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与碱》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与碱》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与碱》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单选题1.价类图是学习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工具,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价类转化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可表示多种不同的单质B.A→B→C都只能通过与O2的反应来实现C.C→D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D.E可由C与碱溶液反应制得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观察到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3.下列描述属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固体B.微溶于水C.溶液有滑腻感D.能与CO2反应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B.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 20℃时的溶解度大于80℃时溶解度B.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C.加热KClO3时,用MnO2作催化剂,能提高氧气的产量D.相同条件下,NaCl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高于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6.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烧碱和熟石灰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溶于水观察溶解性B黄金和黄铜灼烧后观察颜色加入稀盐酸C氧气和氢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食盐水和稀硫酸闻气味滴加硝酸银溶液A.A B.B C.C D.D7.下列有关图中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T1<T2B.固体X可能是CaOC.锥形瓶℃中的溶液为不饱和石灰水D.锥形瓶℃和℃中Ca(OH)2的质量分数相等8.下列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并发出蓝光B.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溶液颜色变为蓝绿色,加水后,逐渐变为蓝色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是2℃1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9.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盐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B.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C.往饱和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使溶液变成不饱和石灰水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将尾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清除剩余的一氧化碳10.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可作所有气体的干燥剂B.稀硫酸不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C.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木材、纸张炭化D .实验室可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备CO 211.下列除杂试剂正确的是A .用过量的2O 除去2CO 中COB .用过量的4FeSO 溶液除去Zn 中FeC .用过量的NaOH 除去2CaCl 溶液中HClD .用过量的HCl 溶液除去Cu 中CuO二、填空题12.氢氧化钠(化学式:__)因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俗称为__、__或__,白色固体,__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发生潮解;可用于干燥中性或碱性气体(如O 2、H 2、NH 3等),但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__、__、__等)。

高中化学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鲁科版必修)

高中化学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鲁科版必修)





新 知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两点:
自 主
































新 知
【自主解答】选D。把H2SO4溶液滴加到Na2CO3溶液中,先
自 主


探 生成NaHCO3,然后才生成CO2,把Na2CO3溶液滴加到H2SO4溶 练
液中,直接生成CO2,所以当H+的物质的量小于CO32-的物
实 验


示 所以C错,D对。

课 3.(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新 知
A.水合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中失去结晶水是物理变化
自 主


探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溶于水

C.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溶解度小


堂 互
D.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后 巩

探 【解析】选B、D。A中Na2CO3·10H2O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

前 新
装置序号)_____。
础 自
知 初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
主 演
探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_____;

转化关系图

转化关系图

重要的转化关系图1.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2.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NH 4N 324Mg 3N 23·H 2ONH 4+ OH -+Ca(OH)2,△HClH 2,催化剂高温 高压O 2 , 放电O 2H 2O NaOH O 2浓H 2SO 4△①浓酸,Cu ②见光或△③C点燃2O△△O 2 ,催化剂,3.磷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4.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5.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6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Cl 2CuCl 2PCl 3、PCl HClO O 2Ca(ClO)2①C O 2+H 2O②C l P ,点燃2点燃NaClNaOH H 2S O 4(浓)△MnO 2、△N a , △①电解熔融盐②电解食盐水H 2O光照A gN O3Ag N O 3Ca(OH)27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H 2SSSO 2SO 3Na 2SO 4FeS FeS 2Na 2SO 3H 2SO 3H 2SO 4BaSO 4HClH 2,△O 2,燃烧H 2SO 2,燃烧①加热分解②不完全燃烧O 2,催化剂,△NaOHNaOHO 2BaCl 2H 2OBaCl 2①浓酸,C u ,△②浓酸,C, △H 2OH2S O4O2,高温F e ,△8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碳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碳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碳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碳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氧气足量)(氧气不足)2 碳和水蒸气反应制备水煤气3 CO2与水4 CO2通入到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把二氧化碳通入到碳酸钠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把碳酸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制备碱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把盐酸滴到碳酸钠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把碳酸氢钠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把氢氧化钙溶液滴加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用氯化钡溶液区分碳酸氢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化学方程式:。

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所有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CO2+ 2H2O5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3H2O6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H2O + CO2↑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8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9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10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3Fe + 2CO2↑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 3CO2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3Fe + 4CO21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Na2CO3+ H2O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2HCl ===CaCl2+ H2O + CO2↑1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2HCl===2NaCl + H2O + CO2↑16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2HCl ===MgCl2+ H2O + CO2↑17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CO2==== CaCO3↓+ H2O18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19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过程2.实验探究——溶洞的形成原理(1)CO 2属于温室气体,大气中CO 2含量多时会造成温室效应。

(2)少量CO 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 3,足量CO 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HCO 3)2。

(3)碳酸的正盐与CO 2、H 2O 反应生成酸式盐。

(4)稳定性:Na 2CO 3>CaCO 3>NaHCO 3[或Ca(HCO 3)2]>H 2CO 3。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原理高炉炼铁过程是将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原料是 和 (主要成分是Fe 2O 3),但实际上起还原作用的主要是 。

按下列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还原剂CO 的产生① ; ② 。

(2)CO 还原氧化铁,生成铁 3Fe 2O 3+CO=====高温2Fe 3O 4+CO 2② ③ 2.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有的属于单质、氧化物和盐之间的转化,有的属于盐与盐、氧化物与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其转化关系为 具体转化的过程如图: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我们使用的自来水中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因此水壶、传送热水的管道内壁常常积有水垢。

由此你推测水垢中一定含有哪种物质?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成分: 、Mg(OH)2。

(2)形成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

②Mg(HCO 3)2=====△MgCO 3↓+H 2O +CO 2↑, MgCO 3+H 2O =====△Mg(OH)2+CO 2↑。

4.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也可转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 4CNO)首次合成了有机化合物 ,开创了以含碳无机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先河。

[必记结论](1)C 、CO 一般表现还原性,CO 2只有氧化性。

(2)CO 2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

鲁科版化学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鲁科版化学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CO2不足时:CO2+2NaOH===Na2CO3+H2O; (2)CO2足量时:CO2+NaOH===NaHCO3。
2.CO2与NaOH溶液反应用量和产物分析
nCO2 nNaOH <1∶2 =1∶2 1 nCO2 < <1 2 nNaOH =1∶1 >1∶1 反应情况 NaOH 过量,只发生反应 (1)(余 NaOH) CO2 与 NaOH 恰好按(1)反应 (1)(2)两个反应均有 恰好发生反应(2) 只发生反应(2),CO2 剩余 生成物
答案:还原剂
还原
还原
1.12
6.72×105
3.高炉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①燃烧提供能量
②与O2反应生成还原剂CO。
1.CO2与碱反应的原理
CO2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与碱反应时产物与二者的相对量有关,当碱足量
时生成碳酸盐,当CO2足量时,生成碳酸氢盐。如与
NaOH溶液反应:
根据钠元素守恒得:2x+y=0.04 mol;
根据碳元素守恒得:x+y=0.03 mol;
解得:x=0.01 mol,y=0.02 mol,
所以n(Na2CO3)∶n(NaHCO3)=1∶2。
[答案] B
元素守恒(或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或电子) 守恒,是中学化学常用的解题方法,它可使较复杂的 计算简单化。
同,产物会有所不同,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依据两个守恒: 钠守恒和碳守恒。 1.6 g n(NaOH) = = 0.04 mol , n(CO2) = 40 g· mol-1 0.672 L 假设混合物中 Na2CO3 和 NaHCO3 -1=0.03 mol, 22.4 L· mol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和 y,

(完整版)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答案

(完整版)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答案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总结(注:带*的不要求记住,但要求能理解)一、碳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2C+O22CO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C+O2CO2*3、碳和硫蒸气高温反应:C+2S CS24、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2Fe2O3+3C2Fe+3CO2↑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2CuO+C2Cu+CO2↑6、碳和水蒸气高温反应:C+H2O(g)CO+H27、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8、碳与浓硫酸共热:C+2H2SO4(浓)CO2↑+2SO2↑+2H2O9、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浓)CO2↑+4NO2↑+2H2O10、工业上制备粗硅:SiO2+2C Si+2CO↑*11、工业上制备金刚砂:SiO2+3C SiC+2CO↑*12、工业上制备碳化钙:CaO+3C CaC2+CO↑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Fe2O3+3CO2Fe+3CO2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 Cu+CO2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CO+H2O(g)CO2+H2三、二氧化碳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aO+CO2CaCO3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 H2CO3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2OH-+CO2CO32-+H2O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CO2NaHCO3OH-+CO2HCO3-9、工业上生产碳酸氢铵:NH3+CO2+H2O NH4HCO310、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Ca2++2OH-+CO2CaCO3↓+H2O1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a(OH)2+CO2Ca(HCO3)2OH-+CO2 HCO3-12、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CO32-+CO2+H2O2HCO3-*13、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2Na++CO32-+CO2+H2O2NaHCO3↓14、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2[Al(OH)4]-+CO2+3H2O2Al(OH)3↓+CO32-+H2O15、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H)4]+CO2Al(OH)3↓+NaHCO3[Al(OH)4]-+CO2Al(OH)3↓+HCO3-16、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SiO32-+CO2+H2O CO32-+H2SiO3↓17、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2CO2+2H2O H2SiO3↓+2NaHCO3SiO32-+2CO2+2H2O2HCO3-+H2SiO3↓18、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CO3+CO2+H2O Ca(HCO3)2CaCO3+CO2+H2O Ca2++2HCO3-19、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C6H5O-+CO2+H2O C6H5OH+HCO3-20、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NaClO+CO2+H2O HClO+NaHCO3ClO-+CO2+H2O HClO+HCO3-21、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ClO)2+CO2+H2O CaCO3↓+2HClOCa2++2ClO-+CO2+H2O CaCO3↓+2HClO 22、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a(ClO)2+2CO2+2H2O Ca(HCO3)2+2HClOClO-+CO2+H2O HCO3-+HClO四、碳酸钙1、碳酸钙溶于稀盐酸:CaCO3+2HCl CaCl2+CO2↑+H2OCaCO3+2H+Ca2++CO2↑+H2O2、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2H2O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3、碳酸钙溶于氯化铁溶液:3CaCO3+2FeCl3+3H2O2Fe(OH)3+3CaCl2+3CO2↑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4、碳酸钙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硅反应:CaCO3+SiO2CaSiO3+CO2↑5、高温分解碳酸钙:CaCO3CaO+CO2↑6、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CO3+CO2+H2O Ca(HCO3)2CaCO3+CO2+H2O Ca2++2HCO3-五、碳酸氢钙1、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Ca(HCO3)2+2HCl CaCl2+2CO2↑+2H2OHCO3-+H+CO2↑+H2O2、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NaOH CaCO3↓+NaHCO3+H2OCa2++HCO3-+OH-CaCO3↓+H2O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Ca(HCO3)2+2NaOH CaCO3↓+Na2CO3+2H2O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4、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石灰水:Ca(HCO3)2+Ca(OH)22CaCO3↓+2H2OCa2++HCO3-+OH-CaCO3↓+H2O5、加热碳酸氢钙:Ca(HCO3)2CaCO3↓+CO2↑+H2O6、碳酸氢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HCO3)2+Na2CO3CaCO3↓+2NaHCO3Ca2++CO32-CaCO3↓六、碳酸钠1、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Na2CO3+HCl NaCl+NaHCO3 NaHCO3+HCl NaCl+CO2↑+H2O总式:Na2CO3+2HCl2NaCl+CO2↑+H2O 离:CO32-+2H+CO2↑+H2O2、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Na2CO3+Ca(OH)22NaOH+CaCO3↓Ca2++CO32-CaCO3↓3、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Ca2++CO32-CaCO3↓七、碳酸氢钠1、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NaHCO3+HCl NaCl+CO2↑+H2OHCO3-+H+CO2↑+H2O2、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3、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OH)2+NaHCO3 CaCO3↓+NaOH+H2OCa2++HCO3-+OH-CaCO3↓+H2O4、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NaHCO3+NaOH Na2CO3+H2OHCO3-+OH- CO32-+H2O5、加热碳酸氢钠:2NaHCO3Na2CO3+CO2↑+H2O。

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加热来自验1中 的试管溶液又变浑浊 了
发散练习:


碳酸盐 碳酸氢盐 1、溶洞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与________之间 的转化。 2、现有一瓶混有碳酸氢钠的碳酸钠溶液,该如何 除杂?若是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又该如 何除杂?请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碳酸 碳酸盐 加热;碱 碳酸氢盐
3、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转化



在18世纪至19世纪初,生物学 和有机化学领域中普遍流行着 一种生命力论。 1828年维勒发表了“论尿素的 人工制成”一文,引起了化学 界的震动。这被认为是第一次 人工合成有机物,对生命力学 说是巨大的冲击,并开创了有 机合成的新时代。 贝采里乌斯最初听到这个消息 时,幽默地讽刺说:“能不能 在实验室造出一个孩子来”。
2CO + O2 = 2CO2
高温
CO2 + C = 2CO
3、水垢



水垢的成分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除去水壶 中的水垢?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成分:碳酸钙 形成:Ca(HCO3)2 = CaCO3 + H2O + CO2↑ 除去:
CaCO3 + 2CH3COOH = Ca(CH3COO)2 + CO2 ↑+ H2O
概括· 整合
化合价
碳的多样性
碳酸盐
+4
CO2
H2CO3
碳酸氢盐
+2
石墨、金刚石、
C60…
CO
0
单质
氧化物


物质类别
现代有机合成之父 —伍德沃德

伍德沃德,本世纪在有机合成 化学实验和理论上,取得划时 代成果的有机化学家。据不完 全统计,他合成的各种极难合 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达24种以 上,探明了金霉素、土霉素、 河豚素等复杂有机物的结构与 功能,探索了核酸与蛋白质的 合成问题。他在有机化学合成、 结构分析、理论说明等多个领 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杰出的贡 献。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PPT 鲁科版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PPT 鲁科版2
性质及转化关系。(重点)
【复习巩固】
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2反应的是( A ) A.KHCO3 B.Na2O2
C.Na2CO3 的是( BC )
A.硅
D.NaOH
2.(双选)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
B.C60C.石墨源自D.一氧化碳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火山 森林草原 化石燃料
克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方法,就是去 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誉就很难挽回。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为了合乎剧情而认真地表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去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原来爱的太深,心有坠落的感觉。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它不是我们要等待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实现的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69、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7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71、胜利,是属于最坚韧的人。 7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7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4、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3、上帝助自助者。 24、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25、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6、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27、没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8、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29、打开你的手机,收到我的祝福,忘掉所有烦恼,你会幸福每秒,对着镜子笑笑,从此开心到老,想想明天美好,相信自己最好。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会实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碳及碳的化合物间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5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6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 CaO + CO2↑
8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9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 4Fe + 3CO2↑
10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 3Fe + 2CO2↑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 Cu + 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 2F
e + 3CO2
12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 3Fe + 4CO2
1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1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16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MgCl2 + H2O + CO2↑
17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 2 + CO2 ==== CaCO3↓+ H2O
18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19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高效作业2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高效作业2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含解析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见学生用书P91)[A级新教材落实与巩固]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表现了文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A. B. C. D.银器用除锈剂除锈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古画水洗除尘木器表面擦拭烫蜡【解析】银器用除锈剂除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正确;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主要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器物恢复原状,未涉及化学变化,B项错误;古画水洗除尘是用水洗掉尘土,该过程未涉及化学变化,C项错误;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未涉及化学变化,D项错误。

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内容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燃放烟花爆竹过程中会生成CO2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主要描述的是从河水泥沙中淘金的过程,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项正确;“烈火焚烧”指的是烧炼石灰石的过程,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蜡烛燃烧时有CO2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3.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

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图所示:草木灰(K2CO3)贝壳(CaCO 3)――→煅烧生石灰(CaO)―→KOH水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C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解析】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是CaCO 3=====△CaO +CO 2↑(分解反应);CaO +H 2O===Ca(OH)2(化合反应);Ca(OH)2+K 2CO 3===CaCO 3↓+2KOH(复分解反应)。

4.下列物质可直接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盐的有( D )①金属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A .①②③B.①④⑥C .②⑤⑥D.全部【解析】金属与酸反应可生成盐,如Fe 、Zn 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故①⑥正确;碱性氧化物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可生成盐,如Na 2O 与H 2SO 4反应生成Na 2SO 4,Na 2O 与CO 2反应生成Na 2CO 3,故②⑤⑥正确;碱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可生成盐,如NaOH 与HCl 反应生成NaCl,NaOH 与CO 2反应可生成Na 2CO 3,故③⑤⑥正确;非金属单质与金属反应可生成盐,如Fe 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故①④正确。

c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

c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

c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为,2C + O2 → 2CO.
标题,C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解析。

文章内容,在化学反应中,碳(C)可以与氧气(O2)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一氧化碳(CO)。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
表示为2C + O2 → 2CO。

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两个碳原子与一个
氧气分子反应,最终生成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这个反应在工业生产
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一氧化碳的生产过程中。

同时,这也是
一种重要的燃烧反应,例如在燃烧过程中碳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
化碳。

通过理解这个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碳与氧气
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其在生产和环境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