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
关于印发《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的通知各省属煤炭企业,各市煤炭管理部门:为规范全省煤矿地质报告编制工作,提高地质报告的编制质量,更好地给煤矿生产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地质资料,省煤炭局组织有关人员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最新煤矿规范、规程及规定,重新修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以下简称《提纲要求》),现印发给你们。
今后,凡在我省境内进行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建井地质报告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均应严格执行本《提纲要求》,否则,不予受理地质报告审批事项。
附件: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2、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3、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附件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附件一一:附件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山东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第一章 绪论………………………………………………………………页码 第一节 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 第二节 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 第三节 自然地理………………………………………………………页码 第四节 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 第五节 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 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页码 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 第二节 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 第三节 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 第三章 矿井地质………………………………………………………… 页码 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 含煤地层……………………………………………………页码第三节构造……………………………………………………………页码第三节 岩浆活动………………………………………………………页码第五节岩溶陷落柱…………………………………………………页码第六节地质构造评价………………………………………………页码第四章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页码 第一节煤层……………………………………………………………页码第二节煤质……………………………………………………………页码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五章 矿井水文地质……………………………………………………页码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页码第三节矿井涌水量及预计……………………………………………页码第四节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页码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页码第六节供水……………………………………………………………页码第六章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页码 第一节 开采方法及顶底板条件………………………………………页码第二节 特殊开采…………………………………………………页码第三节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页码第四节 地温与地压……………………………………………………页码第五节 环境地质………………………………………………………页码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页码第一节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页码第二节估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页码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原则………………………………页码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页码 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动对比与利用情况………………………………页码 第六节 开拓、准备、回采煤量情况……………………………………页码 第八章 结论…………………………………………………………页码 第一节 主要地质成果…………………………………………………页码 第二节 问题与建议……………………………………………………页码 资料总目录………………………………………………………………页码 (四)附图目录顺序号 图号 图件名称 比例尺 (五) 附件目录顺序号 附件名称 页码 (六)附表目录顺序号 附表名称 页码 (七)正文文字编排要求1、章名:黑体小二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固定值22磅5、选用纸张A4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 ,装订线为0 cm 。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
一、报告简介
本报告旨在为建井工程提供必要的地质数据和信息,包括(但
不局限于)地质勘测、土壤和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情况等。
本报告的编制依据建井工程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保证建井工程顺
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概况
1. 地质位置:建井位于XX地区;
2. 地质背景:建井位于一条侵蚀断裂带上,地质构造活跃,地
层变化剧烈,地下水位较高,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3. 地质勘测:对建井工程区域进行了综合地质勘测,包括地貌、地质、土壤和水文地质等方面。
勘测结果显示,地质构造活跃,
地层主要由X、Y两种地层组成,土壤为红黏土,平均厚度为Z,透水性较弱;
4. 岩石物理力学特性: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测试,得出了X、Y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
模量等;
5. 地下水情况:对建井工程区域的地下水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根据取样分析得出,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地
下水流动风险。
三、工程建议
结合地质概况和地下水情况,本报告对建井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1. 在建井周边区域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因地
质灾害引发意外事故;
2. 在建井工程中根据地层特征选取合适的钻井技术和工艺;
3.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地下水流动等问题引发工程事故。
四、总结
通过本次建井地质报告的编制,为建井工程提供了必要的地质
数据和信息,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钻井工程,降低施工风险,
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建议建井施工方结合本报告给出的建议,加强钻井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地质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doc
《地质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2《地质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本提纲适用于开展了部分地质工作、且未形成成果地质资料的矿业权或地质工作项目。
报告至少应有以下内容:一、基本情况(一)汇交人基本情况。
(二)矿业权/地质工作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申请矿业权类型(延续、保留、变更)、区块位置(图幅号、拐点坐标)、面积、矿种、勘查年度(期限)、矿权历次转让情况、投入经费、实物工作量等;(三)实施单位及资质情况等。
二、开展地质工作情况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要求应开展地质工作情况说明。
区块范围内已开展的各项地质工作情况(地质测量、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物化探、采样和样品测试、岩石加工技术性能测试、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详细说明。
三、其它(一)附图与附表要求。
至少应包括实际工程布置图、实际工作量一览表及反映勘查区或开采区内阶段性工作情况的各种图(表)。
(二)报送要求。
总结报告要求同时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
电子文档采用Word格式,A4幅面;附表采用Excel格式,附图用MapGis或ArcGis格式,图片用Tif或Jpg格式。
23。
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参考
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参考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参考)一、文字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修编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主要阐明井田的地理位置、井口坐标、井田边界和面积及与邻井关系;扼要说明经过本井田的铁路、主要公路等。
第三节自然地理叙述井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情况等。
第四节矿井生产建设概况阐明矿井建设和投产时间、设计能力、核定能力、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开拓延伸及改扩建历史、服务年限、开采煤层、现生产水平、开拓延伸水平和开采范围等。
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简况简述本井田以往地质勘探工作情况及评价。
包括历次勘探(补勘)单位、时间、内容、所采取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和质量情况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等。
第二节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叙述自上次报告以来所采取的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方法,各种主要手段的使用情况、主要工作量以及质量情况评述。
上述内容可以根据情况分类叙述。
第三节对原来地质报告的评价说明原来地质报告的提出单位、时间、报告审批单位、时间和审批意见。
对勘探方法、勘探类型、工程质量、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储量计算。
第三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地层阐述井田内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及其变化、古生物组合等,并叙述井田内地层对比的方法和依据及可靠程度(或对原报告对比的评价)。
详述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相、标志层特征及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情况等。
第二节构造1、简述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及井田所处的构造位置。
2、祥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井田内主要褶皱和断层的分布情况;逐个描述井田内主要构造的揭露地点、断层落差或褶皱轴向、产状要素、延伸方向、生成顺序、断层与褶皱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工程对构造的控制研究程度。
3、构造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已经对采掘的影响程度、小构造的发育规律、与主要构造的关系;评价井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开采技术条件、煤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纲
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纲第一篇: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纲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绪论1.1 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1.3 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1.4 煤矿(建设、生产)概况2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1 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2.2 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2.3 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3 地层构造3.1 地层(矿区地层、煤矿地层)3.2 含煤地层(地质年代、厚度、岩性、可采煤层数、煤层总厚度及煤系变化等)3.3 构造(区内主要断层、褶曲的分布特征、控制程度及对煤岩层的破坏程度。
中小构造发育特征,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岩浆岩体分布、产状及对煤质的影响)3.4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4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4.1 煤层(含煤性、可采煤层特征和煤层对比等)4.2 煤岩、煤质(煤岩特征,煤质特征,煤种及变化特征,煤中有害元素及其变化规律,煤的风氧化带)4.3 煤的用途 4.4 其他有益矿产 4.5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5 瓦斯地质5.1 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5.2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5.3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5.4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5矿井瓦斯类型评价 6 水文地质6.1 水文地质概况(区域及井田水文地质、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6.2 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 6.3 涌水量构成及预测6.4 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措施6.5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 7 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7.1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7.2 煤层顶底板7.3 地层产状要素 7.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7.5 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 8 资源/储量估算8.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估算范围及指标、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和估算结果)8.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估算范围、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和估算结果)9 煤矿地质类型9.1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9.2 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10 探采对比10.1 地质因素探采对比(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等)10.2 资源/储量探采对比 10.3 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 10.4 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 11 结论及建议 11.1主要认识 11.2 主要问题 11.3 建议 12 附图12.1煤矿地形(基岩)地质图 12.2 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12.3 补充勘探钻孔柱状图12.4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12.5 煤矿地质剖面图 12.6 矿井瓦斯地质图 12.7 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12.8 矿井充水性图 12.9 井上下对照图12.10 采掘(剥)工程平面图 12.11 主要井巷地质素描图12.12 工程地质平面图(露天煤矿)12.13 工程地质断面图(露天煤矿)12.14 其他必要图件 13 附表13.1 勘探钻孔成果表13.2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和汇总表13.3 煤岩、煤质测试成果表 13.4 瓦斯参数测定成果表 13.5 水质分析成果表 13.6 其他有关成果表第二篇: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 目的、任务和依据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1绪论D.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D.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D.1.3煤矿及周边老窑、采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D.1.4煤矿(建设、生产)概况D.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D.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D.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D.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D.3地层D.3.1地层(矿区地层、煤矿地层)D.3.2含煤地层D.4地质构造D.4.1地质构造D.4.2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D.5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D.5.1煤层D.5.2煤岩、煤质D.5.3煤尘爆炸性与煤的自燃倾向性D.5.4煤的用途D.5.5其他有益矿产D.5.6煤层稳定程度评价D.6瓦斯地质D.6.1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D.6.2矿井瓦斯赋存规律D.6.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D.6.4矿井瓦斯类型评价D.7水文地质D.7.1水文地质概况D.7.2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D.7.3涌水量构成及预测D.7.4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措施D.7.5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D.8冲击地压A.8.1煤岩层冲击倾向性A.8.2煤层顶板坚硬岩层分布规律A.8.3矿井冲击地压危险等级评价D.9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D.9.1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D.9.2煤层顶底板D.9.3地层产状要素D.9.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D.9.5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D.10资源储量估算D.10.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D.10.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D.11煤矿地质类型B.11.1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B.11.2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D.12探采对比D.12.1地质因素探采对比(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等)D.12.2资源储量探采对比D.12.3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D.12.4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D.13结论及建议D.13.1主要认识D.13.2主要问题D.13.3建议D.14附图D.14.1煤矿地形(基岩)地质图D.14.2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D.14.3补充勘探钻孔柱状图D.14.4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D.14.5煤矿地质剖面图D.14.6矿井瓦斯地质图D.14.7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D.14.8矿井充水性图D.14.9井上下对照图D.14.10采掘(剥)工程平面图、排土工程平面图D.14.11主要井巷地质素描图D.14.12工程地质平面图(露天煤矿)D.14.13工程地质断面图(露天煤矿)D.14.14其他必要图件D.15附表D.15.1勘探钻孔成果表D.15.2钻孔揭露煤层情况一览表D.15.3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和汇总表D.15.4煤岩、煤质测试成果表D.15.5瓦斯参数测定成果表D.15.6水质分析成果表D.15.7其他有关成果表。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是地质调查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地质专业界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化技术报告。
准确、清晰、规范的编写地质报告可以表达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考察作者地学素养的标志之一。
下面将讲解一下地质报告的编写提纲及要求。
一、报告编写提纲1.封面与目录:封面必须标注报告名称、属地及编制时间,还应注明报告编者姓名及分工;目录中必须明确各部分的页数。
2.总则:主要包括编制目的、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突出报告的重点,简要介绍报告各章的内容。
3.地质基础:主要涉及研究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岩相地层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
4.地质调查:主要涉及地质调查的过程、内容及结果。
5.地质环境评价: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综合分析环境问题,评价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
6.对策建议:对于热点问题,应有对策建议,提出合理建议和科学意见。
7.附录:包括各类资料、照片、平面图、剖面图、地质图、统计表格,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研究区域地质图,以及研究区域的专业术语列表。
二、报告编写要求1.严格遵循报告结构和研究对象的要求;在编写报告过程中要注意报告完整、准确、合理和科学;2.报告的文字要求以简明、准确、清晰为原则;应使用常规和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化字体,对于术语、专业词汇、数字、计量单位、空间位置等要统一格式;同时要注意文章排版,字体大小一致,正楷或楷书常用于标题、正文等。
3.参考资料的规范性非常重要,需要遵守国家出版标准,如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4.报告中的图像必须准确完整,清晰别致,注明图像内容及参数,图的标号放在含有该图的文字段前面;5.报告索引及附录的处理:需要将所使用文件或数据的名称、作者、年代等准确概括。
而对于附录内容的质量,同样也应该严格遵守报告的规范与标准。
总之,在编写地质报告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规范、准确、科学的原则,并且要注意报告框架和研究对象的要求,使得报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地质报告提纲
地质报告提纲1 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1.1井田概述1.1.1 矿区和矿井的位臵、交通概况龙滩井田位于广安县东约40公里,行政区划属广安县桂兴镇、大竹县欧家镇和邻水县柑子镇。
地理座标:东经000°56′15″~000°01′17″,北纬30°28′08″~30°34′00″。
井田范围:南起1勘探线与桂兴井田为邻,北以11勘探线为界与广安煤矿毗邻;东西以K1煤层—200米和±0米标高垂直投影为界,走向长11.3公里,平均宽2.8公里,勘探面积32.7平方公里。
襄渝铁路在井田西侧通过,设计井口位臵距观阁车站2公里,该站南至广安站8公里,北至达川106公里。
210国道、渝渠公路分别在井田东西两侧通过,井田南侧有邻广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广渝高速公路。
井口位臵均有支公路与其相连,交通方便1.1.2 矿井的地形、地势井田位于华蓥山主脊部位,脊背较宽缓,背斜隆起成山,向斜低下为谷。
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N25°-30°E延展,最高点叶家梁子,标高1092.81米,一般山脊标高1000米以上。
山脊东、西两侧为槽谷地带,标高500-600米,地形相对高差400-500米,属中低山地形、侵蚀地貌。
1.1.3 气候、温度、湿度、雨量、雨季、旱季、风向、风速本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山地温湿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6.6°C,最高气温37.5°C,最低气温-1.7°C;年平均降雨量1284.5毫米,最大降雨量1538.4毫米,雨季多集中在5-10月,6、7、8月份常有暴雨;年蒸发量1275.4毫米。
风向以北东为主,最大风速9-12米/秒,一般风速3-6米/秒。
冬季山上常见积雪并伴有冰冻现象。
1.1.4 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的分布地表水以华蓥山山脉脊为分水岭,向西汇入渠江,向东流入芭蕉河,最后汇入长江。
其中冷水河、龙滩河、龙王塘河、清溪河,由东至西分别汇入渠江;东侧地表水体以NW~SE向展布的常年性溪沟为主,由西向东汇入御临河,最终汇入渠江。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oc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二O 一O年九月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1.1目的和任务简述煤矿隶属关系、经济类型及发展变更情况。
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依据、目的及任务。
说明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
1.2 位置、范围及交通简述井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
叙述井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批采煤层号,批采标高。
说明第一水平(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取区(首采区)范围、面积或露天拉沟位置等。
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井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附交通位置图)。
1.3 自然地理简述井田地形地貌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说明井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暴雨(雪)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井田内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
1.4 矿井生产建设情况简述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基本情况及有关内容。
简述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发证机构、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叙述矿井的设计建设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叙述矿井建设和投产时间、改扩建历史。
现核定生产能力、开拓方式、井筒数目、井口坐标、井筒特征、支护形式、采煤方法、开采煤层、水平及采区划分等内容。
简述矿井的提升、井下运输、通风、供配电系统及井下排水设备、最大排水能力、探放水设备等。
1.5 井田内及周边煤矿分生产矿井和已关闭矿井两部分,叙述井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
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经济类型、面积、开拓方式、实际生产能力、批采煤层、开采煤层、开采范围、采煤方法、有无越层越界开采现象、采空区范围及其积水、积气情况、关闭年月、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及矿井排水量等情况。
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影响程度作出评价(附井田内及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建井地质说明书提纲
建井地质说明书提纲
在建井施工之前,应根据井田地质勘探资料和井筒检查孔所获得的资料,按建井施工要求,经过分析整理后编制建井地质说明书,作为建井部门选择施工方法,编制井筒和井底车场施工设计及制定作业规程、指导井巷施工的地质依据。
建井地质说明书应有文字及图纸两部分组成。
1.文字部分
(1)施工位置:简述施工地点、工程编号、井筒开凿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及方向、井底车场等工程。
(2)地质情况:阐明施工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如井筒穿过的主要岩(土)层岩性、物理力学性质;裂隙发育情况及厚度;基岩风化带的特征;可采煤层的位置、厚度、结构核顶、底板性质,煤层的层间距;井筒及井底附近的断层、裂隙、破碎带及摺曲情况;井筒经过的含水层、预计涌水量、供水水源、工程地质及其它影响施工的地质因素。
(3)地温情况:如钻孔测温资料的分析成果。
(4)注意事项及建议:根据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和施工要求,指出设计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支护、排水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
2. 图纸部分
(1)井田地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尺为1:500或1:1000)
(2)工程位置平面图(主副井、检查孔主要运输大巷和石门,比例尺为1:500或1:1000)。
(3)竖井井筒、斜井或平硐预想剖面图(比例尺为1:200或1:500)
(4)井底工程施工范围预想水平切面图(比例尺为1:500或1:1000)
(5)主要硐室预想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200或1:500)(6)切过井筒的水文地质剖面图(比例尺为1:500—1:2000)及其它水文地质图
(7)土工试验成果一览表
(8)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报告表。
关于印发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建井地质报告编制提15页
附件1:《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编制提纲目录前言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一、交通位置二、井田范围第二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二、地表水系三、气象四、地震第三节矿井生产建设情形第二章设计区域地质采矿条件第一节设计区域概况第二节地质特点一、地层二、可采煤层特点三、构造特点四、水文地质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一、开采方式与顶底板条件二、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三、地温与地压第三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建筑物概况及压煤量统计一、建筑物散布及结构特点二、建筑物压煤情形第二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必要性第三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可行性一、建筑物下压煤开采实践二、相邻矿井(采区)开采及阻碍情形三、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技术条件分析第四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比选第一节建筑物下压煤可能的开采方案第二节地表移动变形估量第三节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定一、经济比较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的选择第五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一、巷道布置及采煤方式二、专题设计第六章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平安技术方法第七章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第八章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附图附件前言矿井所在地行政区划,经济属性,行业治理隶属关系;矿井开拓方式及最新核定生产能力;建筑物下采煤的必要性及申请开采区工程简况;以往建筑物下采煤实践和搬迁开采情形概要;委托设计情形。
《方案设计》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交通位置及井田范围一、交通位置简述矿井所在地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矿井至临近要紧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
简述通过本井田或周围的铁路、要紧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形。
附:交通位置示用意(矿井<井田>的位置在图中要夺目)。
二、井田范围简述井田与所在煤田的位置关系,现井田的技术边界及《采矿许可证》核定的平面范围(附拐点坐标表)。
现持《采矿许可证》编号、有效期、井田面积、开采煤层及上下限标高等(《煤炭生产许可证》与《采矿许可证》不一致的要加以说明)。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一、引言建井地质报告是指在进行建井工程前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的报告,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井址选择和设计井筒结构提供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建井地质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便为建井工程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区域地质背景2.1 区域地质概况根据对区域地质的调查和研究,本区域位于XX地区,地质构造主要为XX构造,地质年代为XX纪,地质构造相对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活动断裂带和地质灾害隐患。
2.2 地质地貌特征本区域地貌类型主要为XX类型,地势较为平坦,地表覆盖物主要为XX类型,土壤类型为XX类型,地表水分布较为充足。
2.3 水文地质特征根据对区域水文地质的研究,本区域地下水位较为稳定,水质优良,地下水层主要为XX类型,水文地质条件适宜。
三、井址选择3.1 井址勘察方法井址选择是建井工程的首要任务,为了准确选择井址,我们采用了XX方法进行井址勘察。
通过对区域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最佳井址。
3.2 井址选择结果根据井址勘察结果,我们确定了建井工程的最佳井址为XX地点,该地点地质条件稳定,地下水资源丰富,对建井工程具有良好的地质基础。
四、地质勘探与分析4.1 地质勘探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井址周边地质情况,我们进行了XX方法的地质勘探。
通过钻探、取样、测试等方式,获取了地质数据。
4.2 地质勘探结果根据地质勘探结果,我们获得了井址周边地质层位分布、地层岩性、地下水位等关键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对井底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价。
五、井筒结构设计5.1 井筒结构设计原则基于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我们确定了井筒结构设计的原则。
主要包括井深、套管设计、井眼直径和钻井液设计等方面。
5.2 井筒结构设计方案根据井筒结构设计原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井筒结构设计方案。
该方案考虑了地质条件、井深、井眼直径、套管设计等因素,确保了井筒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安全风险评估6.1 风险评估方法为了对建井工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我们采用了XX方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云南省小型煤矿矿井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煤层多时,则列表说明。
2020年3月19日
第三节 岩煤层对比
★叙述矿井煤系地层(上覆地层)、煤层对比的
标志、方法和依据,评价主采煤层的对比可靠程 度。对于复煤层,还需叙述其分层对比的依据及 其对比的可靠程度。单一煤层可酌情删减。
2020年3月19日
第二节 地震与矿井稳定性
收集并叙述矿井及其所在区域地震活动历史、 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运动特征,对 矿井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2020年3月19日
第三节 地质灾害
叙述矿井范围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现状地 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状况。
其部位,并提出防治建议。
2020年3月19日
第八章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2020年3月19日
第一节 瓦斯 叙述本次工作中瓦斯工程和采样点的布置、 完成工作量及其质量。 叙述矿井内及相邻矿井有关瓦斯监测、瓦斯
等级鉴定和瓦斯管理状况、瓦斯爆炸、煤与瓦斯 突出的事故的相关资料情况。
叙述矿井内瓦斯成分、分带及其在平面上、 剖面上的变化规律。
第二节 构造
★详细叙述矿井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
变化,叙述矿井各种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逐个 叙述矿井主要褶曲和断层(包括边界断层)的基 本特征、延展情况及控制程度,评价矿井构造复 杂程度。
2020年3月19日
第三节 岩浆岩
★叙述矿井岩浆岩的时代、种类、名称、产状、
分布规律、与构造的关系,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以及控制和研究程度。
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灰
熔点、灰粘度、结渣性等)、焦油率等(插入相
2020年3月19日
山西省++煤矿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山西省++煤矿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山西省××县××煤矿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供资源整合矿井用〕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二○○六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目的任务 (1)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1)第三节自然地理 (1)第四节矿井及小窑 (1)第五节以往地质工作 (2)第二章矿井地质 (2)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2)第二节矿井地质 (2)第三章煤层与煤质 (3)第一节煤层 (3)第二节煤质 (3)第四章水文地质 (4)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4)第二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4)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5)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5)第五节供水水源 (5)第五章工程地质 (6)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点 (6)第二节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 (6)第三节环境地质 (7)第六章地质勘查与矿井地质工作 (8)第一节地质勘查工作 (8)第二节矿井地质工作 (8)第七章矿山开采 (9)第一节煤矿设计建设情形 (9)第二节煤矿生产情形 (9)第三节探采对比 (9)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9)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畴及工业指标 (9)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10)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分类 (10)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10)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 (13)第九章结论 (13)附图比例尺1、区域地质图 1:50000-1:100000 〔含勘查工作程度图〕2、地势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图1:5000-1:100003、综合柱状图1:200-1:5004、煤岩层对比图1:5005、勘探线剖面图1:2000-1:50006、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1:100007、代表性钻孔柱状图2-3张1:200-1:500〔选地层、煤层揭露较全的钻孔〕8、各煤矿开采煤层的采掘工程图、井上下对比图 1:2000-1:5000附表1、工程〔包括钻孔及煤层厚度测量点〕测量成果表2、钻探施工情形一览表3、钻孔煤层综合成果表〔分钻探、测井、综合采纳成果三部分〕4、煤质测试成果表5、煤的可选性试验及工艺性能试验成果汇总表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有关成果汇总表7、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等检测成果表8、资源储量估算基础数据表9、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附件1、批准本矿资源整合的正式文件〔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文件〕2、报告编制单位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资源整合涉及的各生产煤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4 、编制报告合同等其它有关附件〔复印件〕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扼要表达本次编制资源整合矿井地质勘查报告的目的、任务;编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及要紧精神,进行资源整合前的煤矿名称,原煤矿批准开采煤层,井田面积,生产能力,整合后矿井名称及设计生产能力;表达编制该报告的要紧地质依据,编制本报告的要紧地质任务、技术要求以及本次工作有关情形。
建井地质报告范文
建井地质报告范文一、项目概述本报告针对XXX项目进行地质勘察,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地质条件,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地质勘察范围包括项目区域内的井区范围。
二、地质背景1.区域地质背景项目地处于XXX地区,地质构造为XXX带,属于XXX构造域的一部分。
该区域主要由XXX构成,地层主要为XXX,局部地区存在XXX层。
2.井区地质背景井区位于项目中心位置,周边地层主要由XXX层和XXX层构成。
其构造部位为一个断块状地形,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脊。
周边地区存在一些岩石露头,主要为XXX岩石。
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的地质风险。
三、工程目标本次地质勘察的主要目标是:1.揭示井区地质结构和地层情况,确定井区内的地质条件;2.评估井区的地质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3.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四、地质勘察方法与过程1.采用地质测量和地质钻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质勘察。
2.进行地面的地质勘测,包括地面地质剖面测量、地形测量等。
3.钻探井点选取和钻孔施工。
根据地质剖面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井点进行钻孔勘探。
4.地下水勘察和地质样品采集。
通过钻孔勘探获取地下水位、地下水水质等信息,并采集地质样品进行分析。
5.室内室外实验分析。
对采集到的地质样品进行室内外实验分析,获得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等信息。
五、地质调查结果1.井区地质结构:井区经过调查,分析认为主要由XX构造组成。
周边地区存在断块状地形,断块南北走向,呈近东西向伸展。
2.地质剖面:根据钻孔数据和地面测量,绘制了井区地质剖面图,揭示了井区地下地层的分布和性质。
3.地层情况:井区地层主要由XXX层和XXX层构成,地层性质为XXX。
通过实验分析,获得了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
六、地质风险评估1.斜坡稳定性分析:根据地质结构和地层特征,对井区周边的斜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结果表明井区周边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2.水文地质条件评估:通过地下水勘察和分析,了解了井区地下水位、地下水水质等情况,并对井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估。
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封面:生产地质报告名称:煤矿生产地质报告(设计生产能力:万吨/年)编制单位:扉页:矿井名称:报告性质:编制时间:项目负责人:(签名)技术负责人:(签名)单位负责人:(签名)编制组成员名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编制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第二节、井田范围、位置和交通第三节、自然地理、经济第四节、矿井可行性研究、设计情况(未作可研、预可研、设计的要进行概略研究)第五节、矿井生产建设情况第六节、矿井中小井及周边矿井开采情况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第二节、矿井地质工作第三节、对原地质报告及矿井地质工作的评价第四节、本次地质工作及其评价第三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区域地质一、区域地层二、区域构造第二节、矿井地层第三节、煤系地层第四节、矿井构造一、褶皱二、断层三、构造对煤层、煤质及开采的影响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第一节、煤层一、煤层描述二、煤层对比标志及对比第二节、煤质一、煤岩性质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及有害成分四、洗选工艺特性五、煤的用途六、煤层风氧化带及采空区边界线的确定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一、地表水系二、含水层与隔水层三、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及地下水补、迳、排四、断层含、导水特征五、相邻矿井开采和报废矿井六、矿井内的小井及老窑七、地下水位第三节、矿井涌水量一、矿井涌水量的相关因素及规律二、矿井涌水量预计的方法、依据及结果三、矿井水质第四节、矿井主要水害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按《生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第六节、供水第六章、矿井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第一节、矿井工程地质条件一、煤层顶、底板及围岩的质量、结构、构造、物理力学性能二、各类断裂发育情况及对开采、地面建筑的影响三、岩体稳定性评述四、风化作用及岩溶发育深度五、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第三节、矿井环境地质条件一、地震二、地形地貌及新构造特征三、矿区稳定性四、目前存在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五、采矿活动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地下水位,水污染,地表开裂、沉降、塌陷、滑坡、泥石流,放射性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等)六、地温、地压七、放射性背景值、变化规律及异常八、矿井水的处理和利用九、矸石物理、化学性质和利用第七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瓦斯一、矿井瓦斯等级及突出危险性二、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三、煤层透气性及可抽采性四、矿井瓦斯来源五、瓦斯地质规律六、瓦斯资源/储量及抽采利用第二节、煤尘爆炸性第三节、自然发火倾向性第四节、其他(岩浆岩等)第五节、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按《矿井地质规程》)一、概况二、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三、煤层稳定性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五、分类结论第八章、资源/储量(按《煤、泥炭勘查规范》)第一节、矿井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和工程基本线距一、分类结论二、工程基本线距的确定第二节、资源/储量计算范围和工业指标第三节、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块段和级别的划分原则一、计算方法二、块段和级别的划分原则第三节、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一、计算公式二、计算厚度的确定三、倾角的确定四、块段面积的确定五、容重的确定第四节、资源/储量的分类一、勘查程度及地质可靠程度二、可行性研究情况三、经济意义评价四、资源/储量分类划归条件及在空间上的分布第五节、资源/储量计算结果一、计算结果二、各类资源/储量所占比例三、可靠性评价第六节、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第七节、资源/储量的探采对比与利用情况一、利用情况二、探采对比第六章、结论第一节、总述一、地层二、构造三、煤层四、煤质五、资源/储量六、开采技术条件七、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第二节、采勘对比一、矿井地质二、可采煤层、厚度及变化三、煤质四、资源/储量五、开采技术条件第三节、对本生产地质报告的评价一、取得的主要成果二、达到的勘探程度三、能满足设计、研究的程度第四节、存在问题与建议附图:1、区域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100000)2、矿井地形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5000)3、地层综合柱状图(大于或等于1:500)4、煤岩层对比图(大于或等于1:500)5、勘探线剖面图(大于或等于1:2000)6、钻孔柱状图(大于或等于1:500)7、矿井水文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5000)8、水文地质柱状图(大于或等于1:500)9、水文地质剖面图(大于或等于1:2000)10、涌水量相关曲线图11、矿井环境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5000)12、井巷工程地质素描图(大于或等于1:500)13、井上、下对照图(大于或等于1:5000)14、小窑分布图(大于或等于1:5000)1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大于或等于1:5000)16、煤层损失量图(大于或等于1:2000)17、采掘工程平面图(大于或等于1:2000)18、矿井瓦斯地质图(大于或等于1:5000)附表:1、小窑调查明细表2、矿井历年经济技术指标表3、钻孔综合成果表4、钻孔测斜成果表5、钻孔见煤情况表6、断层统计表7、煤层性质测试结果表8、可采煤层标定牌号测试结果表9、煤层煤质试验表10、煤层可采性指数、变异系数计算表11、矿井涌水量统计表12、饮用水水质化验表13、工业水质评价表14、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表15、矿井煤层自然发火统计表16、历年矿井瓦斯情况表17、煤尘爆炸性鉴定表18、矿井突出情况统计表19、资源/储量计算基础表20、资源/储量汇总表21、矿井历年保有、动用资源/储量情况表22、矿井历年储量损失量表附件:一、必备附件1、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2、矿井采矿许可证3、矿井生产许可证4、经签字盖章的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委托书5、编制单位对资料、生产地质报告内容真实性的承诺书二、资料性附件1、原地质报告审查、审批(备案)文件2、矿井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备案文件3、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6、土地复垦方案评审意见(表)7、地质灾害危险性报告备案文件8、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评审备案文件9、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开采方案设计、预可研)审批文件10、矿井初步设计(改扩建设计)审批文件11、矿井安全评价报告审批文件12、矿井安全设施设计审批文件13、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审批文件14、矿井瓦斯有关测试鉴定报告15、矿井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16、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17、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18、煤质分析化验、试验报告19、其他应该收录的附件生产地质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1、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2、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3、GB/T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4、GB/T15224-2004 《煤质分类标准》5、DZ/T0078-1993 《固体矿产原始地质编录规定》6、DZ/T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7、DZ/T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8、DZ/T0216-2002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9、DZ/T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10、国土资发(2007)40号,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11、国土资发(2007)26号,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12、国土资发(2007)68号,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13、国土资发(2000)133号,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14、国土资发(2004)208号,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15、《矿井水文地质规程》16、《矿井地质规程》17、其他有关规定。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建井地质报告是对矿井建井全过程地质工作的总结,是地质勘探报告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由于它对原勘探地质报告作了补充,因而其文字和图纸必须精炼,凡原报告已有交代,而建井期间又没有新发现的新进展的部分,应一律从略,但对新获得的资料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充分予以总结。
凡与报告的观点和结论有不同的部分,以及今后生产矿井补充勘探有重要关系的地方,则必须交代清楚。
编写内容可分为文字说明和附图两大部分。
一、文字说明第一章概论1、矿井交通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2、井田勘探简史、地质报告(或补充勘探报告)提交审批的情况;3、老窑、火区、岩溶陷落范围及分布情况;4、建井期间补充地质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巷探)的情况。
5、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以及其它有关设计参数等;6、矿井基建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井巷施工量,以及采区和工作面的准备情况等。
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特征1、井田总的构造特征;2、开拓区范围内影响断层、褶皱(褶曲)煤层的产状要素,各主要构造的控制程度及其对煤(岩)层的破坏情况。
3、井田内已控制地质构造的可靠程度;4、井田内中小型构造的特征、规律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5、岩浆侵入体的分布、产状、对煤层与煤质的影响情况;6、岩溶陷落柱的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1、煤系断层:煤系断层的地质年代、厚度、岩性、含煤层数、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以及煤系变化情况。
2、煤层:煤层特征,分层叙述煤层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般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3、煤质特征。
4、瓦斯情况。
第四章井田水文地质特征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含水层(组)分布规律和特征。
2、井巷实见涌(突)水点位置、涌(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3、井巷涌水量与巷道长度的关系。
4、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及防治措施。
第五章储量与三量计算1、储量计算或核算的依据和方法;2、矿井储量和可采储量(未经个性的快段,按原储量统计);3、储量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建井地质报告是对矿井建井全过程地质工作的总结,是地质勘探报告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由于它对原勘探地质报告作了补充,因而其文字和图纸必须精炼,凡原报告已有交代,而建井期间又没有新发现的新进展的部分,应一律从略,但对新获得的资料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充分予以总结。
凡与报告的观点和结论有不同的部分,以及今后生产矿井补充勘探有重要关系的地方,则必须交代清楚。
编写内容可分为文字说明和附图两大部分。
一、文字说明
第一章概论
1、矿井交通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2、井田勘探简史、地质报告(或补充勘探报告)提交审批的情况;
3、老窑、火区、岩溶陷落范围及分布情况;
4、建井期间补充地质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巷探)的
情况。
5、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以及其它有关设计参数等;
6、矿井基建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井巷施工量,以及采区和工作面的准备情况等。
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1、井田总的构造特征;
2、开拓区范围内影响断层、褶皱(褶曲)煤层的产状要素,各主要构造的控制程度及其对煤(岩)层的破坏情况。
3、井田内已控制地质构造的可靠程度;
4、井田内中小型构造的特征、规律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
5、岩浆侵入体的分布、产状、对煤层与煤质的影响情况;
6、岩溶陷落柱的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
1、煤系断层:煤系断层的地质年代、厚度、岩性、含煤层数、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以及煤系变化情况。
2、煤层:煤层特征,分层叙述煤层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般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3、煤质特征。
4、瓦斯情况。
第四章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含水层(组)分布规律和特征。
2、井巷实见涌(突)水点位置、涌(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3、井巷涌水量与巷道长度的关系。
4、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及防治措施。
第五章储量与三量计算
1、储量计算或核算的依据和方法;
2、矿井储量和可采储量(未经个性的快段,按原储量统计);
3、储量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第六章结论
1、对建井过程中基本地质问题的结论。
2、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3、尚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和对该矿井今后矿井地质工作的建议。
二、附图
1、井田地形地质图,1:2000~1:5000;
2、回风水平地质切面图,1:1000~1:5000;
3、运输水平地质切面图,1:1000~1:5000;
4、通过首采区的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经过修改的),1:2000~1:2000;
5、井筒(立井、斜井、平洞)地质素描图,1:200~1:500;
6、采区上(下)山地质剖面图,1:1000~1:2000;
7、首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和储量计算图,1:1000~1:2000;
8、水文地质综合性图件;
9、重算储量的基础表和汇总表;
10、煤质、水质化验成果表;
11、建井期间施工的钻孔成果表。
附录五各种地质说明书的编制要求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应包括:
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以及勘探钻孔的情况;
2、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3、地质构造:区内煤(岩)层产状变化情况,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面范围和对它们的现有控制程度,它们将给本采区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4、煤层: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特别是对上一个可采煤层可采性的预测;
5、煤层顶、底板及各煤层的层间距。
分层叙述各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含水性及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并重点说明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关系,以便设计部门考虑分组或联合开采的可能性和选择较理想的岩巷开拓层位。
6、预测区可能存在的岩解剖学侵入体,古河床冲刷体等情况;
7、水文地质:阐明本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性,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的要求,并预测采区的最大涌水量(指开拓开采期间的涌水量高峰值,而不是指突然透水量)和正常涌水量;
8、储量;
9、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二)附图
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
2、采区回风水平和运输水平的地质切面图,
3、采区地质剖面图,
4、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二、文字说明
1、工作面的范围和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
2、区内煤(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本工作面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掘进找工业区方向以及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3、本工作面实见煤厚,煤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情况;
4、煤层顶底板(包括伪顶、直接顶)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5、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性,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本工作面的关系等。
对防水煤柱、探放水等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预计本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
6、岩浆侵入对本工作面工业区层可能造成的破坏情况;
7、储量;
8、在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中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附图
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1:1000或1:2000;
2、有代表性的工作面地质剖面图或局部地质构造剖面图,1:1000或1:2000;相邻煤层
3、相邻煤层或本煤层群的地层综合柱状图,1:1000
三、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
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2、本工作面各实见点地质构造(包括倾斜、褶皱、断层)的概况,实见或预测的落差大于三分之二采高的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的情况;
3、各实见点煤层厚度和结构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
4、各实见点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的厚度,岩性,裂隙组的方向和发育情况;
5、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床冲刷带、陷落柱等的具体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或合理分层的影响;
6、储量;
7、对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预计;
8、工作面尚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地质工作的有关建议。
(二)附图
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测图,根据需要填绘煤厚等值线,夹石层厚度等值线或相邻煤层间距变化等值线(图)等1:1000或1:2000;
2、工作面、四壁的有关地质素描图,1:500;
3、与工作面有关的主要地质剖面图,1:1000;
4、包括老顶在内的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1:200.
附录六矿井收尾阶段地质总结的编写提纲和内容
一、文字部分
1、矿井基本情况(包括开发史、矿井建设情况、井型、
开拓方式以及与相邻矿井的关系等)。
2、矿井现状(指当时回采、掘进、开拓的状况存在的主
要问题和截止到提出本报告前一年末的矿井地质储量)?
3、现存可采储量(包括各种呆滞储量、尚能全部或部分
回收的煤柱和可供老区复采的煤量等)的分布状况。
4、有关地质、水文地质、岩移破坏等情况。
5、建井以来在地质、水文地质上所发生过的大事和对它
们的认识。
6、对煤系沉积特征、煤层稳定性(煤层厚度结构及煤质变化)和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岩浆活动等主要规律的认识。
7、进一步改进地质勘探和矿井地质勘探的意见。
8、矿井资源的回收情况,各种损失的统计与分析,并提
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数据:(1)勘探储量的可靠系数。
系指截止本报告编写时,矿井现有范围内的累计采出量、累计损失量、核实剩余储量之和,与相同范围内原勘探报告中地质储量之比。
(2)勘探储量有效利用系数,系指截止本报告编写时,矿井累计产量和尚可采出的煤量之和,与相同范围内原勘探报告中地质储量之比。
(3)矿井回采率。
(4)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损失量。
9、地压、地温、瓦斯地质等方面的有关规律。
10、矿井结束前尚需解决的地质及安排意见。
二、附图部分
1、井田地形地质图,1:2000~1:5000;
2、井上下对照图,1:2000~1:5000;
3、工业广场平面图,1:500~1:1000;
4、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1:1000;
5、矿井煤(岩)层对比图,1:200~1:500;
6、资源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并附原地质报告
的煤层储量计算图)1:2000~1:5000;
7、矿井水平地质切面图(附地质报告的原图件),1:2000~
1:5000;
8、矿井地质剖面图(附原勘探线剖面图),1:1000~1:
2000;
9、井筒及有代表性的石门、主要运输道地质素描剖面图,
1:500~1:2000;
10、井田地质构造纲要图,1:2000~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