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课件
(3)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 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
描写手法: 景物描写的角度: 1.修辞手法:比、拟、夸 2.感官: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3.景物色彩角度: 浓艳、淡雅、斑斓、鲜明 4.时空角度:远近高低、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点面结合 5.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6.虚实: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7.渲染、白描(粗笔勾勒) 8.衬托(侧面描写、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5.《苦笋》
译文
粗菜淡饭的餐盘中突然眼睛为之一亮,发现并列在
苦笋
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
陆游 〔宋代〕
的玉笋。
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素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的。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看苦笋正如唐太宗看到魏征一样,不觉其苦,反 倒觉得其妩媚可亲,告诫孩子们千万别把这些苦笋
15.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 同?
(1)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不同点:①“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比如“和购的 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 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 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手法+分析内容
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有的明确了表达技巧,有的没有明确表达技巧,但都需
结合作品分析、比较。解答表达技巧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以下三个步骤:
比较表达技巧: 分清类型,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 (1)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

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特色专题诗歌比较鉴赏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特色专题诗歌比较鉴赏课件

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 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进行比 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形象、意象作用的异同比较主要从写景、状物、造境、抒情、 结构等方面展开。
典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题小松 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典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泗州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金山晚眺 秦观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有人评论说,两首诗尾句中的“应”字,意义和表达的效果 是一致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异:一个挺立庭院,枝叶纤细柔韧,令人爱怜; 一个淹没深草里,刺头努力向上,锐不可当。
(2)同:①都遭遇艰难困苦,默默忍受,坚忍顽强;都被人冷 落忽视,独耐寂寞。②都志向远大,未来可期,必将有百尺凌云 的姿态,可堪柱石之功。
◎ 题型二 语言的比较鉴赏 解题指津 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语言比较鉴赏题本质上也是体味 揣摩词语、诗句对于造境、写景、表情的作用,以及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鉴赏,首先就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所描写的情 景进行比较,看哪个更符合语境;从情感上进行比较,看哪个更 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哪个更 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哪个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 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要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学习目标:1、掌握高考古诗词比较鉴赏的命题及解题规律。

2、学习用比较(求同辨异)的方法,鉴赏高考古诗词作品。

学习内容:一、概述古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

初做这类型题,考生也许会觉得有些棘手。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总结试题,就会发现古典诗词的比较鉴赏是有法可循的。

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有一个鉴赏的方针——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

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知人论世”。

比较鉴赏古诗词的命题角度总体上大致有如下几种:1.比较意象、意境2.比较情感3.比较炼字4.比较技巧二、高考是怎么设题的?[高考课标Ⅲ卷]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现实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高考课标Ⅲ卷]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高考课标Ⅱ卷]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高考课标Ⅲ卷]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高考课标Ⅰ卷]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高考课标Ⅱ卷]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抒发了 ××的情感;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 ××,抒发了××的情感。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3.技巧角度——手法技巧比较 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 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4.思想情感——内容感情的比较 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 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读懂诗词,理解内容、把握 情感是前提。
备考•关键能力
比较鉴赏要注意“四角度” 1.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比较 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一般来 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 “境”。
2.语言角度——炼字炼句的比较 语言比较鉴赏题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字 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对字、词、句 进行比较。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整体风格比较题 主要是对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进行考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
பைடு நூலகம்
比较鉴赏
题点•必备知识
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题更有利于考查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 力。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相同或 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都是从诗歌的形 象(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与鉴赏:比较赏析——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与鉴赏:比较赏析——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 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 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 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 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 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古诗阅读与鉴赏
学案51
比较赏析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复习任务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做好比较赏析,进一步 提升古诗鉴赏水平。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全国 《画眉鸟》 甲卷 《画眉禽》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 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物象作用比较 (6分)
如在千岩万壑
练透这一群,会读这一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点拨关键
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 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 物象)内涵的比较,二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 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 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 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鉴赏 京口即现在的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运河以东,自古就是 交通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孙权把其据点从苏州迁往京 口。辖区内的焦山、北固山等地风景秀美,苏轼、辛弃疾等人都曾在此 游览题词。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学习目的: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预习案★一、自主学习: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重在“求同辨异”,其考查内容涉及下列8个方面:1.意象分析意象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一般说来,诗人在写作时会借助一向描绘画面,抒写情致。

比较鉴赏既可以比较相同意象表现的不同情感,也可以比较不同意象呈现的相近场景。

相同意象分析。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2006年“湖北卷”考查两首送别诗中“水”这一意象的“寓意”。

“水”是出现于两诗的共同意象,其“寓意”却完全不同。

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

不同意象的分析。

王维《秋夜独坐》(节选):“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周弼《夜深》:“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布置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灯”2007年“辽宁卷”考查两首写景诗所写“夜景”的不同。

两诗写的是秋、春两个季节的夜,两个季节的夜有着不同的意象,回答问题时需要分析意象的不同特点。

王诗写“秋夜”里“山果落”、“草虫鸣”之景,而周诗所写则是“春夜”里“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之景。

同写“夜景”,所用意象全然不同。

2.修辞辨识古代诗歌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要判明辞格,把握特点,析其作用。

在描写对象一致的情况下,相同的修辞手法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比较鉴赏经常考查的内容。

相同修辞手法的辨识。

2005年“浙江卷”要求辨析刻画“荷”形象的两首诗运用的相同修辞手法和不同修辞效果。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参考答案】 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 分)。 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 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 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 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2020高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求同探异,突破诗歌比较鉴赏题

2020高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求同探异,突破诗歌比较鉴赏题

高诗寓情于景,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 答 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布满关山的情景,从 案 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之情。 印 李诗直接抒情,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的 证 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或李诗叙
事抒情,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达思乡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泰山 张养浩
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 答:
答案:王维《山中》的“红叶”是静态的,王勃《山 中》的“黄叶”是动态的;王维《山中》的“红叶”体 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王勃《山中》的“黄叶”体现的 是悲伤之情。
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
留别之作。
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步骤 演示
1.从诗歌题目、注释上分析,发掘有价值的信息。 (1)题目“别宋常侍”中“别”:分别、送行诗。 (2)题目“留别王维”中“留”:以诗文做纪念赠 给分别的人。 注释②体现的情感:年纪大,科举失败。 2.抓诗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诗歌情感的重点。 (1)第一首诗中的关键词语:“飘蓬”“秋鬓”“ 衰颜”等。情感重点:漂泊的孤寂、人生迟暮的 无奈。 (2)第二首诗中的关键词语:“寂寂”“空自”“ 知音稀”“故园”等。 情感重点:科举失意、知音少、归隐田园。
诗歌首联“年来似觉道途熟”一句,有的版本写作 “年来犹觉道途熟”。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
答案:我认为“年来似觉道途熟”更妙。“似觉”含 有不确定之意。诗人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似乎 觉得谙练世情,但又感到政治风云变幻难测。“似觉”一 词准确地写出了诗人对前途把握不定的心理状态,能很 好地呼应下句中的“空更”一词。“犹觉”则没有这样的 表达效果。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课件

精选专练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传旧典型。 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秋夜”点明季节时间,“读书”点出主要事件,“二鼓”是读书结束时间。 B.首联感叹那些“碌碌无奇”的“腐儒”都只喜欢那些古人的从不欺骗自己的遗编。 C.颔联对仗工整,“白发”有“青灯”,“老境”似“儿时”,令人沉浸在夜读的情景中。 D."策策”“冬冬”是象声词,落叶声中显寒意,鼓声催人睡,秋夜深更,情景逼真。 2.这两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在这两首诗的画线诗句中从不同角度描写了长江,所写长江之水的特点有什么不 同?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长江之水,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1)“要看银山拍天浪”写出江水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月下飞天镜”反衬 江水的平静。(2)曾诗诗人以豪放的笔法描绘了镇江甘露寺的恢弘壮丽的景色,表现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满怀激情。李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 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宣传要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气候宜人,休闲圣地。 ②分析:通过宣传天童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天童 山的文化韵味,吸引游客;宣传其气候宜人的特点,可以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主旨等的能力。 B."第二首诗歌写观览近景"错误,由"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可知,这两句 写溪水潺潺流过茂密苍老的丛林,一路穿行,穿过溪边的花树,走进春日的暖阳。可见 诗歌还写了远景。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题干的要求是"就两首诗的内容”写"旅游文案”,这就需要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 歌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梵王宫”这样的人文景观,然后列出宣传的要点,并分析列出这 些要点的原因。 童寺高高伫立山顶。诗歌描写了树林、黄莺、春风、青山等自然美景,以及代表人文景 观的梵王宫,点出了其身后的文化底蕴。由第二首诗可知,诗歌描写了天童山山深林密、 水清花香的秀美景色,溪水、老树、春阳、花香,构成一幅清幽绝尘的天然画卷。 由此可以列出天童山旅游文案的要点: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气候宜人、适合旅游等。 然后结合题干关键词“旅游文案”分析原因:天童山风景秀丽,清幽绝尘,还具有深厚 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使得游客可以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通过宣传天童山的文化背景,可以吸引对禅宗文化有兴趣的游客前来探访。游客可以在 这里体验到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让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万变是四题 - - - 命题考点
1. 诗歌形象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3. 表达技巧比较 4. 思想感情比较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二诗歌比较鉴赏的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 知同辨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 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2. 诗歌语言比较
❖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 的不同表达效果。

柳 李商隐
咏柳 曾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②断 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ppt课件
(四)思想感情比较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喜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求同探异,比较鉴赏》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求同探异,比较鉴赏》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求同探异,比较鉴赏》及练习题(附答案解析)●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答案《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抓住两首诗的意象特点,就能把握其感情异同。

《暮春》写了落花、柳绵、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伤感之情。

《暮春山间》写诗人缓步春山,看到莺、燕各自轻盈飞翔,桃花凋谢涧水香,描绘了一幅幽美静谧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愉悦闲适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纸鸢袁枚纸鸢风骨假稜嶒[注],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稜嶒:指才气、品格等卓越超群。

《纸鸢》和《咏柳》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两者的“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都是借他人之势,得意忘形;作者都对此进行了严厉的讽刺和批判,并严正警告它们不会永远得意下去,终有一天会受到打击。

两首诗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对仗势得志的小人的批判和警告。

●课堂反馈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求同存异,异彩纷呈——例谈高考古典诗歌比较鉴赏题常见设题角度

求同存异,异彩纷呈——例谈高考古典诗歌比较鉴赏题常见设题角度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 的融合。诗歌意象是诗歌意
境、 情思、 风格的依托 , 只有理解了诗词 中意象的特点 、 意象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 , 才能真正理解诗
歌。
【 同步演练 1 】 ( 2 0 0 6年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
诗, 然后 回答问题 。
丹 阳送韦参 军
严 维
解答意象比较鉴赏题 , 既要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 , 如月亮多指思 乡怀人 , 青松多喻节操 刚正 , 蝉多喻高洁
完成 后 面 的题 目。
登 城
刘 敞
雨映 寒 空半 有 无 , 重楼 闲上 倚城 隅 。
三、 比 较 思 想 感 情 的 异 同
诗歌的思想感情 总要借助一定 的物象来传达 , 鉴 赏诗词时就要善于从字里行间找出能传达作者特定的
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 ,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 达到 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 名题精选 】 ( 2 0 1 1 年湖北卷 ) 阅读 下面两首宋诗 ,
暮春 i 产 水 送别
暂平静 , 跌宕起伏 , 更凸显其壮观 。
韩 琮
绿 暗红 稀 出凤城① , 暮 云楼 阁 古今 情 。 行 人 莫听 两首古诗 , 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 庄 江雨 霏霏 江草 齐, 六朝如 梦 乌空啼 。
芙蓉》 中的木芙蓉“ 辛苦” “ 心酸” , 面对霜雪, 但未作“ 愁”
“ 怨” 之色, 仍乐观处世, 象征孤独但乐观之人的形象。

比 较 意 象 的 审 美意 义
【 参考答案 】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 , 任 由风
吹雨打的形象 ; 范诗写 的孤苦、 心酸 , 处境凄凉 , 但作者 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 闲适之士的豪迈 与大 度的形象 , 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 中的乐观者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_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_课件1_ppt

高考语文复习_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_课件1_ppt

课后巩固
《2010年高考真题分类详解》 “古代诗歌鉴赏” P23第15题
1、求“同”关键词: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 下了基本色调。 ——步骤一:整体把握。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这 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 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归纳意象,品味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体味情感
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傍晚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 时刻的景色, 西风 均以荷与___________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 简要分析。(4分)
(二诊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深 秋夜独坐(节选) 周弼 王维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悲双鬓, 独坐书床对夜灯。 空堂欲二更。 门外不知春雪霁, 雨中山果落, 半峰残月一溪水。 灯下草虫鸣。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4分) (2)两首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请简要 分析。(4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 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
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一:整体把握。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 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步骤二:解析诗句。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 颖。 步骤三: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纵观近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其题型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其内容由对一首诗的鉴赏到对几首诗的综合比较,呈现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趋势。

而分析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更会发现一种共同走向: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

很显然,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有所增加。

这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古代文学文化积累的更高要求。

总之,考题体现了一种考查方式的综合性、视野的开放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具体的高考诗歌鉴赏题: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浙江卷)(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 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天津卷)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既然如此,在进行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我们主要关注对单首诗歌的鉴赏,也要在此基础上突破比较类诗歌鉴赏。

一、考查角度及设题特点。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比较类诗歌鉴赏题设问角度并没有离开鉴赏诗歌的常规考点,其设问角度都是从体裁、意象、意境(气氛或画面)、炼字、思想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异同的比较。

1.看体裁(2003年春季北京卷)(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___。

2003年春季上海卷)(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 _____诗。

(2003年夏季北京卷)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观意象(2004年上海春季卷)②红豆又叫相思子。

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

(2008广东卷)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3.品意境(2005年辽宁卷)(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析炼字(2008湖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5.察思想情感(200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求表现手法(2005上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

(8分)以下诗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古长如白练飞:参考答案:(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了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7.综合考查二、思考方法和答题步骤(一)思考方法在明确了比较类诗歌鉴赏题的基本考查点后,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究,可以发现比较鉴赏其实有三个思考的角度。

1.求同。

找出共同点。

(2005年浙江卷)(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存异。

比较不同点。

(2005年天津卷)(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3.似同而实异。

从相同的表面现象中分析出不同的内蕴或作用。

(2007重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 (宋)苏轼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答: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二)(二)答题步骤考场上我们的同学一般能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粗略地“意会”而不能完整准确地“言传”。

因此,对这种比较类诗歌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步骤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题有两种类型,填空或主观表达。

答题思路应区别对待。

①对于填空题:一步到位。

(2003年春季北京卷)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_答案:(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003年春季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

甲乙过华清宫(唐)杜牧题华清宫(宋)杜常长安回望绣成堆,行尽江南数十程,山顶千门次第开。

晓风残月入华清。

一骑红尘妃子笑,朝元阁上西风急,无人知是荔枝来。

都向长杨作雨声。

(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______诗。

(1分)答案:咏史(2004年上海春季卷) 红豆又叫相思子。

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

(3分)答案: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象征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

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

(写出两点即可)(2005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登崖州城作柳宗元李德裕海畔尖山似剑芒,独上高楼望帝京,秋来处处割愁肠。

鸟飞犹是半年程。

若为化作身千亿,青山似欲留人住,散向峰头望故乡。

百匝千遭绕郡城。

(1)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_______(2)两诗都写到了“山”。

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

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_______分析:这里就“山”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命题人先示范分析了李诗的形象与情感,要求考生比照分析柳诗,这样由此及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也是对考生的一种人文关怀。

参考答案:(1)在末句,虚写自己置身峰头,收束全篇。

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

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以剑喻山,形象生动,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②对于主观表达题则要按点分步表达。

(2005年浙江卷)(2)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分析:这是一道似同而实异的意象型鉴赏题。

应该按照意象型鉴赏题的答题模式,对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分别阐述。

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意象特点,第二步阐述意象中蕴涵的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三步概括诗歌的整体基调。

参考答案: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005年北京卷)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参考答案:这题就陆游的词与课本中学过的诗句进行比较分析。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其诗歌创作的情感比较集中在抗多报国及壮志难酬上。

根据这个常识,本题相同点也就好把握了,即“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关键是不同之处,要考生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词句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而诗句则用“塞上长城”的典故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此种类型应该先求同再存异。

三、经典回放意象类——1.(2006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分)参考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意境类——2.2005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7.(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氛围”“心绪”各2分。

(2)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