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儿科学】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儿科学】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儿科学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概念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也称为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临床上简称化脑,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者病变累 及脑实质。本病是儿科,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 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随着 脑膜炎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的接种和对本病诊断治疗水平不断提 高,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临床表现
90%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5岁以下儿童,2岁以内发病者约占75%。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的化脓性脑膜炎多集中在2个月至2岁儿童。一年四季均有化脓性脑膜炎发生,但肺炎链 球菌以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分别以春、秋 季发病多。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脑膜炎球 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有时伴有关节痛。
3个月~3岁婴幼儿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多见,学龄前和学龄期 儿童以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血-脑屏障功能受损更易发生感染,免疫缺陷患儿可发生表皮葡萄 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
致病菌和入侵途径
致病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脑膜: 1.最常见的途径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抵达脑膜微血管。当儿童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时, 细菌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致病菌大多由上呼吸道入侵血流,新生儿的皮肤、胃肠 道黏膜或脐部也常是感染的侵入门户。 2.邻近组织器官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扩散波及脑膜。 3.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颅骨骨折、神经外科手术、皮肤窦道或脑脊膜膨出,细菌可 因此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

诊疗指南 脑膜炎

诊疗指南 脑膜炎

诊疗指南脑膜炎
诊疗指南: 脑膜炎
什么是脑膜炎?
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指的是脑膜的炎症。

脑膜是覆盖在
大脑和脊髓周围的薄膜,炎症对脑部和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脑膜炎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

症状
脑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 头痛
- 高热
- 呕吐
- 诱发颈部弯曲和僵硬
- 意识改变或混乱状态
诊断
诊断脑膜炎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医生会询问病史和症状
2. 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检查颈部弯曲和僵硬的程度
3. 进行脑脊液分析,检查脑脊液中的炎症标志物
4. 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脑部CT或MRI扫描
治疗
脑膜炎的治疗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感染的原因。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2.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脑膜炎
3. 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4. 对症治疗:如止痛药、退热药和补液
预防
脑膜炎可以通过以下预防措施来减少风险:
1. 接种疫苗:接种针对常见病原体的疫苗,如流脑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2. 保持良好卫生惯: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和避免共用个人物品
3.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
结论
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


时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卫生惯,我们可以降低脑膜炎的风险。

如果出现脑膜炎的症状,应尽快就医
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制订,2004年发表目的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和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建议。

细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发病的初始阶段,一般先在基层医疗单位或急诊科接受治疗,通常在感染科医生、神经内科专家、神经外科专家的会诊指导下进行。

与其它许多感染性疾病相比,细菌性脑膜炎的抗微生物治疗的依据不是来源于按照随机前瞻双盲设计的临床实验,最早的治疗依据多从实验动物感染模型获得。

经常使用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兔子,将其麻醉后置于实验台上,小脑延髓池穿刺以便获得CSF,先取得常规CSF标本,然后注入微生物。

CSF标本要进行白细胞计数、生化检查、CSF抗菌药物浓度测定。

同时研究:脑膜炎对药物穿透屏障的影响,药物在脓性CSF中的抗菌效果评价(以杀菌速率表示),药物在CSF中的药效学等。

通过这些动物实验得到的结果,临床选用对细菌性脑膜炎有效的药物进行试验。

在本指南中,我们推荐了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建议的分类和分级(强烈程度和可靠性)见表1。

指南于2004年5月发表。

表1 IDSA-USPHSGS临床指南提供建议的分类和分级分类与分级定义建议强烈程度A充分的证据支持采纳此建议,此建议应该采纳B相对充分的证据支持采纳此建议,此建议通常应该采纳C支持此建议的证据不很充分,此建议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为非强制性的D相对充分的证据支持不可采纳此建议,此建议通常不应该采纳E充分的证据支持不可采纳此建议,此建议不应该采纳依据的可靠性Ⅰ依据来源于1个以上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实验Ⅱ依据来源于1个以上经过良好设计的临床实验,但实验不是按随机原则设计的;或来源于大样本或病例对照的分析研究(最好是多中心的);或来源于多个时间段;或来源于结论明确的无对照实验Ⅲ权威专家的观点;以临床经验为基础;描述性研究或论文;专家委员会的报告初始治疗方法对疑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初始处理措施包括对脑膜炎症状的尽早识别、快速诊断以及及时的抗菌治疗和辅助治疗。

2016年细菌性脑膜炎指南汇总

2016年细菌性脑膜炎指南汇总

2016 年最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2016-08-06 22:05 来源:丁香园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见于成人及儿童,许多细菌均可引起本病,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

因而,细菌性脑膜炎要求急症处理,诊治上的任何拖延都将造成严重后果。

世界范围内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随着疫苗的逐渐普及,该病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改变,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也出现了相应变化。

为此,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ESCMID)制定了新版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旨在为医疗实践提供最佳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治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

该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杂志上,其中将归纳的临床证据按质量由高到低分为1~3 三个级别,将指导临床实践的推荐意见按强度由强到弱分为A~D 四个等级,便于临床医生根据实际病例情况参考诊治意见。

现将新版指南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 特定人群患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感染病原体有何特点?新生儿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证据级别:2)。

儿童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证据级别:2)。

成人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另一种成人重要致病菌是李斯特菌(证据级别:2)。

2.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如何?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通常症状呈非特异性(证据级别:2)。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和呕吐,临床发病体征无特异性(证据级别:2)。

由于患儿可只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也可能并无显著临床体征,因此对于疑似细菌性脑膜炎的所有患儿,ESCMID 强烈推荐进行脑脊液检查,除非存在腰穿禁忌证(推荐等级:A)。

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和精神状态改变,而这些特征性症状体征也可能并不出现(证据级别:2)。

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包含:①急性细菌性脑膜炎;②结核性脑膜炎;③真菌性脑膜炎一、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为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3~5/10万。

迄今细菌性脑膜炎仍为成人及儿童中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尽管目前已有众多有效的抗菌药物用于临床,但据报道其病死率仍可达25%~30%。

因此早期诊断,正确的抗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诊断及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需根据流行季节、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诱发因素与脑脊液检查结果。

凡患有肺炎、中耳炎、发生颅脑外伤或者进行颅脑手术者,同时出现发热、头痛、神志改变、脑膜刺激症,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者, 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可基本确立。

各类病原菌所致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因此在未获病原菌前,需全面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并根据流行病学、诱发因素等推测可能的病原菌。

起病于冬春季节、突发高热、寒战、头痛,体检发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者,需考虑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继发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者以肺炎球菌脑膜炎多见。

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鼻窦炎,特别体弱儿童,需高度怀疑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各类原因引起的免疫缺陷与颅脑手术后行脑室引流者,较可能发生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沙雷菌属或者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耐药葡萄球菌属,特别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或者表葡菌(MRSE)也并很多见。

(一)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原则1.尽早进行脑脊液检查由于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尽快检出病原菌是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成功的关键,务必立即进行脑脊液与皮肤瘀点的涂片革兰染色与血培养,同时尚需进行脑脊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

同时结合病史与体检资料、患者年龄、伴发疾病等开始经验治疗,获阳性培养结果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选用杀菌剂中枢神经系统为人体防御免疫功能的薄弱区域,白细胞数少,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且缺乏特异抗体,因此应使用杀菌剂。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中医辨治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中医辨治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中医辨治化脓性脑膜炎又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由多种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昏迷、颈强直及脑脊液异常。

多数化脑好发于冬春季,新生儿化脑常无明显的季节性。

病死率仍在5%~15%之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

化脑属中医“温病”、“惊风”、“痉病”范畴。

病因病机外因为四时温毒疫邪,内因为肌肤薄弱,脏腑嫩小。

风温合至或疫疠毒邪,多由口鼻而入,侵袭肺卫,毒邪凶猛,常致逆传心包,而致神明失主;热入营血,气血两燔而神昏、谵语、斑疹隐露;心肝郁热而项强,四肢抽搐;热耗肝肾阴血,筋脉失养于上,则耳目失灵,达于四末而肢体不用。

辨证论治1.邪在卫气证[证候] 在原有上感、肺炎、中耳炎等疾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头痛项强,恶心呕吐。

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

[治法] 辛凉解表,清气泄热。

[方药] 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豆豉、薄荷、桔梗、甘草、芦根、石膏、知母。

呕吐明显,加黄芩、半夏降逆止呕;里热炽盛,重用石膏,加黄芩、野菊花清热解毒;若头痛剧烈,加菊花、钩藤、蔓荆子。

2.气营两燔证[证候] 高热持续,头痛剧烈,项强,反复呕吐,口渴唇干,或烦躁谵妄,前囟凸起,四肢抽搐,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脉弦数。

[治法] 清热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主要药物:石膏、生地黄、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牡丹皮、竹叶。

若抽搐频作,加钩藤、石决明;若热甚,加犀角或安宫牛黄丸。

3.脓毒积脑证[证候] 高热不退,或稍降复升,头痛不休,昏迷惊厥,颈项强直,囟门凸起,或有失明、耳聋、面瘫、肢体瘫痪等,舌紫绛,苔黄糙,脉滑数或脉微欲绝。

[治法] 泻火解毒,祛瘀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主要药物:石膏、生地黄、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牡丹皮、竹叶。

儿科细菌性脑膜炎的诊疗常规

儿科细菌性脑膜炎的诊疗常规

儿科细菌性脑膜炎的诊疗常规【概述】细菌性脑膜炎又称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化脓菌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临床特征是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或惊厥,重者伴意识障碍,体检常见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压增高征,脑脊液出现化脓性改变。

引起化脑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

婴幼儿发病者占大多数,80%的病例年龄<1岁。

治疗措施以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为主,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诊断依据】1.病史2.临床表现(1)前驱感染症状: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等引起的非特异性症状等。

(2)非特异性表现:系全身感染或菌血症期所出现的非神经系统征候。

包括发热、倦怠和食欲下降、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瘀斑、紫癜或充血性皮疹等。

小婴儿早期可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哭闹及目光呆滞。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①脑膜刺激征,为脑膜炎特征性表现,包括脊痛、颈项强直、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等。

但在幼婴,这些表现可不明显。

②颅内压增高征,典型表现为剧烈头痛和喷射性呕吐,婴儿可出现前肉膨隆、紧张或骨缝增宽如病程较长可见展神经麻痹或视盘水肿。

严重者可出现去皮质和去皮质强直体位、谵妄或脑疝。

③局灶体征,一般由于血管闭塞引起,常见者有偏瘫、感觉异常、脑神经受累等。

④惊厥。

⑤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谵妄、迟钝和昏迷,常提示预后不良。

(4)新生儿化脑: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

可有发热或体温不升、呼吸节律不整、心率减慢、拒乳、呕吐、发绀、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

查体常见前囟紧张很少出现典型的脑膜刺激征,易误诊(5)并发症:①硬脑膜下积液,起病7~10d后,经有效治疗3d左右体温不降或退而复升。

病程中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等颅内压增高征象,或出现意识障碍、惊厥发作或其他局灶性体征,颅透照或头颅CT扫描有助于确诊。

②脑室管膜炎,多见于小婴儿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侧脑室穿刺可确诊。

③脑积水,新生儿、小婴儿多见,表现为进行性颅压增高。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doc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doc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doc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美国传染病协会(IDSA)制定的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在XXXX发表的地塞米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意义是什么?一些疑似或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应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其早期基础来自动物感染模型。

试验表明,蛛网膜下腔的炎症反应是细菌性脑膜炎发病过程中导致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炎症反应的减少可有效改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炎症和神经损伤。

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上,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来评价地塞米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有效性。

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并非所有测试都有安慰剂对照;
2.已经使用了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些不适合治疗细菌性脑膜炎);
3.地塞米松与第一剂抗菌剂的给药间隔不同;
4.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

为了安全起见,这些数据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来分析的。

只有一个已发表的新生儿实验评估了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影响。

这项随机(但非安慰剂对照)试验对52名足月新生儿进行,他们在首次使用抗菌药物前10-15分钟服用地塞米松。

治疗组死亡率为22%,对照组死亡率为28%(P=0.87)。

在随后的2年随访检查中,地塞米松治疗组中枢性后遗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39%。

这项研究规模小,缺乏说服力。

目前,关于地塞米松是。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制订,2004年发表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辅以地塞米松治疗有何意义?某些怀疑或证实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应考虑辅以地塞米松治疗。

其早期依据来源于动物感染模型,试验表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过程中,蛛网膜下腔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炎症反应的减弱可有效改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病理生理学改变,例如通过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脑血流减少、脑血管炎以及神经损害等。

在这些试验基础上,开展了许多临床试验来评估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辅以地塞米松治疗的有效性。

试验在以下几方面存在差异:1.不是所有试验都有安慰剂对照;2.应用了不同的抗菌药(有些不适用于治疗细菌性脑膜炎);3.地塞米松与第一剂抗菌药给药间隔不同;4.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

为慎重起见,根据患者年龄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

新生儿仅1篇已发表的试验评估了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作用。

这个随机的(但不是安慰剂对照的)试验对象是52例足月新生儿,在应用第一剂抗菌药物前10~15分钟给予地塞米松。

治疗组死亡率为22%,对照组为28%(P=0.87)。

在以后的2年随访检查中,地塞米松治疗组出现中枢后遗症为30%,对照组为39%。

这项研究规模小且说服力不足。

目前,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是否应用地塞米松的资料尚不充分。

(C-Ⅰ)婴幼儿评估地塞米松治疗婴幼儿细菌性脑膜炎疗效的临床试验有15篇发表。

其中3篇是回顾性研究。

其余的为随机前瞻性实验,除1例外都是安慰剂对照的。

一项应用META分析法的临床研究分析了1988~1996年间发表的研究文章,研究认为,在抗菌治疗开始前或同时给予地塞米松(0.15mg/kg,q6h,2~4d),对小儿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有肯定疗效,对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能有效。

突出疗效是保护患者的听力。

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减少听力损害。

而对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地塞米松早期应用仅提示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听力严重丧失。

诊疗指南 脑膜炎

诊疗指南 脑膜炎

诊疗指南脑膜炎诊疗指南: 脑膜炎前言脑膜炎是指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感染和炎症。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的病例可以导致死亡或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

诊断方法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和疾病史等。

体格检查时要仔细观察是否有颈项强直、抽搐或神经系统损伤迹象等。

2. 腰穿检查:通过腰穿检查可以获得脑脊髓液,进而进行细菌、病毒或真菌的检测。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压力、蛋白质和细胞等的异常情况。

3. 影像学检查:脑部CT扫描和MRI可以提供脑膜炎的相关信息,例如脑部炎症、脑脊液积聚等。

治疗方法1. 抗生素治疗:对于细菌性脑膜炎,抗生素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治疗时间一般为10-14天。

2. 对症治疗: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可以使用镇痛药、抗恶心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3. 对于病毒性和真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会被应用于治疗。

4. 并发症防治:细菌性脑膜炎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高压等。

对于高危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治疗,如脱水、脑室引流等。

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针对一些常见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脑膜炎球菌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和避免使用患者的个人物品可以减少传播。

3. 避免季节性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需要注意预防,避免感染以减少患脑膜炎的风险。

总结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早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适当的诊断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时进行预防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风险。

以上是关于脑膜炎的诊疗指南,希望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同时,由于本文档仅为参考,如有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完整版)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完整版)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引起脑膜、脊髓膜和脑脊液化脓性炎性改变,又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脑膜炎双球菌或脑膜炎奈瑟菌(nisseriameningitidis) 为最常见的引起急性脑膜炎者。

【临床表现】(一)一般症状和体征呈急性或暴发性发病,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中耳炎等其他系统感染。

患者的症状、体征可因具体情况表现不同,成人多见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畏光、颈强直、 Kemig征和 Brudzinski征等,严重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精神混乱或昏迷。

患者出现脑膜炎症状前,如患有其他系统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并已使用抗生素,但所用抗生素剂量不足或不敏感,患者可能只以亚急性起病的意识水平下降作为脑膜炎的唯一症状。

婴幼儿和老年人患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膜刺激征可表现不明显或完全缺如,婴幼儿临床只表现发热、易激惹、昏睡和喂养不良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老年人可因其他系统疾病掩盖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须高度警惕,需腰椎穿刺方可确诊。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可出现暴发型脑膜脑炎,是因脑部微血管先痉挛后扩张,大量血液聚积和炎性细胞渗出,导致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暴发型脑膜炎的病情进展极为迅速,患者于发病数小时内死亡。

华一佛综合征(Watcr-hoLlse— Friderichsen syndrome) .发生于 10%~20%的患者,表现为融合成片的皮肤淤斑、休克及。

肾上腺皮质出血,多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皮肤淤斑首先见于手掌和脚掌,可能是免疫复合体沉积的结果。

(二)非脑膜炎体征如可发现紫癜和淤斑,被认为是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疾病的典型体征,发现心脏杂音应考虑心内膜炎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特别是血培养发现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更应注意:蜂窝织炎,鼻窦炎,肺炎,中耳炎和化脓性关节炎;面部感染。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全文)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全文)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全文)新生儿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好发人群,常危及生命。

在我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均较高,约占活产儿的0.2‰~6.0‰。

本病常为新生儿脓毒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脓毒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易造成脑损伤,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因此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2016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疾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ESCMID)发布了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指南[1]。

本文结合该指南及最新文献,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进行详述。

1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变化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存在地区差异性,且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条件致病菌。

发达国家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以B族溶血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为主[2]。

一项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系统性回顾发现,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原是革兰阴性杆菌(包含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也相对常见,而李斯特单胞菌相对少见[3]。

国内尚缺乏全国范围内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的统计资料。

近年来的几项研究表明,最常见的病原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包括B族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5]。

根据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年龄,将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分为早发感染和晚发感染。

早发感染多指在生后1周内发生,与母亲的垂直传播相关,B族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尤其早产儿更多见[6]。

晚发感染出生1周后出现,主要由院内获得或社区获得。

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克雷白杆菌、肠杆菌等[7]。

除B族溶血性链球菌外的革兰阳性菌(李斯特单胞菌、A族溶血性链球菌等)的感染占所有感染的4%[1]。

2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2.1 临床表现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易激惹、喂养困难、呼吸衰竭、皮肤发花、肌张力异常等。

2016-年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

2016-年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

2016-年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2016 年最新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2016-08-06 22:05 来源:丁香园作者:步步非烟字体大小-|+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见于成人及儿童,许多细菌均可引起本病,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

因而,细菌性脑膜炎要求急症处理,诊治上的任何拖延都将造成严重后果。

世界范围内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随着疫苗的逐渐普及,该病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改变,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也出现了相应变化。

为此,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ESCMID)制定了新版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旨在为医疗实践提供最佳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治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

该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杂志上,其中将归纳的临床证据按质量由高到低分为 1~3 三个级别,将指导临床实践的推荐意见按强度由强到弱分为 A~D 四个等级,便于临床医生根据实际病例情况参考诊治意见。

现将新版指南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 特定人群患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感染病原体有何特点?新生儿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证据级别:2)。

儿童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证据级别:2)。

成人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另一种成人重要致病菌是李斯特菌(证据级别:2)。

2.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如何?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通常症状呈非特异性(证据级别:2)。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和呕吐,临床发病体征无特异性(证据级别:2)。

由于患儿可只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也可能并无显著临床体征,因此对于疑似细菌性脑膜炎的所有患儿,ESCMID 强烈推荐进行脑脊液检查,除非存在腰穿禁忌证(推荐等级:A)。

成人细菌性脑膜炎诊治及治疗及病例分享

成人细菌性脑膜炎诊治及治疗及病例分享

成人细菌性脑膜炎诊治及治疗及病例分享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脑膜炎症。

它发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成人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及治疗,并通过实际病例来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成人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常通过血液循环、直接蔓延或神经逆行感染等途径侵入脑膜。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慢性疾病、头部外伤、神经外科手术等,更容易发生感染。

细菌侵入脑膜后,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脑膜充血、水肿,脑脊液分泌增加、循环障碍,同时还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

二、临床表现成人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但通常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发热:体温可高达 39℃以上,多为稽留热或弛张热。

2、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剧烈且持续,可伴有恶心、呕吐。

3、颈项强直:颈部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克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4、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昏迷等。

5、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多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6、皮肤瘀点瘀斑:常见于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三、诊断方法1、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关键。

典型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脓性,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同时,脑脊液涂片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2、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血培养:对于发热患者,血培养有助于查找致病菌。

4、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 或 MRI 有助于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四、治疗原则1、抗菌治疗:应尽早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

在明确致病菌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治疗疗程通常为 2 4 周。

2、对症治疗:控制颅内压: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

2023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德国指南

2023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德国指南

2023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德国指南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仍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不良。

早期识别疑似患者,快速检查以及早期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已被证明是影响结局的关键因素。

近期,德国成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发布,关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程及并发症,指南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假性脑膜炎、发热和意识受损。

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考虑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缺少个别主要症状不能排除细菌性脑膜炎。

在欧洲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中,应考虑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2、诊断如果怀疑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我们建议确定(i)脑脊液细胞计数和细胞分化,(ii)脑脊液蛋白,(iii)脑脊液乳酸或脑脊液/血清葡萄糖比值。

鉴别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一个有用参数是血清降钙素原,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中几乎总是升高。

如果怀疑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建议测定血清降钙素原。

对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诊断,建议进行革兰氏染色,并尝试从脑脊液培养中鉴定病原体。

也推荐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多重PCR检测不能取代其他标准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革兰氏染色以及培养病原菌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建议所有疑似细菌性脑膜炎的患者在开始抗生素治疗前至少进行2组血培养(每组包括一个需氧和一个厌氧培养皿I3、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初期,如果临床怀疑颅内压升高,推荐颅脑CT(CCT)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如果临床症状不能通过CT影像学表现解释,或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出现临床恶化,或CT表现不清楚感染的主要病灶,建议进行脑部MRI检查。

4、补充检查建议患者在入院后尽快进行耳鼻喉科检查。

5、病程及并发症由于颅内和全身并发症的频繁发生,建议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在疾病的初始阶段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在意识明显受损的情况下,建议在具有治疗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经验的重症监护病房进行。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0,27(12)•19•青霉素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自从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安全有效地治疗有或无症状的梅毒患者,预防晚期梅毒包括神经梅毒发生。

原发梅毒首次青霉素注射可出现Larison-Herxheimer反应,是大量螺旋体死亡导致机体过敏反应,为减轻这种反应,在用青霉素治疗前1d,服用泼尼松5~10mg,4次/d,连续3d o Dunlop证明,普鲁卡因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除可提高青霉素血药浓度,还可提高脑脊液中药物浓度。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头孑包曲秦1g,肌内注射,1次/d,连用14d;可用四环系500mg口服,4次/山持续14d;多西环素(强力霉系)200mg,2次/d,连用30d;米诺环素100!!^,2次/(1,连续2~4周,间断口服数月。

据文献报道,神经梅毒用四环素替代治疗,或神经梅毒合并HI V感染时用青霉素标准疗法加用四环素是有效的。

也可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500mg口服,4次/d。

非青霉素类药能否避免神经梅毒发生或治愈神经梅毒,由于报告例数甚少,不能作出评价。

某些类型神经梅毒如脊髓瘠治疗反应较差。

目前,尚无有效方案预防HIV感染者发生神经梅毒,HIV感染者发生神经梅毒后,青霉素消灭脑脊液中梅毒螺旋体效果不如未感染HIV者。

7.2对症治疗患者出现瘫痪及尿潴留时处理与急性脊髓炎相同。

脊髓虏出现闪电样疼痛,可用卡马西平0.1-0.2g口服,3次/d;或氯硝西泮1~2mg口服,3次/氏内脏危象用甲氧氯普胺10mg,肌内注射,阿托品和吩曝嗪类对治疗内脏危象有效,或用哌替H定止痛oCharcot关节注意预防发生骨折。

患者完全治愈可通过临床、血清学和生物学检查结果确定。

临床治愈是指传染性和活动性梅毒临床体征已经消除,晚期不再复发;生物学治愈是感染螺旋体已从宿主机体清除。

8预后大多数神经梅毒经积极治疗和监测,均能得到较好转归。

35%~40%的麻痹性痴呆神经梅毒患者不能独立生活,未进行治疗者可于3~4年死亡,脊髓梅毒预后不定,大多数患者可停止进展或改善,但部分病例治疗开始后病情仍在进展。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主要内容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主要内容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主要内容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见于成人及儿童,许多细菌均可引起本病,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

因而,细菌性脑膜炎要求急症处理,诊治上的任何拖延都将造成严重后果。

世界范围内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随着疫苗的逐渐普及,该病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改变,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也出现了相应变化。

为此,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ESCMID)制定了新版细菌性脑膜炎诊治指南,旨在为医疗实践提供最佳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治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

该新版指南于近期发表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杂志上,其中将归纳的临床证据按质量由高到低分为1~3 三个级别,将指导临床实践的推荐意见按强度由强到弱分为A~D 四个等级,便于临床医生根据实际病例情况参考诊治意见。

现将新版指南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1. 特定人群患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感染病原体有何特点?新生儿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证据级别:2)。

儿童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证据级别:2)。

成人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另一种成人重要致病菌是李斯特菌(证据级别:2)。

2.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准确性如何?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通常症状呈非特异性(证据级别:2)。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和呕吐,临床发病体征无特异性(证据级别:2)。

由于患儿可只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也可能并无显著临床体征,因此对于疑似细菌性脑膜炎的所有患儿,ESCMID 强烈推荐进行脑脊液检查,除非存在腰穿禁忌证(推荐等级:A)。

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头痛、颈项强直和精神状态改变,而这些特征性症状体征也可能并不出现(证据级别: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
【概述】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引起脑膜、脊髓膜和脑脊液化脓性炎性改变,又称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多种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脑膜炎双球菌或脑膜炎奈瑟菌(nisseriameningitidis) 为最常见的引起急性脑膜炎者。

【临床表现】
(一) 一般症状和体征
呈急性或暴发性发病,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中耳炎等其他系统感染。

患者的症状、体征可因具体情况表现不同,成人多见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畏光、颈强直、Kemig征和Brudzinski征等,严重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精神混乱或昏迷。

患者出现脑膜炎症状前,如患有其他系统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并已使用抗生素,但所用抗生素剂量不足或不敏感,患者可能只以亚急性起病的意识水平下降作为脑膜炎的唯一症状。

婴幼儿和老年人患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膜刺激征可表现不明显或完全缺如,婴幼儿临床只表现发热、易激惹、昏睡和喂养不良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老年人可因其他系统疾病掩盖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须高度警惕,需腰椎穿刺方可确诊。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可出现暴发型脑膜脑炎,是因脑部微血管先痉挛后扩张,大量血液聚积和炎性细胞渗出,导致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暴发型脑膜炎的病情进展极为迅速,患者于发病数小时内死亡。

华一佛综合征
(Watcr-hoLlse —Friderichsen syndrome).发生于10%
20%的患者,表现为融合成片的皮肤淤斑、休克及。

肾上腺皮质出血,多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皮肤淤斑首先见于手掌和脚掌,可能是免疫复合体沉积的结果。

(二)非脑膜炎体征
如可发现紫癜和淤斑,被认为是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疾病的典型体征,发现心脏杂音应考虑心内膜炎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特别是血培养发现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时更应注意:蜂窝织炎,鼻窦炎,肺炎,中耳炎和化脓性关节炎; 面部感染。

(三)神经系统合并症
细菌性脑膜炎病程中可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 .神经麻痹炎性渗出物在颅底积聚和药物毒性反应可造成多数颅神经麻痹,特别是前庭耳蜗损害,以展神经和面神经多见。

2 .脑皮质血管炎性改变和闭塞表现为轻偏瘫、失语和偏盲。

可于病程早期或晚期脑膜炎性病变过程结束时发生。

3 .癫痫发作局限和全身性发作皆可见。

包括局限性脑
损伤、发热、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钠)、脑水肿和药物的神经毒性(如青霉素和亚胺培南),均可能为其原因。

癫痫发作在疾病后期脑膜炎经处理已控制的情况下出现,则意
味着患者存有继发性合并症。

4 .急性脑水肿细菌性脑膜炎可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导致脑疝。

颅内压增高必须积极处理,如给予高渗脱水剂,抬高头部,过度换气和必要时脑室外引流。

5 .其他脑血栓形成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硬膜下积脓和硬膜下积液,脑脓肿形成甚或破裂。

长期的后遗症除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外,10%〜20%的患者还可出现精神和行为障碍,以及认知功能障碍。

少数儿童患者还可遗留有发育障碍。

【诊断要点】
(一)诊断
根据患者呈急性或暴发性发病,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皮肤淤点或淤斑等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颈强直及Kernig征等,可伴动眼神经、展神经和面神经麻痹,严重病例出现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脊液培养发现致病菌方能确诊。

(二)辅助检查
1 .外周血象白细胞增高和核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增
2 .血培养应作为常规检查,常见病原菌感染阳性率可
达75%,若在使用抗生素2小时内腰椎穿刺,脑脊液培养不受影响。

3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是细菌性脑膜炎诊断的金指标,可判断严重程度、预后及观察疗效,腰椎穿刺对细菌性脑膜炎几乎无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严重颅内压增高、意
识障碍等;典型CSF为脓性或浑浊外观,细胞数(1 000〜10 000)X 10。

/ L,早期中性粒细胞占85%〜95 %,后期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蛋白增高,可达1〜5g/ L;糖含量降
低,氯化物亦常降低,致病菌培养阳性,革兰染色阳性率达60%〜90%,有些病例早期脑脊液离心沉淀物可发现大量细菌,特别是流感杆菌和肺炎球菌。

4.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早期可与其他疾病鉴别,后期可发现脑积水(多为交通性)、静脉窦血栓形成、硬膜下积液或积脓、脑脓肿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一般处理
包括降温、控制癫痫发作、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等,低
钠可加重脑水肿,处理颅内压增高和抗休克治疗,出现DIC 应及时给予肝素化治疗。

应立即采取血化验和培养,保留输
液通路,头颅CT 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立即行诊断性腰 椎穿刺。

当CSF 结果支持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时,应立即转 入感染科或内科,并立即开始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等待血培 养化验结果才开始治疗是不恰当的。

(二)抗生素选择
表2一I 中的治疗方案可供临床医师选择,具体方案应
由感染科医师决定。

表2-I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的抗生素选择
人群
常见致病菌 首选方案 备选方案
新生儿<1个月 B 或D 组链球菌、肠杆
大霉素 氨苄西林+头孢噻肟或头
菌科、李斯特菌

婴儿1〜3个月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 孢噻肟或头 氯霉素+庆大霉素
菌、流感杆菌、新生儿
孢曲松土地塞米松 致病菌
婴儿>3个
月,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 头孢噻肟或头 孢曲松土地
氯霉素+万古霉素或头孢 儿童<7岁 菌、流感杆菌 塞米松土万古
氨苄西林+庆 孢曲 氨苄西林+头
霉素吡肟替代头孢噻肟
儿童7〜17岁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头孢噻肟或
头孢曲松+氨青霉素过敏者用氯霉素十
和成人菌、李斯特菌、肠杆菌苄西林土万
古霉素TMP/ SMZ

儿童7〜17岁(对肺炎链球菌抗药发生万古霉素+
三代头孢十利氯霉素(非杀菌)
和成人率高组)福平
HIV感染同成人+梅毒、李斯特病原不清时,同成人十抗
菌、隐球菌、结核杆菌隐球菌治疗
外伤或神经外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万古霉素+
头孢他啶(假万古霉素+美罗培南
科手术阴性菌、肺炎链球菌单胞菌属加用静脉土鞘内
庆大霉素), 甲硝唑(厌氧
注:氨苄西林(ampicillin) ;庆大霉素(gentamicin);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吡肟(ccfepime、);头孢他啶(ccftazidime) ;甲硝唑(flagyl);美罗培南(meropenem);甲氧苄啶/磺胺甲嘿唑
(trimethoprim /
Sulfarnethoxazole=TMP /SMZ);万古霉素(vanomycin);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利福平(tifampin)
(三) 脑室内用药
脑室内使用抗生素的利弊尚未肯定,一般情况下不推荐使用,某些特殊情况如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短路术或脑积水时,药代动力学及药物分布改变可考虑脑室内给药。

表2—2 供参考。

表2-2脑室内应用抗生素的剂量
抗生素指征
每日剂量
万古霉素苯甲异口恶唑青霉素抗药
5 〜20mg(或5 〜10mg/48h)
庆大霉素革兰阴性菌严重感染
2 〜8mg (典型剂量8mg/d)
氨基丁卡霉素庆大霉素抗药
5 〜50mg (典型剂量12mg/d)
注:苯唑青霉素(oxacillin) ;阿米卡星(amikacin)
(四) 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为预防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耳聋等,可在应用抗生素前或同时应用类
固醇激素治疗。

小儿流感杆菌脑膜炎治疗前可给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0.15mg/kg, 1 次/6h,共4 日,或0.4mg/ kg , 1 次/ 12h,共2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