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湘豫名校2021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第38篇 《琵琶行》(并序) (解析版)

第38篇   《琵琶行》(并序)    (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38篇《琵琶行》(并序)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慢()抹复挑,初为《()裳》后《六()》。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语花底滑,()咽泉流()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破水浆(),铁骑()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悄无言,()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插弦中,整顿衣裳起()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头,一曲红()不知数。

()头银()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买茶去。

去()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泪红()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明。

莫辞更()弹一曲,为君翻()《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重闻皆掩泣。

2021届湘豫名校高三下学期语文联考试题答案

2021届湘豫名校高三下学期语文联考试题答案

2021届湘豫名校高三下学期语文联考试题答案1.C(文章强调的是接受主体和传播者双方各自努力,并非一方的努力取代另一方的努力。

)2.A(B项,此例论证的观点是“‘言“象”意’三者间的融合需要用‘言’来建构‘象”’。

C项,文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D项,论述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中“言”“象”“意”的融合的没有涉及中国古代哲学。

)3. B(图像传播没有象外之意,因此不符合本文“言”“象”“意”融合的思想。

)4.C(由原文可知,只是“很多地方上马的一些项目有很强的‘碳锁定”’,并非所有的“十四五”规划。

)5.B(由材料三可知,“碳锁定”是“技术制度复合体”,二者互相影响,共同形成“碳锁定”,因此打破“碳锁定”也应该是一起解决的过程,不能先只强调技术创新。

)6.困难:①实现碳达峰,时间很紧迫。

②目前碳排放力度比较大,大范围减排很困难。

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巾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④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战。

(3分,任答三点即可)行动:①尽快制定国家和地区的碳达峰计划。

②发挥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在碳达峰计划中的领头羊作用。

③发展经济、技术,与国际社会加强技术合作,调整产业煤炭消费占比。

(每点1分)7.B(文中没有运用“反语”。

)8.示例一:我认为尾段不赘余。

①主旨上,尾段卒章显志,直接揭示了主旨:人应该在团结友爱中用劳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对抗疾病,白省自觉才会真正进步。

②情节上,尾段人们白省自觉的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

③人物形象塑造上,丰富了群体人物形象:由先前的懒惰功利、冷漠自私到后来自省自觉的转变。

(每点2分,其他理由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示例二:我认为尾段赘余。

①情节上,文章到“他撇下人们不管了”已经交代了结局,情节已经完整。

②主旨上,到此已批判了人性懒惰功利、冷漠自私的弱点。

③艺术效果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

2024年湘豫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湘豫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湘豫名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画范畴里,笔墨好不好是个基准,笔墨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黄宾虹先生在画论中表述,“中国画的渊源派别及其章法,必归之于用笔用墨,以植其基”,笔墨的高下影响着画的水平。

中国画的笔墨不是虚的,更不是空洞的。

勾勒轮廓是用笔,渲染明暗则是用墨;刚劲挺拔、婉转顿挫在于笔的使用,浓淡干湿、水墨淋漓则在于墨的发挥。

画家因为个性、天赋、学识、眼界等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笔墨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有笔强于墨者,如倪瓒、沈周、弘仁;亦有墨重于笔者,如吴镇、龚贤、李可染。

用笔过程中的顺逆、顿挫、轻重、缓急、偏正、曲直等变化,全从笔出。

因此,从技法的角度来说,用笔总是首要的。

陆俨少曾说:“所称‘墨分五彩’,笔不好,绝无五彩之妙,关键还在用笔上。

”这也点明了中国画以笔为主、墨为辅的笔墨关系。

南齐谢赫建立起“六法”的理论,把“骨法用笔”列为第二重要的内容。

笔是中国画的骨干,是墨的筋骨,用笔好,“画成方能立得起”(华琳《南宗抉秘》),好的用笔,能够使画面的神韵、风采自然且有变化。

这种丰富变化的“骨气”,自然是归乎用笔,要做到好的用笔,黄宾虹讲要在平、留、圆、重、变五字上下功夫、平如锥画沙,起讫分明,不平就会轻浮柔弱:留则是积点成线,笔意贵留,如书法屋漏痕;圆转如意,恰如书法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如折钗股;重不是浊、滞,重如高山坠石,如万岁枯藤,如金重中而取其柔、铁之重而有其秀;八面出锋,顺逆兼施是变,融合古人之法而推陈出新也是变。

笔的变化是通过墨的痕迹来记录的,无墨也就不见用笔之妙,墨是为笔服务的。

墨法的使用最重要的是泼、惜两字。

泼墨用得好,画面就淋漓烂漫、见骨见肉;在适当的地方再间以惜墨法,泼墨惜墨穿插互用,正如古人所说,“王洽泼墨,李成惜墨,两家相合,乃成画诀”,笔墨俱妙是中国画以笔墨见高度的基本准则之一。

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前,东方文化的共同基因、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等构成了“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现实文化基础。

东方文化主要是指亚洲地区,包括部分非洲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

东方文化具有一些共性,如儒、佛、道的“遗传基因”。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丝绸之路绵延两千多年,运送的是中国的丝绸瓷器,带去的是贸易货物,传播的是友谊和文化,没有战争和侵略,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平特征。

东方文化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可以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的突破口,增进共建国家的文化认同感。

尽管东西方之间在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国情上存在不同,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但这并不代表人性和人心的不同。

从根本上说,东西方文化是息息相通的,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相同的合理内核,比如都认为和平和守信是应该遵守的人类美德。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

这些国家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延续至今,必定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容易导致误解和摩擦,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

湘豫名校2024届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湘豫名校2024届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湘豫名校2024届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观象授,时”语出《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华夏先民观天象的目的是“授时”。

观象授时是人类祖先感受和认识时间的重要手段。

观象授时就是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日、月、年。

远古时代观象授时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我国神话传说中关于羲和的传说就有很多。

《尚书·尧典》载,羲和专管“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是负责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官。

《尚书·舜典》还说道:“浚哲文明,温恭允塞。

”天文学的起源与文明的起源大致处于同一时期。

《易·乾》也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龙是上古时观象授时的重要星象。

龙本源于中国传统二十八宿天文学体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构成的形象,而“见龙在田”所描述的则是龙星伏没乏后,留于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谚习称其为“龙抬头”,原始历法以其为一年中新的农事周期开始的标志。

唐孔颖达对“文明”的解释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

”文章即礼乐教化,这里意在强调文德的彰显,文德的产生和观象授时关系密切,上古文献对此还有清晰表述。

长期的观象实践使人们懂得,先民虽和时间从无约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

如果龙抬头可以作为立春节气的标准天象,那么人们发现,如果人们在某年的立春观测到“见龙在田”,那么百年甚至几百年后,仍然可以在同一时节观测到同一天象。

假如先民通过立表测影决定时间,那么这种对应关系将更为固定和持久。

一年中正午最短的表影当在夏至。

人们发现,如果他们在某天|正午测到了夏至,那么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一定还可以测得夏至,十年如此,百年不变,千年如一,从无爽差。

于是人们通过这种对时间的长期观测'逐渐形成了“信”的思想。

先民以为“至信如时”(战国行书《恶信之道》)。

湘豫名校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8月联考语文试卷

湘豫名校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8月联考语文试卷

湘豫名校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8月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牡丹亭》为代表作之一的昆曲,在时代新语境下正日益彰显出其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

昆曲格调高雅、形式唯美、内涵丰富,追求艺术深度和广度上的完美、极致。

它高度体现了我国传统雅文化中显于其表的蕴藉、婉转、优雅的审美风格,同时更细腻深入地将文学、艺术与思想融为一体,达到了更深层的审美境界。

从文学审美层面看,昆曲在本质上继承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创作性意趣,具有诗性的声韵美、文辞美和类于诗歌的情感之美。

昆曲出现前,元明时期民间南戏的文学风格是自然的、俚俗的。

至明一代,文人曲家认为,曲是中国传统诗歌脉络的正统延续,于是在昆曲剧本创作中,有意识地加入典雅元素和含蓄风格。

王世贞云:“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

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

古乐府不入俗,而后有唐绝句。

绝句少宛转,而后有词。

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

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

”因此,文人一直以创作诗歌的审慎态度对待昆曲剧本——传奇的创作。

正因如此,昆曲具有高度的诗性美。

昆曲艺术同时也是融合了多样化立体式表演技艺的综合艺术形式。

数百年的舞台实践,让每一种技艺在打磨提升中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同时,这些技艺还通过种种精妙的耦合实现彼此促进互相指涉,使昆曲在融汇包纳各个艺术门类时,产生了远高于多种技艺简单叠加的化合效果。

在演唱技艺方面,昆曲讲究“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使听者“和悦性情,通畅血气”;在表演技艺上,昆曲讲究“气”“神”端肃凝和,“凡音之起,由人心生’’,要使观众忘其身处;在身段技艺中,昆曲的种种身法动作,是数百年舞台实践对人物在特定情形下恰当反应的精练总结与写意描摹。

另外,昆曲舞台上还有各种辅助的艺术门类,如精致淡雅的服饰、清远悠婉的丝竹配器等。

这些艺术门类,若分而观之,则每一种都不失为艺术精品;合而赏之,更是令人无处不感受到美的涤荡。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考前预测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考前预测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考前预测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春季学期高三考前保温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地理学脱胎于传统沿革地理之学,以现代地理学理论、方法为指导,研究历史时期中国的地理问题,将传统的沿革地理转变为现代、科学的历史地理,学科属性为之一变,研究视角与问题更加丰富,地理学研究方法不断为历史地理研究所使用。

随着航天遥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成为地理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方法,给地图处理、可视化分析、智能开发等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

尤其进入21世纪,计算机融合网络信息技术,以虚拟地球为平台,进行全球范围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的技术成熟,卫星与遥感影像的传输,使地理学进入虚拟表达时代。

而历史地理学在古旧地图处理、数字化发展、数据库建设与问题研究的路径上也面临新技术的挑战。

历史地理学的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改变不仅是外在的、表达方式的变革,而且是根本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型。

长期以来,历史地理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历史文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GIS可以融合和处理文本、矢量、栅格等多元数据,构建数据库,进行地理空间模型分析,是历史地理学走向数字化科研的主要工具。

复旦大学满志敏教授利用清光绪三年(1877年)直隶山东旱涝灾害史料,以及朝廷对这一地区村庄灾赈记载,建立时空数据库,并利用GIS分析软件中克里金插值方法,补充史料缺载地方的旱情数值,建立起光绪三年北方大旱气候过程的连续数据集。

通过时空分析,推测出该年梅雨季节北移的天气过程,实现了环境变迁研究由静态描述向动态分析的转化。

这种方法对改变历史文献记载不系统,缺载、漏载、数据区域覆盖不完全等情况帮助很大。

历史地理学走向数字化发展道路是学科本身发展趋势使然,数字化为学科进步提供了更丰厚的土壤。

2020年8月湘豫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英语试题

2020年8月湘豫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毕业班联考英语试题

绝密★启用前湘豫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8月联考检测英语试题2020年8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同。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

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小题。

每段对话仪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 答案是C.1.When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be free?A. On Friday.B.On Saturday.C.On Monday.2.Who is Bill Bailey?A.The man's new friend.B.The man's old friend.C.The woman's old friend.3.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doing?A.Choosing clothes.B. Buying clothes.C.Cleaning clothes.4.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A. Go abroad.B.Learn French.C. Go back home.5.When will the meeting begin?A. At 2:00B. Before 2:00.C. After 2:00.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24-2025学年湖南省湘楚名校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4-2025学年湖南省湘楚名校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详解

湘楚名校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八月联考语文2024.8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卷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险分配的类型、模式及媒介与财富分配存在着系统差别,但这无法排除另一种可能性,即风险常以阶层或阶级专属的方式来分配。

在这个意义上,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存在着很大范围的重叠。

风险分配的历史表明,风险同财富一样附着在阶级模式之上,只不过是以颠倒的方式:财富在顶层积聚,而风险在底层积聚。

就此而言,风险似乎不是废除而是巩固了阶级社会。

贫困与安全感的缺乏结伴,招致了大量的风险;而收入、权力和教育上的财富却可以购买免于风险的安全和自由。

随着现代化风险的扩散,换言之,随着自然、健康、饮食等日益受到威胁,社会的区隔和界限也就减弱了。

客观地说,在其作用范围内,风险对受它影响的人群展现出了平等化效应。

在这个意义上,风险社会根本不是阶级社会,风险处境或风险冲突也不能理解为阶级处境或阶级冲突。

只要我们仔细审视现代化风险的特殊样式或特殊分配模式,这一点就会变得更加清楚:现代化风险具备一种内在固有的全球化趋势。

事实上,食物链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串联起来了。

遇到边界,风险下潜而过。

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不仅侵蚀雕塑和艺术珍品,也早就打破了壁垒,以至于连加拿大的湖水也开始酸化,连斯堪的纳维亚北端的森林也濒临消失。

风险的分配模式包含在全球化之中,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全球化,因为它蕴含了数量可观的政治炸药:风险的制造者或受益者迟早都会和风险狭路相逢。

2024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经典文学史中,对初唐诗的论述多集中于王杨卢骆等“在野”诗人身上,将其作为此阶段诗歌成就的代表。

事实上,宫廷诗不仅是初唐诗坛的主流,亦是连接六朝与盛唐的桥梁,深刻影响着唐诗的发展。

学界公认,初唐宫廷诗中南朝风气极重,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有清晰阐述。

初唐宫廷宴集诗创作频密,这些诗歌中有相当多音乐活动的写实性描述,如太宗《三层阁上置音声》:“隔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

声流三处管,响乱一重弦。

”杜正伦《玄武门侍宴》:“开轩临禁籞,藉野列芳筵。

参差歌管飏,容裔羽旗悬。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里的宫廷乐,来自南陈、用吴楚之音的清乐尤受重视。

隋文帝已承认其为“华夏正声”,专置清商署以掌之。

唐初君主接收了陈、隋的宫廷音乐系统,也沿袭了相似的音乐品位。

当然,太宗也采取了一系列正礼乐的举措。

不过李世民认为“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乐也”,这种通达与开明营造了比较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作为前朝旧乐的清商乐能够继续流行。

在唐代,以诗入乐是极为常见的现象。

音乐欣赏与诗歌的创作、品析是在相同场合,同一群体中进行的。

《唐诗纪事》记载了一个著名故事:中宗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

其中沈俭期、宋之问之诗“工力悉敌”,经权衡,终选中宋之问的作品,并点评了二诗优劣,申明选择的缘由。

这正是初唐宫廷以诗入乐的真实历史情境,音乐与诗歌贯彻着类似的艺术风格、审美趣味。

音乐对诗歌的强烈影响,在歌辞中体现得最直接、鲜明。

如《大酺乐》,乃是朝堂燕飨用乐,然而《乐府诗集》记其所配之辞却作:“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

傥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

”这实际反映了当时一种现象,即清商乐对“哀”这一审美格调的爱尚已经形成了强势的文化氛围。

《隋书·文学传序》概括前代“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以达“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理想,指示了唐诗的发展方向。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8月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8月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8月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以往主要作为城市环境美化装饰载体的环境雕塑艺术,正逐步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广泛应用于新农村环境的艺术特色改造,成为环境美化和文化传承兼备的现代乡村公共环境艺术形式。

在乡土景观雕塑研究地位日益彰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结合乡村地区的独特历史文化,构建乡村环境空间新秩序,美化乡村艺术景观,助力乡土文化传承,建设新时代特色文化乡村,显得越来越重要。

乡土景观雕塑作为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很多乡村景观雕塑已经成为地区性的文化艺术象征。

乡土文化的艺术特点,在于其自身独特的“朴素美”“自然美”“精神美”“文化美”。

乡土景观雕塑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优势,是通过其自身的表现力、形象性、质朴性进行阐明的。

同时发挥自身艺术价值,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雕塑的场景化设计或主题性作品表现,以及对乡村文化环境的烘托、完善功能,生动而具体地传承本地乡土文化精神内核和浓浓的乡土农耕文化情感认同。

利用乡土景观雕塑,打造独属于乡村本地区的独特文化,通过文化塑造,传承本地区优秀文化,不失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智慧。

因此,我们可以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结合乡村旅游、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乡村景观元素,借助灵活、多层次的乡土元素,抓住时代发展机遇,设计出符合本地区独特乡村文化底蕴的景观文化雕塑,打造属于本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名片。

例如,安徽阜南县“莲花小镇”结合自身的文化定位进行设计创作,制作特色景观莲花雕塑,突出了本地莲文化的乡土特色,莲花雕塑铺设于县城国道旁,成为标志性旅游名片,拉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原动力。

乡村景观雕塑对于村庄来说,是村庄环境、风貌展示的重要渠道,能够反映出村庄地理特征,以及村庄发展期间所形成的区域文化。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2024年欧洲杯的绿茵场上,碰撞的不只是足球与激情,其背后更是完美融合的体育与科技:从VAR到半自动越位技术,从“鹰眼”系统到“连接球”技术……这些高科技元素的引入,让比赛更加公正和公平。

(1) 。

《自然》网站近日报道称,人工智能(AI)的“全视之眼”将比最狂热球迷的眼睛还要更密切地关注比赛。

如今,升级后的半自动版本视频助理裁判(VAR)融合了更先进的 AI技术和嵌入足球中的实时跟踪芯片。

英国《每日邮报》介绍,VAR是指使用摄像头、传感器和AI来帮助裁判作出更精准决定。

VAR 团队将不断检查与“改变比赛局面”有关的四种问题——进球、禁区内事件、红牌和处罚对象错误。

一旦发现问题,他们可以建议裁判取消或更改判决,但最终决定权仍在裁判手中。

有关审查过程的信息会以简洁的文字形式发布,并投放到现场大屏幕上,而不是通过口头传达。

(2) 。

半自动越位技术(SAOT)与VAR搭配,是赛场裁判的另一位得力“助手”。

它也是一种聪明的AI系统,可以帮助裁判快速作出正确决定。

这项技术跟踪球员的四肢,以检测他们是否处于越位位置,并向 VAR团队发送警报。

那么,SAOT 如何更好地帮助 VAR“监测”一场足球比赛? 这要归功于欧洲杯所有球场屋顶的10台专用摄像机,这些摄像机能够跟踪22个球员每人身上从头到脚的29个独立点位。

比赛之后,全场共计超过600个点在运动。

这些数据将以每秒50 次的速度输入计算机。

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球和球员的位置与速度,甚至球员身体部位的移动速度,可以确定球员的任何部位是否在半秒内越位,然后向VAR 团队发送警报,VAR操作员可以验证和确认信息并通知裁判。

这将大大减少 VAR 作出决策所需的时间。

(3) 。

此次欧洲杯上,名为“ Hawk- Eye”的“鹰眼”技术就能立即判断球是否整个越过球门线,这对裁判给出准确判罚很有帮助。

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湘豫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绝密★启用前湘豫名校联考(2021年8月)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戏曲在古代虽被称为“小道”,但其人文精神却与正统文学之诗歌、史传相通,所谓“其旨趣实本于《三百篇》,而义则《春秋》”(清代戏曲家孔尚任语),不仅有着“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还能起到鉴古知今、惩恶扬善的作用。

社会大众也常常是通过戏曲作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

传统戏曲中所承载和传播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沉淀为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对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起到重要作用。

今天所谓“守正”,就应该学习、继承古代戏曲这一优良传统。

传统戏曲所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主义精神,锄强扶弱、追求公平正义,热爱生活等,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

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学习古典戏曲表现时代精神和人性美好的传统,创作出彰扬新的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新作品。

戏曲是体现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守正”就必须深刻认识并坚守住这种民族艺术形式之特色。

著名戏剧家张彭春、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两位先生对戏曲艺术独特性都打过类似的一个比喻,大意是说,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每个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都有自己的语言,它们具有不同的语言形态、语法和语汇。

不同民族的戏剧艺术就像他们的语言一样,也有着自己的语法、语汇以及独特形态,中国戏曲特殊的艺术语汇、语法具体表现在四功五法等技术层面。

无论是王国维说的“歌舞以演故事”、齐如山所谓的“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还是当代论者将张曼君导演的戏曲艺术称为“新歌舞化叙事”,四功五法综合而成的歌舞性特征都是中国戏曲艺术之根本属性。

{高中试卷}湘豫名校2021年上学期高三语文8月联考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湘豫名校2021年上学期高三语文8月联考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湘豫名校2021年上学期高三语文8月联考试题答案1.C【解析】A项,改变文意,原文是“达到了更深层的审美境界”,而不是“最高”。

B 项,因果颠倒,原文是“文人一直以创作诗歌的审慎态度对待昆曲剧本——传奇的创作。

正因如此,昆曲具有高度的诗性美”。

D项,无中生有,“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昆曲的艺术魅力”于文无据。

2.B【解析】B项,文章没有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3.D【解析】D项,将未然当已然,“解决了”错误。

4.C【解析】C项,文中并没有提及“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是“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说负面影响“极大”也并不准确,文中只是说“一定的负面影响”;“重点整治对象”于文无据;另外,“被中央文明办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的是“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笼统说是地摊经济也不准确。

5.D【解析】D项,“只要……就能……”说法绝对,“平衡好地摊经济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不仅仅是城市主管部门的责任。

6.①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从业者资质管理,出台便民政策,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②城市管理者要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精细管理,引导规范经营,维护经营环境。

③经营者要提升公共素养,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在规定时间和区域内规范、有序经营,保证商品质量,保持环境卫生。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角度,符合题意,酌情给分)7.A【解析】A项,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体现出他们是否“热爱国家,关心政治”。

8.(1)表现:①在皮亚季戈罗夫摘掉面具之前对其斥责,亮明白己的身份并叫人对其进行驱赶;②得知皮亚季戈罗夫的真实身份后垂头丧气,心神不安;③在皮亚季戈罗夫回家时恭敬热情地将他送走。

(2)心理变化:①首先因皮亚季戈罗夫破坏规矩、粗鲁无礼地闯闹阅览室而感到愤怒;②继而因知道皮亚季戈罗夫的真实身份感到不安、恐惧;③最后因感觉危机终于化解而如释重负、安心。

湘豫名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试题+数学(文)含答案

湘豫名校2021届高三8月联考试题+数学(文)含答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 I=R,集合 A={x|x2-3x-4≥0},B={-4,1,3,5},则( ðI A)∩B=
A.{-4,1} B.{1,5} C.{3,5} D.{1,3}
2.若复数 z 满足:z(1+2i)=5,则它的共轭复数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设 O 为邻边不相等的矩形 ABCD 的对角线交点,在 O,A,B,C,D 中任取 3 点,则取到
的 3 点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为
1
1
2
4
A.
B.
C.
D.
5
2
5
5
4.在统计学中,同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去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环比增长率一般是指和前一
127


an 64
最大的 n 值等于
A.5 B.6 C.7 D.8 12.已知函数 f(x)=e|x|sinx,给出下述四个结论:
①f(x)是周期为 2π的奇函数
3
②f(x)在(- , )上为增函数
44
③f(x)在(-10π,10π)内有 21 个极值点
④f(x)≥ax 在[0, ]上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a≤1
- 11 -
- 12 -
- 13 -

2x y 2 0
15.已知曲线 y=aex+xlnx 在点(1,ae)处的切线方程为 y=2x+b,则 ab=

16.数列{an}的通项 an=n2·cos 2n ,其前 k 项和为 Sk=174,则 k=

3

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字文化是数字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为人类创造出的全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主任祝孔强指出,数字文化可以从文化的数字形态和数字的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来理解。

文化的数字形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和文化信息的数字化呈现,通俗理解为“文化数字化”,如文化资源数字化工作就是实现文化数字形态的重要途径。

再如从内容创作生产的角度,文化数字化是以数字思维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生态化与平台化转型。

数字的文化表征是指数字化的文化环境和数字文化所蕴涵与表达的文化信息,通俗理解为“数字文化化”,既包括数字文化的信息,也包括数字化环境自身的文化特征。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空间中,人们之间发生着交互,产生了对自身和自身关系的构建诉求,塑造着新型的社会关系。

网络数字空间日益成为与现实世界并存的虚拟世界,使其中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与交往互动的范式、规范等发生重构,衍生出基于数字空间的新兴文化形态。

与现实世界一样,数字空间的文化价值塑造同样重要,以营造风清气朗、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空间。

例如,数字空间的道德观引导“数字向善”,防止虚拟世界成为突破道德底线的“法外之地”;数字空间的价值观既尊重数字自由,又维护数字秩序,为数字技术注入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理性,约束数字空间的不理性行为;数字空间的世界观推动数字世界成为人类生活新空间、国家主权新疆域、全球治理新领域,使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理念成为数字空间的发展共识。

人们在数字空间通过虚拟身份完成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形成了与现实空间并存的虚拟世界。

这种虚拟世界中包含大量的人类活动,理应是一种文化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湘豫名校联考
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8月联考
语文试题
2020年8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牡丹亭》为代表作之一的昆曲,在时代新语境下正日益彰显出其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价值。

昆曲格调高雅、形式唯美、内涵丰富,追求艺术深度和广度上的完美、极致。

它高度体现了我国传统雅文化中显于其表的蕴藉、婉转、优雅的审美风格,同时更细腻深入地将文学、艺术与思想融为一体,达到了更深层的审美境界。

从文学审美层面看,昆曲在本质上继承了我国传统诗歌的创作性意趣,具有诗性的声韵美、文辞美和类于诗歌的情感之美。

昆曲出现前,元明时期民间南戏的文学风格是自然的、俚俗的。

至明一代,文人曲家认为,曲是中国传统诗歌脉络的正统延续,于是在昆曲剧本创作中,有意识地加入典雅元素和含蓄风格。

王世贞云:“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

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

古乐府不入俗,而后有唐绝句。

绝句少宛转,而后有词。

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

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

”因此,文人一直以创作诗歌的审慎态度对待昆曲剧本——传奇的创作。

正因如此,昆曲具有高度的诗性美。

昆曲艺术同时也是融合了多样化立体式表演技艺的综合艺术形式。

数百年的舞台实践,让每一种技艺在打磨提升中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同时,这些技艺还通过种种精妙的耦合实现彼此促进互相指涉,使昆曲在融汇包纳各个艺术门类时,产生了远高于多种技艺简单叠加的化合效果。

在演唱技艺方面,昆曲讲究“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使听者“和悦性情,通畅血气”;在表演技艺上,昆曲讲究“气”“神”端肃凝和,“凡音之起,由人心生’’,要使观众忘其身处;在身段技艺中,昆
曲的种种身法动作,是数百年舞台实践对人物在特定情形下恰当反应的精练总结
与写意描摹。

另外,昆曲舞台上还有各种辅助的艺术门类,如精致淡雅的服饰、清远悠婉的丝竹配器等。

这些艺术门类,若分而观之,则每一种都不失为艺术精品;合而赏之,更是令人无处不感受到美的涤荡。

在昆曲审美中最为深刻的,是它在思想领域做出的尝试与探讨。

传奇剧本通过大量对现实与虚幻故事的描写,探讨了庄子哲学中关于梦境的阐发以及“真实”“虚幻”关系。

而在昆曲写意的舞台上,演员用华美的表演、程式化的身段造出了“虚假”的“间离感”,同时又用栩栩然的神情、科白制造出“入境”的“真实感”。

而在通过描写梦境以探讨“虚实真幻”的命题时,昆曲还以种种奇巧难料的故事情节表现了“无常”的思想。

受明代先进思潮的影响,一些传奇作品积极思考天性、欲望与“理’’的关系,其中杰出的代表是《牡丹亭》。

在汤显祖以“情”为万物主导的创作体系中,“情”是一切故事发生的原因,是生死的归依,是文学和艺术的源头,也是理法的本来。

正是这些昆曲作品对“情”之为物的极致刻画,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伟大力量。

在提倡曲艺复苏、文化自信的今天,昆曲经历现代化、精简化改造,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家白先勇主持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首演以来,已上演350多场。

在国外演出时,甚至探索尝试了昆曲与现代歌舞结合的表演新形式,获得了一致好评。

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解决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这对昆曲的传播和发展
而言无疑是福音。

当文化传统与现代表达同时投射在昆曲这一古老唯美而又重获新生的文艺形式上,我们相信,包含昆曲在内的一系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进
一步激发深植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大国文化自信,以优秀民族文化为轴,坚实地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摘编自刘芳《昆曲的审美境界与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曲具有文学、艺术、思想的共融性,达到了我国传统雅文化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