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宋元时期的音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10]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大都人,名德信。所作杂 剧今存 14 种,最著名的有 《西厢记》。《西厢 记》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末明初戏 剧家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挽词中说:‚新杂剧, 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的 故事情节基本上是以《董西厢》为蓝本创作而成, 反映了强烈的反礼教精神。

南北合套的运用,丰富了南戏的音乐,对其后南 北曲合流具有重大的影响。

第六节
乐器 与 器乐 的 发展
[1]

宋元时期,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大量的前代乐器, 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许多新乐器。
前代已有乐器被继承下来而且在宋元时期影响较 大的有:
筚篥、大鼓、杖鼓、拍板、笛、琵琶、筝、方响、 笙、排箫、箫管、阮咸、七弦琴、嵇琴、蓁等.

杂剧兴起于北方,北宋时期已很流行。宋朝开国 皇帝赵匡胤就曾在宫中观赏杂剧演出。在汴京的 瓦子勾栏中已有较大型的剧目《目莲救母》杂剧 的表演,并深受观众欢迎。南宋时期,杂剧已超 过了歌舞艺术,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艺术形 式。

宋杂剧的表演结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一、艳段(表演情节较简单的日常生活熟事). 二、正杂剧(表演较复杂的故事) 三、散段(又称‚杂扮‛,是一种滑稽表演)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6]


其它角色只有宾白和科,偶尔唱楔子。
宾白是语言部分,两人相说曰宾,一人白说曰白。 科是‚科泛‛或‚科范‛的简称,属动作表演部 分。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7]

元杂剧是以唱曲为主的一种戏剧,所用音乐称北 曲。元杂剧的音乐属曲牌体,其曲牌来源有出于 大曲、诸宫调、词调和其它旧曲者,也有当时的 创作。 元杂剧的音乐结构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每 折只能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称为一个套 数。一本四折则使用四个套数,有四个不同的宫 调布局。在每一套数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 定的曲牌联缀格式。如《端正好》一一《滚绣球》 -一 《倘秀才》一一《叨叨令》即是较常见的一 种联缀格式。元杂剧的旋律一般采用七声音阶, 风格比较刚健豪放。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9]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大都人,号东篱。所作杂 剧今知有15种,以《汉宫秋》最为著名。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平阳(今山西临汾)人, 字德辉。所作杂剧今知有 18 种,以《倩女离魂》 最著名。

白朴,生于 1226 年,卒于 1312 年以后,澳洲 (今山西河曲)人,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 所作杂剧今知有 16 种,《墙头马上》、《梧桐 雨》等是其代表作。


在宋、元市民文艺的滚滚大潮中,孕育了千余年 的戏曲艺术终于脱胎而出,不仅广泛地深人到宋、 元各阶层的文化生活,还终于压倒了音乐艺术中 一向占据统治地位的歌舞艺术。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2]

宋、元时期戏曲的发展,有杂剧与南戏两大体系。

宋代的杂剧既是各种伎艺(如滑稽戏、傀儡戏、 皮影、说唱、歌舞、杂技、武术等)的统称,又 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
第五章

宋 元 时 期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音乐论著举要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1]
我国的戏曲艺术渊源甚久,远在先秦时期即已萌 芽。春秋时楚国宫廷所出现的‚优孟衣冠‛ 的表 演,已具备了戏曲的因素。汉代百戏中《东海黄 公》,已作为固定的演出节目,但还未能作为一 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确立下来。 南北朝至唐代发展起来的歌舞戏(如《拨头》 《踏谣娘》、《兰陵王入阵曲》等)和唐代的参 军戏,不仅有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扮演角色,而且 有歌唱、舞蹈、说白、化妆、服饰及简单的舞台 装臵与布景,可以说已经是后代戏剧的雏形。
——[明]李开先《词谑》

华秋苹《琵琶谱》、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 琵琶新谱》和《养正轩琴谱》均收此曲谱。

蓁在唐时名曰‚轧筝‛,属拉弦乐器。宋时更名 ‚蓁‛,至今民间仍保留其遗制。
第六节
乐器 与 器乐 的 发展
[4]

嵇琴,又称‚奚琴‛,属拉弦乐器。北宋时已广 泛流行于民间,其演奏技术得到很大发展。

‚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 《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
——[元]杨允孚《滦京杂咏》

《海青拿天鹅》此曲描述了海青捕捉天鹅时激烈 搏斗的情景,表现了北方人民的狩猎生活。 全曲共18段,主题鲜明,结构也较为完整,以合 尾的形式贯穿全曲。该曲运用了琵琶弹奏的多种 技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张雄更出人头地。有客请听琵琶者……如 《拿鹅》,虽五楹大厅中,满厅皆鹅声也。‛

主要伴奏乐器有鼓、笛、拍板和锣等。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8]

元杂剧作家中知名度较高的就有 90 多人,作品 名目达 450 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杂剧作家有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 四大家‛。王实甫和乔吉甫也占有重要地位,常 与关、马、郑、白并称‚元曲六大家‛。 关汉卿,生于金末,卒于大德( 1265 - 1307 ) 时或其后,大都(今北京)人,号已斋叟。他是 元代最杰出的一位杂剧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的剧作有 60 余种,较著名的有《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窦 娥冤》 是世界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悲剧。该剧通 过窦娥悲惨的遭遇,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社会现 实,塑造了一个至死不屈的善良的平民妇女形象。
‚京师(汴梁)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 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宋]成玉磵《琴论》
第六节
乐器 与 器乐 的 发展
[5]

南宋著名琴家郭沔创立的浙派成就最高。
郭沔(mian),号楚望,浙江永嘉人。生卒年不详。 景定(理宗)、咸淳(度宗)间(1260—1274)以琴知 名于世。他的门生刘志方传其艺于毛逊(字敏仲)、徐 宇(字天民),形成著名的浙派。

乔吉甫,一名乔吉,生年不详,卒于 1345 年, 太原人,后居杭州,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 人。所作杂剧今知有 8 种,现存《两世姻缘》、 《金钱记》、《扬州梦》三种。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11]

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且以唱南曲为主的 一种戏曲形式。因起源于浙江温州,初名‚温州 杂剧‛或‚永嘉杂剧‛。后为区别于北方杂剧, 又称‚南戏‛或‚戏文‛。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原是在温州一带的民 间小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戏。宋室南迁后,南 戏又吸收了词调、唱赚、诸宫调、大曲及杂剧等 艺术形式的因素,成为南宋时期影响较大的一种 戏曲形式,风行于苏杭一带。产生了《赵贞女蔡 二郎》、《王魁负桂英》、《王焕》、《乐昌分 镜》等一批影响较大的作品。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3]

宋杂剧已形成了固定的角色行当,其中主要的角 色有付净(发呆装傻)、付末(以付净为对象, 打趣逗乐)、孤(扮官吏)、旦(扮女性)等。

宋杂剧可分为以对白为主的滑稽戏和以歌舞为主 的歌舞戏。前者不用音乐或用音乐很少,后者则 以音乐贯串全剧。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金代的杂剧,也称为‚院本‛。院本的结构、音 乐、表演形式等与宋杂剧大体相同。 进入元代,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杂剧达到了高 度成熟的阶段。一时间名家辈出,佳作如云。以 元杂剧为主体的‚元曲‛,继唐诗、宋词之后, 成为一种时代艺术的代表。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5]


元杂剧在剧本、表演、音乐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 格的规定。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折‛相当于 ‚幕‛或‚场‛) , 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可增 加一个楔子。内容如果长大,四折不能容纳时, 可分成二本、三本乃至五本连续表演。如王实甫 的《西厢记》就有五本二十折。


元杂剧的表演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 曲是歌唱部分,全剧只能由一个角色主唱。 凡由正旦(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 由正末(男主角,后叫‚生‛)主唱的叫‚末 本‛。

其中筚篥、大鼓、杖鼓、拍板、笛、琵琶、筝、 方响、笙九种乐器在宋代宫廷教坊十三部中均专 列一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杖鼓之名,唐已有之,是‚状如漆桶,两头俱击‛ 的羯鼓的别名。
宋代的杖鼓是指‚广首而纤腰‛、‚左拍以手, 右击以杖‛的腰鼓类乐器。 宋代杖鼓不仅用于合奏,也常用作独奏。
第六节
乐器 与 器乐 的 发展
‚熙宁(神宗)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 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自此 始为‘一弦嵇琴格。’‛
——沈括《补笔谈》卷一
南宋时嵇琴已被应用于宫廷教坊大乐,成为 重要的旋律乐器之一。

七弦琴在文人士大夫阶层极为盛行,演奏技术在 宋代有很大发展。根据演奏风格的不同,已出现 了汴梁、两浙、江西等不同的流派。
[4]
宋杂剧的音乐主要是吸收了唐宋大曲、法曲、唱 赚、诸宫调以及各种流行词曲的曲调。如《崔护 六么》、《莺莺六么》、《王子高六么》等杂剧, 即采用了《六么》大曲的曲调;《诸宫调霸王》、 《诸宫调卦册儿》等杂剧则采用了诸宫调的音乐; 《藏瓶儿法曲》、《孤和法曲》等杂剧则采用了 法曲的音乐;《三姐黄莺儿》、《卖花黄莺儿》 等杂剧即采用了词调《黄莺儿》 的音乐。 宋杂剧不仅有歌唱,而且也有乐器伴奏。如表演 结束时乐工演奏的乐曲叫‚断送‛,演奏者叫 ‚把色‛。
《潇湘水云》

第六节
乐器 与 器乐 的 发展
[6]
郭沔所作《潇湘水云》、《秋鸿》、《泛沧浪》 等曲,均为琴曲名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潇湘 水云》,该曲创作于南宋末年郭沔定居湖南衡山 (此处为潇湘二水的合流处)附近之时。

进入元代,南戏同‚南人‛一样受到歧视,发展 一度受到压抑。元中期以后,随着元杂剧的衰落, 南戏得到重新发展的机会。元末明初,南戏大盛、 流行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出现了一 些著名的剧作。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12]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荆钗记》、《刘知远》(一 名《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一 名《杀狗劝夫》),简称‚荆、刘、拜、杀‛。 因元代南戏作品称‚传奇‛,故此四剧并称‚四 大传奇‛。 《琵琶记》也是一部有重大影响的南戏作品,与 ‚荆、刘、拜、杀‛并称五大传奇。该剧作者高 明,字则诚,元末明初浙江瑞安人。由于该剧以 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规范为主题思想,因而极受 封建帝王们的赞赏。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说: ‚五经四书,布帛菽粟,家家皆有;《琵琶记》 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该剧结构宏大, 唱腔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全剧共 42 出, 其中有唱腔 302 段,运用不同的曲牌 230 个。 作者在曲牌运用方面十分考究,明徐渭《南词叙 录》 载:‚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成。 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14]
南戏不仅使用南曲,而且也吸收了北曲的曲牌, 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即将同一宫调的南、 北曲牌相间联缀成套。如《小孙屠戏文》中有一 套曲子为: 北《新水令》——南《风入松》 北《折桂令》——南《风入松》 北《水仙令》——南《风入松》 北《雁儿落》——南《风入松》 北《得胜令》——南《风入松》
来自百度文库
南戏的剧本结构,根据剧情需要可长可短,具有 较大的灵活性。
第五节 戏曲 音乐 的 成熟 和 发展
[13]

南戏的音乐与北杂剧相较,有这样一些特点:在 宫调使用方面,南戏不受宫调的限制,且可以随 时换韵。在演唱方面,南戏没有一人主唱的定规, 剧中角色根据需要均可随时演唱,且创造了对唱、 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在音乐风格方面,南戏 以唱南曲为主,风格细腻委婉,一般采用五声音 阶。在曲牌的运用方面,南戏已形成了一些固定 的联缀习惯。如《黄莺儿》后接《簇御林》, 《画眉序》后接《滴溜子》等。
[2]


笙在宋代较流行的有竽笙、巢笙、和笙三种,均 为19簧。宋初四川地区曾出现一种36簧的凤笙。
排箫之名,起于宋代,属编管乐器。宋以前皆称 ‚箫‛。 箫管,即近代所说单管竖吹之洞箫,宋时称‚箫 管‛。据乐器的长度,又有尺八管、竖笛、中管 等不同名称。

第六节
乐器 与 器乐 的 发展
[3]
琵琶在宋元时期已出现很多的‚品‛,音域较宽。 《海青拿天鹅》在元代已经流行,是目前能确定 创作年代最古老的一首琵琶独奏曲。 中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