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认识论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77张PPT)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77张PPT)
根本要求:创新—辩证否定观(第十课)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 展、矛盾的。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
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 既指事物内部, 也指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是针对不同的范畴来说的。
列举生活中蕴涵矛盾的例子:
足球比赛中的 学习过程中的 自身存在的 社会生活中的
自然界中的
攻与守 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缺点与优点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 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 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 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 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如: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自相矛盾的由来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考点1、矛盾概述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 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
关;
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自觉培 创造与实现是本课高频考点,
2.解析价值观差异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
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观。
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多以体
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 断和行为选择;
3.理解价值观对人 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 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社会历史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 会 与 价
寻觅社会的 真谛
社会历史观
本质
社会历史的 发展
社会历史的 主体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值 选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哲学上的价值;人的价值)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2024·广东、2024·湖北
2024·山东、2023·山东
2023·天津、2023·浙江
2024·浙江、2023·浙江、2023·北京、2023·江苏、2023·湖北、2023·湖 南、2023·辽宁、2023·广东、2022·全国
2023·北京、2023·河北、2022·北京、2022·湖北
2023·海南
价值的创
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会中实现
造与实现
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怎么实现
在砥砺自我中创 增长个人才干,全面提高素质
造和实现价值 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指引
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
【瞄准方向】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备考建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否定同 发展和 联系的 关系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发展的中断
含义 作用 实质
辩证 法的 革命 批判 精神
理论依据
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的
基本内涵 二者关系
方法论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 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 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 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从辩证法的角度: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创新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创新。
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的
(4)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必须发扬创新精神,才能达到主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创新 内容 依据 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
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世界是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的 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高三政治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政治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课件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方法论】坚持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绝对运动与相对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静止的统一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 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提醒】高考对于哲学上运动概念的考查往往结合生活中具 体的运动现象进行,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自己的获取信息、解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万有引力 新陈代谢 价值规律
3.商人有的亏损破产,有的赚钱 营利
4.社会的新制度最终一定会代替 旧制度 5.人的认识也总是从不知到知,从 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肤浅到深刻
商品经济有规律
社会发展有规律 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认识发展有规律——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 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世界是物质的。
易错提示:
误区一: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存在性。 误区二:客观实在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误区三: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东西。 误区四:物质是可以被创造和改变的。
形而上学
的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_ 承担者 。脱离物质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 的观点。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 性质 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 定时期,其根本______ 一________ 参照系 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 特殊 的运动。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______ (2)运动的性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无条件 的、永恒的和________ 绝对的 。 因而运动是________ (3)静止的性质 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________ 相对的 。 静止是________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________, 相对主义 和________ 诡辩论 。 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政治复习专题五 哲学—唯物论—认识论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复习专题五  哲学—唯物论—认识论  课件 (共16张PPT)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宪法修改 能够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宪法修改符合宪法发展的基本规律。
合作探究
材料二:从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到本次宪法修改前,根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全国人大先后4次 对宪法作出修改。这些修改,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表明,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 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可以说,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 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
哲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1-3)
唯物论(4、5)
——
辩证 唯物 主义
认识论(6) 联系观(7)
辩证法
发展观(8)
矛盾观(9)
历史 唯物 主义
辩证否定观(10)
(11、12)
专题五 哲学—唯物论—认识论
核心知识
整体感知
哲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1-3)
唯物论(4、5)
辩证 唯物 主义 认识论(6) 联系观(7) 辩证法
小结一:
物质 意识 规律 主观能动性 相结合
客观 主观
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制 定计划、主张等 在某个计划方案指导 下做什么事 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人们发现遵循利用了 规律 既客观又主观
交流展示四
实践
含义 特点 类型
认识
实践决定认识 - - -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合作探究
材料一:人民日报3月13日发表文章指出:十三届 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充分 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这是 宪法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 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这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 1)结合材料一,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通过宪法修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 事业发展新成就新经验,要求宪法容 基本观点 历史形态

高三政治认识论一轮复习26页PPT

高三政治认识论一轮复习26页PPT

高三政治认识论一轮复习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第一讲 哲学基本思想-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一讲 哲学基本思想-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
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借鉴意义
(三)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重难突破 ——如何创新?
关键词
内容
根本途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 径。
与传统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
文化 神。
与世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以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 主要
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 区别
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其局部
基本
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
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评价
本书体系
哲学的内涵、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意识 实践与认识
真理
第一单元 哲学基本
思想
辩证法
哲学
第二单元 唯物论、 认识论
历史唯物 主义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否定观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主体 价值观、判断、选择 人生价值实现
文化生活——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重难突破 ——马克思主义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 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38张)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38张)

物质是整个世界的本质,也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它具有不同的现象和 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 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 状态
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识记)
〖原理内容〗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②静止是运动的特 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③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 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 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联系实际】运用此原理分析资源环境问题落实新发 展理念,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原 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产物。
•②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要 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①辨证唯物论(4、5课) ⑴辨证唯 物主义 ②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
③唯物辨证法(7-10课)
⑵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11课) 人生观、价值观
(12课)
知识提要
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 世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探运动Leabharlann 含义究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 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二.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不仅反映现象,而且把握本质和规律; ●不仅反映当前,而且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就每个人、每一次认识来说,认识是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整 个认识发展的历史趋势来说,认识是无限的。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017·天津卷)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 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 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 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 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8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尤其2019年, “车厘子自由”“猪自由”等新词流行网络,猪肉价 格连连冲高,打破了常规。国家相应部门迅速出台增 加进口、激励恢复生产、加强技术指导、疫情防控指 导和舆情引导、财政补贴、加强市场监管等多项针对 性应对措施。
二.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在实施行动之前对该行动做出相关的计划,制定蓝 图、目标、行动步骤等。(人的意识活动不同于动 物的本能活动)
3.民法典与我国现有单行民事法有什么不同?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件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件
④代表人物: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法国的拉美特利、 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尔巴哈等。
15
机械性:
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 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把运动归结为 机械运动,否定了运动形式的多样性。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 人 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拉美特利更 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认为人归根结蒂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 器而已。
21
[特别提醒] (1)不能认为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真正的哲学。但真正的哲学 并不仅仅指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些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 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都是真正的哲学。上述观 点没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真正的哲学的关系,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真正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总不能超越自己的时 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 它是真正的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 先进思想。

意识决定物质;
心 主 义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 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而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
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物质
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13
古代 朴素 唯物 主义
认为金、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 木、水、 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大单元复习】下-【高效一轮】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效优质课件(统编版)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大单元复习】下-【高效一轮】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效优质课件(统编版)

大单元 下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哲学基础知识(第1课-共性) 个性)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5课)人生观、价值观(6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课)唯物辩证法(3课)辩证唯物论(2课)文 化(第三单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7课)吸收外来有益文化(8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活的灵魂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的基本问题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证的)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性 运动的规律性(p21)(p21①规律是客观的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的)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①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矛盾问题的精髓 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特征、中国化)①自然界的物质性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认识论】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p53①②③) (①真理是客观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社会历史的本质 社会历史的发展 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观\价值观】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认识与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①人的价值 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①劳动精神 ②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③砥砺自我【20模拟1】19、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马恩选集)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前提,因此,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事,
★(2004年广东卷).“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 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 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 治理荒漠化的信息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2)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2、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 含义:合理、科学的想象,要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 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 新问题。 重要作用:合理想象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极为有益; 创造性思维有助于解决新问题。 要求:发挥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
(3)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4)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1)(2) B(3)(4) C(1)(4) D(2)(3)
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 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与 勇气,破解了多年动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 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第三部分
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第一节)
考点一: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什么是主观能动性?P3—5
二: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7
1、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
2、才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
3、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保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精神 状态)
二、如何实现认识的根本任务 1、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前提条件) 根本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关键)主要做 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分析:科学思维方法(第三节)
1、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必要性:这是由事物的客观性之所决定的,作为整体的事物是 由其各部分、关系、属性有机组成的统一体,是由其若干变化、 发展阶段内在连接而构成的过程。 关系: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要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在分析基 础上综合。 要求: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06文综全国卷Ⅱ)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 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 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拟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模型。 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 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回答30—31题。 30.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 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 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 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 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起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掌握自然规律
考点二、认识的根本任务 一、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12 分析: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对立(区别):①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一般的 ②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③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 ④现象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和规律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 去把握 统一(联系):①现象必然反映本质,本质必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 现出来 ②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同一本质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 象(如真相、假象等)
三:怎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8—10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制 约,客观因素(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因此,要不 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闯上述挑衣服时,给人收缩感,显得 稍瘦,船上横条纹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不同纹路的 衣饰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表明
A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 B感性认识是易变的、不可靠的 C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象把握本质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想
对于自己拥有珍贵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时 候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这说明( A.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仅靠个人是不可把握的 B.只有摆脱自身感性经验的限制,才能真正地认识事物 C.只有从他人的评价出发,才能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D.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3、真理、科学理论的作用:p14—15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这段话启示我们要 A按客观规律办事 C准备走曲折的路 B透过现象看本质 D坚持从实际出发
大智若愚“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要把握好事物的度 B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D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25.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性地 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 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 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创新必须坚 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 方式认识事物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区别:①认识对象不同(感:现象,理:本质、规律) ②反映形式不同(感:感觉、知觉、表象,理:概念、判断、推理) ③认识的程度、水平不同(感:是起点、低级阶段,理:高级阶段) ④作用不同:正确的理性认识能更好的指导实践 联系:①来源相同:实践 ②感是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理依赖感 ③感必须上升为理④感理相互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