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传承人文高中特色探索创新素养培育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将以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为核心,以博雅教育理论为依据,以通才教育为目标,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育相结合,学科知识培养与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相结合,形成复旦中学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序列,传承复旦中学“文科见长,文理相融”的个性,探索特色高中发展之路。
一、培养目标作为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培养目标在全面奠基的基础上,重在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重在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培养:1、创新意识(1)培育探索与发现的志趣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锻造并形成学生自主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形成探究与发现的思维、行为习惯;(2)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开展文化与人生、文化与社会、文化与国家等诸多方面的小课题研究;实现“小课题、大作用”,为培育人文素养研究能力奠基。
2、人文素养(1)培育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人的内在品质;(2)开拓文化视野,在人文素养方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探索能力积淀。
二、实验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实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1、所有面上学生都参加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的学习;2、组建“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课程班,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申报,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笔试与面试,通过选拨的学生参加该实验班学习,选拨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是愿望、意识和综合素养;3、由教授团队通过项目探索或社会实践等形式,选拔在创新素养方面有特长的个体学生,大学教授一对一指导,实施专门培养。
三、指导思想本项目以“博雅”教育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其理由有三(三个“一致”):1、“博雅”理念已经是世界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其核心思想与我们的项目追求相一致。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精英。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建设方案(2024-2026)》的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建设方案(2024-2026)》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公布日期】2024.06.24•【字号】浦教德〔2024〕19号•【施行日期】2024.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建设方案(2024-2026)》的通知相关委办局,区教发院,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各中小学、中职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精神,今年2月,浦东新区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现结合浦东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制订了《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2024—2026)》(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经区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学校认真学习落实《建设方案》,并以“赛先生·STAR计划”为引领,有效推进科学教育的各项规划和措施。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2024年6月24日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2024—2026)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教监管〔2024〕1号)要求,结合浦东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双减”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完善我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机制,深度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丰富各类实践活动和赛事,持续扩大科学教育教师规模、明显增强素质和能力,优化科学教育监测体系和评估标准,健全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完成科学教育实验区的建设任务,形成一套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科学教育模式,并服务于浦东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服务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012上海中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
开展“2012年上海中学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 育实验项目”
贯彻《纲要》精神,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优化上海青少年科技拔 尖人才的成长环境,探索科技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纲要》
中国科协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学科 数 学 物 理 化 学 动 物 植 物 工 程 计算机 微生物 生物化学 社会科学 环境科学 医学健康 地球空间 支持学会 上海市数学学会、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上海市物理学会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上海市硅酸盐学会 上海市动物学会、上海市昆虫学会 上海市植物学会 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上海市自动化学会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上海市通信学会 上海市微生物学会 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上海市未来研究会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上海市生态学学会 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药学会 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上海市天文学会、上海市气象学会
《全国青少年高 校科学营》
《上海市未成年人科 学教育推广项目》
市教委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 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 市科协
一、背景
拔尖人才
每年选拔30-50名学生 科学社每年培育约1000名学生
青少年科学社 407所科学教育试点学校 (含幼儿园) 2000多所中小学校 (含幼儿园)
科学教育推广项目
二、组织机构 • 主办: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 承办: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大学 • 支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委员会 • 指导: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教育部、共青团团中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通知-沪教委基[2010]31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通知(沪教委基〔2010〕31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创新人才,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6号)和《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办〔2007〕64号)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本市部分普通高中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探索高中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办学机制、课程设置、教学途径、学习管理与综合评价办法。
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这项实验,以提高全市普通高中对学生创新素养早期培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一、目的意义在高中阶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在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先期开展这项实验,既可引导这些学校注重从办学机制等方面着手,改革现有的高中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关注与培养的新路,为全市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范式;又可以通过此项实验,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学生,对高校招生制度和后继教育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这项实验有利于导向高中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实施学生培养模式改革,还可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关注,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小学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基地”实施方案
中小学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基地”实施方案自xx年以来,xx区以“xx市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整体实验区为契机,拉开了以高中为重点,向初中、小学延伸的区域创新素养培育立体化推进的序幕。
在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先后启动实施了基于问题学习的课型范式研究、高中七个创新学科基地建设项目、中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小课题(小论文)项目、区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展示与交流等相关活动,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育机制,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培育经验,同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培育成果。
为全面推动“xx计划”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规划,大力促进我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力度,经xx区教育局研究决定,于xx年xx月,启动新一轮“xx区中小学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基地”(以下简称“项目基地”)工作。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xx区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xx计划”》中小学实施方案为依据,在提炼总结前阶段项目推动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持续推进我区高中学段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积极探索初中、小学学段创新素养培育的新模式。
二、培育目标(一)培育总目标:激活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课程资源建设目标: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出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以项目基地为实施主体的区域创新素养培育课程建设、管理、评价等一系列相关机制;针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立足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合理使用校内外设备设施资源,形成比较稳定的校内外基地资源群,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创新素养培育资源平台。
(三)师资建设目标:从创新项目发展的需求出发,在全区范围内构建一支由校内外专家及骨干教师组成的项目基地师资队伍,为基地青少年创新素养培育提供支持与服务。
三、实施办法新一轮项目基地实施周期为三个学年(xx年xx月—xx年xx月),分试行(一学年)和正式实施(两学年)两个阶段展开。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一、学校背景分析(一)学校的资源与优势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复旦附中)创办于1950 年,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 年)、劳动中学(1957 年)、复旦大学预科(1958 年)等阶段,1962 年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在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的双重领导下,建校60 年来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民主严谨、学风踏实自主、学生基础厚实”闻名。
学校长期坚持推行素质教育,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文化熏陶滋养下,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规律,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复旦附中继续确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筑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的目标。
(二)学生现状在上海的各高中学校同龄学生中,复旦附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愿望以及发展潜力等诸方面都应该是最优秀的;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竞赛成绩,被海内外名校录取的人数和比例,以及自主管理、规划未来的能力和意识上,都说明我们有进一步创设校本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学生基础。
但与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作纵向横向的比较,也会发现目前学生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思想上存在是非观念模糊、责任感缺失,素养上存在缺乏尊重、不善沟通与聆听、意志力薄弱,学习上存在有厌学、盲目或纯功利地学等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通病。
(三)教师队伍现状复旦附中拥有一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师。
在123 名现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0 余位,先后有13 名教师获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参数百册,市级科研课题十多项。
教师队伍的特点是责任性强,知识面广,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善于启发学生,是复旦附中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中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方案
中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方案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中学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一种可行的中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方案,帮助他们培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背景当前社会中,科技发展迅速,新兴行业层出不穷。
中学学生正处于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个性特点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引导他们进行科技创新项目,既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又有助于他们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目标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中学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项目内容1. 鼓励学生自选课题: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科技创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 辅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老师和专家将组织辅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等。
3.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将根据自己的课题进行实践活动,如搭建实验装置、进行数据采集等。
4. 进行项目展示与评估:学生将组织项目展示和评估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评估委员会的评估。
四、项目要求1. 学生要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课题,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
2. 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研和背景知识学习,为项目的实践打下基础。
3. 学生需要积极与学校的科研团队或社会上的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4. 学生要进行规范的科研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并能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结果。
五、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课题:学生根据兴趣和科技发展的方向选择课题。
2. 进行背景知识学习: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学习,为项目的实践做好准备。
3. 撰写研究方案:学生撰写自己的研究方案,包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4. 实施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等。
5. 分析和总结结果:学生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6. 项目展示和评估:学生进行项目展示,并接受评估委员会的评估。
上海中学生命科学创新试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成果,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感受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科技
创新的热情。基于这一思考,上海中学除了实施上海课程标准外,增设了“走进
基因工程”、“话说基因”、“转基因植物栽培”、“现代生物学基础实验”、“人类基
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等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拓展型课程,给予学生必要的知识铺
垫,使学生有可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究(表 1)。
当然,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与其他生物学科比较 还不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其研究内容与范畴往往与其他学科交错在一起,甚至 目前很难为细胞生物学划出一个明确的范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我们 不应该、也不可能把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引进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通过丰富 多彩的课程资源,使学生游弋于多样的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爱好的课程,逐渐 形成个性特长。因此,我们既要开设对学生“奠定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有帮 助的课程,考虑到学科课程的系统性与前瞻性,又要考虑到课程的适合性。我们 基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细胞生物学”课程主要介绍细胞生物学的一些基 本知识、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和动物细胞的增殖及其调控的相关应用(表 2 基
上海中学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室遵循上海中学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以“聚焦志 趣”为核心的理念,遵循“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的教学观点,遵 循“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的“三高”教学模式,围绕“以德育为核心,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着眼于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 感受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学科思想,具备学科基本素养,锻 炼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间,配备有 Nikon 倒置显微镜、Nikon 正置荧光显微镜、Thermo 二氧化碳培养 箱、苏净超净工作台、Thermo 冷冻离心机、SANYO 超低温冰箱、Leica 石蜡切 片机等大型专业仪器设备,可开展基于细胞生物学的各项生命科学创新课题研 究,并可承担学校细胞生物学发展课的教学任务。由于细胞培养室净化级别要求 比较高,出入需要更衣,因此本实验室培养室和准备室共安装了实时监控摄像头 5 部,以满足大规模教学和参观的需要。
开发跨界教育资源,打造跨学科校本课程
开发跨界教育资源,打造跨学科校本课程作者:周洪林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43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之科学精神中,要求中国学生要勇于探究,要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具有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在六大素养之实践创新中,要求中国学生善于解决问题,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途径与要求的第六大途径“协同育人”中指出,学校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构建社会共育机制。
上海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的特点。
开发跨界教育资源,与家长的三百六十行企事业单位合作,打造跨学科的综合类课程,体现课程特色的多样性。
学校从2013年开始实施《三百六十行探究》家长讲坛拓展探究型学习项目,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完善,2018年该项目成功申报为上海市特色项目。
项目的实施旨在增强初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经历科学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三百六十行探究》项目分为以下六大实施环节。
一、提出问题探究型学习的核心是“问题驱动”。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开展《三百六十行探究》项目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重点落实“发现问题”环节,突出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因此,指导教师和专业委员会的家长与探究小组学生商讨,确定探究型学习具体项目,围绕项目指导学生设计关键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和猜想,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二、家长讲坛家长讲坛就是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及家长单位的专业人士来学校为学生开设讲座。
分为三步:一是备课。
项目的专委会家长、班主任和组长共同研讨家长讲坛的授课目的、关键性问题、授课方式等。
二是教案。
上海学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之重点研究项目
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之重点研究项目《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任务项目方案上海市实验学校2011年4月一、研究目的与目标我校“基于弹性学制的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实验是以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和增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探索并设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个性化学程,针对学生多元潜能、优势潜能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途径研究,学校确定本重点研究项目的基本目标如下:1.为潜能发展多元的学生提供因需而设的课程;2.为潜能发展节奏差异的学生提供弹性灵活的学制;3.为潜能具有优势的学生提供适性的学习环境;4.为所有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资源。
本项目的研究是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潜能为前提,通过因需而设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希望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发现与尊重、保护与帮助、提高与增强,为他们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期待他们的优势潜能在未来持续发展中发挥卓越优异的创造力。
二、研究内容与计划(一)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化、对课程需求的特别化是课程设计者考虑的核心,设计特需课程是学校满足学生多元潜能发展的特别需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课程实践。
根据学生潜能发展的节奏差异、潜能呈现的多元复杂,学校特需课程在弹性学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形态、多项课程内容和与之匹配的课程形式,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挑战性学习经验和课程充实的机会,以实现学校“展能成志”的办学目标。
特需课程缩短学程类课程延长学程类课程常态学程类课程(二)特需课程的申报与评价1.特需课程对象的确定(1)研究和选用多元潜能测量工具客观工具:认知测量、性向测量、成就测量、创造力测量主观工具:观察报告(小学、初中段常态记录)、成果作品、面谈答辩、其他。
(2)建立申报与推荐相结合的程序1)个人申请。
2)学科教师推荐。
3)部门审核,备案存档,校内公布。
2.拟定个性化实施方案(1)确定特需类型(缩短、延长、常态)(2)拟定因人而异的实施方案(如特需课表、创意工作室或海外交流等)3.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施(1)成果鉴定(学科成绩、成果作品、实验报告等)(2)过程评定(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学习成长记录)(三)特需课程已实施案例1.缩短学程特需课程高二学生(2名)参加中科大少年班招生,学校开设加速课程并组织个别化辅导。
上海市初中生优秀项目设计方案征集活动 活动方案
上海市初中生优秀项目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活动方案摘要:一、活动背景及目的二、活动对象与内容三、活动流程与时间安排四、活动奖励与评选标准五、活动组织与联系方式正文:上海市初中生优秀项目设计方案征集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次活动面向全市初中生,旨在鼓励同学们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意和实践价值的解决方案。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希望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潜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活动围绕“关注身边问题,创新解决方案”的主题,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执行力。
二、活动对象与内容活动对象为全市初中生,分为个人和团队两个类别。
内容包括项目设计方案征集、优秀方案评选、实施方案资助等。
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科知识和社会热点选题,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方案。
三、活动流程与时间安排1.筹备阶段(即日起至2023):发布活动通知,组织专家讲座,开展校园宣传。
2.报名阶段(2023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全市初中生可通过学校或个人名义报名参加。
3.方案提交阶段(2023年4月1日至4月30日):参赛者提交项目设计方案,组委会进行初步筛选。
4.初评阶段(2023年5月1日至5月15日):专家评审团对通过初选的方案进行评审,选出优秀方案。
5.公示阶段(2023年5月16日至5月31日):对初评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6.终评阶段(2023年6月1日至6月15日):终评委员会对优秀方案进行终评,确定获奖名单。
7.颁奖典礼(2023年6月30日):对获奖者进行表彰,颁发奖品和证书。
四、活动奖励与评选标准活动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评选标准包括方案的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社会价值等。
获奖者将获得丰厚的奖品和荣誉证书,优秀方案还将得到实施方案的资金支持。
崇尚科学 培育工程素养——徐汇中学“工程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一 、 组 织管理 和运行机 制
为 了做 好 “课 程和 文 化 ”两 项重 点 工作 ,我校 进 行 了机构 改革 ——成 立科 研 和课 程 发展 中心 。我 校 坚 持 以教育科 研 引领 特色办 学 ,特级 教师史莉 莉竞聘 为 科研 和课程 发展 中心主任 ,开展 多项 引领和 支撑特 色 创建 的课题 研究 ,学校科研 和课程 工作逐步 实现历 史性突破 。
崇 尚科学 培育工程素养
徐汇 中学 “工程 素养培育”的实践探 索
文/上海市徐 汇中学 曾宪一
【摘 要 】本 文介 绍 了徐 汇 中学在 工程 素养培 育特 色办学上进行的 多年 实践探 索 ,主要措施 有机 制保 障 上成 立科研 与课 程发展 中心 引领 和 支撑 特 色建设 ,构建 以生物工程 、交通工程 为主的 “2+x”特 色课 程群 ,统整基础 型 、拓展 型 、研 究型三类课程 ,加 强学分 管理和评价研 究 ,狠抓 特 色课 程教师 团队建设 。
规 范 、完 整 性 。
五 、狠抓特色课程教师团队建设 在特色课程 教师 团队建设方面 ,我校组成 了不 同
特色 的教师 队伍 。一 是校 内特 色课程 教师 队伍 。我 校组成 23人 的科研 员队伍 ,组成两 类课程 教研组,组 成科 技创新 备课 组。二是校 外兼职 教师 队伍 。聘请 上海 交通大 学、同济 大学等 9所 高校 ,中科院 巴斯 德 所等 3所科 研机构 、5家高科技 公司 的 53位教授 、工 程师 担 任校 外 兼职 导师 。三是 成立 群体 教师 队伍 。 通过专题讲座通识课程与特 色课程 教师交流 互动 、指 导 学生开展相 关研 究性学 习等,积极开 展课题研 究、 教学研 讨探索 在基础 型课程教 学 中有效 培养工程 素 养 的 途 径 。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技术与设计”课程模块建设方案一、课程板块培养目标本技术与设计课程大板块主要有原先相关的劳动技术拓展课程内容、信息技术拓展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陶艺、美术等与设计和技术相关的内容,发展整合构成,本大课程板块向上服务于学校总体课程改革的大框架,向下统领涉及创意设计和动手技术等具体的课程内容。
本大课程板块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首先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出要求高中学生应该达到的技术素养,然后结合复旦附中十年发展规划的愿景,考虑到大学附中的传统特点和作为首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特点,确定本大课程板块应该培养的学生技术素养。
总体培养目标:本技术与设计大课程板块作为复旦附中具体培养学生在通用技术范畴内的相关技术素养的载体,应积极引导相关专业教师促使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对附中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的创新型人才。
具体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利用科学原理对工业和艺术产品进行自主、有创意设计的意识,通过一至两个学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一些常用的技术工具,包括基本的金工设备、电子技术、常见的设计软件、影视编辑工具和软件以及陶艺制作的相关工艺等,初步具备有创意的设计和制作能力,可以初步制作具有自主设计创意的相关作品或产品。
二、达成技术与设计板块目标的课程载体以上有关技术和设计方面的素养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课程设置初步进行训练和培养。
首先我们在学校课程的基础性部分严格按照国家和上海市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课时,达到规定的课程标准。
有关技术类课程的基础型部分可以参见相关的劳动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课程的学科课程标准,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技术与设计课程的开设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技术素养形成规律、我校相关专业教师的人数以及学校的相关资源、目前的设施设备、学校的传统特点和特色,甚至要考虑学生以后的就业需求等因素。
下面提供的是具有复旦附中校本化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在劳动技术方面,主要的课程有:机器人结构实体设计(高一上)机器人结构制作(高一下)数字控制技术(高二上)自动控制技术(高二下)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等)在信息科技方面,主要的课程有:电视新闻与专题片制作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涉及与艺术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方面的课程有:陶艺制作影视艺术作品的实验制作另外由于信息科技学科中还涉及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内容,如C语言程序设计和VB程序设计,这部分主要侧重于数学建模和逻辑思维,因此,建议涉及这些知识的课程可以放到数学与逻辑这一课程大板块中。
定制——创新实验室建设新思路
定制——创新实验室建设新思路
王菲
【期刊名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7(0)8
【摘要】随着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在中小学的全面展开,人们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学科实验室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创新实验室各具特色。
上海市大同中学在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新的思路。
我们坚持课程引领的原则,
【总页数】4页(P82-85)
【作者】王菲
【作者单位】上海市大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新学校实验室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嘉定一中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
2."空管"为水上渡运定制的"护身符"——镇江海事局创新辖区客汽渡管理新思路招招扎实
3.高校实验室建设对r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4.网络定制新思路:个性化定制“预售模式”
5."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新思路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
卢文
【期刊名称】《现代教学》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创建于2003年,是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是上海市教委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创新素养人才培养项目学校。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作者】卢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1
【相关文献】
1.求知明理日新月异——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
2.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社团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3.建设幸福校园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办学十年一瞥
4.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学会做人学做学问
5.校园足球在中小学系统实施与管理的探究--以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实践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传承人文高中特色探索创新素养培育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将以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为核心,以博雅教育理论为依据,以通才教育为目标,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育相结合,学科知识培养与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相结合,形成复旦中学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序列,传承复旦中学“文科见长,文理相融”的个性,探索特色高中发展之路。
一、培养目标作为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培养目标在全面奠基的基础上,重在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重在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培养:1、创新意识(1)培育探索与发现的志趣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锻造并形成学生自主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形成探究与发现的思维、行为习惯;(2)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开展文化与人生、文化与社会、文化与国家等诸多方面的小课题研究;实现“小课题、大作用”,为培育人文素养研究能力奠基。
2、人文素养(1)培育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人的内在品质;(2)开拓文化视野,在人文素养方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探索能力积淀。
二、实验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实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1、所有面上学生都参加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的学习;2、组建“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课程班,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申报,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笔试与面试,通过选拨的学生参加该实验班学习,选拨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是愿望、意识和综合素养;3、由教授团队通过项目探索或社会实践等形式,选拔在创新素养方面有特长的个体学生,大学教授一对一指导,实施专门培养。
三、指导思想本项目以“博雅”教育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其理由有三(三个“一致”):1、“博雅”理念已经是世界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其核心思想与我们的项目追求相一致。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精英。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
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说发展一种丰富的健康的人性,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有文化的人。
本项目培育具有创新素养、广博知识、优雅气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复旦中学作为历史名校的时代担当,这和复旦一百年来“文科见长”的学校特质是一致的。
2、“博雅”教育理论与百年复旦文化也是相一致的。
在我校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有“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有“注重文艺”的优良传统,有“开示门径,启学者自由研究之风”的开放式教学观,有以“文学”、“质学”为骨架的的课程体系的探索,今天,我们又有“文化立校,自强育人”办学思想的倡导,而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因此,本项目的确立和实施,正是对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核心的复旦文化的很好传承,又是在此基础上的时代发展。
3、本项目是在复旦大学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实施的,本项目的教育方向与复旦大学正在推进的“通识教育”是对接的,这和“博雅”教育理论也是一致的,和复旦一百年来的教学追求也是一致的。
复旦自建校以来就倡导“通识教育”,倡导实行“完人”教育,本项目的探索,不仅是在传承,还是在发展,项目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人文学科研究能力,这在理论和实践都是对传统的突破与发展。
四、项目实验内容本项目主要策略简要地讲,即“课程”与“践行”。
也就是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教育的基础上,以复旦“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和以“博雅通识课程”、“复旦学子讲堂”和“走进文博践行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项目为载体,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主体激活,促进自主成长。
1、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1)课程定位以“文化”为主轴,融合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美学、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乃至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学科而形成的一门跨学科的拓展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校本课程。
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思辨、感悟、发现、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宗旨,是体现多层次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培养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复旦特色。
(2)课程目标①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②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③形成探索、创新素养和科学精神④锻造学生的创新人格⑤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课程类型:主题型、模块化、开放性的综合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由十大模块按主题构成的文科类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素质教育学校课程,它是在国家颁布的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相结合的学校课程,它是一个开放灵活的系统,在核心内容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增设或取消部分内容。
(4)课程理念①关注个体差异,培养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②拓宽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③拓宽学习渠道,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④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能力⑤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5)课程结构:由十大模块组成模块之一:《寻梦复旦园——复旦校园文化教育课程》《寻梦复旦园》反映我校百年发展历程和学校文化、教育思想的校本德育教材,旨在通过复旦百年文化对学生进行文化引领,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培养民族精神,落实我校“文化导引,道德践行,德性培养”的德育理念。
模块之二:《开启智慧之门——“相辉”文化讲谈》是讲座型的综合性文化拓展型课程。
坚持“文化立校、自强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国学育生”的复旦传统,发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治学精神,以中华优秀文化血脉来提高学生文化格调,以国学和人类文化精髓来拓展复旦学子的知识视野,提升复旦学子的文化品位,激发复旦学子的生命智慧,增强复旦学子的整体素质,形成复旦学子健康人格,锻造复旦学子的思想魂魄。
模块之三:《西方文化掠影》英语学科的拓展型课程。
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素材,结合语言教学传授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知识,不断增进学生对东西方国家国情的对比和了解,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敏感度和世界意识,准确而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从而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模块之四:《文化与人生——中外名文的文化解读》语文学科的拓展型课程。
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内容,融合了政治、历史、艺术等学科内容形成的大语文——文化概念,是以语文文本的方式,从文化的角度,力图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视点、以更宽的视野,拓展知识宽度,增强文化积淀,提升阅读与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判断力和文化扬弃能力。
模块之五:《跟着游画看世界》从美术欣赏课基础形成的拓展型课程。
旨在帮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国家与民族文化,了解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开拓视野,开阔胸襟,认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培养他们在因文化和宗教等差异引发的文明冲突有增无减的态势下宽容、理解、平和、发展的现代意识和观念,培养他们尊重不同文化与习俗的包容精神,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模块之六:《辨“砖”识“屋”——史料解析入门》历史学科的拓展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课程。
本模块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史料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类别;学习搜集、选择、甄别和判断不同类别史料的基本方法;学会把握历史学习的中心思想概念及史料辨析的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历史,认识历史;学会运用材料得出或证明观点的方法,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模块之七:《掌中求索》是TI技术环境下的数理化跨学科综合学习拓展课程。
数学、作为现代计算技术中的一种工具,TI图形计算器以它的灵活、简便和多样化功能显示出作为一种教育技术手段的潜在力量。
开展TI技术环境下的数理化跨学科综合学习已是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学习含金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特色。
模块之八:《数学与人文——数学综合素质拓展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史,数学与美学,数学与哲学,数学与科学素养等模块。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模块之九:《“绿色家园”——环境教育综合素质拓展》了解人类与环境的一些基本知识,思考我们如何应对不断加快的工业化步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来使得大多数人从中受益,积极参与一些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不同的人和部门在团队和社会中所承担的不同职责。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研究、调查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即会想(发现问题),会思考(提出方案)、会做(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之十:《男篮女舞——体育综合素质拓展教育》是具有复旦传统的男生篮球专项与女生形体与体育舞蹈专项教育为主要内容,包括体育综合课、运动训练课、体育活动课的基础型、拓展型相结合的课程,它的突出指出是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同时与学校的拓展型课程融为一体,形成多元化、综合型、开放式的体育教育课程。
2、博雅通识课程由大学教授根据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育人目标精心设计,实施针对高中学生的博雅通识教育。
3、复旦学子讲堂由学生自己创作和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馆”的形式精心展示和交流,是比较开放且不拘于形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锤炼和创新,实现创新素养的觉醒。
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戏剧馆(2)诗词馆(3)小说馆(4)演说馆(5)文博馆4、“走进文博”践行项目在导师指导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或项目,跟随大学教授走出学校,深入开展考察、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研究空间,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
具体在以下两个方面:(1)历史文化遗存探源,内容包括洛阳和西安的考古研究等;(2)社会文化现象探究,内容包括对常州吟诵的文化抢救等。
五、课程设计1、学校课程内容(1)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高容量、深内容、快节奏。
“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的基础型课程计划单列,在目前考试升学制度下,适当调整基础型课程的课时量(见学程安排表),实行较稳妥的课程计划。
(2)以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为核心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主题型、模块化、开放性。
要完善“博雅”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模块设置内容,使之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科技进步,更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更注重实践,强化体验,突出课程的“选择、开放”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