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教师面试物理教案模板(共8篇)

教师面试物理教案模板(共8篇)

教师面试物理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老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面试试讲模板一、课题:大气压强二、课型:讲授课三、课时:1 课时四、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须要控制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学问;在物理办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阅历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

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在表现漠然,应用也不足足够的认识,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在困难,因而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七、教学策略1.课前热身,为突破重难点铺路搭桥,同时准时反应,为老师更好控制学生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供可能,确保所讲是学生所需,让教学真正有效。

2.置疑体验,通过前后剧烈反差,在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碰撞,引导学生猜测,课题引入自然,流畅。

3.拔河竞赛震撼学生心灵,游戏之后,老师巧妙过渡到马德堡半球试验,并通过演示试验、课件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夏天,同学们常常用吸管喝饮料,请问饮料是使劲吸上来的吗? 生:是师: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瓶特别的饮料(出示自制牛奶:将玻璃瓶中装满牛奶,用带吸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用蜡将瓶口及吸管与橡皮塞接触处密封,确保气密性良好),看你们能否将牛奶吸上来?生:(用力吸牛奶)不能师:怎样才干将牛奶用吸管吸上来? 生:(思量并研究)让瓶中进入空气。

师:再思量:饮料是使劲吸上来的吗?是什么使饮料吸入口中? 生:不是,可能是大气压强。

(1)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2)玻璃管变粗、变细、倾斜、向下压、向上提只要不让管口脱离水银面,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差会变化吗?(3)大气压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感知,而通过它能支持一段水银柱的办法让我们感触到大气压的存在这是什么物理办法?(4)大气压有多大,我们并不清晰,可以通过计算 760mm 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来间接大气压,这又用到了什么物理办法?2.学生计算 760mm 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老师检查并赋予指导,后沟通并指出大气压强 P0=1.013×105Pa。

初中物理优质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优质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优质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数学推理,学生能够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数学推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与浮力的关系,记录实验数据。

3. 数学推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学推理,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 巩固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理解。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数学推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策略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数学推理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在数学推理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课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图片、动画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模板

一、课题:《摩擦力》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会测量摩擦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

2.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2. 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

2. 提问:摩擦力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强调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 介绍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正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1. 教师演示摩擦力的测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间的摩擦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提问: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摩擦力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导入环节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3. 实验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布置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光的概念,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2. 掌握光的传播特点,了解光的传播速度。

3. 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光的传播现象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三、教学工具
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水槽等。

四、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通过激光笔照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现象。

2. 光的传播特点:讲解光的传播速度,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 光的反射定律:进行镜子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解释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定律:通过玻璃板和水槽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解释折射现象。

5. 生活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进行解释。

6. 课堂小结: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反射和折射定律。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的现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特点,掌握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光的传播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光的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初中物理试讲面试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面试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特点》试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面镜成像?2. 新课讲解:(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平面镜成像是指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像。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并理解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如穿衣镜、哈哈镜等,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实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4.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四、教学反思:在试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讲解要清晰,语言要简练,让学生易于理解。

2. 注重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堂练习要适量,难度要适中,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课堂充满活力。

5.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试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感受物理的魅力。

初中物理面试教案试讲模板

初中物理面试教案试讲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折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应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图片,如水中的筷子、凸透镜成像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提问:同学们能否发现这些现象中都存在光线的改变方向?这背后有什么科学道理呢?3. 引入课题:光的折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结合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一个常数。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的关系。

3. 教师演示实验:将透明玻璃板放置在白纸上,通过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会折射定律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系列折射问题,如计算入射角、折射角、判断光线传播方向等,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注:以上教案试讲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物理试讲全套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试讲全套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方法。

2. 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工具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3. 教学板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三)课堂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疑问。

(五)布置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形式包括:习题、实验报告、课外阅读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实验操作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等。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内容示例: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惯性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的概念。

2.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惯性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工具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砝码、秒表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出问题: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吗?2.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三)课堂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初中物理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一、课题:《光的折射现象》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能够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并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2.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光的折射现象?2. 引导学生思考: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 揭示课题:光的折射现象。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课件展示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定律。

三、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笔和一束光线。

2. 要求每组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各小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四、问题解决1. 提问:如何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强调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光的折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七、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 试讲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 试讲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试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I = U/R2. 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难点: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思考。

2. 新课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流、电压、电阻关系时的应用。

3. 课堂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和电阻下的电流值,验证欧姆定律。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 学生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一、课程背景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和能量的运动、相互作用以及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作为初中科学课程的一部分,物理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档包含了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二、教案列表以下是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的内容:1. 《平抛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掌握平抛运动的数学描述方法;- 理解平抛运动的轨迹。

- 教学内容:- 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通过实验观察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

- 教学步骤:1. 引入平抛运动的概念;2. 讲解平抛运动的特征;3. 示范如何计算平抛运动的轨迹;4. 进行实验,观察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5. 总结和讲解。

2. 《浮力和浮力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浮力和浮力原理的定义;- 掌握计算物体浮力的方法;- 理解浮力与物体浸没状态的关系。

- 教学内容:- 浮力的定义和浮力原理的说明;- 计算浮力的公式;- 实验验证浮力与物体浸没状态的关系。

- 教学步骤:1. 引入浮力和浮力原理的概念;2. 讲解浮力和浮力原理的定义;3. 示范如何计算物体的浮力;4. 进行实验验证浮力与物体浸没状态的关系;5. 总结和讲解。

3. 《光的传播与折射》- 教学目标:- 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折射现象;- 掌握描述光的传播和折射的相关规律;- 实验观察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 教学内容:- 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折射现象的介绍;- 光线传播和折射的相关规律;- 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 教学步骤:1. 引入光的传播和折射的概念;2. 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折射现象;3. 示范如何描述光线的传播和折射;4. 进行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5. 总结和讲解。

以上是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的部分内容,供教师参考与使用。

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编,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精选7篇)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精选7篇)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初中物理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教案【篇一:初中物理优秀教案】篇一: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初中物理教案全册(优秀)【试讲或讲课高分原则】1.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

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

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

2.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

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

3.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

普通话标准一点。

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

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

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4.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

5.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

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6.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7.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

8.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

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人耳感知声音传播的基本过程。

2.了解骨传导。

3.知道什么是“双耳效应”(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社会生活,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2.通过动手动脑中的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信息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2.通过贝多芬耳聋后继续进行创作等例子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老师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实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

2. 难点: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讲授法: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基本原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如拍打桌子,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基本原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观察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5. 总结: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强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 练习: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在实验环节,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中掌握物理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试讲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掌握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与电压的定义及关系。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控制变量法在电流与电压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应用。

2. 难点:控制变量法在电流与电压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 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流、电压的变化。

3. 运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电流与电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介绍欧姆定律,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体会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5.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使课堂氛围活跃。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试讲教案模板初中物理(3篇)

试讲教案模板初中物理(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心。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关键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入情境:- 通过生活实例或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提出问题:- 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明确目标:-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新课讲授1.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目标,系统地讲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结合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 实验演示:- 进行关键实验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竞赛:- 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 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改进措施:-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物理试讲全套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全套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全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能够说出力的三要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力的分析,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情感,激发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实物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力的例子,如提水、推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本质和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讲授1. 力的概念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三要素a. 大小:力的强度,用牛顿(N)作为单位。

b. 方向:力的作用方向。

c. 作用点:力作用的位置。

三、实例分析1. 利用实物演示,如弹簧、拉力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 分析实例中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四、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巩固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完成。

2. 解答学生练习中的疑问,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

2. 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专题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专题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专题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能够运用力的作用效果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如拉伸、压缩、弯曲等。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和静止状态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拍打篮球时手的感觉,引出力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并讨论如何用力的作用效果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 练习环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力的作用效果来解决,如推拉门的开关、跳远时的用力等。

5.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2. 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力的作用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篮球、跳远器材等。

2. 图片资料: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

3. 练习题:实际问题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试讲全集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全集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全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如力、热、光、电、声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牛顿三定律等。

2. 热学: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等。

3.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

4.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响度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

2. 利用实验、演示、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如抛硬币、吹气球等。

2. 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讲解相应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如力的作用、热量的传递等。

3. 实验: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如力的作用效果、热量的传递过程等。

4. 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力的计算、热量的计算等。

5. 生活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用电安全、防寒保暖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初中物理试讲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电子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电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

3. 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及应用。

教学重点: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及结论。

教学难点:1. 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

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2. 提问: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二、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10分钟)1. 讲解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如何测量电流、电压。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电阻。

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15分钟)1. 讲解实验原理及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3. 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四、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及应用(10分钟)1. 讲解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电压变化时,电流如何变化。

3. 举例说明电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 提问: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了解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应用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及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在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时,可能没有讲清楚某些细节,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

在实验分析环节,可能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发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使得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理解不深。

中学物理实验试讲教案模板

中学物理实验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名称)的原理、步骤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原理、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验做好准备。

(2)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意义。

2. 实验准备(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指定一名组长。

(2)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现象、数据测量等。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实验规律。

5. 实验总结(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2)总结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2)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思考?3. 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合理?4.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板书设计1. 实验名称2. 实验原理3. 实验步骤4. 实验数据5. 实验结论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思考题。

2.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实验原理和背景知识。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实验名称所需的器材清单。

2. 实验指导书: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详细说明。

3.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步骤和数据的展示。

4. 教学视频:实验操作过程的演示。

通过以上教学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实验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所有试讲教案【篇一: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我用的面试第一的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知识后进一步展开对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是对________________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学习________________等后续知识的铺垫,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①宏观分析一:本章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是否重点、几个重要概念和规律、前后联系及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情况)。

②宏观分析二:本章的特点(如综合性强、与实际结合紧密…………)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物理:初二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初三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依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难点是_________________五.教学方法为使学生顺利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景创设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3. 交流讨论法: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六.教学过程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第一环节我这样设计:(设计的内容?)这样的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体现物理的生活化,同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步:第1步小组讨论,初步解决………?(让学生讨论什么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参与到学生当中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第2步个别汇报,提出质疑选出小组代表来汇报小组的探索结果,提出质疑:如你认为他的方法对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组织全班学生汇报探索结果。

而我则对学生的汇报及时的评价与鼓励,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答,揭示___________________(所讨论问题的答案)第 3步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并指导_______书写格式(单位啊,计算题,或解题思路)第三环节强化训练,巩固提高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基础练习通过让个别学生到黑板演练,其他学生独立完成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___题,使学生(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拓展练习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第___题,让学生:或:(进一步加深对__________________这节课的理解)或:在_________的基础上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第四环节全面总结,反思提高对物理学习的总结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反思性方式进行总结,通过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系统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七.板书设计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整理我的说课完毕,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篇二:高一必修一教案试讲物理】试讲内容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问题1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2.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分析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学生讨论:1. 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例1:到底哪些物体可看成质点?1、研究雄鹰飞翔的距离2、研究雄鹰飞翔的姿态3、研究刘翔跨栏的动作4、研究刘翔跨栏时间5、研究地球自转6、研究地球公转例2:下列物体能否看成质点1、书本经过a点所用时间2、研究书本移动距离3、火车过桥时间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例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例2.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

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例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_________a.可以任意选取 b.是一定的例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其结果:_______a.一定不同b.可能不同 c.一定相同总结: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运动,都应该弄清楚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比较才有意义!参考系选择得当就会使问题研究变的简洁、方便!比如,一个星际火箭在刚发射时,主要研究它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所以把地球选作参考系,但是,当火箭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时,为了研究的方便,便将太阳选作参考系。

为研究物体在地面上的运动,选地球作参考系最方便。

再如,初中有这一问题,有一队伍正在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匀速行至队首,再从队首行至队尾,求时间。

这一问题我们选择队伍作参考系就非常方便。

因此,选择参考系是研究问题的关键之一。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

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小结可以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此时可以用(x,y)表示物体的位置。

坐标系坐标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坐标位置标示:xa=3m,xb=-2m例1:如右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了50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100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m到达d处,则a、b、c、d各点的位置如何表示?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述在生活中能够简单表明意思的,但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对于上述问题有下面的解决方式:可以a点位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向,向北为y轴正向,则各点坐标分别为:a(0,0)、b(0,-50m)、c(100m,-50m)、d(100m、100m)练习1.下列物体能看做质点的是()a.沿着斜面下滑的木块 b。

研究斜面上的木块是下滑还是翻滚c。

电扇的叶片 d。

自转中的地球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b。

原子核很小,一定能看做质点c。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情况中,有时可看做质点,有时则不可看做质点d。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无实际意义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定参考系B。

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C。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是相同的D。

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所得出的关于物体运动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为()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地面和山D。

河岸和流水【篇三:化学试讲教案《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化学试讲教案|《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

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的结构、主要性质及用途。

2.了解乙醇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体验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难点】乙醇的结构探究三、教学用具投影仪、乙醇分子模型。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图片导入教师:同学们好,请看看我们大屏幕上的图片,想想它是哪首古诗的情景呢?【投影】细雨中路人向牧童询问酒家的图片。

学生回答: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讲述:这是诗人杜牧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可见酒在我国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学生回答:乙醇教师引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有机物-乙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