成目标后会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使员工更加积极的去完成其他的目标。
所以目标是必须存在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可以判断的`。
管人重在沟通,沟通消除隔阂,沟通激发积极性,沟通提高效率。
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曾说过:"如果必须将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沟通去传递信息,增进相互交流,了解真实情况。
如果你不与员工沟通,又怎么能发现其中是否有什么问题,没有发现又如何解决。
三、化解问题,培养干将无论是哪里有会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则需要我们灵活的化解。
就比如同事之间的冲突问题,你要怎么办,你能怎么做?这些都是有一定的技巧:暗中解决矛盾、原则和灵活相结合、有些矛盾不解决比解决好、不是工作矛盾不要轻易介入、对恶意制造矛盾者绝不手软。
《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1)
![《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7a91f56dd3383c4ba4cd2c1.png)
《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们认为绩效分为两个层次,即包括()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两方面。
2.一个员工绩效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单一因素,而是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这句话表述的是绩效的().3.影响员工个人绩效的主要因素包括( )、()、环境和机会.4.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战略目的、()和开发目的。
5.绩效管理系统包括四个环节:( )、绩效监控、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6.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包括战略一致性、( )、可接受性、效度和信度。
7.绩效计划是管理者与员工根据既定的绩效标准,共同制定并修正绩效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的过程。
其中绩效标准是针对()制定的,绩效目标是针对()设定的。
8.绩效标准按内容分为职务标准和职能标准,其中确定职务标准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出每个职务的().9.制定绩效计划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制定绩效目标。
一方面目标要切实可行,另一方面尽可能(),以便进行评价和反馈。
10.在绩效管理中,我们一般认为绩效指的是那些经过评价的( )、方式及其结果。
11.在绩效管理期间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的持续的( )是绩效管理发挥作用的最直接的环节.12.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四个构成要素:()、定义、标志和标度。
13.绩效评价的内容分为:工作业绩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
14.一般情况下,影响选择何种绩效考核方法的首要因素就是工作特征,即工作的独立性程度、()程度和工作环境的变动程度。
15.把薪酬的发放与员工的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建立联系,以此不断刺激并引导员工的行为,所依据的是()理论.16.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包括:上级、下级、本人、()、顾客以及供应商等。
17.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往往高于其实际成绩,这种现象被称为()倾向.18.最早的绩效薪酬制度的雏形-—计件工资报酬制度是由管理学家()创造的.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实践证明,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A)绩效考核B)绩效管理C) 绩效计划D) 绩效沟通2、通常,我们可以把绩效管理体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以()为导向的、以发展为导向的和以经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南京工业大学经典名著研读计划推荐书目清单
![南京工业大学经典名著研读计划推荐书目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71feb3c4240c844769eaeeb6.png)
【说在前面的话】推荐书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某本书是否足够“经典”都会有不同的意见。
不过,我们有自己的选择标准,本书目的遴选基本原则是最大程度的做到经典性与深刻性的统一、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这个推荐书目一定存在很多问题,真诚希望同学和老师能够提出批评和意见,我们会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
谢谢!附件一:经典名著研读计划推荐书目清单Ⅰ、“大学之门”系列推荐书目(1)理查德·莱特.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2)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郑也夫.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4)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年(5)陈春花.从现在出发——大学生的七项修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Ⅱ、“思想之魂”系列推荐书目(一)文学类经典推荐书目(1)史铁生.病隙碎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2)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歌德.歌德谈话录.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漓江出版社,2003年(6)李泽厚.美的历程(修订插图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二)哲学类经典推荐书目(1)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上下).三联书店,1997年版(2)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3)威廉·魏施德.后楼梯——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5)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商务印书馆,1983年(6)刘小枫.拯救与逍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三)历史学类经典推荐书目(1)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世界史纲(上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柏杨.中国人史纲(上中下).同心出版社,2005年(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出版社,2012年(4)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5)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7)金一南.苦难辉煌.华艺出版社,2009年(四)心理学类经典推荐书目(1)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年(2)弗罗姆.逃避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3)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4)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5)霭理士.性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6)詹姆斯.宗教经验种种.华夏出版社,2008年(五)政治学类经典推荐书目(1)加里·沃塞曼.美国政治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2)克里思・马修斯.硬球:政治是这样玩的.新华出版社,2003年(3)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4)吴稼祥.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强世功.中国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6)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六)经济学类经典推荐书目(1)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2)张五常.卖桔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3)卢周来.穷人经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4)加尔布雷思.不确定的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5)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彼得·马丁.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七)社会学类经典推荐书目(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吴毅.小镇喧嚣.三联书店,2007年(4)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6)刘易斯·科塞.社会思想名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八)法学类经典推荐书目(1)刘星.西窗法雨.法律出版社2003年(2)何兵.利害的分配:我们身边的法律.上海三联书店 2005(3)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4)梁治平.法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博西格诺.法律之门(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7(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九)管理学类经典推荐书目(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2)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3)吴晓波.大败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5)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凌志军.中国的新革命.新华出版社,2007年Ⅲ、“学术之旅”系列推荐书目(一)入门类经典推荐书目1、化学与制药类(1)Kenneth A. Solen, John Harb.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oolsfor Today and Tomorrow, 5th Edition化工概论:今天和明天的工具,第五版.Wiley2、化学类(2)Darrell D. Ebbing, Steven D. Gammon.General Chemistry(Ninth Edition)普通化学,第九版.Houghton Mifflin Company(3)G.B. Sergeev.纳米化学.科学出版社3、材料类(7)史密斯, 哈希米.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8)齐宝森,吕宇鹏,徐淑琼.21世纪新型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2011年(9)罗伯特W.康.走进材料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0)黄丽.高分子材料(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1)殷敬华,莫志深.现代高分子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2)Metcalf & Eddy | AECOM .Water reuse .清华大学出版社(13)尼曼.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工业出版社(14)罗伯特W.康.走进材料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5)陆亚珍.焊接结构分析与制造.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4、机械类(1)威克特.机械工程导论.西交大学出版社(2)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第3版)2011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涂善东.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4)万钢.21世纪——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展翅飞翔.机械工业出版社5、生物工程类(1)James D. Watson, with Andrew Berry.DNA: The Secret of Life.Alfred A.Knopf(2)William Strunk Jr., E. B. White.The Elements of Style.Penguin Books(3)Paul de Kruif.Microbe Hunters.Harvest Books(4)Rachel Carson.Silent Spring.科学出版社6、药学类(1)Jie Jack Li.药物考:发明之道.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7、食品科学与工程类(1)凌关庭.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8、轻工类(1)赵地顺.精细有机合成原理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9、计算机类(1)吴朱华.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伍鸿熙,沈纯理,虞言林.黎曼几何初步.北京大学出版社(3)Morris•Kline.古今数学思想(1-4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0、电子信息类(1)David Harris, Sarah Harris.Digital Design and Computer Architecture,Second Edition.Morgan Kaufmann(2)彼得•乌夫尔.太阳能电池-从原理到新概念.化学工业出版社11、自动化类(1)万百五.控制论——概念、方法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Richard C.Dorf, Robert H.Bishop.现代控制系统(中译版第11版).电子工业出版社12、电气类(1)J.R.Cogdell.电气工程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井出万盛 .图解电机基础知识入门.机械工业出版社13、仪器类(1)Ethem Alpaydin.机器学习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14、建筑学类(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丹·克鲁克香克.弗莱彻建筑史(原书第20版).知识产权出版社(3)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 .商务印书馆(5)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6)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学出版社15、设计学类(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1999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1986年12月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佛朗西斯.人性场所2001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张夫也.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2003年版.宁夏人民出版社(6)林奇,海克.总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6、土木类(1)叶列平.混凝土结构(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丁大钧,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张仁元.相变材料与相变储能技术.科学出版社(4)王如竹.制冷学科进展研究与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5)杨昌智刘光大张念平.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刘晓华,江亿,张涛.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王盛卫,徐正元.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John F. Wakerly.Digital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Prentice Hall;4th Revised edition17、交通运输类(1)Hilary Glasman-Deal.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2)北村隆一编著. 汽车化与城市生活.人民交通出版社(3)罗伯特•瑟夫洛.公交都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8、测绘类(1)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测绘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王之卓.摄影测量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地理科学类(1)张军,涂丹,李国辉.3S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公安技术类(1)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第2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孙金华,褚冠全,刘小勇.火灾风险与保险.科学出版社21、安全科学与工程类(1)弗朗西斯·施特塞尔.化工工艺的热安全:风险评估与工艺设计.科学出版社(2)丹尼尔·克劳尔,约瑟夫·卢瓦尔.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2、环境科学与工程类(1)朱幼棣.后望书.中信出版社(2)杨慧芬,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3、数学类(1)Malada.G.S. Rao.C.R..金融中的统计方法.格致出版社(2)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4)卡塞拉,贝耶.统计推断.机械工业出版社(5)古扎拉蒂波特.计量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N.Gregory Mankiw.Principles of Economics.Cengage Learning Asia(7)Finney等.托马斯微积分(10版).高等教育出版社(8)S•韦斯伯特格.应用线性回归.中国统计出版社(9)R•柯朗, H•罗宾,I•斯图尔特.什么是数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0)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重庆出版社24、物理学类(1)西蒙•纽康.通俗天文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伽莫夫.物理世界奇遇记.科学出版社(3)艾•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湖南教育出版社25、工业工程类(1)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改变世界的机器.商务印书馆(2)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6、电子商务类(1).马云内部讲话.红旗出版社27、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钟彼德.管理科学(运筹学):战略角度的审视.机械工业出版社(2)周小桥.突出重围—项目管理实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8、工商管理类(1)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第14版·全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全译珍藏版).华夏出版社(3)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上、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9、经济学类(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3)张五常.经济解释.中信出版社(4)丹尼尔•F•史普博.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5)罗卫东.经济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30、金融学类(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宋逢明.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31、经济与贸易类(1)托马斯•L•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部21世纪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32、社会学类(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3、法学类(1)博西格诺.法律之门(第八版).华夏出版社200734、公共管理类(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35、能源动力类(1)吕太.热能与动力工程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Martin O.lL.Hansen.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中国电力出版社(3)Tony Burton,等.风能技术.科学出版社36、外国语言文学类(1)Earnest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Vintage Classics(2)张佩芬.黑塞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金田一春彦.日语概说.北京大学出版社(4)川本皓嗣.日本诗歌的传统.译林出版社(5)窦文.陪伴你一生的经典美文.中国宇航出版社(二)深造类经典推荐书目1、化工与制药类(1)John M. Prausnitz. 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of Fluid-Phase Equilibria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Prentice Hall PTR(2)Warren D. Seider, J. D. Seader, Daniel R. Lewin.Process DesignPrinciples工艺设计原则.John Wiley & Sons, Inc.(3)Octave Levenspiel.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3rd Edition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Wiley(4)William L. Luyben. Distillation Design and Control Using AspenSimulation, 2nd Edition 利用Aspen模拟蒸馏的设计和控制,第二版.JohnWiley & Sons, Inc(5)McCabe, Warren L. Smith, Julian C. Harriott, Peter .Unit Operations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工单元操作.McGraw-Hill College2、化学类(1)T.W. Graham Solomons, Craig B. Fryhle. Organic Chemistry(Tenth Edition)有机化学,第十版.John Wiley & Sons, Inc.(2)Michael B. anic Synthesis(Third Edition)有机合成,第三版.Elsevier Inc.(3)Catherine E. Housecroft, Alan G. Sharpe .Inorganic Chemistry(SecondEdition)无机化学,第二版.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4)Robert G. Mortimer. Physical Chemistry(Third Edition)物理化学,第三版.Elsevier Inc.(5)David Harvey. Modern Analytical Cheymistry 现代分析.The McGraw-HillCompanies, Inc.(6)Carl H. Hamann, Andrew Hamnett, Wolf Vielstich.电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7)Mackenzie L. Davis, David A. Cornwell.环境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8)W.Carruthers.当代有机合成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9)Brian S. Furniss.沃氏使用有机化学教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3、材料类(1)阿斯克兰.材料科学与工程.宇航出版社(2)金格瑞,鲍恩,乌尔曼.陶瓷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3)袁润章.胶凝材料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4)冯端,师昌绪,刘治国.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5)Challa S. S. R. Kumar. Nanocomposites. Wiley-VCH(6)Shu-Lin Zhang. Polymer Composites, Volume 1, Macro- and Microcomposites.Wiley-VCH(7)Kalyan Sehanobish. Engineering Plastics and Plastic Composites inAutomotive Applications. SAE International(8)肖翠蓉,唐羽章.复合材料工艺学.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9)塔德莫尔,高戈斯.聚合物加工原理,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0)周其凤,胡汉杰 .高分子化学——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科学出版社(11)George Odian.Principles of Polymerization.John Wiley & Sons(12)中国腐蚀与防护协会.不锈钢(腐蚀与防护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3)中国腐蚀与防护协会.化学工业中的腐蚀与防护(腐蚀与防护全书)(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4)吴宇平.锂离子二次电池.化学工业出版社(15)曹楚南.腐蚀电化学原理(第3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6)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石油工业中的腐蚀与防护(腐蚀与防护全书)(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7)余永宁.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8)麻蒔立男.薄膜制备技术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第1版 2009年(19)曹立礼.材料表面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基泰尔.固体物理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1)凯里斯特.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2)陈裕川.焊接工艺设计与实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3)杜则裕.焊接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4)闫久春,杨建国,张广军.焊接冶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5)张启运,庄鸿寿.钎焊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6)尹士科.焊接材料及接头组织性能.化学工业出版社4、机械类(1)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郑文纬.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3)邱宣怀.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4)Gene F.Franklin.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Prentice Hall(5)Andrew Parr. Hydraulics and Pneumatics. OBJMND(新加坡)(6)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7)王毅.过程装备测试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8)张早校.过程控制装置及系统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9)邓建强.化工工艺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0)于新奇.过程装备机械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1)Donatello Annaratone. Pressure Vessel Design. Springer(12)庞剑.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3)米奇克.汽车动力学(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4)康拉德•赖夫.汽车电子学(第3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5)葛如海.汽车安全工程——现代道路交通安全技术丛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6)周庆辉.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7)庄继德.计算汽车地面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5、生物工程类(1)K. C. Nicolaou, T. Montagnon. Molecul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Wiley-VCH Verlag(2)Jocelyn Krebs. Lewin's Genes X.Jones & Bartlett Learning(3)J.E.克雷布斯,E.S.戈尔茨坦,S.T.基尔帕特里克. Lewin基因X.科学出版社6、药学类(1)Mark P. Fridelander and Terry M. Phillips.免疫系统:与体内疾病作战的大军.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2)Conrad J. Storad.艾滋病的内情:HIV病毒侵袭免疫系统.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3)塔马斯•巴特菲, 格兰姆•V. 李.药物发现:从病床到华尔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邱怡虹.固体口服制剂的研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7、食品科学与工程类(1)荫士安.现代营养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宫智勇.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郑州大学出版社(3)胡爱军.食品原料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4)Thomas J. Montville.食品微生物学导论第2版 .科学出版社(5)张慜.食品工程的创新:新技术与新产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8、轻工类(1)Warren S. Perkins. Textile Coloration and Finishing. Carolina AcademicPress(2)Tyrone L. Vigo. Textile Processing and Properties: Preparation, Dyeing,Finishing, and Performance. Elsevier Science & Technology Books (3)Heinrich Zollinger. Color Chemistry: Syntheses, Properties, andApplications of Organic Dyes and Pigments. John Wiley & Sons(4)Paul C. Hiemenz. Principles of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ThirdEdition. Taylor & Francis(5)辛忠.轻化工产品合成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9、计算机类(1)Gerard Tel.Introduction to Distributed Algorithms.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人月神话.清华大学出版社(3)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10、电子信息类(1)David L Buchla, Thomas L. Floyd. The Science of Electronics:DC/AC.Prentice Hall(2)Thomas L. Floyd. Digital Fundamentals (10th Edition).Prentice Hall(3)Robert L. Boy lestad, Louis Nashel sky.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ircuitTheory(11th Edition).Prentice Hall(4)Alan V. Oppenheim, Alan S. Willsky, with S. Hamid.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英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5)Alan V. Oppenheim, Ronald W. Schafer.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第三版,英文版).电子工业出版社(6)Proakis J.G.. Digital Communications.电子工业出版社(7) C E Shannon.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Bell System TechnicalJournalVol.27(8)Govind P. Agrawal. Fiber-Optic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 JOHN WILEY &SONS(9)樊昌信.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0)Theodore S. 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电子工业出版社(11)黄春辉,李富友,黄维.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2)彭英才,赵新为,傅广生.低维量子器件物理.科学出版社(13)S.A. Maier. Plasmonic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14)伍国珏.半导体器件完全指南(原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5)亚里夫,耶赫.现代通信光电子学——光子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1、电气类(1)James W. Nilsson, Susan A. Riedel. Electric Circuits (9thEdition).Prentice Hall(2)陈熙谋,陈秉乾.电磁学定律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3)Ned Mohan, ToreM. Undeland, William P.Robbins. Power Electronics:Converters, Applications, and Design.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Prabha Kundur, Neal J. Balu, Mark G. Lauby.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中国电力出版社(5) A.E.Fitzgerald, Charles Kingsiey,Jr. Stephen D.Umans. ElectricMachinery(Sixth Edition).McGraw-Hill(6)Bimal K. Bose.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C Drives. Prentice Hall 12、自动化类(1)Karl J. Astrom. Computer-controlled Systems theory and design. PrenticeHall(2)孙优贤邵惠鹤.工业过程控制技术(应用篇).化学工业出版社13、仪器类(1)Bradley L. Jones, Peter Aitken.21天学通C语言(第六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Creed Huddleston .智能传感器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14、建筑类(1)克里斯托弗•亚力山大.建筑模式语言(上下).知识产权出版社(2)爱德华•T•怀特.建筑语汇.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凯文·林奇.城市的意象. 华夏出版社(5)John M. Levy.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9th ed.).Pearson Education(6)计成,陈植.园冶注释(第2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Geoffrey & Susan Jellicoe. The Landscape of Man: Shaping the Environment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Day. Thames & Hudson Ltd, 3rd Revisededition(8)威廉·M·马什.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5、设计学类(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学出版社(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3)西蒙兹,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派尔.世界室内设计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2002年9月版.北京大学出版社(7)约瑟夫阿尔伯斯.色彩构成 2006年10月版.重庆大学出版社(8)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 2012年4月版.山东人民出版社(9)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 2012年6月版.广西美术出版社(10)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1998年3月版.四川人民出版社(11)戴维斯.艺术哲学 208年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2)王琥.中国设计全集(套装共20册) 2012年版.商务印书馆(13)Robin Williams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3版) 2009年版.人民邮电出版社(14)Tom Kelley, Jonathan Littman.创新的艺术 2013年版.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5)恰安,沃格尔.创造突破性产品——从产品策略到项目定案的创新 2004年版.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6)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上、下卷)2012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17)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2007年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8)胡德生.故宫经典明清宫廷家具 2008年版.紫禁城出版社(19)日本建筑学会.世界的建筑城市设计:空间要素 2009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贡布里希.秩序感 2000年版.湖南科技出版社(21)西蒙兹,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4版)2009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 1985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3)Albert J.Rutledge.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 1990年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4)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2006年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5)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增订本) 2007年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6)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2008年版.广西美术出版社(27)费雷德·S·克莱纳,克里斯廷·J·马米亚.加德纳艺术通史 2013年版.湖南美术出版社(28)巫鸿,郑岩.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 2005年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9)金维诺,刑振龄.中国美术全集 2010年版.黄山书社16、土木类(1)R.克拉夫, J.彭津.结构动力学(第二版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范立础,李建中,王君杰.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及应用丛书(共四册).人民交通出版社(3)沈聚敏,周锡元等.抗震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Andrew H. Buchanan. Structural Design for Fire Safety. JOHN WILEY&SONS,LTD(5)普瑞斯特雷,等.桥梁抗震设计与加固.人民交通出版社(6)帕拉理查米.土木工程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7)M.David Egan, Victor Olgyay.建筑照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Ronaid P.O' Riley.电气工程接地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任会元.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0)陈国兴.地震工程学.科学出版社(11)朱合华.地下建筑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3)周景星,李广信.基础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4)宰金珉.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5)钱七虎,陈志龙王玉北.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与利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6)李广信.岩土工程50讲:岩坛漫话.人民交通出版社17、地质类(1)龚勋.全球最美的地质奇观.重庆出版社(2)於崇文.地质系统的复杂性(上下册).地质出版社(3)李廷栋.地质科学探索.河北教育出版社(4)汪新文.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5)张倬元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地质出版社18、交通运输类(1)迈克尔•D•迈耶,埃里克•J•米勒.城市交通规划(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安德里亚•伯德斯,托德•利特曼,戈彼纳•梅农.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培训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马强.走向“精明增长”:从小汽车城市到公共交通城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张庆贺.地铁与轻轨(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5)叶霞飞,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6)刘统畏.铁路工程.科学出版社(7)夏禾.交通环境振动工程.科学出版社19、测绘类(1)Bernhard Hofmann-Wellenhof, Helmut Moritz.Physical Geodesy.SpringerVerlag GmbH(2)Guochang Xu. GPS - Theory,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Heidelberg(3)Wolfgang Torge.geodesy.Walter de Gruyter & Co20、地理科学类(1)Christian Harder, Tim Orms by, Thomas Balstroem. Understanding GIS.ESRIPRESS(2)Paul A. Longley, Michael F. Good child, David J. Maguire, David W. Rhind.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cience. Wiley(3)Michael Zeiler. Modeling Our World: The ESRI Guide to Geo database Design.ESRI Press(4)John A. Richards.Remote Sensing Digital Image Analysis.Springer-VerlagBerlin and Heidelberg GmbH21、公安技术类(1)孙金华,王青松,纪杰.火焰精细结构及其传播动力学.科学出版社(2)詹姆士G.昆棣瑞.火灾学基础(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3)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科学出版社(4)杜兰萍.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案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2、安全科学与工程类(1)王洪德,丛波.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理论及技术研究.中国石化出版社(2)王丽琼冯长根杜志明.有限空间内爆炸和点火的理论与实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3)宇德明.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储运过程定量风险评.中国铁道出版社23、环境科学与工程类(1)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郝吉明, 马广大, 王书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3)许保玖,龙腾锐.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4)Jerry A. Nathanson.环境技术基础:供水、废物管理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
(绩效考核)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
![(绩效考核)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273f20d4d8d15abe234ec3.png)
《绩效管理》试题及答案壹、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们认为绩效分为俩个层次,即包括()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俩方面。
2.壹个员工绩效的优劣且不取决于单壹因素,而是受制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这句话表述的是绩效的()。
3.影响员工个人绩效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和机会。
4.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战略目的、()和开发目的。
5.绩效管理系统包括四个环节:()、绩效监控、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6.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标准包括战略壹致性、()、可接受性、效度和信度。
7.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根据既定的绩效标准,共同制定且修正绩效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的过程。
其中绩效标准是针对()制定的,绩效目标是针对()设定的。
8.绩效标准按内容分为职务标准和职能标准,其中确定职务标准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出每个职务的()。
9.制定绩效计划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制定绩效目标。
壹方面目标要切实可行,另壹方面尽可能(),以便进行评价和反馈。
10.于绩效管理中,我们壹般认为绩效指的是那些经过评价的()、方式及其结果。
11.于绩效管理期间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进行的持续的()是绩效管理发挥作用的最直接的环节。
12.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四个构成要素:()、定义、标志和标度。
13.绩效评价的内容分为:工作业绩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
14.壹般情况下,影响选择何种绩效考核方法的首要因素就是工作特征,即工作的独立性程度、()程度和工作环境的变动程度。
15.把薪酬的发放和员工的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建立联系,以此不断刺激且引导员工的行为,所依据的是()理论。
16.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包括:上级、下级、本人、()、顾客以及供应商等。
17.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评价往往高于其实际成绩,这种现象被称为()倾向。
18.最早的绩效薪酬制度的雏形——计件工资报酬制度是由管理学家()创造的。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实践证明,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著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d0c7ed45727a5e9846a612e.png)
管理常识——让管剪发挥绩效7个基础概念序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一章什么是管理管理没有对错, 只有面对事实处理问题。
管理了解第一,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关键;第二, 管理不谈对错, 只是面对事实, 处理问题;应该训练处理问题, 而不是寻求原因和责任。
例子: 机修修机器、总装职员乱丢垃圾。
第三, 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清楚界定必需要做事情, 以及做事标准。
第四, 衡量管理水平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第五, 管理就是让一线职员得到并能够使用资源。
对绩效负责管理观第一,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 苦劳不产生绩效只有能力才会产生绩效, 态度必需转化为能力才会产生绩效才能才产生绩效, 品德需要转化为才能才会产生绩效人都会犯错误, 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 管理所要做就是让人没机会犯错第二, 管理是一个分配, 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第三, 管理一直为经营服务。
管理做什么, 必需由经营来决定; 管理水平不能够超越经营水平。
管了处理三个效率第一, 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手段是分工;科学划分工作元素职员选择、培训和开发与职员常常沟通管理者与职员应有平等工作和职责范围第二, 使组织效率最大化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结合;韦伯组织管理标准约定: 权力是组织而非个人。
组织管理关键就是让权力从个人身上回归到职位上, 也就是组织本身上,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效率才会得到。
当权力是职位含义时候, 就要求权力表现出专业能力, 简单地说也就是权力需要负担职责, 没有职责权力是不存在。
组织效率最大化手段是专业化水平与等级制度结合。
第三, 使个人效率最大化手段是个人发明组织环境, 满足需求, 挖掘潜力。
管理要处理企业三个问题: 1、怎样使劳动生产率最大化; 2、怎样使组织效率最大化; 3、怎样使个人效率最大化。
我要强调见解是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是一个不停递进过程, 也就是说先有劳动效率取得, 再寻求组织效率, 以后再发挥个人效率, 才能达成最好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公司为什么不是一个家?
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
组织结构是要解决权力与责任匹配的问题;
领导如何发挥作用?
人为什么要工作?
人不流动也许是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而是风险相对小的决策;
目标为什么可以不合理?
不是变化快,而是计划没有包含变化。
内容简介
金融海啸百年一遇,宏观调控无法掌控,管理者真正每日头疼的不是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放倒企业巨人的恰恰是由于管理常识缺乏所引发的执行缺失、沟通不畅、绩效不振等企业常见病”《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易懂的、可学的方法让管理者从低效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岀来。
作者简介
陈春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
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
发表著作20多部,其中代表作《领先之道》、《超越竞争》、《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冬天的作为》、《中国管理10大解析》、《企业文化塑造》,主编教材《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企业文化管理》、《品牌战略管理》,主编“21世纪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系列教材”近3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曾任《中外管理》、《销售与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专栏作者,随笔
集《掬水月在手》、《在苍茫中点灯》、《手比头咼》。
曾任山东六和集团总裁,先后岀任多家大型企业管理顾问。
媒体评论
目录
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1章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理解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如何能管理有效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第2章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理解组织因目标而存在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
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效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组织结构特殊效能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
第4章什么是领导领导的理解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的技能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
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如何让授权有效利用环境
向上管理
第5章什么是激励
人为什么工作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
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公平是绝对的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
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
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个人决策的局限性
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
第7章什么是计划
目标是不合理的
一定要在意行动
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
制定计划的关键
计划的有效性
目标管理
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
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收起全部<<
前言
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在最初讲授组织管理课程的时候,我就一直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
为什么同样的资源和人,交给不同的管理者进行管理,结果却相去甚远?
为什么这样多的人,陷入无效甚至毫无意义的工作中?
影响人们有效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组织并没有让他们发挥作用?
管理真正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一直贯穿在我整个教学、研究和企业实践中。
我知道,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浪费很多人的付岀,让工作变得毫无价值;而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让人们做岀巨大的贡献一一管理的确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导致岀现这些问题的核心因素就是:没有很好地理解管理。
无论是对于管理相关概念的理解,还是对于管理相关理论及其规律的认识,都产生了偏差,甚至在很多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错误。
精彩书摘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在咨询行业流行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咨询顾问到一家公司去,老板非常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帮助我培训员工,因为他们笨得像猪一样,我说什么他们也听不懂。
”接下来这个顾问去培训员工,但是员工们却对顾问讲:你快去培训我们老板吧,他讲得全是鸟语,我们根本听不懂。
”这里讲的几乎是许多企业的真实状况,老板和员工根本无法对话。
管理者有时喜欢把事情变得复杂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且富有深度,但是管理是要做决定并让所有人执行这个决定的。
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们常常看到企业的管理者每印忙于决定
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下属应该做什么,对于每一个岗位应该做什么却从来不作分析,不作安排, 结果每一个员工都是凭着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理解,凭着自己对于企业的热情和责任在工作,岀现的工作结果就很难符合标准。
对于评价下属有三个很糟糕的词:第一个是悟性”。
很多管理者喜欢悟性高的下属,他们会很自豪地
告诉我,小张悟性高,所以工作做得好。
我不反对下属成熟度高,管理的效果会好,但是下属的悟性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特征,如果工作内容调整、工作技能要求改变,悟性总能保证足够吗?第二个是领会
常常听到人们谈论要学会领会领导意图”,没有足够的时间磨合,下属想弄清楚领导的意图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个是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