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总论
中国法制史讲义(全)
导论第一编上古部分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第二章主要立法活动第三章刑事法律制度第四章民事法律制度第五章司法制度第二编中古部分第六章主要立法活动第七章刑事法律制度第八章民事法律制度第九章职官制度第十章经济法律制度第十一章司法、监察制度第三编近代部分第十二章清末变法修律第十三章宪政与宪法第十四章行政法律制度第十五章民商法律制度第十六章刑事法律制度第十七章司法制度总复习导论一研究对象(是什么)(一)《中国法制史》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
1、“中国历史”指我国的从法律产生时起到新中国成立时止的一段历史时期。
分为上古、中古、近代三大时期。
2、法制史只研究“法律制度”,而不包括军制、田制、服制或考试制度。
3、具体包括法律的起源、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其规律性。
(二)中国法制的历史发展线索1、三大时期➢上古三代即夏商周和春秋时期---中国法制开始形成时期➢战国与中古即自秦至清的封建社会---中国法制发展与成熟时期➢近代即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法制2、两次转折➢春秋战国➢清末3、六种类型➢奴隶制法制➢封建制法制(地主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制(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农民政权法制(太平天国)➢南京临时政府之资产阶级法制➢新民主主义法制[注意] a. 此六种类型基本表现中国法制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b. 对各种类型不宜简单以“好坏”做出评价,应了解当时必然性.c. 历史不容割断。
中国历史是五大文明中从不间断的唯一一个。
中国法制不同类型一脉相承,不应割断。
新中国成立时,将国民党之《六法全书》全盘否定等行动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
当时的法学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如习惯调查)至今仍值得学习。
(三)中国传统法制重要特征➢礼法结合➢阶级性(不平等)➢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制➢制定法与判例法结合➢无讼是求二学习《法制史》的意义(为什么)(一)一般意义的“读史”之意义1、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中国法制史课件-总论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一、中国法的起源
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
原因一:夏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凌驾 于全社会之上的世袭专制帝王.
夏启像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原因二:夏已开始按地域划分统治区域。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原因三:夏已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机器, 包括军队、职官、监狱以及贡赋制度。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ZhongGuoFaZhiShi
中国法制史
目录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中国历代的主要立法 中国历代的刑事法律制度 中国历代的民事法律制度 中国历代的司法制度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一、中国法的起源 二、中国法制的类型 三、中国历代的立法指导思想
(一)夏、商立法指导思想 天命神权
王权神授(听命于天,听命于 神是夏商法制的主导思想) 天讨与天罚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二)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1、以德配天。
德包括3个方面: 敬天、敬宗、保民
2、明德慎罚
实施德教 用刑宽缓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3、刑罚世轻世重(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 定用刑的轻与重)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 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4 、“亲亲”“尊尊”
原因四:夏还建立了以国家强制力为 直接后盾的法律制度。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夏朝的法律制度主要来源于原始社会 的礼、战争命令等行为规范。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二、中国法制的类型
社会 主义 法
奴隶 制法
封建 制法
半殖民 地半封 建制法
第一讲
中国法制史总论
《中国法制史》课件
清代的法律实践: 清代法律制度的发
展和特点,包括 《大清律例》的编 纂和司法制度的改 革。同时,可以介 绍一些具有代表性 的案例,如“海瑞
罢官案”等。
添加标题
第七章
近代法制的转型与变 革
近代法制的转型背景与原因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民族危 机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经 济转型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与启 蒙
《中国法制史》PPT课 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壹
目 录
文
本
伍
期三 的国
法至
制隋
唐
时
贰
法 制
史
概
述
陆
的宋 法元
制明
清
时
期
目录
叁
法夏 制商
周
时
期
的
肆
制秦 汉
时
期
的
法
柒
型近 与代
变法
革制
的
转
捌
总 结
与
展
望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法制史概述
法制史的定义和意义
● 法制史是研究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 ● 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法律制度 ● 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口述传统等多种手段 法制史的意义
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将成为中国法制史发展的重要趋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 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尊重皇权: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均以维护皇权为核心,强调君主的权威和法律的尊严。
《中国法制史绪论》课件
春秋: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各家说法不 尽一致。有奴隶社会,有农奴制时期。
战国:
中国封建 社会由此 开始,长 达二千多 年。
中国法制史〔绪论〕
战国至1840年是中国法制开展的鼎盛时期, 中华法系的根本雏形根本形成,其立法思想, 法律形式,法律内容都有巨大的 进步
1840年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法
中国法制史〔绪论〕
三、中国法制史各阶段的特点。
四、为何学习中国法制史,为何学习中 国法制史。
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目的,意义我们
不在多述。其学习方法:ⅰ:理论联系
实际。ⅱ:读熟教材。ⅲ:多做作业。
ⅳ:经常在中央电大的教育平台上浏览
相关的教学资源。 :// opened /
中国法制史〔夏、商〕
第一节:夏的法律制度
徒刑,流刑,官刑。
中国法制史〔夏、商〕
⑵罪名 舍弃稼穑、不从誓言、不吉不迪、 颠越不恭、不有功与民、暂遇奸宄。 ⑶立法思想:神权思想。 民事立法 ⑴ 婚姻制度:外表上的一夫一妻制 实质上的一夫多妻制。〔秧嫁制〕
中国法制史〔夏、商〕
⑵ 继承制度 商朝前期,实行兄终弟及、父死子
继,商朝后期,又逐渐实行嫡长继承制。 所谓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 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中国法制史〔绪论〕
一、什么是中国法制史
要弄清什么是中国法制史,
就必须搞清以下三个名词:中国
法制 历史,由此确定中国法制史
的概念。
二、中国法制史的上、下限。
本课程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四个历史形态法律制度开展的过程。
上限自夏王朝开始,结束于一九四
中国法制史〔绪论〕
夏王朝〔前二十一世纪〕-----------------西周〔前770年〕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历史观念,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解释中国法制史的定义,阐述其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介绍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分析中国法制史与西方法制史的差异。
3. 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讲述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历程,重点介绍夏商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法制特点及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历史观念通过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了解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实际运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法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
4. 作业法: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法制史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案例,用于案例分析法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掌握程度。
4.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其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次课4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第5-8课时: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第9-12课时:中国古代法制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现代法制的影响第13-16课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历史观念第17-20课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法律制度的实际运用。
中国法制史(老师给的好资料)
中国法制史第一讲《中国法制史》绪论一、近代中国对大陆法系的选择的原因(1)相近的国家主义观念(中央集权的观念)(2)相近的法典编纂观念(成文法的观念)(3)相近的思维方式(演绎思维)(4)相近的审判方式(职权主义)二、法制现代化的主要标志(1)在宪法中确认法治原则、人权原则和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2)在刑法中确认罪行法定原则(3)在刑事诉讼法中确认无罪推定原则(4)在民法中确认意思自治原则(5)在行政法中确认依法行政原则(6)在经济法中确认法治经济原则(7)制定国家赔偿法,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三、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一)中华法系的概念中国的封建法律和亚洲一些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法律的总称。
法制史上的一个概念,是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其中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已经解体,现存的共三大法系。
中华法系在历史上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而且对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法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1、法律以君主的意志为转移王法、专制法、集权法、德治法2、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强调维护纲纪伦常(1)伦理法(2)礼制法(3)特权法(4)义务法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3、法律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1)合体法不仅刑法发达,而且民法颇具水平,法的部门齐全。
(2)公法(3)制定法4、司法从属于行政,司法审判机构与行政机构长期合一: (1)人治法(2)无讼法诉讼被称为打官司、告官。
第二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一、中国法起源与产生的特点(1)礼法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在一起(2)法的氏族宗法色彩浓厚(3)法律强化专制王权(4)法的刑法特色突出二、商朝法律制度的立法指导思想(1)王权神授商代统治者把奴隶主贵族对人世间的法律统治,神化为“秉承天意”,使奴隶制国家统治合法化、神圣化,并赋予商王这一奴隶主阶级的总代表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地位。
中国法制史(2011)
绪 论(四)
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一)
1. 中华法系的渊源—夏商西周春秋: 奴隶制法制建设时期 2. 中华法系的形成—战国秦汉:法制成文法典化, 礼法开始合流 3. 中华法系的成熟—魏晋隋唐:礼法交融 4. 中华法系的演化—宋元明清: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5. 中华法系的解体—清末民初:向近代法制过渡
第一节 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
一、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前2070年“涂山大会”)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三标志说 A、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 B、公共权力的设立; C、捐税的出现。 2、历史学界关于国家产生的三标志说 城市、金属器、文字
理论法学教研室
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二)
二、中国法制文明的起源 1、中国法律的起源
恩格斯的有关论述说明,法律的起源实质上就是氏 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过程。 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习惯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A、确认部落联盟酋长的权威地位; B、保护私有财产; C、确认有关处罚。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夏朝已产生体现奴隶主 阶级意志的习惯法,即“禹刑”。
理论法学教研室
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三)
理论法学教研室
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七)
(二)行政方面
夏朝有《政典》,规定“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 杀无赦”; 商朝有《官刑》,规定了“三风十愆”罪:巫风、 淫 风、乱风。伊尹据此放逐太甲. (三)民事方面(商代)
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 继承制度:幼子继承 兄终弟及 嫡长子继承
理论法学教研室
父死子继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表示其余嫡子及 庶子等降一级
理论法学教研室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理论法学教研室
考一考: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 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 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 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第一章:中国法制史的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1.2 教学内容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介绍中国法制史的定义,以及它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介绍中国法制史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强调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介绍研究方法和途径。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发展脉络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研究方法的理解。
第二章: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
让学生了解中国封建法制的特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介绍中国封建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中国封建法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中国封建法制的特点,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封建法制的运作和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封建法制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
让学生了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实施和运作。
3.2 教学内容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介绍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包括刑法、诉讼法、婚姻法等。
中国封建法制的实施和运作:分析中国封建法制的实施和运作过程,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讲授法:讲解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
模拟演示法: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了解封建法制的运作过程。
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具体制度的理解。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第一章:中国法制史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 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 培养对我国法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法制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
2. 掌握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过程。
3. 认识中国古代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2. 中国古代法制的发展过程3. 中国古代法制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比较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制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制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制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中国古代法制的类型与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法制的类型。
2. 掌握中国古代法制的主要特点。
3. 分析中国古代法制对现代法制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法制的类型2. 中国古代法制的主要特点3. 中国古代法制对现代法制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法制的类型和特点。
2. 比较法:比较不同类型法制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法制的启示。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中国古代法制对现代法制启示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法制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中国法制史总论资料
中国法制史总论第一节“中国法制史”的内涵第二节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第三节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节“中国法制史”的内涵㈠概念: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等基本原理为原理为指导,以法律制度为主线,综合研究中国数千年制度、法律文化的文化的发展、演变的学科。
㈡研究对象:⑴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立法活动及立法成果,包括立法体制、立法活动、立法依据、立法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法律规范。
⑵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司法状况,包括各种类型政权的司法机关、司法体制、诉讼制度、诉讼原则、狱政管理、具体的司法活动,以及与司法密切相关的司法设施如监狱、配所、公堂等。
⑶中国各个时期内各种类型政权的宏观法制状况,包括宏观立法情况、立法与司法的联系、法律的执行情况、法制的整体社会效益等等。
⑷对各个时期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哲学思想、政治法律思想和学说。
⑸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内社会各个阶层的价值观念、习俗习惯以及宗教等文化传统。
第二节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⒈春秋战国时期。
这是由早期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阶段。
⒉秦汉时期。
这是中国古代成文法法律体系全面确立时期。
⒊三国时期。
这是中国传统法制迅速发展的阶段。
⒋隋唐时期。
这是中国法制的成熟、定型阶段。
⒌宋元明清时期。
这是中国古代法制走向专制的时期。
第三节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㈠意义:①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法律文化。
②有利于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㈡需注意的问题:①应加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伦理特性的认识。
②要注意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③应该注意探索法律制度与社会土壤的关系。
中国法制史重点15页
中国法制史绪论一、中国法制史的涵义(一)中国法制史概念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历史、作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点及其规律性。
二、中国法制史学的性质、地位与学习方法中国法制史跨法学和历史学两个学科门类,既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专史,是具有法学属性和历史学属性的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但是,中国法制史的内容、研究目的和基本方法更具法学特色,法学属性居主导地位(用近现代西方的法律制度和法学概念知识等)。
法律史学为法学基础学科,为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习和研究这门科学,既需要有法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有历史学的理论和知识。
学好这门课的方法:抓住每一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
按照立法思想、主要法典、法律制度、司法制度等专题理出学习线索。
使用前后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注意核心概念的掌握。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助学。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中国法制史其学科价值主要是通过对法律现象的历史总结,为当代的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提高法律意识,同时也为各个部门法的发展提供理论底蕴。
中国法制史所研究的是历史上的法律,是过去的法。
但是,它所面对的却是现在和未来,它以总结法制历史的经验来启迪人们的思维,开阔人们的视野。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正是中国法制史的学科魅力和价值所在。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一、关于法的观点(一)法律是国家社会的产物(传统的观点)法律至少与国家同时产生,我国法律产生于夏朝。
(二)法律是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法人类学派的观点)有人类社会就有法律,我国法律产生于原始社会。
二、中国法律的起源中国的法律由原始习俗演变而成,主要由礼和刑组成。
(一)礼起源于原始人的祭祀礼最初是祭祀中的礼节仪式,后演变成习俗,国家形成后,涉及国家制度的礼演变成法。
《中国法制史》课件
02
中国古代法制
夏商周时期的法制
司法制度
立法概况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初 创期,这一时期的法制以习惯法 为主,统治者通过制定礼和刑来 规范社会关系。
夏商周时期的神权色彩浓厚,行 政与司法合一,统治者通过祭祀 和卜辞等方式来决断案件。
总结词
初创期,以习惯法为主,神权色 彩浓厚,行政与司法合一。
引进西方法律制 度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严重 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法制改革成为重要的救亡 图存手段。
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列强 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朝政府开始进行法制 改革,以图挽救统治危机 。其中,比较重要的改革 包括
修订《大清律例》,使其 更加符合近现代法律原则 和司法制度。
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试 图改变传统行政与司法合 一的体制。
刑罚制度
秦汉时期的刑罚制度仍然较为严酷,但已 经逐渐向轻缓方向发展。
立法概况
秦汉时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统一与发展期 ,这一时期制定了《秦律》和《汉律》, 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初步形成。
罪名体系
这一时期的罪名体系更加丰富,涉及范围 更广,包括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 等罪名。
司法制度
秦汉时期重视儒家思想,强调礼刑并重, 行政与司法分离,司法机构逐渐完善。
这一时期的罪名体系更 加丰富多样,涉及范围 更广,包括危害国家安 全、危害社会稳定、侵 犯个人权利等罪名。
唐宋明清时期的刑罚制 度逐渐轻缓化,废除了 许多残酷的刑罚,如车 裂、腰斩等。同时加强 了对民间纠纷的调解和 仲裁。
03
中国近代法制
清朝末期的法制改革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修律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第一章:中国法制史概述1.1 课程介绍1.2 中国法制史的定义与研究意义1.3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与学科定位1.4 中国法制史的时间分期与特点第二章:夏商西周法制2.1 夏商西周社会与法制概况2.2 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2.3 夏商西周的司法制度2.4 夏商西周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三章:春秋战国法制3.1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与法制发展3.2 春秋战国的法律制度3.3 春秋战国司法制度的发展3.4 春秋战国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四章:秦汉法制4.1 秦汉社会与法制概况4.2 秦汉的法律制度4.3 秦汉司法制度的确立4.4 秦汉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法制5.1 魏晋南北朝社会与法制概况5.2 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5.3 魏晋南北朝司法制度的变化5.4 魏晋南北朝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六章:隋唐法制6.1 隋唐社会与法制概况6.2 隋唐的法律制度6.3 隋唐司法制度的发展6.4 隋唐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七章:宋元法制7.1 宋元社会与法制概况7.2 宋元法律制度的特点7.3 宋元司法制度的变化7.4 宋元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八章:明清法制8.1 明清社会与法制概况8.2 明清的法律制度8.3 明清司法制度的确立8.4 明清法制的特点与影响第九章:清末民初法制变革9.1 清末社会与法制概况9.2 清末的法律制度改革9.3 民初的法律制度与实践9.4 清末民初法制变革的特点与影响第十章:中国法制史的现代启示10.1 中国法制史研究的现代价值10.2 中国法制史对现代法制的启示10.3 面向未来的中国法制史研究10.4 提高法制史教育质量的策略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中国法制史的定义与研究意义解析:理解中国法制史的概念是学习的基础,深入探讨其研究意义对于启发学生对法制史学科的认识和兴趣至关重要。
重点环节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与学科定位解析:研究方法的介绍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学科定位有助于学生建立法制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
中国法制史教案(总论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明确其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掌握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历史观念,提高其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兴趣和学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解释中国法制史的定义,阐述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法律文献、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等。
2. 中国法制史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中国法制史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其对理解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演变的重要性。
3. 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概括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
分析中国法制史的特点,如儒家法律思想的影响、法律与道德的融合等。
4.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介绍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
强调史料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5.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探讨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包括对理解中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演变的认识、对现代法律发展的启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深入理解中国法制史的特点和演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其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和综合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中国法制史教材,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古代法律文献、法典等原始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中国法制史总论
四、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和应 注意的问题
(4)儒家文化精华与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相结合,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法治观。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人的异化的反动,人的解 放与发展。 儒家兼具“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 “无臆无必无固无我”的求真精神,“苟利国家生 死以”“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与献身精神,“兄 友弟恭”、“爱吾爱以及人之爱,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的和谐友爱精神,“明德亲民”的至善精神, “亲亲尊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守序精神。 前者指明了法治的目标,后者指明了如何实现:修 身,做圣贤之士。二者共同指向:实现大同世界
四、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和应 注意的问题
(一)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3.了解传统法制观念对中国法治的消极影响。 重刑轻民 重实体轻程序 权力大于法律:政策高于法律、官文化 重伦理:排位规则与特权法 家族主义法:血缘、裙带、株连 宗派主义:官官相护圈子的形成与贪污腐败
是对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史的研究,即研 究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 的“中国法制史学” 。
一、中国法制史的内涵: (二)地位
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 理论法学:法理学、中国法制史 部门法学:宪法、刑法、民法、知识
产权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 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考研、司法考试必考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四)中华法系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3.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 基本特点是“礼法结合”:在中华法系法 律制度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 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评判标准与道德 评判标准完全一致。主要表现有 “亲属相 容隐”制度、“存留养亲”制度等。 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以刑为主。 行政兼理司法,司法从属于行政。
中国法制史 总论
• 中华法系作为一个完整的法系,是形成于唐代。
• 中华法系的特点有:(1)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摆脱了
•
宗教神学的束缚; 礼法结合
•
(2)维护封建伦理,确认家族法规;
•
(3)皇帝始终是立法与司法的枢纽;
•
(4)官僚、贵族享有法定特权,良、
•
贱同罪异罚;
•
(5)诸法合体,行政机关兼理司法。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大陆法系
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 年《法 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 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
英美法系
又称普通法法系、英国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 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它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 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 (四)中华法系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 2.中华法系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 (四)中华法系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 3.中华法系的解体
在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后,中华法 系的外围,即子法系统开始解体。在 清末变法过程中,中华法系的主体, 即中国数千年相传的古代法受到西方 近现代法律制度、法律观念的强力冲 击,也开始走向解体。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法 律文化,加强文化自信。 (二)了解传统法制对当今中国 的影响,为今天的法制建设提供 历史借鉴。 (三)加深对法学的理解,增加 法制历史知识。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一)中国早期的法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总论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
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
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
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
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
——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
(一)什么是中国?
(二)什么是历史?
(三)什么是法制史?
(四)什么是中国法制史?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价值
(一)知人知己,认识社会
(二)温故知新,鉴往知来
(三)疏通致远,推陈出新
“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
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
“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
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未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此二种相反相适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
——陈寅恪《金明丛馆二编》
3、 中国法制史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规律
(一)中国古代法制的历史发展
(二)中国近代法制的历史发展
(三)中国法制发展演变的规律:
礼——礼刑——刑——礼法结合——中西结合
四、中国法的特质——伦理法
五、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一)熟悉中国历史
(二)练就扎实的古汉语知识
(三)熟悉古代经典和法制典籍
(四)具备一定的科研研究思维
1、注意历史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2、注意思想与制度的结合
3、不盲从俗说,于平常处发现不平常的问题
4、善于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注意有与无
(五)研究进路
1、描述表象
2、探求根源
3、阐发意义
六、阅读书目
1、《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
2、《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
第1版
3、《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李贞德著,三联书店2008年版
4、《情理法与中国人》,范忠信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6、《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法辩》,梁治平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西窗法雨》,刘星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9、《古律寻义》,刘星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博学而不穷,
笃行而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