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总结
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知识讲解
利用放射性标记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 在细胞内的合成动态
步骤
– 适宜的放射性前体分子标记机体或细胞 – 常规制片 – 暗室敷乳胶(核子乳胶3-10m) – 暗盒暴光或自显影 – 显影、定影、观察
与显微自显影区别
敷胶要单层晶体 暴光时间长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细胞显微分光光度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 利用细胞内某些物质对特异光谱的吸收, 测定这些物质(如核酸与蛋白质等)在细胞 内的含量 包括: 紫外光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 可见光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 BACK
0.2 m
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 microscopy)
0.2nm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3nm, 0.7nm
扫描遂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侧0.1-0.2,纵0.001nm)
BACK
光学显微镜技术
自发荧光(叶绿素)、诱发荧光(酸性品红、甲基 绿、吖啶橙)
优点:
– 多种成分定位 – 只有激发荧光可成像,敏感度高 – 染色简便 – 标本呈彩色图像 – 固定细胞和活细胞
数字成像显微技术
图像后期处理,提高信/噪比、放大信号 摄像机和计算机 原理:摄取同一区域多幅图像,信号经
计算机放大、假信号减弱或消除
BACK
扫描遂道显微镜原理
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即在低电压下,二电 极之间具很大阻抗,阻止电流通过(势叠)
当二电极间近到一定距离时,电极间产生了电 流(隧道电流),且Iexp(-2Kd),d为针尖与样品 间距离,K为常数,d转化为I的函数而被测定
扫描探针与样品接触或达到很近距离时,即产 生彼此间相互作用力,并在计算机显示出来,从 而反映出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电特性或磁特性等
第3章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显微镜技术)
显微镜技术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无论是何种显微镜,镜像的形成都需要3个基本要素:照 明系统;被观察的样品;聚焦和成像的透镜系统。
光源 聚光镜 样品 物镜
光源 透镜
射线扫描器
聚 光 镜
样品
目镜
电视屏观 察图像
直接成像
荧光屏观察 图像
光学显微技术
在细胞生物学的领域中,光学显微镜作为研究细胞显微
结构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应用最早也是最广的一种。光学显 微镜是利用可见光作光源,通过一组玻璃透镜包括目镜、物 镜、聚光镜放大被观察物体,提高分辨率的仪器。分辨率指: 人眼在25厘米的明视距离处分辨物体结构最小间距的能力。
载物台的上方:
光源
长焦距聚光器 载物台的下方: 物镜 应用:直接对培养的 细胞进行观察
荧光显微镜
原理:
荧光分子在受到光照射后,可吸收特定波长的短波光线, 并发射出比原来吸收波长更长的光。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λ short
long
基本构造:
A 光源 B 二向色镜:反射短波光线,透过长波光线 C 一组滤光片:得到纯的激发光和发射光
透射电镜生物标本制备过程 (自学)
(1)取材
(2)固定:防止产生结构改变。 戊二醛:在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将它们交联在一起。 四氧化锇:除与蛋白共价结合外,还对脂类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3)脱水:标本必须置于高真空中进行电镜观察,所以电镜生物标本 不能含水。梯度乙醇。 (4)包埋:为使柔软生物组织制成超薄切片,并使切片耐受高真空、 电子轰击,应在切片前将标本进行包埋,常用环氧树脂。 (5)切片:电子穿透力很弱,需将样品制成50~100nm厚薄片。约为细 胞的1/200厚度。 (6)染色:生物分子由原子序数低的轻元素组成,它们散射电子能力 弱,在电镜下几乎不存在明暗反差,需加大生物样品反差,进行染 色。重金属浸染。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总结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总结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分辨率:肉眼0.2mm 光镜0.2μm 电镜0.2nm一、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一)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a .光学放大系统:目镜和物镜光镜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和聚光镜,有时另加各种滤光片组成机械和支架系统b .分辨率D :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0.61 λ 其中:λ为光源波长D =α为物镜镜口张角N ·sin α/2 N 为介质折射率c.普通光镜样品制备:固定(如甲醛)、包埋(如石蜡)、切片(约5μm )、染色(二)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 光镜水平对特异蛋白定性定位)1. FM 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素直接标记技术2.不同荧光素的激发光波长范围不同,所以同一样品可以同时用两种以上荧光素标记。
荧光显微镜中只有激发荧光可以成像。
(三)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1.特点:瞬间只用很小一部分光照明,保证只有来自焦平面的光成像,成像清晰分辨率比普通荧光显微镜提高1.4-1.7倍。
通过改变焦平面位置可以观察较厚样品的内部构造,进行三维重构。
2.共焦点是指物镜和聚光镜同时聚焦到同一小点。
(四)相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1.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物质产生相位差,相差显微镜将其变成振幅差。
它与普通光镜的不同是其物镜后有一块“相差板”,夸大了不同密度造成的相位差。
2.微分干涉显微镜(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microscopy )——用的是平面偏振光光经棱镜折射成两束,通过样品相邻部位,再经棱镜汇合,使样品厚度上的微小差别转化为明暗区别,使样品产生很强的立体感。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 microscope )(一)电子显微镜基本知识1.与光镜的基本区别:电子束作光源、电磁透镜聚焦、镜筒高真空、荧光屏等成像2.分辨本领与有效放大倍数:分辨率0.2nm ,比肉眼放大分辨本领指电镜处于最佳状态下的分辨率。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部分总结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部分总结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部分总结合肥学院202*届《细胞生物学》阶段性总结题目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部分总结姓名:崔俏俏专业:生物工程班级:12级生物工程(1)班学号:1202X1*027指导教师:李老师202*年10月22日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对于学习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加深对理论学说的理解,以及进行创新性研究,推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很多,根据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应用范畴和实验技术原理、类型及条件的相关性和类同性,可以将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分为以生物有机体组织细胞结构自然状态为主体的形态学研究方法、细胞化学研究方法和模拟体内环境、以实验性设计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光学显微技术根据光学原理不同,目前光学显微镜已发展成多种类型,教学研究领域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暗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又称超显微镜或限外显微镜。
它是根据“丁达尔效应”光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特殊显微镜,比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高50倍。
它通过暗视野聚光器,把直射光照明变为斜射光照明,使通过样品进入物镜成像的光只有衍射光。
所以,整个观察视野背景是黑暗的,而观察的样品在黑暗的背景反衬下显示出清晰的衍射光结构轮廓。
二.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能够把相差变成振幅差,主要依赖于它的特殊结构。
首先用环状光阑代替可变光阑,环状光阑是由大小不同的环状孔形成的光阑,它们的直径和孔宽是与不同的物镜相匹配的,其作用是将直射光所成的像从一些衍射旁缘分出来。
其次是用带相板的相差物镜代替普通物镜,相板分为共轭区和补偿区,可选择性地镀上吸收光线的吸收膜和推迟相位的相位膜,从而使相板具有既能推迟直射光线或衍射光的相位,又有吸收光调整亮度、突出叠加效果的作用。
三.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能够利用细胞内某些化学成分或细胞经特殊染色后,受到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后,产生特征性波长的荧光,来检测细胞内某些化学组成的一种仪器。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五章细胞通讯第六章核糖体和核酶第七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第八章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第九章内质网,蛋白质分选,膜运输第十章细胞骨架,细胞运动第十一章细胞核和染色体第十二章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第十四章细胞衰老和死亡第一章绪论1.原生质体:被质膜包裹在细胞内的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的细胞2.结构域: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3.装配模型:模板组装,酶效应组装,自组装4.五级装配:第一级,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第二级,小分子有机物组装成生物大分子第三级,由生物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细胞的高级结构第四级,由生物大分子组装成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细胞器第五级,由各种细胞器组装成完整细胞6.支原体: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胞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显微镜技术:光镜标本制备技术、2.光镜标本制备技术步骤:样品固定、包埋与切片、染色3.电子显微镜种类: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金属投影,冷冻断裂和冷冻石刻电镜,复染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4.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5.细胞分选技术:流式细胞术6.分离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1.细胞功能:外界与通透性障碍,组织和功能定位,运输作用,细胞间通讯,信号检测2.膜化学组成:膜脂,膜糖,膜蛋白3.膜脂的三个种类:磷脂,糖脂,胆固醇4.脂质体用途:用作生物膜的研究模型,作为生物大分子与药物的运载体5.膜糖功能: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接触抑制,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保护作用。
6.膜蛋白类型: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7.膜蛋白功能:运输蛋白,酶,连接蛋白,受体(信号接受和传递)8.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冰冻断裂复型,冰冻蚀刻9.膜流动性研究方法:质膜融合,淋巴细胞的成斑成帽效应,荧光漂白恢复技术10.膜流动性的重要性:酶活性,信号转导,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周期1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胆固醇,卵磷脂/鞘磷脂比值12.影响膜蛋白流动的因素:整合蛋白,膜骨架,细胞外基因,相邻细胞,细胞外配体、抗体、药物大分子13.膜骨架的主要蛋白: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带4.1蛋白,锚定蛋白14.转运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15.协同运输的方向:同向协同,反向协同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细胞表面结构:细胞外被、膜骨架、胞质溶胶2.细胞外被功能:连接,细胞保护,屏障3.糖萼:由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质膜保护层,又称为多糖包被。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2)
冰冻蚀刻技术(Freeze etching) 冰冻断裂与蚀刻复型: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的蛋白 质颗粒和膜表面结构。
膜质双分子 层的疏水断
碳 铂
快速冷冻深度蚀刻技术(quick freeze deep etching)
最大特点:可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 基本原理: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的光程差变成振幅
差,从而提高了各种结构间的对比度,使各种结构 变得清晰可见。
相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不同之处: 1.环形光阑(annular diaphragm):位于光源与聚光器之 间。 作用:使透过聚光器的光线形成空心光锥,焦聚到标本上。 2.相位板(annular phaseplate):在物镜中加涂有氟化镁 的相位板,将直射光或衍射光的相位推迟1/4λ。
利用样品对电子的散 射和透射形成明暗反
差
2.电镜与光镜光路图比较
3.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Figure : Early images of cells. (A) Drawings of a living plant cell (a hair cell from a Tradescantia flower), observed dividing into two daughter cells over a period of 2.5 hours by Eduard Strasburger in 1880. (B) A comparable living cell photographed recently through a modern light microscope. (B, courtesy of Peter Hepler.)
《细胞生物学》考研习题解析(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一、名词解释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即fluorescence photobleaching recovery,FPR或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
首先利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等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然后利用高能量的激光束照射被被标记的特定区域,使该区域标记分子的荧光发生不可逆淬灭而被漂白。
因非照射区域荧光标记分子的移动,使得漂白区域逐渐恢复荧光。
该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运动。
酵母双杂交技术:该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放射自显影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H、14C等)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 活AgCl)的感光作用,研究样本中放射性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器官、细胞中的分布、定位、运动等生物学活动。
二、选择题1. 正常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常需要加入血清,主要是因为血清中含有()。
A 氨基酸;B 核酸;C 生长因子;D 维生素。
【答案及解析】C。
加入血清主要是为培养基增加生长因子。
2. 冰冻蚀刻技术主要用于()。
A 电子显微镜;B 光学显微镜;C 原子力显微镜;D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答案及解析】A。
冰冻蚀刻技术属于电镜制样技术之一,另外还有超薄切片技术、负染色技术、电镜三维重构与低温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等。
3. 建立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是通过下列哪种技术构建的?()A 细胞融合;B 核移植;C 病毒转化;D 基因转移。
【答案及解析】A。
4. 关于光镜的使用下列哪项有误?()A 观察标本时,应双眼同时睁开,双手并用;B 按照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到油镜的顺序进行操作;C 使用油镜时,需要在标本上滴香柏油,将聚光器降至最低,光圈关至最小;D 使用油镜时,不可一边在目镜中观察,一边下降镜筒或上升载物台。
【答案及解析】C。
三、填空题1. 体外培养的细胞,不论原代还是传代细胞一般不保持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
03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2013
免疫荧光技术
2019/9/8
免疫电镜技术
24
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 合成动态
原理及应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卤化银)的感光作 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 特征是可以实现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动态和追踪研究。
操作: 见书P68和图3-22
2019/9/8
细胞拆合与显微操作技术
2019/9/8
30
显微操作
2019/9/8
31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第二节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第四节 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2019/9/8
32
不同物种享有共同分子机制
2019/9/8
• 电子束的波长只有0.01-0.9nm,分辨率可 达0.2nm,是光镜的1000倍。
• 电镜和光镜在基本原理上完全不同,但光 路图十分相近。
• 染色方法不同,光镜用染料,而电镜用重 金属盐,所以电镜不能观察活的细胞结构。
• 缺点:不能观察活的生物样品
2019/9/8
8
2019/9/8
9
电镜与光镜比较
2019/9/8
27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第二节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第四节 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2019/9/8
28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类型:原代培养细胞(primary culture cell)
显微镜 分辨本 领
LM 200nm
光源
厦大历年细胞真题总结
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历年真题章节总结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生长因子【2007】 DNA芯片【2010】Ribosome和Ribozyme【2010】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2010】治疗性克隆【2011】某转录因子平时只在细胞质中分布,但当细胞受到某些信号刺激时,该转录因子迅速被转运至细胞核内,以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请设计一个实验(写出主要步骤),以观察该转录因子在细胞内的分布,并简要说明实验依据。
【2004】目前主要有哪些方法用来在体外或体内进行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请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例来简要说明其基本原理。
【2006】什么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简述其基本主要原理。
该技术为什么可以用来观察细胞样品的三维结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与什么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可以对细胞内特定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研究?【2006】简述Feulgen反应的原理。
【2007】请简述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
【2010】流式细胞仪在分析细胞周期的应用(有图)【2010】请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
【2011】试述实验鉴定细胞壁、细胞核、淀粉粒、油脂和蛋白质等细胞结构与组分的方法【2011】请设计实验,用四种方法证实某种细胞是生活的。
【2012】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G-蛋白(G-protein)【2002】受体酪氨酸激酶【2004】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2006】Cross-talking【2006】整联蛋白【2008】比较细胞表面受体和胞内受体的异同点。
【2002】试以信号分子NO为例,阐述NO是如何引起血管扩张的?【2004】试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2005】什么是信号转导?细胞外信号分子众多,细胞怎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信号做出选择?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005】简述NO促进血管舒张的主要分子机理。
【2006】什么是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它们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总结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总结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活动的学科领域。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来观察和探索细胞的奥秘。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包括显微镜技术、细胞培养和基因编辑等。
一、显微镜技术显微镜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科学家能够观察到细胞和细胞内各种结构的微观细节。
常见的显微镜技术包括:1. 光学显微镜:利用光线聚焦成像的原理,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细胞膜等基本结构。
2. 电子显微镜:通过利用电子束的原理,将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投射,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更细微的结构,如线粒体、高尔基体等。
3. 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利用激光光源和经过滤波的探测器,可以在三维空间内重建出细胞内的结构和分子分布。
二、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研究细胞生物学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将人类或动植物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并生长在培养皿中,科学家可以观察到细胞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
常见的细胞培养技术包括:1. 原代细胞培养:从活体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原代细胞,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的形态、增殖和代谢等。
2. 细胞系:将原代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并永久保存,形成细胞系,可用于长期的细胞研究。
3. 三维细胞培养:将细胞种植在具有三维结构的培养基中,如凝胶、支架等,模拟体内环境,有助于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
三、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人工干预细胞的基因组,科学家们能够修改细胞的遗传信息,探索基因与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1. CRISPR-Cas9系统:通过引入特定的CRISPR RNA和Cas9蛋白质,可以实现对细胞基因组的定点突变和修复。
2. TALEN:利用转录激活样效应子核酸酶(TALEN)来剪切和编辑细胞基因组。
3. RNA干扰(RNAi):通过引入特定的小分子RNA序列,可以靶向特定基因的mRNA分解,从而实现基因的沉默。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福尔根反应:特异显示DNA分布的反应。
酸水解可除去RNA,仅保留DNA,冰出去DNA 上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键上的嘌呤,使脱氧核糖的醛基暴露。
所暴露的自由醛基与西夫试剂反应呈紫红色。
2.负染色: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钠、醋酸铀等)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进行染色,使整个载网都铺上一层重金属盐,而有凸出颗粒的地方则没有染料沉积。
染色后,在电镜下观察时,被观察的对象为亮的,背景为暗的,反衬出样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形态。
3.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意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火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
4.原代培养: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细胞进行首次培养,称原代培养。
5.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的细胞在一个容器中增殖到一定的密度后,将细胞分散到多个容器中继续培养的方式称传代培养。
6.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一般可顺利地传40-50代次,它保持染色体二倍体的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
7.细胞系:从肿瘤组织培养建立的细胞群或培养过程中发生突变或转化的细胞,使其获得“不死性”特征,从而无限增殖,从正常组织或胚胎组织也可以建立细胞系,这是一个含有多个细胞谱系的混杂细胞群体。
8.探针:带有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某种特定的DNA或RNA片段,用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以检出标本中待测核酸分子。
9.超薄切片:是一种主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制样技术,利用超薄切片机将样品切成40-50nm 左右,穿透很弱的电子束才能透过。
其主要步骤为: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
二.填空1、细胞生物学常用的光镜有相差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
2、利用超速离心机对细胞组分进行分级分离的常用方法有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
3、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将B淋巴细胞与无限繁殖的肿瘤细胞杂交的技术。
4、对电镜观察的生物样品有_要求样品很薄和保持样品的精细结构5、贴壁生长的细胞具有三个特点:单侧生长、形态多变、接触抑制。
细胞生物学-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02
Charged Plates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添加标题
1
添加标题
2
+
添加标题
3
Single cells sorted into test tubes
添加标题
4
FALS Sensor
添加标题
5
Fluorescence detector
应用:胶体金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聚合物等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胶体金标定(Immunogold labeling)
利用了胶体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蛋白质与金粒子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因此,可以观察蛋白质的分布区域。
基本原理: 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过程。
吸附机理:因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值被各种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
细胞培养
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中的细胞不受体内复杂环境的影响,人为改变培养条件(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即可进一步观察细胞在单因素或多因素的影响下的生理功能变化。
人的细胞培养
细胞系: 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为细胞系,有无限的传代能力。 细胞株: 通过原代培养或经过细胞克隆与选择而建立的、具有特异的性质或标记的细胞系,但是它们具有有限的传代能力。
细胞生物学-第3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翟中和第四版)
基础上,添加 “环状光阑”和
“相差板”,将光程差或相位差, 转换成振幅差。 • 这是在构造上,相差显微镜不同于 普通光学显微镜两个特殊之处。
体外培养MDCK 细胞在普通(明视场)光学显微镜(A) 和相 差显微镜(B)下拍摄图像效果的比较
(二)相差显微镜和微分干涉显微镜
(一)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样品制备
甲醛
石蜡
5μm
(二)相差显微镜和微分干涉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发明: 1934~1935 荷兰物理学家Zernike 设计和发明相差显微 镜,并获得诺贝尔奖。
原理:利用光线干涉的原理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的光程差变 成振幅差,表现为明与暗的对比,从而提高了各种结构之间 的对比度,使标本的各种结构变得更清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荧光显微镜——基本原理
特点: 1. 利用汞灯或氙灯作为荧光激 发光源,波长较短,分辨 率高于普通显微镜; 2 . 核心部件是滤光片系统及专 用物镜镜头; 3. 滤光片系统由激发滤光片和 阻断滤光片组成。 应用: 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 定性、定位研究。
520~560nm的 绿色荧光透过
阻断滤光片
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组分
组织匀浆
差速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
分离出各组分
用途:于分离细胞器与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 差速离心:分离密度不同的细胞组分
密度梯度离心:精细组分或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二、细胞成分的细胞化学显示方法
• 显色剂与细胞组分中特殊基团的结合 • 通过显色剂在细胞中的定位及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蛋白质、 核酸、多糖和脂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相对含量
福尔根反应 Feulgen stain
细胞生物学第三版重点总结
细胞⽣物学第三版重点总结第⼀章绪论⼀、细胞⽣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细胞核、染⾊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三)细胞⾻架体系的研究(四)细胞增值及其调控(五)细胞分化及其调控(六)细胞的衰⽼与凋亡(七)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程⼆、细胞发现:英国胡克1665年发现死细胞;荷兰列⽂虎克1674年发现活细胞。
三、细胞学说基本内容及意义①所有⽣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命的基本单位;④新细胞来源于已存在的细胞。
※意义:细胞学说的建⽴,使细胞及其功能有了⼀个较为明确的定义,证实了⽣命体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和起源,促进了⾃然科学和哲学的进步。
第⼆章细胞的统⼀性与多样性⼀、细胞的基本共性1、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分⼦统⼀。
2、所有的细胞表⾯均有由磷脂双分⼦层与镶嵌蛋⽩质构成的脂-蛋⽩体系的⽣物膜------细胞质膜。
3、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DNA-RNA的遗传装置。
4、作为蛋⽩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例外地存在于⼀切细胞内------信息表达。
5、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分为⼆的⽅式进⾏分裂。
————-繁殖后代。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亚显微结构⽔平)1)以脂质和蛋⽩质为基础的⽣物膜结构体系:质膜、细胞核被膜、细胞器膜2)以核酸和蛋⽩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1、DNA-蛋⽩质与RNA-蛋⽩质复合体形成遗传信息载体与表达系统;2、DNA与组蛋⽩构成了染⾊质与染⾊体的基本结构—核⼩体。
3、核仁:主要由DNA-蛋⽩质与RNA-蛋⽩质组成,主要功能是rRNA的转录与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
核仁DNA主要是rDNA,是转录rRNA的摸板。
4、核糖体由rRNA与数种蛋⽩质构成,是蛋⽩质合成的场所。
3)由特异蛋⽩质分⼦装配构成的细胞⾻架系统。
是由⼀系列特异的结构蛋⽩装配⽽成的⽹架系统。
3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电子显微镜技术 (Electromicroscopy) 扫描遂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电镜三维重构技术
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是用极细的电子 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将产
生的二次电子用特制的探
测器收集,形成电信号运 送到显像管,在荧光屏上 显示细胞、组织表面的立 体构像。
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照片展示
注射针头的扫描电镜照片
扫描电镜照片展示
不同倍率的果蝇 扫描电镜照片
扫描电镜照片展示
扫描电镜照片展示
2008年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首 只能‚发光‛的猫
绿色荧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定义:绿色萤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简称GFP,这种蛋白质最早是在水母中发现,其 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会发出绿色荧光。在生物学 领域中,绿色萤光蛋白基因常被用作为一个报告 基因(reporter gene)。
电子显微镜分类
1 透射电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电子穿过样本,观察超薄切片 2 扫描电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 用于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
1 透射电镜
超薄切片样品制备
电镜技术
电镜负染色技术 冷冻蚀刻电镜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分辨率: 肉眼0.2mm 光镜0.2μm 电镜0.2nm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 (light microscopy ) (一)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 a . 光学放大系统:目镜和物镜 光镜 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和聚光镜,有时另加各种滤光片 组成 机械和支架系统 b .分辨率D :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0.61 λ 其中: λ为光源波长 D = α为物镜镜口张角 N ·sinα/2 N 为介质折射率 c.普通光镜样品制备: 固定(如甲醛)、包埋(如石蜡)、切片(约5μm)、染色 (二)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 光镜水平对特异蛋白定性定位)1.FM 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素直接标记技术 2.不同荧光素的激发光波长范围不同,所以同一样品可以同时用两种以上荧光素标记。
荧光显微镜中只有激发荧光可以成像。
(三)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1.特点:瞬间只用很小一部分光照明,保证只有来自焦平面的光成像,成像清晰分辨率比普通荧光显微镜提高1.4-1.7倍。
通过改变焦平面位置可以观察较厚样品的内部构造,进行三维重构。
2. 共焦点是指物镜和聚光镜同时聚焦到同一小点。
(四)相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 1.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 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物质产生相位差,相差显微镜将其变成振幅差。
它与普通光镜的不同是其物镜后有一块“相差板”,夸大了不同密度造成的相位差。
2.微分干涉显微镜(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microscopy )——用的是平面偏振光 光经棱镜折射成两束,通过样品相邻部位,再经棱镜汇合,使样品厚度上的微小 差别转化为明暗区别,使样品产生很强的立体感。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 microscope )(一)电子显微镜基本知识 1.与光镜的基本区别:电子束作光源、电磁透镜聚焦、镜筒高真空、荧光屏等成像2.分辨本领与有效放大倍数: 分辨率0.2nm ,比肉眼放大有效放大倍数 分辨本领指电镜处于最佳状态下的分辨率。
实际情况中,分辨率受样品限制。
3.电子显微镜 电子束照明系统:电子枪、聚光镜 基本构造 成像系统:物镜、中间镜、投影镜等 真空系统:用两级真空泵不断抽气 记录系统:荧光屏或感光胶片成像(二)主要电镜制样技术介绍制样要求:①要求样品很薄(数十纳米)②要求保持精细结构1.超薄切片技术①固定:保持样品形态结构,甚至超微和分子水平上结构。
固定剂:常用饿酸(OsO4)和戊二醛等,另外有物理方法如高频微波。
②脱水③包埋:使样品中各种细微结构得到支撑,使切片连续完整并有足够强度。
包埋剂常用环氧树脂。
④切片:厚度40-50nm,通过样品杆的金属热膨胀或机械伸缩来控制。
切片刀:玻璃或钻石刀,常用玻璃刀。
切片置于覆有支持膜的载网上。
⑤染色:用重金属盐染色。
如锇酸染脂肪、铅盐染蛋白质、醋酸铀染核酸等。
通过电子束振幅的改变只能得到黑白图像。
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
2.负染色技术(negative staining)用的是重金属盐,如磷钨酸或醋酸双氧铀,载网上铺上重金属盐,衬托出样品。
3.冷冻断裂和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冷冻断裂:快速低温冷冻样品(液氮或液氦中),然后样品在其结构相对脆弱的部位断裂。
用另一些方法增强效果。
冷冻蚀刻(freeze etching):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的蛋白颗粒和膜表面结构,不需包埋也不需固定。
冷冻深度蚀刻技术(quick freeze deep etching)4.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基本步骤:对生物样品在电镜中的不同倾角下拍照,得到的电镜图片再经变换处理形成复合物三维结构的电子密度图。
低温电镜技术、玻璃态、结构生物学。
5.扫描电镜技术(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主要用来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用CO2临界点干燥法解决表面张力问题。
扫描电镜景深长,成像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分辨本领可达0.7nm 。
三、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利用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观测物质表面的形貌。
主要装置:XYZ三个方向扫描的压电陶瓷、逼近装置、电子学反馈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显示系统。
主要特点:①原子原子尺度的高分辨本领,侧分辨率0.1-0.2nm,纵分辨率0.001nm②可以在真空、大气、液体等多种条件下工作。
③非破坏性测量。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等十余种扫描探针显微镜。
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一、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器与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开。
密度梯度离心:将要分离的组分铺放在含有密度逐渐增加的、形成密度梯度的、高溶解性的、惰性物质溶液表面进行离心,形成不同的沉降带。
二、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类与脂质等的显示方法利用显色剂与被检物质的特殊基团反应显色来判断。
DNA:福尔根(Feulgen)反应特异显示DNA分布。
多糖:PAS反应(即醛基与希夫schiff试剂反应呈紫红色)脂肪酸:四氧化饿(结果呈黑色)、苏丹Ⅲ(深红色)、苏丹黑蛋白质:很多检测方法,如米伦(Millon )反应(红色沉淀)、重氮反应、“-SH ”酶:大多数固定剂对酶有钝化作用,定性研究时,保持酶活性,与适宜底物温育。
三、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胞内蛋白定位:免疫荧光与免疫电镜蛋白质体外分析定性:免疫印迹和放射免疫沉淀。
(一)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 定义:将免疫学方法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体内分布的方法。
主要包括:荧光抗体的制备、标本的处理、免疫染色和观察记录等过程。
一个概念:免疫酶标记技术(即以酶代替荧光素与抗体偶连)。
(二)免疫电镜技术 该技术同样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能有效提高样品分辨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
免疫电镜技术可分为: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酶技术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四、细胞内特异核酸序列的定位与定性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确定特殊核苷酸序列。
光镜下原位杂交: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素标记探针 电镜下原位杂交:生物素标记探针,检测通过抗生物素抗体上的胶体金颗粒。
五、利用放射性标记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合成动态 1.放射自显影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2.这一技术的独具特征: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动态研究和追踪(pulse -chase ) 3.两个主要步骤:①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大分子前体的掺入②胞内同位素位置显示 4.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其选择(P64) 5敷胶(3-10显微镜下观察 6.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与显微自显影不同的是样品制备与敷胶的要求更为严格。
六、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一)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 )该技术利用细胞内某些物质或物质经染色后对特异光谱的吸收对其进行定量测定。
包括:紫外光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和可见光显微分光光度法。
以上方法各自的原理(P65)(二)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 P65底第三节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一、细胞培养(分原核生物细胞、真核单生物细胞、植物与动物细胞以及病毒的培养)(一)动物细胞培养1. 原代细胞(primary culture cell ):从有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传代细胞(subculture cell ):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
2胰酶或胶原酶与良好的培养环境中(有小牛血清)转动培养3.单层细胞培养:分散呈圆球形的细胞一经贴壁就迅速铺展并开始有丝分裂,逐渐形成细胞单层,成为单层细胞(single layer cell )。
4. 10代 40-50代 无限制 原代细胞cell strain 细胞系(cell line 几个有名的细胞系:Hela 细胞系、BHK21(baby hamster kidney )细胞系、CHO (chinese hamster ovary )细胞系。
5.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成纤维样细胞(fibroblast like cell )、上皮样细胞6.悬浮方法培养:某些传代细胞。
这一方法的优点:同时获得大量细胞。
(三)植物细胞培养 (分单倍体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单倍体细胞培养 单倍体植株主要用花药 ②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出芽和根,最终长成植株。
原生质体培养: ①用纤维素酶去壁为原生质体,无菌培养、诱导分化为植株。
用植物体细胞 ②不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由此获得体细胞杂交的植株。
(四)非细胞体系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P67-68)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包含了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如功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
二、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 主要技术:细胞培养、细胞分化的定向诱导、细胞融合和显微注射等。
(一)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技术 1.细胞融合定义: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
2. 动物细胞融合:灭活的病毒(如仙台病毒)或化学物质(如聚乙二醇)介导植物细胞融合:要先用纤维素酶除去纤维素壁。
3.电融合技术(electrofusion method ):低压交流电场中聚集,高压电脉冲下融合。
4. 同核融合细胞(homokaryon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同步有丝分裂产生有 大核的单核子细胞,称为融合核细胞(synkaryon )。
异核融合细胞(heterokaryon ):基因型不同的种内或种间细胞融合(二)单克隆抗体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 ) 1.基本原理:将B 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两种亲 本细胞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分泌抗体,另一方面可以无限增殖。
2.该技术的优点:可以用不纯的抗原分子制备纯一的单克隆抗体。
因为产生特异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可以被分离。
(三)细胞拆合与显微操作技术(P70-71)1.细胞拆合:把核和质分离开来,然后把不同来源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配合,形 成核质杂交细胞。
物理法:用机械方法去核或短波光把细胞核去掉或使之失活,然后用微管吸取其他细胞的核,注入去核的细胞质中,组成新的杂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